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1.元素周期律 2.周期表與元素性質的關系3.判斷元素金屬性強弱的依據 4.判斷元素非金屬性強弱的依據5.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應用 6.元素位置、結構、性質之間的關系7.微粒半徑的大小比較閱讀教材101頁——105頁,填空。1、主族元素的最高正化合價等于它所處的族序數,因為族序數與最外層電子( 價電子)數相同。2、元素的原子的最外電子層中的電子叫 價電子。3、非金屬元素的最高正化合價等于原子所能失去或偏移的最外層電子數;而它的負化合價,則等于使原子達到8電子穩定結構所需得到的 電子數 。所以,非金屬元素的最高正化合價和它的負化合價的絕對值之和 等于8 。4、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反映了元素的原子結構和性質 。在認識了元素周期律以后,可以根據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推測其原子結構和性質,并研究元素性質的變化規律;也可以根據元素的原子結構推測其在周期表中的 位置和性質。科學家依據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對元素性質進行系統研究,可以為新元素的發現,以及預測它們的原子結構和性質提供線索。5、由于周期表中位置靠近的元素性質相近,在一定區域內尋找元素、發現物質的新用途被視為一種相當有效的方法。例如,在周期表中金屬與非金屬的分界處可以找到半導體材料,如硅、鍺、鎵等。半導體器件的研制正是開始于鍺,后來發展到研制與它同族的硅。又如,通常農藥所含有的、氯、硫、磷、砷等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靠近,對這個區域內的元素進行研究,有助于制造出新品種的農藥,如由含砷的有機物發展成對人畜毒性較低的含磷有機物等。人們還在過渡元素中尋找制造催化劑和耐高溫、耐腐蝕合金的元素。一、元素性質的周期性變化規律觀察教材101頁表4-5中的內容,分析歸納總結并完成102頁思考與討論中填表觀察表4-5,隨著原子序數的遞增: 元素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排布、 原子半徑、元素化合價呈現什么規律性的變化結論:隨著原子序數的遞增: 元素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排布、 原子半徑、元素化合價呈周期性變化元素金屬性和非金屬性是否也隨著原子序數的遞增呈周期性變化呢?實驗探究:以第三周期元素的化學性質來探究1、探究鈉、鎂、鋁金屬性的強弱① 鈉和鎂與水反應實驗內容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Na 將綠豆大小的鈉投入水中,滴加 2滴酚酞溶液 與冷水發生劇烈反應,有氣泡產生,液溶變紅 與鈉和水的反應相比, 鎂和水的反應較難,鎂在冷水中反應很緩慢,與沸水反應加快,反應生成了堿性物質和H2Mg 取一小段鎂條,用砂紙除去表面 的氧化膜,放入水中,滴加2滴 酚酞溶液 與冷水反應緩慢在之前的基礎上加熱至液體沸騰 反應加快,有氣泡產生,液溶變紅方程式:2Na + 2H2O == 2NaOH + H2↑ Mg + 2H2O === Mg(OH)2 + H2↑② 探究NaOH、Mg(OH)2、Al(OH)3 堿性的強弱【規律總結】結論:隨著原子序數的遞增,Na、Mg、Al金屬性逐漸減弱。【疑難探究】2、探究硅、磷、硫、氯非金屬性的遞變規律【規律總結】結論:隨著原子序數的遞增,硅、磷、硫、氯 非金屬性逐漸增強 。同周期元素,從左到右,金屬性逐漸減弱,非金屬性逐漸增強1.堿金屬元素由到,隨著核電荷數的遞增,單質密度逐漸增大,熔、沸點逐漸降低。(_______)2.因為熱穩定性:,所以非金屬性:。(____)3.元素的氣態氫化物越穩定,非金屬性越強,其水溶液的酸性越強,還原性越弱。(____)4.同周期非金屬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的酸性從左到右依次增強。(_______)5.HF、HCl、HBr、HI的熱穩定性和還原性依次增強。(_____)6.元素金屬性越強,對應單質的還原性越強;元素非金屬性越強,對應單質的氧化性越強。( )7.同周期金屬元素的化合價越高,其原子失電子能力越強。(_____)8.元素的原子得電子越多,非金屬性越強;失電子越多,金屬性越強。(_____)9.同周期第ⅡA族和第ⅢA族的原子序數相差1。(_____)10.隨著原子序數的遞增,元素原子的核外電子數逐漸增多,原子半徑逐漸減小。(_____)【答案】1.錯誤2.正確3.錯誤4.錯誤5.錯誤6.錯誤7.錯誤8.錯誤9.錯誤10.錯誤一、元素周期律1、定義:元素的性質隨著原子序數的遞增而呈周期性變化的規律2、實質:元素原子核外電子排布的周期性變化3、規律:隨著原子序數的遞增: 元素原子的 核外電子 排布呈周期性變化元素 原子半徑 呈周期性變化元素 化合價 呈周期性變化元素 金屬性 呈周期性變化元素 非金屬性 呈周期性變化二、周期表與元素性質的關系1、同主族元素相同點:最外層電子數 相同 。遞變規律:(從上到下)隨核電荷數的 增多 。電子層數逐漸 增多 。原子半徑逐漸 增大 。 得電子能力 減弱 → 元素非金屬性 減弱 。原子核對最外層電子的引力逐漸 減弱 。失電子能力 增強 → 元素金屬性 增強 。2、同周期元素相同點: 電子層數 相同遞變規律:(從左到右)隨核電荷數的 增多 。原子半徑逐漸 減小 。 得電子能力 增強 → 元素非金屬性 增強 。原子核對最外層電子的引力逐漸 增強 。失電子能力 減弱 → 元素金屬性 減弱 。必修中必須學會的周期表規律:ⅠA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0一 1H 2He二 3Li 4Be 5B 6C 7N 8O 9F 10Ne三 11Na 12Mg 13Al 14Si 15P 16S 17Cl 18Ar四 19K 20Ca 31Ga 32G As 34Se 35Br 36Kr3、化合價主族元素價電子數:主族原子的最外電子層中的電子主族元素:主族序數 = 最外層電子數 = 價電子數 = 最高正化合價(O、F除外)非金屬元素:最高正化合價 + ︳最低負化合價 ︳= 8 (H除外)三、判斷元素金屬性強弱的依據(1)在活動性順序表中,金屬的位置越靠前,其金屬性越 強 。(2)同一周期越靠左,金屬性越 強 ;同一主族越靠下,金屬性越 強 。(3)金屬與水(或酸)的反應越容易,則金屬性越 強 。(4)金屬與鹽溶液的置換反應,A置換出B,則A的金屬性 強 于B。(5)金屬陽離子的氧化性越強,則對應金屬單質的還原性越 弱 (Fe對應的是Fe2+,而不是Fe3+),則對應金屬的金屬性越 弱 。(6)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的堿性越強,則對應金屬的金屬性越 強 。四、判斷元素非金屬性強弱的依據(1)同一周期越靠右,非金屬性越 強 ;同一主族越向上,非金屬性越 強 。(2)非金屬單質與H2化合條件越容易,則其非金屬性越 強 。(3)形成的氫化物越穩定,則其非金屬性越 強 。(4)非金屬之間的相互置換,若A能置換出B,則A的非金屬性 強 于B。(5)非金屬陰離子還原性越強,則對應非金屬單質的氧化性越 弱 ,則非金屬性越 弱 。(6)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的酸性越,則非金屬性越 強 。五、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應用 1、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分區 (1)分界線:沿著元素周期表中硼、硅、砷、碲、砹與鋁、鍺、銻、釙的交界處畫一條虛線,即為金屬元素區和非金屬元素區的分界線。