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專題強化一 運動學圖像素養目標1.知道x-t、v-t圖像的特征和意義.2.能應用圖像分析勻變速直線運動.3.能運用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規律,分析簡單的追及、相遇問題.考點一 運動學圖像的理解和應用1.x-t圖像、v-t圖像都只能描述直線運動,且不表示物體運動的軌跡.2.x-t圖像的斜率表示物體運動的速度,可根據斜率判斷速度變化情況,兩圖線交點表示相遇.3.v-t圖像的斜率大小表示加速度的大小,斜率的正負表示加速度的方向,在拐點處加速度方向改變,速度方向不變.4.v-t圖像中圖線與t軸所圍成的圖形的面積表示該段時間內的位移.圖線在t軸上方,表示位移為正;圖線在t軸下方,表示位移為負,物體在該段時間內的總位移為上、下面積的代數和.5.x-t圖像與v-t圖像的比較x-t圖像 v-t圖像圖像 舉例意義 傾斜直線表示勻速直線運動;曲線表示變速直線運動 傾斜直線表示勻變速直線運動;曲線表示變加速直線運動特別處 兩條圖線的交點表示相遇 圖線與時間軸所圍面積表示位移運動 情況 甲做勻速直線運動,乙做速度逐漸減小的直線運動 丙做勻加速直線運動,丁做加速度逐漸減小的變加速直線運動位移 0~t1時間內甲、乙位移相等 0~t2時間內丁的位移大于丙的位移平均 速度 0~t1時間內甲、乙平均速度相等 0~t2時間內丁的平均速度大于丙的平均速度例1 [2023·廣西高三校聯考]如圖所示,分別為汽車甲的位移—時間圖像和汽車乙的速度—時間圖像,則( )A.甲的加速度大小為5 m/s2B.乙的加速度大小為5 m/s2C.甲在4 s內的位移大小為40 mD.乙在4 s內的位移大小為20 m[解題心得] 例2 (多選)圖甲所示是一款能夠與人協作、共同完成冰壺比賽的機器人.當機器人與冰壺之間的距離保持在8 m之內時,機器人可以實時追蹤冰壺的運動信息.在某次投擲練習中機器人夾取冰壺,由靜止開始做勻加速直線運動,之后釋放冰壺,二者均做勻減速直線運動,冰壺準確命中目標,二者在整個運動過程中的v-t圖像如圖乙所示.關于此次投擲,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冰壺做勻減速直線運動時的加速度大小為0.125 m/s2B.9 s末,冰壺的速度大小為5.75 m/sC.7 s末,冰壺、機器人二者間距為7 mD.機器人能夠一直準確獲取冰壺的運動信息[教你解決問題] 審題讀圖[解題心得] 思維提升讀圖——獲取解題信息第一層 關注坐標軸 確認縱、橫坐標軸對應的物理量及其單位;注意縱、橫坐標是否從零刻度開始第二層理解截距、斜率、面積 圖線在坐標軸上的截距表示運動的初始情況斜率通常能夠體現某個物理量(如v-t圖像的斜率反映了加速度)的大小、方向及變化情況最常見的是v-t圖像中圖像與時間軸所圍面積表示位移,但要注意時間軸下方的面積為負,說明這段位移與正方向相反第三層分析交點、轉折點、漸近線 交點往往是解決問題的切入點,注意交點表示物理量相等,不一定代表物體相遇轉折點表示物理量發生突變,滿足不同的函數關系式,如v-t圖像中速度由增變減,表明加速度突然反向利用漸近線可以求出該物理量的極值或確定它的變化趨勢例3 (多選)甲、乙兩人騎車沿同一平直公路運動,t=0時經過路邊的同一路標,下列位移—時間(x-t)圖像和速度—時間(v-t)圖像對應的運動中,甲、乙兩人在t0時刻之前能再次相遇的是( )[解題心得] 例4 某駕校學員在教練的指導下沿直線路段練習駕駛技術,汽車的位置x與時間t的關系如圖所示,則汽車行駛速度v與時間t的關系圖像可能正確的是( )[解題心得] 思維提升(1)解決圖像轉換類問題的一般流程:(2)要注意應用解析法和排除法,兩者結合提高選擇題圖像類題型的解題準確率和速度.