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1張PPT)第一章 走進物理世界第4節 嘗試科學探究觀看“神奇的擺”新知導入1.通過探究擺的奧秘,說出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和一般步驟。2.通過研究擺的奧秘,掌握科學探究的一個基本方法 — 控制變量法。學習目標小慧家的擺鐘走快了,請鄰居張師傅幫忙。只見張師傅將擺鐘下面的螺母擰幾下,擺鐘走時就準了。你知道嗎新知學習探索擺的奧秘哇,真厲害!怎么擰幾下走時就準了 科學的核心是探究,學習物理就要學會科學探究。秋千(鐘擺)擺動時往返一次所用時間受什么因素影響?提出問題是進行科學探究的第一步。愛因斯坦說過,提出問題有時比解決問題更重要。【提出問題】同學們對這些問題進行了猜想。擺動的快慢可能跟擺錘的輕重有關。鐘擺下面的螺母位置估計會影響擺的長短,看來,擺動的快慢跟擺的長短有關。擺動的快慢可能跟擺偏離的角度大小有關。牛頓說過,沒有大膽的猜測,就不會有偉大的發現。在科學探究中,猜想不是胡思亂想,它是以自己的經驗和知識為基礎作出的一種試探性解釋。【猜想與假設】實驗器材:鐵架臺、細線、銅球、鋁球、停表計劃應針對探究目的,實驗應注意選擇器材。這里,對具體的實物(鐘擺)進行了簡化,用細線懸掛小球代替,是一個很好的設計。實驗目的:探究擺球擺動快慢與擺球輕重、懸線長短的關系。簡化法【設計實驗與制訂方案】方法規律:在研究受多個變量影響的問題時,常常使變量中的一個量發生變化,而控制其他變量保持不變,看要研究的目標是否發生變化的方法。這種研究問題的方法,叫做控制變量法。鋁球銅球2010時間/t擺動次數小球種類1、探究擺動快慢與擺球的輕重是否有關991818實驗步驟:用同樣長的細線,分別掛上同樣大小的銅球和鋁球,測量小球分別擺動10次和20次的時間,記錄在表格中。由上表可知:銅球擺動一次平均所需的時間為____。鋁球擺動一次平均所需的時間為____。【獲取與處理信息】0.9S0.9S160802010時間/t擺動次數擺線長/c m2、探究擺動快慢與擺線的長短的關系18253650實驗步驟:對同一個小球,用不同長度的細線懸掛,測量小球分別擺動10次和20次的時間,記錄在表格中。由上表可知:懸線長80cm的擺球擺動一次平均所需的時間為___________。懸線長160cm的擺球擺動一次平均所需的時間為__________。1.8S2.5S60302010時間/t擺動次數擺動角度3、探究擺動快慢與擺角的大小的關系991818實驗步驟:用同樣長的細線,分別掛上同樣大小的銅球,測量小球分別從30度和60度角擺下來的時間,記錄在表格中。由上表可知:銅球擺動一次平均所需的時間為________。鋁球擺動一次平均所需的時間為________。0.9S0.9S實驗數據只是一堆原始材料,必須通過分析、論證,才能形成結論。好比建造房子,磚塊、黃沙、水泥等材料,要經過設計、施工、裝飾,才能變成宏偉的建筑。懸線長度相等時,擺球的擺動快慢與擺球的輕重(材料)無關;擺球擺動一次的時間只跟懸線的長度有關;懸線越長,擺球的擺動時間越長。12【分析與論證】探究過程是否恰當,探究得到的結果是否合理,探究過程中是否出現新的問題等,都需要再進行充分的思考。我測量的擺動時間可夠準呢。如果我們再多做幾次試驗,總結出來的結論可能會更可靠些。我認為可以忽略空氣阻力的影響,鐘的快慢可能跟它所處的地點有關。【評估與反思】嘗試科學探究探究擺的奧秘① 懸線長度相等時,擺球的擺動快慢與擺球的輕重(材料)無關。科學探究的過程課堂小結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設計實驗與制定方案獲取與處理信息分析與論證評估與反思② 擺球擺動一次的時間只跟懸線的長度有關;懸線越長,擺球的擺動時間越長。1.科學探究一般包括“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設計實驗與制定方案”、“獲取與處理信息”、“分析與論證”等幾個環節,小明觀察到建筑物的支柱一般為圓柱或四棱柱,他想了解支柱能承受的最大壓力與支柱的形狀是否有關,這一過程屬于科學探究中哪一個環節( )A小明根據觀察到的現象提出了自己想了解的問題,屬于科學探究中的“提出問題”這一要素。A. 提出問題 B. 猜想與假設C. 獲取與處理信息 D. 分析與論證課堂練習2、________是進行科學探究的第一步。3、牛頓說過,沒有 __________ ,就作不出偉大的發現。在科學探究中,猜想與假設是以自己的_______與_______為基礎做出的一種試探性解釋。4、科學探究的過程是由提出問題、__________ 、設計實驗與制定方案、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評估與反思組成。提出問題大膽的猜測經驗知識猜想與假設獲取與處理信息分析與論證8/6/20245、體育課擲鉛球活動后,同學們對“鉛球”的制作材料進行討論,有同學認為“鉛球”是鐵制的,并從實驗室借來磁鐵吸一下,“吸一下”這一過程屬于科學探究中的( )A、問題 B、證據 C、解釋 D、交流6、下列測量時間的工具中,利用了“擺的等時性原理”的是( )A、機械表 B、沙漏 C、擺鐘 D、停表5. 解析:“吸一下”是用具體行動來研究某一問題,是猜想的驗證階段C8/6/2024B7、關于物理實驗,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不必自己動手去實驗,只要看別人如何做,記住結果就行了B、實驗得到的數據跟老師的不相符時,可參照老師的進行修改C、有時要進行多次測量求平均值,是為了減小誤差D、有時保持某個物理量不變,改變了另一個物理量的數值,進行多次實驗是為了尋找物理量與保持不變的物理量之間的關系C8/6/20248.(2024 江西)如圖甲所示是公園里兩個繩長不同的秋千。某同學蕩秋千時發現這兩個秋千往返一次的時間不同。該同學猜想:秋千往返一次的時間是否與繩長有關? 【證據】該同學用細線系上一個小球模擬秋千,如圖乙所示,懸點O到小球重心的距離簡稱擺長。每次讓小球由靜止釋放,且保持釋放時懸線和豎直方向的夾角不變,改變擺長進行探究,記錄結果如表所示:【解釋】同一小球由靜止釋放,且保持釋放時懸線和豎直方向的 不變,擺長越長,小球往返擺動一次的時間越 。由此可知,秋千未坐人時(如圖甲所示)往返一次的時間與繩長有關。【交流】(1)該探究所需的測量工具有量角器、 和 。(2)該同學發現小球往返擺動一次的時間不易測準,于是他測出小球往返擺動十次的總時間,再算出往返擺動一次的時間。①下列物理量的測量也可采用類似方法的是 ;A.物理書中一張紙的厚度; B.一支鉛筆的長度;C.一個蘋果的質量; D.一杯水的溫度;②采用這種方法的目的是減小測量的 。長夾角刻度尺停表A誤差(3)該同學聯想到雜技演員蕩秋千,有時站著,有時坐著。由此合理猜想,演員改變重心的位置相當于改變了擺長,該演員在秋千上從同一起點由靜止往下蕩時,坐著比站著往返一次的時間更 。(溫馨提示:雜技動作,請勿模仿)長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