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專題10 探究彈簧彈力與形變量的關系(分層練習)(含答案) 2025年高三物理一輪復習多維度精講導學與分層專練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專題10 探究彈簧彈力與形變量的關系(分層練習)(含答案) 2025年高三物理一輪復習多維度精講導學與分層專練

資源簡介

專題 10 探究彈簧彈力與形變量的關系
1.小明同學做“探究彈簧彈力和彈簧形變量的關系”的實驗。
(1)實驗裝置如圖甲,下列操作規范的有
A.實驗前,必須先把彈簧水平放置測量其原長
B.逐一增掛鉤碼,記下每增加一只鉤碼后指針所指的標尺刻度和對應的鉤碼總重
C.隨意增減鉤碼,記下增減鉤碼后指針所指的標尺刻度和對應的鉤碼總重
D.實驗結束后,應拆除實驗裝置,整理并復原實驗器材
(2)小明同學在實驗過程中,每次都待彈簧處于 狀態時讀出彈簧的長度,某次測量指針指在刻度尺的
位置如圖乙所示,則該讀數為 cm;
(3)根據記錄的數據進行處理,描繪出彈簧的伸長量Dx 與彈力 F 相關的點如圖丙所示,請你根據所學知
識用線來擬合這些點 ;
(4)根據擬合的線,回答以下問題:
①根據所測得的數據和關系曲線可以判斷,彈簧形變長度在 0~ cm 范圍內彈力大小與彈簧伸長關系滿足
胡克定律,這種規格彈簧的勁度系數 k = N/m;
②圖線中后半部分明顯偏離直線,你認為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 。
【答案】 BD/DB 靜止 39.81/39.82/39.83 6 100 超過彈簧的彈性限度
【詳解】(1)[1]A.實驗前,為了防止因彈簧本身的重力造成的誤差,則必須先把彈簧豎直放置測量其原
長,選項 A 錯誤;
BC.逐一增掛鉤碼,記下每增加一只鉤碼后指針所指的標尺刻度和對應的鉤碼總重,但不能隨意增減砝碼,
選項 B 正確,C 錯誤;
D.實驗結束后,應拆除實驗裝置,整理并復原實驗器材,選項 D 正確;故選 BD。
(2)[2]在實驗過程中,每次都待彈簧處于靜止狀態時讀出彈簧的長度;
[3]刻度尺的最小刻度為 1mm,則刻度尺的讀數為 39.81cm;
(4)做出擬合的圖線:
①[4][5]根據所測得的數據和關系曲線可以判斷,彈簧形變長度在 0~6cm 范圍內,圖像為直線,即彈力大小
6
與彈簧伸長關系滿足胡克定律,這種規格彈簧的勁度系數 k = N/m = 100N/m0.06
②[6]圖線中后半部分明顯偏離直線,你認為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超過彈簧的彈性限度。
2.某同學設計實驗研究彈簧彈力與伸長量的關系。實驗時,彈簧的一端固定,另一端與傳感器相連,彈簧
每伸長 1cm,通過傳感器自動測量一次彈力,彈簧在每一個伸長量停留 2 秒鐘,最終得到的彈力和時間關
系如圖。
(1)從 6s-26s 時間內彈簧長度的變化量為 cm;
(2)實驗發現,數據連線不過原點,我們依然可以用線性部分來定義該彈簧的勁度系數,由圖可以求出該
彈簧的勁度系數為 N/m(保留兩位有效數字);
(3)該同學查詢資料得知,數據連線不過原點的原因是自由狀態下各匝靠緊的彈簧存在預緊力,彈簧在其
線性區間彈力 F 和形變量 x 的關系為F = F0 + kx ,其中F0 即為“預緊力”。由圖可知實驗中使用彈簧的“預緊
力”大小為 N(保留兩位有效數字)。
【答案】 10 47 0.76