考點二 x-t、v-t圖像中的曲線問題1.x-t圖像中的曲線問題(1)一般曲線①曲線不表示物體做曲線運動,而是表示物體做變速直線運動;②一段割線的斜率等于平均速度,某點切線斜率等于瞬時速度;③注意路程和位移的區別.0~t1,路程等于位移大小(x1);0~t2,路程(2x1-x2)大于位移大小(x2).(2)拋物線①開口向上的拋物線表示物體做勻加速直線運動,開口向下表示勻減速;②加速度用逐差法計算:(x3-x2)-(x2-x1)=aT2;③中間時刻速度等于該段時間內的平均速度,例如2 s末的速度等于1~3 s內的平均速度,v2=(x3-x1)/2T.2.v-t圖像中的曲線問題例5 (多選)[2024·九省聯考貴州卷]圖(a)是貴州特有的“獨竹漂”表演,此項目已被列入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某次表演過程中,表演者甲在河中心位置完成表演后沿直線劃向岸邊,同時表演者乙從另一岸邊沿同一直線劃向河中心并準備表演,該過程甲、乙運動的位置x與時間t的關系圖像如圖(b)所示,則( )A.0~t0內甲、乙的運動方向相反B.0~t0內甲、乙的位移大小相等C.0~2t0內乙的平均速度等于甲的平均速度D.0~2t0內乙的速度最大值大于甲的速度最大值[解題心得] 例6 [2024·廣東潮州聯考]甲、乙兩汽車在一平直公路上同向行駛.在t=0到t=t1的時間內,它們的v-t圖像如圖所示.在這段時間內( )A.汽車甲的平均速度比乙的小B.汽車甲的平均速度大于C.甲、乙兩汽車的位移相同D.汽車甲的加速度大小逐漸增大,汽車乙的加速度大小逐漸減小[解題心得] 考點三 特殊運動學圖像特殊運動學圖像分析圖像種類 圖像 物理意義-t圖像 設圖像斜率為k,則有=kt+b,可得x=kt2+bt,對比勻變速直線運動公式x=v0t+at2,可得k=a,縱截距b=v0v2-x圖像 設圖像斜率為k,則有v2=kx+b,對比勻變速直線運動公式=2ax,可得k=2a,縱截距b=a-t圖像 由圖像結合運動學速度—時間公式v=v0+at,可得at==Δv,故圖線與坐標軸圍成的面積表示質點速度的變化量Δv例7 (多選)[2024·全國部分重點高三校聯考]一只翠鳥發現露出水面的游魚,從高空由靜止俯沖扎入水中捕魚.若在翠鳥由靜止俯沖至水面的過程中,位移與時間的比值隨時間變化的圖像為直線,如圖所示,其中v0、t0均已知,翠鳥在空中運動的時間為t0,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翠鳥在空中運動的最大速度為v0B.翠鳥在空中運動的最大速度為2v0C.翠鳥在空中運動的距離為v0t0D.翠鳥在空中運動的距離為2v0t0[解題心得] 例8 (多選)[2024·山西高三校聯考]如圖甲所示,運動員在進行蹦床比賽,取向上為正方向,運動員離開蹦床后的v2-x圖像如圖乙所示,運動員可視為質點,取重力加速度大小g=10 m/s2,則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運動員離開蹦床后加速度大小為10 m/s2B.運動員在1.5 s時的速度大小為1.5 m/sC.運動員離開蹦床前的過程中,速度最大值是15 m/sD.運動員在最高點的速度為零,只受重力的作用[解題心得] 思維提升用函數思想分析圖像問題圖像反映了兩個變量(物理量)之間的函數關系,因此要由運動學公式推導出兩個物理量間的函數關系,來分析圖像的意義.比如由x=v0t+at2變形得=at+v0,所以在 -t圖像中,軸的截距表示初速度v0,圖像斜率表示a;v2-x圖像中,由=2ax可知v2=+2ax,圖像斜率為2a;x-v2圖像中由=2ax得x=,圖像斜率為.專題強化一 運動學圖像考點一例1 解析:由圖可知,甲做勻速直線運動,加速度為零,A錯誤;由圖可知,乙的加速度大小為a== m/s2=5 m/s2,B正確;由圖可知甲在4 s內的位移大小為20 m,C錯誤;由圖可知乙在4 s內的位移大小為x=×20×4 m=40 m,D錯誤.