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4張PPT)第四章 多種多樣的運動浙教版七年級上冊第2節 地 球 的 轉 動(2)--- 地球繞太陽公轉教學目標科學觀念:了解地球繞太陽公轉的方向、周期;理解地球公轉引起的太陽直射點的變化規律;了解不同緯度地區接受太陽光熱的差異和日照時間長短變化的原因;理解四季更替現象的形成原因;科學思維:會畫二分二至的大致時間與太陽直射點的位置;從圖文中提取相關有效信息;探究實踐:利用地球公轉小活動及地球公轉示意圖,認識太陽直射點位置變化與二分二至的時間分布規律;提升讀圖與分析能力;態度責任:樹立科學的宇宙觀和辯證觀,理解事物之間是相互聯系的和發展變化的。復習鞏固1、地球繞 自轉的方向是 ,周期是 ;2、地球自轉導致 、 及日出時間差異等現象的出現;3、晝夜現象出現是因為 ;晝夜交替現象出現是因為 ;4、全球分為 個時區,每個時區經度跨度為 ,相鄰時區時間相差 ,北京位于 區,比倫敦 8小時看到日出。地軸自西向東23時56分(24小時 ,1日)日月星辰東升西落 晝夜交替地球不發光不透明①地球不發光不透明;②地球不停自轉2415 1小時東八早討論交流杭州日出日落時間表(3月份一部分)杭州地區的3月份晝變長夜變短。閱讀“杭州日出日落時間表(3月份一部分)”,說一說杭州晝夜長短變化情況怎樣?新知導入春天的到來,天氣變暖,百花盛開,太陽的位置似乎變高了,白天的時間也變長了,春季被認為是一個新的開始。然后,到了冬季,相同的地區可能又是另一番景色了。是什么引起了這些美妙的變化 與地球公轉有關春冬新知講解一、地球繞太陽公轉:1、地球公轉:地球沿近似圓形的轉道不停地繞著太陽轉動,這種運動稱為地球的公轉。(1)地球公轉的方向:自西向東(2)地球公轉的周期:一年(365天)(3)地球公轉的特點:地軸呈傾斜狀態,地軸與地球公轉軌道面之間的夾角為66.5 ;地軸的北端始終指向北極星附近。視頻:地球的公轉思考討論地球傾斜著繞太陽公轉,使得地球上大部分地區在一年中會有太陽照射角度的變化和照射時間長短的差異。試比較太陽直射和斜射的情況,完成下列問題:1)直射:地表受太陽光照射面積 ,光束集中,B處受太陽輻射 ;獲得熱量 ;2)斜射:地表受太陽光照射面積 ,光束分散,B處受太陽輻射 ;獲得熱量 。小強大弱多少新知講解2、太陽光入射角度不同造成地面受熱情況不同:因為太陽光入射角度不同,所以地球表面單位面積接受的太陽光多少也不同。同一束太陽光斜射到地表的面積比直射(垂直入射)時大,所以相同地表面積上所接受太陽的能量比直射時少。新知講解二、四季更替現象:1、太陽光直射點在地表的變化(以北半球為例):(1)夏至日:太陽光直射北回歸線(23.5°N),北半球是夏季;(2)冬至日,太陽光直射南回歸線(23.5°S),此時斜射北半球,因此北半球是冬季;(3)春分日、秋分日,太陽光直射赤道,此時北半球是春季和秋季。(4)一年中,太陽直射點在南、北回歸線之間來回移動。視頻:太陽直射點在地表的變化新知講解2、四季變化原因:地球運行到公轉軌道的不同位置,太陽光會直射地球不同的緯度,這是地球上四季變化的主要原因。春季(2月4左右日開始)夏季(5月6日左右開始)秋季(8月8日左右開始)冬季(11月7日左右開始)新知講解3、二分二至:(1)二分是指春分和秋分;春分日時,太陽直射點位于赤道;時間大約是陽歷3月21日前后;秋分日時,太陽直射點位于赤道;時間大約是陽歷9月23日前后;(2)二至是指冬至和夏至;夏至時,太陽直射點位于北回歸線,時間大約6月22日前后;冬至日,太陽直射點位于南回歸線,時間大約12月22日前后;(3)二分二至是二十四節氣中太陽直射點比較特殊的節氣。(點擊圖片播放)拓展:春分是春季第四個節氣。每年的3月21日或22日,春分的“分”有兩個含義,一是“季節平分”,傳統以立春到立夏之間為春季,而春分日正處于兩個節氣之中,正好平分了春季;另一含義是“晝夜平分”,春分這天,太陽直射赤道,晝夜等長,各為12小時。