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6張PPT)(浙教版)七年級上第1節(jié) 生物體的基本單位(2)---顯微鏡的結構和使用豐富多彩的自然界第2章“—”科學寄語:察覺微小事物,揭示無窮奧秘。新知導入觀看視頻:顯微鏡剩下的還要烤幾次?探究新知一、顯微鏡的結構及其作用部件 功能鏡座鏡柱鏡臂鏡筒載物臺壓片夾支持和穩(wěn)定鏡身支持著它以上的各結構手握顯微鏡的部位上安目鏡,下連轉換器放置玻片固定玻片支持部分鏡座鏡柱鏡臂鏡筒載物臺壓片夾目鏡、物鏡 放大物像反光鏡粗準焦螺旋細準焦螺旋遮光器物鏡轉換器光學部分與調節(jié)部分目鏡物鏡反光鏡粗準焦螺旋細準焦螺旋遮光器物鏡轉換器反射光線及調節(jié)光線的強弱調節(jié)焦距,較大范圍地升降鏡筒調節(jié)焦距,較小范圍地升降鏡筒大小不同光圈,調節(jié)光線的強弱安裝和調換物鏡載物臺通光孔通光孔是載物臺上的圓孔,只有一個。壓片夾載物臺遮光器光圈反光鏡物鏡觀察目鏡目鏡的長度與放大倍數(shù)的關系?目鏡越長,放大倍數(shù)越小;目鏡越短,放大倍數(shù)越大觀察物鏡物鏡的長度與放大倍數(shù)的關系?物鏡越長,放大倍數(shù)越大;物鏡越短,放大倍數(shù)越小目鏡沒有螺紋物鏡有螺紋觀察目鏡目鏡越長,放大倍數(shù)越小目鏡越短,放大倍數(shù)越大觀察物鏡物鏡越長,放大倍數(shù)越大物鏡越短,放大倍數(shù)越小外界光線強時,用平面鏡外界光線弱時,用凹面鏡光圈外界光線強時,用小光圈;外界光線弱時,用大光圈反光鏡二、顯微鏡的使用目標1.認識顯微鏡的結構,知道各結構的操作方法2.練習使用顯微鏡觀察微小的物體,并學習繪制顯微圖3.體驗工具和技術對科學觀察所起的作用器材顯微鏡、“上”字載玻片、鉛筆、頭發(fā)、線、紙片、透明塑料尺等目鏡鏡筒物鏡載物臺遮光器通光孔反光鏡鏡座壓片夾鏡臂細準焦螺旋粗準焦螺旋物鏡轉換器鏡柱請指認:顯微鏡的使用一般包括安放、對光、放片、調焦和觀察等過程。1、安放將顯微鏡放置在接近光源、靠身體前方略偏左的地方,鏡筒在前,鏡臂在后。2、對光(1)轉動物鏡轉換器,使低倍物鏡正對通光孔。(2)再轉動遮光器,讓較大的一個光圈對準通光孔。(3)用左眼通過目鏡觀察,右眼必須睜開,以便及時記錄觀察結果。同時調節(jié)反光鏡,使視野中出現(xiàn)一個明亮的圓形。3、放片將寫有“上”字的載玻片放在載物臺上,兩端用壓片夾壓住,使“上”字正對通光孔。寫有“上”字的載玻片4、調距(焦)(1)眼睛注視物鏡與載玻片的距離。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慢慢下降,讓物鏡靠近載玻片,但不要碰到載玻片。(2)用左眼朝目鏡內注視,同時要求右眼睜開,并慢慢調節(jié)粗準焦螺旋,使鏡筒慢慢上升。當看到“上”字的物像時,停止調節(jié)粗準焦螺旋,繼而輕微來回轉動細準焦螺旋,直到物像清晰為止。5、觀察(1)請把觀察到“上”的物像用鉛筆畫在旁邊的圓圈內。(2)繼續(xù)觀察:慢慢把玻片向前移,所看到“上”的物像向________移動。(3)繼續(xù)觀察:慢慢把玻片向左移,所看到“上”的物像向________移動。(4)總結:慢慢移動載玻片時,可發(fā)現(xiàn)目鏡中物像的移動方向跟載玻片的移動方向__________(填“相同”或“相反”)。這說明顯微鏡中看到的物像是原物的_________(填“正像”或“倒像”)。后右上相反倒像1.如圖,將視野由A轉換到B該怎樣操作?①將玻片向左上方移動,使物像移至視野中央②轉動轉換器,把低倍物鏡換成高倍物鏡③調節(jié)遮光器和反光鏡,使視野亮度適宜④調節(jié)細準焦螺旋,直到物像清晰2.將低倍鏡換成高倍鏡后,視野內的物像發(fā)生了哪些變化?物像變大、視野變暗、觀察范圍變小5.思考與討論:課堂總結一、顯微鏡的結構及其作用二、顯微鏡的使用三、預學任務互評顯微鏡的使用一般包括安放、對光、放片、調焦和觀察等過程。1.顯微鏡是生物學研究中常用的觀察儀器,下列有關光學顯微鏡使用的敘述,正確的是( )A.對光時,轉動①使②對準通光孔B.視野過暗,應調節(jié)③和⑦C.要使視野中的物像更清晰,應調節(jié)④D.若要將位于視野右上方的物像移到中央,應向左下方移動玻片B【解析】A:對光時,轉動①轉換器使⑥低倍物鏡對準通光孔,A錯誤;B:光線強時,用小光圈、平面鏡;光線弱時,用大光圈、凹面鏡,B正確;C:使視野中的物像更清晰,應調節(jié)⑤細準焦螺旋,C錯誤;D:在顯微鏡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顛倒的物像,所以我們移動玻片標本時,標本移動的方向正好與物像移動的方向相反,D錯誤。隨堂任務2.