資源簡介 (共26張PPT)化學 滬教版(全國)(2024)九年級上冊第5章 奇妙的二氧化碳第2節 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法1.能根據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應原理、制取要求設計實驗方案。2.能動手進行實驗,體驗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取過程,學習二氧化碳實驗室制取的有關技能。1.實驗試劑:稀鹽酸與大理石(或石灰石)(主要成分均為碳酸鈣)2.反應原理在實驗室里,常用塊狀的石灰石或大理石與稀鹽酸反應制取二氧化碳。其化學方程式如下:教材深挖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試劑、實驗現象及分析試劑 實驗現象 分析稀鹽酸與塊狀大 理石(或石灰石) 產生氣泡,速率適中 反應速率適中,便于氣體收集,原料廉價易得試劑 實驗現象 分析濃鹽酸與塊狀 大理石 (或石灰石) 劇烈反應,迅速 產生大量氣泡, 并伴有白霧 濃鹽酸有揮發性(下冊學到),會使制得的中混有氯化氫氣體稀硫酸與塊狀 大理石 (或石灰石) 產生氣泡,反應 速率很快減慢并 逐漸停止 稀硫酸與碳酸鈣反應生成的硫酸鈣微溶于水,未溶解的硫酸鈣覆蓋在大理石(或石灰石)的表面,阻止反應繼續進行試劑 實驗現象 分析稀鹽酸與碳酸 鈉粉末 (下冊學到) 劇烈反應,迅速 產生大量氣泡 碳酸鈉粉末與稀鹽酸反應速率過快,產生的氣體不便于收集典例1 下列反應常用于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是( )CA.高溫煅燒石灰石B.石灰石與稀硫酸反應C.大理石與稀鹽酸反應D.木炭在氧氣中燃燒[解析]A 不適合 高溫煅燒石灰石常用于 工業制二氧化碳 C 適合 反應速率適中,原料廉價易得B 不適合 石灰石與稀硫酸反應生 成微溶于水的硫酸鈣, 覆蓋在石灰石表面阻止 反應繼續進行 D 不適合 產生的二氧化碳不易收集,且易混入其他氣體實驗 裝置 發生 裝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應符合“固體液體 氣體”,且在常溫下進行,因此選用固液常溫型發生裝置制取較少量二氧化碳制取較多二氧化碳實驗裝置 收集裝置 ________________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能與水反應生成碳酸,一般不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的大且不與空氣中的成分反應,因此常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實驗步驟 (以制取較 多二氧化碳 為例) (1)組裝裝置,檢查裝置的氣密性;(2)將塊狀石灰石(或大理石)裝入錐形瓶,塞緊雙孔橡皮塞;(3)由長頸漏斗加入稀鹽酸,使液面浸沒長頸漏斗末端;(4)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氣體;(5)驗滿檢驗 將制取的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若澄清石灰水變渾濁,證明該氣體是二氧化碳(不能用燃著的木條檢驗 ,因為氮氣等氣體也能使燃著的木條熄滅)驗滿 將燃著的木條放在集氣瓶瓶口,若木條熄滅,證明二氧化碳氣體已收集滿拓展培優注水法檢查裝置的氣密性往發生裝置的長頸漏斗內注水使液面沒過長頸漏斗末端,關閉止水夾,繼續向長頸漏斗內注入一定量的水,使漏斗內形成比錐形瓶內液面高的水柱,靜置一段時間后,若觀察到長頸漏斗內液面不下降,說明裝置氣密性良好。典例2 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有關操作如下圖,其中不正確的是( )BA.檢查裝置氣密性 B.收集C.檢驗 D.驗滿1.確定制取氣體的化學反應原理:在實驗室條件下(如常溫、加熱、使用催化劑等),選擇什么試劑、通過什么反應來制取這種氣體。確定原理時,需要綜合考慮反應的速率大小,產生的氣體是否易于收集、是否純凈,實驗操作是否簡單、安全,實驗過程是否會產生污染,以及試劑的價格等因素。2.設計制取氣體的實驗裝置:根據反應物的狀態和反應條件確定氣體發生裝置;根據氣體的性質(如密度、是否溶于水、是否與水反應)確定氣體收集裝置;如有必要,還應考慮除去雜質的裝置和尾氣處理裝置等。發生 裝置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固體固體 氣體 示例:分解高錳 酸鉀制 ________________固體液體 氣體示例:分解過氧化氫制 ;大理石和稀鹽酸反應制 ;鋅粒和稀硫酸反應制(第6章將會學習)收集 裝置 ________________ 向上排空氣法 示例:、 _______________ 向下排空氣法 示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排水法示例:、歸納總結選擇實驗室氣體制取裝置的一般思路典例3 如圖是實驗室制取氣體的部分裝置示意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用過氧化氫溶液制取 ,可選用裝置②④組合B.用裝置①制取 ,分液漏斗中應裝稀硫酸C.用裝置③收集的氣體不溶于水且不與水反應D.要做鐵絲燃燒實驗,用④收集 時建議留部分水√[解析] 過氧化氫溶液是液體,二氧化錳是固體,反應在常溫下進行,發生裝置應選①; 稀硫酸和碳酸鈣反應生成微溶于水的硫酸鈣,硫酸鈣會附著在大理石表面,阻止反應繼續進行,分液漏斗中應裝稀鹽酸; 裝置③為向上排空氣法收集氣體,該氣體密度比空氣大,且不與空氣中的成分反應。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