【詳解】(1)[1] 彈簧每伸長 1cm,通過傳感器自動測量一次彈力,彈簧在每一個伸長量停留 2 秒鐘,所
x 26 - 6以從 6s-26s 時間內彈簧長度的變化量為D = 1cm =10cm
2
k DF 6.4 -1.7(2)[2]該彈簧的勁度系數為 = = N/cm = 0.47N/cm = 47N/m
Dx 10
(3)[3]根據圖像可知,伸長 2cm 后彈力為 1.7N,代入F = F0 + kx 其中 k = 47N/m解得F0 = 0.76N
3.在探究彈力和彈簧伸長的關系時,某同學先按圖 1 所示對彈簧甲進行探究,然后把等長的彈簧乙(直徑
小于甲)套在彈簧甲內,兩彈簧懸掛在同一點按圖 2 所示進行探究。在彈性限度內,將質量 m = 50g 的鉤碼
逐個掛在彈簧下端,測得圖 1、圖 2 中彈簧的長度 L1、L2如下表所示。
已知重力加速度 g = 9.8m/s2,計算彈簧甲的勁度系數 k1= N/m,彈簧乙的勁度系數 k2=
N/m。(結果保留三位有效數字)
鉤碼個數 1 2 3 4
L1/cm 30.02 31.02 32.02 33.02
L2/cm 29.33 29.65 29.97 30.29
【答案】 49.0 104
【詳解】[1]由表格中的數據可知,當彈力的變化量 ΔF = mg = 0.05 × 9.8N = 0.49N 時,彈簧甲的伸長量為
1
Dx1 = [ 33.02 - 32.02 + 32.02 - 31.02 + 31.02 - 30.02 ]cm =1.00cm 根據胡克定律知彈簧甲的勁度系數3
k DF 0.49N1 = = = 49.0N/mDx1 1.00cm
[2] 把彈簧甲和彈簧乙并聯起來時彈簧的伸長量
x 1D 2 = [ 30.29 - 29.97 + 29.97 - 29.65 + 29.65 - 29.33 ]cm = 0.32cm 根據胡克定律知彈簧甲、乙合并后的3
k DF 0.49N勁度系數 = = =153N/mDx 0.32cm 根據 k 并 = k 甲+k 乙,2
可計算出彈簧乙的勁度系數 k 乙 = 153N/m-49N/m = 104N/m
4.在探究彈簧形變與彈力的關系時,興趣小組把兩根輕彈簧Ⅰ、Ⅱ串聯起來測量它們各自的勁度系數,如
圖甲所示。
(1)將質量 50g 的鉤碼逐個掛在彈簧Ⅱ的下端,逐次記錄所掛鉤碼的質量 m 與每根彈簧的伸長量 x,可描
繪出如圖乙所示的圖象,由圖象可計算出彈簧Ⅰ的勁度系數 kⅠ= N/m。(取重力加速度 g=9.8m/s2)
(2)圖乙中,當彈簧Ⅰ的伸長量超過 17cm 時其圖線為曲線,由此可知,拉力已經超過它的彈性限度,若
再加掛鉤碼,彈簧Ⅱ的圖線斜率 (填“會”或“不會”)發生變化(彈簧Ⅱ的彈性限度足夠大)
(3)當彈簧下端掛 4 個鉤碼時,彈簧Ⅰ、Ⅱ的伸長量之和為 cm,若將彈簧Ⅰ和Ⅱ串聯起來視為一個
彈簧,其等效勁度系數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彈簧Ⅰ的勁度系數。
【答案】 14 不會 21 小于
DF 4 50 10-3 9.8
【詳解】(1)[1]根據胡克定律,彈簧Ⅰ的勁度系數為 kI = =Dx 14 10-2
N/m =14N/m
(2)[2]若再加掛鉤碼,彈簧Ⅱ受到的彈力大小仍等于鉤碼對彈簧Ⅰ的彈力大小,即懸掛鉤碼的總重力,由
于彈簧Ⅱ的彈性限度足夠大,隨著懸掛鉤碼數量的增大,懸掛鉤碼的總重力逐漸增大,彈簧Ⅱ受到的彈力
均勻增大,故彈簧Ⅱ的圖線斜率不會發生變化。