如果將如圖所示顯微鏡下的視野“甲”變?yōu)橐曇啊耙摇保铝胁僮骰颥F(xiàn)象描述正確的是( )A.操作的第一步便是轉動轉換器,將低倍鏡換成高倍鏡B.更換物鏡之后,視野光線變亮,所以應該換用小光圈C.在更換物鏡之前,要先將裝片向左下方移動D.如果更換物鏡之后,物像模糊,可調節(jié)反光鏡和粗準焦螺旋C【解析】A、操作的第一步便是向左下方移動裝片,再換用高倍物鏡,不符合題意;B、更換物鏡之后,視野光線變暗,所以應該換用大光圈,不符合題意;C、在更換物鏡之前,要先將裝片向左下方移動,然后在更換高倍物鏡,符合題意;D、如果更換物鏡之后,物像模糊,可調節(jié)細準焦螺旋,使得物像清晰,不符合題意。3.觀察顯微鏡圖,回答下列問題:(1)圖是顯微鏡的構造圖,結構A是 ;結構E是 ;(2)顯微鏡觀察“P”字玻片時,視野內看到的物像是 ;(3)用顯微鏡觀察植物細胞裝片時,如果目鏡不變,而物鏡由“10×”轉向“40×”,這時視野內細胞大小和數(shù)目變化正確的是( )A.變大、變多 B.變小、變多 C.變大、變少 D.變小、變少(4)用顯微鏡觀察時,所觀察的生物材料必須是透明的,其原因是( )A.便于放置在顯微鏡上 B.能讓光線透過C.不易污染物鏡 D.易于染色【解析】(1)圖是顯微鏡的構造圖,結構A是鏡筒,結構E是反光鏡;(2)顯微鏡的成像特點是上下左右都相反;(3)放大倍數(shù)擴大了,所以視野中細胞的數(shù)目變少,細胞的體積變大;用顯微鏡觀察時,所觀察的生物材料必須是透明的,其原因是能讓光線透過。鏡筒反光鏡CBd板書設計顯微鏡使用步驟安放對光調焦結構及其作用放片觀察課后任務1.同步作業(yè)中的基礎性作業(yè)和拓展性作業(yè);2.《第1節(jié) 生物體的基本單位》(第3課時)同步作業(yè)中的預學任務;3.整理任務,如學習中存在的疑點及對策;錯題原因分析解決方法......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讓備課更有效www.21cnjy.comThanks!/ 讓教學更有效 精品試卷 | 科學七年級上冊科學 第2章 豐富多彩的生命世界第1節(jié) 生物體的基本單位(2)※認識顯微鏡的結構·練習使用顯微鏡※一、預學任務1.認識顯微鏡的結構①鏡座:馬蹄型,使顯微鏡放置 ;②鏡臂:是 的地方;③傾斜關節(jié):可使顯微鏡略微向后傾,便于觀察;④載物臺:放置 的地方,中間有 ;⑤壓片夾:可固定 ;⑥遮光器:載物臺下面的圓形板,板上有 的圓孔,叫做 ;⑦反光鏡:一面為 ,反面為 ,都可采集光線;⑧鏡筒和物鏡轉換器:鏡筒上端可安放 ,下端有一個可以轉動的圓盤,就是 ,轉換器上的圓孔可安放 ;⑨粗準焦螺旋:轉動時鏡筒升降范圍 ;⑩細準焦螺旋:轉動時鏡筒升降范圍 ; 目鏡和物鏡:兩者組合起來,有 作用,它們的放大倍數(shù)分別刻在目鏡和物鏡上面,如5×表示放大5倍,常用的目鏡有5×、10×、12.5×,常用的物鏡有4×、10×(低倍鏡)、40×(高倍鏡)等,目鏡和物鏡放大倍數(shù)的 就是顯微鏡的 。目鏡越長,放大倍數(shù) ;目鏡越短,放大倍數(shù)越 。物鏡越長,放大倍數(shù) ;物鏡越短,放大倍數(shù)越 。2.顯微鏡的使用(1)顯微鏡的使用步驟:一般包括 、 、 、 和觀察等過程。①安放:顯微鏡應放置在接近光源、靠體前略偏 的地方,鏡筒在前,鏡臂在后。取放顯微鏡時,要一手托 ,一手握鏡臂,輕拿輕放。②對光:轉動物鏡轉換器,使 正對通光孔。再轉動遮光器,讓 的一個光圈對準 。用一只眼通過 觀察,另一只眼必須 ,以便及時記錄觀察結果,同時調節(jié)反光鏡(光線強時用 ,光線暗時用 ),可看到 。如果視野中有異物,應用擦鏡紙擦凈目鏡或物鏡鏡頭。在后面的觀察中可以根據(jù)需要調整光圈大小,使視野亮度合適。③掌握調焦距和物鏡升降的關系;物鏡的升降調節(jié)。a.輕輕向后轉動粗準焦螺旋,物鏡會 。b.輕輕向后轉動細準焦螺旋,物鏡會 。④放片、調焦距。a.將“上”字載玻片放在載物臺上,兩端用 壓片夾 壓住,使“上”字正對通光孔。實驗中,若載物臺上有贓物,可用紗布把它擦干凈。b.眼睛盯住物鏡,向前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慢慢 ,靠近載玻片。注意不要讓物鏡碰到載玻片!c.再用一只眼朝目鏡內注視,同時要求另一只眼張開,并慢慢向后調節(jié) ,使鏡筒慢慢 。當看到“上”字的物像時,停止調節(jié)粗準焦螺旋,繼而 ,直到 為止。d.仔細觀察目鏡。記下目鏡上所刻的數(shù)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仔細觀察物鏡,記下物鏡上所刻的數(shù)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顯微鏡的放大率(總放大倍數(sh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觀察。