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7張PPT)蘇科版 八年級上冊第一章 聲現象1.1 聲音是什么情景引入02琴聲宛轉悠揚;鳥鳴青翠如玉。聲音讓自然界充滿生機和活力。聽一聽,你周圍有哪些聲音?這些聲音是如何產生的?又是怎樣傳播到人耳的 雞聲,讓人“聞雞起舞”;嘈雜的鳴笛聲,讓人煩躁不安。提出問題科學探究0102030405CONTENTS聲音是一種波活動1.1感受發聲物體的振動活動1.2 探究聲音的傳播聲速和回聲PART ONE活動1.1感受發聲物體的振動1.如圖(a)所示,把手指放在喉部,說話時手指有什么感覺 如圖(b)所示,使發聲的音叉接觸面頰,面頰有什么感覺 說話時,手指感覺到喉部在振動咦,感覺到音叉在振動(a)把手指放在咽部(b)使發聲的音叉接觸面頰2.如圖c所示,敲擊音叉發聲,再使它與懸掛著的乒乓球接觸,你看到什么現象 這說明什么問題 (c)乒乓球被發聲的音叉彈開現象:乒乓球被反復彈開;說明:發聲的音叉在振動。大量實驗表明,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物理學中,把正在發聲的物體叫作聲源(acoustic source)。固體、液體、氣體都能發聲,都可以成為聲源。錘子(固體)敲擊聲水(液體)聲氣流(氣體)聲轉換(轉化)法:由于人眼不容易直接觀察到聲源的振動,探究時借助音叉觸及面頰的感覺,音叉激起水花,鼓面振動引起紙屑跳動等來顯示振動。信息快遞物體經過一個中心位置不斷往復的運動叫作振動。1.你能說出下面這些發聲現象的道理嗎?蟈蟈是怎么發聲的 蟬是怎樣發聲的 蜜蜂如何發聲的 由兩個前翅的摩擦振動產生的。雙翅根部兩粒比油菜籽還小的“黑點”振動發出的。雄蟬腹部有發聲膜, 發聲肌收縮,引起發聲膜振動,而發出聲音。2.各種樂器是怎樣發聲的?(1)弦樂器樂器表面的振動空氣柱的振動。(3)管樂器(2)打擊樂器弦的振動3.聲帶是怎樣發聲的?讀一讀:聲帶是怎樣發聲的人的喉管內有兩片與肌肉相連的帶狀薄膜,稱為聲帶。來自肺部的氣流沖擊聲帶引起振動,從而發出聲音。聲帶的緊張程度,通過喉管內的氣流以及咽、舌、唇的動作等,都可以改變人發出的聲音,從而實現人與人之間的語音交流。PART TWO活動1.2 探究聲音的傳播請同學們大膽猜想與假設:聲音怎樣從聲源處向遠處傳播?猜想1:聲音由聲源處傳播出去,可能沿直線傳播。猜想2:聲音傳播出去,可能需要什么東西來作媒介。1.如圖(a)所示,將衣架懸掛在細繩中央,當同伴用鉛筆輕輕敲擊衣架時,你聽到的聲音是通過什么傳到你耳中的 將細繩的兩端分別繞在兩只手的食指上,再用食指堵住雙耳,如圖(b)所示。猜一猜,當同伴再次敲擊衣架時,你還能聽到衣架發出的聲音嗎 試一試,你有什么發現 探究聲音的傳播空氣。能,且比(a)中的聲音還大;說明:衣架和細繩可以傳播聲音,且比空氣的傳播聲音效果好。結論:固體能傳播聲音。探究聲音能否在固體中傳播?2.如圖所示,將正在發聲的手機裝入塑料袋,扎緊袋口后用細線懸掛在水中。你還能聽到手機發出的聲音嗎 能。結論:液體能傳播聲音。探究聲音能否在液體中傳播上述活動說明,聲音能在固體、液體和氣體中傳播。我們把固體、液體和氣體統稱為傳播聲音的介質。那聲音能否在真空中傳播?想一想我們又應該如何制定實驗去驗證自己的猜想呢?3.將正在響鈴的機械鬧鐘懸掛在與抽氣機相連的密閉玻璃罩內,如圖所示。用抽氣機抽氣,你聽到的鈴聲有什么變化 停止抽氣,并打開閥門,你聽到的鈴聲又有什么變化 在上述實驗中,不斷抽氣,罩內的空氣越稀薄, 我們聽到的鈴聲越來越小。由此推測,當玻璃罩內達到真空狀態我們將聽不到鈴聲。結論:研究表明,聲音傳播需要介質,不能在真空中播。。這種探究方法叫做實驗推理法。1. 月球上沒有空氣,宇航員們面對面大喊也聽不見聲音,你知道他們是通過什么來交流的嗎?月球上沒有空氣,哪怕離得再近,宇航員也只能通過無線電交談。真空不能傳播聲音,無線電可以在真空中傳播.議一議2.骨傳導請同學們將振動的音叉放在耳邊,聽音叉的聲音。(兩個學生一組,輪換著聽音叉的聲音)在這種情況下,人是如何聽到聲音的?音叉的振動在空氣中激起聲波,聲波由空氣傳入耳內,引起鼓膜的振動,這種振動經過聽小骨及其他組織刺激聽覺神經,聽覺神經把信號傳給大腦,這樣人就聽到了聲音。人耳的構造圖請同學們用棉花將自己的耳朵堵住,把振動的音叉的尾部先后抵在前額、耳后的骨頭和牙齒上,看看能否聽到音叉的聲音?這個實驗說明了什么道理?骨能傳聲。聲音通過頭骨、頜骨也能傳到聽覺神經,引起聽覺,物理學中把聲音的這種傳導方式叫做骨傳導。PART THREE聲音是一種波石頭落入水中,激起的水波從石頭人向四周傳播,如圖(a)所示。圖(a)水波如圖(b)所示,用手輕推彈簧,彈簧中就會形成疏密相間的波動形態,并向另一端傳播。圖(b)彈簧中的疏密波聲音也是以類似的方式傳播的,只是人眼看不到。