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課題2 氧氣本節課主要介紹氧氣的性質和一類重要的化學反應——化合反應,使學生初步了解物質間的轉變,從而為學生學習化合反應、氧化反應等知識打下基礎,同時激發學生對學習氧氣的制法的興趣,因此本節課起到承前啟后的作用。課題 氧氣 課型 新授課素養目標 1.知道氧氣的物理性質。 2.掌握氧氣的化學性質 3.能說出化合反應和氧化反應的定義并會判斷。 4.認識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變化及學會觀察和描述化學反應現象。 5.培養學生通過實驗研究物質及其變化規律的科學方法,培養學生觀察和描述實驗現象的能力,使他們學會通過實驗來研究物質及其變化的科學方法。 6.培養學生實事求是、尊重科學、尊重事物發展規律的科學態度;養成細致的觀察習慣和嚴謹的工作作風,激發學生探索科學的進取精神。教學重點 1.氧氣的化學性質。 2.化合反應、氧化反應概念的建立。 3.學習“觀察現象→分析現象→得出結論”的科學思維方法。教學難點 1.化合反應與氧化反應的區別。 2.學習從具體到抽象、從個別到一般的歸納方法。教具準備 氧氣(五瓶)、木條、硫、木炭、細鐵絲、火柴、水、細沙、燃燒匙、坩堝鉗。課前預習 1.通常情況下,氧氣是一種無色、無味的氣體。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氣大,液態或固態時為淡藍色。2.氧氣具有助燃性,能支持燃燒,帶有火星的木條能在氧氣中復燃,可燃物能在氧氣中燃燒。3.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物質生成另一種物質的反應叫作化合反應。4.物質與氧發生的反應屬于氧化反應。備課筆記易錯提醒:不易溶于水并不是不溶于水,只是溶解的量較少而已。新課導入 將一根燃著的木條放入裝有某種氣體的集氣瓶中,木條燃燒得更旺。大家知道瓶內盛放的是什么氣體呢?這種氣體就是氧氣,在第一單元我們觀察過燃著的小木條在氧氣和二氧化碳中的變化,知道氧氣會使木條燃燒得更旺,因此我們在面對這個問題時可以及時給出正確答案。今天我們就來深入學習一下氧氣相關的知識。進行新課 知識點1氧氣的物理性質 [討論]出示一瓶氧氣,請同學們結合已學知識觀察氧氣的物理性質并進行描述。 [答]氧氣的物理性質:(1)無色、無味的氣體。 [閱讀]指導學生閱讀課本P38氧氣的基本介紹,并播放氧氣的三態變化視頻。 [小結]氧氣的物理性質:①無色、無味的氣體;②密度比空氣略大;③不易溶于水;④有三態變化,液態氧、固態氧均為淡藍色。 認識氣體的物理性質的方法是關注氣體四個方面:①是顏色、氣味;②密度;③溶解性;④三態變化。 知識點2氧氣的化學性質 [演示實驗]教師教師演示課本P38實驗2-1,并請學生進行描述。 現象:帶有火星的木條復燃。 結論:氧氣能使帶有火星的木條復燃。 [提問]結合前面所學知識,如何檢驗集氣瓶中盛裝的是否是氧氣? [回答]把帶有火星的木條伸入集氣瓶中,若木條復燃,則為氧氣。 [過渡]那其他物質能否在氧氣中燃燒呢?燃燒的過程會出現什么現象呢?讓我們繼續探究。 [演示實驗]教師演示課本P38實驗2-2,木炭在氧氣中的燃燒實驗,并提醒學生注意觀察實驗的現象。 現象:木炭在空氣中燃燒持續紅熱,在氧氣中燃燒發出白光;都能感覺到周圍溫度上升。 結論:木炭在空氣和氧氣中都能燃燒,且在空氣中燃燒更為劇烈。木炭燃燒的過程都放出熱量。 [討論](1)用坩堝鉗直接夾取木炭伸入盛有氧氣的集氣瓶中,為什么沒有變化? (2)將木炭加熱至紅熱后,放入氧氣瓶中時應注意什么? (3)若向集氣瓶中加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蕩,石灰水會發生什么變化?說明了什么? [回答](1)木炭發生燃燒需要一定的條件,即點燃。 (2)夾木炭的坩堝鉗應由上而下緩慢地伸入集氣瓶中,以便使集氣瓶中的木炭與氧氣充分反應,防止氣體受熱逸出使實驗現象不明顯。備課筆記易錯提醒:氧氣不易溶于水,在室溫下,1L水只能溶解30mL氧氣。不能描述成氧氣不溶于水,要注意程度上的區別。易錯提醒:木炭等熔點高的固體在氧氣中燃燒,看到的是“發光”(如木炭在空氣中燃燒發出紅光,在氧氣中燃燒發出白光),而不是“產生火焰”。