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專題03 自由落體運動和豎直上拋運動(分層練習)(含答案) 2025年高三物理一輪復習多維度精講導學與分層專練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專題03 自由落體運動和豎直上拋運動(分層練習)(含答案) 2025年高三物理一輪復習多維度精講導學與分層專練

資源簡介

專題 03 自由落體運動和豎直上拋運動
一、單選題
1.小杰學習自由落體運動后,用 20cm 的刻度尺測量同學的反應時間,測量方法如圖所示,被測者用兩個
手指虛捏在尺子 0 刻線處,觀察到小杰松開尺子時立刻捏住尺子,讀出手指所捏刻度 h,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h 越大,反應時間越短
B.反應越慢,要捏住尺子時,尺子下落的速度越大
C.該尺可以測量出 0.4s 的反應時間
D.計算時若重力加速度 g 取 10m/s2,則測算出的反應時間比實際值要大
2.為研究自由落體運動,實驗者從某磚墻前的高處由靜止釋放一個小石子,讓其自由落下,下落過程中經
過 A、B、C 三點,記錄下石子自 A 到 B 所用的時間為 t1 ,自 B 到 C 所用的時間為 t2 ,已知每層磚的平均
厚度為 d,忽略磚縫之間距離,小石子大小不計,則當地重力加速度大小為(  )
4d t1 - t2 2d tA 1
- t2
. t t B.1 2 t1 + t2 t1t2 t1 + t2
4d t1 + t2 2d t1 + t2 C. t1t2 t
D.
1 - t2 t1t2 t1 - t2
3.舞獅作為中國傳統節目,在中國廣受人們歡迎。某次舞獅表演中,兩位表演者需先后從高臺躍下,為保
證舞獅道具不因拉扯而損壞,要求兩位表演者默契配合,在一定時間間隔內相繼跳下。已知高臺距離地面
h=5m,兩人之間的舞獅道具長 L=1.8m,表演者可認為由靜止下落,設表演者落地后速度為零,不計空氣阻
力,重力加速度 g=10m/s2。完成該表演動作(從第一位表演者開始跳下到第二位表演者落地)經歷的總時
間最長為(  )
A.1.0s B.1.2s C.1.4s D.1.6s
4.從空中同一位置由靜止先后釋放小球 a和b ,兩小球在空中都做自由落體運動,則兩小球在空中的距離d
隨小球b 下落時間 t 的變化圖像正確的是(  )
A. B. C. D.
5.如圖所示,將一小球以 10m/s 的初速度在某高臺邊沿豎直上拋,不計空氣阻力,取拋出點為坐標原點,
向上為坐標軸正方向,g 取 10m/s2。則 3s 內小球運動的(  )
A.路程為 25m B.位移為 15m
C.速度改變量為 30m/s D.以上均不正確
6.在某星球表面,t=0 時刻小球以初速度 v0開始做豎直上拋運動,取拋出位置位移 x = 0,以 v0方向為正方
向,則小球位移 x 隨速度的平方 v2 變化的 x - v2 圖像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小球的初速度為 100m/s
B.小球位移 x =5m 時對應的運動時間為 2 s
C.小球加速度與初速度方向相反
D.圖中 m 點坐標值為﹣3.2
7.公式是最簡潔的物理語言,圖像是最直觀的表達方式,某同學想用下列甲、乙圖像描述豎直上拋運動,
甲、乙圖像都是以時間 t 為橫軸,用 a 表示運動的加速度,v 表示運動的速度,x 表示運動的位移,s 表示運
動的路程,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甲可能是 s - t 圖像 B.甲可能 v- t 圖像
x
C.乙可能是 - t D.乙是 a - t 圖像
t
8.利用頻閃照相法記錄了一豎直上拋小球的運動軌跡,并描繪出小球的位移 x 隨時間 t 的變化圖象如圖所示,
其中 0 時刻、第 1 個像都對應小球的拋出點, t1 時刻、第 5 個像都對應小球運動的最高點,且 t2 = 2t1 ,重力
加速度為 g ,則(  )
