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8張PPT)人教版 八年級上第五章 透鏡及其應用第5節 跨學科實踐:制作望遠鏡1. [2024無錫階段練習]如圖所示是簡易天文望遠鏡的內部結構示意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C )A. 遠處的物體經過物鏡成一個倒立、放大的像B. 物鏡和目鏡成的像都是實像C. 物鏡所成的像落在目鏡的1倍焦距以內D. 目鏡相當于投影儀(第1題)12345678910111213遠處的物體經過物鏡成一個倒立、縮小的實像,故A錯誤;物鏡成實像,目鏡成虛像,故B錯誤;物鏡所成的像落在目鏡的1倍焦距以內,目鏡成放大的虛像,故C正確;目鏡相當于放大鏡,故D錯誤。【答案】C【點撥】123456789101112132. 如圖所示,天文望遠鏡的物鏡的直徑比我們眼睛的瞳孔大得多,這樣做的目的是( A )A. 這樣可以會聚更多的光,使得所成的像更明亮B. 這樣它可以擴大視角,使我們看到更廣闊的宇宙C. 這樣做既美觀又有氣勢D. 這樣做可以使物鏡焦距更長,從而使人看得更遠(第2題)12345678910111213【點撥】天文望遠鏡的物鏡口徑做得較大,是為了會聚更多的光線,使得所成的像更加明亮,故A符合題意。【答案】A123456789101112133. 望遠鏡被譽為“洞察宇宙的眼睛”。選擇兩塊焦距和口徑不同的凸透鏡制作望遠鏡。(1)物鏡應該選擇的凸透鏡是( B )A. 焦距長、口徑小 B. 焦距長、口徑大C. 焦距小、口徑大 D. 焦距小、口徑小B12345678910111213(2)目鏡應該選擇的凸透鏡是( D )A. 焦距長、口徑小 B. 焦距長、口徑大C. 焦距小、口徑大 D. 焦距小、口徑小D123456789101112134. [創新考法·實驗改進](多選)小陽學習了望遠鏡的原理之后,自己動手制作了一個望遠鏡,結構如圖甲所示,其中物鏡的焦距為20 cm,目鏡的焦距為5 cm。經過調試,他看到了遠處物體最大最清晰的像(成像原理的光路圖如圖乙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CD )12345678910111213A. 遠處的物體經過物鏡成像在物鏡的焦點附近B. 眼睛看到的是遠處物體的倒立的實像C. 此時物鏡和目鏡之間的距離約為25 cmD. 物鏡的作用相當于照相機,使遠處的物體成像在距離眼睛很近的位置12345678910111213【點撥】望遠鏡的物鏡相當于照相機的鏡頭,來自遠處的物體經物鏡后成一個倒立、縮小的實像,像在物鏡的焦點以外緊靠焦點的位置;目鏡相當于放大鏡,對物鏡所成的像起到一個放大的作用,即眼睛看到的是遠處物體倒立的虛像,故A正確,B錯誤。12345678910111213物鏡的焦距為20 cm,所以遠處物體的像在焦點以外緊靠焦點的位置,目鏡相當于放大鏡,對物鏡所成的像起到一個放大的作用,所以遠處物體所成的像在目鏡的焦點以內,所以此時物鏡和目鏡之間的距離約為25 cm,故C正確。物鏡相當于照相機的鏡頭,來自遙遠物體的光經物鏡后成一個倒立、縮小的實像,使遠處的物體成像在距離眼睛很近的位置,故D正確。【答案】ACD123456789101112135. [新視角]400年前意大利物理學家 率先用望遠鏡觀察天空,得到天體運動的結果,有力地支持了日心說;FAST望遠鏡是世界上最大的單口徑 望遠鏡,位于中國貴州省,被稱為中國的天眼。伽利略 射電 123456789101112136. [2024遼源期末]人眼看同一個物體,會出現“近大遠小”的現象,這和物體與人的眼睛所成視角的大小有關,如圖所示。同一個物體離人眼越遠時,視角越 。當人離不同大小的物體一樣遠時,視角也會不同,物體越大,則視角越 。(均填“大”或“小”)小 大 (第6題)123456789101112137. [2024丹東模擬]如圖所示,小科正在模擬 (填“顯微鏡”或“望遠鏡”)的使用,其中目鏡和物鏡都是由 (填“凸透鏡”或“凹透鏡”)制成的,該透鏡對光線具有 作用。(第7題)望遠鏡 凸透鏡 會聚 123456789101112138. [2023深圳三模]深圳市天文臺位于大鵬新區南澳街道西涌,配備有反射式望遠鏡、光學望遠鏡等多種觀測設備。反射式望遠鏡的原理如圖甲,利用一個球面反射鏡將進入鏡頭的光線會聚后反射到位于鏡筒前端的一個平面鏡上,然后再由這個平面鏡將光線反射到鏡筒外的目鏡里,這樣我們便可以觀測到星空的影像。而光學望遠鏡的原理如圖乙,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D )12345678910111213A. 反射式望遠鏡的主鏡是凹面鏡,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B. 反射式望遠鏡利用了小孔成像的原理C. 光學望遠鏡的目鏡成倒立、縮小的實像D. 光學望遠鏡的物鏡成像原理與照相機相同12345678910111213【點撥】反射式望遠鏡的主鏡是凹面鏡,凹面鏡對光有會聚作用,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故A錯誤;反射式望遠鏡是利用光的反射成像,故B錯誤;光學望遠鏡的目鏡相當于一個放大鏡,成正立、放大的虛像,故C錯誤;光學望遠鏡的物鏡成像原理與照相機相同,成倒立、縮小的實像,故D正確。【答案】D123456789101112139. [2023廣州一模]如圖為一種望遠鏡內部部分光路圖,物鏡和目鏡都是凸透鏡,O1為物鏡光心,F1為物鏡焦點,O2為目鏡的光心,F2為目鏡焦點。12345678910111213(1)物體AB通過物鏡成一個 (填“正立”或“倒立”)、 (填“放大”或“縮小”)的像;此時物鏡的成像原理與 (填“放大鏡”“投影儀”或“照相機”)的成像原理相同。(2)通過該望遠鏡觀測物體AB時,會看到一個箭頭向 (填“上”或“下”)、 (填“放大”或“縮小”)的 (填“實”或“虛”)像。倒立 縮小 照相機 下 縮小 虛 1234567891011121310. [2023廣州一模]如圖為某望遠鏡內部部分光路圖,物鏡是凸透鏡,O為光心,F為物鏡焦點,焦距為900 mm。12345678910111213(1)在圖中畫出光線a、b經物鏡折射前的入射光線。【解】如圖所示。12345678910111213(2)目鏡是 (填“凹”或“凸”)透鏡。【點撥】(2)由圖可知,光線經目鏡折射后遠離主光軸,說明目鏡對光線有發散作用,而凹透鏡對光線有發散作用,所以目鏡是凹透鏡。凹 12345678910111213(3)用此望遠鏡觀察距離約100 m的小鳥時,小鳥經物鏡成 (填“倒立”或“正立”)、 (填“放大”“等大”或“縮小”)的像。倒立 縮小 1234567891011121311. 這是伽利略望遠鏡的原理,請嘗試作出人所看到的物體的像。(圖中已知凸透鏡的右焦點和凹透鏡的右焦點重合,即兩透鏡間的距離為凸透鏡和凹透鏡的焦距差)【解】如圖所示。1234567891011121312. [新視角·結論開放題]小明生日時爸爸送給他一臺手持單筒望遠鏡,如圖所示。小明閱讀說明書,了解到該望遠鏡的目鏡和物鏡都是凸透鏡,他想知道目鏡和物鏡哪個的焦距大,于是他將望遠鏡的目鏡和物鏡的鏡片拆了下來。請你設計實驗幫助小明進行比較。12345678910111213(1)實驗步驟: 。(2)實驗結論: 。分別將兩個凸透鏡正對著太陽光,上下移動透鏡,當紙上形成最小、最亮的光斑時,量出此時透鏡到紙的距離 物鏡的焦距比目鏡的焦距大 1234567891011121313. 經過本節的學習,曉華放學后想自己制作一個簡易望遠鏡,請你幫他完成制作。(1)實驗器材: 長紙筒兩個、焦距為f1的凸透鏡甲、焦距為f2的凸透鏡乙(f1>f2)、剪刀、膠水?!?br/>12345678910111213(2)實驗步驟: (3)實驗原理: ①將甲、乙兩個凸透鏡用膠水分別固定在兩個紙筒的一端;②用剪刀分別將固定甲和乙的紙筒剪成適當長度,再將兩紙筒套在一起;③將甲、乙凸透鏡分別對著物體和眼睛,來回調節紙筒直到通過凸透鏡乙看到物體清晰的像?!?br/>凸透鏡成像規律。物體成倒立、縮小的實像,相當于照相機;目鏡成正立、放大的虛像,相當于放大鏡。 