a.請把觀察結果用鉛筆畫出來。b.繼續(xù)觀察,慢慢把玻片向上移,所看到的物像向 移動。c.繼續(xù)觀察,慢慢把玻片向左移,所看到的物像向 移動。(2)實驗討論①通過頭發(fā)、線、紙片、透明塑料尺等實物觀察,在顯微鏡下觀察的材料一般選擇 的物。②慢慢移動載玻片時,可發(fā)現(xiàn)目鏡中的物像移動方向跟載玻片的移動方向 (相同、相反),這說明顯微鏡中看到的物像是原物的 (正像、倒像)。二、隨堂任務1.如圖是顯微鏡的幾個操作步驟,正確的順序是(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③→①→②→④ D.③→①→④→②2.下列關于顯微鏡使用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觀察未染色的細胞時,為容易觀察到清晰的細胞結構,選用小光圈、平面鏡B.物鏡由20×轉換成40×時,視野變大、物像變大、亮度變大C.觀察時,左眼注視目鏡,雙手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下降,直到像清晰為止D.目鏡10×和物鏡12.5×搭配時,放大125倍,是指物體的面積放大到原來的125倍3.如圖是顯微鏡結構模式圖,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③可以調節(jié)視野光線強弱B.顯微鏡的放大倍數(shù)是①與②的放大倍數(shù)之和C.轉動④使鏡筒緩慢下降時,眼睛要從側面注視物鏡D.欲將視野中左邊的物像移到中央,可將玻片向左移動三、課后任務(一)基礎性作業(yè)1.觀察顯微鏡圖,回答下列問題:(1)圖是顯微鏡的構造圖,結構A是 ;結構E是 ;(2)顯微鏡觀察“P”字玻片時,視野內看到的物像是 ;(3)用顯微鏡觀察植物細胞裝片時,如果目鏡不變,而物鏡由“10×”轉向“40×”,這時視野內細胞大小和數(shù)目變化正確的是( )A.變大、變多 B.變小、變多 C.變大、變少 D.變小、變少(4)用顯微鏡觀察時,所觀察的生物材料必須是透明的,其原因是( )A.便于放置在顯微鏡上 B.能讓光線透過 C.不易污染 D.易于染色2.如果將如圖所示顯微鏡下的視野“甲”變?yōu)橐曇啊耙摇保铝胁僮骰颥F(xiàn)象描述正確的是( )A.操作的第一步便是轉動轉換器,將低倍鏡換成高倍鏡B.更換物鏡之后,視野光線變亮,所以應該換用小光圈C.在更換物鏡之前,要先將裝片向左下方移動D.如果更換物鏡之后,物像模糊,可調節(jié)反光鏡和粗準焦螺旋3.在觀察洋蔥表皮細胞實驗的過程中,將低倍鏡換成高倍鏡時,以下描述錯誤的是( )A.需調節(jié)物鏡轉換器B.換用高倍鏡后,需調節(jié)細準焦螺旋來觀察C.用高倍鏡觀察時,視野中的亮度較低倍鏡亮D.用低倍鏡觀察時,視野中看到的細胞個數(shù)多4.用顯微鏡觀察玻片標本時,要經(jīng)過以下幾個操作步驟,其正確的順序是( )①調節(jié)反光鏡 ②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下降③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上升 ④轉動轉換器,使低倍鏡對準通光孔⑤利用細準焦螺旋調節(jié) ⑥將玻片標本放到載物臺上A.①②③④⑤⑥ B.④①⑥②③⑤ C.②①③⑤④⑥ D.②①③⑥④⑤5.學校實驗室的光學顯微鏡鏡頭盒里有如圖所示的六個鏡頭。請回答:(1)區(qū)分物鏡和目鏡的主要依據(jù)是看鏡頭上端有無螺紋,其中有螺紋的為___________;(2)用這臺顯微鏡觀察口腔上皮細胞,若要使視野中看到的細胞數(shù)量最多,應選用的鏡頭組合是___________(填圖中字母)。(二)拓展性作業(yè)6.觀察細胞形態(tài)結構的常用工具是顯微鏡,如圖所示。回答問題:(1)小培想要在視野中觀察到最少的細胞,應該選用正確的組合為______(填序號);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④⑤ D.①③⑥(2)小培用顯微鏡觀察制作好的臨時裝片,轉動粗準焦螺旋,鏡筒緩緩下降時,眼睛要注視______;(3)在鏡下已找到觀察物,如果要使物像更清晰,那么應該調節(jié)顯微鏡的______;(4)圖為顯微鏡觀察到的兩個視野,其中細胞A為主要觀察對象,如要由視野甲變?yōu)橐曇耙遥∨嗾_的操作順序應該是______。a.轉動粗準焦螺旋 b.