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0張PPT)兩種電荷1. 認識摩擦起電現象,通過實驗探究兩種電荷及電荷間的作用規律;知道驗電器的構造、作用及工作原理;認識導體和絕緣體。2. 會運用摩擦起電的知識解釋一些簡單的相關現象;會用原子及其結構解釋摩擦起電的原因。導入新課水流跟著氣球走動,小紙屑也跟著氣球走,這是什么原因呢? 用摩擦的方法使物體帶電,叫做摩擦起電。一、摩擦起電1.自然界只有兩種電荷規定:用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帶的電荷叫做正電荷; 用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帶的電荷叫做負電荷。2.同種電荷互相排斥,異種電荷互相吸引。3.電荷的多少叫做電荷量。 單位:庫侖,簡稱:庫,符號:C 一根實驗室中常用的玻璃棒或橡膠棒,摩擦后所帶的電荷量大約只有10-7C。電荷電荷間的相互作用 凡是與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相排斥的帶電體,必定與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相吸引。實驗觀察同種電荷互相排斥異種電荷互相吸引金屬球絕緣墊金屬桿金屬箔金屬罩接線柱構 造用驗電器來檢驗物體是否帶電原 理同種電荷相互排斥。4.電荷量:電荷的多少(電荷).用Q表示單位:庫侖,簡稱庫,符號是C.5.電荷的中和:放在一起的等量異種電荷相互抵消的現象.原子及其結構1897年,英國科學家湯姆生(1856-1940)發現了比原子小得多的帶負電的粒子——電子,揭開了原子具有結構的秘密。電子所帶的電荷:最小電荷.符號e.e=1.6×10-19C二、原子及其結構1897年,英國科學家湯姆生(1856-1940)發現了比原子小得多的帶負電的粒子——電子,揭開了原子具有結構的秘密。電子帶有最小電荷:元電荷:e=1.6×10-19C1.原子原子核 +核外電子 -任何帶電體所帶電荷都是e的整數倍1.常見物質是由分子、原子構成的。原子核外電子原子核質子中子不顯電性帶正電帶負電不帶電帶正電2.原子結構電子是帶有最小負電荷的粒子,所帶電荷量為1.6×10-19C。原子及其結構1897年,英國科學家湯姆生(1856-1940)發現了比原子小得多的帶負電的粒子——電子,揭開了原子具有結構的秘密。在通常情況下,原子核所帶正電荷數與核外所有電子總共帶的負電荷數相等,整個原子呈中性,也就是原子對外不顯帶電的性質。氫原子和氦原子的結構氫原子和氦原子的結構氫原子示意圖鋰原子示意圖摩擦起電的原因不同物質的原子核束縛電子的本領不同3. 摩擦起電的實質:摩擦起電并不是創造了電荷,只是電荷(電子)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另一個物體。束縛能力強的得到電子: 帶負電荷束縛能力弱的失去電子: 帶正電荷原子核電荷在金屬棒中的定向移動:ABAB三. 導體和絕緣體1.實驗研究實驗1: 用橡膠棒連接驗電器AB實驗現象 驗電器A、B金屬箔的張角沒有變化。實驗分析驗電器A的電荷量沒有變化,驗電器B仍不帶電。實驗2:用金屬棒連接兩驗電器實驗現象驗電器A的金屬箔張開的角度減小,B的金屬箔由閉合變為張開。實驗分析驗電器B上也帶了電。有一部分電荷通過金屬棒從A移動到了B,電荷發生了定向移動。AB實驗結論電荷在金屬中可以定向移動,說明金屬是可以導電的。例1:用絕緣細線懸掛A B C三個帶電小球,在所示位置處于平衡狀態,若已知A球帶負電,則B球、C球的帶電情況:B球 __________電、C球________電變式:用絕緣細線懸掛A B C三個小球,在所示位置處于平衡狀態,若已知A球帶負電,則B球、C球的帶電情況:B球 __________電、C球_____________電負正電負正電或不帶1. 取兩個相同的驗電器甲和乙,使甲帶電,乙不帶電。如圖所示,可以看到甲的金屬箔張開,乙的金屬箔閉合,用橡膠棒把甲和乙連接起來會發現驗電器金屬箔的張角( )A.甲、乙都增大B.甲、乙都減小C.甲、乙都不變D.甲減小,乙增大C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