12345678910111213(共31張PPT)人教版 八年級上第五章 透鏡及其應用第3節 凸透鏡成像的規律1. 如圖是小榮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圖甲為蠟燭,圖乙為蠟燭通過凸透鏡后在光屏上所成的像,圖丙中F為凸透鏡的焦點,2F為2倍焦距處。甲可能放在圖丙中的位置是( B )A. a點處 B. b點處C. 2F處 D. F處1234567891011【點撥】由圖甲、乙知,凸透鏡成倒立、放大的實像,此時蠟燭放在大于1倍焦距小于2倍焦距處,即可能是b點處,故B符合題意。【答案】B12345678910112. 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過程中,與如圖所示的情景(從前方能看到我國航天員王亞平在水球中成的像)成像原理相同的是( A )1234567891011根據圖示可知,王亞平經過水球成的是倒立、縮小的實像,此時的物距大于2倍焦距,像距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間,故A正確。【答案】A【點撥】12345678910113. [情境型·創設生活情境]二維碼掃描儀,它是一種影像式移動支付裝置,其掃描攝像頭為焦距等于5 cm的凸透鏡,將二維碼放置在掃碼區則可生成倒立、縮小的實像。小榮用凸透鏡成像實驗模擬掃描儀成像規律,其中正確的是( C )1234567891011將二維碼放置在掃碼區則可生成倒立、縮小的實像,說明此時的物距要大于2倍焦距(已知f=5 cm),所以物距大于10 cm,像距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間,即在5~10 cm之間。A圖中的物距等于10 cm=2f,B圖中的物距等于5 cm=f,D圖中的物距為12 cm>2f,但其像距為18 cm>2f,故ABD不符合題意;C圖中的物距等于12 cm>2f,像距為8 cm,像距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間,故C符合題意。【答案】C【點撥】12345678910114. [家國情懷·航空航天中的物理]2024年4月25日,搭載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十八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發射,約10 min后,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船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飛船入軌后,按照預定程序與空間站組合體進行自主快速交會對接。空間站組合體上的攝像機完整記錄了交會對接過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D )1234567891011A. 光通過攝像機的鏡頭始終沿直線傳播B. 攝像機所成的像是虛像C. 神舟十八號靠近空間站組合體時,攝像機成的像逐漸變小D. 攝像機的工作原理與照相機的工作原理相同1234567891011攝像機的鏡頭相當于一個凸透鏡,只有通過凸透鏡光心的光線才沿直線傳播,射向凸透鏡其他位置的光線會發生光的折射,故A錯誤;攝像機是利用凸透鏡成倒立、縮小的實像的原理工作的,與照相機的工作原理相同,故D正確,B錯誤;神舟十八號靠近空間站組合體時,物距變小,像距變大,攝像機成的像逐漸變大,故C錯誤。【答案】D【點撥】12345678910115. 如圖所示,我們通過光屏能看到倒立的實像,如果沒有光屏,該實像 (填“能”或“不能”)看到,原因是 。能 光線在實像處會聚后繼續傳播,進入人眼 12345678910116. 小榮同學利用光具座、凸透鏡、蠟燭、光屏等實驗器材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1234567891011(1)如圖甲所示,小榮將一束平行光正對凸透鏡,移動光屏,直到光屏上形成一個最小最亮的光斑,該凸透鏡的焦距為 cm。【點撥】(1)凸透鏡的焦距f=30.0 cm-20.0 cm=10.0 cm。10.0 1234567891011(2)實驗時,把凸透鏡固定在光具座50 cm刻度線處,為使像成在光屏中央,應將燭焰、凸透鏡和光屏三者中心調到 。【點撥】(2)實驗時,將燭焰、凸透鏡和光屏三者中心調到同一高度,可以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同一高度 1234567891011(3)小榮將蠟燭移至光具座20 cm刻度線處,如圖乙所示,移動光屏,直到燭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則該像是倒立、 的實像。生活中的 (填“放大鏡”“投影儀”或“照相機”)就是利用這種成像規律工作的。縮小 照相機 1234567891011【點撥】(3)小榮將蠟燭移至光具座20 cm刻度線處,如圖乙所示,移動光屏,直到燭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此時物距u=50.0 cm-20.0 cm=30.0 cm>2f,成倒立、縮小的實像,照相機就是利用此原理制成的。1234567891011(4)小榮把蠟燭移至43 cm刻度線處,凸透鏡不動,然后取下光屏,從透鏡的右側通過透鏡用眼睛直接觀察。那么他將看到燭焰成像的情形是圖中的 (填圖中字母)。C 1234567891011(4)當蠟燭移至43 cm刻度線處,凸透鏡不動,此時物距u=50.0 cm-43 cm=7.0 cm<f,根據u<f,成正立、放大的虛像,像與物同側,且像距大于物距,故C符合題意。【點撥】12345678910117. 現在航拍越來越多地應用到了日常生活中。某學校使用小型無人機來拍攝學校運動會的盛況。如圖所示,無人機底部的攝像機鏡頭可以看成一個凸透鏡,那么當無人機在高空拍攝整個運動會場面時,所成縮小、倒立、清晰的實像應最靠近凸透鏡主光軸上的a、b、c、d哪一點?說出你判斷的依據。1234567891011【解】b點,因為無人機底部的攝像機拍攝整個運動會場面時,所成縮小、倒立、清晰的實像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間,又因為攝像機到地面的距離遠大于攝像機的2倍焦距,所以所成的實像在1倍焦距附近。12345678910118. 有四塊焦距分別是10 cm、20 cm、30 cm、40 cm的凸透鏡,小榮用其中一塊做實驗,將蠟燭放在鏡前36 cm處,在另一側距離凸透鏡45 cm的地方得到燭焰的像。他所用的凸透鏡焦距是( B )A. 10 cm B. 20 cmC. 30 cm D. 40 cmB1234567891011根據題意可知,物距小于像距,此時成像原理為投影儀,成倒立、放大的實像,此時的物距滿足f<u<2f,此時的像距滿足2f<v,只有焦距為20 cm的透鏡同時滿足要求,故B正確。【答案】B【點撥】12345678910119. [學科思想·數形結合思想]某同學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中,記錄并繪制了像到凸透鏡的距離v跟物體到凸透鏡的距離u之間關系的圖像,如圖所示。下列判斷中正確的是( C )1234567891011A. 當u=12 cm時,在光屏上能得到一個縮小的像B. 當u=20 cm時,成放大的像,投影儀就是根據這一原理制成的C. 由圖像可知,當f<u<2f時,物體移動速度小于像移動的速度D. 把物體從距凸透鏡12 cm處移動到24 cm處的過程中,像先變大后變小1234567891011【點撥】根據凸透鏡成像規律和圖像信息可知,u=v=2f=16cm,故f=8 cm。當u=12 cm時,f<u<2f,在光屏上能得到一個倒立、放大的實像,故A錯誤;當u=20 cm時,u>2f,成倒立、縮小的實像,照相機是根據這一原理制成的,故B錯誤;當f<u<2f時,即8 cm<u<16 cm,像距v>2f=16 cm,該范圍內物體移動速度小于像移動的速度,故C正確;1234567891011凸透鏡成實像時,物距變大,像距變小,像變小。