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2章 運動與能量 鞏固提升課件(習題課件 共10份打包) 教科版(2024)八年級物理上冊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2章 運動與能量 鞏固提升課件(習題課件 共10份打包) 教科版(2024)八年級物理上冊

資源簡介

(共10張PPT)
小專題一 速度的圖像問題
類型一:s-t圖像的理解與應用
1.判斷物體運動狀態。若圖像為平行于時間軸的直線,則物體處于 狀態,如圖線乙;若圖像為過原點的斜向上的直線,則物體做 運動,如圖線甲。
靜止
勻速
2.比較速度的大小關系。相同時間間隔內通過路程長的速度 或通過相同的路程,所用時間少的速度 。
3.求速度。選取圖中的點(一般取整數點),根據v=計算速度[僅限于過原點(0,0)的斜線]。


1.甲、乙兩位同學沿著西堤公園直線跑道從同一地點同時同向出發,其s-t圖像如圖所示,則第12 s時甲的運動狀態為 (選填“靜止”“勻速直線運動”或“變速直線運動”);從出發到甲、乙相遇的這段時間內,甲的平均速度為 m/s。
靜止
4
2. 甲、乙兩車在某一平直公路上,從同一地點同時向東運動,它們的s-t圖像如圖所示。根據圖像回答下列問題:
(1)甲車做 直線運動 ,速度大小為 m/s。
(2)乙車的速度 (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甲車的速度,以乙車為參照物,甲車是 的;以甲車為參照物,甲車上的乘客看乙車是向 運動的。
(3)在t=4 s時,甲,乙兩車相距 m。
勻速
3
小于
運動
西
8
類型二:v-t圖像的理解與應用
1.判斷物體的運動狀態。若圖像為平行于時間軸的直線(除與時間軸重合外),物體做 運動,如圖線乙;若速度隨時間增大,則物體做 運動,如圖線甲;若速度隨時間減少,則物體做 運動,如圖線丙。
勻速
加速
減速
2.求路程。選取圖中的點(一般取整數點),根據s=vt求路程。
3.小明和小芳同學在風景如畫的湖畔騎自行車,如圖所示是他們在某段路面上的速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下列分析中錯誤的是( )
A.0~10 s兩人所通過的路程相等
B.以湖畔的垂柳為參照物,小芳總是運動的
C.第10 s末,兩人的速度相等
D.小芳做勻速直線運動
A
4.甲、乙兩物體同時同地向東運動,如圖所示分別為兩物體運動的v-t圖像。則在0~4 s內,甲物體的平均速度為 m/s,在2~3 s內,以乙物體為參照物,甲物體向 運動。
5
西(共26張PPT)
第2章常考重難點突破與提升
【大概念構建】
運動與能量
認識運動
機械運動
概念:物體 的變化
類型: 和曲線運動
微觀分子的運動:物質是由 組成的,組成物質的分子在不斷的 2
位置
直線運動
分子
運動
運動與能量
運動的描述
參照物:判斷物體是否運動和如何運動時選取的標準物
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
速度
概念:物體通過的路程與 之比
公式:v=
單位: 、km/h)
所用時間
m/s
運動與能量
物體運動的速度
勻速直線運動
概念:物體沿著直線且 不變的運動
特點:物體在任何相等的時間里通過的路程 等
變速直線運動:物體運動 改變的運動,運動的快慢用平均速度來描述
測量物體運動的平均速度
測量工具:刻度尺、秒表
原理: =
快慢
相等
快慢
v=
運動與能量
能量
能量是與物體 有關的物理量
不同的 對應著不同的能量形式
能量可以 移
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間還可以相互 化
運動
運動形態
轉移
轉化
【重難點突破】
重難點1:參照物
1.如圖,鳳凰虹橋處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鳳凰縣城內,橫臥于沱江之上。小明認為虹橋是靜止的,其所選參照物是( )
A.橋下的流水
B.順流而下的船
C.天上的飛鳥
D.河岸的吊腳樓
D
2.關于參照物,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參照物只能是靜止的物體
B.參照物只能是做勻速直線運動的物體
C.參照物可以是靜止的物體,也可以是運動的物體
D.對于同一物體,選擇不同的參照物,其機械運動的情況一定相同
C
3.“刻舟求劍”是大家熟知的寓言故事,楚人之所以沒有通過“刻舟”而求得劍,是因為楚人認為他的劍相對于記號是 的,而事實上,劍相對于記號是 的(以上兩空均選填“靜止”或“運動”);他最終沒有撈到掉入水中的劍,是因為他沒弄懂運動和靜止是 。
4.(成都金牛區校級月考)學校進行軍訓拉練,一列隊伍勻速向東前進,小明同學為了傳達信息,從隊尾追到隊伍前面,接著他又返回隊尾。小明追趕隊伍時,以他為參照物,隊伍是向 運動的,小明返回隊尾時,以他為參照物,隊伍是向 運動的。(均選填“東”或“西”)