故選B.答案:B例2 解析:根據加速度的定義結合圖乙可知,3 s后,冰壺做勻減速直線運動時的加速度a冰== m/s2=-0.125 m/s2,故加速度大小為0.125 m/s2,A正確;由圖乙可知,3 s~9 s時間內,冰壺做勻減速直線運動,則9 s末,冰壺的速度大小為v=v0+a冰Δt2=6 m/s-0.125×6 m/s=5.25 m/s,B錯誤;由圖乙可知,3 s后,機器人做勻減速直線運動時的加速度a機== m/s2=-1 m/s2,故可得,3 s~7 s時間內,冰壺的位移大小為x冰=v0Δt3+a冰(Δt3)2=23 m,機器人的位移大小為x機=v0Δt3+a機(Δt3)2=16 m,則7 s末,冰壺、機器人二者間距為Δx=x冰-x機=7 m,C正確;由圖乙可知,9 s末,機器人停止運動,3 s~9 s時間內,機器人的位移大小為x′機=v0Δt2+a機(Δt2)2=18 m,冰壺的位移大小為x′冰=v0Δt2+a冰(Δt2)2=33.75 m,則x′冰-x′機=15.75 m>8 m,可知,機器人不能一直準確獲取冰壺的運動信息,D錯誤.答案:AC例3 解析:A圖中,甲乙在t0時刻之前位移沒有相等的時刻,即兩人在t0時刻之前不能相遇,選項A錯誤;B圖中,甲乙在t0時刻之前圖像有交點,即此時位移相等,即兩人在t0時刻之前能再次相遇,選項B正確;因v t圖像的面積等于位移,則甲乙在t0時刻之前位移有相等的時刻,即兩人能再次相遇,選項C正確;因v t圖像的面積等于位移,由圖像可知甲乙在t0時刻之前,甲的位移始終大于乙的位移,則兩人不能相遇,選項D錯誤.故選BC.答案:BC例4 解析:x t圖像斜率的物理意義是速度,在0~t1時間內,x t圖像斜率增大,汽車的速度增大;在t1~t2時間內,x t圖像斜率不變,汽車的速度不變;在t2~t3時間內,x t圖像的斜率減小,汽車做減速運動,綜上所述可知A中v t圖像可能正確,故選A.答案:A考點二例5 解析:0~t0內甲乙的斜率均為負,所以運動方向相同,A錯誤;0~t0內乙的位移為-x0,甲的位移大小小于x0,所以0~t0內甲、乙的位移大小不相等,B錯誤;0~2t0內乙位移等于甲的位移,時間也相同,所以 0~2t0內乙的平均速度等于甲的平均速度,C正確;在v t圖中,圖線斜率的大小代表速度的大小,明顯圖乙的最大斜率絕對值大于圖甲的最大斜率絕對值,所以0~2t0內乙的速度最大值大于甲的速度最大值,D正確.故選CD.答案:CD例6 解析:在v t圖像中圖形的面積代表位移的大小,根據圖像可知,在這段時間內,甲的位移大于乙的位移,時間相同,根據平均速度等于位移與時間之比,可知汽車甲的平均速度比乙的大,故A、C錯誤;若甲做勻加速直線運動,其平均速度等于,而實際上,甲做變加速直線運動,通過的位移大于勻加速直線運動的位移,所以甲的平均速度大于,故B正確;因為速度時間圖像切線的斜率等于物體的加速度,汽車甲和乙的加速度大小都是逐漸減小,故D錯誤.故選B.答案:B考點三例7 解析:由圖像可得=·t變形得x=t2可知翠鳥從高空由靜止俯沖,做勻加速直線運動.根據x=at2得加速度為a=所以當t=t0時,速度最大,大小為vm=at0=2v0故A錯誤,B正確;由勻加速直線運動位移與時間關系可得翠鳥在空中運動的距離為x1==v0t0故C正確,D錯誤.故選BC.答案:BC例8 解析:運動員離開蹦床后豎直向上運動,設其加速度大小為a,則=-2ax由圖可知圖像的表達式為v2=-x+225解得v0=15 m/s,a=9 m/s2選項A錯誤;運動員在1.5 s時的速度為v=v0-at=1.5 m/s選項B正確;運動員離開蹦床前先加速后減速,所以運動員離開蹦床前的過程中速度的最大值大于15 m/s,選項C錯誤;運動員在最高點時,速度為零,只受到重力作用,選項D正確.故選BD.