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題3 元素第1課時 元素1.核心素養(1)知道元素的含義,了解元素符號所表示的意義。(2)學會元素符號的正確寫法,記住并能書寫一些常見元素的名稱和符號。(3)初步認識元素性質與原子核外電子的排布、特別是最外層電子數的密切關系。2.教學重點了解元素的含義,元素符號所表示的意義。3.教學難點分子、原子、元素、物質之間的關系。4.教學建議元素概念的處理策略(1)教學時應從具體的物質入手,使學生知道不同的物質里可以含有相同種類的原子,然后再指出這些原子之所以相同是因為它們具有相同的核電荷數,并由此引出元素的概念。得出元素的概念后應及時進行元素與原子的比較,使學生清楚元素與原子的區別和聯系。(2)可以通過類比的事例進行講解:26個字母就是英文的基本元素,目的是讓學生知道元素是組成物質的基本成分,一切物質都是由元素組成的,建立世界的是物質,物質是由元素組成的科學觀。5.課前準備教師準備教學課件;學生預習背默手冊。教學過程一、情景導入【提問】什么是元素?其實從前面的學習中我們已接觸了一些元素如:氫、氧、碳、硫、鋁、鐵、鎂、銅、磷等。早在18世紀末,拉瓦錫通過對水的生成和分解實驗的研究,就已經確認水是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的。從古至今,人們一直在探索世上萬物最基本的組成成分有哪些。經過長期努力,終于知道豐富多彩的物質世界是由100多種元素組成的。那么什么是元素呢?這些元素是如何存在的?二、合作探究探究點① 元素1.元素的概念不同種元素之間是依據什么標準區分的呢?閱讀表格1、2,你發現了什么?表格1原子 質子數 中子數碳原子A 6 6碳原子B 6 7碳原子C 6 8表格2原子 質子數 中子數氧原子A 8 8氧原子B 8 9氧原子C 8 10 【歸納總結】同種原子質子數相同,中子數不同。元素是質子數(即核電荷數)相同的一類原子的總稱。如上述的碳原子都屬于碳元素,氧原子都屬于氧元素。“一類原子”指的是質子數相同的一些原子,質子數決定元素的種類。2.元素與原子的差別【小組討論】閱讀課本P73“思考與討論”,思考:在下列化學反應中,反應物跟生成物相比較,元素是否發生了變化?分子、原子是否發生了變化?【歸納總結】元素、原子在化學反應中未發生變化,分子在化學反應中發生變化。【提問】元素和原子有什么差異?【歸納總結】元素和原子的區別如下:元素 原子定義 具有相同質子數(即核電荷數)的一類原子的總稱 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不同點 ①只講種類,不講個數;②是宏觀的概念;③只能組成物質,不能構成物質 ①既講種類,又講個數;②是微觀的概念;③可構成分子,也可直接構成物質相互關系 原子與元素是個體與總體的關系,元素是同一類原子的總稱,原子的質子數決定元素的種類 3.元素在地殼中的含量【提出問題】我們在看電視的時候,經常看到勸人們“補鐵”“補鈣”的廣告,這里的“鐵”“鈣”指的就是元素。那么,元素在自然界是怎樣存在的?各種元素的含量是多少?【閱讀】教材P73圖3-19“地殼中的元素含量(質量分數)”。【提出問題】在地殼中,元素含量由多到少的順序是什么?探究點② 元素符號1.書寫【過渡】了解了元素的定義以及它的特點后,我們再來看元素的表示。“知識是無國界的”,但各個國家有各自不同的語言和文字,若用各自的文字來表示,則給學術交流帶來很多的不便,從而也會阻礙化學前進的腳步。所以為了書寫和學術交流的方便,國際上采用統一的符號——元素符號,來表示元素。【閱讀】請大家閱讀資料,了解元素符號的來源和書寫方法。【歸納】元素符號的書寫方法:第一個字母一定要大寫,第二個字母一定要小寫,即“一大二小”。【提問】從課本的表格中,我們可以得到哪些信息?【回答】①知道一種元素,可以查出元素符號。②知道一種元素,還可以查出該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說明】相對原子質量一般是不要求記憶的,做題時可查閱此表格或后面的相對原子質量表,有的題中會給出,但是元素符號卻必須要記下來。2.意義【思考】元素符號表示什么意義呢?【講解】意義例如:HHe【思考】如果在元素符號前面加上化學計量數是否還能表示該元素?【小結】如果在元素符號前面加上化學計量數,就只表示該元素原子個數,不能表示該元素。如:H既表示氫元素,又表示1個氫原子;2H只能表示2個氫原子。(元素符號前面加數字只具有微觀意義)【練習】下列符號各表示什么意義?①2N;②3S;③nFe。【答案】①2N表示2個氮原子;②3S表示3個硫原子;③nFe表示n個鐵原子。3.元素的分類【思考】我們已經知道了元素符號的書寫方法和意義,再來想想元素中文名稱有什么特點呢?