我們可以用圖(c)形象地描述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鼓面向左振動時壓縮左側的空氣,使得這部分空氣變密(形成“密部”);鼓面向右振動時,又會使左側的空氣變稀疏(形成“疏部”)。隨著鼓面不斷振動,空氣中就形成了疏密相間的波動,向遠處傳播。圖(c)聲音在空氣中傳播結論:由此可見,聲音是一種波,我們把它叫作聲波。。PART FOUR聲速和回聲2.聲速我們知道氣體、液體和固體都可以做介質將聲音傳播出去,那么聲音在不同介質中傳播的速度一樣嗎?聲音傳播需要時間,聲音的速度稱為——聲速。不一樣。通常情況下,聲波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約為340m/s,在水中的傳播速度約為1500m/s,在鋼鐵中的傳播速度可達5200m/s。1.聲音的傳播需要時間平時我們說話時,一張口,馬上就聽到聲音了。那么聲音的傳播需要時間嗎?請你舉例說明。議一議例如:對著遠處的山崖喊話,過一段時間后才能聽到回聲;雷電時,總是先看到閃電,后聽到雷聲;田徑比賽時,在遠處先看到發令槍的煙霧,后聽到發令槍的聲音……聲音的傳播需要時間,也就是聲音是以一定的速度傳播的。。。(1)聲速與介質種類有關。(2)聲速與溫度有關系。(3)一般情況下,聲音在不同介質中的傳播速度:v固 > v液 > v氣。小資料 溫度越高,聲音傳播速度越大。不同介質,聲音傳播速度不同。歸 納3.回聲回聲:當聲音在傳播過程中,遇到障礙物時,會被反射回來,再傳入耳朵,我們就聽到了回聲。聽到回聲的條件:回聲到達耳朵比原聲晚0.1s以上,人耳才能把回聲和原聲分開,距發聲體至少17m。思考如何得出這個17m,并根據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計算。如圖所示,將三支點燃的蠟燭排列在音箱前方,當音箱播放音樂時,可以看到燭焰隨著音樂的節奏晃動。人能夠聽到聲音,就是由于聲波能夠傳遞能量(energy)。人們常說“震耳欲聾”,就是形容聲波傳遞的能量大。讀一讀讀一讀:聲波具有能量在我國古代,工匠們在長期的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建造了如天壇、鶯鶯塔等具有奇特聲學效果的建筑,令人嘆為觀止。圖(a)所示是天壇的回音壁,它是環繞皇穹宇的一堵圓形圍墻,高約為3.7m,直徑約為61.5m。回音壁的表面比較光滑,非常有利于聲波反射。中國古代的回聲建筑若兩人分別站在東、西配殿后的圍墻邊,一人斜對著圍墻輕聲說話,另一人則可清楚地聽到對方的聲音。兩人借助墻壁對聲音的的反射實現對話,一呼一應、一問一答,妙趣橫生。如有機會,你也可以去現場體驗這種奇妙的現象。圖(a)皇穹宇和回音壁生活 物理 社會1.在兩端開口的圓筒的一端蒙上橡皮膜,并在橡皮膜的中央貼一塊平面鏡,將圓筒插入擋光板的圓孔中。當激光筆發出的一束光射向鏡面時,在激光筆后方的光屏上會呈現一個亮點。如圖1-11所示,對著圓筒發出聲音,你在光屏上看到什么現象 這說明什么問題 實踐與練習現象:光斑隨著聲音在跳動。。說明:聲波可以傳遞能量。。2.如圖1-12所示,用兩個一次性紙杯自制一個“土電話”。與你的同學合作,使細線分別處于松弛狀態和拉緊狀態,比較通話效果。再改用不同材料、不同粗細的線,比較通話效果。如果用三個紙杯,能實現三人之間的通話嗎 請你試一試。圖1-121 .關于聲音的產生和傳播,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 .只要有振動,便一定能聽到聲音B .聲音可在真空中傳播C .聲音在鐵軌中比在空氣中傳得慢D .一切發聲的物體都在振動2 .聲音在下列物質中傳播速度最小的是 ( )A .鋼軌 B .純水 C .木材 D .空氣DD課堂練習3 .關于聲音的傳播,下面說法中正確的是 ( )A .聲音借助介質以波動形式傳播B .聲音在真空中以很小的速度傳播C .聲音在介質中傳播的速度隨溫度降低而增大D .聲音在介質中的傳播速度隨著介質的不同而相同A課堂練習4 .關于聲速,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聲音被障礙物反射回來,聲速變小B .聲音在空氣中傳播速度一定是340m / s C .聲音從水中傳到空氣中時,聲速變大 D .聲音在鋼鐵中傳播速度比水中快D課堂練習5 .如圖所示,在演示聲音是由物體振動引起的實驗中,將正在發聲的音叉緊靠懸線下的輕質小球 ( )A .使音叉振動時間延長 B .使音叉振動盡快停下來C .把音叉的微小振動放大,便于觀察D .使聲波多次反射形成回聲C課堂練習6 .在月球上,有一根足夠長的未供水的鋼管,在鋼管的一端用錘子敲擊一下,在鋼管的另 一端可以聽到幾次聲音 ( )A .1 次 B .2 次C .3 次 D .聽不到聲音D課堂練習課堂小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