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25屆高中物理一輪復習:實驗一探究小車速度隨時間變化的規律(課件 導學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25屆高中物理一輪復習:實驗一探究小車速度隨時間變化的規律(課件 導學案)

資源簡介

實驗一 探究小車速度隨時間變化的規律
素養目標
1.會正確使用打點計時器,學會利用紙帶上的點跡求物體的速度和加速度.
2.掌握判斷物體是否做勻變速直線運動的方法.
一、實驗思路與操作
裝置圖與思路
思路:小車在槽碼的牽引下運動,通過研究紙帶上的信息,就可以知道小車運動的速度隨時間變化的情況.
注意:
(1)不需要平衡摩擦力.
(2)不需要滿足懸掛槽碼的質量遠小于小車的質量.
操作要領
(1)安裝:固定好實驗器材,并連接好電路;
(2)靠近:小車停在靠近打點計時器的位置;
(3)先后:啟動計時器,然后放開小車,讓它拖著紙帶運動,在紙帶上打下一行小點;
(4)關閉:關閉電源,取下紙帶;
(5)更換:增減所掛的槽碼(或在小車上放置重物),更換紙帶,再做兩次實驗.
二、數據測量及數據分析
1.數據測量
(1)舍掉開始一些比較密集的點,在后面便于測量的地方找一個點,作為計時起點,以后依次每隔四個點取一個計數點,并標明0,1,2,3,4,…,如圖所示.
(2)依次測出01,02,03,04,…的距離x1,x2,x3,x4,…,填入設計表中.
(3)1、2、3、4…各點的瞬時速度分別為v1=、v2=、v3=、v4=…將計算得出的各點的速度填入設計表中.
2.數據分析
(1)以速度v為縱軸、時間t為橫軸建立直角坐標系.根據表中的v、t數據,在坐標系中描點作出v-t圖像.
(2)觀察所得到的直線,分析小車的速度隨時間的變化規律.
3.實驗結論
小車的速度隨時間均勻增加.
三、誤差分析
1.測量紙帶的位移有誤差.
2.電源頻率不穩定,造成相鄰兩點的時間間隔不完全相等.
3.紙帶運動時打點不穩定引起測量誤差.
4.用作圖法,作出的v-t圖像并不是一條直線.
5.木板的粗糙程度并非完全相同.,
認識“兩種儀器”
(1)作用:計時儀器,接頻率為50 Hz的交變電流,每隔0.02 s打一次點.
區分計時點和計數點:
(1)計時點和計數點
計時點是打點計時器打在紙帶上的實際點,兩相鄰點間的時間間隔為0.02 s;計數點是人們根據需要選擇一定數目的點,兩個相鄰計數點間的時間間隔由選擇點的規則而定.
(2)紙帶上相鄰兩點的時間間隔均相同,速度越大,紙帶上的計時點越稀疏.
考點一 教材原型實驗
例1 [2023·浙江1月節選]
(1)在“探究小車速度隨時間變化的規律”的實驗中,實驗裝置如圖1所示.
①需要的實驗操作有________(多選).
A.調節滑輪使細線與軌道平行
B.傾斜軌道以補償阻力
C.小車靠近打點計時器由靜止釋放
D.先接通電源再釋放小車
②經正確操作后打出一條紙帶,截取其中一段如圖2所示.選取連續打出的點0、1、2、3、4為計數點,則計數點1的讀數為________ cm.已知打點計時器所用交流電源的頻率為50 Hz,則打計數點2時小車的速度大小為________ m/s(結果保留3位有效數字).
例2 [2023·全國甲卷]某同學利用如圖(a)所示的實驗裝置探究物體做直線運動時平均速度與時間的關系.讓小車左端和紙帶相連,右端用細繩跨過定滑輪和鉤碼相連.鉤碼下落,帶動小車運動,打點計時器打出紙帶.某次實驗得到的紙帶和相關數據如圖(b)所示.
(1)已知打出圖(b)中相鄰兩個計數點的時間間隔均為0.1 s.以打出A點時小車位置為初始位置,將打出B、C、D、E、F各點時小車的位移Δx填到表中,小車發生對應位移所用時間和平均速度分別為Δt和.表中ΔxAD=________cm,=________cm/s.
位移區間 AB AC AD AE AF
Δx(cm) 6.60 14.60 ΔxAD 34.90 47.30
(cm/s) 66.0 73.0 87.3 94.6
(2)根據表中數據,得到小車平均速度隨時間Δt的變化關系,如圖(c)所示.在圖中補全實驗點.
(3)從實驗結果可知,小車運動的 -Δt圖線可視為一條直線,此直線用方程=kΔt+b表示,其中k=________cm/s2,b=________cm/s.(結果均保留3位有效數字)
(4)根據(3)中的直線方程可以判定小車做勻加速直線運動,得到打出A點時小車速度大小vA=________,小車的加速度大小a=________.(結果用字母k、b表示)
[解題心得]                                    
                                    
