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九年級數(shù)學上點撥與訓練二十一章 一元二次方程21.2解一元二次方程第六課時 解一元二次方程(4)公式法學習目標:1.經歷求根公式的推導過程。2.會用公式法解簡單系數(shù)的一元二次方程。3.綜合運用求根公式與根的判別式解決有關問題。老師告訴你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三步驟”把一元二次方程化為一般形式,確定a、b、c的值;計算b2-4ac的值;當b2-4ac≥0時,把a、b、c的值代入求根公式,求出方程的兩個實數(shù)根,當b2-4ac<0時,方程無實數(shù)根。一、知識點撥知識點1、利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求根公式:由可知, 。。我們把它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①時,一元二次方程有兩個不相等的實數(shù)根。即 ; 。②時,一元二次方程有兩個相等的實數(shù)根。即 。③時,一元二次方程沒有實數(shù)根。【新知導學】例1-1.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別式的值是( )A.33 B.23 C.17 D.例1-2.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情況是( )A.有兩個不相等的實數(shù)根 B.沒有實數(shù)根C.有兩個相等的實數(shù)根 D.只有一個實數(shù)根【對應導練】1.關于方程的根的說法正確的是( )A.有兩個不相等的實數(shù)根 B.沒有實數(shù)根C.兩實數(shù)根的和為-2 D.兩實數(shù)根的積為32.下列方程中,沒有實數(shù)根的是( )A. B. C. D.3.請?zhí)顚懸粋€常數(shù),使得關于x的方程______有兩個不相等的實數(shù)根.知識點2 .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驟:①將一元二次方程化成 一般形式 ,并確定 的值。②計算 的值,確定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情況。③根據根的情況把的值帶入相應的求根公式求解。【新知導學】例2-1.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2x2-3x+1=0.例2-2.已知x2-x-1=0,求:(1)求x的值. (2)求的值.【對應導練】1.解方程:x2-6x+11=0(公式法)2.請閱讀下列材料:我們規(guī)定一種運算:=ad-bc,例如:=2×5-3×4=10-12=-2.按照這種運算的規(guī)定,請解答下列問題:(1)直接寫出的計算結果;(2)當x取何值時,=0;(3)若==-7,直接寫出x和y的值.二、題型訓練1.求根公式與根的判別式的綜合應用1.已知關于x的方程x2+nx+2m=0.(1)求證:當n=m+3時,方程總有兩個不相等實數(shù)根;(2)若方程兩個相等的實數(shù)根都是整數(shù),寫出一組滿足條件的m,n的值,并求此時方程的根.2.已知關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2x=m(m為常數(shù)).(Ⅰ)當m=5時,求這個方程的解;(Ⅱ)當m為何值時,此方程有兩個相等的實數(shù)根?當m為何值時,此方程沒有實數(shù)根?3.已知關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2x+k-2=0有兩個不相等的實數(shù)根.(1)求k的取值范圍;(2)若k為滿足條件的最大的整數(shù),求此時方程的解.4.已知關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2x-k=0有兩個不相等的實數(shù)根.(1)求k的取值范圍;(2)若k為(1)中的最小整數(shù),請求出此時方程的根.2.求根公式在幾何中的應用1.已知關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2k+1)x+4k-3=0.(1)求證:無論k取什么實數(shù)值,該方程總有兩個不相等的實數(shù)根;(2)當一矩形ABCD的對角線長為AC=,且矩形兩條邊AB和BC恰好是這個方程的兩個根時,求矩形ABCD的周長.2.已知關于x的方程x2-(k+3)x+3k=0.(1)求證:無論k取何值,方程總有實數(shù)根;(2)若斜邊為5的直角三角形的兩條直角邊長分別是方程的兩根,求k的值.3.已知關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a+c)x2+2bx+(a-c)=0,其中a,b,c分別為△ABC三邊的長.(1)如果x=-1是方程的根,試判斷△ABC的形狀,并說明理由;(2)如果方程有兩個相等的實數(shù)根,試判斷△ABC的形狀,并說明理由;(3)如果△ABC是等邊三角形,試求這個一元二次方程的根.4.