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6張PPT)第二章 勻變速直線運動第5節 課時1 汽車安全行駛問題1.通過應用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公式解決汽車剎車以及安全行駛問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2.使學生意識到酒后駕車、疲勞駕駛的危害,提高學生的安全行車意識。分析物體運動的基本步驟研究對象已知條件運動性質運動過程圖s-t 圖像v-t 圖像01 汽車安全行駛問題例題1:一輛汽車在高速公路上行駛的速度為 108 km/h。當駕駛員發現前方 80 m 處發生了交通事故時,馬上緊急剎車,并以 7.5 m/s2 的恒定加速度減速行駛。該汽車行駛是否會出現安全問題?① 明確研究對象② 判斷研究對象做什么運動③ 分別作出運動過程圖v-t 圖例題1:一輛汽車在高速公路上行駛的速度為 108 km/h。當駕駛員發現前方 80 m 處發生了交通事故時,馬上緊急剎車,并以 7.5 m/s2 的恒定加速度減速行駛。該汽車行駛是否會出現安全問題?設加速度大小為 a,方向與 v0 方向相反:進而確定剎車時間,求出位移例題1:一輛汽車在高速公路上行駛的速度為 108 km/h。當駕駛員發現前方 80 m 處發生了交通事故時,馬上緊急剎車,并以 7.5 m/s2 的恒定加速度減速行駛。該汽車行駛是否會出現安全問題?逆向思維法減速到 0 的勻減速運動初速度為 0 的勻加速運動例題2:上題中如果駕駛員的反應時間是 0.5 s,該汽車有安全問題嗎?1. 汽車的運動包含哪些過程?2. 汽車的總位移包含那幾部分?如何計算?3. 我們常說的“安全距離”指的是什么?解:在駕駛員剎車前,汽車做勻速直線運動,剎車后汽車做勻減速直線運動,其運動情況如圖所示.選定汽車行駛的初速度方向為正方向.汽車做勻速直線運動的位移為s1 = v0t =30 ×0.5 m = 15 m.汽車做勻減速直線運動的位移解法同例題 1,s2 =60 m.汽車停下的實際位移為s = s + s2 =(15 + 60)m = 75 m.由于前方距離有80 m,所以不會出現安全問題.例題3:一般人的剎車反應時間為 t0 = 0.5 s,但飲酒會引起反應時間延長。在某次試驗中,一名志愿者少量飲酒后駕車以 v0 = 72 km/h 的速度在試驗場的水平路面上勻速行駛。從發現緊急情況到汽車停下,行駛距離為 L = 39 m。減速過程中汽車位移 s = 25 m,此過程可以視為勻變速直線運動。求:(1)減速過程中汽車加速度的大小和所用時間;(2)飲酒使志愿者的反應時間延長了多少?解:(1)依題意,汽車初速度v0=72 km/h=20 m/s,末速度vt=0.設減速過程中加速度的大小為a,所用時間為t,通過的位移為s,選定汽車行駛的初速度方向為正方向,有①②將v0=20 m/s,vt=0,s=25 m 代入①式,求得 a=8 m/s2.將a=8 m/s2代入②式,求得t=2.5 s.(2)設志愿者的反應時間為t',反應時間的延長值為t,則L=v0t'+s.將L=39 m,v0=20 m/s,s=25 m代入,求得t'=0.7 s.反應時間的延長值t=t’-t0=(0.7-0.5)s=0.2 s.總結:有哪些因素會影響行車安全?反應時間反應距離剎車距離停車距離安全距離從發現情況到采取相應行動經過的時間保持原速所走過的距離勻減速到停下的總位移反應距離+剎車距離注意:飲酒會引起反應時間延長,而在反應時間內,汽車仍以原來的速度做勻速直線運動,所以司機的反應遲緩,會導致汽車滑行的距離增長,增加了交通安全隱患.因此,《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明確規定:嚴禁酒后開車!1.以36km/h的速度沿平直公路行駛的汽車,遇障礙物剎車后獲得大小為a=4 m/s2的加速度,剎車后第三個2 s內,汽車運動的位移為( )A.12.5 m B.2 m C.10 m D.0D2.一輛汽車以某一速度在郊區的水平路面上行駛,因前方交通事故緊急剎車而做勻減速直線運動,最后靜止,汽車在最初3 s 內通過的位移與最后3 s內通過的位移之比s1∶s2=5∶3,汽車運動的加速度大小a=5 m/s2,則汽車制動的總時間( )A.t>6 s B.t=6 sC.4 sD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