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題3 制取氧氣第1課時 實驗室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氧氣的工業制法1.核心素養(1)掌握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的實驗操作步驟。(2)觀察并記錄實驗過程中的現象。(3)通過制取氧氣的過程,初步學習通過化學實驗制取物質的一般方法。(4)逐步認知用實驗驗證化學理論,從而進一步體會到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2.教學重點掌握實驗室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的實驗操作步驟。3.教學難點掌握實驗室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的實驗操作步驟。課前準備教師準備教學課件;學生預習背默手冊。教學過程一、情景導入導語:潛水員在潛水時總是在身后背著一個集氣瓶。你知道集氣瓶中的氧氣是怎樣制取的嗎?二、合作探究探究點① 實驗室制取氧氣【講述】實驗室常采用加熱高錳酸鉀、分解過氧化氫方法制取氧氣。【提問】實驗室用加熱高錳酸鉀的方法制取氧氣的原理是什么?在用加熱高錳酸鉀的方法制取并收集氧氣時,應如何操作?如何檢驗一瓶氣體是氧氣?【演示】P43實驗2-5。【小結】實驗室加熱高錳酸鉀制取氧氣的原理:高錳酸鉀錳酸鉀+二氧化錳+氧氣。【投影】實驗室制取氧氣的操作步驟。【歸納總結】實驗室用加熱高錳酸鉀的方法制取氧氣的操作:①“檢”——制取氧氣前應先將儀器組裝好并檢查裝置的氣密性;②“裝”——將少量高錳酸鉀裝入試管中,并在試管口塞一團棉花,然后用帶有導管的塞子塞緊試管;③“扣”——預先將集氣瓶裝滿水,倒扣在水槽里;④“熱”——加熱試管(先預熱,用酒精燈外焰在試管底部來回移動,然后再用酒精燈外焰集中加熱盛放固體的部位),待導管口有氣泡均勻連續冒出時即可收集;⑤“集”——用排水集氣法收集。【深入思考1】1.如何選擇儀器裝置?2.如何檢查裝置的氣密性?3.剛開始產生氣泡時能立即收集嗎?為什么?4.實驗最后應怎樣操作?最后兩步能顛倒嗎?為什么?【歸納總結】(1)要根據反應物的狀態和反應條件來選擇儀器裝置。(2)檢驗方法:用帶火星的木條放在導管排氣處,以帶火星的木條是否復燃來驗證生成的氣體是不是氧氣。(3)收集方法:根據氣體的物理性質。氧氣不易溶于水,采用排水法收集。(4)驗滿方法:將帶火星的木條放在集氣瓶口處,若木條復燃,則證明已收集滿。探究點② 氧氣的工業制法【過渡】氧氣的制法有很多,若要得到大量純凈的氧氣,有什么辦法呢?【教師講述】獲取大量的氧氣,常采用工業制法,過程如下:【教師提問】1.工業制氧的原理是什么?2.工業制氧的過程是物理變化還是化學變化?【歸納小結】1.由于氮氣的沸點比液態氧的沸點低,所以氮氣首先從液態空氣中蒸發出來,剩下的主要就是液態氧氣了。2.工業制氧的整個過程都只是物質的狀態發生變化,因此屬于物理變化。板書設計課題3 制取氧氣第1課時 實驗室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 氧氣的工業制法1.加熱高錳酸鉀制取氧氣(1)實驗原理:高錳酸鉀錳酸鉀+二氧化錳+氧氣(2)實驗裝置:①發生裝置的選擇依據:反應物狀態、反應條件;②收集裝置的選擇依據:密度、在水中的溶解性。(3)操作步驟:查裝定點收離熄。(4)收集方法:排水法、向上排空氣法。(5)驗滿方法:帶火星的木條放在瓶口,看是否復燃。2.