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25屆高三化學一輪復習 第7章化學反應速率與化學平衡第35講化學平衡狀態及平衡移動 課件(共43張PPT)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25屆高三化學一輪復習 第7章化學反應速率與化學平衡第35講化學平衡狀態及平衡移動 課件(共43張PPT)

資源簡介

(共43張PPT)
第35講 化學平衡狀態及平衡移動
【課標指引】
1.能運用濃度、壓強、溫度對化學平衡的影響規律,推測平衡移動方向及濃度、轉化率等相關物理量的變化。
2.通過實驗探究,了解濃度、壓強、溫度對化學平衡狀態的影響。
考點一 化學平衡狀態及判斷
考點二 化學平衡的移動
目錄索引
素養發展進階
考點一 化學平衡狀態及判斷
必備知識 梳理
1.可逆反應
正反應
逆反應
同時
小于
2.化學平衡狀態
(1)概念
一定條件下的可逆反應中,當正反應速率與逆反應速率________時,反應物和生成物的濃度均保持________,即體系的組成不隨時間而改變的狀態。
(2)建立 
正向開始、逆向開始、雙向同時開始, 均可建立平衡
相等
不變
(3)特點
可逆
=
濃度或百分含量
3.化學平衡狀態的判斷方法
(1)判斷化學平衡狀態的方法——“正、逆相等,變量不變”
(2)常見的“變量”
①各物質的質量、物質的量或濃度不變。
②各物質的百分含量(物質的量分數、質量分數等)不變。
③溫度、轉化率或顏色(某組分有顏色)不變。
④壓強、總物質的量(化學方程式兩邊氣體體積不相等)不變。
關鍵能力 提升
考向1 可逆反應及特點
例1在密閉容器中進行反應:X2(g)+Y2(g) 2Z(g),已知X2、Y2、Z的起始濃度分別為0.1 mol·L-1、0.3 mol·L-1、0.2 mol·L-1,在一定條件下,當反應達到平衡時,各物質的濃度有可能是(  )
A.Z為0.3 mol·L-1 B.Y2為0.4 mol·L-1
C.X2為0.2 mol·L-1 D.Z為0.4 mol·L-1
A
解析 當Z完全轉化為X2、Y2時,X2、Y2分別為0.2 mol·L-1、0.4 mol·L-1;當0.1 mol·L-1 X2完全轉化為Z時,Y2為0.2 mol·L-1,Z為0.4 mol·L-1,則0考向2 化學平衡狀態的判斷
例2在一定溫度下的恒容容器中,當下列物理量不再發生變化時:①混合氣體的壓強;②混合氣體的密度;③混合氣體的總物質的量;④混合氣體的平均相對分子質量;⑤混合氣體的顏色;⑥各反應物或生成物的濃度之比等于化學計量數之比;⑦某種氣體的百分含量。
①③④⑦
⑤⑦
①③④⑤⑦
①②③④⑦
①②③
②④⑦
[對點訓練] 若上述[例2]中的(1)~(4)改成一定溫度下的恒壓密閉容器,結果又如何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③④⑦ 
⑤⑦ 
②③④⑤⑦ 
②③④⑦
考點二 化學平衡的移動
必備知識 梳理
1.化學平衡的移動
情境思考已知反應:2NO2(紅棕色) N2O4(無色) ΔH<0。如圖所示,三個燒瓶中分別充滿NO2氣體并分別放置在盛有下列物質的燒杯(燒杯內有水)中:在(1)中加入CaO,在(2)中不加其他任何物質,在(3)中加入NH4Cl晶體,則發現(1)中紅棕色________,說明平衡________移動;(3)中紅棕色_______,說明平衡________移動。
變深
逆向
變淺
正向
2.化學平衡移動的過程
由上圖可推知:
(1)化學反應條件改變,使正、逆反應速率不再相等,化學平衡才會發生移動。
(2)化學平衡發生移動,化學反應速率一定改變。
3.化學平衡移動方向與化學反應速率的關系
(1)v(正)>v(逆):平衡向________方向移動。
(2)v(正)=v(逆):反應達到平衡狀態,________平衡移動。
(3)v(正)正反應
不發生
逆反應
4.影響化學平衡的因素
若其他條件不變,改變下列條件對化學平衡的影響如下:
改變的條件(其他條件不變) 化學平衡移動的方向
濃度 增大反應物濃度或減小生成物濃度 向________方向移動