已知關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2k+1)x+4(k-)=0.(1)判斷這個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情況;(2)若等腰三角形的一邊長為3,另兩條邊的長恰好是這個方程的兩個根,求這個等腰三角形的周長及面積.5.如圖,四邊形ACDE是證明勾股定理時用到的一個圖形,a、b、c是Rt△ABC和Rt△BED邊長,易知AE=c,這時我們把關于x的形如ax2+cx+b=0的一元二次方程稱為“勾系一元二次方程”.(1)求證:關于x的“勾系一元二次方程”ax2+cx+b=0必有實數(shù)根.(2)若x=-1是“勾系一元二次方程”ax2+cx+b=0的一個根,且四邊形ACDE的周長是6,求△ABC面積.6.已知關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k+3)x+3k=0.(1)求證:不論k取何實數(shù),該方程總有實數(shù)根.(2)若等腰△ABC的一邊長為2,另兩邊長恰好是方程的兩個根,求△ABC的周長.7.已知關于x的方程x2-(2k+1)x+4(k-)=0(1)求證:無論k取何值,這個方程總有實數(shù)根;(2)若等腰三角形ABC的一邊長a=4,另兩邊b、c恰好是這個方程的兩個根,求△ABC的周長.三、牛刀小試一、選擇題(共8題,每小題4分,共32分)1.用公式法解方程x2-6x+1=0所得的解正確的是( )A. B.C. D.2.關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的兩根分別為x1=,x2=,下列判斷一定正確的是( )A. a=-1 B. c=1C. ac=1 D. =-13.x=是下列哪個一元二次方程的根( )A. 2x2+4x+1=0 B. 2x2-4x+1=0 C. 2x2-4x-1=0 D. 2x2+4x-1=04.方程x2+3x=14的解是( )A. x= B. x=C. x= D. x=5.方程x(x-1)=2的兩根為( )A. x1=0,x2=1 B. x1=0,x2=-1 C. x1=1,x2=2 D. x1=-1,x2=26.關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2ax+a2-1=0的根的情況是( )A. 沒有實數(shù)根B. 有兩個相等的實數(shù)根C. 有兩個不相等的實數(shù)根D. 實數(shù)根的個數(shù)與實數(shù)a的取值有關7.若關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kx2+2x-1=0有實數(shù)根,則k的取值范圍是( )A. k≥-1且k≠0 B. k≥-1C. k>-1 D. k>-1且k≠08.對于實數(shù)a,b定義運算“※”為a※b=b2-ab,例如3※2=22-3×2=-2.若關于x的方程3※x=-m沒有實數(shù)根,則m的值可以是( )A. 3 B. 2 C. 1 D. 0二、填空題(共5題,每小題4分,共20分)9.若關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kx2-2x+1=0有實數(shù)根,則k的取值范圍是_____.10.關于x2-3x+1=0的方程_____實數(shù)根.(注:填“有”或“沒有”).11.已知一元二次方程ax2-4x+5=0,且b2-4ac=0,則a=_____,x1=x2=_____.12.若關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kx2+2(k+1)x+k-1=0有兩個實數(shù)根,則k的取值范圍是 _____.13.已知關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2x-a=0,有下列結論:①當a>-1時,方程有兩個不相等的實根;②當a>0時,方程不可能有兩個異號的實根;③當a>-1時,方程的兩個實根不可能都小于1;④當a>3時,方程的兩個實根一個大于3,另一個小于3.以上4個結論中,正確的個數(shù)為_____.三、解答題(共6題,)14.(8分)解方程:(1);(2)15.(8分)關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3x-k=0有兩個不相等的實數(shù)根.(1)求k的取值范圍.(2)請選擇(1)中k的一個負整數(shù)值,并求出方程的根.16.(8分)已知關于x的方程2x2-kx+2=0的一個解與方程=4的解相同.(1)求k的值;(2)求方程2x2-kx+2=0的另一個解.17.(7分)解方程(x+1)2-3(x+1)+2=0時,我們可以將x+1看成一個整體,設x+1=y,則原方程可化為y2-3y+2=0,解得y1=1,y2=2.當y1=1時,x+1=1,解得x=0,當y2=2時,x+1=2,解得x=1,所以原方程的解為x1=0,x2=1.請利用這種方法解方程:(2x+3)2-6(2x+3)-7=0.18.