靜止
運動
相對的
西

重難點2:機械運動
5.【傳統文化】下列詩詞所描述的運動中,不屬于機械運動的是( )
A.一江春水向東流    
B.霜葉紅于二月花
C.一行白鷺上青天
D.孤帆一片日邊來
B
重難點3:速度的圖像
6.甲、乙兩位同學在同一考點參加800 m體考,t=0時同時起跑,t4時刻同時到達終點,其v-t圖像如圖所示,下列描述正確的是( )
A.0~t1時間內甲、乙都在做勻速直線運動
B.t1~t2時間內甲、乙保持相對靜止
C.0~t3時間內甲的路程小于乙的路程
D.剛到達終點時,甲、乙速度相等
C
7.甲、乙兩物體在同一地點、同一方向出發做直線運動,兩物體的路程隨時間的變化圖像如圖。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甲物體在5~10 s內的平均速度大于0~5 s內的平均速度
B.5~10 s內,甲、乙兩物體之間的距離越來越小
C. 乙物體在前20 s的平均速度是2 m/s
D.若20 s后兩車的運動狀態不變,則第30 s時,兩車相距20 m
D
8.如圖甲所示是s-t圖像,其中物體A做 直線運動,物體A的速度 (選填“>”“<”或“=”)物體B的速度;如圖乙所示表示該物體處于 狀態;圖丙是v-t圖像,物體 (選填對應的字母)做勻速直線運動,物體C的速度隨著時間的增加而 ,做變速運動;物體E做 直線運動。
勻速
>
靜止
D
變大
變速
9.一輛汽車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駛了120 km的路程,前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為60 km/h,后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為40 km/h。則汽車行駛這120 km( )
A.所用時間為2.4 h
B.所用時間為2.6 h
C.平均速度為48 km/h
D.平均速度為50 km/h
C
重難點4:速度的理解與計算
10.鋼球沿20 m長的斜面滾下后,又在水平地面上滾動25 m的距離才停止。鋼球在斜面和地面上滾動時間分別是5 s和10 s,則鋼球在斜面上的平均速度是 m/s,在整個路程上的平均速度是 m/s。
4
3
11.如圖所示是甲、乙兩球分別從a處運動到b處的過程中每隔0.2 s時間曝光一次得到的照片。由圖可得, 球做勻速直線運動, 球做變速直線運動(前兩空均選填“甲”或“乙”);你判斷的依據是 運
。圖中甲、乙兩球在ab段的平均速度之比為4 ∶3。


相等時間間隔內
運動的距離是否相等
12.張吉懷高速鐵路總長246 km,設計最高速度為350 km/h。假設小君和她家人從懷化坐高速列車去張家界旅游,若該次高速列車的平均速度為
307.5 km/h。
站名 到達時間 開車時間
懷化 始發站 09:08
吉首 10:38 10:44
張家界 12:29 12:40
…… …… ……
(1)求小君和家人經過多少分鐘到達張家界;
(2)上表中為目前懷化站到北京西站的K268次列車運行時刻表(部分),請比較小君和她家人坐高速列車去張家界比坐K268次列車去張家界節省的時間。
解:(1)由v=得,小君和她家人到達張家界的時間:
t===0.8 h=48 min;
(2)從K268次列車運行時刻表中可以看出,K268次列車從懷化到張家界的運動時間:t′=12:29-9:08=3 h 21 min=201 min,
節省的時間:Δt=t′-t=201 min-48 min=153 min。
13.一次軍演中,導彈運載車的車身長為20 m,以20 m/s的速度通過一個長2 000 m的隧道后,發射導彈,導彈僅用200 s就命中1 400 km外的目標。(假設導彈做直線運動)
(1)求這次軍演中導彈的平均速度;
(2)求導彈車全部在隧道內運行的時間;
(3)若導彈車剛進入隧道時為保證行車安全,減速緩行了820 m,耗時61 s。則在隧道剩余路段,導彈車需要以多大的速度勻速運行才能按原時間完全通過隧道。
解:(1)導彈的平均速度:
v===7 000 m/s;
(2)導彈車全部在隧道內運行通過的路:
s1=s隧道-s車=2 000 m-20 m=1 980 m,
運行的時間:t1===99 s;
(3)導彈車完全通過隧道運行的總路程:
s總=s隧道+s車=2 000 m+20 m=2 020 m,
導彈車完全通過隧道的時間:t總===101 s,
緩行后剩余路段需要的時間:
t剩=t總-t緩=101 s-61 s=40 s,
剩余路程:s剩=s總-s緩=2 020 m-820 m=1 200 m,
剩余路段的速度:v2===30 m/s。
重難點5:測量物體運動的平均速度
14.頻閃拍攝是研究物體運動的方式之一。某科創小組用頻閃拍攝的方法來“測量小車運動的平均速度”,如圖所示,他們用相機每隔0.5 s曝光一次,拍攝了小車在斜面上下滑的頻閃照片。請根據照片信息回答下列問題。