答案:BD(共36張PPT)專題強化一 運動學圖像素養目標1.知道x-t、v-t圖像的特征和意義.2.能應用圖像分析勻變速直線運動.3.能運用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規律,分析簡單的追及、相遇問題.考點一考點二考點三考點一考點一 運動學圖像的理解和應用1.x-t圖像、v-t圖像都只能描述直線運動,且不表示物體運動的軌跡.2.x-t圖像的斜率表示物體運動的速度,可根據斜率判斷速度變化情況,兩圖線交點表示相遇.3.v-t圖像的斜率大小表示加速度的大小,斜率的正負表示加速度的方向,在拐點處加速度方向改變,速度方向不變.4.v-t圖像中圖線與t軸所圍成的圖形的面積表示該段時間內的位移.圖線在t軸上方,表示位移為正;圖線在t軸下方,表示位移為負,物體在該段時間內的總位移為上、下面積的代數和.5.x-t圖像與v-t圖像的比較 x-t圖像 v-t圖像圖像 舉例意義 傾斜直線表示勻速直線運動;曲線表示變速直線運動 傾斜直線表示勻變速直線運動;曲線表示變加速直線運動特別處 兩條圖線的交點表示相遇 圖線與時間軸所圍面積表示位移運動 情況 甲做勻速直線運動,乙做速度逐漸減小的直線運動 丙做勻加速直線運動,丁做加速度逐漸減小的變加速直線運動位移 0~t1時間內甲、乙位移相等 0~t2時間內丁的位移大于丙的位移平均 速度 0~t1時間內甲、乙平均速度相等 0~t2時間內丁的平均速度大于丙的平均速度例1 [2023·廣西高三校聯考]如圖所示,分別為汽車甲的位移—時間圖像和汽車乙的速度—時間圖像,則( )A.甲的加速度大小為5 m/s2B.乙的加速度大小為5 m/s2C.甲在4 s內的位移大小為40 mD.乙在4 s內的位移大小為20 m答案:B解析:由圖可知,甲做勻速直線運動,加速度為零,A錯誤;由圖可知,乙的加速度大小為a== m/s2=5 m/s2,B正確;由圖可知甲在4 s內的位移大小為20 m,C錯誤;由圖可知乙在4 s內的位移大小為x=×20×4 m=40 m,D錯誤.例2 (多選)圖甲所示是一款能夠與人協作、共同完成冰壺比賽的機器人.當機器人與冰壺之間的距離保持在8 m之內時,機器人可以實時追蹤冰壺的運動信息.在某次投擲練習中機器人夾取冰壺,由靜止開始做勻加速直線運動,之后釋放冰壺,二者均做勻減速直線運動,冰壺準確命中目標,二者在整個運動過程中的v-t圖像如圖乙所示.關于此次投擲,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冰壺做勻減速直線運動時的加速度大小為0.125 m/s2B.9 s末,冰壺的速度大小為5.75 m/sC.7 s末,冰壺、機器人二者間距為7 mD.機器人能夠一直準確獲取冰壺的運動信息答案:AC解析:根據加速度的定義結合圖乙可知,3 s后,冰壺做勻減速直線運動時的加速度a冰== m/s2=-0.125 m/s2,故加速度大小為0.125 m/s2,A正確;由圖乙可知,3 s~9 s時間內,冰壺做勻減速直線運動,則9 s末,冰壺的速度大小為v=v0+a冰Δt2=6 m/s-0.125×6 m/s=5.25 m/s,B錯誤;由圖乙可知,3 s后,機器人做勻減速直線運動時的加速度a機== m/s2=-1 m/s2,故可得,3 s~7 s時間內,冰壺的位移大小為x冰=v0Δt3+a冰(Δt3)2=23 m,機器人的位移大小為x機=v0Δt3+a機(Δt3)2=16 m,則7 s末,冰壺、機器人二者間距為Δx=x冰-x機=7 m,C正確;由圖乙可知,9 s末,機器人停止運動,3 s~9 s時間內,機器人的位移大小為x′機=v0Δt2+a機(Δt2)2=18 m,冰壺的位移大小為x′冰=v0Δt2+a冰(Δt2)2=33.75 m,則x′冰-x′機=15.75 m>8 m,可知,機器人不能一直準確獲取冰壺的運動信息,D錯誤.