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專題強化三 動態平衡及平衡中的臨界、極值問題素養目標1.學會用圖解法、解析法等解決動態平衡問題.2.學會分析平衡中的臨界與極值問題.考點一 動態平衡問題1.動態平衡:是指平衡問題中的一部分力是變力,是動態力,力的大小和方向要發生變化,所以叫動態平衡.2.分析動態平衡問題方法的選取技巧(1)解析法①列平衡方程,列出未知量與已知量的關系表達式;②根據已知量的變化情況來確定未知量的變化情況.(2)圖解法(3)相似三角形法①根據已知條件畫出對應的力的三角形和空間幾何相似三角形,確定對應邊,利用三角形相似法列出比例式;②確定未知量的變化情況.【溫馨提示】 平衡中的“三看”與“三想”(1)看到“緩慢”,想到“物體處于動態平衡狀態”.(2)看到“輕繩、輕環”,想到“繩、環的質量可忽略不計”.(3)看到“光滑”,想到“摩擦力為零”.例1 (多選)[2024·四川成都高三檢測]某中學舉行趣味運動會時,挑戰用一支鋼尺取出深盒子(固定不動)中的玻璃球,該游戲深受大家喜愛,參與者熱情高漲.游戲中需要的器材和取球的原理分別如圖甲和圖乙所示.若忽略玻璃球與盒壁、鋼尺間的摩擦力,在不損壞盒子的前提下,鋼尺沿著盒子上邊緣某處旋轉撥動(鋼尺在盒內的長度逐漸變短),使玻璃球沿著盒壁緩慢上移時,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鋼尺對玻璃球的彈力逐漸減小B.鋼尺對玻璃球的彈力先增大后減小C.盒壁對玻璃球的彈力逐漸減小D.盒壁對玻璃球的彈力先減小后增大例2 (多選)如圖,一粗糙斜面固定在地面上,斜面頂端裝有一光滑定滑輪.一細繩跨過滑輪,其一端懸掛物塊N,另一端與斜面上的物塊M相連,系統處于靜止狀態.現用水平向左的拉力緩慢拉動N,直至懸掛N的細繩與豎直方向成45°.已知M始終保持靜止,則在此過程中( )A.水平拉力的大小可能保持不變B.M所受細繩的拉力大小一定一直增加C.M所受斜面的摩擦力大小一定一直增加D.M所受斜面的摩擦力大小可能先減小后增加[教你解決問題]讀題―→選研究對象―→畫受力圖例3 [2024·河北唐山模擬]如圖所示,木板B放置在粗糙水平地面上,O為光滑鉸鏈.輕桿一端與鉸鏈O固定連接,另一端固定連接一質量為m的小球A.現將輕繩一端拴在小球A上,另一端通過光滑的定滑輪O′由力F牽引,定滑輪位于O的正上方,整個系統處于靜止狀態.現改變力F的大小使小球A和輕桿從圖示位置緩慢運動到O′正下方,木板始終保持靜止,則在整個過程中( )A.外力F大小不變B.輕桿對小球的作用力大小變小C.地面對木板的支持力逐漸變小D.地面對木板的摩擦力逐漸減小例4 (多選)如圖所示,繞過滑輪的輕繩一端固定在豎直墻上,站在地面上的人用手拉著繩的另一端,滑輪下吊著一個小球,處于靜止狀態,保持B點高度不變,在人緩慢向左移動一小段距離的過程中( )A.繩上張力變大B.人對地面的壓力變大C.地面對人的摩擦力變大D.滑輪受到繩的作用力變大思維提升三力作用下的動態平衡考點二 平衡中的臨界、極值問題1.臨界問題當某物理量變化時,會引起其他幾個物理量的變化,從而使物體所處的平衡狀態“恰好出現”或“恰好不出現”,在問題的描述中常用“剛好”“恰能”“恰好”等.臨界問題常見的種類:(1)由靜止到運動,摩擦力達到最大靜摩擦力.(2)繩子恰好繃緊,拉力F=0.(3)剛好離開接觸面,支持力FN=0.2.極值問題平衡中的極值問題,一般指在力的變化過程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問題.3.解決極值和臨界問題的三種方法極限法 正確進行受力分析和變化過程分析,找到平衡的臨界點和極值點;臨界條件必須在變化中尋找,不能在一個狀態上研究臨界問題,要把某個物理量推向極大或極小數學分析法 通過對問題分析,根據平衡條件列出物理量之間的函數關系(畫出函數圖像),用數學方法求極值(如求二次函數極值、公式極值、三角函數極值)圖解分析法 根據平衡條件,作出力的矢量圖,通過對物理過程的分析,利用平行四邊形定則進行動態分析,確定最大值和最小值例5 如圖所示,質量為m的球放在傾角為α的光滑斜面上,用擋板AO將球擋住,使球處于靜止狀態,若擋板與斜面間的夾角為β,則(重力加速度為g)( )A.