把物體從距凸透鏡12 cm處移動到24 cm處的過程中,物距逐漸變大,像逐漸變小,故D錯誤。【答案】C123456789101110. [2023廣州一模]如圖所示,M'N'是物體MN發出的光經過凸透鏡折射后成的像(圖中沒有畫出MN);a、b是N點發出的光經過凸透鏡后的光線,其中光線a的入射光線平行于主光軸。分析圖像,結論正確的是( D )1234567891011A. 此時,物距為27.5 cmB. 此時,凸透鏡相當于放大鏡C. 若只把物體MN沿主光軸水平向左移動,所成的像一定是倒立縮小的D. 若只把物體MN沿主光軸水平向左移動,光線a的傳播方向一定不變1234567891011【點撥】由圖可知,此時 的27.5 cm為像距,故A錯誤;此時成實像,而放大鏡成的是正立的虛像,故B錯誤;若只把物體MN沿主光軸水平向左移動,可能成倒立縮小的實像,也可能成倒立放大的實像,還可能成倒立等大的實像,故C錯誤;凸透鏡的三條特殊光線中,平行于主光軸的光線經凸透鏡后,折射光線過透鏡的焦點,所以向左移動物體MN,a光線的傳播方向不變,故D正確。【答案】D123456789101111. [創新考法·實驗創新][2023德州]如圖所示,小榮自制了一架模型照相機。已知凸透鏡的焦距為10 cm,外殼的長度為20 cm,若將凸透鏡對準窗外景物,在外殼內前后移動內紙筒,在半透明膜上可以得到景物 (填“倒立”或“正立”)的 (填“放大”或“縮小”)的像;若將凸透鏡正對燃燒的蠟燭,當蠟燭距離凸透鏡至少 cm時,可以在外殼內移動的半透明膜上得到清晰的燭焰的像。倒立 縮小 20 1234567891011半透明膜相當于光屏,凸透鏡的焦距為10 cm,窗外景物處于凸透鏡的2倍焦距以外,此時成倒立、縮小的實像。因為外殼的長度為20 cm,即像距為大于1倍焦距小于等于2倍焦距,根據凸透鏡成像規律可知,蠟燭距凸透鏡至少20 cm時,才可以在外殼內移動的半透明膜上得到清晰的燭焰的像。【點撥】1234567891011(共22張PPT)人教版 八年級上第五章 透鏡及其應用第4節 眼睛和眼鏡1. [學科思想·對比思想]如圖所示是人眼球的結構圖,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機,晶狀體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當于一個凸透鏡,把來自物體的光會聚在視網膜上,形成物體的像。物體在視網膜上成的是( A )A. 倒立、縮小的實像B. 倒立、等大的實像C. 倒立、放大的實像D. 正立、放大的虛像A1234567891011122. 圖中示意了正常眼睛的調節,以下判斷錯誤的是( A )A. 物體無論多遠或多近,都能在視網膜上成像B. 正常眼睛,能調節晶狀體的形狀C. 晶狀體的形狀不同,對光的偏折能力也不同D. 晶狀體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當于一個凸透鏡,視網膜相當于光屏123456789101112【點撥】當物體在人的眼睛的焦點以內時,不成像,故A錯誤。【答案】A1234567891011123. [2024岳陽期末]如圖所示,眼睛角膜是晶狀體會聚光線的重要組成部分。激光治療近視手術是運用激光,精確切削眼睛角膜基質層,制作出均勻完美的角膜瓣和角膜透鏡,以矯正患者近視。手術的結果是( B )123456789101112A. 眼球會聚光線的能力變強,成像到視網膜B. 眼球會聚光線的能力變弱,成像到視網膜C. 晶狀體會聚光線的能力沒變,成像視網膜前D. 晶狀體會聚光線的能力沒變,成像視網膜后123456789101112【點撥】近視眼是像成在視網膜的前方。近視眼的晶狀體和角膜構成的凸透鏡較厚,會聚能力較強,看遠處的物體時,將像成在視網膜的前面;激光治療近視手術是運用激光,精確切削眼睛角膜基質層,使晶狀體和角膜構成的凸透鏡對光的偏折能力變得弱一些,將像成在視網膜上,故B正確。【答案】B1234567891011124. [易錯題][2024合肥一模]如圖所示,這是小榮同學戴上眼鏡前、后觀察到的遠處帆船的情形,下列相關說法正確的是( A )A. 小榮的眼鏡對光有發散作用B. 不戴眼鏡時,小榮看遠處物體時,成像在視網膜后方C. 小榮是遠視眼D. 戴眼鏡后小榮的視網膜上成的是正立、縮小的虛像A1234567891011125. [2024連云港階段練習]人的眼睛是神奇的成像工具,人眼成像相當于生活中的 (填“照相機”“投影儀”或“放大鏡”)。圖中是人眼晶狀體調節光路圖,其中描述正常眼的成像情況的是 ,描述近視眼的成像情況的是 ;描述遠視眼的成像的是 ;描述矯正近視眼的方法的是 ;描述矯正遠視眼的方法的是 。(后五空均填圖中字母)照相機 AB D C F E 1234567891011126. [2022梅州期末]目前,青少年近視現象十分嚴重,形成近視眼的原因是晶狀體太厚,折光能力 (填“太弱”或“太強”),為了能看清物體,需要配戴對光線有 作用的透鏡進行矯正。預防近視眼的措施之一,就是讀寫時眼睛與書本的距離應保持在 (填“10”“15”或“25”) cm左右,這個距離叫作正常人的明視距離。太強 發散 25 123456789101112【點撥】正常眼睛觀察近處物體最清晰而又不疲勞的距離大約是25 cm,這個距離叫明視距離。預防近視眼的措施之一,就是讀寫時眼睛與書本的距離應保持在明視距離25cm左右。1234567891011127. [2023廣東期末]如圖所示,請在圖中的虛線框內畫出能矯正該眼睛視力的透鏡。【解】如圖所示。1234567891011128. [2024十堰期末]小榮發現自己的近視鏡和爺爺的老花鏡混在一起,外形完全一樣,如圖所示。小榮想找自己的眼鏡,下列做法正確的是( C )(第8題)A. 用手摸鏡片時,中間厚邊緣薄的是近視鏡B. 拿著鏡片近距離看書本上的字,把字放大的是近視鏡C. 讓鏡片正對太陽光,太陽光通過鏡片后只能呈現一個暗斑的是近視鏡D. 讓鏡片正對太陽光,太陽光通過鏡片能呈現一個明亮小光斑的是近視鏡123456789101112中間厚邊緣薄的是凸透鏡,是老花鏡,用于矯正遠視眼,故A錯誤;拿著鏡片近距離看字,把字放大的是放大鏡,即是凸透鏡,是遠視鏡,故B錯誤;讓鏡片正對太陽光,太陽光通過鏡片后只能呈現一個暗斑,即能使光線發散,會在透鏡后面出現一個光線較弱的區域,所以是凹透鏡,即是近視鏡,故C正確;讓鏡片正對太陽光,太陽光通過鏡片能呈現一個明亮小光斑,說明該透鏡對光有會聚作用,是凸透鏡,即是遠視鏡,故D錯誤。【點撥】【答案】C1234567891011129. [情境型·創設實物情境法]如圖所示,將凸透鏡看成眼睛的晶狀體,光屏看成眼睛的視網膜,燭焰看成眼睛觀察的物體。拿一個近視眼鏡給“眼睛”戴上,光屏上出現燭焰清晰的像;拿走近視眼鏡,燭焰的像變得模糊。在拿走近視眼鏡后,下列操作能使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的是( A )A. 將光屏或蠟燭適當靠近凸透鏡B. 同時將光屏和蠟燭適當遠離凸透鏡C. 將光屏適當遠離凸透鏡D. 將蠟燭適當遠離凸透鏡(第9題)123456789101112近視眼鏡是凹透鏡,對光有發散作用,將近視眼鏡拿走,若蠟燭的位置不變,燭焰發出的光直接經凸透鏡,會聚點會靠近凸透鏡,即像距變小,所以將光屏適當靠近透鏡,才能承接到清晰的像;若光屏的位置不變,可將蠟燭靠近凸透鏡,即減小物距,光屏上仍可承接到清晰的像,故A符合題意。【答案】A【點撥】12345678910111210. [2024南通模考]做“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中,將裝置調整到如圖所示的位置,可以在光屏上看到一個清晰的 (填“放大”“等大”或“縮小”)的像,若此時將蠟燭向右移動,要想得到清晰的像,需將光屏向 (填“左”或“右”)移動;小榮沒調節光屏,將自己的眼鏡放在蠟燭與凸透鏡之間也能得到清晰的像,小榮戴的是 (填“近視”或“遠視”)眼鏡。縮小 右 遠視 12345678910111211. [母題 教材P130科學世界]通常把透鏡焦距的倒數叫作透鏡焦度,用φ表示,即φ=100×。