轉動細準焦螺旋 c.調節(jié)光圈d.轉動轉換器 e.向左下方移動玻片 f.向右上方移動玻片7.顯微鏡是觀察細胞形態(tài)結構的常用工具,因此我們要學會使用顯微鏡。(1)下圖1、2為顯微鏡的目鏡,3、4為顯微鏡的物鏡,5、6為物鏡與載玻片的位置。該顯微鏡有__________種放大倍數(shù),其中小秋想要在視野中觀察到最多的細胞,應該選用正確的組合為( )A.1,3,5 B.2,3,5 C.1,4,5 D.2,4,6(2)如圖顯示的是小秋對顯微鏡的幾個操作步驟,正確的順序是___________。(3)在對光時發(fā)現(xiàn)視野中有異物,她轉動物鏡轉換器后發(fā)現(xiàn)異物未移動,則異物在________上。(4)調距時,先使鏡筒下降,再向后轉動粗準焦螺旋,鏡筒上升到最高點,還是沒有找到物像,接下來應進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A.前后轉動細準焦螺旋,繼續(xù)尋找物像B.轉動物鏡轉換器,換用高倍鏡繼續(xù)尋找物像C.眼睛看著物鏡,向前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降至最低D.左眼看著目鏡,向前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下降,繼續(xù)尋找物像四、整理任務(1.錯題原因分析、解決方法;2.存在的疑點及對策......)在本課時內容講解分析之后,根據(jù)學習活動中的實際情況進行整理。七年級上冊科學 第2章 豐富多彩的生命世界《第1節(jié) 生物體的基本單位(2)》參考答案及解析※認識顯微鏡的結構·練習使用顯微鏡※一、預學任務1.認識顯微鏡的結構①鏡座:馬蹄型,使顯微鏡放置 穩(wěn)定 ;②鏡臂:是 握鏡 的地方;③傾斜關節(jié):可使顯微鏡略微向后傾,便于觀察;④載物臺:放置 標本 的地方,中間有 通光孔 ;⑤壓片夾:可固定 載玻片 ;⑥遮光器:載物臺下面的圓形板,板上有 大小不等 的圓孔,叫做 光圈 ;⑦反光鏡:一面為 平面鏡 ,反面為 凹面鏡 ,都可采集光線;⑧鏡筒和物鏡轉換器:鏡筒上端可安放 目鏡 ,下端有一個可以轉動的圓盤,就是 物鏡轉換器 ,轉換器上的圓孔可安放 物鏡 ;⑨粗準焦螺旋:轉動時鏡筒升降范圍 較大 ;⑩細準焦螺旋:轉動時鏡筒升降范圍 較小 ; 目鏡和物鏡:兩者組合起來,有 放大 作用,它們的放大倍數(shù)分別刻在目鏡和物鏡上面,如5×表示放大5倍,常用的目鏡有5×、10×、12.5×,常用的物鏡有4×、10×(低倍鏡)、40×(高倍鏡)等,目鏡和物鏡放大倍數(shù)的 乘積 就是顯微鏡的 放大倍數(shù) 。目鏡越長,放大倍數(shù) 越小 ;目鏡越短,放大倍數(shù)越 大 。物鏡越長,放大倍數(shù) 越大 ;物鏡越短,放大倍數(shù)越 小 。2.顯微鏡的使用(1)顯微鏡的使用步驟:一般包括 安放 、 對光 、 放片 、 調焦 和觀察等過程。①安放:顯微鏡應放置在接近光源、靠體前略偏 左 的地方,鏡筒在前,鏡臂在后。取放顯微鏡時,要一手托 鏡座 ,一手握鏡臂,輕拿輕放。②對光:轉動物鏡轉換器,使 低倍物鏡 正對通光孔。再轉動遮光器,讓 較大 的一個光圈對準 通光孔 。用一只眼通過 目鏡 觀察,另一只眼必須 睜開 ,以便及時記錄觀察結果,同時調節(jié)反光鏡(光線強時用 平面鏡 ,光線暗時用 凹面鏡 ),可看到 一個明亮的圓形 。如果視野中有異物,應用擦鏡紙擦凈目鏡或物鏡鏡頭。在后面的觀察中可以根據(jù)需要調整光圈大小,使視野亮度合適。③掌握調焦距和物鏡升降的關系;物鏡的升降調節(jié)。a.輕輕向后轉動粗準焦螺旋,物鏡會 上升 。b.輕輕向后轉動細準焦螺旋,物鏡會 上升 。④放片、調焦距。a.將“上”字載玻片放在載物臺上,兩端用 壓片夾 壓住,使“上”字正對通光孔。實驗中,若載物臺上有贓物,可用紗布把它擦干凈。b.眼睛盯住物鏡,向前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慢慢 下降 ,靠近載玻片。注意不要讓物鏡碰到載玻片!c.再用一只眼朝目鏡內注視,同時要求另一只眼張開,并慢慢向后調節(jié) 粗準焦螺旋 ,使鏡筒慢慢 上升 。當看到“上”字的物像時,停止調節(jié)粗準焦螺旋,繼而 輕微來回轉動細準焦螺旋 ,直到 物像清晰 為止。d.仔細觀察目鏡。記下目鏡上所刻的數(shù)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仔細觀察物鏡,記下物鏡上所刻的數(shù)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顯微鏡的放大率(總放大倍數(sh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上均根據(jù)實際情況填寫)⑤觀察。