春分的氣候特點是天氣溫暖、陽光明媚。秋分是秋季第四個節氣。 每年的9月22日或23日, 這一天, 太陽直射地球赤道, 導致全球各地的晝夜時間幾乎相等, 各為12小時。 因此, 秋分得名于晝夜平分, 同時也意味著秋季的一半已經過去, 有平分秋色之意。夏至是夏季的第四個節氣,夏至這天,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北端,幾乎直射北回歸線,此時,北半球各地太陽高度最大,白晝時間達到全年最長。對于北回歸線及其以北的地區來說,夏至是太陽北行的轉折點。夏至過后,太陽直射點開始從北回歸線向南移動,北半球白晝開始逐漸變短。冬至是冬季的第四個節氣,冬至這天,太陽光直射南回歸線,此時北半球各地太陽高度最小,白晝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冬至也是太陽直射點北返的轉折點,這天過后,太陽直射點開始從南回歸線向北移動,北半球(中國位于北半球)白晝將會逐日增長。二十四節氣中的“二分二至”簡析新知講解4、地球公轉導致地球出現不同溫度帶:一般來說,赤道附近地區接受的太陽輻射較多,而隨著緯度增加,地表接受的太陽輻射減少。所以人們將地球分為不同的溫度帶:66.5 N23.5 N66.5 S23.5 S0 N新知講解5、太陽輻射角度不同對大氣環流和水循環的影響:地表接受的太陽輻射能量分布不均勻,使得大氣及水產生循環運動與變化。水循環大氣運動隨堂練習1、下列關于地球自轉與公轉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地球公轉的方向為自東向西B.地球自轉一周的時間約為365天C.四季更替是由于地球的自轉形成的D.地球公轉時地軸呈傾斜狀態D隨堂練習2、某班同學感覺近段時間的天氣一天比一天熱,夜色也一天比一天更晚地降臨了,那么這段時間地球運行的位置變化是圖中的(圖中涂黑部分表示黑夜)( )A.a→b B.d→a C.c→d D.b→cB隨堂練習3、讀地球公轉示意圖及某日太陽光照圖,此時地球在繞日公轉軌道上的位置及北半球的節氣是( )地球公轉示意圖 太陽光照圖A.a 夏至 B.b 秋分 C.c 冬至 D.d 春分A隨堂練習4、讀寧波某地的汽車停車場示意圖,箭頭①②③代表兩分兩至日(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的正午太陽光線。正午時車位上遮陽棚的影子最長的是( )A.春分② B.夏至①C.秋分② D.冬至③B隨堂練習5、讀地球公轉示意圖,回答問題:(1)觀察地球公轉示意圖得知,一年中,太陽光線的直射點有規律地在 之間來回移動。(2)地球公轉至乙位置時為北半球的 (選填“夏至日”或“冬至日”),此時,我們居住的小區房間內能夠被太陽光照射到的面積為一年中的 (最大、最小)值,北京的晝長達到一年中的 (最大、最小)值。(3)北京、哈爾濱、杭州、海南四地中,四季更替最明顯的是 。南北回歸線夏至最小最大杭州課堂總結1、地球公轉:地球沿近似圓形的轉道不停地繞著太陽轉動;(1)地球公轉的方向:自西向東(2)地球公轉的周期:一年(365天)(3)地球公轉時,地軸呈傾斜狀態,地軸與地球公轉軌道面之間的夾角為66.5 ;地軸的北端始終指向北極星附近。2、地球公轉導致出現四季更替現象,出現太陽照射地表的角度不同,使地球表面不同緯度地區獲得熱量不同,從而水循環、大氣循環等產生影響。3、四季更替現象的出現主要原因是地球繞日公轉時太陽直射點位于不同的緯度位置。4、冬至日太陽直射南回歸線,時間12月22日前后,夏至日太陽直射北回歸線,時間6月22日前后,春分日太陽直射赤道,時間3月21日前后;秋分日太陽直射赤道,時間9月23前后。