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一章 物態及其變化(習題課件)(共5份打包)2024-2025-北師大版(2024)物理八年級上冊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一章 物態及其變化(習題課件)(共5份打包)2024-2025-北師大版(2024)物理八年級上冊

資源簡介

(共60張PPT)
第三節 汽化和液化
第一章 物態及其變化
知識點
汽化和液化
知1-講
1
1. 汽化 物質由液態變為氣態的過程。
2. 汽化的兩種方式 蒸發和沸騰。濕衣服變干了屬于蒸發;壺里的水燒開了屬于沸騰。
3. 液化 物質由氣態變為液態的過程。
4. 汽化和液化是互逆(逆向思維法)的
兩個過程(如圖1)。
知2-講
知識點
蒸發
2
1. 定義 在液體表面進行的汽化現象,它在任何溫度下都能發生。
2. 蒸發的特點 (1)在任何溫度下都能發生。(2)只發生在液體的表面。(3)速度緩慢。
知2-講
3. 探究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
探究 過程 其他條件一定時,將濕衣服放在陽光下和陰涼處,比較衣服晾干的快慢 其他條件一定時,將濕衣服展開與疊起來,比較衣服晾干的快慢 其他條件一定時,將濕衣服放在通風處和無風處,比較衣服晾干的快慢
知2-講
續表:
實驗 現象 陽光下的衣服干得快 展開的衣服干得快 通風處的衣服干得快
結論 通常情況下,液體的溫度越高,液體的表面積越大,液體表面附近的空氣流動越快,蒸發就越快
知2-講
拓展延伸
●蒸發的快慢還與液體的種類有關。如相同條件下酒精比水蒸發快,水比油蒸發快。
●蒸發的快慢還與空氣的濕度有關。周圍空氣濕度越大,蒸發越慢。如夏天下雨前人感覺悶熱,就是因為空氣濕度大,人身上的汗液難以蒸發。
知2-講
方法技巧
模型法。“ 陽光下”的物理模型是溫度高;“展開”的物理模型是增大液體的表面積;“風吹”的物理模型是加快空氣流動速度。
知2-講
4. 蒸發要吸熱 液體在蒸發過程中要吸熱,致使液體和它依附的物體溫度下降,即蒸發具有致冷作用。
知2-講
深度思考 如圖2所示的新疆吐魯番地區的坎兒井,是通過什么途徑來減少輸水過程中的蒸發和滲漏的?
深度理解
坎兒井通過減小液體表面積和表面空氣的流速來減慢水的蒸發。同時暗渠還能減少水的滲透。
知2-練
《天工開物》記載的“透火焙干”是造紙的一道工序,其做法是將剛生產出的濕紙張貼在烤火的墻上(如圖3)。給墻壁烤火能加快濕紙變干的主要原因是(  )
A. 升高濕紙的溫度
B. 增大濕紙的表面積
C. 改變濕紙中的液體種類
D. 加快濕紙表面的空氣流動
例 1
知2-練
解題秘方:對于影響蒸發快慢的問題,將其和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相比對,往往可以快速得出正確結論。
解析:“透火焙干”中給墻壁烤火,濕紙從墻上吸收熱量,使紙的溫度升高,從而使水分蒸發加快,使濕紙干得更快。
答案:A
知2-練
1. [中考·張家界]下列是小李同學在勞動實踐活動中采取的系列措施,其中減緩蒸發的是(  )
①不使用酒精燈時蓋上燈帽;②植樹時剪掉多余的枝葉;③ 把洗過的衣服晾曬在通風處;④培育玉米苗時蓋上地膜;⑤ 將收割的小麥攤開晾曬。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③④⑤ D. ①②④
D
知3-講
知識點
沸騰
3
1. 沸騰 在液體內部和表面同時發生的劇烈的汽化現象。
2. 探究水在沸騰前后溫度變化的特點
實驗設計
(1)如圖4所示,組裝實驗裝置,在燒杯中裝入
適量水,用酒精燈加熱,觀察水中發生的
現象。
知3-講
實驗要點
組裝實驗裝置(自下而上):首先根據用酒精燈外焰加熱的要求,調整固定鐵圈和陶土網;然后根據溫度計的使用要求,調整固定上方的鐵桿。
知3-講
(2)水溫升高到80℃時,去掉硬紙板,每隔0.5 min記錄一次溫度計的示數,直到水沸騰2 min后停止讀數,將所得的數據記錄在表格中。
時間/min 0 0.5 1 1.5 2 2.5 3 3.5 4 4.5
溫度/℃ 80 84 88 92 96 100 100 100 100 100
水的狀態 未沸騰 沸騰 (3)停止加熱,觀察水是否繼續沸騰。
知3-講
拓展延伸
給燒杯蓋上硬紙板,可以減少熱量散失,縮短實驗時間。水溫達到80 ℃ 時去掉硬紙板,是為了防止水面氣壓變大使水的沸點升高。
知3-講
實驗現象 (1)沸騰前,水底出現少量氣泡,氣泡在上升的過程中漸漸變小;沸騰時,水底涌出大量氣泡,氣泡在上升的過程中迅速變大,到液面破裂。(2)停止加熱,水不能繼續沸騰。
知3-講
分析與論證 根據記錄的數據,作出水的溫度— 時間圖像,如圖5所示。
知3-講
論證思考
(1)根據圖像,結合“停止加熱,水不能繼續沸騰”的實驗事實可知,水沸騰有什么特點?
(2)水沸騰時,水底涌出大量氣泡,氣泡在上升的過程中迅速變大,到液面破裂。表明水沸騰還有什么特點?
知3-講
論證結果
(1)水沸騰過程中,溫度保持不變,需要持續吸熱。
(2)水沸騰時,水內部和表面同時發生了劇烈的汽化。
知3-講
實驗結論 水沸騰時,液體內部和表面同時發生劇烈的汽化,吸熱,溫度保持不變。
知3-講
深度思考 水沸騰的過程中,撤去酒精燈時,燒杯中的水為什么不是立即停止沸騰,而是沸騰片刻后停止?