(1)本實驗中刻度尺是測量 的工具,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cm。
(2)小車從A點到C點的路程sAC= cm,從A點運動到C點所用時間tAC= s,小車在AC段的平均速度vAC= cm/s。
長度
1
40.0
1
40.0
15.學習物理后,小川同學想利用身上自帶的“器材”來測走路的速度,已知小川正常走路時脈搏跳動75次/分鐘。實驗步驟如下:
(1)小川用米尺測量走一步的距離,該刻度尺的量程為 cm;若他走一步時兩腳在刻度尺上的位置如圖所示,則正常走一步的長度為 cm。
(2)小川按照測出的步長沿直線走了72步,同時數出脈搏跳動的次數為75次。
0~100
70.0
(3)利用公式v= 算出小川走路的速度約為 m/s,該速度是小川走路的 選填“平均速度”或“瞬時速度”)。
(4)若某次小川步行上學過程中每分鐘都行走100 m,則他更可能是
(選填“勻速直線運動”或“變速直線運動”)。
0.84
平均速度
變速直線運動(共24張PPT)
第2課時 快與慢
1.在物理學中,物體通過的 與所用 的比叫作運動的速度。
2.在速度公式v=中,s表示物體所經過的 ,t表示物體通過這段路程所用的 ,v表示物體運動的 。
路程
時間
路程
時間
速度
1.比較運動快慢的方法:(1)在相同的時間內比較運動的路程。(2)通過相同的路程比較所用時間。
2.速度
(1)概念:在物理學中,物體通過的路程與所用時間的比。
(2)物理意義:表示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
(3)公式:v=。
(4)單位:在國際單位制中,速度的基本單位是米每秒(m/s),在交通運輸中的常用單位為千米每時(km/h)。
(5)單位換算:1 m/s =3.6 km/h。
3.使用速度公式 v= 應注意三個方面
(1)同體性:三個物理量必須對應同一物體的同一運動過程,即v、s、t一一對應。
(2)統一性:運算中單位要統一,且單位參與運算。
(3)變式性:t=,s=vt是常用的變形公式。
速度是表示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速度越大,物體運動得就越快,但要注意的是,物體運動的路程越長,速度不一定越大。
知識點1:比較物體運動快慢的方法
1.如圖所示的是田徑運動會上運動員奮力奔跑的場景。比賽開始后,“觀眾”通過比較相同 內通過的 ,認為跑在前面的人運動得快;比賽結束后,“裁判員”通過比較相同 ,判定最先到達終點的人運動得快。
時間
距離
距離所用時間
知識點2:速度
2.【傳統文化】下列描述物體運動快慢的成語中,與物理學描述運動快慢的方法最相近的是( )
A.一日千里
B.風馳電掣
C.大步流星
D.姍姍來遲
A
3.空中加油機給戰斗機進行加油,如果戰斗機在加油時,2 s內飛行了400 m。則在加油時,空中加油機的速度為( )
A.50 m/s
B.100 m/s
C.200 m/s
D.400 m/s
C
4.某正在行駛的小汽車速度表如圖所示,則該小汽車的速度是 km/h,該速度表示的物理意義是 。
60
小汽車每小時通過的路程是60 km
5.關于速度,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運動時間短的物體速度一定大
B.運動路程長的物體速度一定大
C.物體運動時速度越大,運動得越遠
D.時間相同,物體運動的路程越長,速度越大
D
6.在高速公路上行駛的汽車速度為108 km/h,火車進站時每秒運動15 m,摩托車每分鐘運動 1 km,則速度最大的是( )
A.摩托車
B.汽車
C.火車
D.一樣大
B
7.一列長為400 m的火車勻速穿過一條長1 400 m的隧道,測得火車完全通過隧道需要90 s。求火車的運行速度。
解:火車完全通過隧道行駛的路程:
s1=L隧道+L車=1 400 m+400 m=1 800 m,
則火車運行的速度:
v甲===20 m/s=72 km/h。
8.下列對一些物體速度的估測最接近實際情況的是( )
A.成人步行的速度大約為1.4 m/s
B.普通人騎自行車的速度約為15 m/s
C.我國高鐵列車的運行速度可達300 m/s
D.普通中學生百米賽跑的速度約為10 m/s
A
9.【生活情境素材改編】某同學步行的速度約為1.2 m/s,他從家步行到校門口所需的時間約為10 min,他家到校門口的路程約為( )
A.12 m
B.72 m
C.720 m
D.1 200 m
C
10.(達州宣漢縣校級月考)我國運動員在奧運會男子100 m決賽中以 9.83 s 闖入決賽,可謂是中國人的驕傲。觀眾認為該運動員跑得快的物理含義是( )
A.通過相同的路程,該運動員比觀眾用的時間長
B.通過相同的路程,該運動員比觀眾用的時間短
C.在相同的時間內,該運動員通過的路程比觀眾通過的路程短
D.該運動員運動的速度比觀眾運動的速度小
B