板書設計4.2 地球的運動(2)……地球繞太陽公轉1、地球公轉:地球繞日轉動;方向:自西向東周期:一年(365天)特點:地軸傾斜66.5 ;地軸北端指北極星2、地球公轉出現現象:四季更替、太陽照射角度不同、地表面受熱程度不同3、四季更替主要原因:太陽直射緯度位置變化4、冬至日:太陽直射南回歸線,12月22日前后:夏至日:太陽直射北回歸線,6月22日前后;春分日:太陽直射赤道,3月21日前后;秋分日:太陽直射赤道,9月23前后。作業布置1、復習本課時主要內容;2、完成作業本中相應練習;3、完成學案中“課后鞏固”;4、預習“正午太陽高度”相關內容。謝謝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網站兼職招聘: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浙教版七上§4.2地球繞太陽公轉(2)學案姓名[學習目標]1、了解地球繞太陽公轉的方向、周期; 2、理解地球公轉引起的太陽直射點的變化規律;3、了解不同緯度地區接受太陽光熱的差異和日照時間長短變化原因;4、理解四季更替現象的形成原因。一、知識點梳理:知識點1、地球公轉1、太陽光 不同,所以地球表面 也不同。同一束太陽光 到地表的面積比 (垂直入射)時大,所以相同地表面積上所接受太陽的能量比直射時 。2、地球沿近似圓形的軌道不停地繞著 轉動,這種運動稱為 。3、地球公轉一周所需要的時間約為 天,即通常所說的一年。4、地球公轉方向是 ,且地軸呈 狀態,地軸的北端始終指向 附近。地軸與地球公轉軌道面之間的夾角為 。知識點2、地球公轉出現的地理現象1、地球以傾斜姿態繞太陽公轉,使得地球上大部分地區在一年中會有 的變化和 的差異。2、地球運行到公轉軌道的不同位置,太陽光會直射地球不同的 ,這是地球上 的主要原因3、以北半球來看,夏至日,太陽光直射 線(23.5°N),北半球是夏季;冬至日,太陽光直射 線,此時斜射北半球,因此北半球是冬季;春分日、秋分日,太陽光直射 ,此時北半球是春季和秋季。4、一年中,太陽直射點在 來回移動。5、一般來說, 地區接受的太陽輻射較多,而隨著緯度增加,地表接受的太陽輻射 。地表接受的太陽輻射能量分布 ,使得大氣及水產生循環運動與變化。二、例題講解例題1、對于浙江地區,白晝比黑夜短且白晝一天比一天短的時期是( )A.春分日到夏至日 B.夏至日到秋分日 C.秋分日到冬至日 D.冬至日到春分日例題2、下列關于地球自轉與公轉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地球公轉的方向為自東向西 B.地球自轉一周的時間約為365天C.四季更替是由于地球的自轉形成的 D.地球公轉時地軸呈傾斜狀態例題3、假如地球繞日公轉時,地軸不再傾斜,而是垂直于公轉軌道面。下列現象最有可能在地球上出現的是( )A.太陽西升東落 B.沒有四季更替 C.全球各地氣溫基本相同 D.沒有晝夜交替例題4、如圖,地球在自轉的同時還在公轉軌道上沿①→②→③→④繞著太陽公轉。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地球的自轉方向和公轉方向相反 B.地球的自轉周期和公轉周期相同C.6月26日這天,地球位于②→③之間 D.地球處于②、④位置時,全球晝夜平分(例題4圖) (例題5圖)例題5、讀地球公轉圖,回答下列問題:(1)地球公轉的方向是________。(2)當地球公轉到A位置時,北半球的節氣為_______,此時南極地區是_______(極晝或極夜)(3)當地球運行到位____位置時(填字母),哈爾濱白晝時間最短。(4)當地球運行到D處時,太陽直射在________上。三、隨堂練習:1、地球公轉一周的時間是( )A. 一年 B. 半年 C. 一天 D. 24 小時2、一年中桿影最短時,太陽光與地面的夾角( )A.最小 B.最大 C.0度 D.90度3、下列關于地球公轉的敘述,錯誤的是( )A.地球在自轉的同時,還自西向東繞太陽公轉 B.地球太陽公轉一周,需要時間是一年C.地球公轉過程中,北極總是指向北極星附近 D.地球公轉軌道是一個正圓4、列現象中,由地球公轉產生的是( )A.晝夜更替 B.