深度理解
撤去酒精燈的短時間內,鐵圈和陶土網的溫度高于水的沸點,水繼續吸熱。
知3-講
3. 沸點 各種液體沸騰時都有確定的溫度,這個溫度叫作沸點。
知3-講
一些液體的沸點(在1.01×105 Pa大氣壓強下)
液體 沸點/℃
液態氦 -269
液態氫 -253
液態氖 -246
液態氮 -196
液態氧 -183
液體 沸點/℃
液態氨 -33.5
乙醚 35
酒精 78.5
水 100
液態碘 184
液體 沸點/℃
萘 218
甘油 290
水銀 357
液態鉛 1 749
液態鐵 2 861
知3-講
(1)不同液體的沸點一般不同。
(2)液體的沸點隨著液體表面上方的氣壓的增大而升高。
知3-講
特別提醒
不能用酒精溫度計測量沸水的溫度,因為在1.01× 105Pa 大氣壓強下沸水的溫度高于酒精的沸點。如果用酒精溫度計測量沸水的溫度,溫度計可能會因酒精的沸騰而被損壞。
知3-講
4. 沸騰的條件 溫度升高到沸點,繼續吸收熱量。即液體的溫度低于沸點不能沸騰,在沸點液體無法吸熱也不能沸騰。
知3-講
5. 比較蒸發和沸騰的異同
汽化方式 蒸發 沸騰
相同點 都是汽化現象,都要吸熱 不 同 點 發生部位 液體表面 液體表面和內部
劇烈程度 緩慢 劇烈
溫度條件 任何溫度 達到沸點
溫度變化 溫度降低 溫度不變
影響因素 (1)液體的溫度(2)液體的表面積(3)液體表面的空氣流速 與大氣壓強有關
知3-講
知識鏈接 對比記憶沸騰和熔化條件:
將裝有碎冰塊的大試管插入裝有碎冰塊的燒杯中,用酒精燈加熱 將裝有水的大試管放入裝有水的燒杯中,用酒精燈加熱
燒杯內的冰沒有熔化完, 大試管中的冰不會熔化(達到熔點不能繼續吸熱) 燒杯內的水沸騰,大試管中的水不會沸騰(達到沸點不能繼續吸熱)
知3-練
[中考·青海]為了“探究水在沸騰前后溫度變化的特點”,同學們設計了以下探究實驗,并結合生活經驗,猜想如表1。
例 2
猜想 沸騰前 沸騰時
甲 吸收熱量,溫度升高 繼續吸熱,溫度升高
乙 吸收熱量,溫度升高 繼續吸熱,溫度不變
解題秘方:根據液體沸騰時的特點來分析。
知3-練
(1)如圖6甲所示,同學們根據實驗要求,按照_________ (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的順序組裝實驗器材。
解析:實驗中要用酒精燈外焰加熱,溫度計的玻璃泡不能碰觸容器底和容器壁,所以組裝實驗器材時應按照自下而上的順序進行。
自下而上
知3-練
(2)實驗前期,每隔3 min 記錄一次溫度計的示數,當溫度升高到88 ℃時,每隔1 min 記錄一次溫度計示數。某時刻溫度計的示數如圖甲所示,則該時刻的溫度是____℃,
89
知3-練
數據記錄如表2所示,分析表2數據可知水沸騰時溫度保持______℃不變。
92
次數 1 2 3 4 5 6 7 8 9 10
水的溫度/℃ 24 43 60 72 86 90 92 92 92
知3-練
解析:圖甲中溫度計的分度值為1 ℃,示數為89 ℃;由表2 數據可知,液體沸騰時,溫度保持92 ℃ 不變。
知3-練
(3)如圖乙所示,水沸騰時氣泡在上升過程中的變化情況是___________________。由表2可以驗證表1中猜想正確的是______(填“甲”或“乙”)。
解析:水沸騰時產生大量氣泡,氣泡在上升過程中體積增大,最后破裂;水沸騰時吸熱但溫度保持不變,故可驗證表1中猜想乙正確。
體積增大,最后破裂

知3-練
(4)實驗結束后,發現本次實驗時間過長,為了縮短實驗時間,請你為他們提一條合理的建議:________________。
解析:為了縮短實驗時間可以適當減少水的質量、提高水的初溫等。
適當減少水的質量(合理即可)
知3-練
2. 茶圣陸羽在《茶經》中形容沸騰的水“勢如奔濤”。小明組裝了如圖甲所示的裝置,探究水沸騰的特點。
(1)裝置中溫度計的使用存在錯誤,請指出:
________________。
玻璃泡碰到杯壁
知3-練
(2)改正錯誤后進行實驗,某時刻溫度計的示數如圖乙所示,此時水的溫度為______℃。
92
知3-練
(3)持續加熱至水沸騰,觀察到“勢如奔濤”的景象,這是一種劇烈的汽化現象。實驗表明,水沸騰過程中,溫度_______,需要_______熱量。
不變
吸收
知3-練
(4)根據實驗數據繪制了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如圖丙所示,其中圖線的______段表示水的沸騰過程。
BC
知3-練
(5)你知道嗎,通過降溫居然也能使水沸騰。如圖丁所示,將剛停止沸騰的水裝入燒瓶,迅速塞上瓶塞并倒置,然后向瓶底澆冷水,發現水重新沸騰起來,原因是瓶內氣體溫度降低,氣壓減小,水的沸點______。
降低
知3-練
某興趣小組的同學用相同的小燒杯甲、乙盛等量的水,在標準大氣壓下用相同的熱源同時加熱。如圖7所示,甲杯為隔水加熱,乙杯為隔油加熱,加熱足夠長時間后,測得甲杯外的水溫為
100 ℃、乙杯外的油溫為300 ℃,
甲、乙兩杯中的水不能沸騰的是
______。最終兩杯水的溫度t甲_____
(填“>”“ =”或“<”)t乙。
例 3

=
知3-練
解題秘方:液體沸騰有兩個必要條件:①達到沸點,②繼續吸熱。當兩個條件同時具備時即可沸騰。
知3-練
解析:(1)甲杯中的水溫等于100℃,但由于不能繼續從外面水中吸收熱量,故不能沸騰;乙杯外的油的溫度達到了300℃,而水的沸點為100℃,故乙杯中的水能達到沸點且能夠繼續吸熱,故乙杯中的水能沸騰。(2)甲杯中的最終水溫為100℃,因為液體沸騰時溫度保持不變,所以乙杯中的最終水溫也為100℃,故最終兩杯水的溫度t甲=t乙。
知3-練
3. 媽媽在蒸饅頭時,水沸騰后改用“小火”。針對這種做法,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水沸騰后,改用“小火”能更快地讓饅頭變熟
B.改用“小火”可以降低水的沸點
C.水達到沸點后溫度保持不變,“小火”更節省燃料
D.用“大火”可以提高水的沸點
C
知4-講
知識點
液化
4
1. 降低溫度使氣體液化
實驗觀察 (1)如圖8所示,在水壺內裝入適量的水,加熱至沸騰。觀察到壺嘴附近透明,距離壺嘴較遠位置有“白氣”。
(2)在壺嘴上方放置一塊涼鐵板,觀察到
涼鐵板底面有大量的小水珠。
知4-講
易錯提醒
看到的“白氣”不是水蒸氣,而是水蒸氣液化而成的小水珠。
知4-講
分析思考 (1)從水壺內的水到涼鐵板底面的水的過程,經歷了哪些物態變化?
