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87張PPT)機械運動長度的單位國際基本單位:米符號:m其他常用單位:千米(km) 分米(dm)厘米(cm)毫米(mm) 微米( m)納米(nm)以 為進制的規律:長度的單位換算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納米kmmdmcmmmμmnm101010例題——估測下面是對日常生活中一些物體的質量和長度的估計,其中最接近實際的是( )A.正常成年人的鞋子的長度約為42cmB.初中物理課本的長度約為0.26mC.一支普通鉛筆的質量約為500gD.一個普通雞蛋的質量約為0.3kgB練習——估測下列選項是對質量和長度的估測,其中最接近實際的是( )A.一個雞蛋的質量約為500 gB.一位中學生的身高約為1.6 mC.一塊橡皮的質量約為10 kgD.一直未用過的2B鉛筆的長度約為15 mmB刻度尺的使用1.選:零刻度線量程單位分度值①零刻度線 ②量程(測量范圍)③分度值刻度尺的使用2.放:①零刻度線對齊被測物體一端②刻度線應緊貼被測物體③刻度尺放平刻度尺的使用①視線要與刻度線垂直②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3.讀:放平、對齊、緊貼、垂直刻度尺的使用4.記:測量結果由準確值、估讀值和單位組成數字7.00cm小結測量方法看放讀記選擇刻度尺要觀察它的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被測物體邊緣要與刻度尺零刻度線對齊,若零刻度線有磨損,則與整刻度線對齊讀數時視線要與尺面________,在精確測量時,要估讀到________的下一位測量結果要由________和________組成零刻線量程分度值垂直分度值數字單位例題——刻度尺的使用小超為了檢驗躺著和站立時身體長度是否有差異,下列幾種尺子哪種最合適( ?。?br/>A.量程15 cm,分度值0.5 mmB.量程10 m,分度值1 dmC.量程30 cm,分度值1 mmD.量程3 m,分度值1 mmD刻度尺的讀數測量結果數字: 準確值 + 估計值 分度值________;物體長度_________。分度值_____;物體長度_______。單位由分度值決定有且僅有一位1cm2.8cm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分度值越小,讀數越精確。1mm2.78cm例題——刻度尺的讀數如圖所示,物體A的長度為________ cm。3.42點撥:分度值是0.1cm,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例題——刻度尺的讀數用甲刻度尺測物體的長度是_______cm, 用乙刻度尺測物體的長度是_______ cm。2.42.40例題——刻度尺的讀數圖中被測鉛筆的長度為______cm。5.30例題——刻度尺的讀數5.00cm5.90cm練習——刻度尺的讀數5.85cm6.60cm練習——刻度尺的讀數木塊B 的長度是:_______木塊B 的長度是:________1.8cm1.85cm練習——刻度尺的讀數2.35cm2.4cm特殊測量方法——配合法適于測圓、圓柱體的直徑和圓錐體的高特殊測量方法——曲直互化法棉線測海岸線長度推輪子測量長度特殊測量方法——累積法1、找一支圓鉛筆,將金屬絲在鉛筆上依次密繞適當圈數,記下圈數N;2、用刻度尺量出線圈的長度,記為L;3、則金屬絲的直徑為:D=L/N。還可以測量一張紙的厚度、硬幣厚度等。時間單位及其測量1、國際基本單位:秒(S)2、測量工具:停表3、單位間換算:1h=____min60=_______s3600停表的讀數小盤:如圖所示,紅白相間的格子,每一格代表0.5min。大盤:大盤每圈代表30s,每格小刻度代表0.1s,即分度值為0.1s。讀數:結果=小盤的分鐘數+大盤的秒讀數。先讀小盤,再讀大盤。對于大盤來說,如果是前半分鐘則讀0-30s,若為后半分鐘則讀31-60s。 停表不估讀例題——停表的讀數如圖所示,停表的讀數是____________。