(3)石灰水變渾濁,說明瓶中產生了新物質二氧化碳氣體。 [小結]木炭燃燒需要點燃,木炭和氧氣發生了化學變化生成了二氧化碳,并放出熱量。反應過程表示為:碳+氧氣二氧化碳。 [視頻展示]播放教材P39實驗2-3操作視頻:指導學生觀察硫在空氣里燃燒時發生的現象和在氧氣中燃燒的現象。比較硫在空氣里和在氧氣里燃燒有什么不同?(提示:教師進行評價并總結) [生]現象:硫在空氣中燃燒①產生淡藍色火焰,②放熱,③生成有刺激性氣味;在氧氣中燃燒①產生明亮的藍紫色火焰,②放熱,③生成有刺激性氣味。 [講解]通過實驗對比實驗現象,可以得出:硫在氧氣中燃燒比在空氣中更劇烈。硫與氧氣發生化學反應,生成了一種有刺激性氣味的二氧化硫氣體,并放出熱量。反應過程表示為:硫+氧氣二氧化硫 [討論]結合蠟燭燃燒的過程,回憶點燃硫時,產生火焰前硫發生了什么變化? [討論]粉末狀的硫先熔化成液態,然后發生燃燒。 [講解]“光”一般指沸點高的固體物質燃燒產生的現象(如木炭),“火焰”是氣體或沸點低的固體物質或液體物質的蒸氣燃燒產生的現象(如酒精、石蠟、硫)。 [設問]木炭和硫分別在空氣和氧氣中燃燒的現象不同,這說明了什么?鐵絲在空氣中能燃燒嗎 在氧氣中呢? [演示]教師演示教材P40實驗2-4:把兩根光亮的細鐵絲分別盤成螺旋狀,取一根在酒精燈上燒至紅熱;另一根下端系一根火柴,點燃火柴,待火柴快燃盡時,插入充滿氧氣的集氣瓶中(預先放一些水或細沙)。 [提問]請學生對實驗現象進行描述,并分析得出結論(教師進行評價并總結)。 [答]現象:在空氣中,鐵絲紅熱,不能燃燒;在氧氣中,鐵絲劇烈燃燒,火星四射,放熱,(3)生成黑色固體。 結論:鐵在空氣中不易燃燒,在氧氣中能燃燒,鐵與氧氣反應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鐵。 [思考](1)做鐵在氧氣中燃燒實驗時,實驗前為什么在瓶底鋪一層沙或少量水? (2)火柴起什么作用? (3)為什么待火柴燃盡時,才將鐵絲伸入氧氣中? [討論并回答](1)為防止高溫熔融物濺落下來炸裂集氣瓶底。 (2)利用火柴燃燒放出的熱量使鐵絲的溫度升高,引燃鐵絲。 (3)防止火柴燃燒消耗過多的氧氣使鐵絲不能順利燃燒。備課筆記特別提醒:硫燃燒的產物二氧化硫是空氣污染物,該實驗需在通風櫥或排風設備下進行。在實驗過程中集氣瓶中應放少量水吸收二氧化硫,防止二氧化硫污染空氣。歸納總結:描述物質燃燒的現象,一般按照“一光、二熱、三生成”的順序。即首先描述燃燒發出什么顏色的光或火焰是什么顏色;其次描述是否放出熱量;最后描述生成了一種什么樣的物質。進行新課 [總結]比較以上三個實驗現象,可以得出如下三個結論:(1)可燃物在氧氣中比在空氣中燃燒要劇烈; (2)某些在空氣中不能燃燒的物質,在氧氣中能燃燒,說明氧氣的化學性質比較活潑; (3)物質在空氣中燃燒,實際上是與其中的氧氣發生反應,由于空氣中氧氣的含量相對較低,因此在空氣中燃燒不如在氧氣中劇烈,即物質燃燒的劇烈程度與氧氣的濃度有關。 知識點3 化合反應和氧化反應 [討論]比較三個反應的共同點。 [回答](1)反應條件都是點燃。(2)反應放熱。(2)反應物中都有氧氣。(3)反應物都是兩種物質,生成物都是一種物質。 [講解]上面三個反應來都是由兩種物質發生反應,生成另一種物質。這種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物質生成另一種物質的反應,就叫作化合反應。化合反應是化學反應的基本反應類型之一,可以用通式來表示:A+B……→C,其特點為“多變一”。 [練習]判斷下列反應是否為化合反應。 (1)鐵+氧氣四氧化三鐵 (2)鋅+鹽酸→氯化鋅+氫氣 (3)氫氣+氧氣水 (4)氫氧化亞鐵+氧氣+水→氫氧化鐵 [答案](1)(3)(4)為化合反應。 [講解]上述實驗中的(1)(3)(4)三個反應還有另一個共同點:即反應物中都有氧氣參與,這類反應屬于氧化反應。在這些反應中,氧氣提供氧,使別的物質被氧化,氧氣表現出氧化性。氧氣是常用的氧化劑。 [討論]氧化反應和化合反應的聯系與區別。舉例說明。 [生]化合反應不一定是氧化反應,氧化反應也不一定是化合反應,兩者沒有必然的聯系。 [小結]化合反應和氧化反應的關系及判定方法:化合反應和氧化反應是按不同的標準對化學反應進行分類得到的結果。