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五章 透鏡及其應用 全章訓練提升課件 人教版(2024)物理八年級上冊 (共9份打包)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五章 透鏡及其應用 全章訓練提升課件 人教版(2024)物理八年級上冊 (共9份打包)

資源簡介

(共10張PPT)
第五章實驗突破
實驗: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
實驗裝置
實驗步驟
(1)在光具座上從左至右依次放置蠟燭、凸透鏡、光屏;
(2)調整燭焰、凸透鏡、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 一高度,目的是使燭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
(3)保持凸透鏡的位置不動,把蠟燭由遠靠近凸透鏡,調整光 屏到凸透鏡的距離,使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記錄物距、像距和像的性質;
(4)整理并處理實驗數據。
同一
光屏
實驗結論
(1)當u>2f時,成倒立、 縮小的實像;
(2)當u=2f時,成倒立、 等大的實像;
(3)當2f>u>f時,成倒立、 放大的實像;
(4)當u=f時,不成像;
(5)當u倒立、縮小
倒立、等大
倒立、放大
正立、放大
交流與反思
(1)為了使實驗現象更明顯,應選擇較 暗的環境;
(2)光屏上找不到像的原因:①凸透鏡、燭焰、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②物距等于或小于焦 距;③像的位置超出了光具座的范圍。
較暗
同一

光具座
小明在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實驗時,實驗操作規范。
(1)如圖甲,平行光正對凸透鏡照射,光屏上出現一個最小最亮的光斑,則凸透鏡的焦距f=10 cm;實驗前應調節燭焰、凸透鏡、光屏三者的中心,使它們在 高度上。
(2)實驗過程中,當他將蠟燭、凸透鏡、光屏調節到圖乙所示位置時,在光屏上可得到一個清晰的倒立、縮小 的實像,生活中利用這個規律制成的光學儀器是照相 機。
10
同一
縮小
照相機
(3)保持凸透鏡位置不變,向左移動蠟燭,則應向左(選填“左”或“右”)移動光屏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此時像的大小比原來的像要小(選填“大”或“小”)些。


(4)在(3)的基礎上,若凸透鏡位置不動,將蠟燭和光屏位置互換,光屏上將得到倒立、放 大(選填“放大”或“縮小”)的實像,這一成像規律應用在投影 儀(選填“投影儀”或“放大鏡”)上。
(5)實驗時,由于實驗時間較長,蠟燭變短,燭焰的像在光屏上的位置會向上 (選填“上”或“下”)方移動,那么他應該把凸透鏡向下 (選填“上”或“下”)適當調節,才能使像最終成在光屏的中央。
放大
投影儀


(6)如圖丙,小明在燭焰和凸透鏡之間放一副眼鏡,發現光屏上的像由清晰變模糊了,將光屏向透鏡移動適當距離后光屏上再次呈現清晰的像,則該眼鏡是遠視 (選填“近視”或“遠視”)眼鏡,此時觀察到光屏上的像比原來小 (選填“大”或“小”)一些。
遠視
小(共21張PPT)
第1節 透鏡
1.主光軸上有個特殊的點,通過這個點的光傳播方向不 變,這個點叫做透鏡的光心,用字母O 表示。
2.焦點到光心 的距離叫焦距,用字母f 表示。凸透鏡的焦距越小 ,對光的會聚能力越強。
不變
O
光心
f