(2)各區位置:分界線左面為 金屬 元素,分界線右面為 非金屬 元素。(3)分界線附近元素的性質:位金屬于分界線附近的元素既能表現出一定的金屬性,又能表現出一定的非金屬性。 2、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應用 (1)根據周期表中的位置尋找未知元素。 (2)預測元素的性質(由性質的相似性和遞變性規律推測)。 ① 比較同周期、同主族元素的性質。 如:金屬性Mg >Al,Ca>Mg,則堿性Mg(OH)2 > Al(OH) 3,Ca(OH) 2 < Mg(OH)2。 ② 推測未知元素的某些性質。 如:已知Ca(OH) 2微溶于水,Mg(OH)2難溶于水,可推知Be(OH) 2, 更難 溶于水。再如:已知鹵族元素性質的遞變規律,可推知未學元素砹(At)為 有 色固體,與氫氣 更難 化合,HAt 不 穩定,水溶液呈 酸 性,AgAt 難 溶于水等。 (3)啟發人們在一定區域內尋找新物質。 在周期表中,位置靠近的元素性質相近,所以可以尋找發新物質。找制造農藥的元素;在周期表的右上角區域找到非金屬元素;半導體材料在周期表中金屬和非金屬的分界線附近;在過渡元素中可找到催化劑和耐高溫、耐腐蝕的材料。六、元素位置、結構、性質之間的關系七、微粒半徑的大小比較(1)當核電荷數相同,看核外電子數,電子數越多,粒子半徑 大 。原子大于陽離子半徑: 如:Na > Na+原子小于陰離子半徑: 如:Cl < Clˉ對于變價金屬,離子所帶電荷數越多,則粒子半徑越小。如:Fe>Fe2+>Fe3+(2)當核外電子層結構相同(即電子層數相同,電子總數相等),看核電荷數,核電荷數越大,則粒子半徑 小 。如:8O2ˉ > 9Fˉ> 11Na+ > 12Mg2+ > 13Al3+ 達到2 8 Ne的結構16S2ˉ > 17Clˉ > 19K+ > 20Ca2+ 達到2 8 8 Ar的結構(3)同周期(從左到右):原子、陽離子、陰離子的半徑均 減小 。(4)同主族(從上到下):原子、陽離子、陰離子的半徑均 增大1.應用元素周期律分析下列推斷,其中錯誤的是A.堿金屬元素的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的堿性隨原子序數的增大而增強B.硒()與氧同主族,它的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的酸性比硫酸弱C.第二周期非金屬元素的氣態氫化物溶于水后,水溶液均為酸性D.第三周期金屬元素的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的堿性隨原子序數的增大而減弱【答案】C【解析】A.元素金屬性越強,其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的堿性越強,因同主族元素金屬性從上到下依次增大,所以堿金屬元素的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的堿性隨原子序數的增大而增強,A正確;B.同主族元素非金屬性從上到下依次減弱,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的酸性也依次減弱,B正確;C.N屬于第二周期非金屬元素,其氫化物為堿性氣體,溶于水后顯堿性,C錯誤;D.同周期元素從左到右金屬性依次減弱,其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的堿性也依次減弱,D正確;故選C。2.下列關于元素及其化合物的說法正確的是A.堿性: B.熱穩定性:C.原子半徑r: D.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n:【答案】A【解析】A.元素金屬性越強,其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的堿性越強,金屬性:Na> Mg,故堿性:,A正確;B.元素非金屬性越強,其簡單氫化物越穩定,非金屬性:Cl>Br,故熱穩定性:,B錯誤;C.通常電子層數越多,原子半徑越大,同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半徑隨原子序數的增大而減小,所以原子半徑:,C錯誤;D.原子最外電子數n的關系為:,故D錯誤;故選A。3.在同一周期的元素中(除稀有氣體元素外),隨著原子序數的遞增,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A.最外層電子數逐漸增多B.原子半徑逐漸減小C.元素原子的失電子能力逐漸增強D.元素的非金屬性逐漸增強【答案】C【解析】A.同周期自左至右最外層電子數逐漸增多,A正確;B.由于電子層數相同,同一周期的元素中(除稀有氣體元素外),隨著原子序數的遞增,核電荷數增多,原子半徑逐漸減小,B正確;C.隨著原子序數的遞增,核電荷數增多,元素得電子的能力逐漸增強,失電子能力減弱,C錯誤;D.同周期自左至右,元素的非金屬性逐漸增強,D正確;綜上所述答案為C。4.運用元素周期律分析下面的推斷,其中正確的是A.HF、HCl、HBr、HI的熱穩定性依次減弱,酸性依次減弱B.鋰(Li)在氧氣中劇烈燃燒,產物是C.硫酸鍶()是難溶于水的白色固體D.氯單質與水的反應比氟單質與水的反應更劇烈【答案】C【解析】A.在周期表中,、、、的非金屬性逐漸減弱,所以簡單氫化物的穩定性逐漸減弱,但酸性依次增強,A錯誤;B.鋰的金屬性比鈉弱,在氧氣中燃燒,產物是,B錯誤;C.元素鍶與鋇同族,性質相似,是難溶于水的白色沉淀,也是難溶于水的白色沉淀,C正確;D.的非金屬性強于,所以氟單質與水的反應比氯單質與水的反應更劇烈,D錯誤;故選C。5.下列關于氟、氯、溴、碘四種元素的性質比較,正確的是A.單質密度依次增大,顏色逐漸變淺B.氫化物的穩定性隨核電荷數的增加而增強C.Cl2可以從KI溶液中置換出I2D.它們位于第VIIA族,最高正價均為+7價【答案】C【解析】A.單質密度依次增大,顏色逐漸變深,A錯誤;B.氫化物的穩定性與其元素的非金屬性有關,非金屬性越強,其氫化物的穩定性越強,則氫化物的穩定性隨核電荷數的增加而減弱,B錯誤;C.非金屬性越強,其單質的氧化性越強,所以氧化性:Cl2>I2,即Cl2可以從KI溶液中置換出I2,C正確;D.它們位于第VIIA族,F無正價,所以除F以外,其元素最高正價均為+7價,D錯誤;故選C。6.下列敘述中能肯定說明金屬A比金屬B的活潑的是A.A原子電子層數比B原子的電子層數多B.常溫時,A能從酸中置換出氫,而B不能C.A原子最外層電子數比B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少D.1molA從酸中置換生成的H2比1mol B從酸中置換生成的H2多【答案】B【解析】試題分析:比較元素金屬性強弱的一般依據是:1.在一定條件下金屬單質與水反應的難易程度和劇烈程度。一般情況下,與水反應越容易、越劇烈,其金屬性越強;2.常溫下與同濃度酸反應的難易程度和劇烈程度。一般情況下,與酸反應越容易、越劇烈,其金屬性越強;3.依據最高價氧化物的水化物堿性的強弱。堿性越強,其元素的金屬性越強;4.依據金屬單質與鹽溶液之間的置換反應;6.依據元素周期表。同周期中,從左向右,隨著核電荷數的增加,金屬性逐漸減弱;同主族中,由上而下,隨著核電荷數的增加,金屬性逐漸增強。一般是活潑金屬置換不活潑金屬,據此可知,選項B正確。元素推斷突破口(1)元素的典型特征推斷①形成化合物種類最多的元素、形成的某種單質是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質的元素或氣態氫化物中氫的質量分數最高的元素為C。②空氣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或氣態氫化物的水溶液呈堿性的元素為N。