(3)[3]當彈簧下端掛 4 個鉤碼時,彈簧Ⅰ、Ⅱ的伸長量之和為Dx = Dx1 + Dx2 =14 + 7cm = 21cm
F F k k= IkII k= I < k
[4] I將彈簧Ⅰ和Ⅱ串聯起來,有 k( + ) = Fk k 可得串聯后的勁度系數為 kI + kII 1
k
+ I 故若將彈簧Ⅰ
I II kII
和Ⅱ串聯起來視為一個彈簧,其等效勁度系數小于彈簧Ⅰ的勁度系數。
5.某同學用圖(a)所示裝置“探究彈力和彈簧伸長的關系”。彈簧的上端固定在鐵架臺支架上,彈簧的下端
固定一水平紙片(彈簧和紙片重力均忽略不計),激光測距儀可測量地面至水平紙片的豎直距離 h。
(1)該同學在彈簧下端逐一增掛鉤碼,每增掛一個鉤碼,待彈簧 時,記錄所掛鉤碼的重力和對應的
h;
(2)根據實驗記錄數據作出 h 隨彈簧彈力 F 變化的圖線如圖(b)所示,可得未掛鉤碼時水平紙片到地面
的豎直距離 h0 = m,彈簧的勁度系數 k = N/m。(結果都保留到小數點后一位)
【答案】 靜止 1.200 31.3
【詳解】(1)[1]該同學在彈簧下端逐一增掛鉤碼,每增掛一個鉤碼,待彈簧靜止時,此時彈力與重力大小
相等,記錄所掛鉤碼的重力和對應的 h。
(2)[2]由圖可知,當F=0時 h0 =120.0cm=1.200m即為未掛鉤碼時水平紙片到地面的豎直距離
[3]由胡克定律可得DF=kDh,即圖像斜率絕對值的倒數表示彈簧勁度系數則有
k 3.13= N/m = 31.3N/m
(120.0 -110.0) 10-2
6.已知彈性繩用久之后,其勁度系數會變小,某同學在家中找到一根某品牌的彈性繩,查閱資料后得知,
該品牌的彈性繩出廠時的勁度系數為 k0 = 2.0N/cm,若該彈性繩的實際勁度系數 k 與 k0的偏差(用
k0 - k 100% 表示)大于 10%k ,則視為報廢。該同學為驗證該彈性繩是否已經報廢,利用如圖甲裝置對其0
勁度系數進行了測量,步驟如下:
(1)在懸點 M 左側豎直固定一刻度尺,并使 M 點與刻度尺零刻度線對齊,在彈性繩最上端接一力傳感器,
并用力緩慢豎直向下拉彈性繩的下端 N 點,記錄多組 MN 的長度 x 和相應的力傳感器的示數 F,并做出F - x
圖像如圖乙所示,由圖像可判斷 F 與 x 呈現 (選填“線性”或“非線性”)關系;
(2)該同學在繪出的圖像上取兩點(10cm,3.8N)和(16cm,15.1N)進行了計算,可求出彈性繩的實際
勁度系數為 k = N/cm;(保留兩位有效數字)
(3)由題中原理可以判斷該彈性繩是否已經報廢? (選填“是”或“否”)。
【答案】 線性 1.9 否
【詳解】(1)[1]因圖像為直線,所以F 與 x 呈現線性關系。
(2)[2]由F = kΔx = k x - x0 可知,利用 10cm,3.8N 和 16cm,15.1N 兩點計算出圖像的斜率即可求得彈性
15.1- 3.8
繩的實際勁度系數,應為 k = N/cm 1.9N/cm
16 -10
k - k 2 -1.9
(3)[3]由公式可得 0 100% = 100% = 5% < 10%k 故該彈性繩沒有報廢。0 2
7.實驗小組利用如圖 1 所示裝置探究彈力與彈簧形變量的關系,光滑斜面的傾角q = 30°,斜面的底端固定
一壓力傳感器,頂端固定有光滑的定滑輪,物塊緊貼壓力傳感器,輕質細線繞過滑輪后與連著物塊的輕質
彈簧相連,調整滑輪,使細線與斜面平行,滑輪的右側豎直固定一刻度尺,初始時細線各部分均伸直,且
細線的端點 N 點與刻度尺的零刻度線對齊?,F緩慢豎直向下拉端點 N,分別記錄端點 N 移動的距離 x 及對
應的傳感器的示數FN ,如下表所示。