(8分)已知關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4mx+3m2=0.(1)求證:該方程總有兩個實數(shù)根;(2)若m>0,且該方程的兩個實數(shù)根的差為2,求m的值.19.(9分)已知關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a+c)x2+2bx+(a-c)=0,其中a,b,c分別為△ABC三邊的長.(1)如果x=-1是方程的根,試判斷△ABC的形狀,并說明理由;(2)如果方程有兩個相等的實數(shù)根,試判斷△ABC的形狀,并說明理由;(3)如果△ABC是等邊三角形,試求這個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九年級數(shù)學上點撥與訓練二十一章 一元二次方程21.2解一元二次方程第六課時 解一元二次方程(4)公式法學習目標:1.經歷求根公式的推導過程。2.會用公式法解簡單系數(shù)的一元二次方程。3.綜合運用求根公式與根的判別式解決有關問題。老師告訴你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三步驟”把一元二次方程化為一般形式,確定a、b、c的值;計算b2-4ac的值;當b2-4ac≥0時,把a、b、c的值代入求根公式,求出方程的兩個實數(shù)根,當b2-4ac<0時,方程無實數(shù)根。一、知識點撥知識點1、利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求根公式:由可知, 。。我們把它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①時,一元二次方程有兩個不相等的實數(shù)根。即 ; 。②時,一元二次方程有兩個相等的實數(shù)根。即 。③時,一元二次方程沒有實數(shù)根。【新知導學】例1-1.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別式的值是( )A.33 B.23 C.17 D.答案:C解析:.故選C例1-2.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情況是( )A.有兩個不相等的實數(shù)根 B.沒有實數(shù)根C.有兩個相等的實數(shù)根 D.只有一個實數(shù)根答案:A解析:由題意,可知,該一元二次方程有兩個不相等的實數(shù)根,故選:A.【對應導練】1.關于方程的根的說法正確的是( )A.有兩個不相等的實數(shù)根 B.沒有實數(shù)根C.兩實數(shù)根的和為-2 D.兩實數(shù)根的積為3答案:B解析:,方程沒有實數(shù)根.故選項A,C,D不正確,故選:B.2.下列方程中,沒有實數(shù)根的是( )A. B. C. D.答案:D解析:A、,方程有兩個不相等的實數(shù)根,此選項不符合題意;B、,方程有兩個不相等的實數(shù)根,此選項不符合題意;C、,方程有兩個相等的實數(shù)根,此選項不符合題意;D、,方程沒有實數(shù)根,此選項符合題意.故選:D.3.請?zhí)顚懸粋€常數(shù),使得關于x的方程______有兩個不相等的實數(shù)根.答案:0(答案不唯一)解析:設這個常數(shù)為a,要使原方程有兩個不同的實數(shù)根,,,滿足題意的常數(shù)可以為0,故答案為:0(答案不唯一).知識點2 .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驟:①將一元二次方程化成 一般形式 ,并確定 的值。②計算 的值,確定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情況。③根據根的情況把的值帶入相應的求根公式求解。【新知導學】例2-1.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2x2-3x+1=0.【解析】直接利用求根公式計算可得.解:∵a=2,b=-3,c=1,∴Δ=(-3)2-4×2×1=1>0,則x==,即x1=1,x2=.例2-2.已知x2-x-1=0,求:(1)求x的值. (2)求的值.【解析】(1)求出b2-4ac的值,代入公式 x=求出即可;(2)求出x2=x+1,求出x4=3x+2,x5=5x+3,2x2=2x+2,分別代入即可.解:(1)x2-x-1=0,b2-4ac=(-1)2-4×1×(-1)=5,∴x=,∴x1=,x2=.(2)x2-x-1=0,∴x2=x+1,x4=(x2)2=(x+1)2=x2+2x+1=x+1+2x+1=3x+2,x5=x(3x+2)=3x2+2x=3(x+1)+2x=5x+3,2x2=2(x+1)=2x+2,∴===1.【對應導練】1.解方程:x2-6x+11=0(公式法)【解析】根據原方程知,求根公式中的a、b、c的值分別是方程中的二次項系數(shù)、一次項系數(shù)、常數(shù)項,然后將其代入求根公式求解即可.解:由原方程,知a=,b=-6,c=11將其代入求根公式x=,得x=,∴原方程的根是:x1=4,x2=.2.