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5張PPT)第一章 運動的描述第2節 位置 位移中國西部的塔克拉瑪干沙漠是我國最大的沙漠,在沙漠中,遠眺不見邊際,抬頭不見飛鳥。許多穿越這個沙漠的勇士常常迷路,甚至因此而喪生。歸結他們失敗的原因都是因為在沙漠中搞不清這樣三個問題:我在哪里 我要去哪里 選哪條路線最佳 而這三個問題涉及三個描述物體運動的物理量:位置、位移、路程。1.能在坐標系上定量地描述物體的位置。2.知道路程與位移的區別,能夠描述直線運動的位移的大小和方向。3.了解位移—時間圖像的物理意義,了解矢量與標量的不同。01 位置物體做直線運動時,其位置可用直線坐標系的坐標x表示。當x>0時,表示質點的位置在原點的右邊;當x<0時,表示質點的位置在原點的左邊。如圖所示,一個物體從點A運動到點B,點A的位置可以用坐標xA=2m表示,點B的位置可以用坐標xB=4m表示。同理,物體在某一平面上運動時,其位置可用平面直角坐標系的坐標來表示。手機導航軟件出發地點:廣州白云國際機場目的地:祖廟從廣州白云國際機場到祖廟,選擇不同的路線,路程一樣嗎?能描述運動方向嗎?又怎樣描述該同學的位置變化?01 位移1.路程例如:廣州白云國際機場去祖廟,可以選擇不同的交通方式。①乘火車②乘飛機③乘火車到武漢乘輪船沿長江而上。不同方式路程不同。(1)定義:路程是質點運動軌跡的長度。無論使用什么交通工具、走過了怎樣不同的路徑,他總是從廣州白云國際機場到達了祖廟,即位置的變化是相同的。AB如圖:只要物體的初、末位置確定,這個有向線段就是確定的,它不因路徑的不同而改變。2.位移(1)定義: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線段稱為位移。(2)意義:描述物體位置變化的物理量。(3)理解:大小:有向線段的長度。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注意:求位移時必須回答方向。路程位移末位置(x)和起始位置(x0)的坐標之差(x)來表示,即x= x- x0.x的正負表示運動質點的位移方向, x的絕對值等于位移的大小.如圖所示,當 x >0 時,表示位移的方向與x軸正方向相同;當x <0時,表示位移的方向與x軸正方向相反.3.位移的表示4.位移和路程的比較比較項 位移 路程區別 意義大小方向聯系描述質點位置變化描述質點軌跡的長度從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線段的長度運動軌跡的長度從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無方向①都是描述質點運動的物理量②都是過程量③單位相同④位移的大小不大于相應的路程⑤只有質點做單向直線運動時,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1)利用表中數據能求出小車P在前3秒內、第3秒內、前6秒內和第6秒的位移和路程嗎?為什么?t/s 0 1 2 3 4 5 6x/m 0 7 10 14 12 8 -3位移14m4m-3m-11m路程14m4m31m11m14x/m0-2-424681012前3秒內 第3秒內 前6秒內 第6秒討論與交流t/s 0 1 2 3 4 5 6x/m 0 7 10 14 12 8 -3(2)一維直線坐標系上只能表達小車P所在位置,并不能準確知道小車P某時刻在那個位置。能否試用位移-時間圖像平面直角坐標系來畫出小車整個運動過程。反映了做直線運動的物體位移與時間的對應關系。s-t 圖像中我們能得到哪些信息?1.s-t圖像的物理意義:02 位移-時間圖像(1)由x-t圖像可知物體各時刻所處位置及物體發生一段位移所需時間(2) x-t圖像只能用來描述直線運動x-t圖像中,表示位移的x軸是一條方向固定的直線(3) x-t圖像不是物體運動的軌跡表示的是位移隨時間t變化的情況(4)縱軸表示物體的初始位置(x1、x2)(5)交點表示相遇(點B)2.根據x-t圖像分析物體的運動B(6)水平直線表示物體靜止(甲線)(7)傾斜直線表示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乙線正向,戊線負向)斜率表示速度,斜率的大小表示速度的大小,斜率的正負表示物體的運動方向。