1min39.8s點撥:小指針過半格,大指針讀30—60。練習——停表的使用如圖所示,秒表的讀數為_______s。337.5誤差和錯誤測量值與真實值之間的差異叫做誤差。誤差錯誤產生原因可否避免應對方法1、儀器精密度不夠;2、實驗方法不完善;3、觀察者估讀時的偏差 由于不遵守測量儀器的使用規則,或者記錄測量結果時粗心大意。不可避免可以避免及環境對儀器的影響。1、選用更精確測量工具;2、改進實驗方法;3、多次測量取平均值。嚴格按照實驗要求操作。例題——誤差和錯誤下列有關誤差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 .多次測量取平均值可以減小誤差B .誤差就是測量中產生的錯誤C .只要認真測量,就可以避免誤差D .選用精密的測量儀器可以消除誤差 A點撥:誤差不可避免,誤差≠錯誤。例題——多次測量取平均值測量某物體長度,測量結果分別是:25.0cm,25.1cm,25.12cm,25.3cm,26.4cm, 則測量結果中________數據是不合理,________數據是不正確的,測量所使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 ,物體的長度更接近________ 。25.12cm26.4cm1cm25.1cm點撥:1、去掉錯誤數據;2、求平均數;3、四舍五入,保留與初始數據相同位數。練習——多次測量取平均值有一位同學用毫米刻度尺先后四次測量一個物體的長度。測量結果是1.41厘米,1.52厘米,1.42厘米,1.44厘米,根據記錄分析,刻度尺的分度值______,測量結果有錯誤的是______厘米,物體的長度是______厘米。1mm1.521.42總結:長度和時間的測量長度單位→1m=____mm=____μm=____nm測量方法→ ____、____、____、____選 時間測量工具→______停表換算→___________________1h=60min=3600s誤差→ 誤差______避免不可→__________________減小誤差多次測量取平均值放讀記參照物人們判斷物體的運動和靜止,總要選取某一物體作為標準,這個作為標準的物體叫參照物。參照物的特點:1、將誰用作參照物就認為誰是靜止的。 2、參照物不唯一,不同的參照物反映出的物體的運動狀態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靜止是相對的,沒有絕對靜止的物體。參照物機械運動參照物物體________的變化。機械運動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現象,一切物體都是______的。位置運動選擇要求:①參照物一旦被選定,我們就假定該物體是________的;②參照物的選擇可以是________的,但不能將研究的__________作為參照物;③為了研究問題的方便,物理學中一般選擇地面或地面上靜止不動的物體作為參照物。靜止任意對象本身例題——參照物“汽車在平直的公路上勻速前進”,以什么物體作參照物可得這個結論?地面以什么物體作參照物,可以認為汽車是“靜止不動” ?車廂或汽車上的人例題——參照物戰斗機經常要在空中進行加油的工作,加油機相對地面的速度是800千米/時。如果以加油機為參照物,則戰斗機是______的,它相對地面的速度是___________ 。靜止800千米/時例題——參照物1984年4月8日,我國成功地發射了第一顆地球同步衛星,以地球為參照物,衛星是_________ ;如果以太陽為參照物,則衛星是________。靜止運動點撥:只看物體與參照物的先對位置是否發生改變。例題——參照物“月在云中穿梭,云從月旁擦過?!? 云月亮前句是____參照物,后句是以_____為參照物。例題——參照物甲、乙兩物體分別以3 m/s和5 m/s的速度在同一水平路面上自南向 北做勻速直線運動,若以乙物體作參照物時,甲的速度大小和方向是( )A. 3 m/s,向南 B. 5 m/s,向北C. 2 m/s,向南 D. 2 m/s,向北C練習——參照物地球同步通訊衛星繞地球一周所用時間,跟地球自轉一周的時間相同,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以地球為參照物,衛星是靜止的B.