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主題六 常見生物分子及合成高分子 教案教學課題 第一節 重要的食品加工原料——糖類教學課時 2 教學時間教學班級 教學地點1. 認識糖類的組成結構特點和主要性質; 2. 知道葡萄糖的結構特點,主要性質及應用; 3. 了解淀粉、纖維素及它們與葡萄糖的關系; 4. 了解糖類在食品加工和生物質能源開發中的應用教學目標1.通過糖類的結構特點和主要性質,培養學生宏觀辨識與微 觀探析、科學態度與社會責任等化學學科核心素養; 2.通過觀察淀粉、纖維素及它們與葡萄糖的關系、糖類在食 品加工和生物質能源開發中的應用等,培養變化觀念和平衡思 想、科學態度與社會責任等化學學科核心素養(核心素養)教學重點 糖類的組成與分類、葡萄糖的結構與性質、淀粉的性質教學難點 淀粉、纖維素的組成與葡萄糖的關系教法:情景教學法、任務驅動法; 學法:實驗探究法、合作學習法教學方法教學環節 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食品工業常用 小麥、大麥、高 粱等糧食作物 為原料,通過發 酵過程生產白 酒、啤酒或者食 醋 以“ 情境與問 題”引入,設置 問題:白酒的釀 造方法;食品是 通過哪些發酵 方式制成的;發 酵過程中主要 是糧食作物中 的哪些物質發 生發酵反應,引 導學生進行思 考,分析 1.小組討論; 2.思考問題 中國飲食文化 源遠流長,獨 具特色,通過 設問,引發思 考,思政教育, 讓學生增強文 化自信環節一:課程導入1.糖類的組成 糖類分子均由 碳、氫、氧3 種 元素組成;多羥 基醛或多羥基 酮以及水解后 生成多羥基醛 或多羥基酮的 一類化合物; 2.糖類的分類 單糖:不能被水 解的糖類; 低聚糖:由2-10 個單糖分子脫 水縮合而成的 1. 引導學生探 究“觀察與認 知”欄目中三種 糖的組成元素 及結構特征; 2. 總結糖的概 念;3. 分析糖的種 類 1.仔細探究三 種糖的組成元 素 和 結 構 特 征,小組討論, 總結糖的概念 及結構特點;2.理解糖類的 分類依據 通過引導學生 觀察三種不同 糖分子的結構 式,自主分析 糖的組成和結 構,培養學生 宏觀辨識和微 觀探析等學科 素養環節二:糖類的組成和分類糖類,能水解生 成單糖; 多糖:由多個單 糖分子脫水縮 合而成的糖類, 能水解生成單 糖1. 葡萄糖的結 構 葡萄糖的分子 式為C6H12O6, 是自然界中分 布最廣的己醛 糖; 2. 葡萄糖的性 質(1)純凈的葡 萄糖是無色或 白色晶體,有甜 味,易溶于水, 微溶于乙醇; (2)葡萄糖具 有還原性,能與 托倫試劑和斐 林試劑發生反 應; (3)葡萄糖是 人類生命活動 中所需能量的 1. 引導學生通 過“觀察與認 識”欄目探究葡 萄糖的分子式 及官能團; 2.演示實驗;3. 總結葡萄糖 的性質 1.通過探究“觀 察與認知”,分 析葡萄糖的分 子 式 及 官 能 團,并推測是 基本性質; 2.觀看演示實 驗,得出實驗 結論;3.歸納葡萄糖 的性質 1.引導學生觀 察資料,分析 葡萄糖結構, 推測性質; 2.通過實驗探 究,分析葡萄 糖的性質,培 養學生實驗探 究與創新意 識,現象觀察 與規律認知能 學科核心素養環節三:單糖的代表-葡萄糖重要來源1. 水解后能產 生 2 分子單糖 的糖類稱為雙 糖,又稱二糖; 2.蔗糖:由1 分 子葡萄糖和 1 分子果糖脫水 縮合而成,分子 式 C12H22O11, 水解產物葡萄 糖和果糖,不具 有還原性; 3.