11.【科學推理】(多選題)一列長200 m的列車,以144 km/h的速度通過長為1 440 m的大橋,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列車完全在橋上行駛的時間是32 s
B.列車完全在橋上行駛的時間是31 s
C.列車通過大橋所用的時間是41 s
D.列車通過大橋所用的時間是36 s
BC
12.【社會責任】為了增強學生體質,加強防溺水教育,學校組織學生到游泳館進行游泳訓練。小明在一次游泳訓練中,游25 m所用時間為50 s,則他游泳的速度是 m/s;以正在游泳的小明為參照物,池邊的坐椅是 的。
0.5
運動
13.我國自主研發的CR450動車組,在濟南至鄭州高鐵上成功創造了速度為435 km/h(合 m/s)的世界紀錄。動車組若以該速度跑完全長2 298 km的京廣高速鐵路,將用時 h。(結果均保留1位小數)
14.一列長50 m的隊伍,以1.5 m/s的速度經過一座全長為100 m的橋,從隊伍的第一個人踏上橋到隊尾最后一人離開橋,隊伍通過的路程是 m,總共需要的時間是 s。
120.8
5.3
150
100
15.益長高鐵的全線通車,將益陽至長沙的時間縮短至30 min。已知該段線路長約 64.2 km,則高鐵在該段線路運行的速度約為 km/h,該速度 (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小汽車以33 m/s在高速公路上行駛的速度。
128.4
大于
16.“奮斗者”號潛水器某次作業過程中,下潛的速度為1 m/s,入水下潛
60 s后,向海底發射一束超聲波,再經過4 s后才接收到反射回來的超聲波。若超聲波在海水中的速度是1 500 m/s,且沿直線傳播,忽略潛水器自身的尺寸。
(1)接收到反射回來的超聲波時,求“奮斗者”號潛水器距離海面的深度;
(2)發出超聲波時,求“奮斗者”號潛水器距海底高度;
(3)求“奮斗者”號潛水器從入水到下潛到海底消耗時間。
解:(1)“奮斗者”號潛水器收到超聲波時,
下潛的時間:t3=t1+t2=60 s+4 s=64 s,
在此時間內“奮斗者”號潛水器距海面的深度:
s1=v奮斗者t1=1 m/s×64 s=64 m;
(2)超聲波在海水中傳播的路程:
s2=v超聲波t2=1 500 m/s×4 s=6 000 m,
此過程中“奮斗者”號潛水器下潛的高度:
s3=v奮斗者t2=1 m/s×4 s=4 m,
此時“奮斗者”號潛水器到海底的高度:
s4=(s2+s3)=(6 000 m+4 m)=3 002 m,
(3)海面到海底的深度:
s5=s4+v奮斗者t1=3 002 m+1 m/s×60 s=3 062 m,
“奮斗者”號潛水器從入水到下潛到海底消耗時間:
r3===3 062 s。(共9張PPT)
2 運動的描述
第1課時 運動的描述
知識點1:參照物
1.當你安靜地坐在教室里學習時,如果說你是運動的,選擇的參照物可能是( )
A.從走廊穿過的同學
B.教室里的天花板
C.學校里的教學樓
D.教室里的講臺桌
A
2.關于參照物,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只能選靜止不動的物體作為參照物
B.研究機械運動不一定都要選參照物
C.平時描述物體的運動,一般都以地面為參照物
D.可以選取研究對象自身作為參照物
C
知識點2:動與靜
3.【傳統文化】在一次檢閱活動中,摩托車手排列整齊地一起駛過檢閱臺(如圖)。下列能描述圖中各摩托車相對靜止的成語是( )
A.分道揚鑣 B.背道而馳
C.并駕齊驅 D.各奔東西
C
4.【生活情境素材改編】小亮早上坐公交車上學時,觀察到路旁的樹木飛快向后退。以地面為參照物,則小亮是 的,樹木是 的。(均選填“運動”或“靜止”)
運動
靜止
5.【課標情境素材改編】如圖所示,“神舟十八號”在靠近中國空間站完成自主交會對接的過程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夢天實驗艙”相對于“神舟十八號”是運動的
B.“夢天實驗艙”相對于“天和核心艙”是運動的
C.“神舟十八號”相對于“問天實驗艙”是靜止的
D.“神舟十八號”相對于“天和核心艙”是靜止的
A
6. (多選題)(成都青羊區校級月考)成都經濟飛速發展,城市規劃建設越來越好,交通便利。當你坐在行駛的汽車上,看到兩旁的樓房在后退時,對此判斷正確的是( )
A.以汽車為參照物,樓房是運動的
B.以樓房為參照物,汽車是靜止的
C.以地面為參照物,汽車是靜止的
D.以地面為參照物,樓房是靜止的
AD
7.【科學推理】(多選題)平直公路上并排停放著兩輛汽車,一段時間后,坐在甲車上的小明感覺乙車向北運動,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以乙車為參照物,甲車一定向南運動
B.以甲車為參照物,地面一定是靜止的
C.以地面為參照物,甲車一定向南運動
D.以甲車為參照物,乙車一定向北運動
AD
8.【生活情境素材改編】國慶期間,小麗隨父母一起乘坐觀光船游覽湖光山色時,湖岸邊的景物接踵而至。若以地面為參照物,岸邊的景物是