1.透鏡
(1)凸透鏡:中間厚、邊緣薄的鏡片。如遠視鏡片。
(2)凹透鏡:中間薄、邊緣厚的鏡片。如近視鏡片。
(3)光心:每個透鏡主光軸上都有一個特殊的點,通過這個點的光傳播方向不變。
2.透鏡對光的作用:凸透鏡對光有會聚作用,凹透鏡對光有發散作用。
3.焦點和焦距
(1)焦點:凸透鏡能使跟主光軸平行的光會聚在主光軸上的一點的點。
(2)焦距:焦點到光心的距離f。
將凸透鏡正對著太陽光(可看成是平行光),再拿一張紙放在它的另一側,來回移動,直到紙上的光斑最小、最亮,測出這個光斑到凸透鏡光心的距離,即為該凸透鏡的焦距。
1.凸透鏡的凸起程度決定了它的焦距的長短。表面越凸,焦距越短。
2.焦距的長短反映凸透鏡對光的會聚作用的強弱,焦距短的會聚作用強(光線通過后偏折程度大)。
知識點1:凸透鏡和凹透鏡
1.一些透鏡的截面如圖所示,在這些透鏡中,屬于凸透鏡的是__A、C、F,共同特點是__中間厚、邊緣薄__。屬于凹透鏡的是__B、D、E__,共同特點是__中間薄、邊緣厚__。
A、C、F
中間厚、邊緣薄
B、D、E
中間薄、邊緣厚
知識點2:透鏡對光的作用
2.(常德桃源縣校級聯考)爸爸出差給小海帶回一個水晶球,小海將水晶球對著太陽光,可以點燃火柴,這是因為水晶球相當于一個( )
A.凸透鏡,對光線具有發散作用  
B.凸透鏡,對光線具有會聚作用
C.凹透鏡,對光線具有會聚作用  
D.凹透鏡,對光線具有發散作用
B
3.【科學推理】如圖是把一副眼鏡放在太陽光下,在地面上看到的情形,由此可以判斷鏡片是( )
A.凹透鏡
B.凹面鏡
C.凸透鏡
D.凸面鏡
A
知識點3:焦點和焦距
4.【教材情境素材改編】如圖,小華讓凸透鏡正對著太陽光,拿一張白紙在它的另一側前后移動,直到紙距透鏡約4 cm時,紙上的光斑變得最小、最亮,如圖中A點,則透鏡的焦點是__A點__,透鏡的焦距約是__4__cm,透鏡的光心是__O點__,在__A點__處可點燃火柴。
A點
4
O點
A點
知識點4:三條特殊光線作圖
5.根據所學知識,完成圖中光路圖。
易錯點:誤認為玻璃磚中的空氣泡為凸透鏡
6.【科學推理】如圖所示,在一塊玻璃磚內,一束平行光恰好正對著玻璃內鐵餅形狀的空氣泡射去,則光束通過空氣泡后( )
A.仍為平行光束
B.變為發散光束
C.變為會聚光束
D.無法確定
B
7.(常州中考)香水的主要成分是易燃酒精,如圖所示為四瓶香水,透明玻璃瓶蓋形狀各異,最容易在陽光下引發火災的是( )
B
8. 【傳統文化】在我國西漢時期成書的《淮南萬畢術》中有“削冰令圓,舉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則火生”的記載。則圖中能對該現象進行正確解釋的光路圖是( )
A
9.(多選題)如圖所示是直徑和材料都相同的兩個凸透鏡,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甲凸透鏡的焦距長,對光線的會聚能力弱
B.甲凸透鏡的焦距短,對光線的會聚能力強
C.乙凸透鏡的焦距長,對光線的會聚能力強
D.乙凸透鏡的焦距短,對光線的會聚能力強
AD
10.如圖所示,把一個凸透鏡放在平面鏡前,當用眼睛觀察鏡子時,光束似乎是從M處發散開來的,則該凸透鏡的焦距是( )
A.0.4 m
B.0.3 m
C.0.2 m
D.0.1 m
D
11.(玉林陸川縣校級月考)為了防止森林火災,在森林里不允許隨地丟棄透明的塑料飲料瓶,這是因為雨水進入飲料瓶后,它們是相當于一個
凸透 鏡,對太陽光有會 聚作用,可能會導致森林火災。
凸透
會聚
12.如圖,微型手電筒的小燈泡,前端的A部分相當于__凸透鏡__,對光有__會聚__作用,要使小燈泡發出的光平行射出,應把小燈泡放在__A部分的焦點__上。
凸透鏡
會聚
A部分
的焦點
13.【科學推理】如圖所示,兩條光線會聚于b點。若在虛線框內放甲透鏡后,光線會聚于c點;若在虛線框內放乙透鏡后,光線會聚于a點。則甲透鏡是凹 透鏡,乙透鏡是凸 透鏡。(均選填“凸”或“凹”)


14.如圖所示,作出光線通過凸透鏡和凹透鏡的完整光路。
15.【質疑創新】甲、乙兩個盒子中各放有一個透鏡,如圖是光經過透鏡后的光路圖,小明認為凸透鏡可會聚光、凹透鏡可使光發散,所以甲中放的是凸透鏡,乙中放的是凹透鏡,他的判斷錯 誤(“正確”或者“錯誤”),理由是光線通過甲透鏡后變得發散了 ,因此甲圖應是凹透鏡;光線通過乙透鏡后折射光線變得會聚了,因此乙 圖是凸透鏡。
錯誤
光線通過甲透鏡后變得發散了,因此甲圖應是凹透鏡;光線通過
乙透鏡后折射光線變得會聚了,因此乙圖是凸透鏡(共27張PPT)
第五章常考重難點突破與提升
【大概念構建】
透鏡及其應用
透鏡
類型
凸透鏡:中間厚 ,邊緣薄 的透鏡
凹透鏡:中間薄 ,邊緣厚 的透鏡
對光線的作用
凸透鏡:會 聚
凹透鏡:發 散
焦點、焦距和光心




會聚
發散
透鏡及其應用
生活中的凸透鏡:照相機、投影儀和放 大鏡
眼睛和眼鏡
眼睛的視物原理
近視眼、遠視眼矯正
近視眼鏡(配戴凹 透鏡)
遠視眼鏡(配戴凸 透鏡)
放大鏡


透鏡及其應用
凸透鏡成像規律
u>2f
像的特點:倒 立、縮 小的實 像
應用:照相機
u=2f
像的特點:倒立 、等大 的實 像
應用:測焦距
f<u<2f
像的特點:倒 立、放大 的實 像
應用:投影儀、幻燈機
u<f
像的特點:正 立、放 大的虛 像
應用:放大鏡
制作望遠鏡
倒立
縮小