當β=30°時,擋板AO所受壓力最小,最小值為mg sin αB.當β=60°時,擋板AO所受壓力最小,最小值為mg cos αC.當β=60°時,擋板AO所受壓力最小,最小值為mg sin αD.當β=90°時,擋板AO所受壓力最小,最小值為mg sin α例6 如圖,傾角為45°的斜面體A放在水平地面上,A與地面間的動摩擦因數為0.75,最大靜摩擦力等于滑動摩擦力,光滑半球體B靜止在豎直墻和斜面體之間,已知A、B所受重力都為G.若在B的球心處施加一豎直向下的力F,要保持斜面體靜止不動,F的最大值是( )A.G B.1.5GC.2G D.2.5G[解題心得] 專題強化三 動態平衡及平衡中的臨界、極值問題考點一例1 解析:對玻璃球的受力分析如圖所示,玻璃球受重力G,左側鋼尺對玻璃球的彈力F1,盒壁對玻璃球的彈力F2,玻璃球在3個力作用下處于動態平衡,玻璃球沿著紙盒壁緩慢上移時,θ角變大,利用圖解法可知,F1和F2均逐漸減小,A、C項正確,B、D項錯誤.故選AC.答案:AC例2 解析:如圖所示,以物塊N為研究對象,它在水平向左拉力F作用下,緩慢向左移動直至細繩與豎直方向夾角為45°的過程中,水平拉力F逐漸增大,繩子拉力T逐漸增大;對M受力分析可知,若起初M受到的摩擦力f沿斜面向下,則隨著繩子拉力T的增加,則摩擦力f也逐漸增大;若起初M受到的摩擦力f沿斜面向上,則隨著繩子拉力T的增加,摩擦力f可能先減小后增加.故本題選BD.答案:BD例3 解析:對小球A進行受力分析,三力構成矢量三角形,如圖所示根據幾何關系可知兩三角形相似,因此==緩慢運動過程O′A越來越小,則F逐漸減小,故A錯誤;由于OA長度不變,桿對小球的作用力大小不變,故B錯誤;對木板,由于桿對木板的作用力大小不變,方向向右下,但桿的作用力與豎直方向的夾角越來越小,所以地面對木板的支持力逐漸增大,地面對木板的摩擦力逐漸減小,故C錯誤,D正確.故選D.答案:D例4 解析:滑輪兩邊繩上的力大小相等,人緩慢向左移動一小段距離的過程,滑輪兩邊繩間的夾角θ變大,根據2T cos =m球g,解得T=,可知,θ變大,繩上的張力T變大,A正確;對人分析有N=m人g+T cos結合上述解得N=m人g+T cos =m人g+m球g由牛頓第三定律得,人對地面的壓力為N′=N=m人g+m球g,可知人對地面的壓力不變,B錯誤;對人分析可知地面對人的摩擦力為f=T sin =m球·g tan可知θ變大,地面對人的摩擦力變大,C正確;對滑輪與小球整體分析可知,滑輪受到繩的作用力為F=m球g即滑輪受到繩的作用力不變,D錯誤.答案:AC考點二例5 解析:分析小球的受力情況:重力G、斜面的支持力N2和擋板AO的壓力N1,由平衡條件得知N2和N1的合力與G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保持不變.當擋板與斜面的夾角變化時,作出四個位置受力圖,由圖看出當擋板與斜面垂直時,擋板對小球的壓力N1最小,擋板AO所受壓力即最小,此時β=90°,最小值N1=mg sin α,故D正確.答案:D例6 解析:對斜面體和半球體整體受力分析如圖甲所示,施加力F之后,可知斜面體對地面的正壓力為2G+F,最大靜摩擦力為Ffm=μ(2G+F);對半球體受力分析如圖乙所示,未施加力F時有,豎直墻壁的彈力大小F1=G tan 45°,施加力F之后,豎直墻壁彈力大小變為F′1=(G+F)tan 45°,要使斜面體靜止不動,水平方向上受力平衡,即(G+F)tan 45°≤μ(2G+F),解得F≤2G,C項正確.答案:C(共25張PPT)專題強化三動態平衡及平衡中的臨界、極值問題素養目標1.學會用圖解法、解析法等解決動態平衡問題.2.