的;若以觀光船為參照物,岸邊的景物是 的。(以上均選填“運動”或“靜止”)可見在機械運動中對物體運動的描述是 的。
靜止
運動
相對(共9張PPT)
第2章實驗突破
實驗:測量物體運動的平均速度
實驗原理: 。
實驗裝置:
v=
主要實驗器材及作用:
1.金屬片的作用:確保小車終點始終在 位置,便于計時;
2.秒表的作用:測量小車運動的 ;
3.刻度尺的作用:測量小車運動的 。
同一
時間
路程
實驗結論:小車在斜面上做 直線運動,v上半段 v全程 v下半段。
交流與反思:1.斜面的放置要適當:坡度太大使小車滑行太快,不易測量 ;坡度過小會造成各階段測出的 太接近。
2.誤差分析:(1)小車從斜面頂端不是由靜止釋放(所測速度偏 );(2)當小車過了起始位置才開始計時(所測速度偏 );(3)當小車停止運動后才結束計時(所測速度偏 )。
加速
<
<
時間
平均速度



在“測量物體運動的速度”的實驗中:
(1)實驗時,為了方便計時,即使小球在斜面上運動的時間長些,應 (選填“增大”或“減小”)斜面的坡度。
(2)小球從A處沿斜面由靜止開始滾下,頻閃照相機記錄了小球在相同時間內通過的路程,如圖甲所示,小球在做 (選填“加速”“減速”或“勻速”)運動。
減小
加速
(3)實驗數據如表所示,小球在BC段的平均速度為 m/s,CD段的路程為 m;比較AB與BC段的平均速度得vAB (選填“>”“<”或“=”)vBC。
1.8
1.5
<
路程(m) 運動時間(s) 平均速度(m/s) 經過某點時的速度(m/s)
sAB=0.3 tAB=0.5 vAB=0.6 vB=1.2
sBC=0.9 tBC=0.5 vBC=______ vC=2.4
sCD=___ tCD=0.5 vCD=3 vD=3.6
(4)為進一步探究小球在斜面上運動的速度與時間的關系,根據表中數據作出了v-t圖像,如圖乙所示,假設斜面足夠長,小球從A處滾下,經過 2 s到達E點時的速度為 m/s。
(5)小球在運動過程中,經過路程sAB中點時的速度為v1,經過時間tAB中點時的速度為v2,則v1 (選填“>”“<”或“=”)v2。
(6)在不更換斜面的前提下,要使小球的平均速度增大,可采取的方法有 。
4.8
>
增大斜面的傾斜程度
(7)為了測量小球運動過程中BC段的平均速度,某同學讓小球從B點由靜止釋放。測出小球到達C點的時間,從而計算出小球運動過程中BC段的平均速度。他的做法是 (選填“正確”或“錯誤”)的,理由是 。
錯誤
小球從A運動到C點的過程中,通過B點的速度不為0(共20張PPT)
3 物體運動的速度
1.在物理學中,一個物體沿著 運動,在任意相同時間內,通過的路程始終 的運動叫作勻速直線運動。
2.物體沿直線運動時,在相同的時間內通過的路程 的運動叫作變速直線運動。
直線
相等
不相等
1.勻速直線運動:(1)做勻速直線運動的物體,在任何時刻、任何一段路程內,速度都是相等的。(2)做勻速直線運動的物體,速度大小可用v=計算,但不能認為v與s成正比,v與t成反比,v與物體本身的運動情況有關,與s、t無關。
2.測量平均速度的幾個關鍵點
(1)斜面的作用及要求:使小車獲得速度;實驗時斜面的傾角小些,目的是讓小車從斜面頂端到底端的運行時間長,便于測量任何一段所用的時間。
(2)金屬片的作用:確保小車終點始終在同一位置,便于測量時間。
(3)小車在斜面上運動距離(或時間)的測量:要“頭對頭”或“尾對尾”進行測量。
(4)誤差分析:①小車經過終點后停止計時,時間測量值偏大,速度測量值偏小;②小車經過初始點后開始計時,時間測量值偏小,速度測量值偏大。
小車在斜面上做變速直線運動,計算小車的平均速度時,必須指明在哪一段時間內或哪一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
知識點1:勻速直線運動
1.(多選題)下列圖像中,能表示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的是( )
BD
2.(遂寧射洪縣校級期中)對于做勻速直線運動的物體,根據公式v=,下列理解正確的是( )
A.物體運動的速度與運動路程成正比
B.物體運動的速度與運動時間成反比
C.物體運動的路程與運動時間成正比
D.物體運動的速度與運動路程成正比,與運動時間成反比
C
知識點2:變速直線運動
3.【科學本質觀】關于平均速度,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平均速度就是各段路程中速度的平均值
B.必須說明是哪一段路程或時間的平均速度
C.用平均速度能精確描述物體運動的快慢
D.勻速直線運動各段路程內的平均速度不相等
B
知識點3:實驗:測量物體運動的平均速度
4.【科學探究】(衡陽中考)在如圖所示的斜面上測量小車運動的平均速度,讓小車從斜面的A點由靜止開始下滑,分別測出小車到達B點和C點的時間,即可測出不同階段的平均速度。
對上述實驗的數據處理正確的是( )
A.圖中AB段的路程sAB=50.0 cm
