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2張PPT)一鳴從此始,相望青云端。探究西湖醋魚美味的奧秘 ——乙酸知識目標:1. 了解乙酸的物理性質,掌握乙酸的結構特點和化學性質。2. 知道酯化反應的概念。3. 從乙酸的組成、結構和性質出發,認識官能團對有機物性質的重要影響,建立“結構——性質——用途”的有機物學習模式。素養目標:1.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能從原子、分子水平分析乙酸及其反應的微觀特征。2.科學探究與創新意識:能用簡單實驗探究乙酸發生酯化反應的條件和反應方式。情景引入物理性質【學習任務一】去腥——動手“驗”酸性【驗證試驗】:采用以下藥品,驗證乙酸的酸性藥品:乙酸、CaCO3酸性驗證資料1:食醋料酒可以去除魚腥味(魚腥味化學成分為三甲胺)三甲胺是一種含氮堿,易溶于酒精、乙酸等有機溶劑。)情景引入物理性質酸性驗證【學生活動一】根據乙酸的結構式,寫出乙酸的結構簡式、官能團。HCCHHOHO羧基(-COOH)【學習任務二】去腥——微觀“探”酸性分子結構資料2.燒魚時,魚骨中的鈣(CaCO3)、磷等礦物質情景引入【學習任務三】提香——實驗制“香氣”分子結構物理性質去腥提香燒魚時常加醋并加點酒,這樣魚的味道就變得無腥、香醇,特別鮮美。模擬實驗:乙酸和乙醇的反應化學性質情景引入分子結構化學性質信息卡片:乙醇和乙酸反應很慢,反應盡可能充分,大概需要很長時間【思考】怎樣才能加快此反應的速率?你的方案是?方案優化提高反應速率的方法 實驗基本方案確定升高溫度增大反應物的濃度催化劑加熱無水乙醇、乙酸催化劑物理性質【學習任務三】提香——實驗制“香氣”實驗現象產生無色透明的油狀液體,并可以聞到香味實驗結論乙醇和乙酸發生反應,生成了具有香味的液體【學習任務三】提香——實驗制“香氣”CH3 C O CH2CH3乙酸乙酯O試劑:乙醇、濃硫酸、乙酸催化劑、吸水劑碎瓷片:防暴沸長導管:導氣、冷凝長導管在液面上:防止倒吸乙醇、乙酸、FeCl3固體混合液、碎瓷片AB冷水飽和Na2CO3 溶液情景引入分子結構物理性質化學性質【學習任務三】提香——實驗制“香氣”思考: 乙酸和乙醇可能是以怎樣的方式相互結合的呢?結合過程中乙酸和乙醇是如何斷鍵的?可能一可能二1818情景引入分子結構物理性質物質 沸點 /℃ 密度 g/ml 溶解性乙酸 117.9 1.05 易溶于水和醇乙醇 78.5 0.7893 易溶于水乙酸乙酯 77.06 0.90 微溶于水,難溶于鹽溶液,易溶于乙醇和乙酸【思考】制得的乙酸乙酯是否純凈?飽和碳酸鈉溶液的作用?定義:酸和醇起反應生成酯和水的反應,叫做酯化反應酯化反應的實質:酸脫羥基,醇脫氫化學性質【學習任務三】提香——實驗制“香氣”情景引入生活“用”乙酸分子結構物理性質化學性質用途香料農藥乙酸醫藥生產其他化工產品調味品有機化工原料結構課堂小結性質化學性質用途酯化反應 CH3COOH + CH3CH2OH CH3COOC2H5 + H2O香料農藥乙酸醫藥生產其他化工產品調味品有機化工原料HCCHHOHO羧基(-COOH)酸性 CH3COOH CH3COO- + H+①②濃硫酸【作業布置】1、(1)通過查閱資料、詢問家長及調查超市等途徑了解里各種食醋的種類和用途。(2)通過查閱等資料了解酯化反應中除了濃硫酸外,還有哪些可以做酯化反應的催化劑 (3)通過今天學習試著周末回家做一份醋魚。風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瀾之間。探究西湖醋魚美味的奧秘——乙酸教材分析乙酸是一種含有羧基(-COOH)的有機酸,其分子結構由一個甲基(-CH3)和一個羧基組成。