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4張PPT)【方法指導】“白氣”和“水蒸氣”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水蒸氣是氣體,人眼是無法直接觀察到的;“白氣”是水蒸氣遇冷液化后形成的小水珠。“白氣”的來源有兩種情況,一是高溫物體呼出的水蒸氣遇冷液化形成的;二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形成的。同學們解題時要注意區別,防止混淆出錯。【針對訓練】1.下列關于“白氣”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夏天,我們看到的冰糕冒“白氣”是一種汽化現象B.夏天打開冰箱門時,門的附近會出現“白氣”,這是冰箱內的水蒸氣液化形成的C.夏天常見火鍋店里的空調噴出“白氣”,這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到冷空氣液化形成的D.水燒開時,看到從壺嘴噴出的“白氣”就是水蒸氣C2.(多選題)(南充儀隴縣校級月考)從冰箱內取出的冰棍兒周圍會彌漫著“白氣”,水燒開后水壺嘴會噴出“白氣”。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冰棍兒周圍的“白氣”是冰熔化形成的小水珠B.這兩種情況的“白氣”都是小水珠C.壺嘴噴出的“白氣”是壺嘴噴出的水蒸氣液化形成的小水珠D.這兩種情況的“白氣”都是空氣中的水蒸氣液化形成的小水珠BC(共29張PPT)第三章常考重難點突破與提升【大概念構建】物態變化溫度定義:物體的冷 熱程度攝氏溫度單位:攝氏度(℃)溫度計原理:液體的熱脹 冷縮分類:實驗室用溫度計、寒暑表和體溫計等溫度測量:估、選、放、讀、記物體的冷熱程度熱脹冷縮物態變化熔化和凝固熔化:物質從固 態變成液 態的過程凝固:物質從液 態變成固 態的過程固體的分類:晶 體和非晶體晶體非晶體熔化條件:達到熔 點,繼續吸熱熔化規律:吸熱,溫度不 變凝固條件:達到凝固 點,繼續放熱凝固規律:放熱,溫度不 變熔化規律:熔化時,繼續吸熱,溫度升 高凝固規律:凝固時,繼續放熱,溫度降 低固液液固晶體熔點不變凝固點不變升高降低物態變化汽化和液化汽化兩種形式定義:物質從液 態變為氣 態的過程蒸發沸騰特點:發生在液體 表面,可以在任何 溫度下進行影響因素:溫 度、表面積、表面空氣流動的快慢應用:液體蒸發時要吸 熱,具有制冷 作用特點:在液體表面和 內部同時進行條件:達到沸 點繼續吸 熱液化定義:物質從 態變為液 態的過程兩種方法:降 低溫度和壓縮體積液氣液體表面任何溫度溫度吸熱制冷表面和內部沸點吸熱氣液降低溫度物態變化升華和凝華升華:物質從固 態直接變成氣 態的過程,升華過程吸 熱凝華:物質從氣 態直接變成固 態的過程,凝華過程放 熱水循環:水的三態變化、節約用水固氣吸熱氣固放熱【重難點突破】重難點1:溫度與溫度計1.下列對生活中溫度的估測,最接近客觀事實的是( )A.感覺溫暖而舒適的室內溫度為37 ℃B.適宜的洗澡水溫度約為40 ℃C.夏天武漢晝夜溫差大約為30 ℃D.常見冰箱保鮮室的溫度為-5 ℃B2.(南寧賓陽縣校級期末)關于常用溫度計的使用,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溫度計不能用來測量超過它最高刻度的溫度B.溫度計的玻璃泡要跟被測物體充分接觸C.溫度計的玻璃泡要完全浸在被測液體中D.讀數時,要把溫度計從液體中拿出來再讀數D3.小洋將量程為-30~50 ℃的寒暑表放在窗臺外測氣溫。一段時間后,寒暑表的示數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A.該寒暑表的分度值為1 ℃B.該寒暑表無法測量標準大氣壓下沸水的溫度C.當時的氣溫為11 ℃D.寒暑表是利用液體熱脹冷縮的性質制成的C4.如圖所示為常見的體溫計,此時體溫計的示數為37. 8 ℃。若該體溫計沒有甩過就用來給一個體溫(37 ℃)正常的同學量體溫,則體溫計的示數將不變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37.8不變重難點2:物態變化及其吸、放熱的判斷5.(廣西中考)“滴水成冰”描述的是下列物態變化中的( )A.凝華B.升華C.熔化D.凝固D6.很多自然現象都有相同的物理本質,下列自然現象的物態變化過程與露的形成相同的是( )A.云霧繚繞B.玉霜滿地C.云開霧散D.冰雪消融A7.(永州祁陽校級月考)剛從開水中撈出的熟雞蛋在手中不太燙,待雞蛋表面的水分干了之后就很燙,這是因為( )A.雞蛋的內部溫度很高,大量散熱B.水的溫度低,雞蛋殼的溫度高C.雞蛋殼未干時,熱水蒸發吸熱,使蛋殼溫度不太高D.雞蛋殼不善于傳熱,使手發燙要一段時間C8.生活處處有物理,下列日常做法與物理知識對應正確的是( )A.灑水降溫——汽化吸熱B.蒸汽熨燙——凝固放熱C.干冰保鮮——凝華放熱D.冰袋冷敷——液化吸熱A9.【傳統文化】詩詞歌賦是中華民族璀璨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關于下列詩詞分析正確的是( )A.“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冰的形成是凝華現象B.“小令纖指鳴飛雹,卻遣紅檀趁落梅”,雹的形成需要放出熱量C.