麥芽糖:由2 分子的葡萄糖 脫水縮合而 成,分子式C12H22O11,水 解產物是葡萄 糖,具有還原 性 簡述雙糖的概 念及代表物質, 簡單分析蔗糖 及果糖的物理 及化學性質 研讀課本主要 內容,理解蔗 糖及果糖的主 要性質,聯系 生活實際,理 解雙糖在生活 中的應用 在理解了單糖 的基礎上,引 導學生自主學 習,培養學生 舉一反三的學 習能力環節四:雙糖1.淀粉(1)由許多個 葡萄糖脫水縮 合而成;(2)在稀酸或 酶的催化作用 下,淀粉易水 解,最終產物是 1.演示實驗;2. 引導學生根 據實驗內容探 究淀粉的物理 及化學性質; 3. 解析纖維素 的性質及用途 1.觀察實驗,小 組討論分析淀 粉 的 主 要 性 質; 2.研讀課本內 容,理解直鏈 淀粉及支鏈淀 粉 的 結 構 特 1.通過演示實 驗,引導學生 觀察現象,分 析淀粉的結構 及性質; 2.通過自主學 習等方式,培 養學生實驗探環節五:天然高分子-淀粉和纖維素葡萄糖;(3)淀粉遇碘 呈藍色;2.纖維素 (1)由許多個 葡萄糖脫水縮 合而成,純凈的 纖維素是無色、 無味、無臭的纖 維狀物質。(2)無還原 性,雖能水 解,但比淀粉 困難;(3)纖維素在 生產生活中的 用途 征;3.理解纖維素 的結構及性質 究與創新意 識,現象觀察 與規律認知能 學科核心素養從食品店購買 的蔗糖配成溶 液,做銀鏡反實 驗,往往能得到 銀鏡,產生這一 現象的原因是 ( ) A、蔗糖本身具有 還 原 性 B、在生產和貯 存過程中蔗糖有 部 分 水 解 設計課堂練習 題目 完成課堂練習 通過課堂練習 加深學生對糖 類知識點的理 解環節六:課堂練習C、蔗糖被還原 D、實驗過程中 蔗糖發生水解1. 糖類的組成 和分類;2.單糖(葡萄糖 和果糖);3.雙糖(蔗糖和 麥芽糖);4.多糖(淀粉和 纖維素) 1. 總結糖類的 組成、分類:單 糖、雙糖、多糖; 2. 對學生進行 課堂表現的評 價;3. 組織學生自 評和互評 1.整理筆記,進 行總結;2.完成自評和 小組組員的互 評;3.合作完成拓 展任務 培養其交流合 作的能力以及 歸納總結能 力,并提升探 究能力,使學 生形成全面系 統的知識體系環節七:課堂小結教學課題 第二節 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蛋白質教學課時 2 教學時間教學班級 教學地點1.認識氨基酸及蛋白質的組成、結構特點和主要性質;2.知道氨基酸和蛋白質的關系;3.了解氨基酸、蛋白質在人類健康與生命活動中所發揮的重 要作用教學目標1.通過氨基酸及蛋白質主要性質,培養學生現象觀察和規律 認知、實驗探究與創新意識等化學學科核心素養; 2. 通過氨基酸和蛋白質的關系,氨基酸、蛋白質在人類健康 與生命活動中所發揮的重要作用,培養學生宏觀辨識與微觀探 析、科學態度與社會責任等化學學科核心素養(核心素養)教學重點 氨基酸組成、結構與性質;蛋白質的特性教學難點 蛋白質的性質教法:情景教學法、任務驅動法; 學法:實驗探究法、合作學習法教學方法教學環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節生活實例導入: 1. 生活中常常 接觸蛋白質,比 如早餐中的雞 蛋,運動員每天 通過吃肉喝奶 補充蛋白質; 2.“工業蛋白” 的作用;3. 蛋白質很重 要,既然蛋白質 這么重要,那蛋 白質它有什么 功能,又是怎樣 形成的呢 1、準備資料;2、緊扣主題內 容設置問題:你 知道蛋白質是 什么物質嗎? 它對生命活動 的意義有哪些 1、小組討論;2、思考問題 以生活中的實 例出發,引入 本 節 課 的 重 點,激發學生 的學習興趣, 增強對蛋白質 的理解環節一:課程導入1.