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24高考試題評析及教學啟示第9講-水溶液中的離子反應平衡圖像題 課件 (共65張PPT)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24高考試題評析及教學啟示第9講-水溶液中的離子反應平衡圖像題 課件 (共65張PPT)

資源簡介

(共65張PPT)
第9講
水溶液中的離子反應平衡圖像
2024高考化學試題評析及教學啟示
contents
目錄
01
命題特點
01
02
03
經典重現
模型建構
04
教學啟示
命題特點
PART 01
01
研究命題特點,把握命題方向
2024年普通高中學業水平選擇性考試化學試題中,全國卷和各省自主命題卷大部分都出現了水溶液的離子反應平衡圖像題,出現的頻率如此之高說明此題仍然是各卷命題的熱點和難點。數形結合突出學科融合,側重考查學生利用化學知識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除了考查常見酸堿滴定、沉淀滴定以及三大守恒等考點之外,也注重考查學生創新思維,避免學生思維禁錮,同時為實現對高分段學生的有效區分奠定了基礎。
試題來源 考查情境 圖像類型 難度
1 湖北卷 在CO2氛圍中調pH的Pb2+配位轉化 分布曲線 難
2 全國甲卷 Ag2CrO4與NaCl的沉淀轉化滴定 lg曲線 難
3 新課標卷 有吸電子基團的有機酸的電離平衡 分布曲線 難
4 黑、吉、遼卷 多離子滴定、沉淀溶解平衡 lg曲線 較難
5 河北卷 多離子配位平衡 lg曲線 較難
6 山東卷 Ag+與CH3COOH水溶液多重平衡 類分布曲線 難
7 浙江6月 H2S水溶液的多重平衡 分布曲線 難
8 湖南卷 HCOOH與NaOH的滴定反應 滴定曲線 較難
新課標卷
曲線歸屬、常數計算、電離度計算、電荷守恒
選項考點分布
黑、吉、遼卷
曲線歸屬、常數計算3
河北卷
離子濃度比較、常數計算
山東卷
曲線歸屬、常數計算、物料守恒、離子濃度計算
常數計算、水解率計算、指示劑的選擇、沉淀的判斷
浙江卷6月
電離及水解平衡、沉淀轉化及溶解平衡、沉淀滴定、配位平衡
湖北卷
全國甲卷
離子濃度比較、常數計算、電荷及物料守恒
常數計算、物料及電荷守恒、沉淀溶解判斷
湖南卷
水的電離程度比較、電荷和物料守恒、離子濃度比較、常數計算
經典重現
PART 02
02
1.(2024湖北卷T13) CO2氣氛下,Pb(ClO4)2溶液中含鉛物種的分布如圖。縱坐標(δ)為組分中鉛占總鉛的質量分數。已知c0(Pb2+)=2.0×10-5mol·L-1,pKa1(H2CO3)=6.4、pKa2(H2CO3)=10.3,pKsp(PbCO3)=12.1。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pH=6.5時,溶液中c(CO32-)B.δ(Pb2+)=δ(PbCO3)時,c(Pb2+) <1.0×10-5mol·L-1
C.pH=7時,2c(Pb2+)+c[Pb(OH)+] <2c(CO32-)+
c(HCO3-)+c(ClO4-)
D.pH=8時,溶液中加入少量NaHCO3(s),會溶解PbCO3
試題情境:分布分數+圖表坐標系
CO2氣氛,物種有離子也有固體
創新點
CO2氣氛下,Pb(ClO4)2溶液加入堿調pH,使c(OH-)逐漸增大,同時使c(CO32-)不斷增大,實現Pb2+ Pb(OH)+ PbCO3 Pb(CO3)22-的轉化
1.(2024湖北卷T13) CO2氣氛下,Pb(ClO4)2溶液中含鉛物種的分布如圖。縱坐標(δ)為組分中鉛占總鉛的質量分數。已知c0(Pb2+)=2.0×10-5mol·L-1,pKa1(H2CO3)=6.4、pKa2(H2CO3)=10.3,pKsp(PbCO3)=12.1。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pH=6.5時,溶液中c(CO32-)當pH=6.5時δ(Pb2+)>50%,即c(Pb2+)>1×10-5mol/L,則c(CO32-)= = mol/L=10-7.1mol/L
1.(2024湖北卷13) CO2氣氛下,Pb(ClO4)2溶液中含鉛物種的分布如圖。縱坐標(δ)為組分中鉛占總鉛的質量分數。已知c0(Pb2+)=2.0×10-5mol·L-1,pKa1(H2CO3)=6.4、pKa2(H2CO3)=10.3,pKsp(PbCO3)=12.1。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B.δ(Pb2+)=δ(PbCO3)時,c(Pb2+) <1.0×10-5mol·L-1
由圖可知,δ(Pb2+)=δ(PbCO3)時,溶液中還存在Pb(OH)+,根據c0(Pb2+)=2.0×10-5mol/L和Pb守恒,溶液中c(Pb2+)<1.0×10-5mol/L