以太陽為參照物,衛星是靜止的C.以地球為參照物,衛星是運動的D.以地球上的樹木為參照物,衛星是運動的A練習——參照物一千多年前,唐朝的大詩人李白曾在蕪湖感嘆長江的壯美景觀:“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從物理學的角度看,“兩岸青山相對出”和“孤帆一片日邊來”所選的參照物分別是_______和_______。船太陽練習——參照物某同學坐在行駛的汽車里,看到公路兩旁的樹木迅速向后退 ,該同學選擇的參照物是( )A.樹木 B.地面C.天空中的云 D.該同學乘坐的汽車D練習——參照物當甲車突然向前開動時,與之并排停放在路旁的乙車中駕駛員感覺自己在向后退,則他選擇的參照物是( )A.甲車 B.乙車C.路燈 D.地面A速度及其單位換算比較快慢的方法:相同路程比時間相同的時間比路程速度:定義:物理學中,把路程與時間之比叫做速度。物理意義:表示物體__________的物理量速度公式:單位:常用單位:km/hm/s 1m/s=____km/h3.61km/h=______m/s人步行的速度約是 1m/s=3.6 km/h裁判法觀眾法運動快慢1/3.6常見物體的速度人步行:1m/s –1.5 m/s3.6km/h -5.4km/h騎自行車:5m/s18km/h汽車:30m/s108km/h聲速:340m/s光速:例題——速度中學生正常步行的速度約為( ?。?br/>A. 1.2cm/s B. 1.2m/sC. 12cm/s D. 12m/sB例題——速度完成下列單位換算: 54km/h=____m/s;2.5m/s = ___km/h159點撥:大化小,×3.6;小化大,÷3.6。例題——速度某同學騎自行車的速度是18 km/h,若他騎自行車到相距3 km的學校上學,為了不遲 到,他至少要在上課____ min出發才行.10點撥:填空時要注意單位。例題——速度下列描述物體運動快慢的成語中,與物理學描述運動快慢的方法相近的是( ?。?br/>A.一日千里 B.大步流星C.風馳電掣 D.迅雷不及掩耳A例題——速度甲物體的速度是72 km/h,乙物體在1 min內通過的路程為1.2 km,丙物體的速度是20 m /s,則( )A.甲同學運動得快B.乙同學運動得快C.丙同學運動得快D.一樣快D點撥:比較速度,要先統一單位。練習——速度物理學中用速度表示物體運動的快慢;若加油機給空中戰斗機進行空中 加油時,若以加油機為參照物,則戰斗機是______的(填“運動”或“靜止” ),若戰斗機以300 m/s的速度向前飛行,則加油機2 min內飛行的路程為____ km。靜止36例題——火車過橋一列長200m的火車,以10m/s 的速度勻速通過一山洞需要90s,請求出山洞的長。700m點撥:火車過山洞:路程=洞長+車長例題——火車過橋一列長為140m的列車以72Km/h的速度穿過一平直的隧道,已知整個列車車身在隧道中的時間為42 s求:(1)隧道的長為多少?(2)從列車的車頭進隧道,一直到車尾出隧道,一共需要多少時間?980m56s點撥:車身在洞中:路程=洞長-車長例題——追擊問題在軍訓中,某校學生以6km/h的速度從總部出發2h后,總部派摩托車給同學們送緊急通知。摩托車以66km/h的速度行駛,經過多長時間可追上學生?0.2h點撥:初始距離=(高速-低速)× 追擊時間例題——相遇問題甲乙兩人相距100米,兩人相向而行,甲的速度是5米/秒,乙的速度是3米/秒,則需多少時間才能相遇?12.5s點撥:初始距離=(甲速+乙速)× 追擊時間例題——比值問題甲乙兩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它們通過的路程之比為3:2,所用時間之比是2:3,則速度之比為( )A.9:4 B.4:9 C.1:1 D.3:2A點撥:先化簡,再代數練習——比值問題在公路上行駛的大貨車與小轎車的速度之比是3:5,它們通過的路程之比是1:3,大貨車與小轎車所用的時間之比是:( )A.9:5 B.3:2 C.2:3 D.5:9D練習——比值問題甲、乙兩個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v甲=2 m/s,v乙=3m/s,它們通過相同 路程所用時間之比t甲∶t乙=_____;在相同時間內通過的路程 之比s甲∶s乙=_____。