[教你解決問題] 審題讀圖思維提升讀圖——獲取解題信息第一層 關注坐標軸 確認縱、橫坐標軸對應的物理量及其單位;注意縱、橫坐標是否從零刻度開始第二層理解截距、斜率、面積 圖線在坐標軸上的截距表示運動的初始情況斜率通常能夠體現某個物理量(如v-t圖像的斜率反映了加速度)的大小、方向及變化情況最常見的是v-t圖像中圖像與時間軸所圍面積表示位移,但要注意時間軸下方的面積為負,說明這段位移與正方向相反第三層分析交點、轉折點、漸近線 交點往往是解決問題的切入點,注意交點表示物理量相等,不一定代表物體相遇轉折點表示物理量發生突變,滿足不同的函數關系式,如v-t圖像中速度由增變減,表明加速度突然反向利用漸近線可以求出該物理量的極值或確定它的變化趨勢例3 (多選)甲、乙兩人騎車沿同一平直公路運動,t=0時經過路邊的同一路標,下列位移—時間(x-t)圖像和速度—時間(v-t)圖像對應的運動中,甲、乙兩人在t0時刻之前能再次相遇的是( )答案:BC解析:A圖中,甲乙在t0時刻之前位移沒有相等的時刻,即兩人在t0時刻之前不能相遇,選項A錯誤;B圖中,甲乙在t0時刻之前圖像有交點,即此時位移相等,即兩人在t0時刻之前能再次相遇,選項B正確;因v t圖像的面積等于位移,則甲乙在t0時刻之前位移有相等的時刻,即兩人能再次相遇,選項C正確;因v t圖像的面積等于位移,由圖像可知甲乙在t0時刻之前,甲的位移始終大于乙的位移,則兩人不能相遇,選項D錯誤.故選BC.例4 某駕校學員在教練的指導下沿直線路段練習駕駛技術,汽車的位置x與時間t的關系如圖所示,則汽車行駛速度v與時間t的關系圖像可能正確的是( )答案:A解析:x- t圖像斜率的物理意義是速度,在0~t1時間內,x -t圖像斜率增大,汽車的速度增大;在t1~t2時間內,x -t圖像斜率不變,汽車的速度不變;在t2~t3時間內,x t圖像的斜率減小,汽車做減速運動,綜上所述可知A中v -t圖像可能正確,故選A.思維提升(1)解決圖像轉換類問題的一般流程:(2)要注意應用解析法和排除法,兩者結合提高選擇題圖像類題型的解題準確率和速度.考點二1.x-t圖像中的曲線問題(1)一般曲線①曲線不表示物體做曲線運動,而是表示物體做變速直線運動;②一段割線的斜率等于平均速度,某點切線斜率等于瞬時速度;③注意路程和位移的區別.0~t1,路程等于位移大小(x1);0~t2,路程(2x1-x2)大于位移大小(x2).(2)拋物線①開口向上的拋物線表示物體做勻加速直線運動,開口向下表示勻減速;②加速度用逐差法計算:(x3-x2)-(x2-x1)=aT2;③中間時刻速度等于該段時間內的平均速度,例如2 s末的速度等于1~3 s內的平均速度,v2=(x3-x1)/2T.2.v-t圖像中的曲線問題例5 (多選)[2024·九省聯考貴州卷]圖(a)是貴州特有的“獨竹漂”表演,此項目已被列入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某次表演過程中,表演者甲在河中心位置完成表演后沿直線劃向岸邊,同時表演者乙從另一岸邊沿同一直線劃向河中心并準備表演,該過程甲、乙運動的位置x與時間t的關系圖像如圖(b)所示,則( )A.0~t0內甲、乙的運動方向相反B.0~t0內甲、乙的位移大小相等C.0~2t0內乙的平均速度等于甲的平均速度D.0~2t0內乙的速度最大值大于甲的速度最大值答案:CD解析:0~t0內甲乙的斜率均為負,所以運動方向相同,A錯誤;0~t0內乙的位移為-x0,甲的位移大小小于x0,所以0~t0內甲、乙的位移大小不相等,B錯誤;0~2t0內乙位移等于甲的位移,時間也相同,所以 0~2t0內乙的平均速度等于甲的平均速度,C正確;在v t圖中,圖線斜率的大小代表速度的大小,明顯圖乙的最大斜率絕對值大于圖甲的最大斜率絕對值,所以0~2t0內乙的速度最大值大于甲的速度最大值,D正確.故選CD.例6 [2024·廣東潮州聯考]甲、乙兩汽車在一平直公路上同向行駛.在t=0到t=t1的時間內,它們的v-t圖像如圖所示.