乙酸的化學性質主要表現為酸性、酯化反應反應等。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詳細解析乙酸的結構特點,并通過實驗探究、案例討論等方式讓學生深入了解其化學性質和應用場景。例如,可以通過乙酸與碳酸鈣反應生成二氧化碳的實驗,讓學生直觀感受乙酸的酸性;通過乙酸乙酯的制備實驗,讓學生理解酯化反應的過程和應用。學情分析在高中化學必修課程中,大多數學生對于乙酸的基本知識點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如乙酸的名稱、分子式(C2H4O2)等。然而,學生在理解乙酸分子結構、化學性質及其應用場景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差異。部分學生可能僅僅停留在表面知識的記憶上,缺乏對乙酸深入理解和應用能力。【教學目標與評價目標】1.教學目標(1)基于宏觀實驗和微觀探析認識乙酸,進一步認識羧基官能團的化學特性。(2)從官能團角度培養有機物類別觀,進一步發展“結構決定性質”觀念。(3)認識乙酸在生活中的多種用途,增強學生的學科價值感和社會責任感。2.評價目標(1)通過實驗探究診斷并發展學生的實驗探究能力、證據推理能力。(2)宏微結合探究乙酸的性質,診斷并發展學生“結構決定性質”觀念。(3)在STSE情境中發現、分析并解決問題,診斷并發展學生的化學人文素養水平。【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乙酸的結構和性質教學難點:乙酸的酯化反應【教學方法 】教法:問題導向式學習,模型動態演示,建立模型,數字化實驗學法:小組合作討論,設計、展示實驗方案,生生互評,觀察實驗、分析現象、得出結論【教學過程】環節一、感知乙酸【引入】視頻:西湖醋魚的烹飪方法,西湖醋魚味美香醇,營養豐富。在燒魚時常加醋和料酒,這樣魚的味道就變得無腥、香醇,特別鮮美。你知道醋里含有什么嗎?【學生】乙酸【強調】普通食醋中含有3%-5%的乙酸,所以乙酸又叫醋酸。接下來我們通過齊讀課本來了解乙酸的物理性質【學生】乙酸是無色、強烈刺激性氣味的液體,易溶于水和乙醇,熔點16.6℃,當氣溫低于熔點時,乙酸結成類似于冰的晶體,所以純凈的乙酸又叫冰醋酸。設計意圖:通過真實的問題情境,讓學生感知化學與人類生活的密切關系,化學對人類文明發展的重要貢獻,感受到化學學科的社會價值,激發學生努.力學好化學的動力。環節二、探索乙酸【設為】西湖醋魚味美香醇,營養豐富。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嗎?【展示】資料卡片1:食醋料酒可以去除魚腥味(魚腥味化學成分為三甲胺(N(CH3)3)三甲胺是一種含氮堿,易溶于酒精、乙酸等有機溶劑)【提問】乙酸為什么可以去腥?【學生】乙酸具有酸性[學習任務一]去腥—— 動手“驗”酸性【學生】試驗驗證:采用以下藥品,驗證乙酸的酸性藥品:乙酸、碳酸鈣【現象】產生氣泡【結論】乙酸具有酸性[學習任務二]去腥——微觀“探”酸性【學生活動一】根據乙酸的結構式,寫出乙酸的分子式、結構簡式、官能團。【投影】乙酸的結構結構式 官能團【學生活動二】寫出乙酸的電離方程式和乙酸與碳酸鈣的反應【資料2】燒魚時,魚骨中的鈣(CaCO3)、磷等礦物質【學生】燒魚時,醋可使魚骨中的鈣(CaCO3)、磷等礦物質溶解,增強人體對鈣、磷的吸收。設計意圖:學生在初中已經初步了解了乙酸的性質,同時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實驗操作能力,有較強的求知欲,為了使學生對乙酸的酸性認識更深刻,教學過程中通過問題引導、激發學生的探究靈感,學生通過實驗驗證乙酸的酸性,行成對乙酸酸性的學習。