3:22:3勻速直線運動定義:物體在一條直線上運動,如果在任何相等的時間內,通過的路程都相等,這種運動就叫做勻速直線運動。特點:1、速度大小和運動方向都不變;2、在任意相等的時間內,通過的路程都相等;3、在任意時刻的速度都相同。例題——勻速直線運動一個做直線運動的物體在第1分鐘內通過的路程為600 m, 第2分鐘內通過的路程也是600 m,第3分鐘內通過的路程還是600 m,以下說法中正確的是( )A.這個物體一定做勻速直線運動B.這個物體不是做勻速直線運動C.不能確定物體是否做勻速直線運動D.以上說法都不正確C點撥:任何相等的時間內,通過的路程都相等,才是勻速直線運動。練習——勻速直線運動由勻速度直線運動的速度公式v= s/t可知,以下說法中正確的是 ( )A.速度與路程成正比B.速度與時間成反比C.做勻速直線運動的物體的速度與路程、時間無關D.以上說法都不對C點撥:v與s和t無關。變速直線運動速度變化的直線運動是變速直線運動。勻速變速勻速變速平均速度想一想:利用公式v=s/t計算出來的速度,能夠精確地描述勻速直線運動的快慢。它也能精確地描述變速直線運動的快慢嗎?在變速運動中,利用公式v=s/t能夠計算物體在一段時間內或一段路程上運動的平均速度。平均速度粗略研究變速直線運動時,可以用v=s/t來表示速度。 這里的V 稱為平均速度用V表示。說平均速度時必須說明哪一段時間或路程才有意義。平均速度注意:求平均速度時一定要記?。汗街挥幸粋€:而絕對不能用:瞬時速度我們把運動物體在某一時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叫做瞬時速度。汽車的速度表。我國的高速公路上車速不能低于60km/h,不得超120km/h。如圖所示是公路上的一個交通標志,在遵守交通規則的前提下,從這個標志牌到南 京,勻速行駛的汽車最快需____min.18例題——平均速度例題——平均速度寓言《龜兔賽跑》中說:烏龜和兔子同時從起點跑出,兔子在遠遠超過烏龜時,便驕傲的睡起了大覺,它一覺醒來,發現烏龜已悄悄地爬到了終點,后悔不已 .在整個賽跑過程中( )A.兔子始終比烏龜跑得快B.烏龜始終比兔子跑得快C.兔子的平均速度大D.烏龜的平均速度大D例題——平均速度一輛汽車在平直公路上行駛,先以10 m/s的速度勻速行駛100 m路程,接著又以20 m/s的 速度勻速行駛300 m路程,則汽車在全程中運動的平均速度為( )A. 13 m/s B. 15 m/sC. 16 m/s D. 18 m/sC點撥:平均速度=s總÷t總。核心是找s總和t總。例題——平均速度某物體在前一半路程內的速度為20m/s,后一半路程內的速度30m/s,求:物體在全程內的平均速度。24m/s例題——平均速度某物體在前一半時間內的速度為20m/s,后一半時間內的速度是30m/s,求:物體在全程內的平均速度值。25m/s圖像分析勻速直線運動:v與t無關 s與t成正比圖像分析靜止勻速直線運動勻速直線運動勻變速直線運動例題——圖像分析如圖所示的四幅圖是表示物體運動的路程(s)或速度(v)與時間(t)關系的象,能表示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的是( ) A(1)和(4) B(2)和(3) C(2)和(4)D(1)(2)(3)C例題——圖像分析如圖所示,是一個騎自行車的人與一個跑步的人運動的路程與時間變化的圖線,根據該圖線能夠獲得合理的信息有:示例:信息一:他們同時開始運動;信息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信息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點撥:s-t圖象中,直線越陡,速度越大。騎車者的速度比跑步者速度快騎車者和跑步者都在做勻速直線運動例題——圖像分析課外活動時,小明和小華均在操場上沿直線進行跑步訓練。