若王老師所戴眼鏡鏡片的透鏡焦度是-400度,焦距為 m。仔細觀察鏡片的形狀和厚度,把四種鏡片的截面圖畫成了圖中甲、乙、丙、丁所示的形狀,則可知近視眼配戴度數較大的是 圖;遠視眼配戴度數較大的是 圖。0.25 丙 乙 (第11題)123456789101112【點撥】王老師所戴眼鏡鏡片的度數是-400度,則透鏡焦度是4 m-1,焦距f==0.25 m。中間薄邊緣厚的是凹透鏡,且近視眼越嚴重,所配戴的凹透鏡的中間就越薄,所以近視眼配戴度數較大的是丙圖;中間厚邊緣薄的透鏡是凸透鏡,且遠視眼越嚴重,所配戴的凸透鏡中間越厚,所以遠視眼配戴度數較大的是乙圖?! ?br/>12345678910111212. [創新考法·方案設計]小榮用彈性膜注水制作了一個水凸透鏡,通過注射器注水或抽水改變透鏡的厚度,如圖甲是他用其模擬正常眼睛看物體時的裝置,固定透鏡,將一個F形光源放在合適的位置后,調節光屏得到清晰的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C )CA. 此時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實像B. 若用黑紙片將透鏡遮擋一半,光屏上成半個光源的像C. 若將近視眼鏡放到透鏡前方,要將光屏遠離透鏡才能再次得到清晰的像D. 模擬圖乙的成因時需要從水凸透鏡向外抽水(第12題)123456789101112【點撥】眼睛相當于照相機,在視網膜上成倒立、縮小的實像,因此物距應大于2倍焦距,即此時光源放在透鏡2倍焦距以外,在光屏上成倒立、縮小的實像,故A錯誤;若用黑紙片將透鏡遮擋一半,則經凸透鏡折射后在光屏上成像的光線變少,光源在光屏上成的像將會變暗,故B錯誤;123456789101112如果在凸透鏡前方放一近視眼鏡,近視眼鏡對光線具有發散作用,像的位置會向后移動,所以要將光屏遠離透鏡才能再次得到清晰的像,故C正確;圖乙成像在視網膜前面是近視眼,近視眼是因為晶狀體太厚,對光線會聚能力太強導致的,因此模擬近視眼的成因時需要向水凸透鏡中注水,故D錯誤。【答案】C123456789101112(共24張PPT)人教版 八年級上第五章 透鏡及其應用第1節 透鏡1. 把一個透明且均勻的玻璃球切成a、b、c、d、e五部分,其截面如圖所示,其中屬于凸透鏡的是( B )A. 只有b B. a、c、d、eC. a、b、c D. a、b、c、d、e(第1題)B123456789101112131415162. 人們利用透鏡對光的作用制造了各種光學儀器。關于凸透鏡和凹透鏡對光的作用,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C )A. 光經過凸透鏡后,一定會聚到一點B. 光經過凸透鏡后,一定會平行射出C. 凹透鏡對光有發散作用D. 光經過凹透鏡一定會發生折射12345678910111213141516一束光經過凸透鏡后,會比原來靠攏,但不一定會聚到一點,故A錯誤;只有通過凸透鏡焦點的光經過凸透鏡后才一定是平行于主光軸射出,故B錯誤;凹透鏡對光有發散作用,故C正確;經過凹透鏡光心的光線不發生偏折,故D錯誤。【答案】C【點撥】123456789101112131415163. 截面為正方形、中空部分為橢圓形的玻璃體如圖所示。則這個玻璃體( C )A. 可以看作兩塊凹面鏡B. 可以看作一塊凸透鏡C. 對圖示光束具有發散作用D. 對圖示光束具有會聚作用(第3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點撥】玻璃體被中空(中間是空氣)分成了兩部分,這兩部分都是中間薄、邊緣厚,都是凹透鏡,對光束有發散作用,因此平行光經過玻璃體后,會變得發散,故C符合題意。【答案】C123456789101112131415164. 材料和口徑相同、厚度不同的兩個凸透鏡,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B )A. 厚的透鏡具有會聚作用B. 薄的透鏡具有發散作用C. 厚的透鏡會聚能力強D. 薄的透鏡的焦距大B123456789101112131415165. [易錯題]將凸透鏡正對太陽光,其下方的紙上呈現一個并非最小的光斑,如圖所示,這時光斑到凸透鏡的距離為5cm,若凸透鏡遠離紙的過程中光斑一直變大,則該凸透鏡的焦距( A )A. 一定小于5 cmB. 一定等于5 cmC. 一定大于5 cmD. 可能小于5 cm,也可能大于5 cm12345678910111213141516【點撥】光斑到凸透鏡的距離為5 cm時,紙上呈現一個并非最小的光斑,這個光斑可能是焦點之后的,也可能是焦點之前的,所以凸透鏡的焦距f≠5 cm;若凸透鏡遠離紙的過程中光斑一直變大,說明凸透鏡的焦點不在光斑之后,故焦點應在光斑之前,因此f一定小于5 cm,故A正確。【答案】A123456789101112131415166. [2024惠州階段檢測]圖甲表明,跟主光軸平行的光通過凸透鏡后會聚在主光軸上的一點F,這個點叫作 。它到透鏡光心O的距離叫作 。如果把小燈泡放在這一點,則射向凸透鏡的光經透鏡后將變為 光。圖乙表明凹透鏡對光有 作用。焦點 焦距 平行 發散 123456789101112131415167. [傳統文化·文化典籍中的物理]如圖所示,西漢時期的《淮南萬畢術》中記載“削冰令圓,舉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則得火?!闭埬阌脤W過的光學知識判斷“削冰令圓”就是把冰塊制成 鏡,對光有 作用,若要“火生”應把“艾”放在鏡的 位置。凸透 會聚 焦點 (第7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8. 利用如圖所示的裝置測量凸透鏡的焦距,將凸透鏡A固定在光具座10 cm刻度線處,不斷移動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現一個 的光斑(如圖所示),光斑處即是該凸透鏡的 ,該凸透鏡的焦距是 cm。最小最亮 焦點 10.0 (第8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點撥】平行于主光軸入射的光線,經凸透鏡后會聚在焦點,所以圖示中的光線在光屏上出現一個最小最亮的光斑時,就會聚在焦點處了,此時凸透鏡與光屏的距離便是凸透鏡的焦距。由圖示知,刻度尺的分度值為1 cm,凸透鏡與光屏的距離為10.0 cm,所以該凸透鏡的焦距為10.0 cm。123456789101112131415169. 如圖是光射向透鏡或光從透鏡射出的光路圖。請補畫出入射光線或出射光線。【解】如圖所示。1234567891011121314151610. 根據入射光線和折射光線,在圖中虛線框內畫出合適的透鏡。【解】如圖所示。1234567891011121314151611. [情境型·創設生活情境]如圖所示,在注有清水的試管內留有一稍大的空氣泡,使太陽光從試管的正上方向下照,觀察試管下方的白紙,可以發現白紙上與空氣泡相對應的位置較 (填“亮”或“暗”),這是因為空氣泡與周圍水組成 透鏡,太陽光射向空氣泡和它下方的水后,出射光線會被 (填“會聚”或“發散”)。暗 凹 發散 (第11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2. [情境型·創設實物情境法]小榮找到兩塊外觀相似的不同類型的透鏡,用肉眼無法辨認哪一塊是凸透鏡哪一塊是凹透鏡。老師說過光學儀器不能用手觸摸,所以她將它們放在太陽光下觀察,如圖所示,其中甲是 鏡,乙是 鏡。凸透 凹透 (第12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3. [2024阜陽階段檢測]如圖,凸透鏡的焦點為F,光心為O。(1)在圖中畫出S點發出的光線a經過透鏡光心后的光線。【解】如圖所示。12345678910111213141516(2)S點發出的一條光線b經過透鏡后與主光軸平行,在圖中畫出上述光路。【解】如圖所示。1234567891011121314151614. [2024煙臺金鄉縣一模]如圖所示,作出圖中入射光線經平面鏡反射后再經凸透鏡折射的光路圖。【解】如圖所示。1234567891011121314151615. 