倒立
等大

倒立
放大

正立
放大

【重難點突破】
重難點1:透鏡對光線的作用
1.(眉山東城區模擬)文物“水晶餅”為中部鼓起的透明圓餅,古籍記載“正午向日,以艾承之,即火燃”。關于“水晶餅”利用太陽光生火,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這是光的反射現象 B.這是光的色散現象
C.對光有會聚作用 D.對光有發散作用
C
2.(賀州八步區校級期末)如圖,從P點發出的三條特殊
光線經過凸透鏡后會聚于P′點。現有一條光線也從P點
出發,經過凸透鏡后的傳播路徑,在下圖的四種表示中,正確的是( )
A
3.關于透鏡對光線的作用,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不論是凸透鏡還是凹透鏡,經過透鏡光心的光線方向都不變
B.物體置于焦點F以內時凸透鏡起會聚作用,置于焦點F以外時凸透鏡起發散作用
C.若把凸透鏡的上半部分用手遮住,則凸透鏡對光不再具有會聚作用
D.一束會聚的光線經過凹透鏡,折射后的光線一定變成發散的光線
A
重難點2:凸透鏡成像規律及其應用
4.(象山區模擬)在蔚藍地球的映襯下,我國發射的天舟四號貨運飛船成功對接空間站天和核心艙。如圖所示是對接過程中核心艙上攝像機拍攝的照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核心艙攝像機的鏡頭相當于凸透鏡
B.光通過攝像機的鏡頭都是沿直線傳播
C.地球通過核心艙上攝像機的鏡頭成虛像
D.天舟四號靠近核心艙時,它在核心艙攝像機上成的像逐漸變小
A
5.目前中國智能汽車出口量已躍居世界第一,“中國智造”汽車加速駛向全球。智能汽車可以利用車載傳感器(攝像頭、雷達)采集生成道路特征數據,可以實現“自動”駕駛。關于傳感器之一的攝像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攝像頭的鏡頭是凹透鏡
B.攝像頭成像特點與放大鏡相同
C.攝像頭成的像是正立的虛像
D.成像時障礙物位于鏡頭的兩倍焦距以外
D
6.(多選題)在“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實驗中,光具座上各元件位置如圖所示在光屏上恰好成一個清晰的像,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利用這一原理制成了照相機
B.若將蠟燭遠離凸透鏡,則應將光屏靠近凸透鏡才能得到清晰的像,且像逐漸變小
C.若凸透鏡位置不變,將蠟燭和光屏的位置互換,會成一個清晰的倒立、縮小的像
D.若凸透鏡位置不變,將蠟燭放在刻度線 45 cm處,移動光屏也能得到清晰的像
BC
7.(多選題)(廣西中考)小明用自制的“水凸透鏡”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當蠟燭、“水凸透鏡”和光屏位于如圖所示的位置時,光屏上呈現燭焰清晰的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此時成像特點與照相機的相同
B.此時“水凸透鏡”的焦距為15.0 cm
C.調節“水凸透鏡”的厚度可改變其焦距
D.蠟燭燃燒變短,光屏上的像會向上移動
CD
8.(多選題)某同學在做“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中,記錄并繪制了像到凸透鏡的距離v與物到凸透鏡的距離u的關系圖像,如圖所示。
下列說法正確的有( )
A.該同學所用凸透鏡的焦距f=5 cm
B.當u=3 cm時,在光屏上得到的是倒立、縮小的實像
C.把物體從20 cm處移動到8 cm處的過程中,像逐漸變大
D.當u=15 cm時,在光屏得到的是放大的像,投影儀利用這一原理
AC
9.小紅幫媽媽洗碗時,發現碗上殘留的水珠可以將碗上的花紋放大。這是因為水珠相當于一個凸透 鏡(選填“凸透鏡”或“凹透鏡”),此時看到的是花紋正 立(選填“正立”或“倒立”)、放大的虛 (選填“實”或“虛”)像。
凸透鏡
正立

10.一個焦距為10 cm的凸透鏡,當蠟燭距它25 cm 時,在光屏上得到一個清晰的像,此成像原理與照相 機(選填“照相機”“投影儀”或“放大鏡”)相似;將蠟燭向透鏡移近17 cm 后,在光屏上不 能(選填“能”或“不能”)承接到像。
照相機
不能
重難點3:眼睛和眼鏡
11.為矯正遠視眼,配戴的眼鏡片是( )
A.凸透鏡
B.凹透鏡
C.平面鏡
D.凸面鏡
A
12.下圖中屬于遠視眼及其矯正的是( )
A.甲和丙       
B.甲和丁
C.乙和丙       
D.乙和丁
C
13.(悟州岑溪模擬)過度用手機玩游戲容易使眼睛的晶狀體變厚,折光能力變強 (選填“強”或“弱”),形成近視眼;為矯正近視眼應配戴由凹 透鏡片做的眼鏡。


重難點4:光學作圖
14.(青秀區模擬)請將圖中的光路圖補充完整。
15.近視眼需要戴眼鏡才能看清楚,如圖所示,請在虛線框中畫出所需要的透鏡,并根據近視眼的成因及矯正,補全矯正后的光路圖。
重難點5:凸透鏡成像規律相關實驗
16.如圖所示,光屏上恰好成清晰的像,已知凸透鏡的焦距為 10 cm,試回答下列問題。
(1)移動蠟燭,保持透鏡位置不變,將蠟燭向右移(物距始終大于一倍焦距),光屏必須向右 (選填“左”或“右”)移動,才能再次呈現清晰的像。此過程中像的大小將變 大(選填“變大”或“變小”)。
(2)移動光屏,將光屏向靠近透鏡的方向移動(像距始終大于一倍焦距),為了使像清晰,應將蠟燭向左 (選填“左”或“右”)移動,此過程中所成的像將變 小(選填“變大”或“變小”)。

變大

變小
(3)(更換透鏡)如果改換成焦距為12 cm的凸透鏡,此時應將光屏向右 (選填“左”或“右”)移動,才能承接到清晰的像。
(4)(加鏡片)將一近視眼鏡放在燭焰和凸透鏡之間,由于眼鏡片對光具有
發 散作用,燭焰的像會變模糊,要使像再次變清晰,應將光屏向右 (選填“左”或“右”)移動。