太陽東升西落 C.四季的變化 D.不同的地方產生時差5、考察南極的最佳季節是北半球的(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6、地球公轉運動有兩個顯著的特點,一是傾斜著身子圍繞 公轉,地軸與公轉軌道平面成的 傾角;二是 傾斜的方向始終保持不變,地軸的北端總是指向 附近。7、下圖1為地球公轉示意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1)今年春節為2019年2月5日,此時地球在公轉軌道上的位置大約是圖1的_________。A.A點~B點之間 B.B點~C點之間 C.C點~D點之間 D.D點~A點之間(2)圖3中的甲、乙、丙、丁是全年不同季節的正午學校旗桿影子的圖像,夏至日正午時分,圖2中的學校旗桿影子與圖3中的 所示最相似。(3)圖4所示現象在我們椒江可能出現的是_________。A.大地一片蔥綠 B.同學們穿著短袖衣衫上學C.雷雨天氣經常發生 D.晝短夜長四、課后練習:1、我國某學校的天文小組正午時觀測太陽,此時人的影子位于人的( )A.正北 B.正南 C.正東 D.正西2、地球上五帶劃分的主要依據是( )A.緯度的高低 B.地球表面獲得太陽熱量的多少C.地形地勢狀況 D.降水的多少3、在北半球一天中的正午,桿影最短時朝向( )A. 東西 B. 南北 C. 東南 D. 西北4、下列結論正確的是( )A. 正午的太陽高度具有夏低冬高的規律 B. 正午的桿影具有夏短冬長的規律C. 太陽高度越低則桿影越短 D. 太陽高度越高則桿影越長5、我國教師節那天,太陽直射點在地表的位置和移動方向是( )A. 位于北半球并向北移動 B. 位于南半球并向南移動C. 位于赤道和北回歸線之間并向南移動 D. 位于赤道和南回歸線之間并向北移動6、讀地球公轉示意圖及某日太陽光照圖,此時地球在繞日公轉軌道上的位置及北半球的節氣是( )地球公轉示意圖 太陽光照圖A.a 夏至 B.b 秋分 C.c 冬至 D.d 春分6、我國北方有“冬至吃餃子”的習俗,這一天地球正運行在下圖中的( )位置A.①點 B.②點 C.③點 D.④點(第7題圖) (第8題圖)8、讀圖,回答問題.如圖3所示,北半球的節氣是(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9、如圖是學校操場上旗桿的影子在某天和一年中夏至日與冬至日正午長度變化的示意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桿影的形成是光的反射現象 B.圖1中桿影長度的變化與地球公轉有關C.圖2中桿影長度的變化與地球自轉有關 D.圖2中夏至日時,太陽直射在北回歸線上10、在時間單位中,1公歷年約365天,1農歷月約30天,1天有24小時。這些計時單位與某些天文現象密切相關,它們分別接近于( )A.地球公轉周期,月球公轉周期,地球自轉周期B.月球自轉周期,月球公轉周期,地球自轉周期C.月球自轉周期,月相變化周期,地球自轉周期D.地球公轉周期,月相變化周期,地球自轉周期11、2024年巴黎奧運會于當地時間8月11日閉幕,此時地球運行在右圖中所示的( )A.a段 B.b段 C.c段 D.d段12、讀“地球繞日公轉示意圖”(如圖所示),當地球運行至③時( )A.太陽直射北回歸線 B.北極圈以北出現極夜現象C.北半球晝夜平分 D.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陽下的物體沒有影子(第12題圖) (第13題圖)13、讀圖,回答問題:(1)圖中該地屬 半球,理由 。(2)A地日出時間 ,日落時間 ,白晝總長度 小時,晝夜長短情況是 。(3)此時太陽直射在 。14、讀圖,回答下列問題:(1)當光照情況如圖甲所示時,地球運行在圖乙中的 (填字母)處。(2)下列選項中,與圖甲所示日期最接近的是______(填字母)。A.兒童節 B.