1.(2024湖北卷13)CO2氣氛下,Pb(ClO4)2溶液中含鉛物種的分布如圖。縱坐標(δ)為組分中鉛占總鉛的質量分數。已知c0(Pb2+)=2.0×10-5mol·L-1,pKa1(H2CO3)=6.4、pKa2(H2CO3)=10.3,pKsp(PbCO3)=12.1。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C.pH=7時,2c(Pb2+)+c[Pb(OH)+] <2c(CO32-)+
c(HCO3-)+c(ClO4-)
網傳錯誤解析:溶液中的電荷守恒為2c(Pb2+)+c[Pb(OH)+]+c(H+)=2c(CO32-)+c(HCO3-)+c(ClO4-)
+2c[Pb(CO3)22-]+c(OH-),
pH=7時,溶液中c(H+)=c(OH-),
則2c(Pb2+)+c[Pb(OH)+]=2c(CO32-)+c(HCO3-)+c(ClO4-)
+2c[Pb(CO3)22-],有2c(Pb2+)+c[Pb(OH)+] >2c(CO32-)
+c(HCO3-)+c(ClO4-),則C項錯誤;
錯誤原因:未考慮圖像橫軸pH逐漸增大,需要向溶液中加入強堿(如NaOH等)來調節,則電荷守恒要考慮其他外加的陽離子。
1.(2024湖北卷13)CO2氣氛下,Pb(ClO4)2溶液中含鉛物種的分布如圖。縱坐標(δ)為組分中鉛占總鉛的質量分數。已知c0(Pb2+)=2.0×10-5mol·L-1,pKa1(H2CO3)=6.4、pKa2(H2CO3)=10.3,pKsp(PbCO3)=12.1。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C.pH=7時,2c(Pb2+)+c[Pb(OH)+] <2c(CO32-)+
c(HCO3-)+c(ClO4-)
解法一:(若外加堿為MOH)溶液中的電荷守恒為2c(Pb2+)+c[Pb(OH)+]+c(H+)+c(M+)=2c(CO32-)+
c(HCO3-)+c(ClO4-)+c(OH-)+2c[Pb(CO3)22-],pH=7,c(H+)=c(OH-),c[Pb(CO3)22-]幾乎為0,所以
2c(Pb2+)+c[Pb(OH)+]+c(M+)=2c(CO32-)+c(HCO3-)+c(ClO4-),則2c(Pb2+)+c[Pb(OH)+] <2c(CO32-)+c(HCO3-)+c(ClO4-)
解法二:溶液中的物料守恒為
初始溶質為Pb(ClO4)2,2n(Pb2+)+2n[Pb(OH)+]+2n(PbCO3)+2n[Pb(CO3)22-]=n(ClO4-)
所以2c(Pb2+)+c[Pb(OH)+] <2c(CO32-)+c(HCO3-)+c(ClO4-)

+2n(CO32-)+n(HCO3-)
1.(2024湖北卷13)CO2氣氛下,Pb(ClO4)2溶液中含鉛物種的分布如圖。縱坐標(δ)為組分中鉛占總鉛的質量分數。已知c0(Pb2+)=2.0×10-5mol·L-1,pKa1(H2CO3)=6.4、pKa2(H2CO3)=10.3,pKsp(PbCO3)=12.1。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D.pH=8時,溶液中加入少量NaHCO3(s),會溶解PbCO3
9
考試時可用尺子輔助測量
網傳錯誤解析:NaHCO3溶液中HCO3-的水解平衡常數為 = = 10-7.6>Ka2(H2CO3),NaHCO3溶液呈堿性,加入少量NaHCO3固體,溶液pH增大,PbCO3轉化成Pb(CO3)22-而溶解,D項正確;
錯誤原因:未考慮NaHCO3溶液pH是否達到PbCO3溶解所需的pH。
正確解法:飽和NaHCO3溶液pH=(pKa1+pKa2)=8.35,而且圖像所示PbCO3開始溶解的pH更靠近9,即pH大于8.5才開始溶解,則加入少量的NaHCO3(s)不能溶解PbCO3
2.(2024全國甲卷T13)將0.10mmol Ag2CrO4配制成1.0mL懸濁液,向其中滴加0.10mol·L-1的NaCl溶液。lg[cM/(mol·L-1)](M代表Ag+、Cl-或CrO42-)隨加入NaCl溶液體積(V)的變化關系如圖所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 兩者恰好完全反應時,消耗NaCl溶液的體積v(NaCl)=2mL,2mL之后再加NaCl溶液,c(Cl-)增大, 平衡向左移動,c(Ag+)會隨著c(Cl-)增大而減小,所以2mL后降低的曲線,即最下方的虛線代表Ag+,升高的曲線即中間虛線代表Cl-,則最上方的實線為CrO42-曲線。
Cl-
Ag+
CrO42-
恰好完全反應
試題情境:沉淀轉化滴定+圖表坐標系
思維方式轉變:前期沉淀轉化滴定,后期沉淀溶解平衡移動
創新點
2.(2024全國甲卷T13)將0.10mmol Ag2CrO4配制成1.0mL懸濁液,向其中滴加0.10mol·L-1的NaCl溶液。lg[cM/(mol·L-1)](M代表Ag+、Cl-或CrO42-)隨加入NaCl溶液體積(V)的變化關系如圖所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交點a處:c(Na+)=2c(Cl-)
當v(NaCl)=2mL時Ag2CrO4與NaCl與恰好完全反應,溶質為Na2CrO4,之后再加入過量的NaCl溶液,則a點溶質為NaCl和Na2CrO4,且a點為Cl-和CrO42-曲線的交點,則c(CrO42-)=c(Cl-),由物料守恒:c(Na+)=2c(CrO42-)+c(Cl-)=3c(Cl-)
×
c(CrO42-)=c(Cl-)
Cl-
Ag+
CrO42-
2.(2024全國甲卷T13)將0.10mmol Ag2CrO4配制成1.0mL懸濁液,向其中滴加0.10mol·L-1的NaCl溶液。lg[cM/(mol·L-1)](M代表Ag+、Cl-或CrO42-)隨加入NaCl溶液體積(V)的變化關系如圖所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B.Ksp(AgCl)/Ksp(Ag2CrO4)=10-2.21
當V(NaCl)=1.0mL時,有一半的Ag2CrO4轉化為AgCl,Ag2CrO4與AgCl共存,均達到沉淀溶解平衡,取圖中橫坐標為1.0mL的點,得Ksp(AgCl)= c(Ag+)·c(Cl-)=10-5.18×10-4.57=10-9.75,Ksp(Ag2CrO4)= c2(Ag+)·c(CrO42-)=(10-5.18)2×10-1.60=10-11.96,
則 =102.21
×
Cl-
Ag+
CrO42-
2.(2024全國甲卷T13)將0.10mmol Ag2CrO4配制成1.0mL懸濁液,向其中滴加0.10mol·L-1的NaCl溶液。lg[cM/(mol·L-1)](M代表Ag+、Cl-或CrO42-)隨加入NaCl溶液體積(V)的變化關系如圖所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C.V≤2.0mL時c(CrO42-)/c(Cl-)不變
V<2.0mL時,Ag2CrO4未轉化完全,體系中Ag2CrO4和AgCl共存,則 為
定值,即 為定值,由圖可知,
在V≤2.0mL時c(Ag+)并不是定值,則的值
不是定值,即在變化
×
Cl-
Ag+
CrO42-
2.(2024全國甲卷T13)將0.10mmol Ag2CrO4配制成1.0mL懸濁液,向其中滴加0.10mol·L-1的NaCl溶液。lg[cM/(mol·L-1)](M代表Ag+、Cl-或CrO42-)隨加入NaCl溶液體積(V)的變化關系如圖所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D.y1= 7.82,y2= lg34
V>2.0mL時AgCl處于飽和狀態,V(NaCl)=2.4mL時,圖像顯示c(Cl-)=10-1.93mol·L-1,則c(Ag+)== = 10-7.82mol·L-1,故y1=lgc(Ag+)= -7.82,此時Ag2CrO4全部轉化為AgCl,n(CrO42-)守恒,等于起始時n(Ag2CrO4),則c(CrO42-) mol·L-1,則y2=lgc(CrO42-)=lg = -lg34