請閱讀下列材料:我們規(guī)定一種運算:=ad-bc,例如:=2×5-3×4=10-12=-2.按照這種運算的規(guī)定,請解答下列問題:(1)直接寫出的計算結果;(2)當x取何值時,=0;(3)若==-7,直接寫出x和y的值.【解析】(1)根據運算的規(guī)定,可知=-1×0.5-(-2)×2,然后根據有理數(shù)的混合運算法則,得出結果;(2)根據運算的規(guī)定,可知=2x2-1×(0.5-x),從而可列出關于x的方程2x2-1×(0.5-x)=0,解這個方程,即可求出結果;(3)根據運算的規(guī)定,可知=3(0.5x-1)-8y,=-x+0.5y,從而可列出方程組,解這個方程組,即可求出x和y的值.解:(1)∵=ad-bc,∴=-1×0.5-(-2)×2=-0.5+4=3.5;(2分)(2)由題意,得2x2-1×(0.5-x)=0,(4分)整理,得4x2+2x-1=0,解之,得.(5分)∴當或時,=0;(3)∵=ad-bc,∴=3(0.5x-1)-8y,=-x+0.5y,由題意,得組,解得.故x=8,y=2.(8分)二、題型訓練1.求根公式與根的判別式的綜合應用1.已知關于x的方程x2+nx+2m=0.(1)求證:當n=m+3時,方程總有兩個不相等實數(shù)根;(2)若方程兩個相等的實數(shù)根都是整數(shù),寫出一組滿足條件的m,n的值,并求此時方程的根.【解析】(1)根據根的判別式符號進行判斷;(2)根據判別式以及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即可求出答案.(1)證明:∵n=m+3,a=1,b=m+3,c=2m,∴Δ=(m+3)2-8m=m2-2m+9=(m-1)2+8,∵(m-1)2≥0,∴(m-1)2+8>0,即Δ>0,∴方程總有兩個不相等實數(shù)根;(2)由題意可知,Δ=n2-4×1×2m=n2-8m=0,即:n2=-8m.當n=4,m=-2時,方程為:x2-2x+1=0.解得:x1=x2=1.2.已知關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2x=m(m為常數(shù)).(Ⅰ)當m=5時,求這個方程的解;(Ⅱ)當m為何值時,此方程有兩個相等的實數(shù)根?當m為何值時,此方程沒有實數(shù)根?【解析】(Ⅰ)把m的值代入方程,利用配方法求解即可.(Ⅱ)若一元二次方程有兩等根,則根的判別式Δ=b2-4ac=0,建立關于m的方程,求出m的取值;若方程無實數(shù)根知4m+4<0,解之可得答案.解:(Ⅰ)當m=5時,方程為x2+2x=5,x2+2x+1-1=5,(x+1)2=6,解得,x1=,x2=-;(Ⅱ)∵b2-4ac=4+4m,∴4+4m=0時,方程有兩個相等的實數(shù)根,解得:m=-1,即m=-1時,方程有兩個相等的實數(shù)根.∴4m+4<0解得:m<-1,即m<-1時,方程沒有實數(shù)根.3.已知關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2x+k-2=0有兩個不相等的實數(shù)根.(1)求k的取值范圍;(2)若k為滿足條件的最大的整數(shù),求此時方程的解.【解析】(1)根據判別式大于0即可求出答案.(2)先求出k的值,然后代入方程求出方程的解即可求出答案.解:(1)Δ=4-4(k-2)=12-4k>0,∴k<3.(2)由(1)可知:k=2,∴此時方程為:x2+2x=0,∴x(x+2)=0,∴x=0或x=-2.4.已知關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2x-k=0有兩個不相等的實數(shù)根.(1)求k的取值范圍;(2)若k為(1)中的最小整數(shù),請求出此時方程的根.【解析】(1)根據根的判別式可得4+4k>0,解不等式可求k的取值;(2)根據k>-1,且k是最小整數(shù),那么可知k=0,再把k=0代入原方程,解關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即可.解:(1)∵方程x2+2x-k=0有兩個不相等的實數(shù)根,∴Δ>0,∴Δ=4-4×1×(-k)=4+4k>0,解得k>-1;(2)∵k>-1,且k是最小整數(shù),∴k=0,把k=0代入原方程,可得x2+2x=0,解得x1=0,x2=-2.2.求根公式在幾何中的應用1.已知關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2k+1)x+4k-3=0.(1)求證:無論k取什么實數(shù)值,該方程總有兩個不相等的實數(shù)根;(2)當一矩形ABCD的對角線長為AC=,且矩形兩條邊AB和BC恰好是這個方程的兩個根時,求矩形ABCD的周長.【解析】(1)計算判別式的值得到Δ=(2k-3)2+4,利用非負數(shù)的性質得到Δ>0,從而根據判別式的意義得到結論;(2)利用根與系數(shù)的關系得到AB+BC=2k+1,AB BC=4k-3,利用矩形的性質和勾股定理得到AB2+BC2=AC2=()2,則(2k+1)2-2(4k-3)=31,解得k1=3,k2=-2,利用AB、BC為正數(shù)得到k的值為3,然后計算AB+BC得到矩形ABCD的周長.