減小反應物濃度或增大生成物濃度 向________方向移動
壓強(有氣體參加的可逆反應) 反應前后氣體體積改變 增大壓強 向氣體分子總數______的方向移動
減小壓強 向氣體分子總數______的方向移動
反應前后氣體體積不變 改變壓強 平衡______移動
溫度 升高溫度 向______反應方向移動
降低溫度 向______反應方向移動
催化劑 同等程度改變v(正)、v(逆),平衡不移動 正反應
逆反應
減小
增大

吸熱
放熱
5.勒夏特列原理
如果改變影響化學平衡的條件之一(如溫度、壓強以及參加反應的化學物質的濃度),平衡將向著能夠________________的方向移動。
減弱這種改變
【應用示例】COCl2(g) CO(g)+Cl2(g) ΔH>0,當反應達到平衡時,下列措施:①升溫、②恒容通入惰性氣體、③增加CO的濃度、④減壓、⑤加催化劑、⑥恒壓通入惰性氣體,能提高COCl2轉化率的是______________ (填序號)。
①④⑥
解析 該反應為氣體體積增大的吸熱反應,所以升溫和減壓均可以促使平衡正向移動。恒壓通入惰性氣體,相當于減壓;恒容通入惰性氣體與加催化劑均對平衡無影響;增加CO的濃度,將導致平衡逆向移動。
關鍵能力 提升
考向1 外界條件對化學平衡的影響
例1(2023·廣東廣州一模)恒容密閉容器中,以硫(S8)與CH4為原料制備CS2, S8受熱分解成氣態S2,發生反應2S2(g)+CH4(g) CS2(g)+2H2S(g) ΔH。CH4的平衡轉化率、S2的體積分數隨溫度的變化曲線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B
A.ΔH>0
B.溫度升高,S8分解率增大,S2體積分數增大
C.向平衡體系中充入稀有氣體,平衡向右移動
D.其他條件相同,S2體積分數越大,CH4平衡轉化率越小
解析 溫度升高,CH4的平衡轉化率降低,S2的體積分數升高,說明升高溫度,平衡逆向移動,則該反應的正反應是放熱反應,即ΔH<0,A錯誤;S8分解成S2需要吸收熱量,S8(g) 4S2(g) ΔH>0,升高溫度,該平衡正向移動,S8分解率增大,則S2體積分數增大,B正確;恒溫恒容體系中,通入稀有氣體,原平衡體系中各氣體濃度均未變化,則平衡不移動,C錯誤;其他條件不變時,S2體積分數增大,即c(S2)越大,則平衡正向進行的程度越大,CH4的平衡轉化率越大,D錯誤。
[對點訓練1] 對于以下三個反應,從反應開始進行到達到平衡后,保持容器溫度、容積不變,按要求回答下列問題:
(1)PCl5(g) PCl3(g)+Cl2(g),再充入PCl5(g),平衡向_______方向移動,達到平衡后,PCl5(g)的轉化率_______,PCl5(g)的百分含量_______。
(2)2HI(g) I2(g)+H2(g),再充入HI(g),平衡向________方向移動,達到平衡后,HI的分解率________,HI的百分含量________。
(3)2NO2(g) N2O4(g),再充入NO2(g),平衡向_______方向移動,達到平衡后,NO2(g)的轉化率_______,NO2(g)的百分含量_______。
正反應
減小
增大
正反應
不變
不變
正反應
增大
減小
思維建模
(1)構建恒溫恒容平衡思維模式 新平衡狀態可認為是兩個原平衡狀態簡單的疊加并 壓縮而成,相當于增大壓強。
(2)構建恒溫恒壓平衡思維模式(以氣體物質的量增加的反應為例,見圖示)
新平衡狀態可認為是兩個原平衡狀態簡單的疊加,壓強不變,平衡不移動。
考向2 化學平衡中物質轉化率或氣體體積分數的變化
B.a點對應的平衡常數比c點的大
C.b點對應的NH3的體積分數為26%
D.不改變投料比,增加n(N2)時,NH3體積分數增大
D
[對點訓練2] 將等物質的量的X、Y氣體充入某密閉容器中,在一定條件下,發生反應并達到平衡:X(g)+3Y(g) 2Z(g) ΔH<0。當改變某個條件并維持新條件直至新的平衡時,表中關于新平衡與原平衡的比較正確的是(  )
選項 改變條件 新平衡與原平衡比較
A 升高溫度 X的轉化率變小
B 增大壓強 X的濃度變小
C 充入一定量Y Y的轉化率增大
D 使用適當的催化劑 X的體積分數變小