Cl-
Ag+
CrO42-
3.(2024年全國理綜新課標卷T13題)常溫下CH2ClCOOH和CHCl2COOH的兩種溶液中,分布系數δ與pH的變化關系如圖所示。[比如:δ(CH2ClCOO-)= ) ] 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隨著pH的增大,CH2ClCOOH、CHCl2COOH的濃度減小,CH2ClCOO-、CHCl2COO-濃度增大,δ(酸分子)+δ(酸根離子)=1,
—Cl為吸電子基團,那么CHCl2COOH的酸性強于CH2ClCOOH,即Ka(CHCl2COOH)>Ka(CH2ClCOOH),交點1和交點2是δ(酸分子)=δ(酸根離子)=0.5,此時的pH分別約為1.3、2.8,則兩種酸的電離常數分別為Ka(CH2ClCOOH)=10-2.8、Ka(CHCl2COOH)≈10-1.3
1
2
試題情境:分布分數+圖表坐標系
有吸電子基團的有機酸酸酸性大小比較
創新點
CH2ClCOOH
CHCl2COOH
CHCl2COO-
CH2ClCOO-
1.3
3.(2024年全國理綜新課標卷T13題)常溫下CH2ClCOOH和CHCl2COOH的兩種溶液中,分布系數δ與pH的變化關系如圖所示。[比如:δ(CH2ClCOO-)= ) ] 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 曲線M表示δ(CHCl2COO-)~pH的變化關系
B. 若酸的初始濃度為0.10mol·L-1,則a點對應的溶液中有c(H+)=c(CHCl2COO-)+c(OH-)
C.CH2ClCOOH的電離常數Ka=10-1.3
D.pH=2.08時, =
1
2
CH2ClCOOH
CHCl2COOH
CHCl2COO-
CH2ClCOO-
×
×
3.(2024年全國理綜新課標卷T13題)常溫下CH2ClCOOH和CHCl2COOH的兩種溶液中,分布系數δ與pH的變化關系如圖所示。[比如:δ(CH2ClCOO-)= ) ] 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B. 若酸的初始濃度為0.10mol·L-1,則a點對應的溶液中有c(H+)=c(CHCl2COO-)+c(OH-)
1
2
CH2ClCOOH
CHCl2COOH
CHCl2COO-
CH2ClCOO-
分析:在初始濃度為0.10mol·L-1的CHCl2COOH溶液中,電荷守恒:c(OH-),再由Ka= ==10-1.15mol·L-1,但a點=0.10mol·L-1>10-1.15mol·L-1,所以a點溶液是加入了酸性更強的酸,即此時溶液中還有其它的酸根陰離子,c(H+)>c(CHCl2COO-)+c(OH-)
×
3.(2024年全國理綜新課標卷T13題)常溫下CH2ClCOOH和CHCl2COOH的兩種溶液中,分布系數δ與pH的變化關系如圖所示。[比如:δ(CH2ClCOO-)=) ] 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D.pH=2.08時, =
電離度a= ,而已電離的酸的物質的量等其生成的酸根的物質的量,則電離度
,電離度,
pH=2.08時,由交點b、c及其坐標得,電離度0.15,電離度=0.85
1
2
CH2ClCOOH
CHCl2COOH
CHCl2COO-
CH2ClCOO-

4(2024黑、吉、遼卷T15)25℃下,AgCl、AgBr和Ag2CrO4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線如下圖所示。某實驗小組以K2CrO4為指示劑,用AgNO3標準溶液分別滴定含Cl-水樣、含Br-水樣。
已知:①Ag2CrO4為磚紅色沉淀;
②相同條件下AgCl溶解度大于AgBr;
③25℃時,pKa1(H2CrO4)=0.7,pKa2(H2CrO4)=6.5

試題情境:多沉淀滴定+圖表坐標系
思維方式轉變:數形結合,將Ksp表達式轉換成一次函數
創新點
4(2024黑、吉、遼卷T15)25℃下,AgCl、AgBr和Ag2CrO4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線如下圖所示。某實驗小組以K2CrO4為指示劑,用AgNO3標準溶液分別滴定含Cl-水樣、含Br-水樣。
已知:①Ag2CrO4為磚紅色沉淀;
②相同條件下AgCl溶解度大于AgBr;
③25℃時,pKa1(H2CrO4)=0.7,pKa2(H2CrO4)=6.5