元旦 C.國慶節 D.教師節(3)圖乙中當地球從A處運行到C處,太陽直射點在地球表面的移動方向是 (填“向南”或“向北”)。15、如圖所示,將一盞電燈放在桌面中央代表太陽,用一個地球儀代表地球,以電燈為中心,在桌面上按箭頭方向沿虛線移動地球儀。(1)該實驗能模擬地球的 (填“自轉”或“公轉”)運動。(2)仔細觀察地球儀被燈光照亮部分的變化,結合所學知識判斷,當地球處于圖中的 A 位置時,太陽直射點位于 (填緯線名稱),這一天是我國二十四節氣中的 。(3)當地球運動到圖中的B 位置時,這一天正午時分,杭州某學校旗桿的影子與 圖所示最相似。A. B. C. D.參考答案:一、知識點梳理:知識點1、1、入射角度 單位面積接受的太陽光多少 斜射 直射 少2、太陽 公轉 3、365 4、自西向東 傾斜 北極星 66.5 知識點2、1、太陽照射角度 照射時間長短 2、緯度 四季變化3、北回歸 南回歸 赤道 4、南、北回歸線之間5、赤道附近 減少 不均勻二、例題講解:例題1、C解析:地球的公轉方向是自西向東的,當太陽光直射在南回歸線上時,這一天稱為冬至日,為12月22日,北半球晝短夜長,北極圈以內地區有極夜現象;當太陽光直射在北回歸線上時,這一天稱為夏至日,為6月22日,北半球晝長夜短,北極圈以內地區有極晝現象;當太陽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時,這一天稱為春分日,為3月21日,全球晝夜平分;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時為秋分日,為9月23日,全球晝夜平分。浙江地區是晝短夜長,地球運行在秋分日與冬至日日之間,例題2、D解析:A、地球自轉和公轉方向都是自西向東,錯誤;B、地球自轉一周一晝夜,公轉一周365天,錯誤;C、四季更替是地球公轉引起的,錯誤;D、地球公轉時地軸與公轉軌道面夾角為66.5°,呈傾斜狀態,正確;故D符合題意。例題3、B解析:A、太陽西升東落,是自轉引起的,因地球的自轉仍是自西向東,太陽依舊東升西落,不可能出現,A錯誤;C、全球各地氣溫基本相同,地軸不傾斜之后,地球表面受到太陽輻射的情況不同,緯度越高熱量越少,所以氣溫不可能相同,C錯誤;B、沒有四季更替,由于太陽直射點不再南北移動,不同緯度帶得到的熱量不發生變化,所以將沒有四季更替,B正確。D、沒有晝夜交替,晝夜交替是由自轉引起的,地球的自轉不受影響,所以仍有晝夜交替,D錯誤;故B符合題意。例題4、C解析:A地球的自轉方向和公轉方向都是自西向東的,A錯;B自轉一周是一天,公轉一周是一年,B錯;C①是春分日3月21日前后② 是夏至日6月22日前后③ 是秋分日9月23日前后④ 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C對; D一年當中全球晝夜平分 只有兩天--春分日與秋分日,即①春分日③秋分日,D錯。故C符合題意。例題5、(1)自西向東 (2)夏至日 極夜 (3)C (4)赤道解析:(1)地球繞太陽不停的旋轉,叫地球的公轉,公轉的方向是自西向東。(2)從地球公轉示意圖可以看出,當地球位于A位置時,太陽直射在北回歸線,為北半球的夏至日,日期是6月22日前后,此時南極地區是極夜現象。(3)從地球公轉示意圖可以看出,當地球位于C位置時,太陽光直射的緯線是南回歸線,為北半球的冬至日,日期是12月22日前后,哈爾濱(位于北半球)的晝夜長短情況是:晝最短夜最長。(4)從地球公轉示意圖可以看出,當地球位于D位置時,太陽光直射的緯線是赤道,為北半球的春分日,日期是3月21日前后。