“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雪的形成需要吸熱D.“細雨蒙蒙江霧昏,坐曹聊且免泥奔”,霧的形成是汽化現象B10.地鐵隧道施工時,經常通過鐵管向地下土層輸送液氮將周圍土層凍住,形成穩固整體,此時鐵管表面會布滿了白色的“冰霜”。這是空氣中的水蒸氣凝 華(填物態變化名稱)成小冰晶附在鐵管表面形成的,此過程需要放 出熱量。凝華放出11.自然界中的水循環是通過水的物態變化實現的,大海、湖泊、河流、土壤和植物中的水汽化 (填物態變化名稱)后,在高空遇到冷空氣放 熱(選填“吸熱”或“放熱”),液化成小水滴或凝 華(填物態變化名稱)成小冰晶,大量的小水滴和小冰晶集中懸浮在高空,就形成了云。汽化放熱凝華重難點3:物態變化圖像12.凝固現象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見現象,下圖中能正確反映非晶體凝固的圖像是( )D13.(多選題)如圖是某種物質熔化時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該物質熔化過程持續了10 minB.在第20 min時,該物質處于固液共存狀態C.該物質是晶體,熔點為80 ℃D.在第10~25 min溫度不變,沒有吸熱BC14.小明和小華分別利用圖甲的相同裝置探究水沸騰時溫度變化的特點,當水溫接近90 ℃時,每隔0.5 min記錄一次溫度,并繪制出了圖乙的水溫與時間關系的圖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組裝實驗裝置時,最好是自上而下進行B.水沸騰時溫度一定會達到100 ℃C.由圖乙可知,水沸騰后,繼續加熱,溫度保持不變D.小華比小明所用時間長,可能原因是小明實驗環境氣壓更低C重難點4:物態變化相關實驗15.【科學探究】如圖甲是小亮設計的能做“探究冰熔化時溫度的變化規律”和“探究水沸騰時溫度變化的特點”的實驗裝置。(1)小亮利用如圖甲所示的裝置進行實驗,其中存在兩處錯誤,請找出一處并說明原因:A溫度計的玻璃泡未完全在碎冰內部,不能測量其溫度(或B溫度計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底,不能準確測量液體溫度,且易因高溫而炸 裂)。(2)改正錯誤后重新實驗,觀察并記錄溫度計A的示數,作出如圖乙所示的圖像。通過圖乙分析可知冰是晶體 (選填“晶體”或“非晶體”)。A溫度計的玻璃泡未完全在碎冰內部,不能測量其溫度(或B溫度計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底,不能準確測量液體溫度,且易因高溫而炸裂)晶體(3)圖乙中,t1~t2階段試管中的冰處于固液共 存狀態。(4)觀察并記錄溫度計B的示數,繪制出如圖丙的圖像。根據圖像可知:水的沸點為95 ℃,說明當地的大氣壓小 于標準大氣壓。(5)觀察到燒杯中的水已沸騰,且A、B兩溫度計示數相同,此時試管中的水不 會(選填“會”或“不會”)沸騰。固液共存95小于不會16.小林同學準備了滴管、水、兩塊玻璃片、吹風機(有加熱和不加熱兩擋),探究蒸發快慢與哪些因素有關。(1)小林用滴管把兩滴水分別滴在兩塊玻璃片上,并將其中一滴水攤開,把它們放在室內,觀察蒸發情況,這是探究蒸發快慢與液體表 面積的關系;液體表面積(2)如果要探究蒸發快慢與液體表面空氣流動快慢的關系,應該控制兩滴液體的大小、溫度和 表面積 相同,然后用吹風機(不加熱擋)對其中一滴 液體吹 風,觀察蒸發情況;兩滴液體的大小、溫度和表面積相同對其中一滴液體吹風(3)發燒病人使用酒精擦拭身體降溫比用水擦拭的效果更好;一滴油和一滴水掉在玻璃桌面上,水很快就不見了,而油還在,由此,你的猜想是液體蒸發的快慢與液體 的種類有關;液體蒸發的快慢與液體的種類有關(4)小林同學上公共廁所洗完手后,用如圖所示的烘干機(手一放進去就自動吹吸風的機器)使手上的水快速蒸發。當他把干燥的左手和沾水的右手,同時放進烘干機內,左手感覺吹的是暖風,而右手感覺吹的卻是涼風,這是因為水蒸發吸熱,有 致冷作用。水蒸發吸熱,有致冷作用【綜合實踐活動】17.活動:自制簡易溫度計【實驗器材】帶橡皮帽的小藥液瓶、紅墨水、細塑料管(硬、透明)、刻度尺、橡皮泥、一杯冰水、一杯沸水等器材。【實驗原理】溫度計是利用液體的熱脹 冷縮原理工作的。液體的熱脹冷縮【制作過程】(1)器材選取:①測溫物質應選取紅墨水,原因是:便于觀察細塑料管內的液柱變 化情 況;②小藥液瓶相當于溫度計的 ;③細塑料管相當于溫度計的細玻璃管。(2)步驟:小藥液瓶中裝滿紅墨水,將細塑料管通過橡膠帽插入瓶中接近底部位置(不要碰到底部),橡皮泥用來密封。便于觀察細塑料管內的液柱變化情況玻璃泡【參考圖片】【評估與交流】(3)溫度計制作完成后,為了可以較為精確地測量出一杯水的溫度,需要在溫度計上標注大致的刻度。①將自制溫度計放入冰水混合物中,觀察此時液柱所在位置,并在液柱所在位置標上0 ℃;②再將自制溫度計放入沸 水中,并在液柱所在位置標上100 ℃;③然后再將這段距離平均分 成10等份即可得到刻度值。【注意事項】實驗中注意安全,防止燙傷。0 ℃沸水這段距離平均分成10等份(共19張PPT)第4節 升華和凝華1.將物質從固 態直接變成氣 態的過程叫作升華,物質從氣 態直接變成固 態的過程叫作凝華。2.升華過程吸 熱,凝華過程放 熱。