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8張PPT)新知導入這種圖案是怎樣產生的?生活中,在平靜的水面上,下落的雨滴激起層層漣漪,形成了復雜而美麗的圖案。新知講解一、波的疊加在介質中常常有幾列波同時傳播。兩列波相遇時,會不會像兩個小球相碰時那樣,改變各自的運動特征呢?觀察波的疊加現象在一根水平長繩的兩端分別向上抖動一下,在繩上分別產生相向傳播的兩列波(圖3.4-1甲)。觀察兩列波的傳播情況。圖3.4-1波的疊加新知講解一、波的疊加可以發現,兩列波在彼此相遇并穿過后,波的形狀何相遇前一樣,傳播的情形也和相遇前一樣(圖3.4-1戊)。波的獨立傳播:即各自的波長、頻率等保持不變。事實表明,幾列波相遇時能夠保持各自的運動特征,繼續傳播,在它們重疊的區域里,介質的質點同時參與這幾列波引起的振動,質點的位移就等于這幾列波單獨傳播時引起的位移的矢量和(圖3.4-1丙)。圖3.4-1波的疊加觀察波的疊加現象在一根水平長繩的兩端分別向上抖動一下,在繩上分別產生相向傳播的兩列波(圖3.4-1甲)。觀察兩列波的傳播情況。新知講解一、波的疊加兩列周期相同的波相遇時,在它們重疊的區域里會發生什么現象?新知講解二、波的干涉觀察水波的干涉水槽中,波源是固定在同一個振動片上的兩根細桿,當振動片振動時,兩根細桿周期性地觸動水面,形成兩個波源。這兩個波源發出的是頻率相同的波。兩列波的振動方向也相同,水面質點的振動都沿上下方向。由于兩根細桿是同步振動的,所以它們振動的相位差保持不變(總是0)。圖3.4-2水波干涉圖樣現象:這兩列波相遇后,在它們重疊的區域形成如圖3.4-2所示的圖樣:水面上出現了一條條相對平靜的區域和激烈振動的區域,這兩類區域在水面上的位置時穩定的。怎么解釋上面觀察到的現象呢?如圖3.4-3,用兩組同心圓表示從波源發出的兩列波藍線圈表示波峰,黑色圈表示波谷。藍線圓與黑線圓間的距離等于半個波長,藍線與藍線、黑線與黑線之間的距離等于一個波長。圖3.4-3波的干涉的示意圖①把相應的振動最激烈的質點連起來,為振動加強區;②相應的振動最不激烈或靜止的質點連起來,為振動減弱區;③振動加強區和振動減弱區是相互隔開的。怎么解釋上面觀察到的現象呢?如圖3.4-3,用兩組同心圓表示從波源發出的兩列波藍線圈表示波峰,黑色圈表示波谷。藍線圓與黑線圓間的距離等于半個波長,藍線與藍線、黑線與黑線之間的距離等于一個波長。圖3.4-3波的干涉的示意圖注意:(1)振動加強的區域振動始終加強,振動減弱的區域振動始終減弱。(2)振動加強(減弱)的區域是指質點的振幅大(小),而不是指振動的位移大(?。驗槲灰剖窃跁r刻變化的。波的干涉: 頻率相同、相位差恒定、振動方向相同的兩列波疊加,使某些區域的振動加強,某些區域的振動減弱,而且振動加強和振動減弱的區域相互隔開的現象叫做波的干涉。圖3.4-3波的干涉的示意圖產生干涉的條件:兩列波的頻率必須相同。聲波也能發生干涉。一切波都能發生干涉和衍射現象。干涉和衍射是波特有的現象。判斷振動加強和減弱的常用方法①條件判斷法振動頻率相同、振動步調完全相同的兩波源的波疊加時,設某點到兩波源的距離差為Δr。①當Δr=k·λ(k=0,1,2…)時為加強點。②當Δr=(2k+1)· λ/ 2 時為減弱點(k=0,1,2…)。若兩波源振動步調相反,則上述結論相反。②現象判斷法若某點總是波峰與波峰(或波谷與波谷)相遇,該點為加強點;若某點總是波峰與波谷相遇,則為減弱點。若某點是平衡位置和平衡位置相遇,則讓兩列波再傳播T/4,看該點是波峰和波峰(波谷與波谷)相遇,還是波峰和波谷相遇,從而判斷該點是加強點還是減弱點。例題例1:當兩列水波發生干涉時,如果兩列波的波峰在P點相遇,下列說法正確的有( )A、質點P的振幅最大B、質點P的振動始終是加強的C、質點P的位移始終最大D、質點P的位移有時候為零ABC例題例2:(多選)如圖表示兩個相干波源S1、S2產生的波在同一種均勻介質中相遇。圖中實線表示某時刻的波峰,虛線表示的是波谷,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e、f兩點的振動介于加強和減弱之間B、a、c兩點的振動加強,b、d兩點的振動減弱C、經適當的時間后,加強點和減弱點的位置互換D、經半個周期后,原來位于波峰的點將位于波谷,原來位于波谷的點將位于波峰AC總結提升波的疊加波的干涉原理波的干涉現象定義產生條件判斷方法課堂檢測【練習1】(多選)波源甲、乙分別在一根水平放置的繩的左右兩端,兩波源發出的波在繩中的傳播速度均是1 m/s。在t=0時刻繩上的波形如圖 所示(兩波源均只發出半個波)。則根據波的疊加原理,以下敘述錯誤的是( ?。?br/>A、當t=2 s時,波形如圖①所示;當t=4 s時,波形如圖②所示B、當t=2 s時,波形如圖①所示;當t=4 s時,波形如圖③所示C、當t=2 s時,波形如圖②所示;當t=4 s時,波形如圖③所示D、當t=2 s時,波形如圖②所示;當t=4 s時,波形如圖①所示ABD課堂檢測【練習2】(多選)如圖所示,實線與虛線分別表示振幅為A、頻率均相同的兩列波的波峰和波谷,此刻M是波峰與波峰的相遇點,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br/>A、P、N兩處的質點始終處在平衡位置B、隨著時間的推移,M處的質點將向O處移動C、O、M連線的中點是振動加強的點,其振幅為2AD、從該時刻起,經過四分之一周期,M處的質點到達平衡位置,此時位移為零ACD課堂檢測【練習3】在下圖所描述的時刻,M是波峰與波峰相遇的點,是凸起最高的位置之一。(1)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個凸起最高的位置在向哪個方向移動?是不是M質點在向那個方向遷移?M質點在哪個方向上運動?(2)指出圖中哪個位置是凹下最低的位置(只需指出一個)。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個凹下最低的位置在向哪個方向移動?(3)由圖中時刻經過時,M質點的位移有什么特點?1、教材78頁練習與應用;2、對應章節練習冊。課后作業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