                                    
                                    
                                    
                                    
                                    
例3 在用打點計時器研究小車速度隨時間變化規律的實驗中,得到一條紙帶如圖甲所示.A、B、C、D、E、F、G為計數點(相鄰兩計數點間有4個點未畫出),相鄰計數點間時間間隔為0.10 s,x1=1.20 cm,x2=1.60 cm,x3=1.98 cm,x4=2.38 cm,x5=2.79 cm,x6=3.18 cm.
(1)根據題目信息可知,打B點時小車的速度是________ m/s,小車的加速度是________ m/s2.(結果保留2位有效數字)
(2)某同學用以下辦法繪制了小車運動的v-t圖像:先把紙帶每隔T=0.10 s剪斷,得到若干段紙條,長度分別為x1、x2、x3、x4、x5、x6.再把這些紙條并排貼在一張紙上,使這些紙條的下端對齊,作為時間軸,標出時間.最后連接紙條上端中心位置作一條直線,于是得到v-t圖像(如圖乙所示).
a.t1處應標為________ s;v1處應標為________[此空用第(2)問中的物理量符號表示].
b.請說明利用紙條長度表示瞬時速度所依據的原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你解決問題] 讀圖
考點二 探索創新實驗
1.實驗器材的改進及速度的測量方法(如圖)
2.獲得加速度方法的改進
靠重物的拉力獲得加速度―→長木板傾斜靠重力獲得加速度,如圖甲、乙所示.
3.用頻閃照相的方法、滴水法或光電計時器手機錄像代替打點計時器
通過以上裝置的改進能最大限度地減少因長木板和打點計時器的限位孔的阻力而導致的小車加速度不恒定,使小車盡可能做勻加速直線運動,以提高實驗的精確度.
考向1 探索創新實驗測速度和加速度
例4 如圖甲所示是運用DIS實驗的位移傳感器測定小車運動規律的實驗裝置圖.
(1)固定在小車上的發射器不斷地向接收器發出短暫的超聲波脈沖和紅外線脈沖,從而測量物體運動的一些物理量.超聲波脈沖________紅外線脈沖(填“快于”或“慢于”).
(2)圖乙是通過傳感器、數據采集器,再經過計算機所繪制的小車運動的速度—時間圖像.由該圖像可以求出小車加速度的大小為a=________ m/s2;小車的運動方向是________(選填“向左”或“向右”)運動.
[解題心得]                                    
                                    