如圖所示,用鐵絲繞成一個內徑約4 mm的圓環,將圓環在清水中浸一下后取出,圓環內部形成的水膜猶如一個透鏡。試用三種簡易的方法辨別它是凸透鏡還是凹透鏡。12345678910111213141516【解】方法一:放大鏡法:將透鏡貼近課本上的字,透過透鏡看到書上的字變小的是凹透鏡,字變大的是凸透鏡。方法二:成實像方法:將透鏡放在眼前正對前面的景物,如果看到倒立縮小的像是凸透鏡,正立的是凹透鏡。方法三:太陽光聚焦的方法:把透鏡正對著太陽光,上下移動能在地面上出現最小最亮的光斑是凸透鏡;同樣的操作在地面上出現暗圈的是凹透鏡。1234567891011121314151616. [創新考法·實驗創新法]如圖所示,平行光通過圖中左側虛線框(其中放置一塊透鏡)后,在右側光屏上形成一個圓形光斑,該光斑的直徑比透鏡大。請你判斷虛線框中是否為凸透鏡,寫出接下來的操作及判斷方法。(不添加其他器材)(1)操作:將光屏 。向左移動 12345678910111213141516(2)判斷方法: 。【點撥】凸透鏡對光線有會聚作用,且光線在焦點后又會發散;而凹透鏡對光有發散作用。因為此時光屏上成的是光斑,不是最小最亮的點,所以應該將光屏向左移動。若光斑一直變小,則為凹透鏡;若光斑先變小后變大,則為凸透鏡 12345678910111213141516(共39張PPT)人教版 八年級上第五章 透鏡及其應用全章熱門考點整合應用考點1 透鏡對光的作用1. [2023上海期中]如圖所示,四個圖畫出了光線通過透鏡(圖中未畫出)的情形,其中屬于凸透鏡的是( C )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2. 小榮為辨別直徑相同的兩個透鏡的類型,分別將它們正對太陽,把一張白紙放在它的下方,在紙上得到相應的光斑,其操作正確的是圖甲中的 (填“A”或“B”)。透鏡與光斑的大小如圖乙所示,d1<d,形成光斑的是 (填“凸”或“凹”)透鏡。小夏利用光具座測某透鏡的焦距,則該透鏡的焦距為 cm。B 凸 10.0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考點2 透鏡特殊光線作圖3. [2023株洲]如圖,放大鏡能使我們看清郵票的細微之處。下列能用來說明其成像原理的圖是( C )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放大鏡能使我們看清郵票的細微之處,是利用凸透鏡成像規律,物距在1倍焦距之內,成正立、放大的虛像。小孔成像是利用光的直線傳播原理,故A不符合題意;人從平面鏡看到蠟燭,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故B不符合題意;蠟燭在凸透鏡的1倍焦距之內,根據凸透鏡成像規律可知,此時成正立、放大的虛像,故C符合題意;蠟燭與像分別在凸透鏡的兩側,根據凸透鏡成像規律可知,此時成的是實像,故D不符合題意。【答案】C【點撥】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4. 請將凸透鏡和凹透鏡的光路圖補充完整。【解】如圖所示。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5. [2023威海]從光源A點發出的一束光其傳播徑跡如圖所示,請再畫出從A點發出的另一束光的傳播徑跡,以此來確定A的像點并標為A'。【解】如圖所示。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6. [2023·眉山 情境型·創設生活情境法]物理課上,老師在水平桌面上放置一塊平面鏡,用一只帶凸透鏡的手電筒豎直向下照射在平面鏡上,側面的同學幾乎不能看到經平面鏡反射后的光,同學們通過作圖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如圖所示,F為凸透鏡的焦點,一條光線經過焦點F射向凸透鏡。請在圖中畫出該條光線經過凸透鏡后的折射光線和經過平面鏡后的反射光線。(第6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解】如圖所示。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考點3 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7. [2023哈爾濱]在觀察“凸透鏡對光的作用”實驗中,小榮做了如圖所示的實驗。(第7題)(1)對比兩圖可以得到結論:光從空氣射入凸透鏡時, 。凸透鏡對光有會聚作用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2)小榮利用此凸透鏡、蠟燭、光屏等器材繼續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記錄部分數據如表。實驗序號 物距u/cm 像距v/cm 像的性質1 60.0 12.0 倒立縮小實像2 35.0 14.0 倒立縮小實像3 30.0 15.0 倒立縮小實像4 20.0 20.0 倒立等大實像5 12.5 50.0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小榮根據表中數據發現:①凸透鏡成縮小實像時,像距和物距的大小關系是 。②當像距等于物距時,成像的性質是 。③小榮進一步猜想,當物距為12.5 cm時,成像的性質是 。像距小于物距 倒立等大實像 倒立放大實像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④觀察前三組數據,小榮發現同一物體都成縮小的像,那么隨著像距的增加,像會變大嗎?為了探究這個問題,原表格中還需要增加的項目是 。像的大小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2)①分析1、2、3組實驗數據可知,凸透鏡成縮小實像時,像距小于物距;②根據第4組實驗數據可知,當像距等于物距時,成倒立等大的實像;③分析比較實驗序號1~4中的物距u、像距v以及像的性質隨物距u的變化情況,可得出的初步結論:同一凸透鏡成實像時,物距越小,像距越大,像越大,因此當物距為12.5 cm時,成倒立放大實像;【點撥】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④探究“同一物體都成縮小的像,隨著像距的增加,像會變大”時,需測量像的大小,因此原表格中還需要增加的項目是像的大小。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考點4 凸透鏡成像規律的應用8. [家國情懷·航空航天中的物理]運載火箭搭載神舟十八號飛船騰空而起,它在地面攝像機中所成的像是( B )A. 實像,像變大 B. 實像,像變小C. 虛像,像變大 D. 虛像,像變小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9. [2023常州]2023年3月7日凌晨,在清華大學校園內,張嘉奇等同學用照相機拍到“太空中的中國空間站”的照片,如圖所示。照相機鏡頭的焦距為f,拍照時像距( B )A. 略小于f B. 略大于fC. 略小于2f D. 略大于2f(第9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根據凸透鏡成像規律,照相機拍照時的物距大于2f,像距大于f小于2f,拍“太空中的中國空間站”時,物距非常大,像會靠近焦點,即像距略大于f,故B符合題意。【答案】B【點撥】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0. 如圖所示,投影儀是教學中常用的設備,下面關于投影儀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C )A. 平面鏡的作用是改變光的傳播方向B. 屏幕表面粗糙,有利于光發生漫反射C. 物體在屏幕上所成的像是一個放大的虛像D. 