(1)證明:Δ=(2k+1)2-4(4k-3)=4k2+4k+1-16k+12=4k2-12k+13=(2k-3)2+4,∵(2k-3)2≥0,∴Δ>0,∴無論k取什么實數(shù)值,該方程總有兩個不相等的實數(shù)根;(2)根據題意得AB+BC=2k+1,AB BC=4k-3,而AB2+BC2=AC2=()2,∴(2k+1)2-2(4k-3)=31,整理得k2-k-6=0,解得k1=3,k2=-2,而AB+BC=2k+1>0,AB BC=4k-3>0,∴k的值為3,∴AB+BC=7,∴矩形ABCD的周長為14.2.已知關于x的方程x2-(k+3)x+3k=0.(1)求證:無論k取何值,方程總有實數(shù)根;(2)若斜邊為5的直角三角形的兩條直角邊長分別是方程的兩根,求k的值.【解析】(1)對于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況需判斷Δ的值,可得結論;(2)設直角三角形的兩條直角邊長分別為a,b,利用根與系數(shù)的關系可以得到a+b,ab的值,利用勾股定理化簡帶入求k的值.(1)證明:∵Δ=[-(k+3)]2-4×1×3k=k2-6k+9=(k-3)2≥0∴無論k取何值,方程總有實數(shù)根;(2)解:設直角三角形的兩條直角邊長分別為a,b,則a+b=k+3>0,ab=3k>0,∴k>0,又a2+b2=25,(a+b)2-2ab=25,∴(k+3)2-2×3k=25,解得:k=±4,∵k>0,∴k=-4應舍去,∴k=4.3.已知關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a+c)x2+2bx+(a-c)=0,其中a,b,c分別為△ABC三邊的長.(1)如果x=-1是方程的根,試判斷△ABC的形狀,并說明理由;(2)如果方程有兩個相等的實數(shù)根,試判斷△ABC的形狀,并說明理由;(3)如果△ABC是等邊三角形,試求這個一元二次方程的根.【解析】(1)把x=-1代入方程得a+c-2b+a-c=0,整理得a=b,從而可判斷三角形的形狀;(2)根據判別式的意義得Δ=(2b)2-4(a+c)(a-c)=0,即b2+c2=a2,然后根據勾股定理可判斷三角形的形狀;(3)利用等邊三角形的性質得a=b=c,方程化為x2+x=0,然后利用因式分解法解方程.解:(1)△ABC是等腰三角形;理由:把x=-1代入方程得a+c-2b+a-c=0,則a=b,所以△ABC為等腰三角形;(2)△ABC為直角三角形;理由:根據題意得Δ=(2b)2-4(a+c)(a-c)=0,即b2+c2=a2,所以△ABC為直角三角形;(3)∵△ABC為等邊三角形,∴a=b=c,∴方程化為x2+x=0,解得x1=0,x2=-1.4.已知關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2k+1)x+4(k-)=0.(1)判斷這個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情況;(2)若等腰三角形的一邊長為3,另兩條邊的長恰好是這個方程的兩個根,求這個等腰三角形的周長及面積.【解析】(1)根據方程的系數(shù)結合根的判別式,可得出Δ=(2k-3)2≥0,由此即可得出該方程有兩個實數(shù)根;(2)分3為底邊長及腰長兩種情況考慮:①當3為底邊長是,由Δ=0可求出k值,將其代入原方程可求出三角形的腰長,再根據周長及面積公式可求出等腰三角形的周長及面積;②當3為腰長時,將x=3代入原方程可求出k值,代入k值可求出等腰三角形的底邊長度,再根據周長及面積公式可求出等腰三角形的周長及面積.綜上即可得出結論.解:(1)∵Δ=[-(2k+1)]2-4×4(k-)=4k2-12k+9=(2k-3)2≥0,∴該方程有兩個實數(shù)根;(2)①當3為底邊長時,Δ=(2k-3)2=0,∴k=,此時原方程為x2-4x+4=0,解得:x1=x2=2.∵2、2、3能組成三角形,∴三角形的周長為2+2+3=7,三角形的面積為×3×=;②當3為腰長時,將x=3代入原方程,得:9-3×(2k+1)+4(k-)=0,解得:k=2,此時原方程為x2-5x+6=0,解得:x1=2,x2=3.∵2、3、3能組成三角形,∴三角形的周長為2+3+3=8,三角形的面積為×2×=2.綜上所述:等腰三角形的周長為7或8,面積為或2.5.如圖,四邊形ACDE是證明勾股定理時用到的一個圖形,a、b、c是Rt△ABC和Rt△BED邊長,易知AE=c,這時我們把關于x的形如ax2+cx+b=0的一元二次方程稱為“勾系一元二次方程”.(1)求證:關于x的“勾系一元二次方程”ax2+cx+b=0必有實數(shù)根.(2)若x=-1是“勾系一元二次方程”ax2+cx+b=0的一個根,且四邊形ACDE的周長是6,求△ABC面積.【解析】(1)只要證明△≥0即可解決問題.(2)當x=-1時,有a-c+b=0,即a+b=c,由2a+2b+c=6,即2(a+b)+c=6,推出c=2,推出a2+b2=c2=4,a+b=2,由(a+b)2=a2+2ab+b2,可得ab=2,由此即可解決問題.