(2)由于壺嘴附近透明,可知水蒸氣在壺嘴附近沒有發生液化,而在距離壺嘴較遠位置或涼鐵板底面發生液化。“壺嘴附近”“距離壺嘴較遠位置”和“涼鐵板底面”哪的溫度低?水蒸氣在怎樣的溫度環境下會發生液化?
知4-講
分析結果
(1)一是壺內水汽化成水蒸氣,二是水蒸氣在涼鐵板底面液化成水。
(2)“距離壺嘴較遠位置”和“涼鐵板底面”的溫度較低;水蒸氣在低溫環境下會發生液化。
知4-講
實驗結論 降低溫度可以使水蒸氣液化。
知4-講
2. 壓縮體積使氣體液化
實驗體驗 如圖9所示,在注射器內吸入
少量液態乙醚,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孔,
向外拉動活塞,液態乙醚消失;再推
壓活塞,液態乙醚又出現了。
知4-講
分析思考 (1)向外拉動活塞時,液態乙醚到哪兒去了?
(2)推壓活塞液態乙醚又出現了,說明氣態乙醚可以通過什么方法液化?
分析結果
(1)向外拉動活塞時,液態乙醚變成氣態乙醚而看不見。
(2)推壓活塞液態乙醚又出現了,表明壓縮體積可使氣態乙醚變成液態乙醚,即液化。
知4-講
實驗結論 壓縮氣體的體積,可以使氣體液化。
知4-講
3. 液化放熱 用水蒸氣蒸飯、蒸饅頭都是水蒸氣液化放熱的應用;被水蒸氣燙傷要比被開水燙傷嚴重,這是水蒸氣液化放熱的緣故。
知4-講
教你一招
凡具有如下相關字眼的物態變化都是液化現象:霧、露、白氣、冒汗、出汗、冒氣等。
知4-練
汽車開了空調后,前擋風玻璃表面有時會出現“水霧”,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無論冬夏,“水霧”都是車外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后形成的
B. 無論冬夏,“水霧”都是車內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后形成的
例 4
知4-練
C. 夏天,“水霧”出現在玻璃的外表面;冬天,“水霧”出現在玻璃的內表面
D. 夏天,“水霧”出現在玻璃的內表面;冬天,“水霧”出現在玻璃的外表面
知4-練
解題秘方:
解析:夏天,汽車使用空調制冷,車內溫度低于車外溫度,車外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到冷玻璃,在玻璃外表面液化為小水珠;冬天,汽車使用空調制熱,車內溫度高于車外溫度,車內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到冷玻璃,在玻璃內表面液化為小水珠。
答案:C
知4-練
4. 冬天,人說話時,可以看到口里不斷有“白氣”呼出,呼出的“白氣”是由于人呼出的氣體中的水蒸氣_____ (填物態變化名稱)產生的;夏天,打開冰箱時,也可以看到從冰箱里沖出“ 白氣”,這是由冰箱______(填“里面”或“外面”)的水蒸氣液化形成的。
液化
外面
汽化和液化
降低溫度
壓縮體積


氣態
液態




汽化
蒸發
沸騰(共30張PPT)
第五節 設計海水淡化裝置
第一章 物態及其變化
知1-講
任務一 認識自然界中水的循環
1. 海洋、地面上的水蒸發后變成水蒸氣升到空氣中,空氣中的水蒸氣通過物態
變化形成雨、雪、冰
雹等又落回海洋、地
面,從而構成了自然
界中水的循環。如圖1所示。
知1-講
拓展提升
淡水資源:地球上97%以上的水都是海洋里的咸水,淡水僅占地球總水量的2.5%左右,因此水資源是十分珍貴的。
知1-講
知識拓展
國家節水標志:
知1-講
2. 云、雨、雪、冰雹、霧、露、霜的形成
(1)云: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成小水滴或凝華成小冰晶,懸浮在高層空氣中,形成云。
(2)雨: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聚積下落時,冰晶熔化成水滴,合并成大水滴產生了雨。
(3)雪:當氣溫降到0 ℃以下時,高空中的水蒸氣凝華成小冰晶,足夠大時下落到地面就是雪。
知1-講
(4)冰雹:空氣中懸浮的小冰晶凝聚成小冰塊。下落過程中不能完全熔化成水,掉落到地面就是冰雹。
(5)霧和露:空氣中的水蒸氣液化成小水滴懸浮在地面附近形成霧;在植物枝葉表面液化成小水滴形成露。
(6)霜:深秋和初冬,夜間氣溫在0 ℃以下,空氣中的水蒸氣在地面或植物的枝葉上凝華成小冰晶就是霜。
知1-講
深度思考 在水循環的過程中,對應所發生的物態變化是吸熱還是放熱?
深度理解
云:液化或凝華,會放熱;雨:熔化,需要吸熱;雪:凝華,會放熱;霧和露:液化,會放熱;霜:凝華,會放熱。
知1-講
3. 水資源
(1)水資源主要指淡水資源,水的存在約占地球表面積的70%,其中97% 左右是海水。與我們生活關系最為密切的淡水,僅占地球總水量的2.5% 左右,而淡水中又有約70% 儲藏在南極和北極的巨大冰川中。因此,水資源是人類十分珍貴的資源,隨著社會發展和人口劇增, 水資源已出現了嚴重的危機。
知1-講
(2)水資源危機的原因:缺水是全世界普遍存在的現象,造成水資源嚴重缺乏的主要原因是水的污染。人類排放的生活污水、工業廢水、工業廢物、生活垃圾等是造成水污染的重要原因。
知1-講
(3)節約和保護水資源:水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寶貴資源! 面對嚴峻的缺水、水污染問題,我們應該積極行動起來,從珍惜每一滴水做起, 采取節水技術,防治水污染、植樹造林等多項措施,合理利用和保護水資源。
知1-講
分析思考 生活中有哪些節水措施?
