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六單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課題1 碳單質的多樣性第1課時 碳的單質1.核心素養(1)了解金剛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質和主要作用。(2)知道不同的元素可以組成不同的物質,同一種元素也可以組成不同的物質。(3)以碳的單質為載體,引導學生形成觀念:①物質的性質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物質的用途;②科學發展是無止境的。2.教學重點金剛石、石墨、木炭和活性炭的物理性質和用途。3.教學難點物質的結構與性質、性質與用途的關系。4.教學建議【建議1】有關物質的結構與性質、性質與用途的關系。(1)觀察下列圖片,總結物質的結構與性質的關系。(2)石墨為什么能作干電池的電極?石墨為什么可制鉛筆芯?用金剛石制玻璃刀利用了它的什么性質?(3)通過對問題(2)的理解,請你總結一下物質的性質和用途的關系。(4)你知道為什么食品包裝用氮氣作保護氣,金屬銅能作導線,H2O和H2O2的組成元素相同而性質卻不同嗎?【建議2】比較木炭和活性炭吸附性的強弱。教師演示木炭吸附性實驗,同時做一個活性炭吸附性的對比實驗:取兩個50 mL的燒杯,各加入20 mL蒸餾水,然后各滴入2滴紅墨水,分別放入相同質量的木炭和活性炭,比較溶液中紅色褪去所需的時間,進而確定兩者吸附性的強弱。教學過程一、情景導入【師講解】物質是由元素組成的。例如氧氣是由氧元素組成的,氫氣是由氫元素組成的,水是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的。不同的元素組成不同的物質。那么,有沒有同一種元素組成不同種物質的例子呢?【師問】氧元素能組成哪些單質?【師問】磷元素能組成哪些單質?【師問】由此說明什么?【師講解】碳元素能不能組成不同的單質呢?研究表明:金剛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元素組成的單質。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金剛石、石墨和C60。二、合作探究探究點① 碳的單質(1)金剛石【提出問題】通過前面的學習,我們知道不同的元素可以組成不同的物質,如氧氣是由氧元素組成的,氫氣是由氫元素組成的,那么,同種元素可以組成不同的物質嗎?【歸納總結】同種元素可以組成不同的物質,如氧氣和臭氧(O3)都是由氧元素組成的,紅磷和白磷都是由磷元素組成的。【過渡】金剛石、石墨和C60是龐大的碳家族成員,它們均是由碳元素組成的單質。【投影展示】【歸納總結】純凈的金剛石是無色透明、正八面體形狀的固體。金剛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質,故其可用來裁玻璃、切割大理石、加工堅硬的金屬等。(2)石墨【過渡】金剛石對光有折射和散射作用,但同樣由碳元素組成的石墨和金剛石相比,外表要暗淡許多。同樣是由碳元素組成的,石墨會有哪些不同的性質呢?同學們請用鉛筆刀削點鉛筆芯粉末,用手觸摸一下有何感覺?【課堂實驗】驗證石墨的導電性。【提供器材】利用實驗材料(2B鉛筆芯、干電池、導線、小燈泡)設計實驗,探究石墨的導電性。(教師巡視指導)【思考】通過實驗和閱讀教材,完成下表。物質性質 用途石墨顏色 形狀 硬度 導電性 【提出問題】生活中可能會接觸到木炭、活性炭、焦炭、炭黑等物質,這些物質的主要成分也是碳單質,它們的結構與石墨類似,它們都具有哪些主要性質呢?【演示實驗】如圖所示,在盛有半瓶水的小錐形瓶里,加入一滴紅墨水,使水略顯紅色。投入幾塊烘烤過的木炭(或活性炭),輕輕振蕩錐形瓶,觀察現象。【歸納總結】現象 水的顏色逐漸變淺,最終褪為無色分析 木炭(或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吸附了水中的色素,色素減少,導致水的顏色逐漸變淺直至無色 【討論交流】物質的性質決定用途,根據木炭(或活性炭)具有很強吸附性這一性質,你能推測出木炭(或活性炭)有哪些用途嗎?【歸納總結】木炭可用來吸附食品或工業產品里的色素,也可以吸附異味。活性炭的吸附作用比木炭強,主要用途如下:①作防毒面具里的濾毒罐;②作冰箱的除味劑;③作制糖工業的脫色劑。【演示實驗】將一根2B鉛筆的鉛筆芯和導線連接在一起,接上電池和燈泡,電路接通后,觀察燈泡是否發亮。【提出問題】結合物理學中的相關知識,想一想燈泡為什么會發亮?【歸納總結】石墨具有良好的導電性。【討論交流】石墨具有良好的導電性,在生產、生活中用途很廣。列舉出生活中利用石墨導電性的一些實例。(3)C60【過渡】隨著科技的發展,新形態的碳單質逐漸被人們發現,其中發現較早并已在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的是C60。【歸納總結】每個C60分子由60個碳原子構成,形似足球,又被稱為足球烯。