(1)證明:由題意,得Δ=(c)2-4ab=2c2-4ab,∵a2+b2=c2,∴2c2-4ab=2(a2+b2)-4ab=2(a-b)2≥0,即△≥0,∴關于x的“勾系一元二次方程”ax2+cx+b=0必有實數(shù)根(2)解:當x=-1時,有a-c+b=0,即a+b=c,∵2a+2b+c=6,即2(a+b)+c=6,∴3c=6,∴c=2,∴a2+b2=c2=4,a+b=2,∵(a+b)2=a2+2ab+b2,∴ab=2,∴S△ABC=ab=1.6.已知關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k+3)x+3k=0.(1)求證:不論k取何實數(shù),該方程總有實數(shù)根.(2)若等腰△ABC的一邊長為2,另兩邊長恰好是方程的兩個根,求△ABC的周長.【解析】(1)求出根的判別式,利用偶次方的非負性證明;(2)分△ABC的底邊長為2、△ABC的一腰長為2兩種情況解答.(1)證明:Δ=(k+3)2-4×3k=(k-3)2≥0,故不論k取何實數(shù),該方程總有實數(shù)根;(2)解:當△ABC的底邊長為2時,方程有兩個相等的實數(shù)根,則(k-3)2=0,解得k=3,方程為x2-6x+9=0,解得x1=x2=3,故△ABC的周長為:2+3+3=8;當△ABC的一腰長為2時,方程有一根為2,方程為x2-5x+6=0,解得,x1=2,x2=3,故△ABC的周長為:2+2+3=7.7.已知關于x的方程x2-(2k+1)x+4(k-)=0(1)求證:無論k取何值,這個方程總有實數(shù)根;(2)若等腰三角形ABC的一邊長a=4,另兩邊b、c恰好是這個方程的兩個根,求△ABC的周長.【解析】(1)先計算判別式的值得到Δ=4k2-12k+9,配方得到Δ=(2k-3)2,根據非負數(shù)的性質易得△≥0,則根據判別式的意義即可得到結論;(2)分類討論:當b=c時,則Δ=(2k-3)2=0,解得k=,然后解方程得到b=c=2,根據三角形三邊關系可判斷這種情況不符號條件;當a=b=4或a=c=4時,把x=4代入方程可解得k=,則方程化為x2-6x+8=0,解得x1=4,x2=2,所以a=b=4,c=2或a=c=4,b=2,然后計算△ABC的周長.(1)證明:Δ=(2k+1)2-4×4(k-)=4k2+4k+1-16k+8,=4k2-12k+9=(2k-3)2,∵(2k-3)2≥0,即△≥0,∴無論k取何值,這個方程總有實數(shù)根;(2)解:當b=c時,Δ=(2k-3)2=0,解得k=,方程化為x2-4x+4=0,解得b=c=2,而2+2=4,故舍去;當a=b=4或a=c=4時,把x=4代入方程得16-4(2k+1)+4(k-)=0,解得k=,方程化為x2-6x+8=0,解得x1=4,x2=2,即a=b=4,c=2或a=c=4,b=2,所以△ABC的周長=4+4+2=10.三、牛刀小試一、選擇題(共8題,每小題4分,共32分)1.用公式法解方程x2-6x+1=0所得的解正確的是( )A. B.C. D.【答案】D【解析】利用公式法求解即可.解:∵a=1,b=-6,c=1,∴△=(-6)2-4×1×1=32>0,則x===3±2,故選:D.2.關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的兩根分別為x1=,x2=,下列判斷一定正確的是( )A. a=-1 B. c=1C. ac=1 D. =-1【答案】D【解析】根據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與根與系數(shù)的關系可得答案.解:根據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可得:x1=,x2=,∵關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的兩根分別為x1=,x2=,∴x1+x2=-b=-,x1 x2==-1,∴當b≠0時,a=1,c=-1,則ac=-1,故選:D.3.x=是下列哪個一元二次方程的根( )A. 2x2+4x+1=0 B. 2x2-4x+1=0 C. 2x2-4x-1=0 D. 2x2+4x-1=0【答案】A【解析】根據題意知;,a=2, b=4, c=1 所以一元二次方程為2x2+4x+1=0故選A4.方程x2+3x=14的解是( )A. x= B. x=C. x= D. x=【答案】B【解析】把方程化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用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求出方程的根.解:方程整理得:x2+3x-14=0a=1,b=3,c=-14,△=9+56=65x=.故選:B.5.方程x(x-1)=2的兩根為( )A. x1=0,x2=1 B. x1=0,x2=-1 C. x1=1,x2=2 D. x1=-1,x2=2【答案】D【解析】解此題時應該先化簡、整理,然后根據方程形式用公式法進行解答.解:方程移項并化簡得x2-x-2=0,a=1,b=-1,c=-2△=1+8=9>0∴x=解得x1=-1,x2=2.故選:D.6.關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2ax+a2-1=0的根的情況是( )A. 