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二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設計《分一分》教學設計教學內容西師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第66、67頁例1、例2、例3。教學目標1、引導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感受“平均分”,在分東西的實踐活動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理解“平均分”的含義。2、讓學生經歷“平均分”的過程,在具體情境與實踐活動中明確”平均分“的含義,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幾種不同方法。3、感受“平均分”與實際生活的聯系,體驗成功的樂趣,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在小組合作中增強與人合作、交流的能力。教學重點在具體情境和實踐活動中,認識和理解平均分的含義。教學難點掌握平均分的幾種分法教學準備圓片、蘋果圖片、課件。教學過程一、激趣引入師:同學們,你們喜歡動畫片嗎?生:喜歡師:你們看過《西游記》嗎?生:看過。師:你們看《西游記》中的誰來了?生:孫悟空。二、快樂檢查導學案師:昨天孫悟空請大家幫忙分蘋果,你們分好了嗎?生:分好了。師:請大家拿出導學案。師:第一大題知識鏈接很簡單,我們跳過,好嗎?師:我們直接看第二大題快樂預習,誰來說說,你是怎么幫孫悟空分的?(小對子上臺匯報)生匯報三種分法,學生說出一種,老師用ppt出示一種。師:你思考的真全面。老師還收集了一些同學的作品,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ppt展示學生用不同圖形來表示的作業)師:同學們真會想辦法,能利用一些簡單的圖形來表達出你的想法。三、快樂探究新知1、認識平均分(1)每份同樣多師:(導學案第2小題)要是把這6個蘋果分給兩只小猴,你們覺得這3種方法中最能讓小猴子們滿意?生:第三種。師:為什么?生:因為第三種兩堆是同樣多的,是最公平的。請兩三名學生說自己的想法(鼓勵學生)。師:老師把最公平的這種分法貼到黑板上。(板書貼桃子: )師:這里的每堆也可以說每份,(板書:每份同樣多。)師:如果又跑來了1只猴子,怎么分才能讓每份同樣多呢?(出示ppt,請1名同學上臺分一分)生:每只猴子分2個蘋果。(師相機板書貼桃: )(2)揭示平均分(手指黑板上的圖)師:像這樣每份分得同樣多,我們在數學上把它叫做“平均分”。(補充板書:叫做平均分)。全班齊讀一遍,再把“平均分”這個名字喊兩遍。師:今天我們就來學均分的方法分一分。(板書課題:分一分。)師:現在你會判斷什么是平均分了嗎?(會)(3)即時練習師:那我們就一起用火眼金睛來辨一辨。(出示練習題,學生回答,并說出正確和錯誤的原因)。(小對子展示)題目:下列哪些分法是平均分?為什么?123師:別著急,先把你的想法和小對子交流交流。師:好奇怪!3擺的形狀不一樣,為什么也是平均分呢?生:形狀雖然不同,但每份也是同樣多的,就是平均分。【注意引導規范用語,如果學生不能準備表達,則師:說的不錯,誰能再用今天我們學到的語言來表達?(手指黑板提示)師:我們再連起來說一次:1和3是平均分,因為每份都是同樣多。)】2、探究按份數平均分的方法師:同學們,現在你們能正確地判斷平均分了,那你們會平均分嗎?(會)師:喜歡你們信心滿滿的樣子。我們繼續來看看,美猴王給我們帶來了什么?(ppt出示12個桃子)師:快速地數一數。美猴王準備考考大家,我們一起來讀讀題目?師:題目中有哪些重要的要求 你能提醒大家嗎?(平均分 4份)師:平均分是什么意思?生:就是每份同樣多。師:明白了。就是每份要同樣多,還要分成這樣的4份。那你們能動手分分嗎?生:能。師:別著急,分之前我們先來看看有哪些要求?(ppt)自主探究:活動要求:1、獨立操作,分一分。請你從信封中數出12個圓片來代表12個桃子,平均分成4份2、小組交流,說一說。如:我是( )個( )個分的,( )次分完,最后,每份有( )個桃子。(師:其他孩子要管理好自己的學具哦!坐直,認真聽!)(1) 小組匯報:(先請3個3個分的匯報)生:我是3個3個分的。師:你還是很厲害的,想到了很不錯的方法。師質疑:剛剛羅老師和其他一些小朋友遇到了困難,不能一下就發現可以3個3個地分,他都下不了手分,那該怎么辦呢?誰還有別的辦法來幫幫他們?小組其他成員補充匯報:一個一個的分,兩個兩個的分,三個三個的分【及時追問:(生第一次1個1個分時)師:你每份放一個,這種方法可以給它取個名字嗎?(分完以后,若學生想不出2個2個分)師:咦!那除了1個1個分,我們還可以......幾個幾個分呢?】師:雖然分的方法不同,可以一個一個地分,也可以兩個兩個地分、三個三個地分。但最后結果都是每份分得同樣多,都是將( )個桃,平均分成( )份,每份( )個。(板書)(2) 探究按每份數平均分的方法。師:孩子們,你知道美猴王的七十二變嗎?你說一個“變”字,它真的會變哦!我們一起來玩一玩,好嗎?師:你說變,他就變。生:變。