③地殼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氫化物在通常情況下呈液態的元素為O。④單質最輕的元素為H;最輕的金屬單質為Li。⑤單質在常溫下呈液態的非金屬元素為Br;金屬元素為Hg。⑥最高價氧化物及其水化物既能與強酸反應,又能與強堿反應的短周期元素為Al。(2)由特定物質的特性推斷①有顏色的氣體:F2(淡黃綠色)、Cl2(黃綠色)、O3(淡藍色)。②有毒的氣體:F2、Cl2、NO2、SO2、CO、NO、H2S。③在空氣中能產生白霧的氣體:HCl、HBr、HI。④能使濕潤的品紅試紙褪色的氣體:Cl2、O3等。⑤在空氣中燃燒時火焰呈藍色或淡藍色的氣體:H2、CO、CH4。⑥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的氣體:O2(常見的)。⑦鐵的化合物的顏色:FeO(黑色)、Fe3O4(黑色)、Fe2O3(紅棕色)、Fe(OH)2(白色)、Fe(OH)3(紅褐色)、FeS(黑色)、FeCl3(棕黃色)、Fe2+(溶液中為淺綠色)、Fe3+(溶液中為黃色)。⑧銅的化合物的顏色:Cu2O(暗紅色)、CuO(黑色)、Cu(OH)2(藍色)、CuSO4(白色)、CuSO4·5H2O(藍色)。⑨銀的化合物的顏色:AgCl(白色)、AgBr(淡黃色)、AgI(黃色)、Ag2S(黑色)。⑩有漂白性的物質:O3、Na2O2、H2O2。(3)綜合利用“位、構、性”的關系推斷這類題目綜合性強,難度較大,但若熟練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實質和元素周期表的結構知識,這一類問題便能順利解決。(4)由典例轉化關系推斷①NaNa2ONa2O2②CCOCO2③AlCl3Al(OH)3AlO④FeFe2+Fe3+⑤HClCl2HClO1.同周期的X、Y、Z三種元素,已知最高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的酸性由強到弱的順序為,則下列判斷不正確的是A.原子序數:X>Y>Z B.氣態氫化物的穩定性:C.非金屬性:X>Y>Z D.原子半徑:X>Y>Z【答案】D【解析】同周期元素的非金屬性隨著原子序數的增大而增強,元素的非金屬性越強,其最高價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越強,最高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的酸性強弱順序是:HXO4>H2YO4>H3ZO4,則X、Y、Z的原子序數大小順序是X>Y>Z,元素的非金屬性強弱順序是X>Y>Z。A.據分析,X、Y、Z的原子序數大小順序是X>Y>Z,故A正確;B.非金屬性越強,氫化物越穩定,由于非金屬性X>Y>Z,所以氣態氫化物的穩定性:,故B正確;C.據分析,非金屬性X>Y>Z,故C正確;D.同周期從左到右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徑逐漸減小,所以原子半徑:X<Y<Z,故D錯誤;故選D。2.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A.元素在周期表中位于第4周期ⅢA族B.元素P的簡單氣態氫化物的化學式為C.原子半徑D.最高價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答案】D【解析】A.元素在周期表中位于第3周期ⅢA族,A錯誤;B.元素P的簡單氣態氫化物的化學式為,B錯誤;C.同一周期從左到右元素原子半徑依次減小,原子半徑,C錯誤;D.非金屬性越強,元素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的酸性越強,P元素的非金屬性比S元素弱,所以酸性:,D正確;故選D。3.下列有關性質的比較,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釋的是A.非金屬性:F>O B.金屬性:K>NaC.堿性:NaOH>Mg(OH)2 D.酸性:HCl>H2CO3【答案】D【解析】A.O、F是同一周期元素,原子序數越大,元素的非金屬性就越強,所以元素的非金屬性:F>O,A不符合題意;B.K、Na是同一主族元素,原子核外電子層數越多,元素的金屬性就越強,所以元素的金屬性:K>Na,B不符合題意;C.Na、Mg是同一周期元素,原子序數越大,元素的金屬性就越弱,所以元素的金屬性:Na>Mg,元素的金屬性越強,其最高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的堿性就越強,故堿性:NaOH>Mg(OH)2,C不符合題意;D.HCl是無氧酸,不能根據HCl的酸性來判斷元素的非金屬性:Cl>C,D符合題意;故合理選項是D。4.下列有關原子結構和元素周期律表述正確的是A.原子序數為15的元素的最高化合價為+3B.第ⅦA族元素是同周期元素中非金屬性最強的元素C.Li、Na、K、Rb、Cs的得電子能力逐漸增強D.原子序數為16的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三周期ⅣA族【答案】B【解析】A.原子序數為15的元素為P,其最高化合價為+5,A錯誤;B.第ⅦA族元素是同周期中最靠右的元素(不考慮稀有氣體),同周期從左向右非金屬性逐漸增強,B正確;C.Li、Na、K、Rb、Cs的原子半徑逐漸增大,金屬性逐漸增強,所以失電子能力逐漸增強,C錯誤;D.原子序數為16的元素為S,處于周期表的第三周期的ⅥA族,D錯誤;答案選B。5.如圖是部分短周期元素的主要化合價與原子序數的關系,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最高正化合價:X>Z>YB.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的堿性,Z>YC.Z的氧化物既可以和鹽酸反應,也可以和NaOH溶液反應D.原子半徑:R>W【答案】C【解析】結合元素周期表分析,X為氧元素,Y為鈉元素,Z為鋁元素,W為硫元素,R為氯元素。據此解答。A.X為氧元素,沒有正價,A錯誤;B.氫氧化鈉的堿性強于氫氧化鋁,B錯誤;C.氧化鋁能和鹽酸反應也能和氫氧化鈉反應,C正確;D.硫原子半徑大于氯原子半徑,D錯誤;故選C。6.化學元素周期表是根據原子量從小至大排序的化學元素列表。表中同一橫行(稱為“周期”)或同一豎列(稱為“族”)的元素性質表現出一定的規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已知F、Cl、Br、I位于同一族,且、、都是強酸,推測也是強酸B.已知F、Cl、Br、I位于同一族,且、、都在堿液中歧化,推測也在堿液中歧化C.已知Si、P、S位于同一周期,且酸性強,推測酸性強D.已知Mg、Ca、Ba位于同一族,且、都是強堿,推測也是強堿【答案】C【解析】A.HF在水溶液中部分電離,是弱酸,故A錯誤;B.氟氣的氧化性太強,堿液中水反應生成氧氣,故B錯誤;C.第三周期的Si、P、S的非金屬性逐漸增強,最高價氧化物的水化物H2SiO3、H3PO4、H2SO4酸性逐漸增強,故C正確;D.Mg(OH)2是弱堿,故D錯誤;故選C。7.下列曲線表示鹵族元素某種性質隨核電荷數的變化趨勢,正確的是A. B.C. D.【答案】A【解析】A.F、Cl、Br是同一主族元素,隨核電荷數增大,元素的非金屬性逐漸減弱,A正確;B.F元素的非金屬性最強,沒有正價,B錯誤;C.元素的非金屬性越強,其氫化物的穩定性越強,非金屬性:F>Cl>Br,則氫化物的穩定性:HF>HBr>HCl,C錯誤;D.F2、Cl2、Br2都是由分子構成的物質,它們結構相似,分子的相對分子質量越大,分子間作用力就越大,物質的熔沸點就越高,所以物質的沸點:F2故選A。8.短周期元素W、X、Y、Z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對位置如下圖所示,其中元素的最外層電子數是其電子層數的兩倍。