【拓展延伸】金剛石、石墨和C60的性質比較及用途:物質 金剛石 石墨 C60物理性質外形 無色透明、正八面體形狀的固體 深灰色、不透明的細鱗片狀固體 形似足球光澤 加工研磨后有璀璨奪目光澤 有金屬光澤硬度 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質 很軟用途 裁玻璃、做鉆頭、做裝飾品等 做鉛筆芯、電極、潤滑劑等 做超導體、制備新材料等探究點② 碳單質物理性質差異的原因【提出問題】金剛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元素組成的單質,但它們的物理性質卻存在很大的差異,這是為什么呢?【投影展示】金剛石、石墨和C60的微觀結構模型。【歸納總結】金剛石、石墨和C60的物理性質存在很大差異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討論交流】結合金剛石、石墨、木炭、活性炭及C60的性質和用途,討論物質的性質與用途之間的關系。【歸納總結】物質的結構性質用途。板書設計課題1 碳單質的多樣性第1課時 碳的單質課堂檢測完成相關的練習。教學反思成功之處 本堂課在教學中設法把課堂練習融入社會生活,將學生引入廣闊的生活實踐,培養學生用化學的眼光來觀察世界、實踐生活,在生活中學化學,使學生真正體驗到知識的價值,提升學生課堂學習的自覺性和主動性。不足之處 學生生活的經驗較少,聯系的生活實例不夠豐富。第2課時 碳單質的化學性質1.核心素養(1)了解碳在常溫與高溫下表現出的不同化學性質。(2)熟悉碳在不同條件下的燃燒產物。(3)通過對碳的不同單質有不同用途的討論,體會物盡所用、人盡其才的道理。2.教學重點碳的化學性質——可燃性、還原性。3.教學難點碳跟氧化銅等金屬氧化物的反應表明碳具有還原性。教學過程一、情景導入廣告詞“鉆石恒久遠,一顆永流傳”的出現,使鉆戒成了婚禮的必備,成了愛意和忠誠的象征。雖然鉆石實際上也會被損傷或者掉色,但依然被稱為永恒完美品質。所以鉆石被當作浪漫愛情的象征。你知道這是為什么嗎?這說明單質碳有哪些化學性質呢?【講解】上述現象與碳的化學性質有關,說明了在常溫下,碳的化學性質不活潑。二、合作探究探究點① 單質碳的穩定性【提問】是什么決定了碳在常溫下化學性質不活潑呢?能決定元素化學性質的是什么?【總結】碳原子最外層有4個電子,它要成為相對穩定結構,得4個電子或失4個電子都不容易,所以化學性質不活潑。探究點② 單質碳的可燃性【過渡】如果升高溫度,碳是否會發生反應?回憶木炭在氧氣中燃燒的實驗,寫出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說出反應的現象。【思考】冬季有些人為了抵御嚴寒,常將門窗緊閉,用煤爐取暖,經常發生煤氣中毒事件。你知道這是為什么嗎?【點撥】當氧氣不充足時,碳燃燒就不充分,這時生成一氧化碳,放出熱量。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C+O22CO,這是碳的化學性質之一——可燃性【總結】氧氣不充足,碳不完全燃燒生成有毒的氣體CO。反應物的含量決定了生成物的種類,例如碳在氧氣充足和不充足情況下燃燒產物是不一樣的。探究點③ 木炭還原氧化銅的實驗【過渡】碳與氧氣反應,既可生成CO2,又可生成CO。那么,碳能否與氧化物(氧化銅)反應,即碳能否奪得氧化銅中的氧呢?按照教材的方法演示實驗6-2。實驗現象 【問題探究】哪些現象證明木炭和氧化銅發生了化學反應?反應生成了什么物質?【歸納總結】實驗中黑色粉末變為紅色,說明生成了新物質銅;澄清石灰水變渾濁,說明生成了二氧化碳。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2CuO2Cu+CO2↑。【繼續探究1】實驗中酒精燈火焰上加網罩起什么作用?實驗完畢后為什么要先撤出導氣管,后熄滅酒精燈。【歸納總結】酒精燈加網罩是為了使火焰集中并提高溫度;先撤出導管,后熄滅酒精燈,是為了防止石灰水倒吸入熱的試管中,使試管炸裂。【繼續探究2】在碳與氧化銅反應的過程中表現出碳的什么化學性質。【歸納提升】在碳與氧化銅的反應中,氧化銅失去氧而變成單質銅。這種含氧化合物里的氧被奪去的反應,叫做還原反應。木炭是使氧化銅還原為銅的物質,它具有還原性。碳還能還原氧化鐵和二氧化碳,化學方程式分別為2Fe2O3+3C4Fe+3CO2↑、C+CO22CO。利用碳的還原性,在工業上可以冶煉金屬。【課堂小結】碳的原子結構決定碳在常溫下化學性質的穩定,隨著溫度的升高,碳的活潑性增強,具有可燃性和還原性。重點掌握碳的還原性及有關實驗裝置。板書設計課題1 碳單質的多樣性第2課時 單質碳的化學性質教學反思成功之處 本堂課在教學中盡可能多結合實例,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引導學生思考,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講練結合。教學中注重對學法的指導,關注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不足之處 教材中對碳的用途資料偏少,缺少學生自主查閱資料的環節。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