化合反應是化學反應的基本類型之一,是從反應中物質的種類變化角度來劃分的;氧化反應是從是否有氧參加反應來劃分的,只要是物質與氧氣的反應,不管生成物有幾種,都是氧化反應(如蠟燭在空氣中燃燒是氧化反應,但不是化合反應。而鐵絲燃燒既是化合反應,又是氧化反應)。二者雖然沒有必然的聯系,但也存在交叉的關系,可用下圖來表示。備課筆記易錯提醒:物質和氧氣發生的反應屬于氧化反應,但氧化反應不一定有氧氣參與,其他具有氧化性的物質也可能使物質氧化,發生氧化反應。進行新課 [講解]物質在氧氣中的燃燒都是比較劇烈的氧化反應,但并不是所有的氧化反應都像燃燒那樣劇烈。有些氧化反應進行得很慢,甚至不容易被察覺,這樣的氧化叫作緩慢氧化。生活中有很多緩慢氧化的例子,如細胞的呼吸作用、食物的腐爛、酒和醋的釀造等。 [小結]緩慢氧化和燃燒的共同點:都是氧化反應,都放出熱量。教學板書 課題2 氧氣課堂小結 本節課我們學習了氧氣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氧氣的物理性質:無色、無味的氣體,密度比空氣略大,不易溶于水,有三態變化。氧氣的化學性質:化學性質比較活潑,能與多種物質發生反應,具有氧化性,能支持燃燒。另外,我們通過具體反應的討論學習了化合反應、氧化反應等概念。教材習題 解答 練習與應用(P41-42) 1.A 2.B 3.C 4.C 5.D 6.硫+氧氣二氧化硫 磷+氧氣五氧化二磷 鐵+氧氣四氧化三鐵 7.天然氣;發出藍色火焰,放出熱量;是;有水、二氧化碳等新物質生成(合理即可)。 8.支持燃燒:作助燃劑,用于煉鋼、氣焊等。 供給呼吸:用于登山、潛水、醫療急救等(合理即可)。難題 解答 例1 氧氣是空氣的主要成分之一,有關氧氣的說法錯誤的是( ) A.帶火星的木條可以檢驗氧氣 B.氧氣的化學性質比氮氣活潑 C.魚類能在水中生存說明氧氣易溶于水 D.在常溫下,氧氣也能與有些物質發生反應 【解析】氧氣能使帶有火星的木條復燃,利用這一性質可以鑒別氧氣;氧氣備課筆記課堂延伸:化合反應是初中化學所學的四大基本反應類型之一,氧化反應不屬于四種基本反應類型,氧化反應又分為劇烈氧化和緩慢氧化兩種。規律總結:(1)化學上要系統研究一種物質,一般先研究它的物理性質、化學性質,再根據它的性質研究它的用途和制取方法。難題 解答 能與許多物質發生化學反應,溫度越高,反應越劇烈,而氮氣一般不與其他物質反應;物質與氧氣的反應大多數要在較高溫度下進行,有時常溫下也能進行,如鐵生銹,故A、B、D正確;魚類能在水中生存,說明水中有氧氣,但不能說明氧氣易溶于水。 【答案】C 例2(多選)氧氣是一種化學性質比較活潑的氣體,它可以和許多物質發生化學反應。如圖所示,關于三個反應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 A.都是化合反應 B.生成物都是固體 C.都需要點燃 D.都是非金屬和氧氣反應 【解析】甲、乙、丙三個反應都是由兩種物質生成一種物質的反應,都是化合反應;硫與氧氣反應生成二氧化硫,生成物是氣體;反應條件都是點燃;鐵是金屬,硫和磷是非金屬。 【答案】B、D 例3下列化學反應中屬于化合反應的是,屬于氧化反應的是,既屬于化合反應又屬于氧化反應的是________。 【解析】化合反應的生成物只有一種,反應物是兩種或兩種以上,①②符合。物質與氧氣發生的反應屬于氧化反應,故反應物中有氧氣的反應屬于氧化反應,②③符合;有氧氣參加且生成物只一種的反應屬于氧化反應,也屬于化合反應,②符合。 【答案】①②②③②備課筆記方法點撥:化合反應的反應特征為“多變一”,物質跟氧氣的反應屬于氧化反應,根據兩種反應的概念特征逐一分析。布置作業:完成本課時對應練習,并提醒學生預習下一節的內容。教學反思 本節課突出了氧氣的化學性質這一重點,在對學生進行分析后,為了能較好的把握教學難點,把將三個實驗進行對比,讓學生充分了解實驗現象觀察程序包括反應物質的色、態、味,反應條件和操作要點,反應生成的物質的色、態、味及伴隨出現的現象,特殊生成物質的檢驗等,效果比做實驗感覺要好,思路清晰,重復操作性強。充分利用演示實驗,精心設計教學情景,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學過程中老師的疑問:教師點評和總結:備課筆記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