x/cm 5 10 15 20 25 30
FN / N 20.1 16.0 12.1 7.8 4.0 0
(1)以FN 為縱軸,x 為橫軸建立坐標系,如圖 2 所示,請在坐標系中作出FN - x 的圖像 。
(2)小組同學據作出的FN - x 圖像可求得彈簧的勁度系數 k= N/m(結果取整數),若物塊的質量為
m=5kg,則當地的重力加速度 g= m / s2 (結果保留小數點后二位)。
【答案】 81(80~82) 9.76(9.60~9.84)
【詳解】(1)[1]描點繪圖,如圖所示
(2)[2]對物塊有mg sinq = FN + kx即FN = mg sinq - kx表明FN - x圖像斜率的絕對值等于彈簧的勁度系數 k,
k 24.4則 = -2 N / m = 81N / m勁度系數計算結果在 80~82N/m 均算正確;30 10
a 24.4 2 2
[3] FN - x圖像的縱截距為 a = mg sinq
g = = m / s = 9.76m / s
解得 msinq 5 1 重力加速度 g 計算結果在
2
9.60~9.84m/s2 均算正確。
8.某同學想設計一個可以測量物體重量的臺秤,其結構原理如圖(a)所示,輕質彈簧下端固定于鐵架臺,
彈簧上端置一托盤(g 取9.8m/s2 )
(1)該同學在托盤中依次增加砝碼,測得相應的彈簧長度,部分數據如下.
砝碼質量(g) 50 150 250
彈簧長度(cm) 8.50 6.54 4.58
由表中數據算得勁度系數 k = N/m(保留 2 位有效數字);
(2)該同學將砝碼取下,將一個玩具放到托盤上,由圖(b)虛線 c 讀出此時彈簧長度為 cm.經計算
得到該重物的質量為 g(計算結果保留 3 位有效數字)。該同學通過換算,將刻度尺不同位置的長度
數據標上對應質量數據,一個簡易臺秤則成功制作。
(3)使用過程中,該同學想更換輕一點的托盤,更換更輕的托盤后,再用上述方法測量,得到的勁度系數
(選填“相同”或“不相同”),刻度尺不同位置標的質量數據 (選填“需要”或“不需要”)改變。
【答案】 50 7.51/7.52/7.53/7.54 100/99.0/101 相同 需要
【詳解】(1)[1]設砝碼質量為m ,托盤質量為m0 ,彈簧原長為 l0 壓縮后長度為 l,則 (m0 + m)g = k(l0 - l)
整理得mg = -kl + kl0 - m0g 代入兩組m 和 l,即可解得 k = 50N/m
(2)[2]從圖中可讀出彈簧長度為 7.52cm,由于最后一位是估讀,所以在 7.51~7.54 之間即可。
[3]將 l = 7.52cm和表中任一組數據代入mg = -kl + kl0 - m0g 可得m = 100g由于代入的數據不同,m 在
99.0~101 之間即可。
(3)[4][5] 更換更輕的托盤后,m0 改變,由mg = -kl + kl0 - m0g 可知勁度系數 k 與m0 無關,不同的 l對應的
m 值與m0 有關,所以更換更輕的托盤后,得到的勁度系數相同,刻度尺不同位置標的質量數據需要改變。專題 10 探究彈簧彈力與形變量的關系
1.小明同學做“探究彈簧彈力和彈簧形變量的關系”的實驗。
(1)實驗裝置如圖甲,下列操作規范的有
A.實驗前,必須先把彈簧水平放置測量其原長
B.逐一增掛鉤碼,記下每增加一只鉤碼后指針所指的標尺刻度和對應的鉤碼總重
C.隨意增減鉤碼,記下增減鉤碼后指針所指的標尺刻度和對應的鉤碼總重
D.實驗結束后,應拆除實驗裝置,整理并復原實驗器材
(2)小明同學在實驗過程中,每次都待彈簧處于 狀態時讀出彈簧的長度,某次測量指針指在刻度尺的