發散

【綜合實踐活動】
17.【活動目的】自制投影儀并使用
【制作步驟】①如圖甲,使用卷紙制作一個中心鏤空的卷筒,然后將透鏡固定到卷筒上。②如圖乙,將方正的紙盒前面開一個安裝鏡頭的孔,在背部內側安裝一個手機支架。③如圖丙,將自制的投影鏡頭安裝到紙盒的開孔處,然后將其固定。④將手機安裝到背部的手機支架上并調大亮度,接著播放視頻投影即可。
【注意事項】在制件投影儀時,手機與鏡頭之間的距離?
手機距凸透鏡的距離要大于1倍焦距小于2倍焦距。
【交流與反思】使用投影儀時,若想要投影的畫面更大一些,應如何調節?
減小凸透鏡到手機的距離,增大鏡頭到投影屏幕的距離。
手機距凸透鏡的距離要大于1倍焦距小于2倍焦距。
減小凸透鏡到手機的距離,增大鏡頭到投影屏幕的距離。(共5張PPT)
類型1:凸透鏡作圖
1.(泰州中考)請完成圖中光通過透鏡后的光路。
類型2:凹透鏡作圖
2.如圖所示,請畫出兩條光線經過凹透鏡后的折射光線。
類型3:根據透鏡對光線的作用,判斷透鏡類型
3.在圖中畫出適合的光學元件。
類型4:確定透鏡以及焦點的位置
4.如圖所示,MN為凸透鏡的主光軸,A為蠟燭,A′為蠟燭在光屏上所成的像,根據凸透鏡成像原理畫出光路圖確定凸透鏡光心及焦點的位置。
F
F

F
F
0
A
F
M(共19張PPT)
第3節 凸透鏡成像的規律
1.物距:物體到凸透 鏡的距離,用字母u表示。
2.像距:像到凸透 鏡的距離,用字母v表示。
3.凸透鏡成像的規律:當物距大于 2倍焦距時,凸透鏡成倒立 、縮 小的實 像;當物距等于2倍焦距時,凸透鏡成倒 立、等 大的實 像;當物距小于2倍焦距、大于焦距時,凸透鏡成倒立 、放大 的實 像;當物距小于焦距時,凸透鏡成正 立、放大 的虛 像。
凸透鏡
凸透鏡
倒立
縮小

倒立
等大

倒立
放大

正立
放大

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實驗應注意以下幾點:(1)實驗時,蠟燭的燭焰、凸透鏡和光屏的中心要在同一高度,這是保證像成在光屏中央的條件;(2)若在實驗中無論怎樣移動光屏都不能得到像,可能的原因:蠟燭在焦點以內;蠟燭恰好在焦點處;燭焰、凸透鏡和光屏三者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蠟燭到凸透鏡的距離稍大于一倍焦距,導致像距太大,光屏無法移動到能接收像的位置。
一倍焦距分虛實
二倍焦距定大小
虛像總是同側正
實像總是異側倒
物近像遠像變大
物遠像近像變小
像的大小像距定
像兒跟著物體跑
當成放大的實像時,像移動的速度大于物體移動的速度;當成縮小的實像時,像移動的速度小于物體移動的速度。  
知識點1: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
1.(懷化中考改編)“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實驗。
(1)如圖甲,經過凸透鏡的平行光線正好會聚到光屏上,則該凸透鏡的焦距是10. 0cm。
(2)按圖乙安裝器材時,需要調節燭焰的中心、透鏡的光心、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 度,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中 央。
(3)移動蠟燭和光屏,當處于圖乙位置時,光屏上恰好能得到清晰的像,則像的特點為倒 立、放大 、實 像。
10.0
同一高度
中央
倒立
放大
實像
(4)如圖乙,改變蠟燭位置,使其位于25 cm刻度線外,移動光屏,燭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倒 立、縮小 的實 像,像成在60 cm刻度線和70 cm刻度線之間。
(5)改變蠟燭位置,使其位于40 cm與50 cm刻度線之間,移動光屏,發現光屏上不成 像,從凸透鏡的右側透過透鏡可以看到燭焰成正 立、放大 的虛 像。
倒立
縮小

60
70
不成像
正立
放大

知識點2:凸透鏡成像規律的應用
2.(安徽中考)把凸透鏡正對著太陽,在距其10 cm的光屏上得到一個最小、最亮的光斑;若將一支點燃的蠟燭放在此凸透鏡前 30 cm 處,在其另一側調節光屏的位置,可得到燭焰清晰的( )
A.倒立、縮小的實像 B.倒立、放大的實像
C.倒立、等大的實像 D.正立、放大的虛像
A
3.購物支付已經進入“刷臉”時代。“刷臉”時要使像變大,消費者應靠近(選填“靠近”或“遠離”)攝像頭,且面部到攝像頭的距離應大于(選填“小于”“等于”或“大于”)攝像頭二倍焦距。
靠近
大于
易錯點:誤認為凸透鏡一部分被擋住后只能成不完整的像
4.【科學推理】一個物體通過凸透鏡成像于光屏上,若將透鏡的下半部分遮住,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像只剩上半部分     
B.像下半部變暗,上半部亮度不變
C.像變得模糊不清了     
D.像依然完整,只是整個像的亮度變暗了
D
5.(多選題)如圖,小強在做凸透鏡成像實驗時,他得到以下結論,你認為正確的是( )
A.蠟燭置于c點時,在光屏上能成一個
放大的像
B.蠟燭置于b點時,在光屏上能成一個倒立縮小的像
C.蠟燭由a點逐漸向左焦點F靠近,光屏上的像逐漸變大
D.蠟燭由左焦點F逐漸向靠近透鏡方向移動,光屏始終接收不到像
CD
6.(多選題)在“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實驗中,將點燃的蠟燭放在距透鏡
24 cm處,在透鏡另一側距透鏡16 cm處的光屏上能看到燭焰清晰的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光屏上所成的是倒立、縮小的實像
B.該凸透鏡的焦距f一定滿足:8 cmC.將點燃的蠟燭移至距透鏡5 cm處,透過透鏡可觀察到燭焰縮小的像
D.保持透鏡位置不變,將蠟燭和光屏的位置互換,光屏上不能得到燭焰清晰的像
AB
7.(蘭州中考)小美做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將燭焰、凸透鏡和光屏移到如圖所示的位置時,恰能在光屏中央得到一個清晰的像,跟這一成像原理相同的光學儀器是照相 機(選填“照相機”“投影儀”或“放大鏡”)。若要使光屏上的像變大,則小美應將蠟燭和光屏都向右 (選填“左”或“右”)移動。
照相機