【回答】元素中文名稱造字有規律,從它們的偏旁就可以知道它們屬于哪一類元素;有“钅”字旁的是金屬元素,有“石”字旁的是固態非金屬元素,有“氣”字頭的是氣態非金屬元素,有“氵”字旁的是液態非金屬元素。只有汞例外,通常狀況下它是液態金屬元素。【思考】請大家結合教材資料,來分析一下元素可以怎樣分類?4.元素符號的意義(1)表示一種元素(宏觀);(2)表示該元素的一個原子(微觀);(3)表示一種物質(某元素的原子能直接構成的物質)。【課堂討論】H、2H、H2各表示什么意義?①H:氫元素或1個氫原子;②2H:2個氫原子;③H2:1個氫分子。【注意】在元素符號前面加上數字后,就只能表示若干個原子,不再表示某元素。板書設計課題3 元素第1課時 元素一、元素1.定義:元素是質子數(即核電荷數)相同的一類原子的總稱。2.決定元素種類的是質子數(即核電荷數)。3.元素只講種類,不講個數。4.地殼中含量居前四位的元素:氧、硅、鋁、鐵。5.元素符號的書寫。6.元素符號的意義。二、物質的組成與構成課堂檢測完成相關的練習。教學反思成功之處 為了加深學生對于抽象元素概念的理解,教學中充分運用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加強教材的前后聯系及生活的聯系,設置較多的課堂討論環節,學生參與度比較高。不足之處 由于沒有同位素的知識儲備,學生對于元素的概念理解有一定的困難,大部分學生只能靠死記硬背來記憶概念。第2課時 元素周期表1.核心素養(1)掌握元素周期表的規律。(2)能根據原子序數,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和有關該元素的一些信息。2.教學重點單格元素周期表所表示的意義。3.教學難點元素周期表的規律。4.教學建議在引入元素周期表這個化學學習工具前,可以不直接介紹元素的周期性規律,而從日常生活中為了取用存放的方便而將物質有序擺放引入。例如,超市的商品需要分門別類、有序地擺放,那么為了便于研究元素的性質和用途,也需要科學的有序排列。課前準備教師準備教學課件;學生預習背默手冊。教學過程一、情景導入超市里的商品成百上千,為了便于顧客選購,必須將商品分門別類地擺放。同樣,物質世界由一百多種元素組成,為了便于研究元素的性質和用途,也需要將它們按其內在規律排列。那么,一百多種元素按怎樣的規律排列呢?二、合作探究探究點① 元素周期表簡介【簡介】許多化學家致力于元素周期表的排列,尤其是俄國化學家門捷列夫。他在前人工作的基礎上,提出了獨到的見解,為元素周期表的完成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因此被稱為“一代科學勛臣”。我們現在就來學習有關元素周期表的知識。【提出問題】元素周期表是按什么編排的呢?有沒有規律?【討論交流】閱讀教材和元素周期表討論歸納。【歸納總結】(1)元素周期表的由來。(2)仔細觀察元素周期表,能發現如下規律:①周期:每一橫行叫做一個周期,共7個周期。②族:每一縱列叫做一個族(其中8、9、10三個縱列共同組成一個族)。③元素周期表的起始:金屬元素、非金屬元素、稀有氣體元素。(3)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所在表格信息:元素名稱、元素符號、原子序數、相對原子質量。探究點② 單格元素周期表的意義【講解】1.每一格:在元素周期表中,每一種元素均占據一格,每一格均包括元素的原子序數、元素符號、元素名稱、相對原子質量等內容。2.原子序數=核電荷數=核內質子數=核外電子數。【投影】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所在單元格信息:【小結】元素周期表的意義:①學習和研究化學的重要工具;②為尋找新元素提供了理論依據;③由于在元素周期表中位置越靠近的元素性質越相似,可以啟發人們在元素周期表的一定的區域尋找新物質(如農藥、催化劑、半導體材料等)。板書設計課題3 元素第2課時 元素周期表一、元素周期表簡介1.周期表每一橫行叫做一個周期,每一個縱列叫做一個族。2.原子序數=核電荷數=核內質子數=核外電子數。二、單格元素周期表的意義課堂檢測完成相關的練習。教學反思成功之處 本堂課利用教材上的資料和生活實例做成課件,減輕學生學習知識的壓力,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使理性知識變得淺顯易懂。充分體現了新課標“從生活走進化學,從化學走向社會”的理念。不足之處 時間有限,元素符號又較多,學生一時難以全記住。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