思維提升
1.DIS位移傳感器可以實時測量位移并借助計算機繪制v-t圖像,測加速度.
2.其他創新實驗,要首先理解好實驗原理,再利用測速度和測加速度的方法求解.
考向2 與光電門相結合測速度和加速度
例5 [2024·遼寧沈陽模擬]某物理活動小組利用光電計時器探究滑塊在斜面上速度變化的規律,實驗裝置如圖(a)所示.光電計時器固定在斜面底端,把寬度為d的遮光片固定在滑塊上.讓滑塊從距離光電計時器x處由靜止釋放,遮光片經過光電計時器的遮光時間為t.改變滑塊釋放位置,記錄不同位置釋放時,遮光片距離光電計時器的距離x及經過光電計時器的遮光時間t.
(1)遮光片經過光電計時器的速度v=________(用題中所給字母表示);
(2)用游標卡尺測出遮光片的寬度如圖(b)所示,遮光片的寬度d=________mm;
(3)圖(c)是根據實驗數據描繪的x-圖線,它是一條直線,則可知滑塊做勻變速直線運動.由圖中數據及已測數據可得,滑塊加速度a=________ m/s2(結果保留2位有效數字).
[解題心得]                                    
                                    
思維提升
1.測速度時,將遮光片的寬度除以遮光時間即可.
2.測得兩個不同位置的瞬時速度,和遮光片經過兩位置的時間即可求得加速度.
考向3 頻閃照相法測速度和加速度
例6 某實驗小組用頻閃照相方法來研究物塊的變速運動.在一小物塊沿斜面向下運動的過程中,用頻閃相機拍攝的不同時刻物塊的位置如圖所示,拍攝時頻閃頻率是10 Hz;通過斜面上固定的刻度尺(最小分度為1 mm)讀取的5個連續影像的讀數依次為xO、xA、xB、xC、xD.
xO xA xB xC xD
5.1 cm 15.86 cm 30.91 cm 50.25 cm 73.90 cm
根據表中數據,完成下列填空:
(1)以上哪個數據不符合刻度尺讀數要求________(選填xO、xA、xB、xC或xD);
(2)物塊到達B點時的速度vB為________ m/s(保留3位有效數字);
(3)請充分利用數據計算出物塊的加速度a為________ m/s2(保留3位有效數字).
[解題心得]                                    
                                    