a.請把觀察結果用鉛筆畫出來。根據(jù)實際情況填寫b.繼續(xù)觀察,慢慢把玻片向上移,所看到的物像向 下 移動。c.繼續(xù)觀察,慢慢把玻片向左移,所看到的物像向 右 移動。(2)實驗討論①通過頭發(fā)、線、紙片、透明塑料尺等實物觀察,在顯微鏡下觀察的材料一般選擇薄而透明的物。②慢慢移動載玻片時,可發(fā)現(xiàn)目鏡中的物像移動方向跟載玻片的移動方向 相反 (相同、相反),這說明顯微鏡中看到的物像是原物的 倒像 (正像、倒像)。二、隨堂任務1.如圖是顯微鏡的幾個操作步驟,正確的順序是(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③→①→②→④ D.③→①→④→②【答案】C。【解析】顯微鏡的使用方法:一、取鏡和安放右手握住鏡臂,左手托住鏡座。把顯微鏡放在實驗臺上,略偏左(顯微鏡放在距實驗臺邊緣7厘米左右處)。安裝好目鏡和物鏡。二、③對光:轉動轉換器,使低倍物鏡對準通光孔(物鏡的前端與載物臺要保持2厘米的距離)。把一個較大的光圈對準通光孔。左眼注視目鏡內(右眼睜開,便于以后同時畫圖)。轉動反光鏡,使光線通過通光孔反射到鏡筒內。通過目鏡,可以看到白亮的視野。三、觀察①把所要觀察的玻片標本放在載物臺上,用壓片夾壓住,標本要正對通光孔的中心。②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緩緩下降,直到物鏡接近玻片標本為止(眼睛看著物鏡,以免物鏡碰到玻片標本)。④左眼向目鏡內看,同時反方向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緩緩上升,直到看清物像為止。再略微轉動細準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故正確順序是③①②④。2.下列關于顯微鏡使用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觀察未染色的細胞時,為容易觀察到清晰的細胞結構,選用小光圈、平面鏡B.物鏡由20×轉換成40×時,視野變大、物像變大、亮度變大C.觀察時,左眼注視目鏡,雙手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下降,直到像清晰為止D.目鏡10×和物鏡12.5×搭配時,放大125倍,是指物體的面積放大到原來的125倍【答案】A。【解析】A、未染色的細胞透光性強,觀察未染色的細胞時,為容易觀察到清晰的細胞結構,選用小光圈、平面鏡使物像暗些,正確;B、顯微鏡放大倍數(shù)越大,觀察到的細胞數(shù)目越少,體積越大,視野越暗。物鏡由20×轉換成40×時,視野變大、物像變大、亮度變小,錯誤;C、觀察時,左眼注視目鏡,雙手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上降,直到像清晰為止,錯誤;D、目鏡10×和物鏡12.5×搭配時,放大125倍,是指物體的面積放大了125倍,錯誤。3.如圖是顯微鏡結構模式圖,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③可以調節(jié)視野光線強弱B.顯微鏡的放大倍數(shù)是①與②的放大倍數(shù)之和C.轉動④使鏡筒緩慢下降時,眼睛要從側面注視物鏡D.欲將視野中左邊的物像移到中央,可將玻片向左移動【答案】 B【解析】A.③反光鏡的凹面鏡有聚光的功能,可以調節(jié)視野光線強弱,正確;B.顯微鏡的放大倍數(shù)是①目鏡與②物鏡的放大倍數(shù)之積,錯誤;C.轉動④粗準焦螺旋使鏡筒緩慢下降時,眼睛要從側面注視物鏡,以免壓破玻片和損傷鏡頭,正確;D.顯微鏡成倒立的像,物像的移動方向和裝片的移動方向相反。欲將視野中左邊的物像移到中央,可將玻片向左移動,正確。三、課后任務(一)基礎性作業(yè)1.觀察顯微鏡圖,回答下列問題:(1)圖是顯微鏡的構造圖,結構A是鏡筒;結構E是反光鏡;(2)顯微鏡觀察“P”字玻片時,視野內看到的物像是d;(3)用顯微鏡觀察植物細胞裝片時,如果目鏡不變,而物鏡由“10×”轉向“40×”,這時視野內細胞大小和數(shù)目變化正確的是( C )A.變大、變多 B.變小、變多 C.變大、變少 D.變小、變少(4)用顯微鏡觀察時,所觀察的生物材料必須是透明的,其原因是( B )A.便于放置在顯微鏡上 B.能讓光線透過 C.不易污染 D.