8.一凸透鏡的焦距為15 cm,當把蠟燭放在此凸透鏡左側12 cm處,如圖所示,則從該凸透鏡右 (選填“左”或“右”)側通過透鏡可以看到一個正立、放大的虛 (選填“實”或“虛”)像。


9.如圖,用焦距為10 cm的凸透鏡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時,將蠟燭、凸透鏡和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并將凸透鏡固定在50 cm刻度線處。
(1)點燃蠟燭,調整蠟燭、凸透鏡和光屏的高度,使燭焰的中心、凸透鏡的光心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 度。
(2)當蠟燭和光屏的位置如圖時,光屏上承接到燭焰清晰的像,應用了此成像特點的是投影 儀(選填“照相機”“放大鏡”或“投影儀”)。
同一高度
投影儀
(3)將蠟燭移至20 cm刻度線處,應將光屏移至65 cm刻度線處,可再次承接到燭焰清晰的像。
(4)將蠟燭移至45 cm刻度線處,無論怎樣移動光屏,始終承接不到燭焰清晰的像。此時應在凸透鏡右側 (選填“左側”或“右側”)透過凸透鏡觀察像的特點。
65
右側
10.【科學推理】如圖,一個圓柱形的玻璃瓶裝滿水,
將一個箭頭水平放在玻璃瓶一側的某一位置處,透
過玻璃瓶可以看到箭頭。如果把向左的箭頭由靠近玻璃瓶的位置向遠處慢慢地移動,你看到的箭頭的先后順序可能是( )
B(共19張PPT)
第2節 生活中的透鏡
1.照相機成倒 立、縮 小的像,投影儀成倒 立、放 大的像,放大鏡成正立 、放大 的像。
2.照相機和投影儀所成的像是實 像,像和物體分別位于凸透鏡的兩 側;放大鏡所成的像是虛 像,像和物體位于凸透鏡的同 側。
倒立
縮小
倒立
放大
正立
放大
實像

虛像

1.使用照相機攝影時,具有以下特點:(1)物體離照相機鏡頭的距離(物距)大于膠片離照相機鏡頭的距離(像距);(2)物體離照相機鏡頭越遠,物體在膠片上所成的像越小,像(膠片)的位置到鏡頭的距離越近,暗箱越短;(3)照相機所成的像比物體小;(4)像和物體在鏡頭(凸透鏡)兩側;(5)物體在膠片上成倒立、縮小的實像。
2.投影儀成像特點:在使用投影儀時,所得到的像是放大、倒立的實像。凸透鏡與透明膠片之間的距離是可以調節的,要想讓屏幕上的像大一些,減小凸透鏡到膠片之間的距離或增大凸透鏡與屏幕之間的距離。
3.放大鏡成像特點:使用放大鏡觀察物體時,物體放在凸透鏡焦點以內,就能得到物體放大、正立的虛像。若要使被觀察物體的像大些,物體應離凸透鏡稍遠一點,但物體不能位于凸透鏡焦點以外。
1.實像是由實際光會聚而成的,能用光屏接收;虛像不是由實際光會聚而成的,不能用光屏接收,但實像和虛像都能用眼睛直接觀察到。
2.照相機和投影儀所成的像是實像,而平面鏡和放大鏡所成正立的像是虛像。
知識點1:照相機
1.(多選題)如圖是照相機成像示意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所成是縮小、倒立的像
B.所成是放大、正立的像
C.鏡頭相當于一個凹透鏡
D.鏡頭相當于一個凸透鏡
AD
知識點2:投影儀
2.如圖是投影儀成像示意圖。其中凸透鏡的作用是成放 大(選填“等大”“縮小”或“放大”)的像,平面鏡的作用是改 變光路。使用投影儀時,屏幕離投影儀鏡頭比較遠 (選填“遠”或“近”),幻燈片要倒 著(選填“正著”或“倒著”)插入架上。
放大
改變光路

倒著
3.【科學推理】放映幻燈片時,為了使觀眾看到正立的像,即要想在屏幕上出現正立的“F”,幻燈片正確的放法應該是(  )
A
知識點3:放大鏡
4.(婁底漣源校級月考)用橢圓形的玻璃魚缸養金魚,當人們從魚缸的側面觀察缸內的金魚時,人們所看到的是正立 、放大的虛 像,球形魚缸起到了放 大(凸透)鏡的作用。
正立

放大(凸透)
5.【教材情境素材改編】爺爺用放大鏡觀察郵票上的圖樣。爺爺觀察到的是郵票正立、放 大(選填“放大”或“縮小”)的像。若爺爺想將郵票上的圖案放得更大,他應該將放大鏡適當遠 離(選填“遠離”或“靠近”)郵票。
放大
遠離
知識點4:實像和虛像
6.下列情境中,看到的像是實像的是( )
A.用放大鏡看報紙   
B.在電影院看電影
C.欣賞魚缸中的魚   
D.亭子在水中的倒影
B
7.(多選題)關于實像和虛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實像是由光的折射現象形成的,虛像是由光的反射現象形成的
B.實像能成在光屏上,虛像不能成在光屏上
C.虛像是人的幻覺,光線并沒有進入人眼,人眼看不到
D.實像與物體分居在透鏡兩側,虛像與物體在透鏡的同側
BD
8.(荊州洪湖校級聯考)用凸透鏡觀察到了如圖所示的現象。下列光學儀器的成像規律與看到的現象的成像規律相同的是( )
A.放大鏡
B.照相機
C.投影儀
D.潛望鏡
C
9.秋游時,某班級照集體相時,攝影師發現兩旁還有同學沒有進入取景框內,要想得到全班同學清晰滿意的畫面,攝影師應( )
A.使照相機前移,并縮短照相機的暗箱長度
B.使照相機后移,并縮短照相機的暗箱長度
C.使照相機前移,并增加照相機的暗箱長度
D.使照相機后移,并增加照相機的暗箱長度
B
10.(玉林北流校級月考)清晨,花葉上有許多露珠,露珠下面的葉脈看起來比較粗大,這是露珠產生了放 大鏡的作用,形成葉脈的虛 (選填“實”或“虛”)像。
放大