A
解析 升高溫度,平衡逆向移動,X的轉化率變小,A項正確;增大壓強,平衡正向移動,但容器的容積減小,X的濃度變大,B項錯誤;充入一定量Y,X的轉化率增大,而Y的轉化率減小,C項錯誤;使用適當的催化劑,只能加快反應速率,不能改變平衡,X的體積分數不變,D項錯誤。
歸納總結
平衡轉化率和氣體體積分數的分析
素養發展進階
進階1 練易錯·避陷阱
1.(2023·廣東廣州檢測)在一定溫度下的定容容器中,當下列哪些物理量不再發生變化時,表明反應A(g)+2B(g) C(g)+D(g)已達到平衡狀態的是
(  )
①混合氣體的壓強 ②混合氣體的密度 ③B的物質的量濃度 
④混合氣體總物質的量 ⑤混合氣體的平均相對分子質量 
⑥v(C)與v(D)的比值為1∶1 ⑦混合氣體總質量 ⑧混合氣體總體積 
⑨單位時間內生成a mol A的同時生成a mol C
A.⑤⑥⑦⑧ B.①③④⑤⑨
C.②④⑦ D.①③⑧⑨
B
解析 該反應是分子數變化的反應,壓強始終在變化,混合氣體的壓強不變,說明氣體的物質的量不變,證明達到了平衡狀態,故①正確;該容器的容積保持不變,根據質量守恒定律知,反應前后混合氣體的質量不變,所以容器內氣體的密度始終不發生變化,故②錯誤;反應達到平衡狀態時,正、逆反應速率相等,平衡時各種物質的物質的量、濃度等不再發生變化,所以B的濃度不再變化時,該反應達到平衡狀態,故③正確;該反應是反應前后氣體體積變化的反應,所以氣體總物質的量不變,能表明反應達到平衡狀態,故④正確;容器中的氣體平均相對分子質量 ,反應前后混合氣體的質量不變化,當 不再發生變化時,物質的量不變,表明已經平衡,故⑤正確;C、D反應速率的比值始終等于化學方程式的計量數之比,故⑥錯誤;混合氣體的總質量一直不變,故⑦錯誤;在定容容器中混合氣體總體積始終不變,不能表明達到化學平衡狀態,故⑧錯誤;單位時間內生成a mol A是逆向反應的速率,同時生成a mol C表示正向反應的速率,正反應速率等于逆反應速率,說明反應達到平衡,故⑨正確。
2.一定條件下存在反應:2SO2(g)+O2(g) 2SO3(g),其正反應放熱。圖1、圖2表示起始時容器甲、丙容積都是V,容器乙、丁容積都是 ;向甲、丙內都充入2a mol SO2和a mol O2并保持恒溫;向乙、丁內都充入a mol SO2和0.5a mol O2并保持絕熱(即與外界無熱量交換),在一定溫度時開始反應。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圖1達平衡時,c(SO2):甲=乙
B.圖1達平衡時,平衡常數K:甲<乙
C.圖2達平衡時,所需時間t:丙<丁
D.圖2達平衡時,體積分數φ(SO3):丙>丁
D
解析 甲和乙若都是恒溫恒壓,則兩者等效,但乙為絕熱恒壓,又該反應正反應為放熱反應,則溫度:甲<乙,溫度升高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c(SO2):甲<乙,平衡常數K:甲>乙,A、B項錯誤;丙和丁若都是恒溫恒容,則兩者等效,但丁為絕熱恒容,則溫度:丙<丁,溫度越高,反應速率越快,達到平衡的時間越短,所用的時間:丙>丁,C項錯誤;溫度升高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體積分數φ(SO3):丙>丁,D項正確。
進階2 練熱點·提素能
3.(2023·廣東惠州第一次調研)在容積為1 L的恒容密閉容器中充入1 mol CO2和3 mol H2,一定條件下反應:CO2(g)+3H2(g) CH3OH(g)+H2O(g),測得CO2和H2的濃度隨時間變化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A.平衡時CO2的轉化率為75%
B.平衡后充入惰性氣體,平衡正向移動
C.該條件下,第9 min時v逆(CH3OH)大于第3 min時v正(CH3OH)
D.混合氣體的密度不隨時間的變化而變化,則說明上述反應達到平衡狀態