位置如圖乙所示,則該讀數為 cm;
(3)根據記錄的數據進行處理,描繪出彈簧的伸長量Dx 與彈力 F 相關的點如圖丙所示,請你根據所學知
識用線來擬合這些點 ;
(4)根據擬合的線,回答以下問題:
①根據所測得的數據和關系曲線可以判斷,彈簧形變長度在 0~ cm 范圍內彈力大小與彈簧伸長關系滿足
胡克定律,這種規格彈簧的勁度系數 k = N/m;
②圖線中后半部分明顯偏離直線,你認為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 。
2.某同學設計實驗研究彈簧彈力與伸長量的關系。實驗時,彈簧的一端固定,另一端與傳感器相連,彈簧
每伸長 1cm,通過傳感器自動測量一次彈力,彈簧在每一個伸長量停留 2 秒鐘,最終得到的彈力和時間關
系如圖。
(1)從 6s-26s 時間內彈簧長度的變化量為 cm;
(2)實驗發現,數據連線不過原點,我們依然可以用線性部分來定義該彈簧的勁度系數,由圖可以求出該
彈簧的勁度系數為 N/m(保留兩位有效數字);
(3)該同學查詢資料得知,數據連線不過原點的原因是自由狀態下各匝靠緊的彈簧存在預緊力,彈簧在其
線性區間彈力 F 和形變量 x 的關系為F = F0 + kx ,其中F0 即為“預緊力”。由圖可知實驗中使用彈簧的“預緊
力”大小為 N(保留兩位有效數字)。
3.在探究彈力和彈簧伸長的關系時,某同學先按圖 1 所示對彈簧甲進行探究,然后把等長的彈簧乙(直徑
小于甲)套在彈簧甲內,兩彈簧懸掛在同一點按圖 2 所示進行探究。在彈性限度內,將質量 m = 50g 的鉤碼
逐個掛在彈簧下端,測得圖 1、圖 2 中彈簧的長度 L1、L2如下表所示。
已知重力加速度 g = 9.8m/s2,計算彈簧甲的勁度系數 k1= N/m,彈簧乙的勁度系數 k2=
N/m。(結果保留三位有效數字)
鉤碼個數 1 2 3 4
L1/cm 30.02 31.02 32.02 33.02
L2/cm 29.33 29.65 29.97 30.29
4.在探究彈簧形變與彈力的關系時,興趣小組把兩根輕彈簧Ⅰ、Ⅱ串聯起來測量它們各自的勁度系數,如
圖甲所示。
(1)將質量 50g 的鉤碼逐個掛在彈簧Ⅱ的下端,逐次記錄所掛鉤碼的質量 m 與每根彈簧的伸長量 x,可描
繪出如圖乙所示的圖象,由圖象可計算出彈簧Ⅰ的勁度系數 kⅠ= N/m。(取重力加速度 g=9.8m/s2)
(2)圖乙中,當彈簧Ⅰ的伸長量超過 17cm 時其圖線為曲線,由此可知,拉力已經超過它的彈性限度,若
再加掛鉤碼,彈簧Ⅱ的圖線斜率 (填“會”或“不會”)發生變化(彈簧Ⅱ的彈性限度足夠大)
(3)當彈簧下端掛 4 個鉤碼時,彈簧Ⅰ、Ⅱ的伸長量之和為 cm,若將彈簧Ⅰ和Ⅱ串聯起來視為一個
彈簧,其等效勁度系數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彈簧Ⅰ的勁度系數。
5.某同學用圖(a)所示裝置“探究彈力和彈簧伸長的關系”。彈簧的上端固定在鐵架臺支架上,彈簧的下端
固定一水平紙片(彈簧和紙片重力均忽略不計),激光測距儀可測量地面至水平紙片的豎直距離 h。
(1)該同學在彈簧下端逐一增掛鉤碼,每增掛一個鉤碼,待彈簧 時,記錄所掛鉤碼的重力和對應的
h;
(2)根據實驗記錄數據作出 h 隨彈簧彈力 F 變化的圖線如圖(b)所示,可得未掛鉤碼時水平紙片到地面
的豎直距離 h0 = m,彈簧的勁度系數 k = N/m。(結果都保留到小數點后一位)
6.已知彈性繩用久之后,其勁度系數會變小,某同學在家中找到一根某品牌的彈性繩,查閱資料后得知,