固氣氣固吸熱放熱云、雨、霧、露、霜和雪的成因自然現象 成因云 太陽照到地面上,水溫升高,地面上的水汽化為水蒸氣,含有水蒸氣的熱空氣快速上升,在上升過程中,空氣逐漸冷卻,水蒸氣液化成小水滴或凝華成小冰晶,便形成了云雨 當云層中的小水滴合并成大水滴或小冰晶遇熱空氣熔化成小水滴下落時,便形成雨霧 水蒸氣在空中遇冷液化成為小水珠,這些小水珠懸浮在空氣中,在地面附近成為霧露 在天氣較熱時,早晨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到溫度較低的樹葉、花草等,液化成小水珠附著在它們的表面上形成露霜、雪 在地表溫度達0 ℃以下時,地表的水蒸氣直接凝華成小冰晶附著在地面物體上形成霜。如果高空的溫度降到 0 ℃以下,高空的水蒸氣直接凝華成小冰晶,以雪的形式降回地面知識點1:升華和凝華1.下列自然現象的描述,屬于升華現象的是( )B2.【課標情境素材改編】人們常用干冰(固態二氧化碳)為運輸食品降溫,防止食物腐爛變質,這是應用了干冰( )A.汽化吸熱B.熔化吸熱C.凝華放熱D.升華吸熱D3.教室里的日光燈用久了,燈管兩端會變黑,原因是鎢絲先發生升 華,然后在燈管壁上發生 。升華凝華知識點2:水循環4.【社會責任】了解地球的水循環知識,提高節水意識,培養良好的用水習慣,是我們每個公民的義務和責任。關于地球的水循環,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海水吸熱,汽化形成水蒸氣B.水蒸氣與冷空氣接觸,熔化成小水滴C.小水滴遇到更冷的氣流,凝華形成小冰珠D.小冰珠在降落過程中,液化形成雨水A5.(多選題)在一部動畫片里,雷公詢問起“霧、露、霜、雪”四姐妹的出身由來,你認為她們的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霧說:我是水蒸氣液化而來B.露說:我是水蒸氣凝固而來C.霜說:我是水蒸氣凝華而來D.雪說:我是水升華而來AC易錯點:誤認為“白色煙霧”是氣態的二氧化碳6.(悟州藤縣校級聯考)演出時,舞臺上往往要用彌漫的“白色煙霧”,給人以若隱若現的舞臺效果,這種“煙霧”是( )A.向舞臺噴射真實的煙霧B.利用干冰升華吸熱,使空氣中的水蒸氣放熱液化形成的“霧”C.利用干冰升華形成的二氧化碳D.利用干冰升華吸熱,使空氣放熱液化形成的“霧”B7.(黃岡麻城縣校級期末)寒冷冬天的早晨,小雨同學從家里到學校后,發現頭發上有白花花的霜。進入教室后,過一會兒頭發變濕了。這里先后發生的物態變化是( )A.凝固、汽化B.凝華、熔化C.凝華、升華D.凝固、液化B8.【科學推理】北方寒冷的冬天,窗玻璃上會出現冰花,下列關于冰花說法正確的是( )A.是室內水蒸氣放熱凝固形成的B.是室外水蒸氣放熱液化形成的C.是室內水蒸氣放熱凝華形成的D.是室外水蒸氣吸熱凝華形成的C9.【傳統文化】(多選題)我國的二十四節氣能準確反映自然節律變化,在人們日常生活中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以下節氣中蘊含的物態變化知識正確的是( )A.“谷雨”——雨的形成是汽化現象,要吸熱B.“白露”——露的形成是液化現象,要放熱C.“霜降”——霜的形成是凝華現象,要放熱D.“大雪”——雪的形成是凝固現象,要吸熱BC10.自然界中的水通過吸熱、放熱在固態、液態、氣態之間轉化,形成了霧、雨、雪、露、霜、霧凇等自然現象,如圖所示是水的三態變化示意圖,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冰雪消融是丙到乙的過程B.露珠消失是丙到甲的過程C.霧的形成是丙到甲的過程D.霜的形成是乙到丙的過程A11.在自然界的水循環中,水的狀態發生了變化,如圖所示。其中①、②、③對應的物態變化的名稱分別是熔 化、液 化、凝 華,③對應的物態變化中,水蒸氣向外界放 熱(選填“放熱”或“吸熱”)。熔化液化凝華放熱12.(武威古浪縣模擬)實施人工降雨時,通過飛機或其他運載工具向云層中播撒干冰,干冰升華吸 熱云層中水蒸氣遇冷凝華 成冰晶,冰晶增多、增大,冰晶大到一定程度就下落,大冰晶在下落過程中熔化 成大水滴,從而形成降雨。(后兩空填物態變化名稱)吸凝華熔化13.【教材情境素材改編】生活中我們所使用的無霜冰箱,其工作原理是通過電加熱使冰箱內的霜吸收 (選填“吸收”或“放出”)熱量,其中一部分霜熔 化成水,還有一部分直接升 華成水蒸氣,然后通過專用的導管排出,達到自動除霜的目的。(后兩空均填物態變化名稱)吸收熔化升華14.【質疑創新】如圖所示是課堂上老師操作的“探究碘的升華”實驗,其中甲方式是直接用酒精燈對放有碘的碘錘進行加熱,乙方式是把放有碘的碘錘放入熱水中進行加熱,對于甲、乙兩種加熱方式,你認為乙 方式更好,理由是標準大氣壓下水的沸點為 100 ℃,低于碘的熔點,故熱水中碘只 會升華而不會熔化。在碘完全升華為碘蒸氣后,要使碘蒸氣迅速凝華,可采取的方法是停止加 熱,碘凝華時放 熱(選填“吸熱”或“放熱”)。(已知碘的熔點為113.7 ℃,酒精燈外焰溫度約為600 ℃)乙標準大氣壓下水的沸點為 100 ℃,低于碘的熔點,故熱水中碘只會升華而不會熔化停止加熱放熱(共10張PPT)小專題三 物態變化的辨析1.夏天從冰箱中拿出的雞蛋放置一段時間后表面會出現許多小水珠,小水珠形成的過程屬于( )A.熔化 B.汽化 C.凝華 D.液化D2.中華古漢語博大精深。成語“揚湯止沸”常比喻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湯沸”是( )A.汽化現象B.液化現象C.升華現象D.凝華現象A3.詩詞是我國傳統文化中的瑰寶,其中涉及到很多物理現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照水冰如鑒——冰是凝華形成的B.