【過渡】做魚過程中加醋加酒不僅能去腥而且能提香 [學習任務三]提香——實驗制香氣【模擬實驗】乙酸和乙醇的反應信息卡片:乙醇和乙酸反應很慢,反應盡可能充分,大概需要很長時間【思考】怎樣才能加快此反應的速率?你的方案是?【學生】優化方案提高反應速率的方法 實驗基本方案確定加熱增大反應物的濃度催化劑 水浴加熱增大反應物的濃度 無水乙醇、乙酸催化劑 FeCl3【課本實驗講解】【學生實驗】【實驗現象】產生無色透明的油狀液體,并可以聞到香味【實驗結論】CH3COOH+CH3CH2OH CH3COOCH2CH3+H2O【定義】酸和醇起反應生成酯和水的反應,叫做酯化反應【學生】利用乙酸、乙醇球棍模型探索酯化反應的實質【講解】科學家通過同位素示蹤法標記乙醇中的氧,確定結論的正確性。方程式可以表示為:【思考】: 乙酸和乙醇可能是以怎樣的方式相互結合的呢?結合過程中乙酸和乙醇是如何斷鍵的?【結論】酯化反應的實質:酸脫羥基醇脫氫【思考】制得的乙酸乙酯是否純凈?飽和碳酸鈉溶液的作用?物質 沸點 /℃ 密度 g/ml 溶解性乙醇 117.9 1.05 易溶于水和醇乙酸 78.5 0.7893 易溶于水乙酸乙酯 77.06 0.90 微溶于水,難溶于鹽溶液,易溶于乙醇和乙酸【學生】飽和Na2CO3溶液的作用:中酸、溶醇、降酯。設計意圖;以情境引導學生感知乙酸與乙醇可以發生酯化反應,通過實驗探究完成乙酸酯化反應的知識構建。為了讓學生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將演示實驗改為學生小組探究實驗,為了確保實驗的安全,對催化劑改用氯化鐵,并將裝置進行改進,實驗前強調實驗操作安全事項等問題然后通過乙酸、乙醇、乙酸乙酯的物理性質,講解了飽和碳酸鈉溶液的作用,整個過程中學生一直主動參與對酯化反應的探索過程,從而不僅突破了乙酸的酯化反應這個重點知識,而且提升了學生的實驗探究能力和對信息的分析和應用能力,這也是實驗探究素養的具體化。環節三、應用乙酸【過渡】物質的性質決定用途,乙酸的酸性和能發生酯化反應,決定了乙酸的用途。【思考】結合本節內容的學習和生活經驗,歸納乙酸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學生】思考、討論、交流。【結論】1、調味品 2、醫藥 3、香料 4、有機化工原料 5、農藥設計意圖:通過對乙酸用途的討論,學生進一步認識到物質的性質與用途的關系,體會化學與生活的密切關系。【課堂小結】【學業質量評價】編號 試題內容 評價目標1 判斷下列說法的正誤對的打√錯的打×。(1)在酯化反應實驗中,可用稀硫酸代替濃硫酸( )(2)乙醇和乙酸含有相同的官能團羥基,在酯化反應中都可以脫去( )(3)在酯化反應中,只要乙醇過量,可以把乙酸完全反應生成乙酸乙酯( )(4)制取乙酸乙酯時,導管應插入碳酸鈉溶液中( ) 實驗探究乙酸乙酯的制備2 炒菜時,加一點酒和醋能使菜味香可口,原因是( )A.有鹽類物質生成 B.有酯類物質成 C.有醇類物質生成 D.有酸類物質生成 用乙酸的酯化反應解決實際問題3 下列關于乙酸的性質的敘述錯誤的是( )A.有強烈的刺激性氣味的無色液體 B.乙酸的沸點比乙醇的高C.乙酸的酸性比碳酸的強,它能與碳酸鹽反應D.在發生酯化反應時,乙酸分子羥基中的氫原子跟醇分子中的羥基結合成水 乙酸的性質(1)物理性質(2)乙酸的酸性酯化反應的實質4 下列物質在一定條件下能與乙酸發生反應的是( )①石蕊?、谝掖肌、劢饘冁V?、軞溲趸F?、菅趸}?、尢妓徕c ⑦稀硫酸①③④⑤⑦ B.②③④⑥⑦ C.①②③④⑤⑥⑦ D.①②③④⑤⑥ 乙酸的化學性質5 5.