該品牌的彈性繩出廠時的勁度系數為 k0 = 2.0N/cm,若該彈性繩的實際勁度系數 k 與 k0的偏差(用
k0 - k 100% 表示)大于 10%k ,則視為報廢。該同學為驗證該彈性繩是否已經報廢,利用如圖甲裝置對其0
勁度系數進行了測量,步驟如下:
(1)在懸點 M 左側豎直固定一刻度尺,并使 M 點與刻度尺零刻度線對齊,在彈性繩最上端接一力傳感器,
并用力緩慢豎直向下拉彈性繩的下端 N 點,記錄多組 MN 的長度 x 和相應的力傳感器的示數 F,并做出F - x
圖像如圖乙所示,由圖像可判斷 F 與 x 呈現 (選填“線性”或“非線性”)關系;
(2)該同學在繪出的圖像上取兩點(10cm,3.8N)和(16cm,15.1N)進行了計算,可求出彈性繩的實際
勁度系數為 k = N/cm;(保留兩位有效數字)
(3)由題中原理可以判斷該彈性繩是否已經報廢? (選填“是”或“否”)。
7.實驗小組利用如圖 1 所示裝置探究彈力與彈簧形變量的關系,光滑斜面的傾角q = 30°,斜面的底端固定
一壓力傳感器,頂端固定有光滑的定滑輪,物塊緊貼壓力傳感器,輕質細線繞過滑輪后與連著物塊的輕質
彈簧相連,調整滑輪,使細線與斜面平行,滑輪的右側豎直固定一刻度尺,初始時細線各部分均伸直,且
細線的端點 N 點與刻度尺的零刻度線對齊?,F緩慢豎直向下拉端點 N,分別記錄端點 N 移動的距離 x 及對
應的傳感器的示數FN ,如下表所示。
x/cm 5 10 15 20 25 30
FN / N 20.1 16.0 12.1 7.8 4.0 0
(1)以FN 為縱軸,x 為橫軸建立坐標系,如圖 2 所示,請在坐標系中作出FN - x 的圖像 。
(2)小組同學據作出的FN - x 圖像可求得彈簧的勁度系數 k= N/m(結果取整數),若物塊的質量為
m=5kg,則當地的重力加速度 g= m / s2 (結果保留小數點后二位)。
8.某同學想設計一個可以測量物體重量的臺秤,其結構原理如圖(a)所示,輕質彈簧下端固定于鐵架臺,
彈簧上端置一托盤(g 取9.8m/s2 )
(1)該同學在托盤中依次增加砝碼,測得相應的彈簧長度,部分數據如下.
砝碼質量(g) 50 150 250
彈簧長度(cm) 8.50 6.54 4.58
由表中數據算得勁度系數 k = N/m(保留 2 位有效數字);
(2)該同學將砝碼取下,將一個玩具放到托盤上,由圖(b)虛線 c 讀出此時彈簧長度為 cm.經計算
得到該重物的質量為 g(計算結果保留 3 位有效數字)。該同學通過換算,將刻度尺不同位置的長度
數據標上對應質量數據,一個簡易臺秤則成功制作。
(3)使用過程中,該同學想更換輕一點的托盤,更換更輕的托盤后,再用上述方法測量,得到的勁度系數
(選填“相同”或“不相同”),刻度尺不同位置標的質量數據 (選填“需要”或“不需要”)改變。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鹿泉市| 高要市| 两当县| 化州市| 曲阜市| 得荣县| 厦门市| 白城市| 灵山县| 梅河口市| 商河县| 隆回县| 田阳县| 石屏县| 惠水县| 安龙县| 柳江县| 正阳县| 政和县| 太谷县| 安多县| 随州市| 扎赉特旗| 高雄县| 蒙阴县| 横山县| 德化县| 府谷县| 顺昌县| 白玉县| 承德市| 大余县| 南充市| 灵台县| 邢台市| 澜沧| 犍为县| 台前县| 曲沃县| 波密县| 方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