ppt出示(18個桃子)出示要求:每只猴子分6個,可以分給幾只小猴?師:可以分給幾只小猴呢? 誰能快速說出答案?生:可以分給3只小猴師:你是怎么想到的呢?生:三六十八師:和他想法一樣的同學請舉手示意。師:那這個答案正確嗎?請同學們快速拿出18個圓片驗證一下。師:看誰完成以后的姿勢最漂亮,羅老師要獎勵他上來用我們美美的桃子分一分,再次驗證一下。師:請同學們看看現在這是平均分嗎?(是)為什么?(因為每份分得同樣多)張貼:有18個桃,每只小猴分(6)個,可以分(3)只。師:你們可真厲害,能用到我們以前學習過的口訣來快速得出答案。真是我們班的“智慧星”,掌聲送給自己!你們的這種方法也要被羅老師評為五星級的方法。以后我們再遇到“平均分”的時候就可以想口訣,而不用擺學具那么麻煩了。師:現在你們來看,美猴王又要變魔術了。(出示文字,將6個變成2個)生:變!師:嗯 現在沒有圖片,學具也不能用了。誰又能快速的知道答案呢?師:說你的方法。你想到了那句口訣?師:大家很會學習哦!這個方法一學就靈!師:那這18個桃子,還可以怎樣平均分呢?下面就請你們也來當一回美猴王,像這樣改變題目中的要求,考考你們小對子!(ppt出示:18個桃子,________________,可以分給幾只小猴呢?)四、快樂檢測師:你們學會平均分了嗎 有信心來奪 大挑戰嗎 (1)基本練習 ,第一關——人人有份把8個糖果平均分給4個小朋友,每人分( )個。(2)基本練習 ,第二關——花落誰家9支花,3個花瓶,每個花瓶插得花一樣多,每瓶插( )支花。(3)變式練習 ,第三關——物歸原主分一分,圈一圈。每層放的杯子一樣多,每層放( )個杯子。每層放4個杯子,可以放( )層。(4)拓展提升 (1)師:孩子們讓我們回到這道題目(課件出示)剛才說第2題不是平均分。那你們能不能像美猴王一樣變變變,把它變成平均分嗎 比比看,誰的方法多?2生1;左邊增加一捆(課件演示)生2:右邊減少一捆。(ppt演示)師;如果不增不減,你還能將這9捆小棒平均分嗎?生1:平均分成3份,每份3捆生2:拆開一捆,每份4捆5根.......師小結:這位同學打開了一捆,打開了我們的思路,沿著這個思路,9捆小棒還能平均分成多少份嗎?孩子們帶著這個思考,希望大家下課以后可以繼續進行研究。五:快樂總結提升師:同學們今天數學課你學會了什么?生:平均分師:什么是平均分?生:每份分得同樣多師:要想快速知道平均分的結果,可以用我們學過的哪個知識幫助解決?生:乘法口訣。6、課后作業找一找,說一說身邊的平均分。板書設計分一分①②每份分得同樣多,叫做平均分1個1個分 2個2個分 3個3個分 想口訣把( )個桃,平均分成( )份,每份( )個有( )個桃,每份有( )個,可以分( )份。七、教學反思(共22張PPT)西師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分一分(1)(2)(3)如果又來了一只猴子,怎么分才能讓每份同樣多呢?下面的哪些分法是平均分 為什么?123每份都同樣多(√)(×)每份都同樣多(√)分 桃子把12個桃子平均分成4份,每份有幾個桃子?123活動要求平均分成4份自主探究活動要求:1、獨立操作,分一分。從信封中數12個圓片來代表12個桃子,平均分成4份2、小組交流,說一說。我是( )個( )個分的,分完以后,每份有( )個。每只猴子分6個,可以分給幾只小猴呢?18個桃,每只猴子分2個,可以分給幾只小猴呢?改變要求:18個桃子,____________,可以分給幾只小猴?想口訣:二九十八奪 大挑戰第一關——人人有份把8個糖果平均分給4個小朋友,每人分( )個。分一分,圈一圈平均分 第二關——花落誰家分一分,圈一圈要把9朵花插到3個花瓶里,每個花瓶插的花一樣多,每瓶插( )枝花 第三關——物歸原主分一分,圈一圈(1)每個盒(hé)里放的杯子一樣多,每盒可以放( )個杯子。 (2)每個盒子放5個杯子,可以放( )個盒子。 拓展提升怎么變成“平均分”呢? 拓展提升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找一找生活中哪些地方會用到“平均分”?課作業謝 謝 觀 看分 桃子1個1個的分,每份都是3個分 桃子2個2個的分,每份都是3個分 桃子3個3個的分,每份都是3個《分一分》說課稿一、說教材《分一分》是西師版二年級上冊第六單元例1例2例3的內容。本課是在學生學習了表內乘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也是今后學習除法的基礎。除法的含義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礎上的,要突破除法學習的難點,關鍵是理解 “平均分”。因此平均分是除法學習的基礎,對除法學習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說學生在學習本課之前,學生應已熟練背誦乘法口訣;熟練掌握乘法的計算技能;會初步進行小組合作。同時,二年級學生年齡小,他們以直觀思維為主,不易理解抽象的概念。雖然他們在平時的生活實踐中已有一定的分物品的經歷,但缺少平均分物品的實踐經驗。因此,他們對于“什么是平均分”、“怎樣平均分”會感到困惑。