B.如果測得AC段的時間tAC=2.5 s,則AC段的平均速度vAC=32.0 cm/s
C.在測量小車到達B點的時間時,如果小車過了B點才停止計時,測得AB段的平均速度vAB 會偏大
D.為了測量小車在BC段的平均速度vBC,可以將小車從B點靜止釋放
B
5.關于勻速直線運動和變速直線運動,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做勻速直線運動的物體,運動的路程越長,速度越大
B.高速公路某段道路上的區間測速測得的是該路段的平均速度
C.兩個物體都做勻速直線運動,則兩個物體的速度一定相等
D.物理學中,不能用通過單位路程所用的時間即來表示物體運動的快慢
B
6.(多選題)小東在百米賽跑中第1 s內通過的路程是3 m,第 2 s內通過的路程是5 m,第3 s內通過的路程是7 m,關于他在這 3 s內的運動情況,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前2 s內的平均速度為5 m/s
B.后2 s內的平均速度為6 m/s
C.這3 s內的平均速度為5 m/s
D.最后1 s內的平均速度為5 m/s
BC
7.(達州達州區校級月考)利用圖像法處理實驗數據,可以形象直觀的反映物理量的變化規律。如圖是小洛用傳感器測量物體運動的速度時作出的幾個圖像。請分析圖像:圖甲表示物體做 (選填“勻速”或“變速”)直線運動;圖乙中陰影部分面積表示 (選填“路程”“時間”或“速度”)。
勻速
路程
8.甲、乙兩輛小轎車在公路上均向北做勻速直線運動,如圖是乙車的速度表,以此速度勻速行駛30 min,通過的路程是 km。行駛一段時間,甲、乙兩車通過的路程之比為3 ∶2,所用時間之比為5 ∶4,則甲車的速度為 km/h。
25
60
9.【課標情境素材改編】如圖所示為我國空軍八一飛行隊的隊員駕駛著戰機正在進行特技表演。該戰機機長為15 m,在特技飛行表演中需要完成“雙機對飛”動作,當機頭間距300 m時,對飛開始,每架飛機的速度均為 660 m/s,機尾分離,對飛結束。短兵相接,甚是精彩!
(1)若戰機在2 min內從機場飛至距離機場54 km的表演上空,求戰機從機場到表演上空的平均速度;
(2)求兩架戰機完成“雙機對飛”動作所需要的時間。
解:(1)路程s=54 km=54 000 m,
時間t=2 min=120 s,
戰機從機場到表演上空的平均速度:
v===450 m/s;
(2)兩架戰機完成“雙機對飛”動作所通過的路程:
s′=300 m+15 m+15 m=330 m,
速度:v′=660 m/s+660 m/s=1 320 m/s,
兩架戰機完成“雙機對飛”動作所需要的時間:
t′===0.25 s。
10.【演繹推理】如圖所示是用頻閃照相機拍攝的小球沿墻壁運動的軌跡。已知墻壁上每塊瓷磚的寬度為10 cm,閃光燈每隔0.1 s閃亮一次(即拍攝一次)。由圖可知,小球從位置A到E做的是 直線
運動;經過DE中點的速度為 m/s,判斷的理由是:

勻速
1
小球從位置A到E的過程中做勻速直線運動,速度不變(共4張PPT)
綜合實踐活動 測量汽車的平均速度
活動目的:利用常見器材對汽車的平均速度進行估測
活動過程:查閱資料或觀察校門口警示牌,獲得學校區域的速度限制范圍,設計活動方案,測量校門前行駛車輛的平均速度是否超速。
選用器材:秒表、卷尺。
活動步驟:
(1)在校門口前的街道邊標識A、B兩點,用卷尺測出A、B兩點間的路程s。
(2)讓一名同學站在A點另一名同學站在B點。
(3)汽車車頭行駛至A點時, 點處的同學舉手示意,同時 點處的同學用停表開始計時,汽車車頭行駛至B點時, 點處同學停止計時,記錄汽車從A點到B點行駛的時間t。
(4)計算出 ,判斷其是否超速。
溫馨提示:注意來往車輛,保證自身安全。
A
B
B
汽車的平均速度(共22張PPT)
小專題二 速度的綜合計算
常見的運動類問題的計算主要有以下幾種:
(1)交通標志牌的含義:交通標志牌上的“20 km”表示距某地還有20 km的路程,交通標志牌上的“80 km/h”表示限速80 km/h。我們可以根據交通標志牌上的路程和速度計算出到達某地所用的 時間。
最短
(2)過橋問題:一列火車要完全通過一座大橋,所通過的路程等于橋長 火車長。
(3)列車運行時刻表問題:正確計算出列車運行的路程和 是解題的關鍵。
(4)船速:若船在靜水中的速度是 5 m/s,水的流速是1 m/s,則船順水行駛的速度是5 m/s 1 m/s= m/s,船逆水行駛的速度是5 m/s 1 m/s=
m/s。

時間

6

4
(5)追及和相遇問題:①追及問題:追及路程(路程差)=速度 × 時間;②相遇問題:相遇路程(路程和)=速度 × 時間。

追及

相遇
類型1:交通安全類計算
1.小李開車時看到如圖乙所示的交通標志牌,此時汽車內的速度計如圖甲所示。
(1)你能從交通標志牌上了解到哪些信息?
(2)若小李此時開車行駛的速度大小如圖甲速度計
所示,汽車此時是否超速?若以這樣的車速行駛,
再經過多少時間能到達成都出口?
