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單元 空氣和氧氣 課題1我們周圍的空氣》教案設計教材分析 本課是初中化學中“空氣和氧氣”單元的開篇,旨在通過觀察和實驗,引導學生認識空氣的基本組成、空氣對人類生活的重要性以及空氣中各成分的性質和用途。本課為后續學習氧氣的性質、制取及用途等奠定了基礎,具有承前啟后的作用。學情分析 學生已具備一定的化學基礎知識,對日常生活中的空氣有一定的感性認識,但缺乏系統的化學視角和深入的理解。學生好奇心強,對實驗活動興趣濃厚,但抽象思維能力尚在發展中,需要通過直觀的實驗現象和生動的講解來幫助他們理解空氣的成分及其性質。教學目標化學觀念 理解空氣的主要成分及其含量,掌握空氣中氧氣、氮氣、稀有氣體等的基本性質及用途。科學思維 通過觀察和實驗,培養學生運用化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發展邏輯推理和歸納總結的能力。科學探究與實踐 通過分組實驗,掌握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方法,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培養實驗技能和團隊合作精神。科學態度與責任 認識空氣對人類生活的重要性,樹立珍惜和保護空氣資源的意識,培養社會責任感。教學重點、難點重點 1. 空氣的主要成分及其含量。2. 空氣中氧氣、氮氣、稀有氣體等的基本性質及用途。難點 1. 理解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原理及實驗步驟。2. 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教學方法與準備教學方法 講授法、實驗法、討論法相結合。通過教師講解、學生實驗、小組討論等多種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集氣瓶、燃燒匙、紅磷、水槽、導管、彈簧夾等實驗器材。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導入新課 1. 展示一張藍天白云的圖片,提問:“同學們,這張圖片中我們最常呼吸的是什么?”2. 引導學生思考:“空氣無處不在,但我們對它了解多少呢?今天,我們就來一起探索《我們周圍的空氣》。” 1. 觀察圖片,思考并回答老師的問題。2. 帶著好奇心進入新課學習。設計意圖 通過生動的圖片和貼近生活的問題,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好奇心,為新課學習營造良好的氛圍。分組討論 1. 將學生分為若干小組,每組發放一張任務卡,任務卡上列出幾個關于空氣的問題,如:“空氣中有哪些主要成分?”“這些成分各有什么作用?”“你能列舉出生活中哪些現象與空氣有關?”2. 引導學生圍繞任務卡上的問題展開討論,每組推選一名代表準備發言。 1. 小組內閱讀任務卡,明確討論主題。2. 積極討論,分享各自的觀點和想法。3. 小組內整理討論結果,推選代表準備發言。設計意圖 通過分組討論,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同時讓學生在討論中加深對空氣成分及其作用的理解,為接下來的知識講解打下基礎。知識講解 1. 根據學生的討論結果,教師總結并補充空氣的主要成分及其作用,重點講解氮氣、氧氣、稀有氣體、二氧化碳等成分的性質和用途。2. 引用課本內容,介紹空氣對人類生存的重要性,以及空氣污染的危害和防治措施。3. 通過實驗演示或視頻展示,讓學生直觀感受空氣中氧氣的存在及其助燃性。 1. 認真聽講,做好筆記。2. 積極參與實驗觀察或視頻觀看,思考并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3. 小組討論后,分享對空氣成分及其作用的新認識。設計意圖 通過知識講解,使學生系統地掌握空氣的主要成分及其作用,了解空氣對人類生存的重要性以及空氣污染的危害和防治措施。同時,通過實驗或視頻展示,增強學生的直觀感受,提高學習效果。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實驗觀察 1. 引入實驗:首先,我將展示“紅磷燃燒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實驗裝置,并簡要說明實驗原理、步驟及注意事項。2. 