由Ksp(AgnX)=cn(Ag+)·c(X-),等式兩邊同時取負對數得解析式pX+npAg=pKsp,變形得pX= -npAg+pKsp結合圖知直線斜率為-n,截距為pKsp,所以直線斜率為-1的代表AgCl和AgBr沉淀溶解平衡曲線,且截距小的代表AgCl即曲線②代表AgCl、曲線③代表AgBr,直線斜率為-2的代表Ag2CrO4即曲線①,根據①和②的交點(2.0,7.7),可求得pKsp(Ag2CrO4)=pX+2pAg=7.7+2.0×2=11.7,Ksp(Ag2CrO4)=10-11.7,pKsp(AgCl)=pX+pAg=2.0+7.7=9.7,Ksp(AgCl)=10-9.7,根據③上的點(6.1,6.1),可求得Ksp(AgBr)=pX+pAg=6.1+6.1=12.2,Ksp(AgBr)=10-12.2。
Ag2CrO4
AgBr
AgCl
X= -npAg
y=kx+b
4(2024黑、吉、遼卷T15)25℃下,AgCl、AgBr和Ag2CrO4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線如下圖所示。某實驗小組以K2CrO4為指示劑,用AgNO3標準溶液分別滴定含Cl-水樣、含Br-水樣。
已知:①Ag2CrO4為磚紅色沉淀;
②相同條件下AgCl溶解度大于AgBr;
③25℃時,pKa1(H2CrO4)=0.7,pKa2(H2CrO4)=6.5

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 曲線②為AgCl沉淀溶解平衡曲線
B. 反應Ag2CrO4+H+ 2Ag++HCrO4-的平衡常數K=10-5.2
C. 滴定Cl-時,理論上混合液中指示劑濃度不宜超過10-2mol·L-1
D. 滴定Br-達終點時,溶液中=10-0.5

Ag2CrO4
AgBr
AgCl
4(2024黑、吉、遼卷T15)25℃下,AgCl、AgBr和Ag2CrO4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線如下圖所示。某實驗小組以K2CrO4為指示劑,用AgNO3標準溶液分別滴定含Cl-水樣、含Br-水樣。
已知:①Ag2CrO4為磚紅色沉淀;
②相同條件下AgCl溶解度大于AgBr;
③25℃時,pKa1(H2CrO4)=0.7,pKa2(H2CrO4)=6.5

Ag2CrO4
AgBr
AgCl
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B. 反應Ag2CrO4+H+ 2Ag++HCrO4-的平衡常數K=10-5.2
K= = = = =10-5.2

4(2024黑、吉、遼卷T15)25℃下,AgCl、AgBr和Ag2CrO4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線如下圖所示。某實驗小組以K2CrO4為指示劑,用AgNO3標準溶液分別滴定含Cl-水樣、含Br-水樣。
已知:①Ag2CrO4為磚紅色沉淀;
②相同條件下AgCl溶解度大于AgBr;
③25℃時,pKa1(H2CrO4)=0.7,pKa2(H2CrO4)=6.5

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C. 滴定Cl-時,理論上混合液中指示劑濃度不宜超過10-2mol·L-1
Ag2CrO4
AgBr
AgCl
當Cl-恰好滴定完全時,c(Ag+) =c(Cl-) ,pAg= pKsp(AgCl)==4.85,用K2CrO4作指示劑,不能在此之前生Ag2CrO4,即Q(Ag2CrO4)=c2(Ag+)·c(X-) pKsp-2pAg=11.7-2×4.85=2,
所以c(CrO42-)<10-2mol·L-1

4.(2024黑、吉、遼卷T15)25℃下,AgCl、AgBr和Ag2CrO4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線如下圖所示。某實驗小組以K2CrO4為指示劑,用AgNO3標準溶液分別滴定含Cl-水樣、含Br-水樣。
已知:①Ag2CrO4為磚紅色沉淀;
②相同條件下AgCl溶解度大于AgBr;
③25℃時,pKa1(H2CrO4)=0.7,pKa2(H2CrO4)=6.5