A. t1 時刻前后,小球加速度方向相反
B.0 ~ t1和 t1 ~t2兩段時間內,小球速度變化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5
C.第 3 2個像與第 4 個像之間的高度差為 gt
32 1
D.在 t1 時刻以相同方式拋出另一個小球,兩球將相遇在第 3 個像的位置
二、多選題
9.雨后,屋檐還在不斷滴著水滴。如圖所示,小紅同學認真觀察后發現,這些水滴都是在質量積累到足夠
大時才由靜止開始下落,每隔相等時間滴下一水滴,水滴在空中的運動情況都相同,某時刻起,第一顆水
滴剛運動到窗臺下邊沿時, 第 5 顆水滴恰欲滴下。她測得,屋檐到窗臺下邊沿的距離為 H=3.2m,窗戶的
高度為 h=1.4m,不計空氣阻力的影響。(g 取 10m/s2)則下列結論正確的是(  )
A.水滴下落到達窗臺下邊沿時的速度大小 6m/s
B.每隔 0.2s 滴下一水滴
C.水滴經過窗戶的時間 0.3s
D.水滴經過窗戶的平均速度為 7m/s
10.圖示為物理教材必修第一冊封面砂漏圖。由于相機存在固定的曝光時間,照片中呈現的下落的砂粒并
非砂粒本身的形狀,而是成了一條條模糊的徑跡,砂粒的疏密分布也不均勻。若近似認為砂粒從出口下落
的初速度為 0。忽略空氣阻力,不計砂粒間的相互影響,設砂粒隨時間均勻漏下,以下推斷正確的是( )
A.出口下方 9cm 處的徑跡長度約是 1cm 處的 9 倍
B.出口下方 9cm 處的徑跡長度約是 1cm 處的 3 倍
C.出口下方 0~3cm 范圍內砂粒數約與 3~6cm 范圍砂粒數相等
D.出口下方 0~3cm 范圍內砂粒數約與 3~12cm 范圍砂粒數相等
11.利用水滴下落可以粗略測量重力加速度 g 的大小。調節家中水龍頭,讓水一滴一滴地流出,在水龍頭
的正下方放一個盤子,調整盤子的高度,使一滴水剛碰到盤子時,恰好有另一滴水剛開始下落,而空中還
有一滴水正在下落。測出此時出水口到盤子的高度為 h,從第 1 滴水開始下落到第 n 滴水剛落至盤中所用時
間為 t。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h
A.每滴水下落時間為
2g
h
B.相鄰兩滴水開始下落的時間間隔為
2g
h
C.第 1 滴水剛落至盤中時,第 2 滴水距盤子的距離為
2
2
D h(n +1).此地重力加速度的大小為
2t 2
12.從高為 20m 的位置以 20m/s 的初速度豎直上拋一物體,g 取 10m/s2,當物體到拋出點距離為 15m 時,
所經歷的時間可能是(  )
A.1s B.2s C.3s D.(2+ 7 )s
13.建筑工人常常徒手拋磚塊,當磚塊上升到最高點時,被樓上的師傅接住用以砌墻。若某次以 10m/s 的
速度從地面豎直向上拋出一磚塊,樓上的師傅沒有接住,g 取 10m/s2,空氣阻力可以忽略,下列說法正確的
是(  )
A.磚塊上升的最大高度為 10m
B.磚塊回到拋出點前 0.5s 時間內通過的距離為 3.75m
C.經 2s 磚塊回到拋出點
D.被拋出后上升的過程中磚塊做變減速直線運動
14.小球 A 從距地面高為 H 處自由釋放,同時小球 B 從地面以初速度 v0豎直向上拋出,A、B 兩球在空中相
遇。不計空氣阻力,已知重力加速度為 g。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若 A、B 相遇時速率相等,則 v0 = gH
H
B.經 t = v 時間,A、B 相遇0
C gH.若 v0 < gH ,則 A 與 B 相遇在 B 下降途中2
D gH.若 v0 < gH ,則 A 與 B 相遇在 B 上升途中2
15.如圖所示,在足夠高的空間內,小球位于空心管的正上方 h 處,空心管長為 L,小球球心與管的軸線重
合,并在豎直線上,釋放小球,小球可以無碰撞的穿過空心管,不計空氣阻力,則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L
A.兩者同時釋放,小球具有豎直向下的初速度 v0 ,管無初速度,則小球穿過管的時間為 v0
L