易于染色【答案】 見上【解析】(1)圖是顯微鏡的構造圖,結構A是鏡筒,結構E是反光鏡;(2)顯微鏡的成像特點是上下左右都相反;(3)放大倍數(shù)擴大了,所以視野中細胞的數(shù)目變少,細胞的體積變大;用顯微鏡觀察時,所觀察的生物材料必須是透明的,其原因是能讓光線透過。2.如果將如圖所示顯微鏡下的視野“甲”變?yōu)橐曇啊耙摇保铝胁僮骰颥F(xiàn)象描述正確的是( )A.操作的第一步便是轉動轉換器,將低倍鏡換成高倍鏡B.更換物鏡之后,視野光線變亮,所以應該換用小光圈C.在更換物鏡之前,要先將裝片向左下方移動D.如果更換物鏡之后,物像模糊,可調節(jié)反光鏡和粗準焦螺旋【答案】 C【解析】A.操作的第一步便是向左下方移動鏡片,再換用高倍物鏡,不符合題意;B.更換物鏡之后,視野光線變暗,所以應該換用大光圈,不符合題意;C.在更換物鏡之前,要先將鏡片向左下方移動,然后再更換高倍物鏡,符合題意;D.如果更換物鏡之后,物像模糊,可調節(jié)細準焦螺旋,使得物像清晰,不符合題意。3.在觀察洋蔥表皮細胞實驗的過程中,將低倍鏡換成高倍鏡時,以下描述錯誤的是( )A.需調節(jié)物鏡轉換器B.換用高倍鏡后,需調節(jié)細準焦螺旋來觀察C.用高倍鏡觀察時,視野中的亮度較低倍鏡亮D.用低倍鏡觀察時,視野中看到的細胞個數(shù)多【答案】C【解析】A.將低倍鏡換成高倍鏡時,需調節(jié)物鏡轉換器,正確。B.換用高倍鏡后,物像會模糊,需調節(jié)細準焦螺旋來觀察,正確。C.由低倍物鏡轉換成高倍物鏡后,視野中的物像進一步被放大,進入視野中的光線相應地減少,所以會現(xiàn)視野亮度變暗,錯誤。D.用低倍鏡觀察時,視野中看到的細胞個數(shù)多,體積較小,正確。4.用顯微鏡觀察玻片標本時,要經(jīng)過以下幾個操作步驟,其正確的順序是( )①調節(jié)反光鏡 ②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下降③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上升 ④轉動轉換器,使低倍鏡對準通光孔⑤利用細準焦螺旋調節(jié) ⑥將玻片標本放到載物臺上A.①②③④⑤⑥ B.④①⑥②③⑤ C.②①③⑤④⑥ D.②①③⑥④⑤【答案】 B【解析】用顯微鏡觀察玻片標本時,首先要對光:轉動轉換器,使低倍物鏡對準通光孔;把一個較大的光圈對準通光孔,一只眼注視目鏡內,另一只眼睜開,然后轉動反光鏡,使光線通過通光孔反射到鏡筒內,通過目鏡可以看到明亮的視野;其次是觀察:把要觀察的玻片標本放在載物臺上,用壓片夾壓住,玻片標本要正對通光孔的中心,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緩緩下降,直到物鏡接近玻片標本為止,此時眼睛一定要看著物鏡,以免物鏡撞壞玻片標本;然后一只眼向目鏡內看,同時逆時針方向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緩緩上升,直到看清物像為止,再略微轉動細準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因此正確的順序是:④①⑥②③⑤。5.學校實驗室的光學顯微鏡鏡頭盒里有如圖所示的六個鏡頭。請回答:(1)區(qū)分物鏡和目鏡的主要依據(jù)是看鏡頭上端有無螺紋,其中有螺紋的為___________;(2)用這臺顯微鏡觀察口腔上皮細胞,若要使視野中看到的細胞數(shù)量最多,應選用的鏡頭組合是___________(填圖中字母)。【答案】物鏡 C、D【解析】顯微鏡的放大倍數(shù)=物鏡倍數(shù)×目鏡倍數(shù),顯微鏡的放大倍數(shù)越大,看到的細胞數(shù)目越少。(1)A、B、C有螺紋,為物鏡,物鏡鏡頭越長放大倍數(shù)越大;D、E、F無螺紋,為目鏡,目鏡鏡頭越長放大倍數(shù)越小。(2)顯微鏡的放大倍數(shù)越小,視野就越大,看到的細胞就越小,但數(shù)目最多。因為顯微鏡的放大倍數(shù)的計算是目鏡的放大倍數(shù)乘以物鏡的放大倍數(shù),所以,要在視野內看到最多的細胞應選最短的物鏡C和最長的目鏡D。(二)拓展性作業(yè)6.觀察細胞形態(tài)結構的常用工具是顯微鏡,如圖所示。回答問題:(1)小培想要在視野中觀察到最少的細胞,應該選用正確的組合為______(填序號);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④⑤ D.①③⑥(2)小培用顯微鏡觀察制作好的臨時裝片,轉動粗準焦螺旋,鏡筒緩緩下降時,眼睛要注視______;(3)在鏡下已找到觀察物,如果要使物像更清晰,那么應該調節(jié)顯微鏡的______;(4)圖為顯微鏡觀察到的兩個視野,其中細胞A為主要觀察對象,如要由視野甲變?yōu)橐曇耙遥∨嗾_的操作順序應該是______。