疑是地上霜——霜是升華形成的C.露從今夜白——露是液化形成的D.嵐霧今朝重——霧是汽化形成的C4.“二十四”節氣中蘊含了中華民族悠久的文化內涵和歷史積淀,如圖是與節氣有關的自然現象,其中屬于凝固的是( )C5.我國古代青銅器在世界上出類拔萃。鑄造青銅器的過程中,工匠先將銅料加熱,制成銅液,然后將銅液灌進模具,冷卻成型,鑄造初步完成。鑄造青銅器的過程中,發生的物態變化是( )A.先熔化后凝固B.先液化后凝固C.先熔化后凝華D.先汽化后升華A6.(多選題)3月22日是“世界水日”,培養良好的用水習慣,提高節水意識,保護水資源,是我們每個公民的義務和責任。關于水的物態變化,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地球表面上的水可升華成水蒸氣B.水蒸氣與冷空氣接觸,液化成水滴C.小冰晶在降落過程中,熔化成雨水D.河面上的水凝華成冰,封住了河道BC7.如圖是我國自主研發的造雪機,工作時將壓縮空氣與5 ℃以下的冷水混合后噴出,水霧在空氣中凝結成雪花。“人造雪”發生的物態變化是凝固 ,該過程需要 (選填“吸熱”或“放熱”)。凝固放熱8.零污染制冰的原理如圖所示,首先液態二氧化碳通過膨脹閥進入毛細管,在毛細管中迅速汽 化(填物態變化)變成氣體,此時在制冰管上方的平面上灑水,水在平面上凝固放熱 (選填“吸熱”或“放熱”)完成制冰;之后二氧化碳氣體在壓縮機的推動下進入冷凝器在冷凝器中液化 (均填物態變化)變成液體,完成一個循環。汽化放熱液化9.嚴寒冬季,山頂空氣中過于飽和的水蒸氣遇冷附著在樹枝等物體上就會凝 華 (填物態變化名稱)形成霧凇奇觀;太陽照射下,屋頂的雪吸 熱(選填“吸熱”或“放熱”)熔化成水,又在過冷的瓦片上凝固(填寫物態變化名稱),形成冰掛,晶瑩剔透;山谷背陰處的雪未見熔化也在逐漸減少,這是因為雪在低溫下會發生升 華(填寫物態變化名稱),直接變成水蒸氣,消失了。凝華吸熱凝固升華(共21張PPT)第三章 物態變化第1節 溫度1.物理學中通常用溫度 來表示物體的冷熱程度。2.測量物體溫度的工具叫作溫度計。常用液體溫度計是根據液體熱脹冷縮的原理制成的。3.測量液體溫度時,溫度計的玻璃泡全 部浸入被測物體中,不能碰到容器壁或容器 底 。讀數時,玻璃泡要繼續留在被測物體中,視線與溫度計中液柱的液面相平 。溫度溫度熱脹冷縮全部容器底相平1.攝氏溫度(1)單位符號:℃。(2)攝氏溫度的規定:① 0 ℃的規定:在標準大氣壓下,冰水混合物的溫度規定為0 ℃。② 100 ℃的規定:在標準大氣壓下,沸水的溫度規定為100 ℃。2.溫度計的分類分類 項目 實驗室用的溫度計 體溫計量程 -20 ~110 ℃ 35 ~42 ℃分度值 1 ℃ 0.1 ℃特殊構造 無縮口 有縮口用途 測液體溫度 測體溫使用方法 讀數時不能離開被測液體 讀數時可離開人體;使用前要用力甩幾下讀取溫度計示數時,首先要確定0 ℃的位置,零上溫度從下往上讀,零下溫度從上往下讀。知識點1:溫度1.關于物體冷熱程度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A.物體的冷熱程度用溫度來表示B.只憑感覺來判斷物體的冷熱程度不可靠C.準確地判斷物體的冷熱程度需要使用溫度計D.0 ℃的冰與0 ℃的水冷熱程度不一樣D知識點2:攝氏溫度2.【課標情境素材改編】如圖所示是某地某日天氣預報的信息圖片,圖片中關于氣溫讀法正確的是( )A.最高氣溫6度B.最高氣溫攝氏6度C.最低氣溫零下8度D.最低氣溫零下8攝氏度D知識點3:溫度計及其使用3.【教材情境素材改編】如圖所示,下圖中溫度計使用正確的是( )C4.關于實驗室常用溫度計的使用,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實驗室用溫度計是根據氣體的熱脹冷縮性質制成的B.使用時,實驗室用溫度計的玻璃泡能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C.實驗室用溫度計玻璃泡浸入液體后待示數穩定讀數D.為了方便,需要將實驗室用溫度計從被測液體中拿出來讀數C5.如圖所示的甲、乙、丙三種溫度計讀數方法中正確的是乙 ,此時溫度計的示數是42 ℃。乙42易錯點:讀數時,混淆零上溫度和零下溫度6.如圖所示,甲、乙兩溫度計的分度值均為1 ℃,甲溫度計的示數是36 ℃,乙溫度計的示數是-24 ℃。136-247.小明對常見溫度值估計合理的是( )A.夏天教室的室溫約為50 ℃B.冰箱保鮮室中礦泉水的溫度約為-5 ℃C.洗澡時淋浴水溫約為70 ℃D.健康成年人的腋下體溫約為37 ℃D8.冬天東北的松花江氣溫低到-50 ℃時,河面雖然結冰,但冰面下的水仍在流動,則水與冰交界處的溫度是( )A.-50 ℃ B.0 ℃C.在-50 ℃至0 ℃之間 D.高于0 ℃B9.(多選題)(南寧橫縣校級期中)有關體溫計,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體溫計的量程是35~42 ℃B.體溫計的分度值是1 ℃C.某同學的體溫是36.6 ℃,該同學體溫正常D.利用體溫計也可以測量液體的溫度AC10.(雅安雨城區校級聯考)關于實驗室溫度計和體溫計的用法,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溫度計插入被測液體后,應立即讀數,視線要與液柱上表面相平B.用體溫計測量人的體溫,讀數時體溫計不要離開人體C.如果沒有用酒精給體溫計消毒,也可以把體溫計放在沸水中消毒D.