B.兩者同時釋放,管具有豎直向上的初速度 v0 ,小球無初速度,則小球穿過管的時間為 2gh
L
C.兩者同時釋放,管具有豎直向上的初速度 v0 ,小球無初速度,則小球穿過管的時間為 v0 + 2gh
L
D.兩者均無初速度釋放,但小球提前了Dt 時間釋放,則小球穿過管的時間為 gDt
16.在雜技團拋球表演中,被拋出的小球近似做豎直上拋運動,演員每隔相同時間以相同的速度上拋一個
小球,從拋出第 1 個球開始計時,g 取 10 m/s2。所有小球運動的位移 s 隨時間 t 的變化關系如圖所示,由此
可知(  )
A.每顆小球在空中運動的時間是 0.8s
B.拋出的速度大小為 4 m/s
C.在拋出點上方最多有 9 個球
D.在拋出點上方最多有 4 對球同時相遇
三、計算題
17.如圖所示,一個小孩在公園里玩“眼疾手快”游戲。游戲者需接住從支架頂部隨機落下的圓棒。已知支架
頂部距離地面 2.3 m,圓棒長 0.4 m,小孩站在支架旁邊,手能觸及所有圓棒的下落軌跡的某一段范圍 AB,
上邊界 A 距離地面 1.1 m,下邊界 B 距離地面 0.5 m。不計空氣阻力,重力加速度 g =10m/s2 。求:
(1)圓棒下落到 A 點所用的時間 t1 ;
(2)圓棒通過 AB 所用的時間 t2 ;
(3)結合軌跡反應時間(判斷棒下落軌跡的時間)和握棒反應時間(棒經過某點的時間)應用自由落體運
動知識簡要分析在 A 點和 B 點接棒各自的優缺點。
18.如圖所示,A、B 兩棒均長 1m,A 懸于高處,B 豎于地面,A 的下端和 B 的上端相距 h=10m,若 A、B
兩棒同時運動,A 做自由落體運動,B 以初速度 v0 = 40m / s 做豎直上拋運動,在運動過程中都保持豎直。
(取 g =10m / s2 )問:
(1)兩棒何時開始相遇?
(2)兩棒從開始相遇到分離的時間?專題 03 自由落體運動和豎直上拋運動
一、單選題
1.小杰學習自由落體運動后,用 20cm 的刻度尺測量同學的反應時間,測量方法如圖所示,被測者用兩個
手指虛捏在尺子 0 刻線處,觀察到小杰松開尺子時立刻捏住尺子,讀出手指所捏刻度 h,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h 越大,反應時間越短
B.反應越慢,要捏住尺子時,尺子下落的速度越大
C.該尺可以測量出 0.4s 的反應時間
D.計算時若重力加速度 g 取 10m/s2,則測算出的反應時間比實際值要大
【答案】B
2h
【詳解】A.根據 t = g 可知,h 越大,反應時間越長,選項 A 錯誤;
B.反應越慢,要捏住尺子時所用的時間越長,根據 v=gt 可知,尺子下落的速度越大,選項 B 正確;
2h 2 0.2
C.該尺下落 20cm 用時間為 t = = s = 0.2s則不可以測量出 0.4s 的反應時間,選項 C 錯誤;g 10
2h
D.計算時若重力加速度 g 取 10m/s2,則根據 t = g 則測算出的反應時間比實際值要小,選項 D 錯誤。
故選 B。
2.為研究自由落體運動,實驗者從某磚墻前的高處由靜止釋放一個小石子,讓其自由落下,下落過程中經
過 A、B、C 三點,記錄下石子自 A 到 B 所用的時間為 t1 ,自 B 到 C 所用的時間為 t2 ,已知每層磚的平均
厚度為 d,忽略磚縫之間距離,小石子大小不計,則當地重力加速度大小為(  )
4d t1 - t2 2d t1 - t A 2. t1t2 t1 + t2
B. t1t2 t1 + t2
4d t
C 1
+ t2 2d t1 + t2
. t t t t D.1 2 1 - 2 t1t2 t1 - t2
【答案】A
【詳解】石子自 A 到 B 平均速度為 v
2d 2d
1 = t 自 B 到 C 平均速度
v2 = t 由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平均速度等于1 2
v2 - v1 t t t
4d t1 - t
中間時刻的瞬時速度,可得重力加速度 g = 其中D = 1 + 2
2
聯立解得 g =
Dt 2 2 t1t2 t t
故選 A。
1 + 2