11.常見普通溫度計的橫截面是圓形,而體溫計的橫截面近似于一個三角形,體溫計做成這種形狀主要是對液柱有放 大作用,便于讀 數。
12.移動支付已被大家廣泛使用,消費者只需用手機掃描二維碼。二維碼經手機攝像頭掃描成倒立、縮小 (選填“縮小”“等大”或“放大”)的實像。攝像頭的成像原理與照相 機(選填“照相機”“投影儀”或“放大鏡”)的相同。
放大
讀數
縮小
照相機
13.【科學推理】放映幻燈片時,要想使銀幕上的像更大些,應將幻燈機遠離 (選填“靠近”或“遠離”)銀幕,并將幻燈片與鏡頭之間的距離調小 (選填“大”或“小”)。
遠離

14.【教材情境素材改編】如圖所示,紙筒A的一段蒙上一層半透明薄膜,紙筒B的一端嵌了一個凸透鏡,兩紙筒套在一起組成一個簡易照相機,
這個模型照相機的凸透 鏡相當于真實照相機的鏡頭,半透明薄 膜相當于真實照相機的底片。為了得到清晰的像,應把紙筒A朝著較暗的 室內,紙筒B朝著明亮的室 外(以上兩空均選填“較暗的室內”或“明亮的室外”),調節凸透鏡和薄膜之間的距離,在薄膜上可以看到室外景物倒 (選填“倒”或“正”)立、縮 小(選填“放大”或“縮小”)的像。
凸透鏡
半透明薄膜
較暗的室內
明亮的室外

縮小(共21張PPT)
第4節 眼睛和眼鏡
1.明視距離:正常眼睛觀察近處物體最清晰而又不疲勞的距離大約是
2 5 cm。
2.近視眼形成原因:晶狀體太厚 ,折光能力太 強,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長,看遠處的物體時,將像成在視網膜的前 方。
3.遠視眼形成原因:晶狀體太 薄,折光能力太弱 ,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短,看近處的物體時,將像成在視網膜的后 方。
25
太厚
太強
前方
太薄
太弱
后方
1.眼睛:(1)結構:眼球像一架照相機,晶狀體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當于一個凸透鏡,視網膜相當于光屏。(2)調節:當我們看遠處的物體時,睫狀體放松,晶狀體變薄,其折光能力變小,使成的像恰好落在視網膜上;當我們看近處的物體時,睫狀體收縮,晶狀體變厚,其折光能力變大,使成的像恰好落在視網膜上。
2.近視眼及其矯正:(1)特點:只能看清近處物體,看不清遠處物體。(2)原因:晶狀體太厚(凸),折光能力太強,或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長,使來自遠處某點的光會聚在視網膜前,到達視網膜時是一個模糊的光斑。(3)矯正:在眼睛前放一個凹透鏡,如圖。
3.遠視眼及其矯正:(1)特點:只能看清遠處物體看不清近處的物體。(2)原因:晶狀體太薄,折光能力太弱或眼球前后方向上太短。(3)矯正:在眼睛前放一個凸透鏡,如圖。
知識點1:眼睛
1.(百色中考)如圖所示是我們看遠處物體的示意圖,來自遠處物體的光經過眼睛晶狀體后在視網膜上形成( )
A.正立、縮小的實像
B.正立、縮小的虛像
C.倒立、縮小的實像
D.倒立、縮小的虛像
C
2.【教材情境素材改編】如圖是人眼球的示意圖。人眼的晶狀體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當于一個凸透鏡 ,視網膜相當于光 屏,人的眼睛是靠調節晶狀 體的平凸程度改變焦距而獲得清晰的像,與照相 機的成像原理相同。
凸透鏡
光屏
晶狀體
照相機
知識點2:近視眼、遠視眼及其矯正
3.【教材情境素材改編】人眼的晶狀體相當于凸透鏡,關于遠視眼的成因,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晶狀體太薄,折光能力太弱
B.晶狀體太薄,折光能力太強
C.晶狀體太厚,折光能力太弱
D.晶狀體太厚,折光能力太強
A
4.如圖所示,其中關于近視眼及其矯正的原理圖正確的是( )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B
5.如圖甲所示,來自物體A的光線經過眼睛的晶狀體折射后成像在視網膜后面的B點,這是遠 (選填“近”或“遠”)視眼成像情況圖,若要使像成在視網膜上,應配戴一個合適的凸 (選填“凸”或“凹”)透鏡做成的眼鏡,請將其矯正所需透鏡在乙圖中補充完整。