概念 羧酸分子中烴 基上的氫原子 被氨基取代后 的化合物; 2. 氨基酸的分 類(1)按其結構 不同分類;(2)按所含氨 基和羧基的數 1.引導學生觀察 不同氨基酸的 結構,分子氨基 酸中氨基與羧 基的相對位置, 總結氨基酸的 結構特征; 2.演示實驗;3.引導學生總結 氨基酸的化學 性質 1.通過“觀察 與認知”項目, 觀察四種氨基 酸的結構簡 式,分析氨基 酸的結構特 點;2.理解氨基酸 的命名和分 類;3.通過觀察實 以 問 題 為 導 向,引導學生 總結氨基酸的 結構特征,通 過演示實驗, 增 強 課 堂 氣 氛,可以讓學 生直觀感受實 驗現象,學習 效 果 大 大 提 高,有助于學環節二:氨基酸目分類;(3)按分子中 氨基和羧基的 相對數目不同 分類。 3. 氨基酸的性 質(1)無色晶體, 一般易溶于水, 難溶于乙醇、乙 醚等有機溶劑; (2)兩性化合 物:氨基酸分子 中含有堿性的 氨基和酸性的 羧基; (3)氨基酸與 水合茚三酮反 應,可生成藍紫 色的溶液 驗現象,總結 氨基酸的性質 生對知識的積 累與總結1. 蛋白質的結 構 分 子 量 大 于 10000,具有一 定空間結構的 多肽稱為蛋白 質。其組成元素 主要有碳、氫、 氧、氮 4 種元 1.簡述分析蛋白 質的概念;2.引導學生通過 “觀察與認知” 欄目了解蛋白 質的分級結構; 3.演示鹽析與變 形的實驗,讓學 生直觀區分鹽 1.理解蛋白質 的概念;2.通過觀察蛋 白質的分級結 構,理解蛋白 質的特殊功能 及活性與結構 的關系; 3.觀察鹽析與 1.聽與思相結 合,引導學生 觀察蛋白質的 結構,分析蛋 白質的性質增 強學生的學習 信心; 2.演示實驗,豐 富課堂的呈現環節三:蛋白質素;2. 蛋白質的結 構及分類 蛋白質可分為 一級、二級、三 級和四級結構; 蛋白質可以根 據分子形狀、分 子組成、蛋白質 功能進行分類; 3. 蛋白質的性 質 (1)鹽析 在蛋白質水溶 液中加入足量 的鹽類,可析出 沉淀,這種現象 稱為鹽析,鹽析 作用是可逆的; (2)變性 蛋白質受到物 理或化學因素 的影響,而引起 蛋白質某些理 化性質改變和 生物學功能喪 失的現象稱為 蛋白質的變性, 是不可逆的過 析與變形的不 同;4.演示蛋白質的 顏色反應實驗; 總結蛋白質的 性質 變形的實驗現 象,分析鹽析 及變性的不 同,將知識點 延伸至生活 中; 4、通過觀察蛋 白質的顏色反 應實驗,總結 蛋白質的顏色 反應 形式,讓學生 主 動 參 與 學 習,充分發揮 學生的課堂參 與度,增加課 堂教學效果程;(3)顏色反應 ①與濃硝酸作 用生成黃色固 態物質; ②與雙縮脲試 劑反應顯紫玫 瑰色; ③與水合茚三 酮反應生成藍 紫色化合物誤食重金屬鹽 會使人中毒,可 用以解毒急救 的措施是( ) A.服大量食 鹽水B.服葡萄糖水 C.服瀉藥制品 D.服雞蛋清 設計課堂練習 題目 完成課堂練習 通過課堂練習 加深學生對蛋 白質知識點的 理解環節四:課堂練習1、氨基酸的組 成;2、蛋白質的組 成;3、蛋白質的主 要性質 1.以問為引課堂 小結;2.發布課堂練 習;3.評價課堂表現 及練習情況 思考,回答問 題,鞏固課堂 所學知識點 幫助學生梳理 知識點,突出 重點,從整體 上理解知識點環節五:課堂小結教學課題 中國制造的材料基礎-合成高分子教學課時 1 教學時間教學班級 教學地點1.認識塑料、合成纖維和合成橡膠等高分子化合物的結構特 點和主要性能; 2.