項目 可能的節水措施
洗菜 用淘米水洗菜
洗衣 衣服集中起來清洗,洗衣粉不要放太多,能手洗的衣服就手洗
澆花 收集雨水澆花或用洗菜水、淘米水澆花
沖廁 用洗菜水﹑洗衣服水﹑洗澡水沖廁所
洗澡 用噴頭淋浴
分析結果
知1-練
例 1
[中考·呼和浩特]水是生命之源,其存在的方式與狀態隨環境和氣候經常發生變化,且循環往復,如圖3 所示。
知1-練
以下關于水的物態變化及吸、放熱,解釋正確的是(  )
A. 陽光普照海洋,海水吸熱升華形成水蒸氣
B. 水蒸氣上升到高空,與冷空氣接觸,液化形成小水滴懸浮在高空形成云
C. 小水滴遇到更寒冷的氣流,凝華形成小冰珠,最后可能形成冰雹降落地面
D. 冬天,水蒸氣在寒冷的高空急劇降溫凝固成小冰晶,以雪花形式落回地面
知1-練
解析:海水吸熱,會汽化形成水蒸氣;水蒸氣與冷空氣接觸,水蒸氣遇冷會液化成小水滴,懸浮在高空形成云;小水滴遇到更冷的氣流,會凝固成小冰珠,可能形成冰雹降落地面;冬天,水蒸氣在寒冷的高空急劇降溫凝華成小冰晶,以雪花形式落回地面。
答案:B
知1-練
1. “我”叫小水滴,住在大海里,這天陽光曬暖了海洋,“我”和其他小伙伴們一起慢悠悠地升入高空, 高空的低溫使“我們”擠成一團,又變成了小水珠或小冰晶,形成了千姿百態的云,關于高空中變成了小水珠或小冰晶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 小水珠的形成是汽化現象, 需吸熱
B. 小水珠的形成是液化現象, 需放熱
C. 小冰晶的形成是凝華現象, 需吸熱
D. 小冰晶的形成是升華現象,需放熱
B
知2-講
任務二 認識海水曬鹽過程中的物態變化
1. 海水的主要成分
海水中含有大量鹽類,其中大部分是氯化鈉,也就是食鹽。另外還含有氯化鎂、硫酸鎂及含鉀、碘、鈉、溴等各種元素的其他鹽類。
知2-講
2. 海水曬鹽
利用海水曬鹽,是人類利用海洋資源的重要方式之一。我國古代的沿海居民就會利用海水來制取食鹽,把海水引入鹽田,利用日光和風力蒸發濃縮海水,進一步使鹽結晶出來。這種方法在化學上稱為蒸發結晶。
知2-講
深度思考 (1)曬鹽過程中有哪些物態變化?(2)曬鹽對你設置海水淡化裝置有什么啟發?
深度理解
(1)用海水曬鹽的過程,實際是一個海水發生汽化(蒸發)使食鹽結晶析出的過程。
(2)啟發:可利用使海水先汽化(蒸發)后液化的方法(蒸餾法)獲取淡水。
知3-講
任務三 設計并制作海水淡化裝置
1. 活動前的準備
(1)通過查找資料、同學間交流討論,明確從海水中獲取淡水的原理和方法。
(2)海水淡化的方法
①冷凍法:冷凍海水使之結冰,在液態海水變成固態冰的同時鹽被分離出去。
知3-講
②反滲透法:通常又稱超過濾法,是利用只允許溶劑透過、不允許溶質透過的半透膜,將海水中的鹽分離出去。
③蒸餾法:先把海水加熱,使海水產生水蒸氣,再讓水蒸氣遇冷液化變成蒸餾水。
知3-講
方法點撥
利用蒸餾法淡化海水,方法比較簡單,材料比較簡易、容易獲取。例如:
知3-講
分析思考
①怎樣加快海水的汽化,從而獲得大量水蒸氣?
②如何使從海水中汽化出來的水蒸氣迅速液化?
③怎樣將水蒸氣液化后的水收集起來,從而獲得淡水?
知3-講
思考結果
①可以利用升高溫度的方法加快海水的汽化, 從而獲得大量水蒸氣。
②可以利用降低溫度的方法加快水蒸氣的液化。
③可以讓水蒸氣在閉合的容器內液化,并收集到單獨的容器里;或利用水向低處流的原理,讓液化的水滴流到低處,并收集到單獨的容器里。
知3-講
(3)根據思考的問題,設計運用“蒸餾法”淡化海水裝置的方案。例如:
知3-講
(4)準備制作“蒸餾法”淡化海水裝置的材料、工具等物品。
知3-講
2. 活動過程
(1)根據設計的方案,制作淡化海水的裝置,進行實驗測試,并根據測試效果改進裝置。
(2)展示自己制作的海水淡化裝置,交流自己的設計思路及實驗效果、改進措施。
(3)評選海水淡化效果最好的裝置。
知3-講
3. 活動評價
可以從活動前的準備、活動過程、設計方案、材料的選擇、海水淡化裝置的結構及淡化效果等方面進行評價。
知3-講
活動評價表
分項及權重 得分 評級結果
各項得分 合計 方案設計(25分)
裝置結構(25分)
展示交流(20分)
淡化效果(30分)
知3-講
特別提示
1. 進行實驗測試時,小組成員要分工合作,密切配合,同時,要注意安全,有序進行。
2. 展示裝置時,各小組可選派1~2名代表,進行展示交流。
知3-講
方法點撥
可以從活動的各個階段、不同要素、整體效果等方面進行量化評價,設計出量化賦分表。(共39張PPT)
第一節 物態變化 溫度
第一章 物態及其變化
知識點
物質狀態及其變化
知1-講
1
1. 通常情況下,物質存在的狀態是固態、液態和氣態。
物質除了這三種狀態外,還有等離子態(如太陽表面附近的物質就處于這種狀態)、超固態、液晶態、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等狀態。
知1-講
2. 固、液、氣三態物質的特點
物態 有、無固定形狀 有、無一定體積 流動性
固態 有 有 不能流動
液態 無 有 能流動
氣態 無 無 能流動
3. 物質由一種狀態變為另一種狀態的過程稱為物態變化。
知1-講
易錯提醒
“氣態”不可寫成“汽態”,“氣體"不可寫成“汽體”。促成物態變化的條件一般是物體溫度的變化。
知1-練
例 1
[模擬·淮安]如圖1所示,液體注進不同的玻璃杯中,
具有不同的形狀,說明液體具有(  )
A. 固定的形狀
B. 固定的體積
C. 不定的形狀
D. 不定的體積
知1-練
解題秘方:根據固體、液體、氣體的特征判斷。
解析:液體具有固定的體積,它具有流動性,沒有固定的形狀。
答案:C
知1-練
1. 如圖所示,將冰塊放入燒杯中,用酒精燈進行緩慢加熱,會發現冰塊的狀態由______變為______。
固態
液態
知2-講
知識點
溫度和溫度計
2
1. 溫度 表示物體的冷熱程度。熱的物體溫度高,冷的物體溫度低,溫度相同的物體冷熱程度相同。
一般用符號t(或T)表示。
知2-講
2. 溫度的單位 攝氏度,用符號℃表示。