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D. 滴定Br-達終點時,溶液中=10-0.5
Ag2CrO4
AgBr
AgCl
當滴定Br-達終點時,c(Ag+)=c(Br-) ,③上的點(6.1,6.1)正好為滴定終點,c(Ag+)=c(Br-)10-6.1mol·L-1,所以pc(CrO42-) = pKsp-2pAg=11.7-2×6.1=-0.5,c(CrO42-)=100.5mol·L-1,則 = =10-6.6
×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99%的X、Y轉化為配離子時,兩溶液中CN-的平衡濃度:X>Y
B.向Q點X、Z的混合液中加少量可溶性Y鹽,達平衡時>
C.由Y和Z分別制備等物質的量的配離子時,消耗CN-的物質的量:YD.若相關離子的濃度關系如P點所示,Y配離子的解離速率小于生成速率
5.(2024河北卷T11)11.在水溶液中,CN-可與多種金屬離子形成配離子。X、Y、Z三種金屬離子分別與CN-形成配離子達平衡時lg與 lgc(CN-)的關系如圖。
試題情境:多離子配位反應+圖表坐標系
配位反應的多重平衡
創新點
CN-與金屬離子的反應為:金屬離子+nCN- 配離子,K=,等式左右兩邊取對數得lg nlgc(CN-)=lgK,則lg= nlgc(CN-) lgK,lg ~ nlgc(CN-)為直線關系,直線的斜率為配位數n,從圖中可看出斜率大小順序為Y>Z,則由Y、Z制備等物質的量的配離子時,消耗CN-的物質的量:Y>Z,因此C選項錯誤。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99%的X、Y轉化為配離子時,兩溶液中CN-的平衡濃度:X>Y
B.向Q點X、Z的混合液中加少量可溶性Y鹽,達平衡時>
C.由Y和Z分別制備等物質的量的配離子時,消耗CN-的物質的量:YD.若相關離子的濃度關系如P點所示,Y配離子的解離速率小于生成速率
×
5.(2024河北卷T11)11.在水溶液中,CN-可與多種金屬離子形成配離子。X、Y、Z三種金屬離子分別與CN-形成配離子達平衡時lg與 lgc(CN-)的關系如圖。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99%的X、Y轉化為配離子時,兩溶液中CN-的平衡濃度:X>Y
5.(2024河北卷T11)11.在水溶液中,CN-可與多種金屬離子形成配離子。X、Y、Z三種金屬離子分別與CN-形成配離子達平衡時lg與 lgc(CN-)的關系如圖。
99%的X、Y轉化為配離子時,溶液中 ,lg-2,根據圖像可知,縱坐標約為-2,此時溶液中 lgcX(CN-)> lgcY(CN-),則溶液中CN-的平衡濃度:X×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B.向Q點X、Z的混合液中加少量可溶性Y鹽,達平衡時>
5.(2024河北卷T11)11.在水溶液中,CN-可與多種金屬離子形成配離子。X、Y、Z三種金屬離子分別與CN-形成配離子達平衡時lg與 lgc(CN-)的關系如圖。
繼續增大,X對應曲線位于Z對應曲線上方,lg > lg,則 >
Q點時=lg,即=,加入少量可溶性Y鹽后,會消耗CN-形成Y配離子,使得溶液中c(CN-)減小而 lgc(CN-)增大,與lg曲線在Q點相交后,隨著 lgc(CN-)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D.若相關離子的濃度關系如P點所示,Y配離子的解離速率小于生成速率
5.(2024河北卷T11)11.在水溶液中,CN-可與多種金屬離子形成配離子。X、Y、Z三種金屬離子分別與CN-形成配離子達平衡時lg與 lgc(CN-)的關系如圖。
金屬Y離子與CN-在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
金屬Y離子+nCN- Y配離子
由P點狀態移動到形成Y配離子的反應的平衡狀態時, lgc(CN-)不變,增大,則需使c(Y)增大、c(Y配離子)減小,即平衡需逆向移動,則P點狀態Y配離子的解離速率>生成速率
×
6.(2024山東卷10)常溫下Ag(Ⅰ)-CH3COOH水溶液體系中存在反應:Ag++CH3COO- CH3COOAg,平衡常數為K。已初始濃度c0(Ag+) =c0(CH3COO-)=0.08mol·L-1,所有含碳物種的摩爾分數與pH變化關系如圖所示(忽略溶液體積變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線Ⅱ表示CH3COOH的變化情況
B. CH3COOH的電離平衡常數Ka=10-n
C. pH=n時,c(Ag+)=mol·L-1
D. pH=10時,c(Ag+)+c(CH3COOAg)=0.08mol·L-1
試題情境:電離平衡+圖表坐標系
電離平衡、化學反應平衡、水解平衡等多重平衡體系的相互影響
創新點
該圖為所有含碳物種的摩爾分數與pH的變化關系圖,溶液中存在三
個平衡:①CH3COOH CH3COO-+H+、②Ag++CH3COO-
CH3COOAg(aq),③Ag++OH- AgOH;溶液中的含碳物種只有
CH3COOH、CH3COO-、CH3COOAg,隨著pH的增大,c(H+)減小平
衡①③正向移動,c(CH3COOH)、c(Ag+)減小而c(CH3COO-)增大,故線Ⅰ、Ⅱ分別表示CH3COOH、CH3COO-的摩爾分數隨pH變化的關系;pH較小時(約小于7.8)CH3COO-濃度增大的影響大于Ag+濃度減小的影響,平衡②正向移動,使CH3COOAg濃度增大,pH較大時(約大于7.8)CH3COO-濃度增大的影響小于Ag+濃度減小的影響,平衡②逆向移動,使CH3COOAg濃度減小,所以線Ⅲ表示CH3COOAg隨pH變化的關系。
6.(2024山東卷10)常溫下Ag(Ⅰ)-CH3COOH水溶液體系中存在反應:Ag++CH3COO- CH3COOAg,平衡常數為K。已初始濃度c0(Ag+) =c0(CH3COO-)=0.08mol·L-1,所有含碳物種的摩爾分數與pH變化關系如圖所示(忽略溶液體積變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CH3COOH
CH3COO-
CH3COOAg
A. 線Ⅱ表示CH3COOH的變化情況
×
7.8
6.(2024山東卷10)常溫下Ag(Ⅰ)-CH3COOH水溶液體系中存在反應:Ag++CH3COO- CH3COOAg(aq),平衡常數為K。已初始濃度c0(Ag+) =c0(CH3COO-)=0.08mol·L-1,所有含碳物種的摩爾分數與pH變化關系如圖所示(忽略溶液體積變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 CH3COOH的電離平衡常數Ka=10-n
CH3COOH
CH3COO-
CH3COOAg
曲線Ⅰ和Ⅱ交點處,c(CH3COOH)=c(CH3COO-),溶液的pH=m,則CH3COOH的電離平衡常數Ka=c(H+)=10-m
×
6.(2024山東卷10)常溫下Ag(Ⅰ)-CH3COOH水溶液體系中存在反應:Ag++CH3COO- CH3COOAg(aq),平衡常數為K。已初始濃度c0(Ag+) =c0(CH3COO-)=0.08mol·L-1,所有含碳物種的摩爾分數與pH變化關系如圖所示(忽略溶液體積變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C. pH=n時,c(Ag+)=mol·L-1
CH3COOH
CH3COO-
CH3COOAg
==10n-mc(CH3COOH),Ag++CH3COO- CH3COOAg(aq)的K=,c(Ag+)===mol·L-1