思維提升
1.頻閃照相的頻率和周期互為倒數.
2.不同時刻的頻閃照片相當于打點計時器打出的不同的點.
實驗一 探究小車速度隨時間變化的規律
關鍵能力·分層突破
考點一
例1 解析:(1)①實驗時需要調節滑輪使細線與軌道平行,A正確;由于本實驗只是探究小車的運動規律,因此實驗時不需要平衡摩擦力,B錯誤;為了充分利用紙帶的長度,應使小車由靠近打點計時器的位置靜止釋放,C正確;應先接通打點計時器電源再釋放小車,D正確.②由刻度尺的讀數規則可知,計數點1的讀數為2.75 cm,計數點3的讀數為8.62 cm,則打計數點2時小車的速度為v2== m/s=1.47 m/s.
答案:(1)①ACD ②2.75(2.70~2.80均可) 1.47(1.45~1.50均可)
例2 解析:(1)根據紙帶的數據可得
ΔxAD=xAB+xBC+xCD=6.60 cm+8.00 cm+9.40 cm=24.00 cm
平均速度為
==80.0 cm/s
(2)根據第(1)小題結果補充表格和補全實驗點圖像得
(3)從實驗結果可知,小車運動的 Δt圖線可視為一條直線,圖像為
此直線用方程=kΔt+b表示,由圖像可知其中
k= cm/s2=70.0 cm/s2,b=59.0 cm/s
(4)小車做勻變速直線運動,由位移公式x=v0t+at2,整理得
=v0+at
即=vA+at
故根據圖像斜率和截距可得vA=b,a=2k
答案:(1)24.00 80.0
(2)
(3)70.0 59.0 (4)b 2k
例3 解析:(1)根據勻變速直線運動中某段時間的中間時刻的瞬時速度等于這段時間內的平均速度,可得打B點時小車的速度為vB=== m/s=0.14 m/s.由Δx=aT2可得小車的加速度為a== m/s2=0.40 m/s2.
(2)a.t軸標出的時間為連續相等的時間間隔,且紙帶每隔T=0.10 s剪斷一段,所以t1處應標為0.10 s.由平均速度公式可得v1=.
b.勻變速直線運動中某段時間的中間時刻的瞬時速度等于這段時間內的平均速度.
答案:(1)0.14 0.40
(2)a.0.10  b.勻變速直線運動中某段時間的中間時刻的瞬時速度等于這段時間內的平均速度
考點二
例4 解析:(1)頻率高于20 000 Hz的聲波叫超聲波,超聲波是機械波,紅外線是電磁波,因此超聲波脈沖“慢于”紅外線脈沖.
(2)由速度—時間圖像的斜率的大小表示加速度的大小,斜率的正、負表示加速度的方向,則有a== m/s2=-1.2 m/s2
可知加速度的大小為1.2 m/s2,負號表示加速度的方向與運動方向相反.
小車加速度的方向與運動方向相反,小車做勻減速運動,可知小車“向右”運動.
答案:(1)慢于 (2)1.2 向右
例5 解析:(1)遮光片經過光電計時器的速度為v=
(2)游標卡尺的最小分度值為0.05 mm,主尺讀數為1 mm,游標尺讀數為15×0.05 mm,所以
d=1 mm+15×0.05 mm=1.75 mm
(3)根據題意有
v2=2ax
v=
所以
x=·
結合圖線可得=
解得a=3.1 m/s2
答案:(1) (2)1.75 (3)3.1
例6 解析:(1)由于刻度尺的最小分度為0.1 cm,讀數需要估讀,則xO不符合刻度尺讀數要求.
(2)由于B點是A、C兩點的中間時刻,所以vB== m/s≈1.72 m/s
(3)由逐差法得物塊的加速度大小為a==×10-2 m/s2≈4.30 m/s2.
答案:(1)xO (2)1.72 (3)4.30(共42張PPT)
實驗一 探究小車速度隨時間變化的規律