使用體溫計之前應先把體溫計直管中的液體甩到玻璃泡里D11.某疫苗需保存在低于 8 ℃的環境中。夏季,運輸過程中為監測疫苗溫度是否超標,應在冷藏箱內放置圖中所示的溫度計乙 。在接收點,為正確讀數,驗收人員不 能(選填“能”或“不能”)把溫度計從冷藏箱中取出讀數,溫度計示數如圖所示,表明疫苗安全 (選填“安全”或“不安全”)。乙不能安全12.如圖所示是小明同學設計的一個氣體溫度計的示意圖。瓶中裝的是氣體,瓶塞不漏氣,彎管中間有一段液柱。這個溫度計是根據氣體的熱脹冷縮 來測量溫度的;將此裝置放在室內,溫度升高時液柱向左 (選填“左”或“右”)移動。熱脹冷縮左13.【科學推理】某刻度均勻但讀數不準的溫度計,用它測量冰水混合物的溫度時示數是4 ℃,當用此溫度計去測量標準大氣壓下的沸水溫度時示數為 94 ℃。如果測量溫度為22 ℃,則真實溫度為20 ℃;如果測量某溫度時示數和真實溫度相等,則此時的測量值是40 ℃。204014.有四支溫度計,測量范圍分別是:A.-10~110 ℃ B.35~42 ℃C.-20~50 ℃ D.0~50 ℃(1)若要測量沸水的溫度應選__A__;(2)若要用來測量氣溫應選__C__;AC(3)某同學準備用溫度計來測量某液體的溫度,設計了如下實驗步驟:①選擇適當的溫度計,觀察其量程和分度值;②估計被測物的溫度;③讓玻璃泡跟液體充分接觸;④取出溫度計;⑤觀察溫度計的示數;⑥整理器材。請將這些步驟按正確的順序排列起來:__②①③⑤④⑥__。(填序號)②①③⑤④⑥15.【因果推理】甲、乙、丙三支煤油溫度計,它們的分度值一樣,甲和乙玻璃管的內徑相同,甲玻璃泡的容積比乙大,乙和丙玻璃泡的容積相同,乙的內徑比丙細,用它們測同一杯熱水時,示數甲=示數乙,示數乙=示數丙,甲煤油溫度計液柱上升高度最大。(前兩空均選填“>”“<”或“=”)==甲(共18張PPT)第2課時 液化1.物質從氣 態變為液 態的過程叫作液化,液化過程放 熱。2.所有氣體在溫度降到足夠低時都可以液 化。3.在一定的溫度下,壓縮 氣體的體積可以使氣體液化。將氣體液化的最大好處是體積縮小,便于儲存 和運輸 。氣液放熱液化壓縮儲存運輸1.液化(1)液化時要放熱。如:做飯的時候,水蒸氣引起的燙傷往往比開水燙傷更嚴重,這是因為水蒸氣液化還要放出一部分熱。(2)使氣體液化的兩種方式:①降溫;②壓縮氣體體積。注意:有的氣體僅靠壓縮體積不能使其液化,必須使它的溫度降到一定程度,才能用壓縮體積的方法液化。2.生活中的液化現象(1)小水珠的形成:露珠、“水管出汗”等。(2)“白氣”的形成:燒開水時的“白氣”、人哈出的“白氣”等。不要誤認為液化過程中產生的“白氣”是“水蒸氣”。“白氣”不是氣體,而是水蒸氣液化形成的小水珠、小水滴懸浮在空中。水蒸氣是無色的。知識點1:液化現象1.在空氣潮濕的地方,每當要下雨之前,自來水管、水缸的外側會出現水珠,這是( )A.汽化現象B.液化現象C.熔化現象D.蒸發現象B2.【科學本質觀】小明同學口渴了,跑到廚房只看到了一壺剛燒開的熱水,正冒著“熱氣”,于是就從冰箱倒出一瓶飲料,發現飲料瓶周圍在冒著“冷氣”。對于這種現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熱氣”和“冷氣”都是水蒸氣B.都是汽化現象C.都是液化現象D.“熱氣”是汽化現象,“冷氣”是液化現象C3.在用蒸鍋煮菜時,一位戴眼鏡的同學打開鍋蓋后,卻看不見湯,這是因為從蒸鍋里冒出的水蒸氣遇到眼鏡片液化成__小水珠__附著在鏡片上。有的同學在擦眼鏡時先向眼鏡“哈氣”,使眼鏡變得潮濕從而更容易擦干凈,這個過程中水蒸氣發生了__液化__現象。小水珠液化知識點2:液化的方法4.【課標情境素材改編】如今,仍有很多家庭日常生活中使用罐裝液化石油氣。使石油氣液化貯存在鋼罐里所采用的方法是( )A.降低溫度B.提高溫度C.壓縮體積D.增大體積C5.在如圖所示的實驗中,瓶口上方的“白氣”是瓶 內(選填“瓶內”或“大氣中”)的水蒸氣液化形成的,實驗表明降低 溫度可以使氣體液化。瓶內降低溫度知識點3:液化放熱6.冬天對著手“哈氣”手感覺暖和,是因為“哈氣”時從口中哈出的水蒸氣遇到比較冷的手液化 (選填物態變化名稱),此過程要放熱 (選填“吸熱”或“放熱”)。液化放熱7.【科學論證】用蒸籠蒸饅頭,總是上層蒸格中的饅頭先熟。小明仔細觀察后發現:高溫的水蒸氣經過多層蒸格向上升,遇到冷的蒸籠蓋時,大量的水蒸氣發生液 化(填物態變化名稱)現象,放出大量的熱,使上 層蒸格中的饅頭先熟。液化上8.(鐘祥校級期末)冬季,在家里洗澡時會發現浴室墻壁上的鏡子很快模糊起來,洗澡結束一段時間后,鏡子又變得清晰,這個過程中發生的物態變化是( )A.先液化后汽化B.先熔化后液化C.先液化后凝固D.先凝固后汽化A9.【科學推理】100 ℃的水蒸氣比100 ℃的開水對人體造成的燙傷更嚴重,這是因為( )A.水蒸氣是氣體,更容易進入人體B.水蒸氣比開水更熱C.水蒸氣液化時要放出大量的熱D.水蒸氣燙傷的面積比開水更大C10.小轎車駕駛室內裝有冷暖空調,可使駕駛室內冬暖夏涼,但是在使用空調過程中常易造成前方玻璃模糊,影響視線,對此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 )A.冬天,玻璃模糊屬于汽化現象B.夏天,玻璃模糊屬于液化現象C.這一物態變化過程中要吸熱D.夏天要使玻璃清晰,應用干抹布在駕駛室內擦拭B11.(多選題)雨后山上會形成美麗的霧氣。關于霧的形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霧是從山上冒出來的煙B.霧是從山中蒸發出來的水蒸氣C.霧是水蒸氣遇冷形成的小水珠D.