pH=n時,c(H+)=10-n,且曲線Ⅱ和Ⅲ相交,則c(CH3COOH) =
c(CH3COOAg)根據Ka= =10-m,c(CH3COO-) =
6.(2024山東卷10)常溫下Ag(Ⅰ)-CH3COOH水溶液體系中存在反應:Ag++CH3COO- CH3COOAg(aq),平衡常數為K。已初始濃度c0(Ag+) =c0(CH3COO-)=0.08mol·L-1,所有含碳物種的摩爾分數與pH變化關系如圖所示(忽略溶液體積變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D. pH=10時,c(Ag+)+c(CH3COOAg)=0.08mol·L-1
CH3COOH
CH3COO-
CH3COOAg
c0(Ag+) =0.08mol·L-1,pH=10時溶液中,Ag(Ⅰ)以
Ag+、CH3COOAg、AgOH等存在,根據物料守恒,c(Ag+)+c(CH3COOAg)<0.08mol/L
×
7.(2024浙江6月卷T15)室溫下,H2S水溶液中各含硫微粒物質的量分數δ隨pH變化關系如下圖[例如δ(H2S)=]。已知:Ksp(FeS)=6.3×10-18,Ksp[Fe(OH)2]=4.9×10-17。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溶解度:FeS大于Fe(OH)2
B. 以酚酞為指示劑(變色的pH范圍8.2~10.0),用NaOH
標準溶液可滴定H2S水溶液的濃度
C. 忽略S2-的第二步水解,0.10mol·L-1的Na2S溶液中S2-水解率約為62%
D.0.010mol·L-1的FeCl2溶液中加入等體積0.20mol·L-1的Na2S溶液,反應初始生成的沉淀是FeS
試題情境:電離平衡+圖表坐標系
不同類型沉淀的溶解度比較,沉淀和雙水解等多重平衡的競爭
創新點
7.(2024浙江6月卷T15)室溫下,H2S水溶液中各含硫微粒物質的量分數δ隨pH變化關系如下圖[例如δ(H2S)=]。已知:Ksp(FeS)=6.3×10-18,Ksp[Fe(OH)2]=4.9×10-17。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在H2S溶液中存在電離平衡:H2S H++HS-、HS- H++S2-,隨著pH的增大,H2S的物質的量分數逐漸減小,HS-的物質的量分數先增大后減小,S2-的物質的量分數逐漸增大,由交點1對應的pH=7可知Ka1(H2S)==1×10-7,由交點2對應的pH=13.0可知Ka2(H2S)==1×10-13。
H2S
S2-
HS-
1
2
7
13
7.(2024浙江6月卷T15)室溫下,H2S水溶液中各含硫微粒物質的量分數δ隨pH變化關系如下圖[例如δ(H2S)=]。已知:Ksp(FeS)=6.3×10-18,Ksp[Fe(OH)2]=4.9×10-17。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Fe(OH)2的溶解平衡為Fe(OH)2 Fe2+(aq)+2OH-(aq),飽和Fe(OH)2溶液物質的量濃度為=mol/L=10-6mol/L>×10-9mol/L,故溶解度:FeS小于Fe(OH)2
FeS的溶解平衡為FeS(s) Fe2+(aq)+S2-(aq),飽和FeS溶液物質
A. 溶解度:FeS大于Fe(OH)2
×
H2S
S2-
HS-
1
2
的量濃度為mol/L=×10-9mol/L,
7.(2024浙江6月卷T15)室溫下,H2S水溶液中各含硫微粒物質的量分數δ隨pH變化關系如下圖[例如δ(H2S)=]。已知:Ksp(FeS)=6.3×10-18,Ksp[Fe(OH)2]=4.9×10-17。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S2-
HS-
1
2
B. 以酚酞為指示劑(變色的pH范圍8.2~10.0),用NaOH標準溶液可滴定H2S水溶液的濃度
酚酞的變色范圍為8.2~10.0,若以酚酞為指示劑,用NaOH標準溶液滴定H2S水溶液,由圖可知當酚酞發生明顯顏色變化時,反應未進行完全,不能用酚酞作指示劑判斷滴定終點
×
H2S
8.2
7.(2024浙江6月卷T15)室溫下,H2S水溶液中各含硫微粒物質的量分數δ隨pH變化關系如下圖[例如δ(H2S)=]。已知:Ksp(FeS)=6.3×10-18,Ksp[Fe(OH)2]=4.9×10-17。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C. 忽略S2-的第二步水解,0.10mol·L-1的Na2S溶液中S2-水解率約為62%
H2S
S2-
HS-
1
2
=====0.1,設水解的S2-的濃度為x mol/L,則=0.1,解得x≈0.062,S2-的水解率約為×100%=62%
Na2S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S2-+H2O HS-+OH-、HS-+H2O H2S+OH-
(忽略第二步水解),第一步水解平衡常數Kh(S2-)=

7.(2024浙江6月卷T15)室溫下,H2S水溶液中各含硫微粒物質的量分數δ隨pH變化關系如下圖[例如δ(H2S)=]。已知:Ksp(FeS)=6.3×10-18,Ksp[Fe(OH)2]=4.9×10-17。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D.0.010mol·L-1的FeCl2溶液中加入等體積0.20mol·L-1的Na2S溶液,反應初始生成的沉淀是FeS
H2S
S2-
HS-
1
2
×
的Na2S溶液中S2-水解率約為62%,c(S2-)=0.1mol/L-0.062mol/L=0.038mol/L,c(OH-)≈c(HS-)=0.062mol/L,c(Fe2+)·c(S2-)=0.005mol/L×0.038mol/L=1.9×10-4>Ksp(FeS),c(Fe2+)·c2(OH-)=0.005mol/L×(0.062mol/L)2=
1.922×10-5>Ksp[Fe(OH)2],故反應初始生成的沉淀是FeS和Fe(OH)2
0.01mol/L FeCl2溶液中加入等體積0.2mol/L Na2S溶液,瞬間得到0.005mol/L FeCl2和0.1mol/L Na2S的混合液,結合C項,0.10mol·L-1
8.(2024湖南卷T13)常溫下Ka(HCOOH)=1.810-4,向20mL0.1mol·L-1NaOH溶液中緩慢滴入相同濃度的HCOOH溶液,混合溶液中某兩種離子的濃度隨加入HCOOH溶液體積的變化關系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 水的電離程度:MB. M點:2c(OH-)=c(Na+)+c(H+)
C. 當V(HCOOH)=10mL時,c(OH-)=c(H+)+2c(HCOOH)+c(HCOO-)
D. N點:c(Na+)>c(HCOO-)>c(OH-)>c(H+)>c(HCOOH)
試題情境:電離平衡+圖表坐標系
有機酸與強堿的中和滴定
創新點
向20mL0.1mol·L-1NaOH溶液中滴入相同濃度的HCOOH溶液,發生反應HCOOH+OH- =H2O+HCOO-,濃度改變較大的微粒是OH-和HCOO-,當V(HCOOH)=0mL,c(OH-)=c(Na+)=0.1mol·L-1,當V(HCOOH)=20mL達到滴定終點,總體積增大到原來的2倍。則c(OH-)接近為0,c(HCOO-)和c(Na+)大約為0.05mol·L-1,即經過M點在下降的曲線表示的是OH-濃度的變化,經過M點、N點的在上升的曲線表示的是生成的HCOO-濃度的變化
8.(2024湖南卷T13)常溫下Ka(HCOOH)=1.810-4,向20mL0.1mol·L-1NaOH溶液中緩慢滴入相同濃度的HCOOH溶液,混合溶液中某兩種離子的濃度隨加入HCOOH溶液體積的變化關系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 水的電離程度:MB. M點:2c(OH-)=c(Na+)+c(H+)
C. 當V(HCOOH)=10mL時,
c(OH-)=c(H+)+2c(HCOOH)+c(HCOO-)
D. N點:c(Na+)>c(HCOO-)>c(OH-)>c(H+)>c(HCOOH)
OH-
HCOO-
8.(2024湖南卷T13)常溫下Ka(HCOOH)=1.810-4,向20mL0.1mol·L-1NaOH溶液中緩慢滴入相同濃度的HCOOH溶液,混合溶液中某兩種離子的濃度隨加入HCOOH溶液體積的變化關系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 水的電離程度:MOH-
HCOO-