a.轉動粗準焦螺旋 b.轉動細準焦螺旋 c.調節(jié)光圈d.轉動轉換器 e.向左下方移動玻片 f.向右上方移動玻片【答案】 B 物鏡 細準焦螺旋 edcb【解析】圖中①②表示目鏡,目鏡越短,放大倍數(shù)越大;③④表示物鏡,物鏡與目鏡相反,物鏡越長,放大倍數(shù)越大;⑤⑥表示物鏡與載玻片的距離。(1)目鏡越短放大倍數(shù)越大,物鏡越長放大倍數(shù)越大,鏡筒距離載玻片越近放大倍數(shù)越大,其中①②是目鏡,③④是物鏡,要使視野中細胞數(shù)目最少,則應該放大倍數(shù)最大,選擇②④⑥組合。(2)觀察玻片標本,轉動粗準焦螺旋,鏡筒緩緩下降時,眼睛要注視物鏡,以免壓壞玻片。(3)找到物像,使像更清晰可以調節(jié)細準焦螺旋。(4)A處于左下方,由于顯微鏡觀察物像是倒立的,實際細胞在右上方,所以需要把載玻片像左下方移動;為了讓細胞放大,故需要轉動物鏡轉換器換成高倍鏡,起到放大作用;視野變暗,可以通過調大光圈、凹面鏡使視野亮度增大,讓細胞看的更清楚,需要調節(jié)細準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故操作順序為:e向左下方移動玻片→d轉動轉換器→c調節(jié)光圈→b轉動細準焦螺旋。7.顯微鏡是觀察細胞形態(tài)結構的常用工具,因此我們要學會使用顯微鏡。(1)下圖1、2為顯微鏡的目鏡,3、4為顯微鏡的物鏡,5、6為物鏡與載玻片的位置。該顯微鏡有__________種放大倍數(shù),其中小秋想要在視野中觀察到最多的細胞,應該選用正確的組合為( )A.1,3,5 B.2,3,5 C.1,4,5 D.2,4,6(2)如圖顯示的是小秋對顯微鏡的幾個操作步驟,正確的順序是___________。(3)在對光時發(fā)現(xiàn)視野中有異物,她轉動物鏡轉換器后發(fā)現(xiàn)異物未移動,則異物在________上。(4)調距時,先使鏡筒下降,再向后轉動粗準焦螺旋,鏡筒上升到最高點,還是沒有找到物像,接下來應進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A.前后轉動細準焦螺旋,繼續(xù)尋找物像B.轉動物鏡轉換器,換用高倍鏡繼續(xù)尋找物像C.眼睛看著物鏡,向前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降至最低D.左眼看著目鏡,向前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下降,繼續(xù)尋找物像【答案】 3 B ③①②④ 目鏡或載玻片 C【解析】(1)選擇目鏡1和目鏡3,放大倍數(shù)為100倍;選擇目鏡1和物鏡4,放大倍數(shù)為200倍;選擇目鏡2和物鏡3,放大倍數(shù)為50倍,選擇目鏡2個物鏡4,放大倍數(shù)為100倍,所以該顯微鏡有3中放大倍數(shù)。秋想要在視野中觀察到最多的細胞,則放大倍數(shù)最低,選擇目鏡2和物鏡3,此時物鏡最短,看到的是5,故B符合題意。(2)顯微鏡的使用過程分為:取鏡與安放、對光、觀察和整理五步。圖③沒有放玻片標本,眼視目鏡,因此是對光。該步操作的目的是使光圈、通光孔、物鏡、鏡筒、目鏡 在同一直線上。圖①是放置玻片標本;進行圖②所示操作時,眼注視圖示部位的目的是:以免物鏡碰到玻片標本。圖④的操作是反方向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緩緩上升,直到看清物像為止。所以圖示中正確順序是:③①②④。(3)用顯微鏡進行觀察時,視野中出現(xiàn)了的污點,污點的位置只有三只可能,目鏡、物鏡或玻片標本,小秋在對光時發(fā)現(xiàn)視野中有異物,因為對光時還沒有把裝片放到顯微鏡上,所以污點只能在目鏡上。(4)調距時,先使鏡筒下降,再向后轉動粗準焦螺旋,鏡筒上升到最高點,還是沒有找到物像,接下來應進行的操作是眼睛注視物鏡,向前轉動粗準焦螺旋,使物鏡靠近載玻片,重新進行觀察尋找,期間可以移動玻片標本,讓標本移動到通光孔正中央,四、整理任務(1.錯題原因分析、解決方法;2.存在的疑點及對策......)在本課時內容講解分析之后,根據(jù)學習活動中的實際情況進行整理。21世紀教育網(wǎng)(www.21cnjy.com)/ 讓教學更有效 精品試卷 | 科學※認識顯微鏡的結構·練習使用顯微鏡※1.實驗目標(1)認識顯微鏡的結構; (2)練習使用顯微鏡;(3)知道細胞很小,形態(tài)是多種多樣的; (4)體驗工具和技術的改進對科學發(fā)展的促進作用。2.實驗器材顯微鏡、“上”字載玻片、鉛筆、擦鏡紙、一組不同形狀細胞的裝片。3.