6.(多選題)如圖為正常人眼看遠近不同物體時眼睛的自動調節,以下分析正確的是(  )
A.這不可能是同一個人的眼睛
B.這說明眼睛是一個自動變焦(距)系統
C.看近處的物體晶狀體應變厚一些
D.看遠處的物體常常需要瞇起眼睛看
BC
7.(武漢江岸區校級聯考)如圖是近視眼及其矯正的光路圖,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近視眼的成像原理和小孔成像的原理相同
B.近視眼看遠處的物體,像成于視網膜前
C.近視眼用凹透鏡矯正
D.為預防近視,讀寫時眼睛與
書本的距離應保持在25 cm左右
A
8.【教材情境素材改編】小麗的奶奶所戴眼鏡的鏡片是+250度,姐姐所戴眼鏡的鏡片是-400度。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奶奶是近視眼,所戴的鏡片焦距為25 cm
B.姐姐是近視眼,所戴的鏡片焦距為40 cm
C.奶奶是遠視眼,所戴的鏡片焦距為40 cm
D.姐姐是遠視眼,所戴的鏡片焦距為25 cm
C
9.【現代科技】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激光治療近視眼的技術已經比較成熟,通過手術,許多成年人摘掉了近視眼鏡,這種手術的原理是( )
A.加強晶狀體和角膜構成的透鏡對光的偏折
B.減弱晶狀體和角膜構成的透鏡對光的偏折
C.使晶狀體和角膜構成的透鏡的透明度加強
D.使晶狀體和角膜構成的透鏡的透明度減弱
B
10.在課堂上,王老師看近處課本時要戴上眼鏡,觀察遠處同學時又摘下眼鏡,這樣不斷地戴上和摘下,非常不方便。王老師的眼睛是遠 視(選填“近視”或“遠視”)眼,可以用凸 (選填“凸”或“凹”)透鏡來矯正。
遠視

11.如圖所示為近視眼的成像光路圖,請在虛線框內畫出矯正近視眼所用透鏡的符號。
12.請在圖中畫出遠視眼近處S點發出的兩束入射光線經晶狀體折射后對應的光線。
13.小義用透明塑料袋充水后制成水透鏡模擬眼球中的晶狀體。如圖甲表示正常眼睛的晶狀體,在實驗中測得其焦距為10 cm,再將甲分別擠壓成乙、丙的形狀。
(1)分別測量它們的焦距,測得焦距大于10 cm的是丙 (選填“甲”“乙”或“丙”)。
(2)當眼睛看遠處的物體時,晶狀體將由甲變為丙 (選填“乙”或“丙”)。
(3)模擬近視眼要用乙 (選填“甲”“乙”或“丙”)。



(4)當將近視眼鏡如圖丁放置后,光屏上本來清晰的像變模糊了,要使在光屏上的像變清晰,光屏應向遠 離(選填“遠離”或“靠近”)透鏡方向移動。
遠離
14.【科學推理】眼鏡的規格通常不用焦距來表示,而是用度數來表示,其度數D等于焦距f(以米作單位)的倒數的100倍,即D= ,已知小明的左眼鏡片焦距為0.25 m,其度數應為40 0度。
400(共16張PPT)
小專題六 凸透鏡成像規律的應用
1.凸透鏡成像規律
記憶口訣 ①一倍焦距分虛實,內虛外實;二倍焦距分大小,內大外小。
②成實像時,物遠像近像變小,物近像遠像變大;成虛像時,物遠像遠像變大,物近像近像變小。
規律及應用




2.光具座隱含信息解讀
物像異側且u>v 成倒立、縮小的實 像,應用的是照相機。
物像異側且u=v 成倒立、等大的實 像,焦距: f= u= v。
物像異側且u


3.焦距變化解讀:不論是換透鏡還是加眼鏡片,其實質都是改變了折射光的會聚 能力。
(1)加凸透鏡(遠視眼鏡)或換小焦距凸透鏡:會聚能力變強,像靠近透鏡,像變小;
(2)加凹透鏡(近視眼鏡)或換大焦距凸透鏡:會聚能力變弱,像遠離透鏡,像變大。
會聚




類型1:凸透鏡成像靜態規律及應用
1.(南寧橫縣校級期末)如圖所示,燭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若將燭焰移動到距離凸透鏡15 cm 處調節光屏,在光屏上可得到( )
A.倒立縮小的實像 B.倒立等大的實像
C.倒立放大的實像 D.正立放大的虛像
C
2.(自貢富順縣校級月考)小明同學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時,把蠟燭和凸透鏡固定在如圖所示位置,移動光具座上的光屏得到一清晰像(光屏未畫出),則該透鏡的焦距可能是( )
A.10 cm
B.20 cm
C.30 cm
D.40 cm
A
3.【科學推理】在“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實驗中,所用凸透鏡的焦距為15 cm,光屏是用表面涂有白漆的鐵板制成。小科把“F”發光物置于離凸透鏡 20 cm 處,移動光屏,在光屏上找到清晰的像,如圖所示,小科看到光屏上像的形狀和大小分別是( )
A. 、放大
B. 、放大
C. 、縮小
D. 、縮小
A
類型2:凸透鏡成像動態規律及應用
考向1:移動問題
4.一凸透鏡的焦距為15 cm,將點燃的蠟燭從離凸透鏡40 cm處沿主光軸移到20 cm處的過程中,像的大小和像距的變化情況是( )
A.像變大,像距變大 B.像變小,像距變小
C.像變大,像距變小 D.像變小,像距變大
A
5.(多選題)如圖所示,小明將凸透鏡(f=10 cm)固定在光具座40 cm的位置,探究凸透鏡的成像規律。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將蠟燭從焦距內某處向透鏡方向移動過程中,像逐漸變大
B.當光屏上成清晰像時,拿開光屏,眼睛在一定范圍內仍能看到像
C.將蠟燭放在10 cm處,移動光屏,光屏上可得到倒立縮小的清晰像
D.當光屏上成清晰像時,在貼近凸透鏡左側的位置放一遠視鏡片,向右移動光屏,光屏上仍能得到清晰的像
BC
6.(多選題)(北海合浦縣校級期末)如圖,小敏在家中做凸透鏡成像實驗,墻上出現一個倒立、縮小的清晰的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墻上所成的燭焰像是實像
B.手和透鏡的影子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C.若透鏡不動,蠟燭遠離透鏡,手和透鏡的影子大小不變
D.若蠟燭不動,透鏡靠近蠟燭,墻上能再次呈現清晰的燭焰像
AD
7.【教材情境素材改編】找一個圓柱形的玻璃瓶,里面
裝滿水,把一支鉛筆水平地靠近放在玻璃瓶的一側(如圖)。
透過玻璃瓶,可以看到那支筆正 立(選填“正立”或“倒立”)
的虛像;把筆由靠近玻璃瓶的位置向遠處稍稍移動,可以
看到筆的像變 長(選填“變長”或“變短”),繼續向遠處移動一定距離,可以看到“筆尖”反向像一直變 短(選填“先變長后變短”“先變短后變長”“一直變長”“一直變短”),像的形狀不改 變(選填“改變”或“不改變”)。
正立
變長
一直變短
不改變
考向2:增加透鏡問題
8.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實驗中,點燃的蠟燭、凸透鏡及光屏在如圖所示位置,光屏上得到燭焰清晰的像(像未畫出),光屏上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實像,在貼近凸透鏡左側放一個近視眼鏡,為使光屏成清晰的像可向右調節光屏。
倒立、放大