M點時,V(HCOOH)=10mL,溶液中的溶質為c(NaOH):c(HCOONa)=1:1,仍剩余有未反應的NaOH對水的電離是抑制的,N點HCOOH溶液與NaOH溶液恰好反應生成HCOONa,此時僅存在HCOONa的水解,對水電離是促進的,此時水的電離程度最大
8.(2024湖南卷T13)常溫下Ka(HCOOH)=1.810-4,向20mL0.1mol·L-1NaOH溶液中緩慢滴入相同濃度的HCOOH溶液,混合溶液中某兩種離子的濃度隨加入HCOOH溶液體積的變化關系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OH-
HCOO-
B. M點:2c(OH-)=c(Na+)+c(H+)
M點時,V(HCOOH)=10mL,溶液中的溶質為c(NaOH):c(HCOONa)=1:1,根據電荷守恒有c(Na+)+c(H+)=c(HCOO-)+
c(OH-),M點為交點可知c(HCOO-)=c(OH-),聯合可得2c(OH-)
=c(Na+)+c(H+)

8.(2024湖南卷T13)常溫下Ka(HCOOH)=1.810-4,向20mL0.1mol·L-1NaOH溶液中緩慢滴入相同濃度的HCOOH溶液,混合溶液中某兩種離子的濃度隨加入HCOOH溶液體積的變化關系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OH-
HCOO-
C. 當V(HCOOH)=10mL時,
c(OH-)=c(H+)+2c(HCOOH)+c(HCOO-)
M點時,V(HCOOH)=10mL,溶液中的溶質為c(NaOH):c(HCOONa)
=1:1,根據電荷守恒有c(Na+)+c(H+)=c(HCOO-)+c(OH-),根據物料守恒c(Na+)=2c(HCOOH)+2c(HCOO-),聯合可得c(OH-)=
c(H+)+2c(HCOOH)+c(HCOO-)