下列說法正確的是WX Y ZA.原子半徑:B.氣態氫化物的穩定性:C.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的酸性:D.自然界中X、Z兩種元素均以游離態形式存在【答案】B【解析】短周期元素W、X、Y、Z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對位置如下圖所示,其中Z元素的最外層電子數是其電子層數的兩倍,則Z為S,W為N,X為Si,Y為P。A.根據層多徑大,同電子層結構核多徑小,則原子半徑:,故A錯誤;B.根據同周期從左到右非金屬性逐漸增強,氣態氫化物的穩定性逐漸增強,同主族從上到下非金屬性逐漸減弱,氣態氫化物的穩定性逐漸減弱,因此其氣態氫化物的穩定性:,故B正確;C.非金屬性越強,其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的酸性越強,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的酸性:,故C錯誤;D.Si是親氧元素,在自然界中只有化合態,S在火山噴口處以游離態形式存在,故D錯誤。綜上所述,答案為B。9.W、X、Y、Z為原子序數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W與X可形成原子個數比為3∶1的10電子分子,Y的原子序數等于W與X的原子序數之和,Z的最外層電子數為K層的一半。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原子半徑:X>Y>ZB.X和Y的最簡單氫化物的穩定性:X>YC.Z與Y能形成原子個數比為1∶1的化合物D.由W、X、Y三種元素所組成化合物的水溶液均顯酸性【答案】C【解析】W、X、Y、Z為原子序數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W與X可形成原子個數比為3∶1的10電子分子,則W為H,X為N,Y的原子序數等于W與X的原子序數之和,則Y為O,Z的最外層電子數為K層的一半,則Z為Na。A.根據層多徑大,同電子層結構核多徑小,則原子半徑:Z>X>Y,故A錯誤;B.根據非金屬性越強,其簡單氫化物穩定性越強,則X和Y的最簡單氫化物的穩定性:Y> X,故B錯誤;C.Z與Y能形成原子個數比為1∶1的化合物,該化合物為過氧化鈉,故C正確;D.由W、X、Y三種元素所組成化合物NH3 H2O,其水溶液均顯堿性,故D錯誤。綜上所述,答案為C。10.部分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徑及主要化合價如下表,下列說法錯誤的是元素代號 L M R Q E原子半徑/nm 0.186 0.143 0.106 0.066 0.064主要化合價 +1 +3 +6、-2 -2 -1A.簡單離子半徑 B.氣態氫化物的穩定性C.單質的氧化性 D.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的堿性【答案】D【解析】同一周期從左到右,原子半徑減小;同一主族,從上到下原子半徑增大;金屬元素只有正極,非金屬元素即有正價,又有負價;一般來講,最高正價=最外層電子數,最高正價和最低負價的絕對值的和為8,氧與氟除外;據此可知:L為Na ,M為Al,R為S,Q為O,E為F;A.核外電子排布相同的離子,核電荷數越大,離子半徑越小,電子層數越多,半徑越大,因此鈉離子、鋁離子核外均有2層,而硫離子核外有3層,因此簡單離子半徑,故A正確;B.非金屬性越強,其簡單氫化物穩定性越強,因此非金屬性:F>O>S,所以氣態氫化物的穩定性,故B正確;C.元素的非金屬性越強,單質氧化性越強,因此非金屬性:O>S,單質的氧化性,故C正確;D.金屬性越強,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的堿性越強,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的堿性,故D錯誤;故選D。1.下列關于元素性質和結構的遞變情況的說法錯誤的是A.、、B原子最外層電子數依次增多B.N、O、F原子半徑依次增大C.P、S、元素最高正價依次升高D.、K、的電子層數逐漸增多【答案】B【解析】A.同周期元素從左到右最外層電子數依次增多,、、B原子最外層電子數分別是1、2、3,故A正確;B.同周期元素從左到右,半徑依次減小,N、O、F原子半徑依次減小,故B錯誤;C.P、S、元素最高正價依次是+5、+6、+7,故C正確;D.同主族元素從上到下,電子層數依次增多,、K、的電子層數依次是3、4、5,故D正確;選B。2.同一周期的X、Y、Z三種元素,已知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的酸性順序為,則下列判斷錯誤的是A.原子半徑:X>Y>ZB.氣態氫化物的穩定性:C.元素原子得電子能力:X>Y>ZD.陰離子的還原性:【答案】A【解析】同一周期的X、Y、Z三種元素,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的酸性順序為,則Z是ⅤA族元素、Y是Ⅵ族元素、X是ⅦA族元素。A.同周期元素從左到右,半徑依次減小,原子半徑:XB.同周期元素從左到右,氣態氫化物的穩定性增強,氣態氫化物的穩定性:,故B正確;C.同周期元素從左到右,原子得電子能力增強,得電子能力:X>Y>Z,故C正確;D.同周期元素從左到右,元素非金屬性增強,陰離子還原性減弱,陰離子的還原性:,故D正確;選A。3.下列有幾個結論是正確的①金屬性:②氫化物的穩定性:③微粒半徑:④氧化性:⑤酸性:⑥沸點:⑦離子的還原性:A.7個 B.6個 C.5個 D.4個【答案】C【解析】①同周期自左向右金屬性逐漸減弱,非金屬性逐漸增強,同主族自上而下金屬性逐漸增強,非金屬性逐漸減弱,金屬性:,①正確;②非金屬性越強,對應氣態氫化物的穩定性越強,非金屬性,氣態氫化物的穩定性:,②正確;③核外電子排布相同的微粒,其微粒半徑隨原子序數的增大而減小,微粒半徑排列為,③錯誤;④非金屬性越強,單質的氧化性越強,非金屬性,則氧化性,④正確;⑤非金屬性越強,最高價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強,非金屬性,則酸性,⑤正確;⑥中含分子間氫鍵,沸點最高,其它氫化物中相對分子質量大的沸點高,則沸點為,故⑥正確;⑦非金屬性越強,相應陰離子的還原性越弱,非金屬性,還原性是,⑦錯誤。綜上所述③⑦錯誤;有5個結論正確,答案選C。4.下列關于物質性質的比較錯誤的是A.非金屬性:Cl>S>P>Si B.原子半徑:Na>Al>S>ClC.酸性:HIO4>HBrO4>HClO4 D.金屬性:Na>Mg>Al【答案】C【解析】A.同周期主族元素,從左到右非金屬性逐漸增強,非金屬性:Cl>S>P>Si ,A正確;B.同周期主族元素,從左到右原子半徑逐漸減小,原子半徑:Na>Al>S>Cl,B正確;C.非金屬性越強,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的酸性越強,非金屬性:Cl>Br>I,酸性由強到弱:HClO4>HBrO4>HIO4,C錯誤;D.同周期主族元素,從左到右非金屬性逐漸增強,金屬性逐漸減弱,金屬性:Na>Mg>Al ,D正確;故選C。5.砹()是元素周期表中第85號元素,砹的最外層電子數是7.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砹單質的化學式為 B.砹的氫化物非常穩定C.砹是一種白色固體 D.砹是第六周期,第ⅦA族元素【答案】D【解析】A.砹單質的化學式At2,A錯誤;B.同主族元素,從上到下非金屬性逐漸減弱,氫化物的穩定性逐漸減弱,HI已經不穩定,則HAt不穩定,B錯誤;C.砹單質為黑色固體,C錯誤;D.砹是85號元素,在元素周期表的第六周期第ⅦA族,D正確;故答案選D。