學會分析平衡中的臨界與極值問題.考點一考點二考點一考點一 動態平衡問題1.動態平衡:是指平衡問題中的一部分力是變力,是動態力,力的大小和方向要發生變化,所以叫動態平衡.2.分析動態平衡問題方法的選取技巧(1)解析法①列平衡方程,列出未知量與已知量的關系表達式;②根據已知量的變化情況來確定未知量的變化情況.(2)圖解法(3)相似三角形法①根據已知條件畫出對應的力的三角形和空間幾何相似三角形,確定對應邊,利用三角形相似法列出比例式;②確定未知量的變化情況.【溫馨提示】 平衡中的“三看”與“三想”(1)看到“緩慢”,想到“物體處于動態平衡狀態”.(2)看到“輕繩、輕環”,想到“繩、環的質量可忽略不計”.(3)看到“光滑”,想到“摩擦力為零”.例1 (多選)[2024·四川成都高三檢測]某中學舉行趣味運動會時,挑戰用一支鋼尺取出深盒子(固定不動)中的玻璃球,該游戲深受大家喜愛,參與者熱情高漲.游戲中需要的器材和取球的原理分別如圖甲和圖乙所示.若忽略玻璃球與盒壁、鋼尺間的摩擦力,在不損壞盒子的前提下,鋼尺沿著盒子上邊緣某處旋轉撥動(鋼尺在盒內的長度逐漸變短),使玻璃球沿著盒壁緩慢上移時,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鋼尺對玻璃球的彈力逐漸減小B.鋼尺對玻璃球的彈力先增大后減小C.盒壁對玻璃球的彈力逐漸減小D.盒壁對玻璃球的彈力先減小后增大答案:AC解析:對玻璃球的受力分析如圖所示,玻璃球受重力G,左側鋼尺對玻璃球的彈力F1,盒壁對玻璃球的彈力F2,玻璃球在3個力作用下處于動態平衡,玻璃球沿著紙盒壁緩慢上移時,θ角變大,利用圖解法可知,F1和F2均逐漸減小,A、C項正確,B、D項錯誤.故選AC.例2 (多選)如圖,一粗糙斜面固定在地面上,斜面頂端裝有一光滑定滑輪.一細繩跨過滑輪,其一端懸掛物塊N,另一端與斜面上的物塊M相連,系統處于靜止狀態.現用水平向左的拉力緩慢拉動N,直至懸掛N的細繩與豎直方向成45°.已知M始終保持靜止,則在此過程中( )A.水平拉力的大小可能保持不變B.M所受細繩的拉力大小一定一直增加C.M所受斜面的摩擦力大小一定一直增加D.M所受斜面的摩擦力大小可能先減小后增加答案:BD解析:如圖所示,以物塊N為研究對象,它在水平向左拉力F作用下,緩慢向左移動直至細繩與豎直方向夾角為45°的過程中,水平拉力F逐漸增大,繩子拉力T逐漸增大;對M受力分析可知,若起初M受到的摩擦力f沿斜面向下,則隨著繩子拉力T的增加,則摩擦力f也逐漸增大;若起初M受到的摩擦力f沿斜面向上,則隨著繩子拉力T的增加,摩擦力f可能先減小后增加.故本題選BD.[教你解決問題]讀題―→選研究對象―→畫受力圖例3 [2024·河北唐山模擬]如圖所示,木板B放置在粗糙水平地面上,O為光滑鉸鏈.輕桿一端與鉸鏈O固定連接,另一端固定連接一質量為m的小球A.現將輕繩一端拴在小球A上,另一端通過光滑的定滑輪O′由力F牽引,定滑輪位于O的正上方,整個系統處于靜止狀態.現改變力F的大小使小球A和輕桿從圖示位置緩慢運動到O′正下方,木板始終保持靜止,則在整個過程中( )A.外力F大小不變B.輕桿對小球的作用力大小變小C.地面對木板的支持力逐漸變小D.地面對木板的摩擦力逐漸減小答案:D解析:對小球A進行受力分析,三力構成矢量三角形,如圖所示根據幾何關系可知兩三角形相似,因此==緩慢運動過程O′A越來越小,則F逐漸減小,故A錯誤;由于OA長度不變,桿對小球的作用力大小不變,故B錯誤;對木板,由于桿對木板的作用力大小不變,方向向右下,但桿的作用力與豎直方向的夾角越來越小,所以地面對木板的支持力逐漸增大,地面對木板的摩擦力逐漸減小,故C錯誤,D正確.故選D.例4 (多選)如圖所示,繞過滑輪的輕繩一端固定在豎直墻上,站在地面上的人用手拉著繩的另一端,滑輪下吊著一個小球,處于靜止狀態,保持B點高度不變,在人緩慢向左移動一小段距離的過程中( )A.繩上張力變大B.人對地面的壓力變大C.地面對人的摩擦力變大D.