解析 利用CO2初始濃度和平衡濃度可得平衡時CO2的轉化率為×100%=75%,A正確;恒容容器充入惰性氣體,與反應有關的各物質濃度不變,平衡不移動,B錯誤;平衡之前始終有v逆(CH3OH)4.(2024·廣西北海模擬)乙醇水蒸氣重整釋氫過程中主要反應的熱化學方程式為:
反應Ⅰ:C2H5OH(g)+3H2O(g)═2CO2(g)+6H2(g) ΔH=+173.5 kJ·mol-1
反應Ⅱ:C2H5OH(g)═CH4(g)+CO(g)+H2(g) ΔH=+49.7 kJ·mol-1
反應Ⅲ:CO2(g)+H2(g)═CO(g)+H2O(g)  ΔH=+41.4 kJ·mol-1
以H2O和C2H5OH為原料氣,通過裝有催化劑的反應器,反應相同時間,乙醇轉化率、CH4、CO、CO2選擇性隨溫度變化的曲線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向乙醇水蒸氣重整反應體系中通入適量O2,可以為重整反應提供熱量
B.其他條件不變,升高溫度乙醇的平衡轉化率增大
C.300~450 ℃時,隨溫度升高,H2的產率增大
D.增加原料氣中水的比例,可以增大CO的選擇性
D
解析 向乙醇水蒸氣重整反應體系中通入適量O2,乙醇可以和氧氣反應放出熱量,從而為重整反應提供熱量,A正確;根據題給信息可知,乙醇水蒸氣重整釋氫過程中涉及的反應為吸熱反應,故升溫后平衡正向移動,平衡轉化率增大,B正確;由圖可知,300~450 ℃時,隨溫度升高一氧化碳和甲烷的選擇性降低,此時主要發生反應Ⅰ,H2的產率增大,C正確;增加原料氣中水的比例,則反應Ⅰ進行得較多,不利于生成一氧化碳,D錯誤。
進階3 研真題·明考向
5.(2023·廣東卷)催化劑Ⅰ和Ⅱ均能催化反應R(g) P(g)。反應歷程(下圖)中,M為中間產物。其他條件相同時,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使用Ⅰ和Ⅱ,反應歷程都分4步進行
B.反應達平衡時,升高溫度,R的濃度增大
C.使用Ⅱ時,反應體系更快達到平衡
D.使用Ⅰ時,反應過程中M所能達到的最高濃度更大
C
解析 由圖可知,使用催化劑Ⅰ和Ⅱ,均存在四個能壘,故反應歷程都分為4步進行,A正確;由圖可知,該反應是放熱反應,平衡后升高溫度,平衡逆向移動, R的濃度增大,B正確;使用Ⅱ時,R→M轉化的活化能更大,反應速率比使用Ⅰ更慢,故反應體系達到平衡所需時間更長,C錯誤;使用Ⅰ時,中間產物M轉化為P的活化能更大,反應比使用Ⅱ慢,故反應過程中M所能達到的最高濃度更大,D正確。
6.(2022·廣東卷,13)恒容密閉容器中,BaSO4(s)+4H2(g) BaS(s)+4H2O(g)在不同溫度下達平衡時,各組分的物質的量(n)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該反應的ΔH<0
B.a為n(H2O)隨溫度的變化曲線
C.向平衡體系中充入惰性氣體,平衡不移動
D.向平衡體系中加入BaSO4,H2的平衡轉化率增大
C
解析 由題圖可知,隨溫度升高,氫氣的物質的量減少,說明溫度升高,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該反應的ΔH>0,A項錯誤;因為正反應ΔH>0,隨溫度的升高n(H2O)應呈現增大趨勢,由題圖a走勢可知,B項錯誤;向恒容密閉容器中充入惰性氣體,由于容器容積不變,各組分的濃度不發生變化,平衡常數不變,平衡不發生移動,C項正確;BaSO4為固體,向平衡體系中加入固體,平衡不發生移動,氫氣的平衡轉化率不變,D項錯誤。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海晏县| 双流县| 梨树县| 镇原县| 洱源县| 五华县| 格尔木市| 新闻| 庆城县| 韶关市| 祥云县| 曲沃县| 浑源县| 桑日县| 广饶县| 南京市| 高邑县| 八宿县| 奉化市| 新蔡县| 白水县| 巴林右旗| 德阳市| 革吉县| 怀柔区| 安图县| 襄城县| 重庆市| 南郑县| 宁陕县| 屏山县| 涟源市| 嵊州市| 七台河市| 通州区| 宝丰县| 潼关县| 宝应县| 马关县| 旬邑县| 泾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