霧的形成是一個液化過程CD12.(宿遷中考)小明發現夏天汽車從陰涼的地下車庫開出后,車窗玻璃常會上霧,可以擦車窗玻璃的外 側(選填“內側”或“外側”)除霧,霧是由水蒸氣液 化(填物態變化名稱)形成的,此過程要放熱 (選填“放熱”或“吸熱”)。外側液化放熱13.【科學推理】如圖的電熱水器下面連接熱水管和冷水管,洗熱水澡時經常發現左水管外壁上有水珠,而右水管的外壁上卻沒有水珠。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A.左水管是熱水管B.左水管外壁上有水珠是汽化現象,需要放熱C.左水管外壁上有水珠是液化現象,需要吸熱D.左水管外壁上的水珠在冬天比夏天更明顯D(共18張PPT)第三章實驗突破實驗1:研究固體熔化時溫度的變化規律實驗裝置 實驗器材(1)測量工具:溫度計和停表;(2)攪拌器的作用:通過攪拌使物體受熱均 勻;(3)陶土網的作用:使燒杯底部受熱均勻;(4)實驗器材的安放順序:從下向 上。均勻從下向上水浴加熱的優點:保證受熱均勻;使被加熱的物質緩慢受熱,便于觀察溫度變化規律。實驗結論:晶體在熔化過程中,要繼續吸熱,溫度保持不 變;非晶體在熔化過程中,要繼續吸熱,溫度 。交流與反思(1)實驗研究對象應選取小顆粒(或粉末狀)固體,以保證物質受熱均 勻;(2)不同小組實驗后,繪制的溫度—時間圖像曲線的傾斜角度不同的可能原因:物質的質量不 同。保持不變不斷升高均勻不同如圖甲所示,是小明“研究物質熔化時溫度變化規律”的實驗裝置。(1)為完成該實驗,除圖中器材外,還要用到的測量工具是秒 表。(2)安裝圖甲所示的器材時,應先確定 (選填“鐵棒A”“鐵夾B”或“鐵圈C”)的位置。(3)實驗中,用燒杯中的熱水加熱試管中的物質,除了使物質受熱緩慢外的其他好處是使物質均勻 受熱。(4)在讀取溫度計的示數時,圖乙中讀數方法正確的是b (選填“a”“b”或“c”),此時物質的溫度為4.6 ℃。秒表鐵圈C使物質均勻受熱b4.6(5)圖丙是他根據記錄的數據繪制的溫度—時間圖像,由圖像可知:①該物質是晶 體(選填“晶體”或“非晶體”),熔點是0 ℃;②該物質在第3分鐘時是固液共 存態,它熔化過程大約用了3 min;③該物質在熔化過程中,繼續吸熱,溫度保持 不變。(6)實驗收集多組數據是為了尋找普遍 規律(選填“尋找普遍規律”或“減小實驗誤差”)。晶體0固液共存3保持不變尋找普遍規律(7)小明實驗后,同學小華重新做了該實驗,繪制的溫度—時間圖像如圖丁所示,丙、丁圖像的差異是因為小華在實驗中加入物質的質量 較大(回答一點即可)。加入物質的質量較大(8)【分析問題】實驗小組的小義把碎冰直接放在燒杯中不用加熱裝置進行實驗(如圖戊所示),發現碎冰也熔化了,于是認為冰熔化不需要吸熱,他的結論不正 確(選填“正確”或“不正確”),原因是環境溫度高 于0 ℃;小義還發現冰熔化時燒杯外壁有一層水珠,這是液 化(填物態變化名稱)形成的。不正確環境溫度高于0 ℃液化實驗2:探究水在沸騰前后溫度變化的特點實驗裝置 實驗現象(1)沸騰前后水中氣泡體積大小變化:沸騰前氣泡在上升過程中由大變 小;沸騰后氣泡在上升過程中由小 變大;(2)水在沸騰過程中要不斷吸熱,但溫度保持 不變。實驗結論 水在沸騰過程中不斷吸熱,但溫度保持 不變。 由大變小由小變大保持不變保持不變交流與反思(1)縮短加熱時間的方法:減小水的質量、用初溫較高的水、適當加大酒精燈的火焰、燒杯蓋上紙板等;(2)撤去酒精燈,水未立即停止沸騰的原因:陶土網的溫度大 于此時水的沸點,水能繼續吸熱;(3)沸點不等于100 ℃的原因:液體沸 點隨大氣壓的減小(增大)而降低(升高);(4)燒杯口產生“白氣”的原因:水蒸氣遇冷 成小水珠。大于沸點液化在“探究水在沸騰前后溫度變化的特點”實驗時:(1)實驗前安裝實驗器材時,應按照自下而 上(選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的順序進行。(2)小明組裝好實驗器材后開始實驗,請你指出圖甲中存在的錯誤操作是溫度計的玻璃泡與 容器底接觸。(3)糾正錯誤操作后,開始計時。第3 min時溫度計的示數如圖乙所示,該示數為92 ℃。自下而上溫度計的玻璃泡與容器底接觸92(4)從下表記錄的實驗數據可以看出,水在沸騰過程中不斷吸熱,溫度不 變;實驗中水的沸點是98 ℃;為說明水沸騰過程中是否需要吸熱,應移去酒 精燈,觀察水是否繼續沸騰。不變98移去酒精燈時間/min 0 1 2 3 4 5 6 7 8 …溫度/℃ 91 93 95 97 98 98 98 98 98 …(5)水沸騰時,大量氣泡不斷上升到水面破裂,其中氣泡中的“氣”指的是水蒸 氣(選填“水蒸氣”或“空氣”)。水蒸氣(6)若小明和小紅所選水的質量分別為m1、m2,根據圖丙分析可知m1< (選填“>”“<”或“=”)m2。(7)根據下表數據,為了完成實驗,應選用水 銀(選填“酒精”或“水銀”)溫度計。<水銀種類 酒精 水銀沸點 78 ℃ 357 ℃(8)實驗前,老師要求向燒杯中倒入熱水而不是冷水,這樣做的好處是縮短加熱 時間。(9)小紅發現水的溫度始終沒有達到100 ℃,于是加大火力,看到的現象是沸騰更劇烈(或產生更多的氣泡或 溫度仍然保持不變)。縮短加熱時間沸騰更劇烈(或產生更多的氣泡或溫度仍然保持不變)(10)實驗結束后,移開酒精燈,發現燒杯內的水沒有立即停止沸騰,可能的原因是陶土網的溫度高于水的沸 點,水能繼續吸熱;把水正在沸騰的高壓鍋從燃氣灶上拿下來以后,水不再沸騰,但打開鍋蓋,水又會重新沸騰,原因是氣壓減小, 沸點降低。陶土網的溫度高于水的沸點,水能繼續吸熱氣壓減小,沸點降低(共19張PPT)第3節 汽化和液化第1課時 汽化1.