三、隨堂練習:1、A 2、B 3、D 4、C 5、D 6、太陽;66.5°;地軸;北極星7、(1)D (2)丁 (3)D四、課后練習:1、A 2、B 3、B 4、B 5、C 6、A 7、 B 8、D 9、D10、D 11、D 12、B13、(1)北;夏至日白晝時間最長黑夜時間最短 (2)4時;20時;16;晝長夜短(3)北回歸線14、(1)A (2)A (3)向南15、(1)公轉 (2)北回歸線或北緯 23.5°;夏至 (3)A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清風明月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浙教版七上科學§4.2地球的轉動(2)教學設計課題 4.2地球的轉動(2)……地球繞太陽公轉 單元 四 學科 科學 年級 七上教材分析 本課時為新浙教版七上第四章第2節地球的轉動的第2課時:地球繞太陽公轉。教材是在學生已學習了太陽系、八大行星及地球自轉后的繼續學習,深入了解地球繞太陽公轉的動態變化情況,讓學生探究地球繞日公轉的方向等特點,以及由此體驗太陽高度及太陽直射點的變化、地表接受太陽光熱的差異及日照長短時間的變化,在此基礎上學習一年中四季的變化規律。 本課時內容既是前一課時內容的延伸,更為后續學習正午太陽高度變化及晝夜長短變化等內容奠定基礎,所以本課時內容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學習目標 科學觀念:了解地球繞太陽公轉的方向、周期;理解地球公轉引起的太陽直射點的變化規律;了解不同緯度地區接受太陽光熱的差異原因,了解日照時間長短變化的原因;理解四季成因;科學思維:會畫二分二至的大致時間與太陽直射點的位置;從圖文中提取相關有效信息;探究實踐:利用地球公轉小活動及地球公轉示意圖,認識太陽直射點位置變化與二分二至的時間分布規律;提升讀圖與分析能力;態度責任:樹立科學的宇宙觀和辯證觀,理解事物之間是相互聯系的和發展變化的。重點 地球公轉的特點;太陽直射點的變化規律;難點 太陽高度和日照時間長短差異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設計意圖導入新課 復習:1、地球繞 自轉的方向是 ,周期是 ; 2、地球自轉導致 、 及日出時間差異等現象的出現; 3、晝夜現象出現是因為 ; 晝夜交替現象出現是因為 ; 4、全球分為 個時區,每個時區經度跨度為 ,相鄰時區時間相差 ,北京位于 區,比倫敦 8小時看到日出。 導入新課講授新課 討論交流:閱讀“杭州日出日落時間表(3月份一部分)”,說一說杭州晝夜長短變化情況怎樣?過渡: 春天的到來,天氣變暖,百花盛開,太陽的位置似乎變高了,白天的時間也變長了,春季被認為是一個新的開始。 是什么引起了這些美妙的變化 一、地球繞太陽公轉: 1、地球公轉: 地球沿近似圓形的轉道不停地繞著太陽轉動, 這種運動稱為地球的公轉。 (1)地球公轉的方向:自西向東 (2)地球公轉的周期:一年(365天) (3)地球公轉的特點: 地軸呈傾斜狀態,地軸與地球公轉軌道面之間的夾角為66.5 ;地軸的北端始終指向北極星附近。 (附視頻)思考討論:地球傾斜著繞太陽公轉,使得地球上大部分地區在一年中會有太陽照射角度的變化和照射時間長短的差異。 試比較太陽直射和斜射的情況,完成下列問題:1)直射: 地表受太陽光照射面積 ,光束集中,B處受太陽輻射 ; 獲得熱量 ; 2)斜射: 地表受太陽光照射面積 ,光束分散,B處受太陽輻射 ;獲得熱量 。 2、太陽光入射角度不同造成地面受熱情況不同: 因為太陽光入射角度不同,所以地球表面單位面積接受的太陽光多少也不同。同一束太陽光斜射到地表的面積比直射(垂直入射)時大,所以相同地表面積上所接受太陽的能量比直射時少。 二、四季更替現象: 1、太陽光直射點在地表的變化(以北半球為例): (1)夏至日:太陽光直射北回歸線(23.5°N),北半球是夏季; (2)冬至日,太陽光直射南回歸線(23.5°S),此時斜射北半球,因此北半球是冬季; (3)春分日、秋分日,太陽光直射赤道,此時北半球是春季和秋季。 (4)一年中,太陽直射點在南、北回歸線之間來回移動。 (附視頻)2、四季變化原因: 地球運行到公轉軌道的不同位置,太陽光會直射地球不同的緯度,這是地球上四季變化的主要原因。 