(8)丙表示物體做加速直線運動,丁表示物體做減速直線運動x-t圖像上某點切線斜率的大小表示物體速度的大小(陡大緩小)x-t圖像上某點切線斜率的正負表示物體速度的方向甲丙丁乙戊1.標量:(1)定義:在物理學中,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叫矢量,如位移、力、速度。(2)標量相加遵從的法則:代數運算法則。(2)矢量相加遵從的法則是什么?(1)定義:在物理學中,只有大小而沒有方向的物理量叫標量,如路程、質量、溫度、電流。2.矢量:03 矢量和標量北ABCAC①當兩個矢量共線時, (方向相同)矢量相加的法則可以用算術加法(代數和),但首先要規定正方向。AB=5mBC=3m合位移為ACAC=AB+BC=5m+3m =8m。表示A到C位移為8米,方向向北②當兩個矢量共線時, (方向相反)也可以用算術加法(代數和),但首先要規定正方向。AB=5mBC=-3m合位移為ACAC=AB+BC=5m+(-3m) =2m。表示A到C位移為2米,方向向北北ABCAC③下面這種情況呢?AB=5mBC= -8m合位移為ACAC=AB+BC=5m+(-8m) = -3m。表示A到C位移為3米,方向向南小結:當兩個矢量共線時,在規定正方向時,矢量方向用正負號表示,直接進行代數和(相加)結果為負號表示合位移與正方向相反。北BACAC例:一位同學從操場中心A出發,向北走了40 m,到達C點,然后又向東走了30m,到達B點。用有向線段表明他第一次、第二次的位移和兩次行走的合位移(即代表他的位置變化的最后結果的位移)。三個位移的大小各是多少?你能通過這個實例總結出矢量相加的法則嗎?ABC北東思考:當兩個矢量不共線時,應該遵從什么法則呢?當兩個矢量不共線時,應該遵從三角形定則:兩個矢量相加時,首尾依次相連,合矢量為從第一個矢量的起端指向第二個矢量的末端。1.下圖為中國古代的太極圖,圖中大圓的半徑為R,圓心在O點(圖中未畫出),AC是直徑,中央“S”形部分是兩個半徑均為 R/2 的半圓。某人晨練時按此圖自A點出發,沿圖中箭頭所示路徑ABCOA進行,第一次返回A點的過程中,他的路程和位移大小分別是( )A.0,0 B.0,2πRC.2πR,0 D.2πR,2πRC2.(多選)如圖所示,一個物體從A運動到C,位移Δx1=-4 m-5 m=-9 m;從C運動到B,位移Δx2=1 m-(-4 m)=5 m。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C到B的位移大于A到C的位移,因為正數大于負數B.A到C的位移大于C到B的位移,因為正負號表示位移的方向,不表示大小C.因為位移是矢量,所以這兩個矢量的大小無法比較D.物體由A到B的位移為Δx=Δx1+Δx2BD3. (多選)如圖是甲、乙兩個物體在同一直線上運動時的位移-時間圖像,由圖像可知( )A.乙開始運動時,兩物體相距20 mB.在0~10 s這段時間內,兩物體間的距離逐漸增大C.在10~25 s這段時間內,兩物體間的距離逐漸減小D.兩物體在10 s時相距最遠,在25 s時相遇BCD4.某質點沿直線運動,其運動的s-t圖像如圖所示,則:(1)質點在________時間內遠離出發點;質點在________時間內靠近出發點;質點在________時間內沒有運動。A.0~20 s B.20~30 sC.30~40 s D.40~50 s(2)質點離出發點的最遠距離是________ m。(3)質點在10 s時距離出發點________ m,質點在30~40 s內的位移為________ m,質點在________ s時回到出發點。ACDB501030502.路程:是用來描述物體運動軌跡的長度的物理量,標量3.位移:是用來描述物體位置變化的物理量,矢量一、位置和位移1.位置:運動質點某一時刻在空間所處的地方.二、位移—時間圖像x-t圖像的繪制和分析三、矢量和標量1. 矢量: 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運算法則與標量不同。2. 標量: 只有大小,沒有方向,標量相加遵從代數運算法則。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