若使屏幕上的像變大,應使凸透鏡靠近投影片(第10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投影儀中的平面鏡可以將透鏡會聚的光反射到屏幕上,起到改變光的傳播方向的作用,A正確;屏幕表面做得粗糙,這樣光可以在其表面發生漫反射,能夠讓各個方向的人看到屏幕上的像,B正確;投影儀的鏡頭是一個凸透鏡,物體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間時,在屏幕上所成的像為倒立、放大的實像,C錯誤;若使屏幕上的像變大,根據凸透鏡成實像的規律可知,應減小物距,則應使鏡頭靠近投影片,D正確。【答案】C【點撥】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1. [2023·深圳期末 科學思維·模型思想]光刻技術是現代半導體集成電路的關鍵一環,其工作原理如圖所示。光源發出強紫外光,調整鏤空掩膜和縮圖透鏡之間的距離,使光通過二者后,恰好能在硅片上成清晰的像,從而實現納米級集成電路的“雕刻”。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C )A. 縮圖透鏡是凸透鏡B. 在硅片上形成的像是實像C. 此成像原理與顯微鏡物鏡的成像原理相似D. 若將掩膜靠近縮圖透鏡,為成清晰像,應將硅片遠離縮圖透鏡(第11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由圖可知,縮圖透鏡對光線具有會聚作用,是凸透鏡,故A正確;硅片相當于光屏,能承接實像,所以成的是實像,故B正確;由圖可知,要制造出納米級集成電路,則掩膜上的電路在硅片上的像應變小,所以該凸透鏡成倒立、縮小的實像,而顯微鏡的物鏡成倒立、放大的實像,二者的成像原理不同,故C錯誤;若將掩膜靠近縮圖透鏡,物距變小,像距應變大,為成清晰像,應將硅片遠離縮圖透鏡,故D正確。【答案】C【點撥】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2. [家國情懷·戰斗機中的光學][2023陜西]如圖,是我國自主研制的某新型戰斗機上的光電搜索跟蹤系統。該系統功能與人眼相似,能為戰斗機提供感知外界的“視覺”,系統內置的光電傳感器,相當于人眼的視網膜,最外層窗口和傳感器之間的光學元件,相當于人眼的晶狀體。關于該系統說法不正確的是( B )(第12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A. 該系統的光學元件相當于一個凸透鏡B. 該系統在光電傳感器上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實像C. 周圍景物通過該系統成像時,景物到鏡頭的距離大于鏡頭的2倍焦距D. 該系統的成像原理與照相機的成像原理相同(第12題)【答案】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3. [2023西藏]中國航天員王亞平在離地球表面約400 km的“天宮”空間站上通過天地連線,給同學們展示了一堂精彩的科學課。如圖為王亞平老師做“水球”實驗時的情景,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AA. “水球”相當于凸透鏡B. “水球”對透過它的光有發散作用C. 王亞平遠離“水球”時,她的像會變大D. 圖中通過“水球”看到王亞平的像是虛像(第13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4. [2024平輿一模]某同學在做“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中,記錄并繪制了像到凸透鏡的距離與物體到凸透鏡的距離的關系圖像,如圖所示。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D )(第14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A. 該同學所用凸透鏡的焦距f=10 cmB. 當u=8 cm時,在凸透鏡的另一側移動光屏,在光屏上看不到清晰的像C. 當u=15 cm時,凸透鏡成放大的實像,投影儀就是根據這一原理制成的D. 物體從距凸透鏡10 cm處移動到20 cm處的過程中,像距變小像也變小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點撥】由圖可知,此時u=v=10 cm,根據u=v=2f,成倒立、等大的實像,即2f=10 cm,因此該凸透鏡的焦距f=5 cm,故A錯誤;當u=8 cm,此時2f>u>f,成倒立、放大的實像,因此在凸透鏡的另一側移動光屏,在光屏上能看到清晰的像,故B錯誤;當u=15 cm,此時u>2f,成倒立、縮小的實像,應用于照相機,故C錯誤;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物體從距凸透鏡10 cm處移動到20 cm處的過程中,此時物距增大,根據凸透鏡成實像時,物遠像近像變小可知,像距變小,像也變小,故D正確。【答案】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5. [2022廣州期末]小榮利用凸透鏡模擬晶狀體,光屏模擬視網膜,設計模擬某種眼病及其矯正后的實驗,其步驟如圖所示。考點5 近視眼、遠視眼的成因及其矯正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步驟3“矯正”這種眼病,讓燭焰清晰的像成在“視網膜”上,可行的方案是( C )A. 將凸透鏡換成凹透鏡B. 將蠟燭向靠近凸透鏡的位置移動C. 將一個適當的凸透鏡放在原凸透鏡與蠟燭間的某個恰當位置D. 將一個適當的凹透鏡放在原凸透鏡與蠟燭間的某個恰當位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點撥】將凸透鏡換成凹透鏡,凹透鏡不能成實像,光屏上不能成像,故A錯誤;由步驟1和2可知,光屏向右移動,成清晰的像,根據凸透鏡成實像時,物遠像近像變小的規律,步驟3“矯正”這種眼病,將蠟燭向遠離凸透鏡的位置移動,像可以成在原來位置的光屏上,故B錯誤;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由步驟1和2可知,光屏向右移動,成清晰的像,這說明像成在視網膜的后面,屬于遠視眼,凸透鏡對光有會聚作用,將一個適當的凸透鏡放在原凸透鏡與蠟燭間的某個恰當位置,像可以成在原來位置的光屏上,故C正確,D錯誤。【答案】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6. [2023揚州]如圖甲,在裝有水的杯子里,小榮將一支鉛筆分別緊貼杯壁內、外豎直放置,兩次都觀察到鉛筆放大的像,俯視圖如圖乙、圖丙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A. 圖乙中鉛筆向前移,像一直變小B. 圖乙中鉛筆向前移,像先變小后變大C. 圖丙中鉛筆向后移,像一直變大D. 圖丙中鉛筆向后移,像先變小后變大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裝有水的杯子相當于凸透鏡,兩次都觀察到鉛筆放大的像,且由圖示可知像與鉛筆在凸透鏡的同側,則可知凸透鏡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虛像,且圖乙、丙中的鉛筆在凸透鏡的1倍焦距之內;圖乙中的鉛筆向前移,物距變小,由凸透鏡成虛像的規律可知,像距也變小,像一直變??;圖丙中的鉛筆向后移動,物距變大,若鉛筆在凸透鏡的1倍焦距以內,由凸透鏡成虛像的規律可知,像距也變大,像變大;【點撥】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當鉛筆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間時,成倒立、放大的實像,物距變大時,像距變小,像變小;當鉛筆在2倍焦距以外時,成倒立、縮小的實像,物距變大時,像距變小,像變?。