素養目標
1.會正確使用打點計時器,學會利用紙帶上的點跡求物體的速度和加速度.
2.掌握判斷物體是否做勻變速直線運動的方法.
必備知識·自主落實
關鍵能力·分層突破
必備知識·自主落實
一、實驗思路與操作
裝置圖與思路
思路:小車在槽碼的牽引下運動,通過研究紙帶上的信息,就可以知道小車運動的速度隨時間變化的情況.
注意:
(1)不需要平衡摩擦力.
(2)不需要滿足懸掛槽碼的質量遠小于小車的質量.
操作要領
(1)安裝:固定好實驗器材,并連接好電路;
(2)靠近:小車停在靠近打點計時器的位置;
(3)先后:啟動計時器,然后放開小車,讓它拖著紙帶運動,在紙帶上打下一行小點;
(4)關閉:關閉電源,取下紙帶;
(5)更換:增減所掛的槽碼(或在小車上放置重物),更換紙帶,再做兩次實驗.
二、數據測量及數據分析
1.數據測量
(1)舍掉開始一些比較密集的點,在后面便于測量的地方找一個點,作為計時起點,以后依次每隔四個點取一個計數點,并標明0,1,2,3,4,…,如圖所示.
(2)依次測出01,02,03,04,…的距離x1,x2,x3,x4,…,填入設計表中.
(3)1、2、3、4…各點的瞬時速度分別為v1=、v2=、v3=、v4=…將計算得出的各點的速度填入設計表中.
2.數據分析
(1)以速度v為縱軸、時間t為橫軸建立直角坐標系.根據表中的v、t數據,在坐標系中描點作出v-t圖像.
(2)觀察所得到的直線,分析小車的速度隨時間的變化規律.
3.實驗結論
小車的速度隨時間均勻增加.
三、誤差分析
1.測量紙帶的位移有誤差.
2.電源頻率不穩定,造成相鄰兩點的時間間隔不完全相等.
3.紙帶運動時打點不穩定引起測量誤差.
4.用作圖法,作出的v-t圖像并不是一條直線.
5.木板的粗糙程度并非完全相同.,
認識“兩種儀器”
(1)作用:計時儀器,接頻率為50 Hz的交變電流,每隔0.02 s打一次點.
區分計時點和計數點:
(1)計時點和計數點
計時點是打點計時器打在紙帶上的實際點,兩相鄰點間的時間間隔為0.02 s;計數點是人們根據需要選擇一定數目的點,兩個相鄰計數點間的時間間隔由選擇點的規則而定.
(2)紙帶上相鄰兩點的時間間隔均相同,速度越大,紙帶上的計時點越稀疏.
關鍵能力·分層突破
考點一 教材原型實驗
例1 [2023·浙江1月節選]
(1)在“探究小車速度隨時間變化的規律”的實驗中,實驗裝置如圖1所示.
①需要的實驗操作有________(多選).
A.調節滑輪使細線與軌道平行
B.傾斜軌道以補償阻力
C.小車靠近打點計時器由靜止釋放
D.先接通電源再釋放小車
ACD
解析:①實驗時需要調節滑輪使細線與軌道平行,A正確;由于本實驗只是探究小車的運動規律,因此實驗時不需要平衡摩擦力,B錯誤;為了充分利用紙帶的長度,應使小車由靠近打點計時器的位置靜止釋放,C正確;應先接通打點計時器電源再釋放小車,D正確.
②經正確操作后打出一條紙帶,截取其中一段如圖2所示.選取連續打出的點0、1、2、3、4為計數點,則計數點1的讀數為________ cm.已知打點計時器所用交流電源的頻率為50 Hz,則打計數點2時小車的速度大小為________ m/s(結果保留3位有效數字).
答案:2.75(2.70~2.80均可) 1.47(1.45~1.50均可)
解析:②由刻度尺的讀數規則可知,計數點1的讀數為2.75 cm,計數點3的讀數為8.62 cm,則打計數點2時小車的速度為v2== m/s=1.47 m/s.
例2 [2023·全國甲卷]某同學利用如圖(a)所示的實驗裝置探究物體做直線運動時平均速度與時間的關系.讓小車左端和紙帶相連,右端用細繩跨過定滑輪和鉤碼相連.鉤碼下落,帶動小車運動,打點計時器打出紙帶.某次實驗得到的紙帶和相關數據如圖(b)所示.
(1)已知打出圖(b)中相鄰兩個計數點的時間間隔均為0.1 s.以打出A點時小車位置為初始位置,將打出B、C、D、E、F各點時小車的位移Δx填到表中,小車發生對應位移所用時間和平均速度分別為Δt和.表中ΔxAD=________cm,=________cm/s.
位移區間 AB AC AD AE AF
Δx(cm) 6.60 14.60 ΔxAD 34.90 47.30
(cm/s) 66.0 73.0 87.3 94.6
24.00
80.0
解析:
(1)根據紙帶的數據可得
ΔxAD=xAB+xBC+xCD=6.60 cm+8.00 cm+9.40 cm=24.00 cm
平均速度為==80.0 cm/s
(2)根據表中數據,得到小車平均速度隨時間Δt的變化關系,如圖(c)所示.在圖中補全實驗點.
解析:(2)根據第(1)小題結果補充表格和補全實驗點圖像得
(3)從實驗結果可知,小車運動的 -Δt圖線可視為一條直線,此直線用方程=kΔt+b表示,其中k=________cm/s2,b=________cm/s.(結果均保留3位有效數字)
70.0
59.0 
解析:
(3)從實驗結果可知,小車運動的 Δt圖線可視為一條直線,圖像為
此直線用方程=kΔt+b表示,由圖像可知其中
k= cm/s2=70.0 cm/s2,b=59.0 cm/s
(4)根據(3)中的直線方程可以判定小車做勻加速直線運動,得到打出A點時小車速度大小vA=________,小車的加速度大小a=________.(結果用字母k、b表示)
b 
2k
解析:(4)小車做勻變速直線運動,由位移公式x=v0t+at2,整理得
=v0+at
即=vA+at
故根據圖像斜率和截距可得vA=b,a=2k
例3 在用打點計時器研究小車速度隨時間變化規律的實驗中,得到一條紙帶如圖甲所示.A、B、C、D、E、F、G為計數點(相鄰兩計數點間有4個點未畫出),相鄰計數點間時間間隔為0.10 s,x1=1.20 cm,x2=1.60 cm,x3=1.98 cm,x4=2.38 cm,x5=2.79 cm,x6=3.18 cm.
(1)根據題目信息可知,打B點時小車的速度是________ m/s,小車的加速度是________ m/s2.(結果保留2位有效數字)
(2)某同學用以下辦法繪制了小車運動的v-t圖像:先把紙帶每隔T=0.10 s剪斷,得到若干段紙條,長度分別為x1、x2、x3、x4、x5、x6.再把這些紙條并排貼在一張紙上,使這些紙條的下端對齊,作為時間軸,標出時間.最后連接紙條上端中心位置作一條直線,于是得到v-t圖像(如圖乙所示).
a.t1處應標為________ s;v1處應標為________[此空用第(2)問中的物理量符號表示].
b.請說明利用紙條長度表示瞬時速度所依據的原理
0.14
0.40
0.10
 