解:(1)標志牌上的信息:“成都出口5 km”表示此位置距成都出口5 km;“80”表示此段路程中最高行駛速度是80 km/h或是限速80 km/h;
(2)①汽車速度計上顯示v車=100 km/h,從標志牌知:v=80 km/h,所以汽車超速了。
②若v車=100 km/h,s=5 km,根據v=得,汽車到達成都出口的時間:
t1===0.05 h;
(3)在遵守交通規則的前提下,此汽車到成都出口至少需多長時間?
解:(3)從標志牌上的信息知:s=5 km,v=80 km/h,根據v=得,汽車到達成都出口的時間:
t2===0.0625 h。
2.汽車遇到意外情況時緊急停車要經歷反應和制動兩個過程,汽車在反應過程做勻速直線運動,在制動過程做變速直線運動,如圖所示。
(1)若汽車以72 km/h的速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駛,經過20 min行駛的距離是多少?
(2)汽車遇到意外情況緊急停車時,在反應過程中,以原來的速度行駛了14 m,求司機的反應時間是多少?
(3)新交通法規定,嚴禁酒駕!醉酒后司機反應時間至少增加一倍,還是以原來的速度行駛,已知此時汽車制動距離為20 m,假如前方45 m處有行人,有危險嗎?試通過計算加以說明。
解:(1)由v=可得,經過20 min行駛的距離:
s1=vt1=72 km/h×20× h=24 km;
(2)反應過程中的速度:v=72 km/h=20 m/s,
由v=得,司機的反應時間:t===0.7 s;
(3)酒后駕車反應時間至少為t′=2t=2×0.7 s=1.4 s,
由v=得,酒后反應距離:s′=vt′=20 m/s×1.4 s=28 m;
從發現行人到車停止的距離:
s總=s′+s=28 m+20 m=48 m>45 m,
故以原來的速度行駛,假如前方45 m處有行人時,有危險。
類型2:過橋(或隧道)類計算
3.一學生以4 m/s的速度用50 s跑過一座橋,現在有一列60 m長的隊伍以2 m/s的速度急行走過這座橋。求這支隊伍經過此橋需要的時間。
解:橋的長度:s橋=vt=4m/s×50 s=200 m,
隊伍通過的總路程:
s總=s橋+s隊=200 m+60 m=260 m,
這支隊伍經過此橋時間:t===130 s。
4.一列長360 m的火車勻速穿過一條長 1 800 m的隧道,測得火車完全通過隧道需要108 s。
(1)求火車的運行速度;
(2)求火車全部在隧道內運行的時間。
解:(1)火車完全通過隧道行駛的路程:
s1=s+s車=1 800 m+360 m=2 160 m,
則火車行駛的速度:v===20 m/s。
(2)火車全部在隧道內行駛的路程:
s2=s-s車=1 800 m-360 m=1 440 m,
由v=得,火車全部在隧道內運行的時間:
t2===72 s。
類型3:列車運行時刻表類計算
5.高鐵改變了人們的出行速度,下表是從西安北站開往北京西的G652次高鐵列車運行時刻表:
站名 西安北 鄭州東 石家莊 北京西
G652 到站時間 — 09:02 11:00 12:13
發車時間 07:07 09:08 11:02 —
里程/km — 523 — 1 216
(1)列車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保留整數)
解:G652次列車全程運行時間:
t=12:13-07:07=5 h 6 min=5.1 h,
西安北到北京西的路程為s=1 216 km,則列車全程運行的平均速度:
v==≈238 km/h;
(2)該列車從西安北站到石家莊站的平均速度為241 km/h,求西安北站到石家莊站的距離。(保留整數)
解:列車從西安北站到石家莊站的時間:
t1=11:00-07:07=3 h 53 min= h,
由s=vt得,西安北站到石家莊站的距離:
s1=v1t1=241 km/h× h≈936 km。
類型4:追及和相遇類計算
6.田徑跑道的周長是400 m,小明勻速跑一圈用時80 s,則小明的速度為
m/s。小明以原速與小麗同時從同一地點、反向勻速跑步,當小麗的速度為 3 m/s時,小明與小麗從出發到第一次相遇需要的時間是 s。
5
50
7.小明家到學校的路程是2 km,小明以10 km/h的速度騎自行車上學,出發5 min后小明父親發現小明的教科書忘記帶了,立即以30 km/h的速度騎電動車沿小明上學的方向去追小明。
(1)小明上學需要幾分鐘?