凰?br/>以圖丙中鉛筆向后移,像先變大后變?。痪C上所述,A正確。【答案】A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7. [2023攀枝花]正常眼睛觀察近距離物體的明視距離約為25 cm。小榮看書時,把書本放在眼睛前15 cm處,為了看清書上的文字,晶狀體將會變厚,焦距 (填“不變”“變大”或“變小”),長此以往,就可能會形成 (填“近”或“遠”)視眼。變小 近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8. [情境型·創設生活情境法] 圖甲是近視眼的成像示意圖,其中晶狀體相當于凸透鏡,平行光經過晶狀體等結構未會聚在視網膜上。請在圖乙虛線框內畫出適當的透鏡,并將兩條光線的光路補充完整,使光線會聚在視網膜上的a點。【解】如圖所示。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共32張PPT)人教版 八年級上第五章 透鏡及其應用第2節 生活中的透鏡1. [母題 教材P122圖5.2-6]集郵愛好者鑒別郵票時,為了看得更清楚一些,往往利用光學元件來觀察,如圖所示,這個光學元件是( C )A. 平面鏡 B. 凹面鏡C. 凸透鏡 D. 凹透鏡(第1題)1234567891011121314【點撥】由圖可知,郵票通過凸透鏡成正立、放大的像,是放大鏡的原理,故C正確。【答案】C12345678910111213142. [情境型·創設生活情境]如圖所示,用手機攝像頭掃描臺歷上的二維碼可快速訪問網頁,當手機掃描二維碼時( C )A. 攝像頭相當于凹透鏡,成正立縮小的像B. 攝像頭相當于凸透鏡,成正立縮小的像C. 攝像頭相當于凸透鏡,成倒立縮小的像D. 當鏡頭靠近二維碼時,手機屏幕上的像會變小(第2題)1234567891011121314【點撥】手機攝像頭與照相機原理相同,故手機攝像頭相當于凸透鏡,掃描二維碼時,成倒立、縮小的像,故AB錯誤,C正確;當鏡頭靠近二維碼時,手機屏幕上的像變大,故D錯誤。【答案】C12345678910111213143. 如圖所示,某型號投影電視機將傳輸過來的圖像通過投影儀的鏡頭成像,并將所成的像投射到特制屏幕或者白墻上;屏幕畫面的大小可通過移動投影儀的前后位置來調節。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D )A. 投影儀的鏡頭相當于一個凹透鏡B. 投影儀在屏幕上成正立的像C. 投影儀成像原理與照相機相同D. 投影儀成放大的像1234567891011121314【點撥】投影儀是利用凸透鏡來成像的,故A錯誤;投影儀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像,故B錯誤,D正確;照相機成倒立、縮小的實像,故C錯誤。【答案】D12345678910111213144. [2023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二中期末]如圖所示是同一個物體的兩張清晰程度相同的照片,拍攝這兩張照片時照相機的鏡頭焦距相等,則拍攝兩張照片時,關于照相機與物體的距離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 )A. 拍攝甲時大B. 拍攝乙時大C. 一樣大D. 無法判斷1234567891011121314【點撥】根據照相機的特點可知,所成的像越小,照相機與物體的距離越大,乙的像比甲的像小,所以拍攝乙時,照相機與物體的距離較大,故B正確。【答案】B12345678910111213145. 我們經常提到的像:①小孔成像、②平面鏡成像、③放大鏡成像、④照相機成像,其中( C )A. 成實像的是①②③B. 成虛像的是②③④C. 屬于光的反射成像的是②D. 屬于光的折射成像的是①③④C12345678910111213146. [情境型·創設實物情境法]如圖所示,在商場的地面上經常能看到廣告投影燈投射的圖案。被投射的圖案在地面上成一個放大、 (填“正”或“倒”)立的 (填“虛”或“實”)像。(第6題)倒 實 12345678910111213147. [2022中山二模]如圖,這是一塊正方體透明玻璃,沿虛線將其切成A、B兩部分,將A部分壓在試卷上,可以看到 (填“正立”或“倒立”)的 (填“實”或“虛”)像。正立 虛 (第7題)1234567891011121314【點撥】沿虛線將其切成A、B兩部分,A中間厚、邊緣薄,是一個凸透鏡,將A部分壓在試卷上,試卷通過凸透鏡成正立、放大的虛像。12345678910111213148. 凸透鏡可以成正立放大的虛像,請你利用凸透鏡三條特殊光線畫出蠟燭燭焰上S的像S'的成像光路圖。【解】如圖所示。12345678910111213149. 小明幫助爸爸把麥秸曬干堆成垛。天要下雨了,小明為了防止麥秸被淋濕,急忙用塑料薄膜把麥秸遮蓋起來。雨過天晴,烈日炎炎。小明看到塑料薄膜頂部有一攤水,突然想到物理課上學到的光學知識,急忙跑到麥秸垛旁,將薄膜上的水排掉。小明為什么要這樣做?這里面有什么物理道理?【解】薄膜上的水相當于一個凸透鏡,對光線有會聚作用,可能會導致麥秸燃燒,引發火災。123456789101112131410. 小榮用放大鏡看自己的指紋,如圖甲所示。隨后小榮拿著同一個放大鏡看窗外的物體,并且離窗外的物體越來越遠,如圖乙所示。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C )1234567891011121314A. 小榮用放大鏡看自己的指紋,看到的是正立、放大的實像B. 小榮用放大鏡看自己的指紋,看到的是倒立、放大的虛像C. 小榮拿同一個放大鏡看窗外的物體,離窗外的物體越來越遠時,看到的像越來越小D. 小榮拿同一個放大鏡看窗外的物體,離窗外的物體越來越遠時,看到的像是虛像1234567891011121314【點撥】小榮用放大鏡看自己的指紋,看到的是正立、放大的虛像,故A、B錯誤;用放大鏡看窗外的物體,放大鏡距離物體越遠成的像越小,距離物體越近成的像越大,并且是實像,故C正確,D錯誤。【答案】C123456789101112131411. [科學思維·對比思想]關于針孔照相機和透鏡照相機的對比,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 )A. 兩種照相機的成像原理相同B. 兩種照相機所成的像都是實像C. 兩種照相機都只成倒立縮小的像D. 針孔照相機會不成像,透鏡照相機總能成像B1234567891011121314【點撥】照相機是利用凸透鏡成像的原理工作的,屬于光的折射,成倒立、縮小的實像,針孔照相機是利用光的直線傳播工作的,成的是倒立的實像,該實像可以是放大的,也可以是縮小的,還可以是等大的,故A、C錯誤,B正確;針孔照相機總是可以成像的。當物距小于等于焦距時,透鏡照相機是不能成像的,故D錯誤。【答案】B123456789101112131412. [2024珠海模擬]常用體溫計的刻度部分為三棱體,橫截面如圖所示,其正面呈圓弧形,這樣就可以看清體溫計內極細的水銀柱,以便讀數。圓弧形玻璃的作用,相當于 (填“凸透鏡”或“凹透鏡”),使我們能看到水銀柱放大后的 (填“實”或“虛”)像。凸透鏡 虛 123456789101112131413. 如圖甲所示是某一物體的形狀,圖乙是供選擇的物體的像的形狀(不考慮像的大小)。(1)該物體在照相機的膠片上所成的像的形狀為 (填字母序號,下同)。D 1234567891011121314【點撥】(1)照相機利用凸透鏡成倒立、縮小實像的原理制成的,所以該物體在照相機的膠片上所成的像上下、左右都是顛倒的,故形狀為D圖。1234567891011121314(2)在平面鏡中看到的該物體的像的形狀為 。【點撥】(2)平面鏡成像時,像與物關于平面鏡對稱,即左右相反,上下相同,所以在平面鏡中看到的該物體的像的形狀為A圖。A 1234567891011121314(3)把投影儀的平面鏡卸掉,讓物體(物體正放)的像成在天花板上,這時看到的該物體的像的形狀為 。D 1234567891011121314【點撥】(3)平面鏡只起到改變光的傳播方向的作用,把投影儀的平面鏡卸掉,仍然成倒立放大的實像,讓物體(物體正放)的像成在天花板上,所以這時看到的該物體的像的形狀為D圖。