勻變速直線運動中某段時間的中間時刻的瞬時速度等于這段時間內的平均速度
解析:
(1)根據勻變速直線運動中某段時間的中間時刻的瞬時速度等于這段時間內的平均速度,可得打B點時小車的速度為vB=== m/s=0.14 m/s.由Δx=aT2可得小車的加速度為a== m/s2=0.40 m/s2.
(2)a.t軸標出的時間為連續相等的時間間隔,且紙帶每隔T=0.10 s剪斷一段,所以t1處應標為0.10 s.由平均速度公式可得v1=.
b.勻變速直線運動中某段時間的中間時刻的瞬時速度等于這段時間內的平均速度.
[教你解決問題] 讀圖
考點二 探索創新實驗
1.實驗器材的改進及速度的測量方法(如圖)
2.獲得加速度方法的改進
靠重物的拉力獲得加速度―→長木板傾斜靠重力獲得加速度,如圖甲、乙所示.
3.用頻閃照相的方法、滴水法或光電計時器手機錄像代替打點計時器
通過以上裝置的改進能最大限度地減少因長木板和打點計時器的限位孔的阻力而導致的小車加速度不恒定,使小車盡可能做勻加速直線運動,以提高實驗的精確度.
考向1 探索創新實驗測速度和加速度
例4 如圖甲所示是運用DIS實驗的位移傳感器測定小車運動規律的實驗裝置圖.
(1)固定在小車上的發射器不斷地向接收器發出短暫的超聲波脈沖和紅外線脈沖,從而測量物體運動的一些物理量.超聲波脈沖________紅外線脈沖(填“快于”或“慢于”).
慢于
解析:頻率高于20 000 Hz的聲波叫超聲波,超聲波是機械波,紅外線是電磁波,因此超聲波脈沖“慢于”紅外線脈沖.
(2)圖乙是通過傳感器、數據采集器,再經過計算機所繪制的小車運動的速度—時間圖像.由該圖像可以求出小車加速度的大小為a=________ m/s2;小車的運動方向是________(選填“向左”或“向右”)運動.
1.2
向右
解析:由速度—時間圖像的斜率的大小表示加速度的大小,斜率的正、負表示加速度的方向,則有a== m/s2=-1.2 m/s2
可知加速度的大小為1.2 m/s2,負號表示加速度的方向與運動方向相反.
小車加速度的方向與運動方向相反,小車做勻減速運動,可知小車“向右”運動.