(1)攝氏溫標的規定:在大氣壓為1.01×105 Pa時,把冰水混合物的溫度規定為0攝氏度,把水沸騰的溫度規定為100攝氏度;把0攝氏度到100攝氏度之間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稱為1攝氏度,記為1℃。
知2-講
(2)自然界中的一些溫度值(如圖2)
知2-講
3. 溫度計
生活中常用溫度計來準確判斷物體溫度的高低。
(1)工作原理:常見的溫度計是利用測溫液體熱脹冷縮的性質制成的。
(2)測溫液體:常見的溫度計是液體溫度計,里面的液體一般是酒精、水銀或煤油。
知2-講
(3)基本構造:(如圖3)
注意:液面在0 ℃左側時,所測溫度低于0 ℃,讀數時為負數;液面在0 ℃右側時,所測溫度高于0 ℃,讀數時為正數。
知2-講
(4)溫度計的量程與分度值:量程是指溫度計所能測量溫度的范圍;分度值是溫度計上刻度的最小格所代表的的值,它決定了溫度計測量的精確程度。
知2-講
圖3所示的溫度計:量程是-20~100℃;分度值是1℃;溫度計示數是25℃。
知2-講
特別提醒
在大氣壓為1.01×105Pa時,0 ℃表示物體的冷熱程度與冰水混合物的冷熱程度相同,而不是說沒有溫度。溫度只有高低之分,沒有有無之分。
知2-講
知識鏈接
熱力學溫度:熱力學溫度T與攝氏溫度t之間的數量關系是T=t+273.15。熱力學溫度的單位是開爾文,符號是K。
華氏溫度:華氏溫度tF的單位是華氏度,符號為°F。
攝氏度不是國際單位制中溫度的單位,國際單位制中溫度的單位是開爾文。
知2-講
方法點撥
溫度計的玻璃泡內封閉著測溫液體,液體有熱脹冷縮的性質,從而把溫度的變化轉換為液體體積的變化,體積的微小變化又被放大為細玻璃管中液柱長度的顯著變化。(利用轉換法和放大的思想)
知2-練
關于溫度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 洗澡水的溫度約為60 ℃
B. 0 ℃的冰和0 ℃的水一樣冷
C. 冰水混合物的溫度一定是0 ℃
D. -25 ℃讀作零下25 度
例 2
知2-練
解析:洗澡水的溫度約4 0 ℃,故A錯誤;溫度是表示物體冷熱程度的物理量,0 ℃的冰和0 ℃的水溫度相同,所以0 ℃的冰和0 ℃的水一樣冷,故B正確;只有在標準大氣壓下,冰水混合物的溫度才是0 ℃,故C錯誤;-25 ℃讀作零下25攝氏度,故D錯誤。
答案:B
知2-練
2. 關于溫度, 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剛從冰箱里拿出的水果的溫度約為3 ℃
B.廣州夏季最高氣溫約為20 ℃
C.人感到舒適的房間溫度約為23 ℃
D.人的正常體溫約為36.5 ℃
B
知3-講
知識點
溫度計的使用
3
1. 使用前 估計被測物體的溫度,選擇量程和分度值合適的溫度計。
(1)觀察溫度計的量程,即明確它所能測量的最高溫度和最低溫度,所測溫度不能超出此范圍。
(2)觀察溫度計的分度值,以便能按照要求準確讀數。
知3-講
深度思考 待測的溫度過高或過低, 會出現什么結果?
深度理解
待測的溫度過高,超出溫度計的量程,會脹破溫度計;待測溫度過低,讀不出溫度。
知3-講
2. 使用時 (1)會拿:手要拿溫度計的上部,手不能觸及溫度計的玻璃泡。
(2)會放:溫度計的玻璃泡必須與被測物體充分接觸,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3)會讀:使溫度計的玻璃泡在被測物體中保持足夠長的時間,待溫度計的示數穩定后再讀數;讀數時玻璃泡不能離開被測物體,且視線應與溫度計垂直。
(4)會記:記錄溫度數值,要標明單位。
知3-講
深度思考 視線對測量結果的影響是什么?
深度理解
知3-講
溫度計離開被測物體讀數時,對測量結果的影響:若測量高溫物體的溫度,則讀數會偏小;若測量低溫物體的溫度,則讀數又會偏大。
知3-練
幾位同學在用常用溫度計測液體的溫度,如圖5所示,
例 3
知3-練
其中圖甲是溫度計的放置方法,圖乙是讀數時眼睛所處的三個不同位置,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
A. 只有圖甲②中溫度計的放置方法是正確的
B. 圖甲①的放法容易損壞溫度計
C. 圖乙中只有⑤的讀法是正確的
D. 被測液體的溫度是20.5 ℃
解題秘方:根據溫度計的使用方法進行判斷。
知3-練
解析:① 中溫度計的玻璃泡碰到容器底,容易損壞溫度計;②中溫度計的放置方法是正確的,③中溫度計的玻璃泡沒有浸沒在被測液體中,無法正確讀數,故AB正確;④俯視讀數, 讀數會偏大;⑤的讀法是正確的,讀數時,視線要與溫度計垂直,溫度計的分度值是1℃,示數是25℃,即被測液體的溫度為25℃;⑥仰視讀數,讀數會偏小,故C正確,D錯誤。
答案:D
知3-練
3. [中考·成都] 用實驗室常用溫度計測量燒杯中熱水的溫度時,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溫度計的玻璃泡可以碰到容器壁
B. 將玻璃泡浸入熱水馬上讀出溫度
C. 讀數時溫度計可以離開被測熱水
D. 讀數時如圖所示,測量數據偏大
D
知4-講
知識點
體溫計
4
1. 作用 測量人體的溫度。
2. 水銀體溫計的基本結構(如圖6)
如圖6所示,水銀體溫計的量程是35 ~42℃;分度值是0.1℃;讀數是37.6℃。
知4-講
水銀體溫計可以離開人體讀數的奧秘在于玻璃泡與玻璃直管的連接處有一彎曲細管。測量體溫時,水銀受熱膨脹,可以通過彎曲細管,體溫計離開人體時,水銀收縮,從彎曲細管處斷開,玻璃直管中的水銀無法自動退回玻璃泡。
知4-講
易錯提醒
體溫計不能用沸水消毒,因為沸水的溫度遠高于體溫計的最高測量溫度,用沸水消毒會導致體溫計玻璃泡脹破而被損壞。
知4-講
3. 使用方法 在每次使用前需要拿著體溫計有刻度的一端用力向下甩,使水銀柱降至35℃刻度線以下。
4. 由于水銀體溫計容易破碎,并易造成水銀污染,我國自2026年起將禁止生產含水銀的體溫計。
5. 新型體溫計 電子體溫計、紅外線體溫計等。
知4-講
深度思考
使用沒有甩過的水銀體溫計去測量體溫時會怎樣?