下列反應及斷鍵部位正確的是( )①乙酸和氫氧化鈉反應,是①鍵斷裂②乙酸與乙醇在濃硫酸作用下發生酯化反應,是②鍵斷裂③在紅磷存在時,Br2與CH3COOH的反應:CH3COOH+Br2 CH2Br-COOH+HBr 是③鍵斷裂④乙酸的電離:是②鍵斷裂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微觀探析乙酸發生化學反應時的斷鍵部位,探析反應實質6 如圖是某種有機物的簡易球棍模型,該有機物中只含有C、H、O三種元素。下列有關于該有機物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分子式是C3H6O2 B.不能和NaOH溶液反應 C.能發生酯化反應 D.能使紫色石蕊溶液變紅 由官能團特性認識物質類別通性【作業布置】1、(1)通過查閱資料、詢問家長及調查超市等途徑了解里各種食醋的種類和用途。(2)通過查閱網絡、書籍等資料了解酯化反應中除了濃硫酸外,還有哪些都可以做酯化反應的催化劑 學案習題【板書設計】探究西湖醋魚美味的奧秘——乙酸【教學反思】乙酸既是很重要的烴的衍生物,又是羧酸類物質的代表物,它和我們的生活生產實際密切相關。乙酸的結構和性質是本課時的教學重點,特別是酯化反應的特點和過程分析即對酯化反應學生小組實驗的觀察和有關問題及數據分析、推理又是性質教學中的重點。我認為這節課的特點是:1、創設的教學情境要有利于落實學科核心素養。教學中所創設的情境“西湖醋魚在燒制過程中通常要加入食醋”在探索問題情境過程中不僅完成本節課的核心知識乙酸性質的理解和構建,同時通過探究過程中創設的獨立思考、自主探究、勇于創新的學習環境,促進了學生的深度思維,所以真實的問題情境是引導學生完成探究活動、提升學生核心素養的靈魂。2.創設的教學情境要貫穿于課堂教學的始末。教學中將乙酸在烹飪西湖醋魚過程中表現出來的性質作為問題情境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以資料卡片的形式在不同的教學環節將乙酸在烹飪過程中表現出來的酸性、酯化反應等性質分別呈現出來,每個問題情境都會把核心知識內容細化為相應的探究任務,引導學生通過預測、設計、分析、解釋、證明等環節,不僅完成了對核心知識乙酸性質的構建,同時提高了學生化學問題的解決能力,進而提高學核心素養水平。但這節課也有諸多不足,探究點的設計還值得推敲琢磨。首先,這堂課的重點應放在酯化反應上,對于酯化反應兩種脫水方式的探究應大步走,在學生充分討論后再給出“同位素原子示蹤法”,由學生總結酯化反應的實質。對于酯化反應的實驗,還可以采用讓學生分組做實驗對比不同催化劑對酯化反應的催化效果,可以使學生認識到催化劑的重要性,并認識到飽和碳酸鈉溶液的優點。通過這節課的教學,我深刻體會到,教師要在教學中真正地進行探究,必須大膽地進行問題的設計,而且將一堂課的重點突出來,不要小步走。要善于給學生創設寬松和諧的學習環境,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心情舒暢,思維活躍,快樂學習,健康發展。長導管:導氣、冷凝試劑:乙醇、濃硫酸、乙酸長導管在液面上:防止倒吸催化劑、吸水劑碎瓷片飽和Na2CO3 溶液按如圖所示組裝好儀器。點燃酒精燈,將水煮沸。采血管先插入A管,再將另一頭插入B管。將裝試劑的A管放入熱水中。將沒有裝試劑的B管放入冷水中。觀察實驗現象。收集1毫升產物后停止實驗。反應結束后打開B管紅色蓋子,。A乙醇、乙酸FeCl3固體混合液、碎瓷片B冷水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乙酸 課件.pptx 乙酸教學設計.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