3.舞獅作為中國傳統節目,在中國廣受人們歡迎。某次舞獅表演中,兩位表演者需先后從高臺躍下,為保
證舞獅道具不因拉扯而損壞,要求兩位表演者默契配合,在一定時間間隔內相繼跳下。已知高臺距離地面
h=5m,兩人之間的舞獅道具長 L=1.8m,表演者可認為由靜止下落,設表演者落地后速度為零,不計空氣阻
力,重力加速度 g=10m/s2。完成該表演動作(從第一位表演者開始跳下到第二位表演者落地)經歷的總時
間最長為(  )
A.1.0s B.1.2s C.1.4s D.1.6s
【答案】B
【詳解】由題意可知,表演者做自由落體運動,設第一位表演者從跳下到落地所經歷的時間為 t,根據自由
1 2
落體運動規律有 h = gt 解得 t=1s 兩位表演者做自由落體運動的時間是一樣的,要使表演時間變長,則需
2
要兩位表演者先后跳下的時間間隔變長,但又要保證舞獅道具不因拉扯而損壞,兩位表演者先后跳下的時
間間隔有最大值。當第一位表演者剛落地,第二位表演者離地為 L=1.8m 時,時間間隔最長,且不會扯壞道
1
h-L h - L = gt 2具。此時第二位表演者已運動 ,根據 1 解得 t1=0.8s 貝則接下來第二位表演者需運動D t=t-t1=0.2s2
完成該表演動作經歷的總時間最長為 tm=t+ D t=1.2s 故選 B。
4.從空中同一位置由靜止先后釋放小球 a和b ,兩小球在空中都做自由落體運動,則兩小球在空中的距離d
隨小球b 下落時間 t 的變化圖像正確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詳解】設兩球下落的時間間隔為T ,小球b 下落時間為 t ,小球 a下落時間為 t +T ,因此兩球間的距離
d h h 1= a - b = g(T + t)
2 1- gt 2 1= gT 2 + gTt 由于 g、T 都是常數,所以 d 與 t 是一次函數關系。故選 B。
2 2 2
5.如圖所示,將一小球以 10m/s 的初速度在某高臺邊沿豎直上拋,不計空氣阻力,取拋出點為坐標原點,
向上為坐標軸正方向,g 取 10m/s2。則 3s 內小球運動的(  )
A.路程為 25m B.位移為 15m
C.速度改變量為 30m/s D.以上均不正確
【答案】A
1 2
【詳解】B.應用全程法求解位移,由 x = v0t - gt 解得位移 x=-15m 故 B 錯誤;2
2
AD.上升階段通過路程 x
v
1 =
0 = 5m 下降階段通過的路程 x2=5m+15m=20m 所以 3s 內小球運動的路程為 x'= 2g
x1+ x2=5m+20m=25m 故 A 正確,D 錯誤。
C.小球豎直上拋,由 v=v0-gt 得速度的改變量Dv =v- v0=-gt=-30m/s 故 C 錯誤;故選 A。
6.在某星球表面,t=0 時刻小球以初速度 v0開始做豎直上拋運動,取拋出位置位移 x = 0,以 v0方向為正方
向,則小球位移 x 隨速度的平方 v2 變化的 x - v2 圖像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小球的初速度為 100m/s
B.小球位移 x =5m 時對應的運動時間為 2 s
C.小球加速度與初速度方向相反
D.圖中 m 點坐標值為﹣3.2
【答案】C
【詳解】A.t=0 時,x=0,由題圖知 v 20 =100(m/s)2 所以小球的初速度 v0=10m/s 故 A 錯誤;
2 2
BC 2.由 v - v2 = 2ax x v v得 = - 0
1 5
0 圖線斜率 k = = - 解得 a = -10 m/s2小球位移 x=5m 時 v=0,所以對2a 2a 2a 100
0 - v
應運動時間 t = 0 =1s 故 B 錯誤,C 正確;
a
m 144 -100
D.由題圖可知- = 解得m = -2.2故 D 錯誤。故選 C。
5 100
7.公式是最簡潔的物理語言,圖像是最直觀的表達方式,某同學想用下列甲、乙圖像描述豎直上拋運動,
甲、乙圖像都是以時間 t 為橫軸,用 a 表示運動的加速度,v 表示運動的速度,x 表示運動的位移,s 表示運