深度理解
1. 測量溫度更低的體溫時,因為溫度降低時,液柱會在彎管處斷開,不會下降,所以示數不變,所測體溫高于實際體溫。
2. 測量溫度更高的體溫時,液體膨脹可以通過彎管上升, 所以示數變大,所測體溫等于實際體溫。
知4-練
早晨起床后,小榮同學覺得有點頭暈、發冷不舒服,他通過正確操作測量了自己的體溫,體溫計如圖7所示,
例 4
知4-練
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 小榮的體溫正常
B. 體溫計的分度值是1 ℃
C. 若要消毒該體溫計,可把它放在1標準大氣壓下的沸水中
D. 小榮同學的體溫為37.8 ℃
解題秘方:根據體溫計的結構、原理和使用方法解答。
知4-練
解析:體溫計的一個大格是1 ℃,一個小格是0.1 ℃,所以分度值是0.1 ℃,體溫計的示數是37.8 ℃,即小榮同學的體溫為37.8 ℃,正常人的體溫約為36.5 ℃,小榮同學的體溫明顯高于正常體溫,故AB錯誤,D正確;在標準大氣壓下,沸水的溫度是100℃,超過體溫計的量程,不能將體溫計放在沸水中消毒,故C錯誤。
答案:D
知4-練
4. [期中·潛山] 查房時,某護士用體溫計測量1號病人的體溫后,因失誤體溫計消毒后未甩就去測體溫分別是37℃和39 ℃的2號和3號病人的體溫,體溫計顯示的示數分別為38℃、39 ℃,則1號病人的體溫是_____℃。
38
物態變化 溫度
物質存在的狀態
固態
液態
氣態
物態變化
引 起
溫度
測量:溫度計
表示方法
攝氏溫度
熱力學溫度
華氏溫度(共22張PPT)
第四節 升華和凝華
第一章 物態及其變化
知識點
升華和凝華
知1-講
1
1. 探究碘的物態變化
實驗觀察 如圖1所示,
“碘錘”中有少量的
碘顆粒。
知1-講
(1)將“碘錘”浸入熱水中,在加熱的過程中,觀察到碘顆粒消失,紫紅色的碘蒸氣充滿“碘錘”的空間。
(2)將“碘錘”從熱水中取出。自然冷卻的過程中,觀察到碘蒸氣漸漸消失,再次出現碘顆粒。
知1-講
深度理解
固體可以經歷熔化和汽化變成氣體,這種途徑的變化不屬于升華。
知1-講
分析思考 加熱或冷卻的過程中,“碘錘”中有沒有出現液態的碘?加熱時,碘由什么狀態變成什么狀態;冷卻時,碘由什么狀態變成什么狀態?
分析結果
加熱和冷卻過程中,“碘錘”中都沒有出現液態碘。加熱時,碘由固態變成氣態;冷卻時,碘由氣態變成固態。
知1-講
實驗結論 碘可以不經歷液態,在固態和氣態之間轉變。
知1-講
2. 升華和凝華概念 物質由固態直接變為氣態的過程,稱為升華;物質由氣態直接變為固態的過程,稱為凝華。
3. 升華和凝華現象
(1)升華現象:寒冷的冬天,冰凍的衣服會漸漸變干;衣柜中的樟腦球漸漸變小直到消失等。
(2)凝華現象:冬天空氣中水蒸氣凝結成“霜”和“霧凇”。
知1-講
關聯思考 空氣中的水蒸氣會液化成露,也會凝華成霜。形成露還是霜是由什么因素決定的?
關聯結果
水蒸氣形成露還是霜是由環境的溫度決定的,空氣中的水蒸氣,在0℃以上會液化成露,在0℃以下會凝華成霜。
知1-練
例 1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二十四節氣是中華民族農耕文明長期經驗的積累和智慧的結晶。
知1-練
如圖2與節氣有關的物態變化,屬于凝華的是(  )
知1-練
解題秘方:判斷一種現象是什么物態變化,一定要分析物質原來和現在的狀態(初末態分析法),然后根據六種物態變化的定義進行判斷,切不可憑想象而判斷。
知1-練
解析:冰雪消融屬于熔化現象;霧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為液態的小水滴;霜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凝華為固態的冰晶;滴水成冰是水的凝固現象。
答案:C
知1-練
1. 金屬在高溫、低壓下較易由固態直接變為氣態,用此方法可以給照相機、望遠鏡及其他光學儀器的玻璃鏡頭進行真空鍍膜,即在真空條件下將金屬或金屬化合物加熱,將其蒸氣噴到玻璃鏡頭上去,從而鍍上一層極薄的金屬膜,這層鍍膜可以改善玻璃鏡頭的光學性能,
知1-練
這層鍍膜鍍上去的原因是( )
A. 金屬粘到玻璃鏡頭上
B. 金屬熔化后粘到玻璃鏡頭上
C. 金屬升華后再凝華到玻璃鏡頭上
D. 金屬升華到玻璃鏡頭上
C
知2-講
知識點
升華吸熱 凝華放熱
2
1. 吸熱和放熱的歸類 (如圖3)
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
化、升華和凝華分別為
互逆過程。已知一個過
程要吸熱(放熱),則其逆
過程一定要放熱(吸熱)。
知2-講
2. 升華吸熱的應用 人工降雨、貯藏食物、舞臺云霧效果。
知2-講
知識拓展
現代醫學中把干冰(固態二氧化碳)作為冷凍劑放在病變組織上,因為干冰升華吸熱,病變組織迅速降溫,使病變組織壞死,從而達到治療的效果。
知2-練
[中考·通遼]下列對物態變化的描述正確的是(  )
A. 夏季從冰箱冷藏室取出的飲料瓶外壁出現水珠是熔化現象,需要吸熱
B. 新疆吐魯番地區修建坎兒井可以減慢水的蒸發,蒸發需要放熱
C. 北方冬季窗玻璃上出現冰花是凝固現象,需要放熱
D. 衣柜里的樟腦球變小或消失是升華現象,需要吸熱
例 2
知2-練
解題秘方:先分析所發生的物態變化,再判斷該物態變化是吸熱還是放熱。
知2-練