物質從液 態變為氣 態的過程叫作汽化,分為沸 騰和蒸發 兩種形式。2.沸騰是液體內 部和表面 同時發生的劇烈汽化現象。液體沸 騰時的溫度叫作沸點。3.在任何溫 度下都能發生的汽化現象叫作蒸發,蒸發的快慢與液體的溫度 、表面積 和表面上方的空氣流動速度 有關。液氣沸騰蒸發內部表面沸騰任何溫度溫度表面積速度1.沸騰(1)特點:①在液體內部和表面同時發生。在內部形成大量氣泡,氣泡在上升過程中不斷變大。②在沸騰過程中,液體繼續吸熱,溫度保持不變。(2)必要條件:①液體的溫度達到沸點。②液體能持續吸熱。2.蒸發:可以在任何溫度下進行,即液體的蒸發不受溫度限制。只發生在液體表面,且過程較緩慢。蒸發過程中要吸熱。蒸發時要從周圍物體吸熱,因此有致冷作用。1.液體蒸發快慢與周圍空氣的濕度有關,周圍空氣的濕度越大,液體蒸發越慢。2.液體蒸發的快慢還與自身的性質有關,相同條件下,不同液體蒸發的快慢不同。知識點1:汽化和液化1.【教材情境素材改編】在透明塑料袋中滴入幾滴酒精,將袋子擠癟排盡空氣后用繩把袋口扎緊,然后放入80 ℃以上的熱水中,塑料袋膨脹,酒精消失不見,酒精發生的是汽 化,將塑料袋從水中拿出,袋子變癟,酒精重新出現,此時酒精發生的是液化 。(均填物態變化名稱)汽化液化知識點2:沸騰2.(多選題)關于液體的沸騰,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溫度達到沸點不一定沸騰B.沸騰時吸熱,溫度保持不變C.95 ℃的水不可能沸騰D.沸騰是在液體表面發生的汽化現象AB3.小明利用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觀察水的沸騰現象。(1)組裝實驗器材時,應先固定圖甲中的b (選填“a”或“b”)。(2)水沸騰時溫度計示數如圖乙所示,則此時水的沸點是9 9℃;其他條件不變,水沸騰后繼續加熱1 min,水的溫度為99 ℃。(3)水沸騰時,水中氣泡的情形為圖丙中的A (選填“A”或“B”)。(4)實驗中若要縮短將水加熱至沸騰的時間,請寫出一種可行的辦法:提高水的初溫(或適當 減少水的質量)。b9999A提高水的初溫(或適當減少水的質量)知識點3:蒸發4.如圖所示,由圖甲可知液體蒸發的快慢與液體的溫度 有關,由圖乙可知液體蒸發的快慢與液體的表面 積有關,由圖丙可知液體蒸發的快慢與液體表面空氣的流 動速度有關。溫度表面積液體表面空氣的流動速度5.(南寧西鄉塘區校級月考)當溫度為20 ℃ 時,用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溫度計的玻璃泡上,隨著酒精的迅速蒸發,下圖中基本反映了溫度計的示數隨時間變化的規律是( )C6.【教材情境素材改編】下列關于汽化的兩種方式的說法正確的是( )A.蒸發和沸騰都可以在任何溫度下發生B.液體蒸發時不吸熱,沸騰時吸熱C.沸騰較緩慢,而蒸發則很劇烈D.蒸發僅發生在液面,而沸騰則是在液體內部和表面同時發生D7.生活中常把碗放在鍋里的水中加熱食物。如圖,當鍋中水沸騰以后,碗中水( )A.同時沸騰B.溫度達到沸點,不會沸騰C.稍后也沸騰了D.溫度低于沸點,不會沸騰B8.為了適應環境,植物分布有一定規律。北方生長大量的針葉林,針葉林葉子細小,可減小液體的表 面積,減慢水分蒸發,以適應干燥的環境;南方生長大量的闊葉林,闊葉林葉子寬大,可加 快 (選填“加快”或“減慢”)水分蒸發,蒸發時會吸 熱(選填“吸熱”或“放熱”),以適應高溫的環境。液體的表面積加快吸熱9.【教材情境素材改編】用紙鍋也能將水燒開。如圖所示的紙鍋,盛放一定量的水后,放在酒精燈上加熱一段時間,水沸騰了,但紙鍋卻并沒有被點著。這是因為水加熱到沸騰后,需要吸 收(選填“吸收”或“放出”)大量的熱量,溫度不 變,使盛水的紙鍋因為溫度低 于(選填“低于”或“高于”)其著火點而不會燃燒。吸收不變低于10.某小組在“觀察水的沸騰”實驗中:(1)圖a中甲、乙、丙三種讀溫度計的方法正確的是乙 。(2)實驗過程中記錄的數據如下表,由此可知,水的沸點是98 ℃,由此可以判斷此時大氣壓 (選填“小于”或“大于”)標準大氣壓。乙98小于時間/min 0 1 2 3 4 5 6 7 8 …溫度/℃ 91 93 95 97 98 98 98 98 98 …(3)該組的小明和小紅分別用初溫相同的水按圖b裝置同時進行實驗,正確操作,卻得出了如圖c所示的兩個不同的圖線,原因可能是水的質量不同。(4)同組的小強同學想提高水的沸點,換用了火力更大的酒精燈加熱,這種做法不可行(選填“可行”或“不可行”)。水的質量不同不可行11.【因果推理】如圖所示是一種可以反映空氣中水蒸氣含量(空氣濕度)的裝置——干濕球溫度計。該裝置是由甲、乙兩支相同的溫度計并列組成的,其中乙的玻璃泡上包著濕棉紗布,甲是干燥的,一段時間后發現乙溫度計的示數要低一些,這是因為濕棉紗布中的水蒸發時需要吸收熱量 。進一步分析可得,在一定溫度下,空氣濕度越大,兩支溫度計的示數差別越小。濕棉紗布中的水蒸發時需要吸收熱量(共23張PPT)第2節 熔化和凝固1.物質從固 態變成液態的過程叫作熔化,物質從液 態變成固 態的過程叫作凝固。2.有 固定熔化溫度的固體叫作晶體。沒有 固定的熔化溫度的固體叫作非晶體。3.晶體在熔化時吸 熱,液體在凝固成晶體時放熱 ,但是溫度不變 。固液固有沒有吸熱放熱不變晶體與非晶體的比較項目 晶體 非晶體相同點 熔化過程吸熱,凝固過程放熱 不同點 溫度變化 熔化、凝固過程溫度不變 熔化過程中溫度上升,凝固過程中溫度下降熔化圖像凝固圖像熔化條件 溫度達到熔點;繼續吸熱 只需吸熱凝固條件 溫度達到凝固點;繼續放熱 只需放熱當晶體的溫度正好處于熔點時,多數同學往往以為晶體一定處于固液共存狀態,其實這種認識是錯誤的。