實驗過程(1)認識顯微鏡的結構①鏡座:馬蹄型,使顯微鏡放置穩(wěn)定;②鏡臂:是握鏡的地方;③傾斜關節(jié):可使顯微鏡略微向后傾,便于觀察;④載物臺:放置標本的地方,中間有通光孔;⑤壓片夾:可固定載玻片;⑥遮光器:載物臺下面的圓形板,板上有大小不等的圓孔,叫做光圈;⑦反光鏡:一面為平面鏡,反面為凹面鏡,都可采集光線;⑧鏡筒和物鏡轉換器:鏡筒上端可安放目鏡,下端有一個可以轉動的圓盤,就是物鏡轉換器,轉換器上的圓孔可安放物鏡;⑨粗準焦螺旋:轉動時鏡筒升降范圍較大;⑩細準焦螺旋:轉動時鏡筒升降范圍較小; 目鏡和物鏡:兩者組合起來,有放大作用,它們的放大倍數(shù)分別刻在目鏡和物鏡上面,如5×表示放大5倍,常用的目鏡有5×、10×、12.5×,常用的物鏡有4×、10×(低倍鏡)、40×(高倍鏡)等,目鏡和物鏡放大倍數(shù)的乘積就是顯微鏡的放大倍數(shù)。(2)顯微鏡的使用顯微鏡的使用一般包括安放、對光、方片、調焦和觀察等過程。①安放:顯微鏡應放置在接近光源、靠體前略偏左的地方,鏡筒在前,鏡臂在后。取放顯微鏡時,要左手托鏡座,右手握鏡臂,輕拿輕放。②對光:轉動物鏡轉換器,使低倍物鏡正對通光孔。再轉動遮光器,讓較大的一個光圈對準通光孔。用左眼通過目鏡觀察,右眼必須睜開,以便及時記錄觀察結果,同時調節(jié)反光鏡(光線強時用平面鏡,光線暗時用凹面鏡),可看到一個明亮的圓形。如果視野中有異物,應用擦鏡紙擦凈目鏡或物鏡鏡頭。在后面的觀察中可以根據(jù)需要調整光圈大小,使視野亮度合適。③掌握調焦距和物鏡升降的關系;物鏡的升降調節(jié)。a.輕輕向后轉動粗準焦螺旋,物鏡會怎樣升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輕輕向后轉動細準焦螺旋,物鏡會怎樣升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放片、調焦距。a.將“上”字載玻片放在載物臺上,兩端用壓片夾壓住,使“上”字正對通光孔。實驗中,若載物臺上有贓物,可用紗布把它擦干凈。b.眼睛盯住物鏡,向前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慢慢下降,靠近載玻片。注意不要讓物鏡碰到載玻片!c.再用左眼朝目鏡內注視,同時要求右眼張開,并慢慢向后調節(jié)粗準焦螺旋,使鏡筒慢慢上升。當看到“上”字的物像時,停止調節(jié)粗準焦螺旋,繼而輕微來回轉動細準焦螺旋,直到物像清晰為止。如果左右眼同時張開有困難,你可經(jīng)常做以下練習:把右手掌放在雙腿之間鼻子前,使雙眼不能同時看到手心或手背。先用左眼看手心,再用右眼看手掌,多練習幾次,就可“雙眼張開”了。d.仔細觀察目鏡。記下目鏡上所刻的數(shù)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仔細觀察物鏡,記下物鏡上所刻的數(shù)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顯微鏡的放大率(總放大倍數(sh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觀察。a.請把觀察結果用鉛筆畫出來。b.繼續(xù)觀察,慢慢把玻片向上移,所看到的物像向哪個方向移動?c.繼續(xù)觀察,慢慢把玻片向左移,所看到的物像向哪個方向移動?(3)觀察細胞形狀。換下“上”字玻片,依次觀察一組不同細胞形狀的永久裝片,用鉛筆畫出你觀察到的三個細胞外形。先估計一下視野中細胞的大小,再根據(jù)顯微鏡放大倍數(shù),估計一下細胞的真正大小。(4)觀察一些實物。將準備好的頭發(fā)、線、紙片、透明塑料尺等實物分別放在潔凈的載玻片上,再把載玻片放在載物臺上,用低倍鏡觀察,并用鉛筆畫出觀察到的結果。頭發(fā) 線 紙片 透明塑料尺4.實驗討論(1)要改變視野的明或暗,可調節(jié)顯微鏡的什么結構?怎樣調節(jié)?(2)慢慢移動載玻片時,可發(fā)現(xiàn)目鏡中的物像移動方向跟載玻片的移動方向_________(相同、相反),這說明顯微鏡中看到的物像是原物的_________(正像、倒像)。(3)準焦螺旋向前轉動時,物鏡會怎樣?這時應看顯微鏡的什么結構?為什么?(4)現(xiàn)在你對細胞的形狀和大小有什么印象?21世紀教育網(wǎng)(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1.2教學材料:認識顯微鏡的結構·練習使用顯微鏡 (2).docx 【任務型同步探究學案】2.1 生物體的基本單位(2).docx 【任務型同步課件】七上科學 2.1 生物體的基本單位(2).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