(2)小明的父親能否在小明上學途中追上小明?如果能,追上時距學校多遠?如果不能,說明理由。
解:(1)由v=得,小明上學需要的時間:
t小明===0.2 h=12 min;
(2)由v=得,小明父親到學校所用的時間:
t父=== h=4 min,
Δt=t小明-t父=12 min-4 min=8 min>5 min,
所以能追上。假設追上時距學校的距離為s,因小明比父親多走 5 min,則有-=5 min,即 -= h,
解得s=0.75 km。(共9張PPT)
4 能 量
知識點1:能量有多種形式
1.下列生活物品主要利用光傳播能量的是( )
B
2.關于能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自然界中的能量只有一種
B.運動的物體有能量,靜止的物體沒有能量
C.太陽光能使冰融化成水,是因為太陽光具有能量
D.龍卷風摧毀房屋,說明人類不能利用能量
C
知識點2:能量可以轉化
3.【教材情境素材改編】核電站的發電流程如圖所示,在發電過程中,下列所述能量轉化順序正確的是( )
A.核能→化學能→內能→電能
B.核能→化學能→機械能→電能
C.核能→內能→機械能→電能
D.核能→機械能→內能→電能
C
4.電動機已廣泛應用到現代化生活中,如電動汽車、電動摩托車、電風扇、電動耕田機等,對其工作過程中能量轉化表述正確的是( )
A.電動汽車:電能轉化成機械能
B.電動摩托車:機械能轉化成電能
C.電風扇:太陽能轉換成機械能
D.電動耕田機:內能轉化成機械能
A
易錯點:混淆能量的轉化和轉移
5.(成都雙流縣校級聯考)下列能量轉化或轉移的情景中,屬于能量轉移的是( )
A.燃料燃燒時發熱
B.用熱水袋取暖
C.鉆木取火
D.電動機帶動水泵把地下水送到地面
B
6.【科學思維】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熱水袋取暖時,內能轉化為機械能
B.暖瓶塞跳起時,機械能轉化為內能
C.電動機工作時,機械能轉化為電能
D.蓄電池充電時,電能轉化為化學能
D
7.下列有關能量轉化的說法,正確的是( )
A.電冰箱工作時,將機械能轉化為電能
B.電飯煲煮飯時,將電能轉化為內能
C.用電器在使用時,把其他形式的能轉化為電能
D.汽車在行駛時,將機械能轉化為內能
B
8.足球場上滾動的足球 (選填“具有”或“不具有”)能量;植物里儲存的能量來自 ;夏天使用電風扇時,電風扇通電后扇葉會轉動說明能量可以 。
9.【現代科技】隨著人們對綠色環保認識的不斷提高,新能源汽車隨處可見。新能源汽車發動機工作時,把蓄電池的 轉化為電能,再將電能轉化為 能。
具有
太陽能
相互轉化
化學能
機械(共10張PPT)
第2章 運動與能量
1 認識運動
知識點1:宏觀物體的機械運動
1.【運動和相互作用觀念】下列詞語描述的場景中,涉及機械運動的是( )
A.開枝散葉
B.曇花一現
C.日行千里
D.雨后春筍
C
2.【課標情境素材改編】下列物體的機械運動中,屬于直線運動的是( )
A.太空中運行的中國空間站
B.豎直降落的跳傘運動員
C.圍繞太陽運行的地球
D.冬奧會上滑冰運動員的速滑比賽
B
知識點2:微觀世界的分子運動
3.【傳統文化】(達州渠縣校級期中)下列詩詞中,體現分子運動的是( )
A.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香
B.碧紗窗下水沉煙,棋聲驚晝眠——煙
C.更無柳絮因風起,惟有葵花向日傾——絮
D.沙迷雙眸人不見,塵覆萬柳鳥無鳴——沙
A
4.【教材情境素材改編】如圖是用來說明原子及原子核結構情況的示意圖。由圖提供的信息可知: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的 組成的;原子核是由 和 構成。
電子
質子
中子
5.下列幾種運動中,屬于機械運動的是( )
A.春天,桃樹上結出桃子
B.秋天,熟透的蘋果落向地面
C.上課的鈴聲傳到同學們耳中
D.晚上,探照燈光射向天空
B
6.下列關于物質構成的說法正確的是( )
A.物質是由分子組成的,它是不可再分的
B.物質有固態、液態、氣態三種狀態,只有氣態分子是不停地運動
C.常見的物質是由分子、原子構成的
D.陽光下的灰塵格外耀眼,說明分子肉眼可見
C
7.【物質觀念】物質在不同狀態下的分子模型如圖所示,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圖甲中分子間距很遠,組成的物質具有流動性
B.圖乙中分子間距最近,不易被壓縮,容易被拉伸
C.圖丙中分子排列雜亂,分子間作用力幾乎為零
D.圖甲為氣態物質分子模型,圖乙為液態物質分子模型
A
8.甲、乙兩個相同的透明玻璃水杯,盛有質量相等、溫度不同的純凈水,其中一杯是80 ℃的熱水,另一杯是5 ℃的冷水,它們都靜靜地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同時向兩個水杯中滴入一滴碳素墨水,過幾分鐘后觀察到如圖所示的現象。
(1)甲、乙兩個水杯中,盛有熱水的是 。
(2)該實驗說明分子熱運動的劇烈程度與 有關。

溫度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莲花县| 永胜县| 乌拉特中旗| 水城县| 缙云县| 孟连| 孟村| 塔城市| 长治市| 石河子市| 伊通| 赫章县| 永修县| 深水埗区| 同心县| 宁乡县| 万年县| 安吉县| 澄江县| 政和县| 景泰县| 安化县| 博湖县| 句容市| 广元市| 名山县| 山阳县| 乌拉特后旗| 聂拉木县| 大连市| 邳州市| 阳原县| 综艺| 茂名市| 密山市| 永登县| 平和县| 比如县| 大宁县| 金湖县| 鄢陵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