因此,同學們要正確理解晶體熔化的特點,晶體吸熱達到熔點時,若不再吸熱,則晶體不會熔化,此時為固態;若繼續吸熱,才開始熔化,熔化過程中溫度保持不變,此時為固液共存狀態;全部熔化后,為液態。知識點1:熔化和凝固1.詩詞“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描述了我國北方冬天雪景,詩詞中冰的形成屬于凝 固現象,等到春天,冰雪消融的過程屬于熔 化現象。(均填物態變化名稱)凝固熔化知識點2:研究固體熔化時溫度的變化規律2.如圖甲所示是探究萘熔化過程中溫度變化規律的實驗。(1)將裝有萘的試管放入水中加熱,而不是用酒精燈直接對試管加熱,在加熱過程中還進行攪拌,這樣做是使試管中的萘受熱均 勻,而且讓萘的溫度上升較慢 (選填“快”或“慢”),便于及時記錄各個時刻的溫度;(2)除圖甲所示實驗器材外,還需要的實驗器材有火柴和秒 表;(3)萘的溫度隨加熱時間變化的圖像如圖乙所示,由圖可知,給萘加熱到8 min末,試管中的萘所處的物態是固液共 存態,該狀態下物質熔化的特點是吸收熱量,溫 度不變。均勻慢秒表固液共存吸收熱量,溫度不變知識點3:熔點和凝固點3.【教材情境素材改編】在鋼、冰、蜂蠟、玻璃、黃鐵礦、松香等物質中,屬于晶體的是( )A.鋼、蜂蠟、松香B.冰、玻璃、黃鐵礦C.蜂蠟、玻璃、松香D.鋼、冰、黃鐵礦D4.如圖,圖甲表示晶 體(選填“晶體”或“非晶體”)的熔 化(選填“凝固”或“熔化”)圖像。由圖乙可知,BC段物質處于固液共 存態,CD段物質處于固 態,該物質的凝固點是8 0℃。晶體熔化固液共存固80知識點4:熔化吸熱 凝固放熱5.在超市中我們經常可以見到商家會把海鮮放在冰塊上來保鮮,冰塊在保鮮過程中發生的物態變化和吸、 放熱情況是( )A.熔化 吸熱 B.熔化 放熱C.凝固 吸熱 D.凝固 放熱 A6.(襄陽襄州區校級期末)民間藝人制作“糖畫”時,先將白糖__熔化__(填寫物態變化名稱)成糖漿,用勺舀起糖漿在光滑的大理石板上繪制蝴蝶、魚等圖案,等石板上的糖漿__放熱__(選填“吸熱”或“放熱”)后就凝固成了栩栩如生的“糖畫”。熔化放熱易錯點:不清楚晶體在熔點時處于什么狀態7.錫的熔點是232 ℃,那么232 ℃的錫( )A.一定是固態B.一定是液態C.一定是固液共存態D.以上均有可能D8.非晶體材料作為墻面裝飾的一種新型材料,可以使建筑內溫度基本保持不變。下列屬于非晶體材料熔化過程的圖像是( )A9.(多選題)如圖是某物質熔化時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可能是非晶體B.熔點是80 ℃C.第10 min已完全熔化D.熔化持續了15 minBD10.(多選題)某物質在冷卻過程中溫度的變化曲線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該物質為晶體B.在t1時刻是固態C.在t2時刻是液態D.在t2時刻正放熱AD11.【科學推理】將裝有碎冰的試管插入裝有冰粒的燒杯中間,然后用酒精燈給燒杯加熱,當燒杯中的冰熔化一半時,試管中的冰( )A.沒有熔化B.熔化一半C.熔化小于一半D.熔化超過一半A12.質量相同的0 ℃的冰比0 ℃的水冷卻效果好,這是因為冰熔 化(填寫物態變化的名稱)時吸熱,此過程中冰的溫度保持不 變(選填“升高”“降低”或“保持不變”)。熔化保持不變13.【教材情境素材改編】小明把酒精和水的混合液體放入冰箱的冷凍室(冷凍室溫度可達-5 ℃),經過相當長的時間后,從冷凍室取出混合液體時,發現混合液體未凝固,這說明混合液體的凝固點低 于(選填“低于”“等于”或“高于”)水的凝固點。在道路結冰時,人們通常在路面上撒鹽,這種做法可以降 低(選填“降低”或“提高”)冰的熔點。低于降低14.一種聚乙烯材料可在15~40 ℃范圍內熔化和凝固,把它摻在水泥里制作儲熱地板和墻壁,可起到調節室溫的作用,因為氣溫升高時聚乙烯材料熔化 (選填“熔化”或“凝固”)吸熱,氣溫降低時聚乙烯材料凝固放 熱(后兩空均選填“吸熱”或“放熱”)。熔化放熱15.(營口中考)在“研究冰熔化時溫度的變化規律”的實驗中,實驗裝置如圖甲所示。(1)組裝器材時應先固定位置C (選填“A”“B”或“C”)。為使冰塊均勻受熱,應選用碎冰 (選填“大冰塊”或“碎冰”)進行實驗。(2)實驗過程中某一時刻溫度計的示數如圖乙所示,此時冰的溫度為- 3℃。C碎冰-3(3)圖丙是根據實驗數據繪制的冰熔化時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分析圖像可知:第 6 min 時冰處于固液共 存(選填“固”“液”或“固液共存”)態;冰熔化時不斷吸熱,溫度保持不 變;冰是晶 體(選填“晶體”或“非晶體”)。固液共存保持不變晶體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1-第1節 溫度.pptx 2-第2節 熔化和凝固.pptx 3-第3節 汽化和液化 第1課時 汽化.pptx 4-第3節 汽化和液化 第2課時 液化.pptx 5-微專題3 “白氣”與“水蒸氣”辨析.pptx 6-第4節 升華和凝華.pptx 7-小專題三 物態變化的辨析.pptx 8-第三章實驗突破.pptx 9-第三章常考重難點突破與提升.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