解析:飲料瓶外壁出現的水珠,是水蒸氣遇冷液化形成的,液化放熱;新疆吐魯番地區修建坎兒井,通過減小液體的表面積和表面空氣的流速來減慢水的蒸發,蒸發吸熱;北方冬季窗玻璃上出現冰花,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放熱凝華形成的;衣柜里的樟腦球變小或消失,物質由固態直接變為氣態,是升華現象,需要吸熱,故ABC錯誤,D正確。
答案:D
知2-練
2. 一些方便面里的脫水蔬菜是利用“升華脫水法”制取的,這種方法制取的脫水蔬菜在食用時能保證其新鮮的味道,這種方法的原理很簡單:先將蔬菜快速冷凍,使其結冰,然后再放進超低壓環境中,冰就______熱量,直接從固態變成______(填“液態”或“氣態”)。
吸收
氣態
升華和凝華
固態
熔化(吸熱)
液態
凝固(放熱)
汽化(吸熱)
氣態
液化(放熱)
升華(吸熱)
凝華(放熱)(共40張PPT)
第二節 熔化和凝固
第一章 物態及其變化
知識點
熔化、凝固
知1-講
1
1. 熔化 物質由固態變為液態的過程,如冰變成水、固態的蜂蠟變成液態的蜂蠟等。
2. 凝固 物質由液態變為固態的過程,如水結成冰、鐵水變成鐵錠等。
知1-講
易錯提醒
“溶解”“熔化”的區別: 溶解指一種物質均勻分散于另一種物質中,例如,鹽在水中溶解。熔化指固態物質在溫度升高時變成液態物質。
知1-講
3. 探究不同物質熔化的特點
提出問題 不同物質在熔化過程中溫度如何變化?
猜想與假設 有的物質在熔化過程中溫度不變,有的物質在熔化過程中溫度升高。
知1-講
設計實驗 利用如圖1所示的實驗裝置,給不同物質加熱,每隔一段時間記錄一次物質溫度,直到物質完全熔化。
知1-講
進行實驗
(1)在兩個分別盛有海波和蜂蠟的試管中各插入一支溫度計和一個攪拌勺,再將試管放在盛水的燒杯中,使試管均勻受熱。
(2)用酒精燈外焰對燒杯緩慢持續加熱,并用攪拌勺對海波和蜂蠟適時進行攪拌,使其受熱均勻。觀察海波和蜂蠟的物態變化情況及溫度計示數的變化。
知1-講
(3)待被測物質的溫度升至4 0 ℃左右時,開始每隔1 min 記錄一次溫度計的示數,同時觀察海波和蜂蠟的狀態變化,直到固體完全熔化后再記錄幾次數據,之后停止加熱。
知1-講
實驗數據
知1-講
實驗數據處理 如圖2所示,用橫坐標表示時間,縱坐標表示所測的溫度。將所記錄的各組數據分別用點標在坐標紙上,然后將這些
點用平滑的曲線連
接起來。
知1-講
分析思考
(1)如表所示,第5~8 min海波處于固液共存態,溫度不變,試管中有什么變化?哪個時段是海波的熔化過程?
(2)如表所示,蜂蠟的熔化和海波的熔化有什么不同?
知1-講
分析結果
(1)第5~8 min 海波處于固液共存態,溫度不變,試管中的液態海波越來越多;第5~8 min是海波的熔化過程。
(2)海波熔化時溫度不變,蜂蠟熔化時溫度一直升高。
知1-講
實驗結論
(1)海波熔化過程中,持續吸熱,溫度保持不變。
(2)蜂蠟熔化過程中,持續吸熱,溫度不斷地升高。
知1-講
特別提醒
1. 儀器應由下向上組裝(實驗中應用酒精燈溫度高的外焰對物體加熱,所以要先固定最下面的酒精燈的位置)。
2. 試管中裝入的海波、蜂蠟應適量,目的是避免實驗時間過長或過短。
3. 陶土網的作用:使燒杯均勻受熱。
4. 攪拌勺的作用:使物質均勻受熱。
知1-講
5. 水浴法加熱:利用熱水加熱裝入試管中的海波和蜂蠟。該方法的優點是可以使物質受熱均勻,還可以控制物質溫度上升的速度。
6. 記錄溫度的時間間隔不能太長,否則可能記錄不到物質熔化溫度不變的過程。
知1-練
例 1
[中考·大連]小明在探究“某固體熔化時溫度的變化規律”時,所用實驗裝置如圖3甲所示。
知1-練
(1)放置溫度計時,考慮到固體熔化前、后體積的變化,溫度計的玻璃泡應該放置在固體顆粒中間略_______(填“靠上”或“靠下”)的位置。
解析:固體顆粒間有空隙,熔化后所占總體積往往會變小,為了使溫度計玻璃泡不會露出,玻璃泡應略靠下。
靠下
知1-練
(2)實驗過程中,小明每隔一段時間記錄一次溫度,觀察到第5 min時試管內出現液體,
第10 min時試管內固體全部
變成液體。根據實驗數據在
方格紙上描點,如圖乙所示,
請用筆畫線將圖像補充完整。
解:如圖4所示。
知1-練
(3)問題與證據由圖乙中圖像可知這種物質熔化的特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由圖4可知,這種物質在熔化時,吸收熱量,溫度保持不變。
吸收熱量,溫度保持不變
知1-練
(4)開放性試題小剛也用該固體和相同的實驗裝置完成了實驗,他根據數據畫出的圖像如圖丙所示。
則小剛實驗中存在的問題可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寫出一條即可)。
解析:由圖丙可知,物質在熔化的過程中溫度一直上升,其原因可能是物質的質量較小,熔化過程較快。
物質的質量較小,熔化過程較快
知1-練
1. 如圖甲所示的是小明用海波和蜂蠟“探究固體熔化時溫度的變化規律”的實驗裝置。
知1-練
(1)安裝實驗裝置時應按照_________(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順序進行; 試管在水中的深度位置要適當,“適當”的含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對固體加熱的過程中要用攪拌棒不斷地攪拌,這樣做是為了____________________。