在某次訓練中,他們通過的路程和時間的關系如圖所示,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兩人都做勻速直線運動B.兩人都不是做勻速直線運動C.前2s內,小明跑得較快D.全程中,兩人跑步的平均速度相同D例題——圖像分析甲、乙兩物體同時同地向東做勻速直線運動,它們的s-t 圖象如圖所示.由圖象可知( )A.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B.經過6s,甲在乙前面1.2m處C.以甲為參照物,乙向東運動D.以乙為參照物,甲向東運動D測量平均速度——實驗原理實驗原理:實驗器材:停表、刻度尺、小車、斜面、擋板測量平均速度——數據分析序號123路程時間平均速度0.700m2.2s0.32m/s0.350m1.3s0.27m/s0.350m0.9s0.39m/s如何得出小車在整段路程中,后半段的平均速度?根據公式: 計算。測量平均速度——注意事項全程的平均速度能用計算嗎?不能,發現不是速度的平均值,故計算平均速度時一定要指明是哪段路程(或時間)上的平均速度,然后用該段路程除以該段時間即為平均速度。平均速度v1≈0.32m/sv2≈0.27m/sv3≈0.39m/s,平均速度測量平均速度——注意事項實驗時為什么每次都要讓小車從同一位置靜止釋放?由靜止釋放,則每次小車的初速都為0;同一位置,則每次小車到達底端的速度相同,這樣保證了實驗控制變量的要求。測量平均速度——注意事項斜面坡度不可過小或過大,為什么?斜面坡度過小,小車做變速運動不明顯,也可能不會運動;坡度過大,小車運動太快,用時太短,不易測量時間,會增大誤差。并且測量過程中也不能改變斜面的坡度。測量平均速度——注意事項能把斜面頂端量到斜面末端(或中點)的距離記為小車運動的路程嗎?不能。因為斜面上的小車本身有一定長度,而小車在斜面的運動路程不包含車長,所以測量路程時必須從車頭到車頭,或車尾到車尾。小剛利用如圖所示的裝置,進行“測量小車運動的平均速度”實驗,在實驗過程中記錄了如下數據,請根據所給數據完成下列問題:(1)該實驗依據的原理是_______ .(2)小車從B點運動到F點的平均速度是____cm/s.v=s/t4總結:運動的描述機械運動:在物理學中,把物體_____的變化叫做機械運動位置參照物:①參照物一旦被選定,我們就假定該物體是________的; 靜止運動和靜止:運動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現象描述運動和靜止具有_____性相對③為了研究問題的方便,物理學中一般選擇_____作為參照物。②參照物的選擇可以是________的,但不能將研究的__________作為參照物;任意對象本身地面總結:運動的快慢機械運動曲線運動直線運動勻速直線運動變速直線運動(任意相等時間內通過的路程都相等)速度定義:物理學中,把路程與時間之比叫做速度。公式:(變速運動中此公式求出的是平均速度)換算關系:1m/s=____km/h3.6物理意義:速度是表示物體__________的物理量。運動快慢平均速度:物體在_______________運動的平均快慢。某一段路程內瞬時速度:物體在____________的速度。某一位置總結:圖像分析s-t圖v-t圖如果s-t圖像是一條傾斜的直線,則物體做___________運動。如果是一條________________的圖像,則表示物體靜止。s-t圖像中交點表示二者在此時刻______。s-t圖像中可用斜率表示速度,斜率越大,速度越____。勻速直線平行于時間軸相遇大v-t圖中平行于時間軸的圖像表示物體做___________運動。v-t圖中交點表示二者在此時刻______。勻速直線共速總結:測量平均速度實驗原理:實驗器材:停表、刻度尺、小車、斜面、擋板注意事項:小車運動距離為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的距離。車頭到車頭車尾到車尾小車從斜面頂端要從______釋放。靜止測量過程中不要改變斜面的______。坡度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