6.類推的思維方式在化學學習與研究中經常采用,但類推出的結論是否正確最終要經過實驗的驗證。以下類推的結論正確的是A.、、都是強酸,故也是強酸B.、、都易溶于水,故也易溶于水C.元素、、的最高化合價均為,故的最高化合價也為D.由“”反應,可推出“”反應也能發生【答案】B【解析】A.鹽酸為強酸,而HF為弱酸,故A錯誤;B.HF易溶于水,故B正確;C.O和F元素無最高正價,即不存在最高化合價+7,故C錯誤;D.因F2與H2O反應反應生成HF和氧氣:2F2+2H2O═4HF+O2,故D錯誤;故選:B。7.下列關于堿金屬元素的敘述正確的是A.堿金屬的密度隨著原子序數的遞增逐漸減小B.從上到下,堿金屬元素的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的堿性依次減弱C.堿金屬元素陽離子的氧化性隨著原子序數的遞增依次增強D.鉀與氧氣或水反應比鈉的反應劇烈,銣、銫的相應反應更劇烈【答案】D【解析】A.堿金屬的密度隨著原子序數的遞增逐漸增大,但鈉的密度大于鉀,A錯誤;B.堿金屬元素從上到下,金屬性逐漸增強,最高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的堿性從上到下逐漸增強,B錯誤;C.堿金屬元素從上到下,隨著原子序數的遞增,陽離子的氧化性逐漸減弱,C錯誤;D.銣、銫的金屬性比鉀強,則銣、銫與氧氣或水反應比鉀更劇烈,D正確;故選D。8.X、Y、Z、W為原子序數依次增大的主族元素。X的原子核外L層電子數比K層多5;Y元素的原子失去1個電子,所得到的微粒具有與氖原子相同的電子層結構;Z是地殼中含量最多的金屬元素;W與Y同主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原子半徑:W>Z>Y>X B.X的最高價氧化物的化學式可表示為X2O7C.Z的最高價氧化物的水化物屬于強堿 D.單質與O2或H2O反應的劇烈程度:Y<W【答案】D【解析】X的原子核外L層電子數比K層多5,則其核外電子排布為2、7,其為F元素;Y元素的原子失去1個電子,所得到的微粒具有與氖原子相同的電子層結構,則Y為Na元素;Z是地殼中含量最多的金屬元素,則Z為Al元素;W與Y同主族,則W為K(Rb、Cs等)元素。從而得出X、Y、Z、W分別為F、Na、Al、K。A.X、Y、Z、W分別為F、Na、Al、K(Rb、Cs等),K(Rb、Cs等)的電子層數最多,原子半徑最大,Na和Al為同周期元素,Na的原子半徑比Al大,F的原子半徑最小,則原子半徑:K(Rb、Cs等)>Na>Al>F,A不正確;B.X為F元素,是非金屬性最強的元素,沒有正化合價,不能形成氧化物,B不正確;C.Z為Al元素,其最高價氧化物的水化物Al(OH)3屬于兩性氫氧化物,C不正確;D.Na和K(Rb、Cs等)的單質都能與O2或H2O反應,由于K(Rb、Cs等)的金屬性比Na強,所以劇烈程度:Na<K(Rb、Cs等),D正確;故選D。9.下列關于鹵族元素性質的比較,正確的是A.它們的原子核外最外層電子數隨核電荷增加而增多B.單質的氧化性隨核電荷數的增加而減弱C.它們的氫化物的穩定性隨核電荷數的增加而增強D.單質的熔沸點隨核電荷數的增加而降低【答案】B【解析】A.鹵族元素從上到下,最外層電子數相同,它們的電子層數隨核電荷增加而增多,A不正確;B.非金屬性越強,單質的氧化性越強,從上到下,非金屬性依次減弱,則單質的氧化性隨核電荷數的增加而減弱,B正確;C.同主族元素從上到下,非金屬性依次減弱,則它們的氫化物的穩定性隨核電荷數的增加而減小,C不正確;D.鹵素單質的組成與結構相似,從上到下單質的相對分子質量不斷增大,單質的熔沸點隨核電荷數的增加而升高,D不正確;故選B。10.下列事實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釋的是A.穩定性:NH3>PH3 B.沸點:H2O>H2SC.氧化性:Cl2>Br2 D.堿性:NaOH>Mg(OH)2【答案】B【解析】A.非金屬性越強,對應簡單氫化物的穩定性就越強,非金屬性:N>P,則熱穩定性:NH3> PH3,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釋,A不選;B.物質的相對分子質量越大,沸點越高,但是由于水分子間存在氫鍵,沸點:H2O>H2S,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釋,B選;C.元素周期表中,同一主族元素從上到下,非金屬性依次減弱,則非金屬性:Cl > Br,氧化性:Cl2>Br2,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釋,C不選;D.元素的金屬性越強,最高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堿性越強,金屬性Na>Mg,堿性:NaOH>Mg(OH)2,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釋,D不選;故選B。11.W、X、Y、Z、M為原子序數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其原子半徑和最外層電子數的關系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簡單離子半徑:M>Y>ZB.W2X2與Y2X2的化學鍵類型完全相同C.簡單氫化物的沸點:M>XD.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的堿性:Z>Y【答案】A【解析】W、X、Y、Z、M為原子序數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W和Y的最外層電子數均為1,則W為H,Y為Na;Z的最外層為3,原子半徑比Na略小,應為第三周期的Al;M和X的最外層電子數均為6,根據原子半徑大小關系及原子序數可知,X為O,M為S。根據上述分析可知,W、X、Y、Z、M分別為H、O、Na、Al、S;A.電子層數越多半徑越大,電子層數相同時,核電荷數越大,簡單離子半徑越小,則簡單離子半徑:S2->Na+>Al3+,選項A正確;B.H2O2分子存在極性共價鍵和非極性共價鍵,而Na2O2存在離子鍵和非極性共價鍵,二者的化學鍵類型不相同,選項B錯誤;C.元素非金屬性越強,簡單氫化物的穩定性越強,非金屬性:O>S,則穩定性:H2O>H2S,即X>M,選項C錯誤;D.元素金屬性越強,其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的堿性越強,則堿性:NaOH>Al(OH)3,選項D錯誤;答案選A。12.元素周期表的發現是近現代化學理論誕生的標志,全世界幾乎所有化學教科書后都附有元素周期表。下表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請回答下列有關問題。IA ⅡA ⅢA IVA VA VIA VIA 01 ①2 ② ③ ④3 ⑤ ⑥ ⑦ ⑧4 ⑨ ⑩(1)由元素①和④可形成四核18e- 的分子,寫出該分子的電子式_______。(2)元素④和⑤組成的淡黃色固體可作供氧劑的原因_______(用化學方程式表示)。(3)元素②、③、④簡單氫化物的穩定性由低到高順序為_______(用化學式表示)。(4)元素⑥、⑦、⑨的簡單離子半徑由大到小順序為_______(用離子符號表示)。(5)寫出元素⑥與⑤的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反應的離子方程式_______。(6)元素的非金屬性:⑧_______⑩(填“>”或“<”),下列事實能說明上述結論的是_______。A.元素⑧的單質與⑩的氫化物的水溶液發生反應,溶液變為橙黃色B.元素⑧的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的酸性比元素⑩的弱C.