了解新型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優異性能,了解他們在生 產、生活中的重要應用教學目標1.通過認識塑料、合成纖維和合成橡膠等高分子化合物的結 構特點和主要性能,培養學生現象觀察與規律認知、實驗探究與 創新意識等化學學科核心素養; 2.通過了解新型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優異性能,了解他們在 生產、生活中的重要應用,培養學生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科學 態度與社會責任等化學學科核心素養核心素養高分子化合物的結構、性質;塑料、合成纖維及合成橡膠的 分類及用途教學重點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特征;塑料、合成纖維及合成橡膠的分 類及用途教學難點教法:情景教學法、任務驅動法; 學法:實驗探究法、合作學習法教學方法教學環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節1. 圖片和視頻 展示生活中各 種各樣的不粘 鍋,分析不粘鍋 的材料; 2. 圖片和視頻 展示防曬衣的 種類,分析防曬 衣的材料 1.準備資料;2.設置問題:你 知道哪些是人 工合成高分子 化合物嗎? 3. 引入合成高 分子化合物的 主題 1.觀察資料; 2.思考問題 以生活中的實 例出發,引入 本 節 課 的 內 容,激發學生 的學習興趣環節一:課程導入1. 高分子化合 物的結構特點 (1)分子量為 104-106 的大分 子化合物;(2)通過單體 加成聚合反應 而成高聚物或 聚合物; (3)根據鏈節 形成的鏈形狀 不同,其結構可 分為線性結構 和體形結構; 2. 高分子化合 物的基本特性 (1)溶解性: 1. 引導學生通 過“觀察與認 知”欄目,從分 子量角度明確 高分子化合物 的特點,分析其 結構特征; 2. 舉例分析高 分子化合的基 本特征 1.仔細觀察“觀 察與認知”欄 目,觀察所列 物 質 的 分 子 量,分析高分 子 化 合 的 特 征; 2.理解高分子 化合物形成的 加成聚合反應 及不同結構; 3.理解高分子 化合物的幾種 基本特征 1.以教師引導, 以 學 生 為 主 體,通過“觀察 與認知”欄目, 充分發揮學生 的 學 習 積 極 性; 2.以舉例方式 分析高分子化 合物的基本特 征,增強知識 點的趣味性及 生活化,豐富 課堂,提高效 果環節二:高分子化合物結構不同,溶解 性會有差異; (2)彈性:結 構不同,彈性大 小也有差異; (3)塑性:可 塑性;(4)密度和機 械強度;(5)點絕緣性1.塑料(1)在一定的 溫度下,可塑制 成形的合成高 分子材料稱為 塑料; (2)根據受熱 時表現出的不 同性能,塑料可 分為熱塑性塑 料和熱固性塑 料; (3)塑料的用 途廣泛。2.合成纖維(1)具有一定 長度,強度,能 吸濕又不溶于 水的柔軟而細 1.收集資料,尤 其的圖片或視 頻,上課時進行 展示,并解析; 2.分組,分配學 生完成“實踐活 動”中的內容; 3. 講授三大合 成材料的基本 概念,分類及用 途 1.分享課前收 集的關于高分 子 材 料 的 資 料; 2.聽課,思考, 重點標注,完 成學習內容;3.領取“實踐活 動”任務單,并 在課后完成指 定任務 1.以講授教學 法為主要形式 的同時,課前 資料分享,課 中小組討論, 課堂提問等形 式,加強學生 對知識點的理 解; 2.