思維提升
1.DIS位移傳感器可以實時測量位移并借助計算機繪制v-t圖像,測加速度.
2.其他創新實驗,要首先理解好實驗原理,再利用測速度和測加速度的方法求解.
考向2 與光電門相結合測速度和加速度
例5 [2024·遼寧沈陽模擬]某物理活動小組利用光電計時器探究滑塊在斜面上速度變化的規律,實驗裝置如圖(a)所示.光電計時器固定在斜面底端,把寬度為d的遮光片固定在滑塊上.讓滑塊從距離光電計時器x處由靜止釋放,遮光片經過光電計時器的遮光時間為t.改變滑塊釋放位置,記錄不同位置釋放時,遮光片距離光電計時器的距離x及經過光電計時器的遮光時間t.
(1)遮光片經過光電計時器的速度v=________(用題中所給字母表示);
(2)用游標卡尺測出遮光片的寬度如圖(b)所示,遮光片的寬度d=________mm;
(3)圖(c)是根據實驗數據描繪的x-圖線,它是一條直線,則可知滑塊做勻變速直線運動.由圖中數據及已測數據可得,滑塊加速度a=________ m/s2(結果保留2位有效數字).
 
1.75
3.1
解析:
(1)遮光片經過光電計時器的速度為v=
(2)游標卡尺的最小分度值為0.05 mm,主尺讀數為1 mm,游標尺讀數為15×0.05 mm,所以
d=1 mm+15×0.05 mm=1.75 mm
(3)根據題意有
v2=2ax
v=
所以x=·
結合圖線可得=
解得a=3.1 m/s2

思維提升
1.測速度時,將遮光片的寬度除以遮光時間即可.
2.測得兩個不同位置的瞬時速度,和遮光片經過兩位置的時間即可求得加速度.
考向3 頻閃照相法測速度和加速度
例6 某實驗小組用頻閃照相方法來研究物塊的變速運動.在一小物塊沿斜面向下運動的過程中,用頻閃相機拍攝的不同時刻物塊的位置如圖所示,拍攝時頻閃頻率是10 Hz;通過斜面上固定的刻度尺(最小分度為1 mm)讀取的5個連續影像的讀數依次為xO、xA、xB、xC、xD.
根據表中數據,完成下列填空:
(1)以上哪個數據不符合刻度尺讀數要求________(選填xO、xA、xB、xC或xD);
(2)物塊到達B點時的速度vB為________ m/s(保留3位有效數字);
(3)請充分利用數據計算出物塊的加速度a為________ m/s2(保留3位有效數字).
xO xA xB xC xD
5.1 cm 15.86 cm 30.91 cm 50.25 cm 73.90 cm
xO 
1.72 
4.30
解析:
(1)由于刻度尺的最小分度為0.1 cm,讀數需要估讀,則xO不符合刻度尺讀數要求.
(2)由于B點是A、C兩點的中間時刻,所以vB== m/s≈1.72 m/s
(3)由逐差法得物塊的加速度大小為a==×10-2 m/s2≈4.30 m/s2.

思維提升
1.頻閃照相的頻率和周期互為倒數.
2.不同時刻的頻閃照片相當于打點計時器打出的不同的點.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宁都县| 安远县| 三原县| 承德市| 藁城市| 盐源县| 开封市| 五常市| 安吉县| 莒南县| 上虞市| 文登市| 滕州市| 拉孜县| 会理县| 安化县| 文登市| 漾濞| 惠东县| 松阳县| 甘谷县| 南部县| 赫章县| 晋中市| 邮箱| 鸡东县| 沿河| 拜泉县| 文登市| 三亚市| 屏东市| 乌恰县| 白朗县| 贡觉县| 元谋县| 沂源县| 宜兰市| 建瓯市| 苍南县| 丹巴县| 青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