動的路程,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甲可能是 s - t 圖像 B.甲可能 v- t 圖像
x
C.乙可能是 - t D.乙是 a - t 圖像
t
【答案】C
1 2
【詳解】AB.取豎直向上為正方向,豎直上拋運動的位移為 x = v0t - gt 瞬時速度為 v = v0 - gt 則甲圖可能2
是位移與時間圖像,而路程隨著時間應一直增大,速度隨著時間先減小后增大,為線性函數圖像,故 AB 錯
誤;
x 1 x
CD.由位移關系變形為 = v0 - gt 則 - t 函數為線性減函數,符合乙圖像,而豎直上拋的加速度恒為 g ,t 2 t
不可能為乙圖像,故 C 正確,D 錯誤。故選 C。
8.利用頻閃照相法記錄了一豎直上拋小球的運動軌跡,并描繪出小球的位移 x 隨時間 t 的變化圖象如圖所示,
其中 0 時刻、第 1 個像都對應小球的拋出點, t1 時刻、第 5 個像都對應小球運動的最高點,且 t2 = 2t1 ,重力
加速度為 g ,則(  )
A. t1 時刻前后,小球加速度方向相反
B.0 ~ t1和 t1 ~t2兩段時間內,小球速度變化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5
C.第 3 個像與第 4 2個像之間的高度差為 gt
32 1
D.在 t1 時刻以相同方式拋出另一個小球,兩球將相遇在第 3 個像的位置
【答案】D
【詳解】A.小球豎直上拋的過程中只受重力,加速度大小方向都不變,始終為重力加速度 g,A 錯誤;
B.因為 t2 = 2t1 ,所以0 ~ t1和 t1 ~t2兩段時間相同,又因為小球加速度始終為 g,根據Dv = gDt ,兩段時間
內,小球速度變化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同(都是豎直向下),B 錯誤;
t - 0 t
C.頻閃照相拍下相鄰兩個像的時間間隔相等,記為 T,則T = 1 = 1 小球從第 1 個像的位置運動到第 5
4 4
個像的位置,根據逆向思維,第 3 個像與第 4 個像之間的高度差為
2
h h h 1 g 2T 2 1 gT 2 3 gT 2 3 g t1 343 = 53 - 54 = - = = = gt 2 ÷ 1 ,C 錯誤;2 2 2 2 è 4 32
D.從第 1 個像的位置上升到第 3 個像的位置,用時 2T,從第 5 個像的位置下落到第 3 個像的位置,用時
也為 2T,所以,在 t1 時刻以相同方式拋出另一個小球,兩球將相遇在第 3 個像的位置,D 正確。故選 D。
二、多選題
9.雨后,屋檐還在不斷滴著水滴。如圖所示,小紅同學認真觀察后發現,這些水滴都是在質量積累到足夠
大時才由靜止開始下落,每隔相等時間滴下一水滴,水滴在空中的運動情況都相同,某時刻起,第一顆水
滴剛運動到窗臺下邊沿時, 第 5 顆水滴恰欲滴下。她測得,屋檐到窗臺下邊沿的距離為 H=3.2m,窗戶的
高度為 h=1.4m,不計空氣阻力的影響。(g 取 10m/s2)則下列結論正確的是(  )
A.水滴下落到達窗臺下邊沿時的速度大小 6m/s
B.每隔 0.2s 滴下一水滴
C.水滴經過窗戶的時間 0.3s
D.水滴經過窗戶的平均速度為 7m/s
【答案】BD
【詳解】A.水滴下落至窗臺通過的距離為 H=3.2m,由速度位移公式得 v = 2gH = 2 10 3.2m/s = 8m/s可
知水滴到達窗臺下沿的速度大小為 8m/s,故 A 錯誤;
2H 2 3.2
B.水滴下落至窗臺的時間為 t2 = = s = 0.8s 第一顆水滴剛運動到窗臺下邊沿時,第 5 顆水滴恰g 10
t 0.8
欲滴下,此時共 4 個時間間隔,可知相鄰的水滴滴下的時間間隔為Dt = 2 = s = 0.2s故 B 正確;
4 4
2(H - h) 2 (3.2 -1.4)
C.水滴下落至窗戶上邊緣的時間為 t1 = = s = 0.6s水滴經過窗戶的時間為g 10
Dt = t2 - t1 = 0.8s - 0.6s = 0.2s故 C 錯誤;
v h 1.4D.水滴經過窗臺的平均速度為 = = m/s = 7m/s故 D 正確。故選 BD。