基于以上的認識,我確定了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是經歷“平均分”的過程,感知“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的幾種不同分法。說教學目標鑒于以上對教材和學情的分析和理解,為了更好地實施目標導學,進而提高課堂效益,我結合《課程標準》及學生實際擬定了以下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引導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感受“平均分”,在分東西的實踐活動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理解“平均分”的含義,握“平均分”物品的幾種不同方法。過程與方法:讓學生在動腦、動手、動口和動筆以及小組合作的過程中初步了解平均分的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平均分”與實際生活的聯系,體驗成功的樂趣,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在小組合作中增強與人合作、交流的能力,感受平均分與實際生活的聯系;培養學生的平等意識和謙讓意識。教學重點:在具體情境和實踐活動中,認識和理解平均分的含義。教學難點:掌握平均分的幾種分法教學活動及設計意圖1.建立“平均分”的概念課前學生獨學完成導學案,培養學生自學能力,通過幫助美猴王將蘋果分成兩堆,用簡單的圖形畫出自己的分法,幫助學生積累數學活動經驗,同時老師也可以通過導學案了解學情,為快速進入新知探究鋪墊。在學生初步感知平均分后,我讓學生探索將6個蘋果分給3只小猴,每只同樣多來加深對“平均分”的認識來揭示平均分的概念,同時培養學生的平等意識和謙讓意識。接著再設計了一個判斷練習是否是平均分的環節來鞏固“平均分”概念。合作探究,體驗按份數平均分學生通過讀題、理解重點信息“平均分成4份”后獨立操作、小組討論后,上臺展示不同的分法,最后總結:平均分的方法多種多樣,可以1個1個分,2個2個分,3個3個分.....但是無論怎么分,都是(板書)把12個桃平均分成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3個。此環節的設計意圖是遵循《課標》指出的: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在本環節的設計中,我給學生創造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在擺擺、分分、說說等充分經歷平均分物體實踐活動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體驗平均分的不同方法,為認識“除法”積累了豐富的感性認識。探究按每份數平均分的方法按每份數分比按份數分容易理解,因此這一環節通過學生快速說出答案和理由并利用圓片快速驗證來學習,通過教師追問“請同學們看看現在這是平均分嗎?”快速將學生引入思考,讓學生明白這也是平均分,因為結果每份分得也是同樣多。再通過小隊子互相變化要求考查,來加深掌握平均分,同時讓學生人人參與表達,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再通過上臺展示,培養實小學子在公眾場合能夠落落大方,自信滿滿。4.變式練習這一環節我主要利用書上的習題對所學知識進行鞏固。5、拓展提升這節課我們學均分,在課末再通過將之前練習題里面的不是平均分的,變成平均分,培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再次積累數學經驗。6.全課總結,回歸生活(1)師:孩子們,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們知道了什么?(2)聯系實際,找一找,說一說,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平均分。設計意圖:數學與生活師密切聯系的,讓孩子們感受到數學生活化。學以致用,感受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激發學生從小立志學好數學的熱情。五、教學反思2二年級上冊數學《分一分》課堂練習題單第一關——人人有份分一分,圈一圈把8個糖果平均分給4個小朋友,每人分( )個。第二關——花落誰家分一分,圈一圈要把9朵花插到3個花瓶里,每個花瓶插的花一樣多,每瓶插( )枝花第三關——物歸原主分一分,圈一圈每個盒(hé)子里放的杯子一樣多,每盒可以放( )個杯子。 每個盒子放5個杯子,可以放 ( )個盒子。拓展提升你能開動腦筋,把下面這幅圖也變成平均分嗎 可以把你的想法圈一圈、畫一畫、寫一寫。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分一分”說課稿.docx 《分一分》公開課教學設計.doc 《分一分》課件.pptx 《分一分》課堂練習題單.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