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實驗活動3 燃燒條件的探究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本實驗對于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調動學生科學探究的積極性,具有極大的吸引力和調動作用。通過讓學生自主參加到探究實驗中,既加強了學生的感性認識,又鍛煉了學生的動手能力、觀察能力、分析能力、思維能力及概括能力。課題 燃燒條件的探究 課型 新授課素養目標 1.加深對燃燒條件的認識,進一步了解滅火的原理。 2.體驗實驗探究的過程,學習對觀察的現象進行分析得出結論的科學方法。 3.通過學生自主進行實驗探究,觀察實驗現象并進行分析比較從而得出燃燒的三個條件,進一步加強學生對燃燒的三個條件及滅火原理的理解,從而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勇于探索的科學精神。 4.幫助學生逐步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方法論。教學重點 控制變量法及實驗結論的推導。教學難點 實驗的規范操作。教具準備 燒杯、鑷子、坩堝鉗、酒精燈、火柴等。 小木塊、小煤塊、蠟燭。課前預習 1.燃燒的條件:(1)可燃物;(2)空氣(或氧氣);(3)溫度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2.滅火的原理:(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與其他物品隔離;(2)隔絕空氣(或氧氣);(3)使溫度降到著火點以下。新課導入 這個單元我們學了燃燒的一些相關知識,可能大家對燃燒的三個條件的理解只停留在理論層次上,今天讓我們一起親自動手,用實驗探究燃燒的三個條件。進行新課 實驗1 探究燃燒需要溫度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 (1)燃燒實驗過程: 取大小和形狀相似的干燥的小木塊和小煤塊,分別用坩堝鉗夾住,同時放到備課筆記進行新課 酒精燈火焰上加熱,觀察現象。 [現象]小木塊先燃燒,小煤塊后燃燒。 [結論]燃燒的條件之一是:物質具有可燃性。 實驗2 設計實驗探究燃燒需要有氧氣(或空氣) 方案一:點燃蠟燭,片刻后將燒杯罩在蠟燭火焰上方,由遠及近向火焰慢慢移動,直至罩住蠟燭。 [現象]蠟燭火焰逐漸熄滅。 方案二:點燃兩支相同的蠟燭,將其中一支罩在燒杯里。 [現象]沒有被罩住的蠟燭持續燃燒,被罩住的蠟燭一會兒就熄滅了。 [結論]燃燒的條件之一是可燃物要與氧氣(或空氣)接觸。 [交流]比較實驗1中的現象,并解釋原因。 [總結]觀察到小木塊先燃燒,小煤塊后燃燒。小木塊和小煤塊都是可燃物,也都與空氣接觸,但小煤塊的著火點比小木塊的高。在酒精燈火焰上加熱時,溫度先達到小木塊的著火點,即小木塊先滿足燃燒的三個條件,所以小木塊比小煤塊先燃燒。教學板書 實驗活動3燃燒條件的探究 燃燒的三個條件: (1)可燃物 (2)達到燃燒所需的最低溫度 (3)氧氣(或空氣)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通過實驗探究了燃燒的條件,并自己設計了實驗方案探究燃燒是否需要氧氣(或空氣),從而鞏固了對燃燒三個條件的認識:①可燃物②氧氣(或空氣)③達到燃燒所需的最低溫度(也叫著火點)。備課筆記難題 解答 例 某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將大小相同的若干塊棉布在五份不同體積分數的酒精溶液中浸透后取出點火,做了“燒不壞的棉布”的實驗。其實驗結果記錄如下: (1)請你推測實驗⑤的實驗現象是________。難題 解答 (2)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實驗②③中“酒精燒完棉布無損”的原因:________。 (3)實驗室里的酒精燈常出現燈內有酒精卻點不著的現象,你認為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燒不壞的棉布”的實驗中所用酒精體積分數不同,導致實驗現象不同,這很顯然與酒精溶液中水的含量有關,水的含量逐漸增加,燃燒越來越弱,可推測實驗⑤的實驗現象為棉布不燃燒。實驗②③中棉布無損的原因是燃燒放出的熱量使水分蒸發,降低了溫度,沒有達到棉布的著火點。 【答案】(1)不燃燒(2)實驗②③所用的酒精溶液中含水量較多,酒精燃燒引起水分蒸發,使棉布的溫度達不到其著火點(3)用完酒精燈時未蓋燈帽,導致酒精揮發,使燈芯上水分過多(或燈芯燒焦等)布置作業:完成本課時對應練習,并提醒學生預習下一節的內容。教學反思 本實驗是對前面所學的燃燒的條件的復習與探究,學生通過對實驗的分析,比較容易歸納出“燃燒需要的三個條件”,從而能增強自己的自信心和求知的欲望。教師在講解實驗條件時,要注意強調控制變量法的應用。教學過程中老師的疑問:教師點評和總結:備課筆記方法點撥:主要考查燃燒的條件和滅火的方法等方面知識。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