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2張PPT)課題2 原子結構第1課時 原子的構成 相對原子質量學習目標認識相對原子質量的含義及應用。02認識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構成的。01講授新課1808年,道爾頓在古代原子觀點和科學實驗的基礎上系統地提出了原子論。19世紀末,英國物理學家湯姆孫通過一系列實驗發現了電子。在此基礎上,他提出了一種原子模型,認為正電荷均勻分布在整個原子內,帶負電荷的電子鑲嵌其中。1909年,英國物理學家盧瑟福進行了α粒子散射實驗。1911年,他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結構模型”:原子中帶正電荷部分的體積很小,但幾乎占有全部質量,電子在原子核外運動。導入新課1913年,丹麥科學家玻爾提出了量子化的原子結構模型,即核外電子只能在限定的軌道內繞核運轉,按能量高低而距離核遠近不同。1926年,奧地利學者薛定諤提出了電子云模型,電子云并不表示電子的實際運動軌跡,小黑點的疏密表示電子在核外空間單位體積內出現的機會的多少。1808年 道爾頓實心球模型1904年 湯姆孫棗糕模型1913年 玻爾玻爾模型1911年 盧瑟福核式結構模型1926年 薛定諤電子云模型原子的構成01+++---10-15~10-14m約10-10m電子原子核1.原子的構成注意:原子不是一個實心球體。原子原子核核外電子質子中子帶正電不帶電帶負電原子核的體積僅占原子體積的幾千億分之ー。如果把原子比作一個龐大的體育場,原子核只相當于體育場中的一只螞蟻,電子在原子核外很大的空間做高速運動。-++-2.原子中各微粒電性每個質子帶1個單位的正電荷,每個電子帶1個單位的負電荷,中子不帶電荷。由于原子核內質子所帶正電荷與核外電子所帶負電荷數量相等、電性相反,所以原子不顯電性。核外電子質子中子構成原子的粒子的電性和質量粒子種類 電性 質量質子 1個單位正電荷 1.6726×10-27kg中子 不帶電 1.6749×10-27kg電子 1個單位負電荷 質子質量的1/1836觀察下表,你有什么發現?一個質子和一個電子所帶的電荷數量相等、電性相反。1一個質子和一個中子的質量近似相等。2原子的質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3原子種類 質子數 中子數 核外電子數氫 1 0 1碳 6 6 6氧 8 8 8鈉 11 12 11氯 17 18 17幾種原子的構成觀察下表,你又有什么發現?質子數=核外電子數1質子數不一定等于中子數2不是所有的原子都含中子3相對原子質量02從表中你發現了什么?2. 不同粒子的質量不同;1. 原子的質量很小;3. 如此小的數據書寫、使用均不方便。粒子種類 質量質子 1.6726×10-27kg中子 1.6729×10-27kg電子 質子質量的1/1836構成原子的粒子的質量1.相對原子質量的定義以一種碳原子質量的1/12為標準,其他原子的質量與它相比,得到相對原子質量(符號Ar)。2.計算公式某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該原子的質量碳-12原子的質量×1/12例:碳-12原子的質量為1.993×10-26kg,一種鐵原子的質量為9.288×10-26kg,計算該鐵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解:該鐵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為9.288×10-26kg1.993×10-26kg×1/12≈56。①相對原子質量不等于原子的實際質量,是個比值。②原子實際質量越大,它的相對原子質量數值越大。③相對原子質量的單位是“1”(書寫時,一般不寫出),原子實際質量的常用單位是:千克。3.相對原子質量與原子實際質量的關系相對原子質量與質子數和中子數的關系原子種類 質子數 中子數 核外電子數 相對原子質量氫 1 0 1 1碳 6 6 6 12氧 8 8 8 16鈉 11 12 11 23鐵 26 30 26 56在數值上,相對原子質量=質子數+中子數從表中你發現了什么規律?原子核核外電子質子中子核電荷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原子的構成相對原子質量=質子數+中子數相對原子質量定義原子的構成相對原子質量原子課堂小結1.已知某原子的核電荷數,可以確定它的( )A.相對原子質量 B.質子數C.中子數 D.電子數BD隨堂訓練2.原子中決定相對原子質量大小的主要微粒是( )A.質子和電子 B.核電荷數C.中子和電子 D.質子和中子D3.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A.作為相對原子質量標準的碳原子的原子核是由6個中子和6個質子構成的B.相對原子質量是以一種碳原子質量的1/12作為標準的C.相對原子質量和原子的實際質量是一個概念D.一種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近似等于原子核內質子數和中子數之和C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