1234567891011121314(4)用放大鏡看到的該物體的像的形狀為 。【點撥】(4)用放大鏡看物體時,成正立放大的虛像,所以該物體的像的形狀為C圖。C 123456789101112131414. [創新考法·實踐制作]如圖,在“自制照相機模型”時,用硬紙板做兩個粗細相差很少的紙筒,使一個紙筒剛好能夠套入另一個紙筒內,并能前后滑動。1234567891011121314(1)取材時,另一個紙筒一端蒙上的材料是 (填“透明”“半透明”或“不透明”)膜。【點撥】(1)在自制照相機模型時,為了既能承接像,又能觀察到像,應用半透明膜作為光屏。半透明 1234567891011121314(2)觀察時,小榮應選擇 (填“亮”或“暗”)的物體作為觀察對象。【點撥】(2)為了能在半透明膜上成清晰的像,應選擇亮的物體作為觀察對象。亮 1234567891011121314(3)小榮用自制的照相機先拍攝到了遠處的物體清晰的像,再靠近物體拍攝時,應將兩筒間的距離變 ,觀察到膜上的像變 。(均填“小”或“大”)大 大 1234567891011121314(3)小榮用自制的照相機先拍攝到了遠處的物體,再靠近物體拍攝時,根據照相機的成像特點知,照相機與物體之間的距離減小,照相機鏡頭與膜之間的距離應增大,膜上的像變大,則應將兩筒間的距離變大。【點撥】1234567891011121314(共24張PPT)人教版 八年級上第五章 透鏡及其應用重點實驗分層突破 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凸透鏡成像規律:(1)凸透鏡所成的實像都是倒立的,且物、像位于凸透鏡異側;凸透鏡所成的虛像都是正立的,且物、像位于凸透鏡同側??筛爬椤皩嵪癞悅?、虛像同側,實像倒立、虛像正立”。(2)1倍焦距處是成實像和虛像的分界點;2倍焦距處是成放大的像和縮小的像的分界點。可概括為“1倍焦距分虛實,2倍焦距分大小”。(3)凸透鏡成像的動態規律:①成實像時概括為“物近像遠像變大,物遠像近像變小”;②成虛像時概括為“物近像近像變小,物遠像遠像變大”;③凸透鏡成像時,物體和像的移動方向相同。1. 如圖所示,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中,凸透鏡的焦距為15 cm。12(1)實驗前應首先調整蠟燭、凸透鏡、光屏,使燭焰、凸透鏡、光屏三者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其目的是 ;如圖甲所示,調整同一高度時,A和B中更合理的是 。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B 12(2)如圖乙所示,光屏應在 區域前后移動,才能得到清晰、倒立、 (填“放大”或“縮小”)的實像,根據這一原理人們制成了 。③ 放大 投影儀 12(3)實驗中,將蠟燭移至 (填“10”“20”或“30”)cm刻度線處,再適當移動光屏,就能在光屏上呈現出和圖丙中(通過透鏡觀察到的)像的性質一樣的像。10 12(4)(多選)在(3)的實驗基礎上,將一近視眼鏡片放在燭焰與透鏡之間,并使其中心與燭焰、凸透鏡、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為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他可以進行的操作是 。A. 只將蠟燭適當左移B. 只將蠟燭適當右移C. 只將光屏適當左移D. 只將光屏適當右移AD 12(5)實驗過程中,蠟燭燃燒逐漸變短,光屏上燭焰的像逐漸向 (填“上”或“下”)移動,那么他應該把凸透鏡向 (填“上”或“下”)移動,使像最終成在光屏的中央。(6)若實驗中將凸透鏡的一部分遮擋住,則 (填“能”或“不能”)看到清晰、倒立的燭焰的像。上 下 能 12(7)用水透鏡模擬正常眼睛,光屏模擬視網膜,通過對水透鏡注水或抽水可改變水透鏡的厚薄。當蠟燭、光屏和水透鏡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圖丁所示時,光屏上出現清晰的像(像未畫出),現將圖丁中的蠟燭移動到光具座上40 cm處,光屏不動,此時應對水透鏡 (填“注水”或“抽水”),注水 12使其焦距變 (填“長”或“短”),才能在光屏上重新得到一個清晰的像;注水時,有幾個不透明雜質混進水透鏡里,此時光屏上所成的像 。短 C A. 無法成像B. 上面有幾個黑色的斑點C. 完整但稍暗D. 完全沒有影響12(8)將蠟燭換成發光體,利用圖甲中所示器材想進一步探究“凸透鏡成實像時,像的高度與物體的高度是否有關”:12①為完成實驗,還需要補充的一個實驗器材是 ;②下述實驗設計正確的是方案 (填序號)。方案一:先測出發光體A的高度并適當調節發光體A、凸透鏡和光屏的高度;再將發光體A放在光具座不同的位置,移動光屏,每次在光屏上得到發光體A清晰的像,測量像的高度并記錄在數據表格中。刻度尺 二 12方案二:先測出高度不同的發光體A、B的高度并適當調節發光體、凸透鏡和光屏的高度;再先后將發光體A、B放在光具座同一位置,移動光屏,光屏上得到發光體A、B清晰的像,測量像的高度并記錄在數據表格中。122. [創新考法·實驗評估][2023廣東改編]小榮在學習了凸透鏡成像的規律后,繼續深入探究,選用表中某一規格的凸透鏡做實驗,調整好器材后如圖甲所示,此時燭焰在光屏上成放大的像。12凸透鏡編號 焦距/cm 直徑/cm① 5 3.5② 5 4.5③ 10 4.5④ 15 4.5(1)光屏上的像是實像還是虛像? 。實像 12(2)一段時間后,小榮發現燭焰的像如圖乙所示,這是因為 ;此時將蠟燭向 調節可以使燭焰的像移到光屏中央。蠟燭燃燒變短,使得燭焰、凸透鏡和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 上 (3)小榮選的凸透鏡焦距為 cm。10 12【點撥】(3)由圖甲可知,此時物距小于像距,為投影儀的成像原理,此時物距為15.0 cm,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間,像距為30.0 cm,像距在2倍焦距之外,根據表格可知,小榮選的凸透鏡焦距為10 cm。12(4)小榮將蠟燭換成“F”形光源,調整了光源和光屏的位置,在光屏上仍可觀察到清晰的像,如圖丙所示,則小榮看到的像應是 (填字母);與“T”形光源相比,“F”形光源的好處是 。D “F”形光源不對稱,便于比較像相對于物是否左右相反 12 (4)將蠟燭換成“F”形光源,調整了光源和光屏的位置,在光屏上仍可觀察到清晰的像,此時物距大于像距,為照相機的成像原理,成倒立、縮小的實像,從左側向光屏看,會看到圖D所示的像,故D正確。探究凸透鏡成像實驗過程中,用“F”形光源與“T”形光源相比,好處是可以比較像與物是否左右相反。【點撥】12(5)小榮認為凸透鏡成像的規律還可能與凸透鏡的直徑有關。若要驗證其猜想,則可在表中選取編號為 兩個凸透鏡進行實驗驗證。①、② 12 (5)若要驗證凸透鏡成像的規律還可能與凸透鏡的直徑有關,則需要控制凸透鏡的焦距相等,故可在表中選取編號為①、②兩個凸透鏡進行實驗驗證。【點撥】12(6)在了解了凸透鏡的成像規律后,小榮用長方形不透明紙盒、平面鏡、凸透鏡(f=10 cm)設計制作了一個投影儀,其剖面圖如圖丁所示,平面鏡與底面夾角為45°,平面鏡的中心位于透鏡的主光軸上,盒上方開一方形孔,將“F”光源按照圖示方式朝下平放在方形孔上,12中心與平面鏡中心在一條豎直線上,若盒子高度h為10 cm,為保證在正對透鏡前方的屏幕上能看到一個放大的投影,則盒子長度l的范圍為 ,屏幕上所成的圖像形狀是 (填序號)。10 cm<l<20 cm B 1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全章熱門考點整合應用.pptx 第1節 透鏡.pptx 第2節 生活中的透鏡.pptx 第3節 凸透鏡成像的規律.pptx 第4節 眼睛和眼鏡.pptx 第5節 跨學科實踐制作望遠鏡.pptx 重點實驗分層突破 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