Dt 0.2
10.圖示為物理教材必修第一冊封面砂漏圖。由于相機存在固定的曝光時間,照片中呈現的下落的砂粒并
非砂粒本身的形狀,而是成了一條條模糊的徑跡,砂粒的疏密分布也不均勻。若近似認為砂粒從出口下落
的初速度為 0。忽略空氣阻力,不計砂粒間的相互影響,設砂粒隨時間均勻漏下,以下推斷正確的是( )
A.出口下方 9cm 處的徑跡長度約是 1cm 處的 9 倍
B.出口下方 9cm 處的徑跡長度約是 1cm 處的 3 倍
C.出口下方 0~3cm 范圍內砂粒數約與 3~6cm 范圍砂粒數相等
D.出口下方 0~3cm 范圍內砂粒數約與 3~12cm 范圍砂粒數相等
【答案】BD
【詳解】AB.砂粒做自由落體運動,根據 v2 = 2gh可知,砂粒的速度為 v = 2gh 則出口下方 9cm 處的速度
約是 1cm 處的 3 倍,相機曝光的時間很短,徑跡的長度為 x = vt 可知出口下方 9cm 處的徑跡長度約是 5cm
處的 3 倍。故 A 錯誤;B 正確;
C.根據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通過相等位移所用時間之比為1: 2 -1 : 3 - 2 :L可知從出口下落
0 ~ 3cm 與 3 ~ 6cm 的時間之比為1: 2 -1 因砂粒隨時間均勻漏下,可知出口下方 0 ~ 3cm 范圍內砂粒數與
3 ~ 6cm 范圍砂粒數的比值為1: 2 -1 = 2 +1 即出口下方 0 ~ 3cm 范圍內砂粒數約為 3 ~ 6cm 范圍砂粒數
的 2 +1 倍。故 C 正確;
D.根據初速度為零的勻變速運動在相鄰相等時間內的位移之比為 1 : 3 : 5...,可知從出口下落 0 ~ 3cm 與 3 ~
12cm 的時間是相等的,因砂粒隨時間均勻漏下,可知出口下方 0 ~ 3cm 范圍內的砂粒數約與 3 ~ 12cm 范圍
的砂粒數相等。故 D 正確。
故選 BD。
11.利用水滴下落可以粗略測量重力加速度 g 的大小。調節家中水龍頭,讓水一滴一滴地流出,在水龍頭
的正下方放一個盤子,調整盤子的高度,使一滴水剛碰到盤子時,恰好有另一滴水剛開始下落,而空中還
有一滴水正在下落。測出此時出水口到盤子的高度為 h,從第 1 滴水開始下落到第 n 滴水剛落至盤中所用時
間為 t。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h
A.每滴水下落時間為
2g
h
B.相鄰兩滴水開始下落的時間間隔為
2g
h
C.第 1 滴水剛落至盤中時,第 2 滴水距盤子的距離為
2
h(n +1)2D.此地重力加速度的大小為
2t 2
【答案】BD
1 2h
【詳解】AB 2.根據自由落體運動公式,設每滴水下落時間為 t0 ,有 h = gt0 解得 t0 = 相鄰的兩滴水時2 g
1 h
間間隔相同,則相鄰兩滴水開始下落的時間間隔為Dt = t0 = ,A 錯誤,B 正確;2 2g
1 2 3C.可知第 1 滴水剛落至盤中時,第 2 滴水距盤子的距離為 h = h - gDt = h,C 錯誤;
2 4
D.第 1 滴水到第 n 滴水落到盤中時間間隔Δt 的個數為 n -1,則有 t = t0 + (n -1)Dt = (n +1)Dt 同時根據前面
1 h 2
分析有Dt = t0 =
h(n +1)
聯立解得 g = 2 ,D 正確。故選 BD。2 2g 2t
12.從高為 20m 的位置以 20m/s 的初速度豎直上拋一物體,g 取 10m/s2,當物體到拋出點距離為 15m 時,
所經歷的時間可能是(  )
A.1s B.2s C.3s D.(2+ 7 )s
【答案】ACD
【詳解】取豎直向上方向為正方向,當物體運動到拋出點上方離拋出點 15m 時,位移為 x=15m,由豎直上
拋運動的位移公式得 x = v t
1
- gt 20 解得 t1=1s,t2=3s 當物體運動到拋出點下方離拋出點 15m 時,位移為 x′2
x ' v t 1=-15m 2,由 = 0 - gt 解得 t3 = 2 + 7 s, t4 = 2 - 7 s t4負值舍去,故 ACD 正確,B 錯誤。故選 ACD。2