沒有實數(shù)根B. 有兩個相等的實數(shù)根C. 有兩個不相等的實數(shù)根D. 實數(shù)根的個數(shù)與實數(shù)a的取值有關【答案】C【解析】先計算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別式,根據根的判別式得結論.解:∵Δ=(2a)2-4×1×(a2-1)=4a2-4a2+4=4>0.∴關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2ax+a2-1=0有兩個不相等的實數(shù)根.故選:C.7.若關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kx2+2x-1=0有實數(shù)根,則k的取值范圍是( )A. k≥-1且k≠0 B. k≥-1C. k>-1 D. k>-1且k≠0【答案】A【解析】根據一元二次方程的定義和判別式的意義得到k≠0且Δ=22-4k×(-1)≥0,然后求出兩個不等式的公共部分即可.解:根據題意得k≠0且Δ=22-4k×(-1)≥0,解得k≥-1且k≠0.故選:A.8.對于實數(shù)a,b定義運算“※”為a※b=b2-ab,例如3※2=22-3×2=-2.若關于x的方程3※x=-m沒有實數(shù)根,則m的值可以是( )A. 3 B. 2 C. 1 D. 0【答案】A【解析】直接利用已知運算公式得出一元二次方程,再利用根的判別式得出m的取值范圍,進而得出答案.解:3※x=-m,則x2-3x=-m,故x2-3x+m=0,∵關于x的方程3※x=-m沒有實數(shù)根,∴Δ=b2-4ac=9-4m<0,解得:m>,∴m的值可以是3.故選:A.二、填空題(共5題,每小題4分,共20分)9.若關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kx2-2x+1=0有實數(shù)根,則k的取值范圍是_____.【答案】k≤1且k≠0【解析】根據方程根的情況可以判定其根的判別式的取值范圍,進而可以得到關于k的不等式,解得即可,同時還應注意二次項系數(shù)不能為0.解:∵關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kx2-2x+1=0有實數(shù)根,∴Δ=b2-4ac≥0,即:4-4k≥0,解得:k≤1,∵關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kx2-2x+1=0中k≠0,故答案為:k≤1且k≠0.10.關于x2-3x+1=0的方程_____實數(shù)根.(注:填“有”或“沒有”).【答案】有【解析】由根的判別式,先求出△,再根據Δ>0時,方程有兩個不相等的實數(shù)根;Δ=0時,方程有兩個相等的實數(shù)根;Δ<0時,方程沒有實數(shù)根,進行判斷即可.解:∵Δ=b2-4ac=(-3)2-4×1×1=5>0,∴方程x2-3x+1=0有兩個不相等的實數(shù)根,故答案為有.11.已知一元二次方程ax2-4x+5=0,且b2-4ac=0,則a=_____,x1=x2=_____.【答案】(1);(2);【解析】根據題意,先求得a,又方程有兩個相等的實數(shù)根,再由根與系數(shù)的關系計算即可.解:∵b2-4ac=0,∴16-20a=0,解得a=,∴x1=x2=(x1+x2)=(-)=(-)=;故答案為;.12.若關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kx2+2(k+1)x+k-1=0有兩個實數(shù)根,則k的取值范圍是 _____.【答案】k≥-且k≠0【解析】若一元二次方程有兩個等實數(shù)根,則根的判別式Δ=b2-4ac≥0,建立關于k的不等式,求出k的取值范圍.還要注意二次項系數(shù)不為0.解:∵關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kx2+2(k+1)x+k-1=0有兩個實數(shù)根,∴Δ=4(k+1)2-4k(k-1)=12k+4≥0,且k≠0.解得:k≥-且k≠0,∴故本題答案為:k≥-,且k≠0.13.已知關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2x-a=0,有下列結論:①當a>-1時,方程有兩個不相等的實根;②當a>0時,方程不可能有兩個異號的實根;③當a>-1時,方程的兩個實根不可能都小于1;④當a>3時,方程的兩個實根一個大于3,另一個小于3.以上4個結論中,正確的個數(shù)為_____.【答案】3【解析】根據判別式,根與系數(shù)的關系,二次函數(shù)的性質一一判斷即可.解:∵x2-2x-a=0,∴Δ=4+4a,∴①當a>-1時,Δ>0,方程有兩個不相等的實根,故①正確,②當a>0時,兩根之積<0,方程的兩根異號,故②錯誤,③方程的根為x==1±,∵a>-1,∴方程的兩個實根不可能都小于1,故③正確,④當a>3時,由(3)可知,兩個實根一個大于3,另一個小于3,故④正確,故答案為3.三、解答題(共6題,)14.