元素⑧和⑩的氫化物受熱分解,前者的分解溫度高D.元素⑧的氫化物的水溶液的酸性比元素⑩的弱【答案】(1)(2)(3)(4)(5)(6) > A C【解析】(1)根據上述分析,由和形成的四核的分子為,該分子的電子式為;(2)構成的淡黃色固體化合物為,該化合物與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3)元素非金屬性越強,其簡單氫化物的穩定性越強,為同周期元素,非金屬性依次增強,故簡單氫化物的穩定性由高到低順序為;(4),最外層電子排布相同,電子層數越少半徑越小,電子層數相同時,核電荷數越大,半徑越小,故,的簡單離子半徑由大到小順序為;(5)與NaOH反應的離子方程式;(6)為同主族元素,非金屬性從上到下依次減弱,故元素的非金屬性:;A.溶液變為橙黃色說明與反應置換出了,說明氧化性,故非金屬性,A項正確;B.元素⑧的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的酸性比元素⑩的強,能說明此結論,B項錯誤;C.元素簡單氫化物越穩定,說明其非金屬性越強,故比分解溫度高,可以說明非金屬性,C項正確;D.元素簡單氫化物的水溶液的酸性不能說明非金屬性強弱,D項錯誤;故選A C,答案:>,A C。2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1.元素周期律 2.周期表與元素性質的關系3.判斷元素金屬性強弱的依據 4.判斷元素非金屬性強弱的依據5.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應用 6.元素位置、結構、性質之間的關系7.微粒半徑的大小比較閱讀教材101頁——105頁,填空。1、主族元素的最高正化合價等于它所處的 ,因為族序數與最外層電子( )數相同。2、元素的原子的最外電子層中的電子叫 。3、非金屬元素的最高正化合價等于原子所能失去或偏移的 ;而它的負化合價,則等于使原子達到8電子穩定結構所需得到的 。所以,非金屬元素的最高正化合價和它的負化合價的絕對值之和 。4、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反映了元素的 。在認識了元素周期律以后,可以根據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推測其原子結構和性質,并研究元素性質的 ;也可以根據元素的原子結構推測其在周期表中的 。科學家依據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對元素性質進行系統研究,可以為新元素的發現,以及預測它們的原子結構和性質提供線索。5、由于周期表中位置靠近的元素性質相近,在一定區域內尋找元素、發現物質的新用途被視為一種相當有效的方法。例如,在周期表中金屬與非金屬的分界處可以找到 ,如硅、鍺、鎵等。半導體器件的研制正是開始于鍺,后來發展到研制與它同族的硅。又如,通常農藥所含有的、氯、硫、磷、砷等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靠近,對這個區域內的元素進行研究,有助于制造出新品種的農藥,如由含砷的有機物發展成對人畜毒性較低的含磷有機物等。人們還在過渡元素中尋找制造 、耐腐蝕合金的元素。一、元素性質的周期性變化規律觀察教材101頁表4-5中的內容,分析歸納總結并完成102頁思考與討論中填表觀察表4-5,隨著原子序數的遞增: 元素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排布、 原子半徑、元素化合價呈現什么規律性的變化結論:隨著原子序數的遞增: 元素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排布、 原子半徑、元素化合價呈 變化元素金屬性和非金屬性是否也隨著原子序數的遞增呈周期性變化呢?實驗探究:以第三周期元素的化學性質來探究1、探究鈉、鎂、鋁金屬性的強弱① 鈉和鎂與水反應實驗內容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Na 將綠豆大小的鈉投入水中,滴加 2滴酚酞溶液Mg 取一小段鎂條,用砂紙除去表面 的氧化膜,放入水中,滴加2滴 酚酞溶液在之前的基礎上加熱至液體沸騰方程式:2Na + 2H2O == 2NaOH + H2↑ Mg + 2H2O === Mg(OH)2 + H2↑② 探究NaOH、Mg(OH)2、Al(OH)3 堿性的強弱【規律總結】結論:【疑難探究】2、探究硅、磷、硫、氯非金屬性的遞變規律【規律總結】結論: 。同周期元素,從左到右,金屬性逐漸減弱,非金屬性逐漸增強1.堿金屬元素由到,隨著核電荷數的遞增,單質密度逐漸增大,熔、沸點逐漸降低。(_______)2.因為熱穩定性:,所以非金屬性:。(____)3.元素的氣態氫化物越穩定,非金屬性越強,其水溶液的酸性越強,還原性越弱。(____)4.同周期非金屬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的酸性從左到右依次增強。(_______)5.HF、HCl、HBr、HI的熱穩定性和還原性依次增強。(_____)6.元素金屬性越強,對應單質的還原性越強;元素非金屬性越強,對應單質的氧化性越強。( )7.同周期金屬元素的化合價越高,其原子失電子能力越強。(_____)8.元素的原子得電子越多,非金屬性越強;失電子越多,金屬性越強。(_____)9.同周期第ⅡA族和第ⅢA族的原子序數相差1。(_____)10.隨著原子序數的遞增,元素原子的核外電子數逐漸增多,原子半徑逐漸減小。(_____)一、元素周期律1、定義:元素的性質隨著原子序數的遞增而呈 變化的規律2、實質:元素原子核外電子排布的周期性變化3、規律:隨著原子序數的遞增: 元素原子的 排布呈周期性變化元素 呈周期性變化元素 呈周期性變化元素 呈周期性變化元素 呈周期性變化二、周期表與元素性質的關系1、同主族元素相同點:最外層電子數 。遞變規律:(從上到下)隨核電荷數的 。電子層數逐漸 。原子半徑逐漸 。 得電子能力 → 元素非金屬性 。原子核對最外層電子的引力逐漸 。失電子能力 → 元素金屬性 。2、同周期元素相同點: 相同遞變規律:(從左到右)隨核電荷數的 。原子半徑逐漸 。 得電子能力 → 元素非金屬性 。原子核對最外層電子的引力逐漸 。失電子能力 → 元素金屬性 。必修中必須學會的周期表規律:ⅠA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0一 1H 2He二 3Li 4Be 5B 6C 7N 8O 9F 10Ne三 11Na 12Mg 13Al 14Si 15P 16S 17Cl 18Ar四 19K 20Ca 31Ga 32G As 34Se 35Br 36Kr3、化合價主族元素價電子數:主族原子的最外電子層中的電子主族元素:主族序數 = 最外層電子數 = 價電子數 = 最高正化合價(O、F除外)非金屬元素:最高正化合價 + ︳最低負化合價 ︳= 8 (H除外)三、判斷元素金屬性強弱的依據(1)在活動性順序表中,金屬的位置越靠 ,其金屬性越 。(2)同一周期越靠 ,金屬性越 ;同一主族越靠 ,金屬性越 。(3)金屬與水(或酸)的反應越 ,則金屬性越 。(4)金屬與鹽溶液的置換反應,A置換出B,則A的金屬性 于B。(5)金屬陽離子的氧化性越 ,則對應金屬單質的還原性越 (Fe對應的是Fe2+,而不是Fe3+),則對應金屬的金屬性越 。(6) 對應水化物的堿性越 ,則對應金屬的金屬性越 。四、判斷元素非金屬性強弱的依據(1)同一周期越靠 ,非金屬性越 ;同一主族越向 ,非金屬性越 。(2)非金屬單質與H2化合條件越 ,則其非金屬性越 。(3)形成的氫化物越 ,則其非金屬性越 。(4)非金屬之間的相互置換,若A能置換出B,則A的非金屬性 于B。(5)非金屬陰離子還原性越強,則對應非金屬單質的氧化性越 ,則非金屬性越 。(6) 氧化物對應水化物的酸性越,則非金屬性越 。