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1張PPT)物理 滬粵版(2024)八年級上冊第一章 走進物理世界1.2 測量長度和時間新課引入新課講授課堂小結隨堂練習新課引入ABDC帽子的高度CD和寬度AB哪個更長?兩圖中央的圓誰的直徑更大?一樣長一樣大靠感官來判斷物理量,數據很難精確,有時還會出錯。要做出準確的判斷、得到精確的數據,必須用測量儀器來測量。物理學習從數據的精確表達開始。新課講授知識點一用刻度尺測量長度(1)國際單位:測量任何物理量都必須首先規定單位。為了方便國際交流,國際計量組織制定了一套國際統一的單位,叫國際單位制(簡稱SI)。在國際單位制中,長度的基本單位是米,符號 m。1983年,國際計量大會規定:1 m等于光在真空中經過 s傳播的路程。1. 長度的單位除了米以外,還有哪些長度單位呢?千米分米厘米微米納米毫米kmdmcmmmμmnm(2)長度的其他單位(3)長度單位的換算關系1km=103m 1m=10-3km1m=10dm 1dm=0.1m1m=102cm 1cm=10-2m1m=103mm 1mm=10-3m1m=106μm 1μm=10-6m1m=109nm 1nm=10-9m每下一級擴大10倍dmmcmmm每下一級擴大103倍kmmmm mnm165 cm=165×1 cm=165×10-2 m=1.65 m原單位原單位與目標單位之間的進率目標單位數值不變(4)單位換算的方法典例2.認識刻度尺常用的長度測量工具(1)測量長度的基本工具:刻度尺比較精確的長度測量工具(2)刻度尺的參數①零刻度線:刻度尺的起始刻度。②量程(測量范圍):刻度尺上最小值和最大值之間的差。③分度值:刻度尺上相鄰兩條刻度線之間的距離表示的測量值。量程決定著刻度尺一次能測出的最大值。分度值越小,測量精度越高,分度值是測量精確程度的決定因素。3.刻度尺的使用(1)選:根據測量需要,選擇量程和分度值恰當的刻度尺。例如,為了給窗戶配上一塊玻璃,選用 工具來測量窗框的尺寸最合理。①最小刻度是1 mm,長度是20 cm的學生用尺②最小刻度是1 mm,長度是2 m的鋼卷尺③最小刻度是1 cm,長度是15 m的皮卷尺②(2)放①刻度尺位置要放正,不能歪斜;②刻度尺較厚時,刻度線要緊靠被測量的物體;③零刻度線要對準被測物體的一端。若零刻度線磨損,可選一清晰的整數刻度線作為起始刻度進行測量,測量結果=末端刻度值-始端刻度值。(3)看:讀數時,視線要正對刻度線,不能斜視。(4)讀:讀數時,除讀出準確值外,還要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初中階段只有長度測量時數據需要估讀。(5)計:對測量結果,既要記錄準確值,又要記錄估計值,還要注明單位。測量值=準確值+估計值+單位例如,右圖鉛筆的長度為:8.8 cm+0.02 cm=8.82 cm。準確值估讀值單位注意:①估讀值只能有一位;②估讀值為“0”時不能省略。刻度尺讀數過程梳理①明確刻度尺的分度值,確定估讀位數,確定結果的保留位數;②找準物體在刻度尺上對應的起始與最終刻度值;(注意起始刻度是否是零刻度線,視線要與正對刻度線)③測量結果=最終刻度值-初始刻度值。(注意保留估讀的“0”)典例知識點二測量誤差1.誤差:測量值與真實值之間的差異。2.產生誤差的原因:由于客觀或主觀因素的影響,如測量工具不夠精密、測量方法不夠完善、測量者本身的限制等因素而造成誤差。誤差不可避免。3.減小誤差的方法:可以通過多次測量求平均值、改進測量方法、選用精密的測量工具等來減小誤差。4.錯誤是由于測量者沒有遵守測量儀器的使用規則或主觀粗心大意造成的。錯誤不該發生,可以避免。5.長度測量中的數據處理讀數時人的主觀感覺是造成測量誤差的主要因素。因此,為了減小誤差,長度測量時我們要多次測量求平均值。①排除錯誤數據:首先要確定刻度尺的分度值,讀數誤差會使估讀位不同或分度值位上數值差1,差值過大說明讀數出現錯誤。②得出最后結果:排除錯誤數據后,求剩余數據的平均值,最終結果保留位數與測量值相同。典例知識點三測量時間1.時間的單位:在國際單位制中,時間的基本單位是秒,符號是s。比秒大的單位有時(h)、分(min),比秒小的單位有毫秒(ms)、微秒(μs)、納秒(ns)等。2018年,國際計量大會規定,1 s等于銫133原子基態兩個超精細能級之間躍遷對應輻射的9 192 631 770個周期所持續的時間。銫原子鐘的精確度非常高,上千萬年誤差不超過1 s。每下一級擴大60倍minhs每下一級擴大103倍smsμsns2.時間單位的換算關系1 h=60 min1 min=60 s1 h=3600 s1 s=103 ms1 ms=103 μs1 μs=103 ns3.時間的測量工具(1)在古代,人們用日晷(guǐ)、沙漏等計時儀器來測量時間。(2)現代用的是鐘表、電子表、機械秒表等,在運動場和實驗室經常用秒表。高精度時間測量儀器——原子鐘(3)現代科學領域大多需要非常精確的時間基準,這種情況下多用原子鐘測量時間,航天、通信、地球科學(如地震預警、海嘯監測)和天文等領域均有原子鐘的身影。4.機械秒表(1)認識機械秒表①構造:機械秒表有兩個表盤,大盤的指針是秒針(長針),小盤的指針是分針(短針)。②特點a)秒表大盤的分度值為0.5 min,小盤的分度值為0.1 s。大盤上的秒針每轉動一圈,經過30 s,此過程中小盤上的分針轉動一小格。b)大表盤上的示數有兩種,分針在前半格時對應前半分鐘,大盤按0~30 s讀數;在后半格時對應后半分鐘,大盤按30~60 s讀數。(2)用秒表測量時間②秒表讀數:讀數時,先讀出小盤分針的示數,再讀出大盤秒針的示數,秒表的讀數即為小盤上的分鐘數+大盤上的秒數。①操作方法:用手緊握秒表,大拇指按在按鈕上。第一次按下按鈕時,表針開始走動;第二次按下時,表針停止走動;第三次按下時,表針回零。左圖中秒表的讀數是多少秒?①停表分針指示的時間為3 min,②秒針指示的時間為48 s(分針指示位置過半格),即秒表的讀數為3 min 48 s=3×60 s+48 s=228 s。典例課堂小結測量長度和時間用刻度尺測量長度刻度尺的使用及讀數測量時間測量誤差實驗數據處理秒表讀數隨堂練習1補全下列單位換算過程:(1)8 μm= mm;(2)60 km= cm= cm;(3)0.03 m= nm= nm;(4)0.33 m= μm= μm ;(5)2.8×107 nm= cm= cm。8×10-360×1036×1040.03×1093×1070.33×1063.3×1052.8×107×10-72.8下圖是小亮測量橡皮長度時的刻度尺使用情況,則該橡皮的長度應記為_______cm。隨堂練習22.00隨堂練習3B隨堂練習437.550.1 s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