演示實驗:在講臺上,我將點燃紅磷并迅速放入集氣瓶中,同時確保裝置氣密性良好,讓學生觀察紅磷燃燒的現象及集氣瓶中水位的變化。3. 引導學生觀察:要求學生仔細觀察紅磷燃燒時的火焰顏色、煙霧產生情況,以及冷卻后集氣瓶內水位上升的高度。4. 提問引導:在實驗過程中,適時提問學生觀察到的現象,并引導學生思考這些現象背后的原因。 1. 認真聆聽教師的實驗介紹,理解實驗目的和步驟。2. 仔細觀察教師演示實驗的全過程,特別注意紅磷燃燒的現象及集氣瓶內水位的變化。3. 積極參與討論,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并嘗試自己解釋觀察到的現象。設計意圖 通過實驗觀察,讓學生直觀感受空氣中氧氣的存在及其含量,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實驗操作技能。同時,通過提問引導,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促進學生對空氣成分的理解。小組匯報 1. 分組討論: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每組分配一個與空氣成分相關的主題(如氮氣、稀有氣體等),要求小組成員查閱教材或相關資料,準備匯報內容。2. 匯報指導:提供匯報的框架和要點,包括主題介紹、性質特點、生活應用等方面,并鼓勵學生采用多樣化的匯報形式(如PPT、海報、視頻等)。3. 組織匯報:安排各小組依次進行匯報,每組匯報結束后,邀請其他同學提問或補充。4. 總結點評:對各小組的匯報進行點評,肯定優點,指出不足,并補充遺漏的知識點。 1. 積極參與小組討論,分工合作,查閱資料,準備匯報內容。2. 認真準備匯報材料,采用多樣化的形式展示小組的研究成果。3. 認真聆聽其他小組的匯報,積極思考,勇于提問或補充。4. 虛心接受教師的點評,及時改進不足。設計意圖 通過小組匯報,加深學生對空氣成分及其性質的理解,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和口頭表達能力。同時,通過多樣化的匯報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造力。總結歸納 1. 回顧知識點:引導學生回顧本節課所學的空氣成分及其性質,特別是氧氣在空氣中的含量及其測定方法。2. 總結規律:歸納空氣成分的特點和規律,如空氣主要由氮氣、氧氣組成,以及稀有氣體、二氧化碳等其他成分的存在。3. 強調重點:強調空氣對人類生活的重要性,以及保護空氣環境的意義。4. 布置作業:布置與空氣成分相關的練習題或探究任務,鞏固所學知識。 1. 認真回顧本節課所學內容,梳理知識點。2. 積極參與總結歸納過程,理解空氣成分的特點和規律。3. 深刻認識空氣對人類生活的重要性,樹立保護空氣環境的意識。4. 認真完成課后作業,鞏固所學知識。設計意圖 通過總結歸納,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形成系統的知識體系。同時,強調空氣對人類生活的重要性,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和責任感。作業設計基礎題: 1. 列舉并解釋三種證明空氣存在的方法。2. 描述空氣的主要成分及其體積分數。3. 解釋為什么氮氣在空氣中的含量最高。提高題: 1. 分析并解釋為什么氧氣對人類和其他生物如此重要。2. 設計一個簡單的實驗,驗證氧氣支持燃燒的性質。3. 查閱資料,了解空氣污染的主要來源及其對環境的影響。板書設計課題:《我們周圍的空氣》 一、空氣的存在與重要性 空氣無處不在 生命活動的基礎 二、空氣的成分 氮氣(N ):78% 氧氣(O ):21% 稀有氣體:0.94% 二氧化碳(CO ):0.03% 其他氣體和雜質:0.03% 三、氧氣的性質 助燃性:支持燃燒 氧化性:與物質發生氧化反應 四、空氣的保護 減少污染排放 植樹造林,綠化環境教學反思成功之處: 1. 通過生活實例引入空氣的存在與重要性,有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2. 利用圖表展示空氣成分,直觀清晰,有助于學生記憶和理解。3. 實驗設計環節讓學生動手操作,增強了實踐能力和科學探究精神。不足之處: 1. 部分學生對空氣成分的理解還停留在表面,未能深入探究其來源和性質。2. 實驗過程中,部分小組操作不夠規范,影響了實驗效果。3. 空氣污染部分的講解較為簡略,未能充分引導學生關注環境保護問題。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