收集并展示 的圖片及視頻 對學生有很強 的視覺沖擊, 提高課堂效率環節三:高分子材料長的絲狀物質 稱為纖維;(2)纖維可分 為天然纖維和 化學纖維,化學 纖維可分為人 造纖維和合成 纖維; (3)纖維的用 途廣泛;3.合成橡膠(1)橡膠是一 種具有高彈性 的網狀高聚物; (2)橡膠可分 為天然橡膠和 合成橡膠;(3)橡膠的用 途廣泛聚丙烯是一種 性能優良的熱 塑性合成樹脂, 為無色半透明 的熱塑性輕質 通用塑料,聚丙 烯 的 單 體 為 聚丙烯的化學 式為 設計課堂練習 題目 完成課堂練習 通過課堂練習 加深學生對知 識點的理解環節四:課堂練習1. 高分子化合 物的概念及結 構特征;2. 高分子化合 物的特殊性能; 3. 用途廣泛的 高分子材料,塑 料,合成纖維和 合成橡膠 1. 總結人工合 成高分子化合 物的概念、結 構、性能及用 途; 2. 對學生進行 課堂表現的評 價;3. 組織學生自 評和互評 思考,回答問 題,鞏固課堂 所學知識點 幫助學生梳理 知識點,突出 重點,從整體 上理解知識點環節五:課堂小結教學課題 學生實驗:常見生物分子的性質教學課時 1 教學時間教學班級 教學地點通過葡萄糖的還原性,淀粉的檢驗,蛋白質的鹽析、變性和 顏色反應等實驗,了解常見生物分子的性質,養成規范操作、細 心觀察、如實記錄等實驗室工作習慣。發展現象觀察與規律認 知、科學態度與社會責任等化學學科核心素養教學目標通過實踐活動培養學生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和協作互助的工 作作風;通過規范操作、細心觀察、如實記錄等實驗室工作習 慣,發展實驗探究與創新意識、現象觀察與規律認知、科學態度 與社會責任等化學學科核心素養(核心素養)教學重點 葡萄糖的還原性;蛋白質的鹽析、變性及顏色反應教學難點 實驗步驟及實驗操作教法:情景教學法、任務驅動法; 學法:實驗探究法、合作學習法教學方法教學環節 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1.視頻展示糖 尿病患者的檢 測過程;2.圖片展示煮 雞蛋的過程 1.準備資料; 2.設置問題 1.觀察資料; 2.思考問題 以生活中的實 例出發,引入 本節課的實踐 內容環節一:課程導入1.與銀氨溶液 的反應;2.與斐林試劑 的反應 1. 邊講解邊演 示實驗;2. 引導學生分 析實驗現象 完成實驗,并對 實驗現象及結 果進行分析。 實踐操作能提 高學生的學習 興趣,培養學 生的實驗能力環節二:葡萄糖的還原性1.淀粉的水解; 2.纖維素的水 解 1. 邊講解邊演 示實驗;2. 引導學生分 析實驗現象 完成實驗,并對 實驗現象及結 果進行分析 實踐操作能增 強學生的觀察 能力,發展學 生的思維能力環節三:糖類水解1.蛋白質的燃 燒;2.蛋白質的鹽 析作用;3.蛋白質的變 性作用;4.蛋白質的顏 色反應 1. 邊講解邊演 示實驗;2. 引導學生分 析實驗現象 完成實驗,并對 實驗現象及結 果進行分析 實踐操作能培 養學生的探究 能力,發揮學 生的主動性和 創造性環節四:蛋白質的性質1.自我評價; 2.教師評價 指導學生完成 實驗操作及自 我評價 完成實驗操作 及自我評價 通過自我評價 及教師評價, 檢測學生實驗 內容的掌握情 況環節五:課堂評價1.實驗說明;2.實驗內容與 步驟 以問為引,提煉 重點,總結內容 思考,回答問 題,鞏固課堂所 學知識點 幫助學生梳理 知識點,突出 重點,從整體 上加深對知識 點的掌握環節六:課堂小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