五、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應用 1、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分區 (1)分界線:沿著元素周期表中硼、硅、砷、碲、砹與鋁、鍺、銻、釙的交界處畫一條虛線,即為金屬元素區和非金屬元素區的分界線。(2)各區位置:分界線左面為 元素,分界線右面為 元素。(3)分界線附近元素的性質:位金屬于分界線附近的元素既能表現出一定的金屬性,又能表現出一定的非金屬性。 2、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應用 (1)根據周期表中的位置尋找未知元素。 (2)預測元素的性質(由性質的相似性和遞變性規律推測)。 ① 比較同周期、同主族元素的性質。 如:金屬性Mg >Al,Ca>Mg,則堿性Mg(OH)2 Al(OH) 3,Ca(OH) 2 Mg(OH)2。 ② 推測未知元素的某些性質。 如:已知Ca(OH) 2微溶于水,Mg(OH)2難溶于水,可推知Be(OH) 2, 溶于水。再如:已知鹵族元素性質的遞變規律,可推知未學元素砹(At)為 色固體,與氫氣 化合,HAt 穩定,水溶液呈 性,AgAt 溶于水等。 (3)啟發人們在一定區域內尋找新物質。 在周期表中,位置靠近的元素性質相近,所以可以尋找發新物質。找制造農藥的元素;在周期表的 區域找到非金屬元素;半導體材料在周期表中 的分界線附近;在 中可找到催化劑和耐高溫、耐腐蝕的材料。六、元素位置、結構、性質之間的關系七、微粒半徑的大小比較(1)當核電荷數相同,看核外電子數,電子數越多,粒子半徑 。原子大于陽離子半徑: 如:Na > Na+原子小于陰離子半徑: 如:Cl < Clˉ對于變價金屬,離子所帶電荷數越多,則粒子半徑越小。如:Fe>Fe2+>Fe3+(2)當核外電子層結構相同(即電子層數相同,電子總數相等),看核電荷數,核電荷數越大,則粒子半徑 。如:8O2ˉ > 9Fˉ> 11Na+ > 12Mg2+ > 13Al3+ 達到2 8 Ne的結構16S2ˉ > 17Clˉ > 19K+ > 20Ca2+ 達到2 8 8 Ar的結構(3)同周期(從左到右):原子、陽離子、陰離子的半徑均 。(4)同主族(從上到下):原子、陽離子、陰離子的半徑均1.應用元素周期律分析下列推斷,其中錯誤的是A.堿金屬元素的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的堿性隨原子序數的增大而增強B.硒()與氧同主族,它的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的酸性比硫酸弱C.第二周期非金屬元素的氣態氫化物溶于水后,水溶液均為酸性D.第三周期金屬元素的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的堿性隨原子序數的增大而減弱2.下列關于元素及其化合物的說法正確的是A.堿性: B.熱穩定性:C.原子半徑r: D.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n:3.在同一周期的元素中(除稀有氣體元素外),隨著原子序數的遞增,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A.最外層電子數逐漸增多B.原子半徑逐漸減小C.元素原子的失電子能力逐漸增強D.元素的非金屬性逐漸增強4.運用元素周期律分析下面的推斷,其中正確的是A.HF、HCl、HBr、HI的熱穩定性依次減弱,酸性依次減弱B.鋰(Li)在氧氣中劇烈燃燒,產物是C.硫酸鍶()是難溶于水的白色固體D.氯單質與水的反應比氟單質與水的反應更劇烈5.下列關于氟、氯、溴、碘四種元素的性質比較,正確的是A.單質密度依次增大,顏色逐漸變淺B.氫化物的穩定性隨核電荷數的增加而增強C.Cl2可以從KI溶液中置換出I2D.它們位于第VIIA族,最高正價均為+7價6.下列敘述中能肯定說明金屬A比金屬B的活潑的是A.A原子電子層數比B原子的電子層數多B.常溫時,A能從酸中置換出氫,而B不能C.A原子最外層電子數比B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少D.1molA從酸中置換生成的H2比1mol B從酸中置換生成的H2多元素推斷突破口(1)元素的典型特征推斷①形成化合物種類最多的元素、形成的某種單質是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質的元素或氣態氫化物中氫的質量分數最高的元素為C。②空氣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或氣態氫化物的水溶液呈堿性的元素為N。③地殼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氫化物在通常情況下呈液態的元素為O。④單質最輕的元素為H;最輕的金屬單質為Li。⑤單質在常溫下呈液態的非金屬元素為Br;金屬元素為Hg。⑥最高價氧化物及其水化物既能與強酸反應,又能與強堿反應的短周期元素為Al。(2)由特定物質的特性推斷①有顏色的氣體:F2(淡黃綠色)、Cl2(黃綠色)、O3(淡藍色)。②有毒的氣體:F2、Cl2、NO2、SO2、CO、NO、H2S。③在空氣中能產生白霧的氣體:HCl、HBr、HI。④能使濕潤的品紅試紙褪色的氣體:Cl2、O3等。⑤在空氣中燃燒時火焰呈藍色或淡藍色的氣體:H2、CO、CH4。⑥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的氣體:O2(常見的)。⑦鐵的化合物的顏色:FeO(黑色)、Fe3O4(黑色)、Fe2O3(紅棕色)、Fe(OH)2(白色)、Fe(OH)3(紅褐色)、FeS(黑色)、FeCl3(棕黃色)、Fe2+(溶液中為淺綠色)、Fe3+(溶液中為黃色)。⑧銅的化合物的顏色:Cu2O(暗紅色)、CuO(黑色)、Cu(OH)2(藍色)、CuSO4(白色)、CuSO4·5H2O(藍色)。⑨銀的化合物的顏色:AgCl(白色)、AgBr(淡黃色)、AgI(黃色)、Ag2S(黑色)。⑩有漂白性的物質:O3、Na2O2、H2O2。(3)綜合利用“位、構、性”的關系推斷這類題目綜合性強,難度較大,但若熟練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實質和元素周期表的結構知識,這一類問題便能順利解決。(4)由典例轉化關系推斷①NaNa2ONa2O2②CCOCO2③AlCl3Al(OH)3AlO④FeFe2+Fe3+⑤HClCl2HClO1.同周期的X、Y、Z三種元素,已知最高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的酸性由強到弱的順序為,則下列判斷不正確的是A.原子序數:X>Y>Z B.氣態氫化物的穩定性:C.非金屬性:X>Y>Z D.原子半徑:X>Y>Z2.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A.元素在周期表中位于第4周期ⅢA族B.元素P的簡單氣態氫化物的化學式為C.原子半徑D.最高價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3.下列有關性質的比較,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釋的是A.非金屬性:F>O B.金屬性:K>NaC.堿性:NaOH>Mg(OH)2 D.酸性:HCl>H2CO34.下列有關原子結構和元素周期律表述正確的是A.原子序數為15的元素的最高化合價為+3B.第ⅦA族元素是同周期元素中非金屬性最強的元素C.Li、Na、K、Rb、Cs的得電子能力逐漸增強D.原子序數為16的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三周期ⅣA族5.