13.建筑工人常常徒手拋磚塊,當磚塊上升到最高點時,被樓上的師傅接住用以砌墻。若某次以 10m/s 的
速度從地面豎直向上拋出一磚塊,樓上的師傅沒有接住,g 取 10m/s2,空氣阻力可以忽略,下列說法正確的
是(  )
A.磚塊上升的最大高度為 10m
B.磚塊回到拋出點前 0.5s 時間內通過的距離為 3.75m
C.經 2s 磚塊回到拋出點
D.被拋出后上升的過程中磚塊做變減速直線運動
【答案】BC
v 2 102
【詳解】A.磚塊上升的最大高度為 h = 0 = m=5m故 A 錯誤;
2g 2 10
v
BC 0.上升到最高點需要的時間為 t1 = =1sg 根據運動的對稱性可知從拋出到回到拋出點所需時間為
t = 2t = 2s 1 2 1 21 磚塊從最高點經過0.5s下降的高度為 h = gt = 10 0.5 m=1.25m故磚塊回到拋出點前0.5s時2 2
間內通過的距離為 s = h - h = 3.75m 故 BC 正確;
D.被拋出后上升的過程中加速度始終等于重力加速度,故做勻減速直線運動,故 D 錯誤。
故選 BC。
14.小球 A 從距地面高為 H 處自由釋放,同時小球 B 從地面以初速度 v0豎直向上拋出,A、B 兩球在空中相
遇。不計空氣阻力,已知重力加速度為 g。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若 A、B 相遇時速率相等,則 v0 = gH
H
B.經 t = v 時間,A、B 相遇0
C gH.若 v0 < gH ,則 A 與 B 相遇在 B 下降途中2
D gH.若 v0 < gH ,則 A 與 B 相遇在 B 上升途中2
【答案】BC
1
AB A B gt2 v t
1 2 H
【詳解】 . 和 相遇時,有 + 0 - gt = H 解得 t = 若 A、B 相遇時速率相等,有 gt = v0 - gt2 2 v ②解0
得 v0 = 2gH 故 A 錯誤,B 正確;
v0 2v 1CD 0 2 1 2.若兩球相遇時 B 球處于下降過程中,則相遇的時間滿足 < t g g 由
gt + v
2 0
t - gt = H
2 解得
gH
v0 < gH 故 C 正確,D 錯誤;故選 BC。2
15.如圖所示,在足夠高的空間內,小球位于空心管的正上方 h 處,空心管長為 L,小球球心與管的軸線重
合,并在豎直線上,釋放小球,小球可以無碰撞的穿過空心管,不計空氣阻力,則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L
A.兩者同時釋放,小球具有豎直向下的初速度 v0 ,管無初速度,則小球穿過管的時間為 v0
L
B.兩者同時釋放,管具有豎直向上的初速度 v0 ,小球無初速度,則小球穿過管的時間為 2gh
L
C.兩者同時釋放,管具有豎直向上的初速度 v0 ,小球無初速度,則小球穿過管的時間為 v0 + 2gh
L
D.兩者均無初速度釋放,但小球提前了Dt 時間釋放,則小球穿過管的時間為 gDt
【答案】AD
【詳解】AD.兩者同時釋放,小球具有豎直向下的初速度 v0 ,管無初速度,以管為參考系,小球相對管勻
L
速運動,則有 t = v 若兩者均無初速度釋放,但小球提前Dt 時間釋放,以管為參考系,小球相對管勻速運動,0
L
同理則有 v = gDt L = vt 可知小球穿過管的時間為 t = gDt 故 AD 正確;
BC、兩者同時釋放,管具有豎直向上的初速度 v0 ,小球無初速度,以小球為參考系,管相對小球勻速運動,
L
則有 t = v 故 BC 錯誤。故選 AD。0
16.在雜技團拋球表演中,被拋出的小球近似做豎直上拋運動,演員每隔相同時間以相同的速度上拋一個
小球,從拋出第 1 個球開始計時,g 取 10 m/s2。所有小球運動的位移 s 隨時間 t 的變化關系如圖所示,由此
可知(  )
A.每顆小球在空中運動的時間是 0.8s
B.拋出的速度大小為 4 m/s
C.在拋出點上方最多有 9 個球
D.在拋出點上方最多有 4 對球同時相遇
【答案】ABD
t