考向3:更換透鏡
9.【科學推理】(益陽中考)某同學利用如圖所示的器材做實驗,先用焦距為20 cm的凸透鏡甲進行實驗,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縮小實像。
他想改用焦距為10 cm的凸透鏡乙繼續進行實驗,若不改變發光體和凸透鏡的位置,則( )
A.將光屏適當左移,可得到倒立、放大的實像
B.將光屏適當左移,可得到倒立、縮小的實像
C.將光屏適當右移,可得到倒立、放大的實像
D.將光屏適當右移,可得到倒立、縮小的實像
B
10.(襄陽棗陽校級聯考)如圖所示,蠟燭的“燭焰”通過凸透鏡在光屏上成一個倒立、放 大的實像。利用這一成像規律可制成投影 儀(選填“照相機”“投影儀”或“放大鏡”);若保持蠟燭和光屏的位置不變,僅將凸透鏡更換成另一個焦距相同、尺寸更大的凸透鏡,此時光屏上像的大小與原來的像對比應不 變(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放大
投影儀
不變(共9張PPT)
第5節 制作望遠鏡
知識點1:了解望遠鏡的基本原理
1.【教材情境素材改編】如圖是某望遠鏡的示意圖,
它是利用由物鏡和目鏡組成的透鏡組來工作的,物
鏡的作用是使遠處的物體在焦點附近成實(選填“實”
或“虛”)像,目鏡的作用相當于一個放大鏡,用來把物鏡所成的 實像放大。
焦點

放大
物鏡所成的實像
2.【教材情境素材改編】人眼看同一個物體,會出現“近大遠小”的現象,這和物體與人的眼睛所成視角的大小有關,如圖所示,同一物體離人眼越遠時,視角越小 。當人離不同大小的物體一樣遠時,視角也會不同,物體越大,則視角越大 。(均選填“大”或“小”)


知識點2:設計、制作及調試望遠鏡
3.【課標情境素材改編】在自制望遠鏡時可以采用單片的凸透 鏡(選填“凸透鏡”或“凹透鏡”)作為目鏡和物鏡。為了讓成像質量好一些,其放大倍率為2~ 3倍即可。
凸透鏡
2~3
4.選擇自制望遠鏡的物鏡和目鏡時,應選擇焦距較長、直徑較大的凸透鏡作為物 鏡,焦距較短、直徑較小的凸透鏡作為目鏡 。(均選填“物鏡”或“目鏡”)
5.通過自制望遠鏡觀察遠處的物體,要通過對鏡筒長度的調節,改變物鏡與目鏡間的距 離,直到在望遠鏡中看到遠處物體清晰的 像為止。
物鏡
目鏡
距離
清晰的像
知識點3:探索宇宙
6.下列關于宇宙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宇宙是由銀河系和太陽系組成的
B.宇宙中含有銀河系等上千億個星系
C.宇宙就是銀河系,太陽是銀河系的一員
D.太陽系中只有八大行星繞太陽運行
B
7.(涼山州翠屏區校級月考)將下列星系按照從小到大排列,正確的是( )
C
8.關于望遠鏡的說法正確的是( )
A.望遠鏡上的物鏡和目鏡都是凸透鏡
B.望遠鏡上的物鏡和目鏡都是凹透鏡
C.通過望遠鏡看到的像是放大的實像
D.通過望遠鏡看到的像是放大的虛像
A
9.【科學推理】(多選題)小明取來兩個焦距不同的放大鏡,分別用一只手握住其中一個來模仿望遠鏡,如圖所示,他通過兩個透鏡看到前面遠處木棉樹的葉子,調整兩個透鏡的距離,直到看清楚為止,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靠近眼睛的透鏡是目鏡,靠近被觀測物的是物鏡
B.用望遠鏡觀察遠處樹葉,物鏡得到的是放大的像
C.兩透鏡互換后再觀察樹葉,人看到的像都是放大的
D.目鏡都能把物鏡成的像放大
AD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建县| 汾西县| 双城市| 汕尾市| 吴忠市| 齐河县| 马公市| 蓬安县| 民和| 亳州市| 资溪县| 临朐县| 海宁市| 阿拉善左旗| 唐山市| 青海省| 佛冈县| 磐石市| 鹤庆县| 洛宁县| 元江| 平邑县| 民和| 永春县| 理塘县| 海淀区| 太仓市| 蕲春县| 红原县| 绥德县| 同心县| 罗城| 沙田区| 调兵山市| 汉川市| 承德市| 遵义市| 阳曲县| 溆浦县| 财经| 高邮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