自下而上
試管不能接觸燒杯底部,試管中
裝有固體顆粒的部分全部浸入水中
使固體顆粒受熱均勻
知1-練
(2)如圖乙所示的是小明根據實驗數據繪制的海波與蜂蠟的溫度隨加熱時間變化的圖像。第6 min時,海波處于__________(填“固態”“液態”或
“固液共存態”)。蜂蠟從固態變
為液態的過程稱為_______。
固液共存態
熔化
知1-練
(3)小紅在利用相同的器材進行這一實驗時,觀察到固體熔化速度過快,不便于觀察現象,請你提出一條改進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適當增加試管中固體的質量(合理即可)
知2-講
知識點
熔點和凝固點
2
1. 晶體和非晶體 具有確定熔化溫度的固體叫作晶體;沒有確定的熔化溫度的固體叫作非晶體。
知2-講
拓展延伸
摻雜其他物質或改變外界的壓力等都會影響物質的熔點。例如:北方冬天雨雪天氣公路容易結冰,在公路上撒鹽可使熔點降低,冰雪熔化。
知2-講
2. 晶體和非晶體熔化的區別(比較法)
種類 晶體 非晶體
熔化 特點 吸熱,溫度保持不變,有固定的熔化溫度 吸熱,溫度不斷升高,沒有固定的熔化溫度
熔化 圖像
示例 冰,固態的海波、食鹽、金屬、天然水晶等 固態的蜂蠟、石蠟、玻璃、松香、瀝青、塑料等
知2-講
3. 熔點和凝固點
(1)晶體熔化時的溫度叫作熔點;液態物質凝固形成晶體時的溫度叫作凝固點。
(2)不同晶體的熔點通常不相同,同種晶體的熔點和凝固點相同。例如,海波的熔點為48.5 ℃,則海波的凝固點也是48.5 ℃。
(3)非晶體沒有固定的熔化溫度,既沒有熔點,也沒有凝固點。
知2-講
易錯提醒
當晶體的溫度等于熔點或凝固點時,可能處于液態,可能處于固態,也可能處于固液共存態。
知2-講
關聯思考
凝固是熔化的相反過程,物質凝固的圖像有什么特點?
關聯結果
液體凝固成晶體時,放熱溫度保持不變,圖像如圖5甲;液體凝固成非晶體時,放熱溫度不斷降低,圖像如圖乙。
知2-練
[模擬·泰州]關于晶體和非晶體,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晶體和非晶體在熔化過程中溫度都升高
B. 晶體有熔點,非晶體沒有熔點
C. 晶體熔化時吸熱,非晶體熔化時不吸熱
D. 當晶體的溫度處于熔點時,它的狀態應該是固態或液態
例 2
知2-練
解題秘方:晶體熔化時溫度保持不變,有一定的熔點;晶體和非晶體熔化時都吸熱;當晶體的溫度處于熔點時,它的狀態可能是固態、液態或固液共存態。
知2-練
解析:晶體在熔化過程中有固定的熔化溫度,即有熔點,熔化過程中吸收熱量,溫度保持不變;非晶體在熔化過程中沒有固定的熔化溫度,即沒有熔點,熔化過程中吸收熱量,溫度升高。當晶體的溫度處于熔點時,它的狀態可能是固態、液態或固液共存態,故ACD錯誤,B正確。
答案:B
知2-練
2. [模擬·南通] 小明參觀蠟像館時,了解到手模制作的過程:先將蠟熔化,將手放到蠟液里面浸一下使手的表面涂滿蠟液,再經過特殊工藝冷凝、脫模即可。下列各圖,能正確描述蠟在整個過程中溫度變化的是(  )
D
知3-講
知識點
熔化吸熱、凝固放熱
3
1. 固體熔化要吸熱,液體凝固要放熱。
知3-講
2. 生活中的應用
熔化吸熱應用 凝固放熱應用 冰塊可以給 食品保鮮 高燒病人利用冰袋降溫 冬季在地窖里放幾桶水,以防菜被凍壞
冬天寒流到來前給橘子噴水,防止凍壞橘子
知3-講
規律點撥
吸、放熱的條件:有溫度差,周圍環境溫度高于物體溫度時,物體會吸熱;周圍環境溫度低于物體溫度時,物體會放熱;周圍環境溫度等于物體的熔點或凝固點時,物體既不會吸熱熔化,也不會放熱凝固。
知3-練
制作冰糖葫蘆時將洗凈的山楂穿在竹簽上,將一定量的白糖放入鍋中加熱,待白糖______(填物態變化名稱)為糖液后,將山楂放入鍋中蘸上糖液,等待山楂上的糖液______(填“吸收”或“放
出”)熱量______(填物態變化名稱)成
固態,酸甜可口的冰糖葫蘆就做好了,
如圖6所示。
例 3
熔化
放出
凝固
知3-練
解題秘方:物質由固態變為液態的過程是熔化,熔化需要吸熱。物質由液態變為固態的過程是凝固,凝固需要放熱。
解析:一定量的白糖放入鍋中加熱,白糖吸熱,白糖熔化變為糖液,將山楂放入鍋中蘸上糖液,山楂上的糖液會放出熱量變成固態,發生的是凝固現象。
知3-練
3. 先進戰機機身會采用一種微膠囊自修復材料。其原理是在金屬內部埋植固態合金,當機身出現裂紋,系統會控制加熱裝置工作,使微膠囊內的合金______
(填物態變化名稱)成液態流出并填充裂紋,
然后______(填“吸熱”或“放熱”)形成
固態合金從而實現損傷修復。
熔化
放熱
熔化和凝固
固態
熔化(吸熱)
液態
凝固(放熱)
晶體
非晶體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宝兴县| 嘉定区| 阿勒泰市| 斗六市| 化隆| 凌海市| 莱西市| 安溪县| 鹿邑县| 东源县| 柘荣县| 县级市| 西宁市| 瑞金市| 宜良县| 巴里| 确山县| 中宁县| 霸州市| 广水市| 新乡县| 诸城市| 天等县| 乡宁县| 定远县| 呼玛县| 禄丰县| 许昌市| 桃园县| 台前县| 屯门区| 阳谷县| 谢通门县| 怀化市| 武汉市| 什邡市| 通城县| 湖南省| 洪雅县| 福州市| 二连浩特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