(8分)解方程:(1);(2)【答案】(1),(2),【解析】(1)利用解一元二次方程—因式分解法,進行計算即可解答;(2)利用解一元二次方程—公式法,進行計算即可解答.【小問1詳解】解:,,,,或,,;【小問2詳解】,,,,.【點睛】本題考查了解一元二次方程——因式分解法,公式法,熟練掌握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是解題的關鍵.15.(8分)關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3x-k=0有兩個不相等的實數(shù)根.(1)求k的取值范圍.(2)請選擇(1)中k的一個負整數(shù)值,并求出方程的根.【解析】(1)根據一元二次方程x2-3x+k=0有兩個不相等的實數(shù)根可得Δ=(-3)2-4k>0,求出k的取值范圍即可;(2)根據k的取值范圍,結合k為負整數(shù),得到k的值,進而求出方程的根.解:(1)∵關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3x+k=0有兩個不相等的實數(shù)根,∴Δ>0,即Δ=9-4k>0,∴k<;(2)∵由(1)可知k<,∴選擇k等于-4代入原方程得:x2-3x=0,解方程得:x1=4,x2=-1.16.(8分)已知關于x的方程2x2-kx+2=0的一個解與方程=4的解相同.(1)求k的值;(2)求方程2x2-kx+2=0的另一個解.【解析】(1)先解分式方程=4可得出x=,再將x=代入方程2x2-kx+2=0,得出關于k的一元一次方程,解方程即可得出k值;(2)根據兩根之和=-即可求得方程的另一解.解:(1)解方程=4,得x=.經檢驗x=是原方程的解.把x=代入方程2x2-kx+2=0,得-k+2=0,解得k=5;(2)當k=5時,方程為2x2-5x+2=0.由根與系數(shù)關系得方程另一個解為:x=-=2.17.(7分)解方程(x+1)2-3(x+1)+2=0時,我們可以將x+1看成一個整體,設x+1=y,則原方程可化為y2-3y+2=0,解得y1=1,y2=2.當y1=1時,x+1=1,解得x=0,當y2=2時,x+1=2,解得x=1,所以原方程的解為x1=0,x2=1.請利用這種方法解方程:(2x+3)2-6(2x+3)-7=0.【解析】設2x+3=y,則原方程可化為y2-6y-7=0,求出y的值,再代入求出x即可.解:設2x+3=y,則原方程可化為:y2-6y-7=0,解得:y1=-1,y2=7,當y=-1時,2x+3=-1,解得:x=-2,當y=7時,2x+3=7,解得:x=2,所以原方程的解為x1=-2,x2=2.18.(8分)已知關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4mx+3m2=0.(1)求證:該方程總有兩個實數(shù)根;(2)若m>0,且該方程的兩個實數(shù)根的差為2,求m的值.【解析】(1)根據方程的系數(shù),結合根的判別式可得出Δ=4m2,利用偶次方的非負性可得出4m2≥0,即Δ≥0,再利用“當Δ≥0時,方程有兩個實數(shù)根”即可證出結論;(2)方法一:利用因式分解法求出x1=m,x2=3m.由題意得出m的方程,解方程則可得出答案.方法二:利用根與系數(shù)的關系可求出答案.(1)證明:∵a=1,b=-4m,c=3m2,∴Δ=b2-4ac=(-4m)2-4×1×3m2=4m2.∵無論m取何值時,4m2≥0,即Δ≥0,∴原方程總有兩個實數(shù)根.(2)解:方法一:∵x2-4mx+3m2=0,即(x-m)(x-3m)=0,∴x1=m,x2=3m.∵m>0,且該方程的兩個實數(shù)根的差為2,∴3m-m=2,∴m=1.方法二:設方程的兩根為x1,x2,則x1+x2=4m,x1 x2=3m2,∵x1-x2=2,∴(x1-x2)2=4,∴(x1+x2)2-4x1x2=4,∴(4m)2-4×3m2=4,∴m=±1,又m>0,∴m=1.19.(9分)已知關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a+c)x2+2bx+(a-c)=0,其中a,b,c分別為△ABC三邊的長.(1)如果x=-1是方程的根,試判斷△ABC的形狀,并說明理由;(2)如果方程有兩個相等的實數(shù)根,試判斷△ABC的形狀,并說明理由;(3)如果△ABC是等邊三角形,試求這個一元二次方程的根.【解析】(1)把x=-1代入方程得a+c-2b+a-c=0,整理得a=b,從而可判斷三角形的形狀;(2)根據判別式的意義得Δ=(2b)2-4(a+c)(a-c)=0,即b2+c2=a2,然后根據勾股定理可判斷三角形的形狀;(3)利用等邊三角形的性質得a=b=c,方程化為x2+x=0,然后利用因式分解法解方程.解:(1)△ABC是等腰三角形;理由:把x=-1代入方程得a+c-2b+a-c=0,則a=b,所以△ABC為等腰三角形;(2)△ABC為直角三角形;理由:根據題意得Δ=(2b)2-4(a+c)(a-c)=0,即b2+c2=a2,所以△ABC為直角三角形;(3)∵△ABC為等邊三角形,∴a=b=c,∴方程化為x2+x=0,解得x1=0,x2=-1.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