【詳解】AB.由題圖可知小球在空中運動時間為 0.8s,則上拋速度 v=g × =4m/s 故 AB 正確;
2
C.由題圖可知,總共有 9 個小球,當第一個小球回到拋出點時,第 9 個小球被拋出,在拋出點上方最多有
8 個球,C 錯誤;
D.兩圖線的交點表示位移相等,兩球相遇,由題圖可知,拋出點上方最多有 4 對球同時相遇,故 D 正確;
故選 ABD。
三、計算題
17.如圖所示,一個小孩在公園里玩“眼疾手快”游戲。游戲者需接住從支架頂部隨機落下的圓棒。已知支架
頂部距離地面 2.3 m,圓棒長 0.4 m,小孩站在支架旁邊,手能觸及所有圓棒的下落軌跡的某一段范圍 AB,
上邊界 A 距離地面 1.1 m,下邊界 B 距離地面 0.5 m。不計空氣阻力,重力加速度 g =10m/s2 。求:
(1)圓棒下落到 A 點所用的時間 t1 ;
(2)圓棒通過 AB 所用的時間 t2 ;
(3)結合軌跡反應時間(判斷棒下落軌跡的時間)和握棒反應時間(棒經過某點的時間)應用自由落體運
動知識簡要分析在 A 點和 B 點接棒各自的優缺點。
【答案】(1)0.4s;(2)0.2s;(3)見解析
1
【詳解】(1)圓棒底部距離 A 點高度 h1 = 2.3m-0.4m-1.1m=0.8m 圓棒做自由落體運動下落到 A 點有 h = gt
2
2
代入數據解得 t1 = 0.4s
(2)圓棒通過 AB 的過程即圓棒底部到達 A 點和圓棒頂端離開 B 點這一過程,可知圓棒底部到達 A 點的速
1 2
度為 v1 = gt = 4m/s 圓棒通過 AB 下落的高度為 h2 =1.1m-0.5m+0.4m=1.0m圓棒通過 AB 過程由 h2 = v1t + gt2 2
代入數據解得 t2 = 0.2s
(3)A 點握棒的優點:圓棒下落到 A 點時速度較小,通過 A 點所有的時間稍長,如果握棒反應時間較長,
也利于抓住圓棒;
A 點握棒的缺點:圓棒下落到 A 點所用時間較短,若反應速度較慢,很容易錯過抓棒機會;
B 點握棒的優點:圓棒下落到 B 點所用時間較長,即使反應速度較慢,也有足夠的反應時間做好抓棒準備,
可以提高抓棒的成功率;B 點握棒的缺點:圓棒下落到 B 點時速度較大,通過 B 點所有的時間較短,如果
握棒反應時間較長,很難抓住圓棒。
18.如圖所示,A、B 兩棒均長 1m,A 懸于高處,B 豎于地面,A 的下端和 B 的上端相距 h=10m,若 A、B
兩棒同時運動,A 做自由落體運動,B 以初速度 v0 = 40m / s 做豎直上拋運動,在運動過程中都保持豎直。
(取 g =10m / s2 )問:
(1)兩棒何時開始相遇?
(2)兩棒從開始相遇到分離的時間?
【答案】(1)0.25s;(2)0.05s
1
【詳解】(1)設經過時間 t 兩棒開始相遇,A 1棒下落位移,則有 h = gt2A ,B 棒上升的位移 hB = v0t - gt
2

2 2
A、B 相遇,則有 hA + hB = h解得 t = 0.25s即從開始運動經 0.25s 兩棒開始相遇。
(2)從相遇開始到兩棒分離的過程中,A 棒做初速度不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B 棒做勻減速直線運動,
1 2 1 2
設從相遇開始到分離所需時間為Dt ,則有 vADt + gDt ÷ + vBDt - gDt2 2 ÷
= 2l 其中 vA = gt , vB = v0 - gt 解
è è
得Dt = 0.05s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夏津县| 福清市| 渭南市| 鸡东县| 大英县| 准格尔旗| 旺苍县| 星子县| 仙桃市| 新津县| 翁源县| 无为县| 湾仔区| 临高县| 安仁县| 彩票| 洛扎县| 盐山县| 梅州市| 漾濞| 建德市| 武陟县| 名山县| 天镇县| 牡丹江市| 汶川县| 阿图什市| 鞍山市| 肥城市| 清远市| 申扎县| 遵义县| 兴仁县| 自治县| 石渠县| 永修县| 保靖县| 泾源县| 福建省| 廉江市| 井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