8.(2024湖南卷T13)常溫下Ka(HCOOH)=1.810-4,向20mL0.1mol·L-1NaOH溶液中緩慢滴入相同濃度的HCOOH溶液,混合溶液中某兩種離子的濃度隨加入HCOOH溶液體積的變化關系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OH-
HCOO-
D. N點:c(Na+)>c(HCOO-)>c(OH-)>c(H+)>c(HCOOH)
N點V(HCOOH)=20mL,HCOOH與NaOH恰好反應生成HCOONa,HCOO-發生水解,因此c(Na+)>c(HCOO-)、c(OH-)>c(H+),觀察圖中N
點可知,c(HCOO-)=0.05mol·L-1,根據Ka(HCOOH)==1.8×10-4,得==3.6×10-4,即c(HCOOH)>c(H+)
×
模型建構
PART 03
03
高考命題的靈活創新
情境類型:
(1)物質由熟悉到陌生
(2)由常見的酸堿滴定到陌生的有機酸電離平衡、電離平衡和沉淀溶解平衡的綜合、配位平衡、沉淀溶解平衡和水解平衡綜合
(3)由靜態到動態、單一情景轉化為復雜情景
圖像特點:單一曲線轉化為復合曲線、其他曲線向分布分數曲線的轉化、單一直角坐標系轉化為復合坐標系
學科融合:對圖像線性化處理、使用數學作為工具研究化學問題
曲線歸屬、溶液酸堿性、微粒的比值大小及變化、不同電解質對比、中和能力、恰好完全反應(或反應一半)時的微粒比較、稀釋后導電能力比較、改變外因電離程度比較、溶液的酸堿性及pH計算、粒子濃度大小比較、三大守恒、計算常數及利用常數計算
構建思維模型,兼顧方法模型
高考命題內容
溶液組成與性質
溶液中的平衡
溶液的變化
平衡常數
看情境:簡單情境還是復雜情境,電離?水解?沉淀?配位?
是否為了降低氣體在溶液中的溶解度?
看計算:抓住平衡常數,抓住等量點
是否為了使某沸點低的物質液化或汽化,與其他物質分離
構建思維模型,兼顧方法模型
解題思維路徑
看坐標:簡單坐標還是復雜坐標?曲線如何歸屬?
看守恒:三大守恒的運用,離子濃度比較的思維方法
看關鍵點:起點、半點、中性點、化學計量點、交點、零點
教學啟示
PART 04
04
一、發展學生化學學科思想
化學學科思想是人們在認識化學的活動中運用科學方法的思想意識,是對化學的本質、特征和價值的基本認識。化學學科思想是從具體化學知識中提煉形成的,化學的許多具體內容都可以在學科思想的框架下得到解釋,高考中運用的最多的就是化學學科思想。
1.守恒思想:所謂守恒思想,就是以化學變化的質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為依據,選擇化學變化前后保持不變的某種量作為解題依據的思維方法。
2.動態平衡思想:所謂動態平衡思想,就是學生在分析化學反應時要形成一個意識,所有化學反應理論上都具有可逆性,都會處于動態平衡狀態,動態平衡既是化學反應的常態,也是我們分析化學反應的方法。
常見的動態平衡類型有:化學平衡、電離平衡、水解平衡、沉淀溶解平衡和配位平衡。
物料守恒——溶液中特定元素的微粒 (離子和分子)守恒
電荷守恒——所有陽離子所帶正電荷總數等于所有陰離子所帶負電荷總數
涉及考點有溶液中粒子濃度的大小比較、等量關系
(2023年湖北卷) H2L為某鄰苯二酚類配體,其pKa1=7.46,pKa2=12.4。常溫下構建Fe(III)—H2L溶液體系,其中c0(Fe3+)=2.0×10-4mol/L, c0(H2L)=5.0×10-3mol/L。體系中含Fe物種的組分分布系數δ與pH的關系如圖所示,分布系數δ(x)=,已知lg2=0.3,lg3=0.48。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2021 全國卷 I)HA 是一元弱酸,難溶鹽 MA的飽和溶液中c(M+)隨c(H+) 而變化,M+ 不發生水解。實驗發現,298K 時 c2(M+) ~ c(H+) 為線性關系,如下圖中實線所示。
(2022 山東卷)工業上以 SrSO4 (s) 為原料生產 SrCO3 (s), 對其工藝條件進行研究。現有含 SrCO3 (s) 的 0.1mol/L、1.0 mol/L Na2CO3 溶液,含 SrSO4 (s) 的 0.1mol/L、 1.0 mol/L Na2SO4 溶液。 在一定 pH 范圍內,四種溶液中 lgc(Sr2+) 隨 pH 的變化關系如圖所示。
(2019 北京卷)實驗測得 0.5mol/L CH3COONa 溶液、0.5mol/LCuSO4 溶液以及H2O 的 pH 隨溫度變化曲線如圖。
二、挖掘經典高考題,做好教考銜接
(2021 全國卷 I)HA 是一元弱酸,難溶鹽 MA 的飽和溶液中c(M+)隨c(H+) 而變化,M+ 不發生水解。實驗發現,298K時c2(M+) ~ c(H+) 為線性關系,如下圖中實線所示。
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溶液pH=4時,c(M+)<3.0×10-4 mol·L-1
B.MA的溶度積Ksp(MA)=5.0×10-8
C.溶液pH=7時,c(M+)+c(H+)=c(A-)+c(OH-)
D.HA的電離常數Ka(HA)≈2.0×10-4
c2(M+) ~ c(H+)為線性關系,那我們能不能構建出其線性方程
呢?這樣解題效率將大大提高。難溶鹽 MA 的飽和溶液中
存在MA A-+M+,A-+H2O OH-+HA, 由物料守恒c(M+)=
c(A-)+c(HA)有則Ksp(MA)=進一步變形得=Ksp(MA)+,即c2(M+) ~ c(H+) 的線性方程,由y=kx+b,Ksp(MA)為該直線的截距, 為直線的斜率,看圖中截距就可以得出Ksp(MA)=5.0×10-8,再從點1對應的坐標點代入線性方程就可以求出Ka(HA)。
1
C電荷守恒式未考慮調pH時的外加酸的陰離子
(2020 全國 I)以酚酞為指示劑,用 0.1000 mol·L 1 的 NaOH 溶液滴定 20.00 mL 濃度的二元酸 H2A 溶液。溶液中,pH、分布系數隨滴加 NaOH 溶液體積 V (NaOH) 的變化關系如圖所示。
(2021 湖北卷)常溫下,已知 H3PO3 溶液中含磷物種的濃度之和為0.1mol·L-1,溶液中各含磷物種的 pc — pOH 關系如圖所示。 x、y、z 三點的坐標:x(7.3,1.3),y(10.0,3.6),z(12.6,1.3)。
(2022 湖北卷)下圖是亞砷酸和酒石酸混合體系中部分物種的圖。
(2021 山東卷) 賴氨酸 [H3N+(CH2)4CH(NH2)COO-,用HR 表示] 是人體必需氨基酸,其鹽酸鹽(H3RCl2)在水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H3R2+ H2R+ HR R-。 向一定濃度的 H3RCl2 溶液中滴加 NaOH 溶液,溶液中H3R2+、H2R+、 HR 和R- 的分布系數 δ(x) 隨 pH 變化如圖所示。
(2020 全國 I)以酚酞為指示劑,用 0.1000 mol·L 1 的 NaOH 溶液滴定 20.00 mL 濃度的二元酸 H2A 溶液。溶液中,pH、分布系數隨滴加 NaOH 溶液體積 V (NaOH) 的變化關系如圖所示。
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曲線①代表δ(H2A),曲線②代表δ(HA-)
B.H2A溶液的濃度為0.200 0 mol·L-1
C.HA-的電離常數Ka=1.0×10-2
D.滴定終點時,溶液中c(Na+)<2c(A2-)+c(HA-)
雙坐標系,①②曲線的縱坐標看左邊縱軸,而③曲線的縱坐標要看右邊縱軸,利用①②曲線的交點,此時溶液的pH=2

三、轉變教學方式,從教知識轉向教思維
引導學生從“解題”向“解決問題”轉化;同時注重與其他學科融合,不斷豐富解決問題的手段。比如有意引導學生會用函數表示化學反應過程中的某一指標的變化,快速理清圖像涵義以及計算常數并利用常數構建其它常數,要求學生熟練掌握對數、指數的簡單運算。
THANKS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铜梁县| 都昌县| 德格县| 嘉祥县| 新津县| 镇远县| 渭源县| 玉山县| 大田县| 柳州市| 中江县| 玉环县| 东辽县| 津南区| 那曲县| 泰和县| 双城市| 绥德县| 南城县| 清苑县| 九寨沟县| 醴陵市| 邛崃市| 喀喇沁旗| 甘德县| 新乐市| 新巴尔虎左旗| 白山市| 白水县| 阿克陶县| 喀喇沁旗| 沽源县| 宁夏| 海原县| 鹰潭市| 廊坊市| 垫江县| 阿荣旗| 沅江市| 永宁县| 满洲里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