3、二分二至: (1)二分是指春分和秋分; 春分日時,太陽直射點位于赤道;時間大約是陽歷3月21日前后; 秋分日時,太陽直射點位于赤道;時間大約是陽歷9月23日前后; (2)二至是指冬至和夏至; 夏至時,太陽直射點位于北回歸線,時間大約6月22日前后; 冬至日,太陽直射點位于南回歸線, 時間大約12月22日前后; (3)二分二至是二十四節氣中太陽直射點比較特殊的節氣。 (附視頻)拓展:二十四節氣中的“二分二至”簡析 4、地球公轉導致地球出現不同溫度帶: 一般來說,赤道附近地區接受的太陽輻射較多,而隨著緯度增加,地表接受的太陽輻射減少。 所以人們將地球分為不同的溫度帶: 5、太陽輻射角度不同對大氣環流和水循環的影響: 地表接受的太陽輻射能量分布不均勻,使得大氣及水產生循環運動與變化。課堂練習 1、下列關于地球自轉與公轉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D ) A.地球公轉的方向為自東向西 B.地球自轉一周時間約為365天C.四季更替是由于地球的自轉形成的 D.地球公轉時地軸呈傾斜狀態2、某班同學感覺近段時間的天氣一天比一天熱,夜色也一天比一天更晚地降臨了,那么這段時間地球運行的位置變化是圖中的(圖中涂黑部分表示黑夜)( B ) A.a→b B.d→a C.c→d D.b→c3、讀地球公轉示意圖及某日太陽光照圖,此時地球在繞日公轉軌道上的位置及北半球的節氣是(A ) 地球公轉示意圖 太陽光照圖A.a 夏至 B.b 秋分 C.c 冬至 D.d 春分4、讀寧波某地的汽車停車場示意圖,箭頭①②③代表兩分兩至日(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的正午太陽光線。正午時車位上遮陽棚的影子最長的是( B ) A.春分② B.夏至① C.秋分② D.冬至③ (第4題圖) (第5題圖)5、讀地球公轉示意圖,回答問題:(1)觀察地球公轉示意圖得知,一年中,太陽光線的直射點有規律地在 之間來回移動。(2)地球公轉至乙位置時為北半球的 (節氣),此時,我們居住的小區房間內能夠被太陽光照射到的面積為一年中的 (最大、最小)值,北京的晝長達到一年中的 (最大、最小)值。(3)北京、哈爾濱、杭州、海南四地中,四季更替最明顯的是 。[參考:(1)南北回歸線(2)夏至;最小;最大(3)杭州] 及時訓練,有利于鞏固剛剛學習的新知識。同時還有發現學生理解所學知識中存在的問題,便于及時糾正、修補。課堂小結 1、地球公轉:地球沿近似圓形的轉道不停地繞著太陽轉動; (1)地球公轉的方向:自西向東 (2)地球公轉的周期:一年(365天) (3)地球公轉時,地軸呈傾斜狀態,地軸與地球公轉軌道面之間的夾角為66.5 ;地軸的北端始終指向北極星附近。 2、地球公轉導致出現四季更替現象,出現太陽照射地表的角度不同,使地球表面不同緯度地區獲得熱量不同,從而水循環、大氣循環等產生影響。 3、四季更替現象的出現主要原因是地球繞日公轉時太陽直射點位于不同的緯度位置。 4、冬至日太陽直射南回歸線,時間12月22日前后,夏至日太陽直射北回歸線,時間6月22日前后,春分日太陽直射赤道,時間3月21日前后;秋分日太陽直射赤道,時間9月23前后。 幫助學生掌握重點,更加容易的學習。板書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清風明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24浙教版七上科學 4.2 地球的轉動(2) 學案.doc 2024浙教版七上科學 4.2 地球的轉動(2) 教學設計(表格式).doc 2024浙教版七上科學 4.2 地球的轉動(2).pptx 二分二至.mp4 地球公轉.mp4 太陽直射點在地球上的變化.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