氧氣的工業制法。教學反思成功之處 讓學生把自主探究和合作學習融為一體,通過探究氧氣的制取熟悉一些化學實驗的基本操作。不足之處 制取氧氣的實驗技能要求比較高,注意事項比較多,由于學生的動手能力較差,導致在實驗時忙亂,收集氧氣時使較多的氧氣逸散而損失。再教設計 實驗前要向學生充分交代清楚某些操作(如組裝儀器、檢查裝置氣密性、排水法收集氧氣),可事先培訓學生骨干,課堂上作為探究小組的組長,協助教師完成課堂教學。第2課時 過氧化氫制氫氣中催化劑的作用和分解反應1.核心素養(1)了解實驗室制取氧氣的主要方法和原理。(2)認識催化劑和催化作用。(3)認識分解反應。2.教學重點實驗室制取氧氣的原理、實驗裝置和操作步驟。3.教學難點催化劑的概念和催化作用。教學過程一、情境導入【展示】老師展示魚缸中小魚的圖片。【提出問題】1.我家的小魚怎么了?2.怎樣給小魚補充氧氣?3.實驗室如何制氧氣?二、探究活動【提問】1.實驗室可以用給魚缸增氧的方法制取氧氣嗎?2.你還知道哪些方法可以制氧氣?3.以上這些方法適合在實驗室制氧氣嗎?為什么?【總結】在老師的幫助下統一觀點,明確反應原理。1.這種物質必須是含氧化合物。2.這種含氧化合物是較不穩定的,在加熱時容易分解,放出氧氣。3.這種含氧化合物里含氧的量比較高,能分解放出較多氧氣。【講解】在實驗室里,常采用加熱高錳酸鉀、分解過氧化氫制取氧氣。【過渡】在實驗室里,還通常采用5%過氧化氫溶液來制取氧氣,在什么條件下可制取氧氣呢?【演示】1.把帶火星的木條伸入放有5%過氧化氫溶液的試管中。2.往裝有過氧化氫溶液的試管中加綠豆大的二氧化錳,再把帶火星的木條伸入其中。3.待上面實驗2結束后再加入過氧化氫溶液。【分析討論】實驗1和實驗2中木條是否復燃,原因是什么?實驗3的重復實驗中,反應后的二氧化錳有無變化?結合實驗現象,你認為二氧化錳在實驗中的作用是什么?【歸納總結】其中二氧化錳是催化劑,其特點是:一改變,二不變。即改變化學反應的速率,而自身的質量和化學性質都沒有變化。【追問】實驗室制取氧氣的三個反應有什么共同特征?與化合反應有什么區別?【小結】由一種反應物生成兩種或兩種以上其他物質的反應叫分解反應。【區別】①分解反應:AB→A+B,特征為:“一變多”;②化合反應:A+B→AB,特征為“多變一”。教學反思本堂課融入生活中的問題,幫助學生了解一些基本常識,并學會勇于面對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積極鉆研、探索。充分體現了新的課程改革精神,貫徹了課改的內涵和理念。本堂課內容稍多,可能會拖堂,催化劑是本節課的難點,應前提讓學生搜集相關的資料。材料拓展催化劑和催化作用僅僅由于本身的存在就能加快或減慢化學反應速率,而本身的組成和質量并不改變的物質叫催化劑。催化劑跟反應物同處于均勻的氣相或液相時,叫做單相催化作用;催化劑跟反應物屬不同相時,叫做多相催化作用。使化學反應加快的催化劑,叫做正催化劑;使化學反應減慢的催化劑,叫做負催化劑。例如,酯和多糖的水解,常用無機酸作正催化劑;二氧化硫氧化為三氧化硫,常用五氧化二釩作正催化劑,這種催化劑是固體,反應物為氣體,形成多相的催化作用,因此,五氧化二釩也叫做解媒或接觸劑。食用油脂里加入0.01%~0.02%沒食子酸正丙酯,就可以有效地防止酸敗,在這里,沒食子酸正丙酯是一種負催化劑(也叫做緩化劑或抵制劑)。在催化反應里,人們往往加入催化劑以外的另一物質,以增強催化劑的催化作用,這種物質叫做助催化劑。助催化劑在化學工業上極為重要。例如,在合成氨的鐵催化劑里加入少量的鋁和鉀的氧化物作為助催化劑,可以大大提高催化劑的催化作用。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