滑輪受到繩的作用力變大答案:AC解析:滑輪兩邊繩上的力大小相等,人緩慢向左移動一小段距離的過程,滑輪兩邊繩間的夾角θ變大,根據2T cos =m球g,解得T=,可知,θ變大,繩上的張力T變大,A正確;對人分析有N=m人g+T cos結合上述解得N=m人g+T cos =m人g+m球g由牛頓第三定律得,人對地面的壓力為N′=N=m人g+m球g,可知人對地面的壓力不變,B錯誤;對人分析可知地面對人的摩擦力為f=T sin =m球·g tan可知θ變大,地面對人的摩擦力變大,C正確;對滑輪與小球整體分析可知,滑輪受到繩的作用力為F=m球g即滑輪受到繩的作用力不變,D錯誤.思維提升三力作用下的動態平衡考點二考點二 平衡中的臨界、極值問題1.臨界問題當某物理量變化時,會引起其他幾個物理量的變化,從而使物體所處的平衡狀態“恰好出現”或“恰好不出現”,在問題的描述中常用“剛好”“恰能”“恰好”等.臨界問題常見的種類:(1)由靜止到運動,摩擦力達到最大靜摩擦力.(2)繩子恰好繃緊,拉力F=0.(3)剛好離開接觸面,支持力FN=0.2.極值問題平衡中的極值問題,一般指在力的變化過程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問題.3.解決極值和臨界問題的三種方法極限法 正確進行受力分析和變化過程分析,找到平衡的臨界點和極值點;臨界條件必須在變化中尋找,不能在一個狀態上研究臨界問題,要把某個物理量推向極大或極小數學分 析法 通過對問題分析,根據平衡條件列出物理量之間的函數關系(畫出函數圖像),用數學方法求極值(如求二次函數極值、公式極值、三角函數極值)圖解分 析法 根據平衡條件,作出力的矢量圖,通過對物理過程的分析,利用平行四邊形定則進行動態分析,確定最大值和最小值例5 如圖所示,質量為m的球放在傾角為α的光滑斜面上,用擋板AO將球擋住,使球處于靜止狀態,若擋板與斜面間的夾角為β,則(重力加速度為g)( )A.當β=30°時,擋板AO所受壓力最小,最小值為mg sin αB.當β=60°時,擋板AO所受壓力最小,最小值為mg cos αC.當β=60°時,擋板AO所受壓力最小,最小值為mg sin αD.當β=90°時,擋板AO所受壓力最小,最小值為mg sin α答案:D解析:分析小球的受力情況:重力G、斜面的支持力N2和擋板AO的壓力N1,由平衡條件得知N2和N1的合力與G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保持不變.當擋板與斜面的夾角變化時,作出四個位置受力圖,由圖看出當擋板與斜面垂直時,擋板對小球的壓力N1最小,擋板AO所受壓力即最小,此時β=90°,最小值N1=mg sin α,故D正確.例6 如圖,傾角為45°的斜面體A放在水平地面上,A與地面間的動摩擦因數為0.75,最大靜摩擦力等于滑動摩擦力,光滑半球體B靜止在豎直墻和斜面體之間,已知A、B所受重力都為G.若在B的球心處施加一豎直向下的力F,要保持斜面體靜止不動,F的最大值是( )A.G B.1.5GC.2G D.2.5G答案:C解析:對斜面體和半球體整體受力分析如圖甲所示,施加力F之后,可知斜面體對地面的正壓力為2G+F,最大靜摩擦力為Ffm=μ(2G+F);對半球體受力分析如圖乙所示,未施加力F時有,豎直墻壁的彈力大小F1=G tan 45°,施加力F之后,豎直墻壁彈力大小變為F′1=(G+F)tan 45°,要使斜面體靜止不動,水平方向上受力平衡,即(G+F)tan 45°≤μ(2G+F),解得F≤2G,C項正確.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25屆高中物理一輪復習導學案:專題強化三動態平衡及平衡中的臨界、極值問題.docx 2025屆高中物理一輪復習課件:專題強化三動態平衡及平衡中的臨界、極值問題.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