如圖是部分短周期元素的主要化合價與原子序數的關系,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最高正化合價:X>Z>YB.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的堿性,Z>YC.Z的氧化物既可以和鹽酸反應,也可以和NaOH溶液反應D.原子半徑:R>W6.化學元素周期表是根據原子量從小至大排序的化學元素列表。表中同一橫行(稱為“周期”)或同一豎列(稱為“族”)的元素性質表現出一定的規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已知F、Cl、Br、I位于同一族,且、、都是強酸,推測也是強酸B.已知F、Cl、Br、I位于同一族,且、、都在堿液中歧化,推測也在堿液中歧化C.已知Si、P、S位于同一周期,且酸性強,推測酸性強D.已知Mg、Ca、Ba位于同一族,且、都是強堿,推測也是強堿7.下列曲線表示鹵族元素某種性質隨核電荷數的變化趨勢,正確的是A. B.C. D.8.短周期元素W、X、Y、Z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對位置如下圖所示,其中元素的最外層電子數是其電子層數的兩倍。下列說法正確的是WX Y ZA.原子半徑:B.氣態氫化物的穩定性:C.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的酸性:D.自然界中X、Z兩種元素均以游離態形式存在9.W、X、Y、Z為原子序數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W與X可形成原子個數比為3∶1的10電子分子,Y的原子序數等于W與X的原子序數之和,Z的最外層電子數為K層的一半。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原子半徑:X>Y>ZB.X和Y的最簡單氫化物的穩定性:X>YC.Z與Y能形成原子個數比為1∶1的化合物D.由W、X、Y三種元素所組成化合物的水溶液均顯酸性10.部分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徑及主要化合價如下表,下列說法錯誤的是元素代號 L M R Q E原子半徑/nm 0.186 0.143 0.106 0.066 0.064主要化合價 +1 +3 +6、-2 -2 -1A.簡單離子半徑 B.氣態氫化物的穩定性C.單質的氧化性 D.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的堿性1.下列關于元素性質和結構的遞變情況的說法錯誤的是A.、、B原子最外層電子數依次增多B.N、O、F原子半徑依次增大C.P、S、元素最高正價依次升高D.、K、的電子層數逐漸增多2.同一周期的X、Y、Z三種元素,已知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的酸性順序為,則下列判斷錯誤的是A.原子半徑:X>Y>ZB.氣態氫化物的穩定性:C.元素原子得電子能力:X>Y>ZD.陰離子的還原性:3.下列有幾個結論是正確的①金屬性:②氫化物的穩定性:③微粒半徑:④氧化性:⑤酸性:⑥沸點:⑦離子的還原性:A.7個 B.6個 C.5個 D.4個4.下列關于物質性質的比較錯誤的是A.非金屬性:Cl>S>P>Si B.原子半徑:Na>Al>S>ClC.酸性:HIO4>HBrO4>HClO4 D.金屬性:Na>Mg>Al5.砹()是元素周期表中第85號元素,砹的最外層電子數是7.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砹單質的化學式為 B.砹的氫化物非常穩定C.砹是一種白色固體 D.砹是第六周期,第ⅦA族元素6.類推的思維方式在化學學習與研究中經常采用,但類推出的結論是否正確最終要經過實驗的驗證。以下類推的結論正確的是A.、、都是強酸,故也是強酸B.、、都易溶于水,故也易溶于水C.元素、、的最高化合價均為,故的最高化合價也為D.由“”反應,可推出“”反應也能發生7.下列關于堿金屬元素的敘述正確的是A.堿金屬的密度隨著原子序數的遞增逐漸減小B.從上到下,堿金屬元素的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的堿性依次減弱C.堿金屬元素陽離子的氧化性隨著原子序數的遞增依次增強D.鉀與氧氣或水反應比鈉的反應劇烈,銣、銫的相應反應更劇烈8.X、Y、Z、W為原子序數依次增大的主族元素。X的原子核外L層電子數比K層多5;Y元素的原子失去1個電子,所得到的微粒具有與氖原子相同的電子層結構;Z是地殼中含量最多的金屬元素;W與Y同主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原子半徑:W>Z>Y>X B.X的最高價氧化物的化學式可表示為X2O7C.Z的最高價氧化物的水化物屬于強堿 D.單質與O2或H2O反應的劇烈程度:Y<W9.下列關于鹵族元素性質的比較,正確的是A.它們的原子核外最外層電子數隨核電荷增加而增多B.單質的氧化性隨核電荷數的增加而減弱C.它們的氫化物的穩定性隨核電荷數的增加而增強D.單質的熔沸點隨核電荷數的增加而降低10.下列事實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釋的是A.穩定性:NH3>PH3 B.沸點:H2O>H2SC.氧化性:Cl2>Br2 D.堿性:NaOH>Mg(OH)211.W、X、Y、Z、M為原子序數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其原子半徑和最外層電子數的關系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簡單離子半徑:M>Y>ZB.W2X2與Y2X2的化學鍵類型完全相同C.簡單氫化物的沸點:M>XD.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的堿性:Z>Y12.元素周期表的發現是近現代化學理論誕生的標志,全世界幾乎所有化學教科書后都附有元素周期表。下表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請回答下列有關問題。IA ⅡA ⅢA IVA VA VIA VIA 01 ①2 ② ③ ④3 ⑤ ⑥ ⑦ ⑧4 ⑨ ⑩(1)由元素①和④可形成四核18e- 的分子,寫出該分子的電子式_______。(2)元素④和⑤組成的淡黃色固體可作供氧劑的原因_______(用化學方程式表示)。(3)元素②、③、④簡單氫化物的穩定性由低到高順序為_______(用化學式表示)。(4)元素⑥、⑦、⑨的簡單離子半徑由大到小順序為_______(用離子符號表示)。(5)寫出元素⑥與⑤的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反應的離子方程式_______。(6)元素的非金屬性:⑧_______⑩(填“>”或“<”),下列事實能說明上述結論的是_______。A.元素⑧的單質與⑩的氫化物的水溶液發生反應,溶液變為橙黃色B.元素⑧的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的酸性比元素⑩的弱C.元素⑧和⑩的氫化物受熱分解,前者的分解溫度高D.元素⑧的氫化物的水溶液的酸性比元素⑩的弱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增強版】第19講 元素周期律-2024年初升高化學知識銜接卓越講義(人教版2019)(原卷版).docx 【增強版】第19講 元素周期律-2024年初升高化學知識銜接卓越講義(人教版2019)(解析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