在這段時間內( )A.汽車甲的平均速度比乙的小B.汽車甲的平均速度大于C.甲、乙兩汽車的位移相同D.汽車甲的加速度大小逐漸增大,汽車乙的加速度大小逐漸減小答案:B解析:在v -t圖像中圖形的面積代表位移的大小,根據圖像可知,在這段時間內,甲的位移大于乙的位移,時間相同,根據平均速度等于位移與時間之比,可知汽車甲的平均速度比乙的大,故A、C錯誤;若甲做勻加速直線運動,其平均速度等于,而實際上,甲做變加速直線運動,通過的位移大于勻加速直線運動的位移,所以甲的平均速度大于,故B正確;因為速度時間圖像切線的斜率等于物體的加速度,汽車甲和乙的加速度大小都是逐漸減小,故D錯誤.故選B.考點三特殊運動學圖像分析圖像種類 圖像 物理意義-t圖像 設圖像斜率為k,則有=kt+b,可得x=kt2+bt,對比勻變速直線運動公式x=v0t+at2,可得k=a,縱截距b=v0v2-x圖像 設圖像斜率為k,則有v2=kx+b,對比勻變速直線運動公式=2ax,可得k=2a,縱截距b=a-t圖像 由圖像結合運動學速度—時間公式v=v0+at,可得at==Δv,故圖線與坐標軸圍成的面積表示質點速度的變化量Δv例7 (多選)[2024·全國部分重點高三校聯考]一只翠鳥發現露出水面的游魚,從高空由靜止俯沖扎入水中捕魚.若在翠鳥由靜止俯沖至水面的過程中,位移與時間的比值隨時間變化的圖像為直線,如圖所示,其中v0、t0均已知,翠鳥在空中運動的時間為t0,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翠鳥在空中運動的最大速度為v0B.翠鳥在空中運動的最大速度為2v0C.翠鳥在空中運動的距離為v0t0D.翠鳥在空中運動的距離為2v0t0答案:BC解析:由圖像可得=·t變形得x=t2可知翠鳥從高空由靜止俯沖,做勻加速直線運動.根據x=at2得加速度為a=所以當t=t0時,速度最大,大小為vm=at0=2v0故A錯誤,B正確;由勻加速直線運動位移與時間關系可得翠鳥在空中運動的距離為x1==v0t0故C正確,D錯誤.故選BC.例8 (多選)[2024·山西高三校聯考]如圖甲所示,運動員在進行蹦床比賽,取向上為正方向,運動員離開蹦床后的v2-x圖像如圖乙所示,運動員可視為質點,取重力加速度大小g=10 m/s2,則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運動員離開蹦床后加速度大小為10 m/s2B.運動員在1.5 s時的速度大小為1.5 m/sC.運動員離開蹦床前的過程中,速度最大值是15 m/sD.運動員在最高點的速度為零,只受重力的作用答案:BD解析:運動員離開蹦床后豎直向上運動,設其加速度大小為a,則=-2ax由圖可知圖像的表達式為v2=-x+225解得v0=15 m/s,a=9 m/s2選項A錯誤;運動員在1.5 s時的速度為v=v0-at=1.5 m/s選項B正確;運動員離開蹦床前先加速后減速,所以運動員離開蹦床前的過程中速度的最大值大于15 m/s,選項C錯誤;運動員在最高點時,速度為零,只受到重力作用,選項D正確.故選BD.思維提升用函數思想分析圖像問題圖像反映了兩個變量(物理量)之間的函數關系,因此要由運動學公式推導出兩個物理量間的函數關系,來分析圖像的意義.比如由x=v0t+at2變形得=at+v0,所以在 -t圖像中,軸的截距表示初速度v0,圖像斜率表示a;v2-x圖像中,由=2ax可知v2=+2ax,圖像斜率為2a;x-v2圖像中由=2ax得x=,圖像斜率為.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25屆高中物理一輪復習導學案:專題強化一運動學圖像.docx 2025屆高中物理一輪復習課件:專題強化一運動學圖像.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