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物理八年級上冊 全冊素能測評訓練提升課件 蘇科版(2024)物理八年級上冊(共8份打包)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物理八年級上冊 全冊素能測評訓練提升課件 蘇科版(2024)物理八年級上冊(共8份打包)

資源簡介

(共27張PPT)
第一~五章階段素能測評(一)
一、 選擇題(每小題3分,共30分)
1. 下列估測中正確的是 (  )
A. 水筆芯的長度約為30cm
B. 做完整套眼保健操用時約為50s
C. 某中學生百米賽跑的速度約為25m/s
D. 淋浴用的熱水的溫度約為4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D
2. 關于聲現象,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
A. 詩句“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中的“高”是指聲音的音調高
B. 隔墻有耳,說明固體能夠傳聲
C. 發出較強聲音的喇叭能使它前面的燭焰“跳舞”,說明聲音具有能量
D. 聽不同樂器彈奏同一首歌曲時能分辨出所用樂器,是利用了聲音的音色不同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3. 下列光現象與物理知識對應正確的是 (  )
A. 水中的倒影——光的直線傳播
B. 潭清疑水淺——光的反射
C. 樹蔭下的光斑——光的反射
D. 海市蜃樓——光的折射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4. 如圖所示,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
A. 圖甲中,演奏者通過手指在弦上按壓位置的變化來改變發聲的響度
B. 圖乙中,敲鑼時用力越大,所發聲音的音調越高
C. 圖丙中,隨著向外不斷抽氣,手機鈴聲聲源處的振幅越來越小
D. 圖丁中,城市某些路段兩旁的透明板墻并不能在聲源處減弱噪聲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5. 一旅客將一個卡通人偶貼在列車的車窗上,用手機拍出了卡通人偶“風馳電掣”般飛行的視頻,關于其中的運動學知識,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 以列車為參照物,卡通人偶是運動的
B. 以手機鏡頭為參照物,卡通人偶是運動的
C. 以卡通人偶為參照物,列車是靜止的
D. 以車外的樹木為參照物,旅客是靜止的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6. 在“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實驗中,蠟燭、凸透鏡、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圖所示,這時燭焰在光屏上能成等大清晰的像。關于本實驗,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 凸透鏡的焦距是20cm
B. 把蠟燭移至10cm刻度線處,凸透鏡不動,
移動光屏,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C. 把蠟燭移至32cm刻度線處,凸透鏡不動,移動光屏,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這與照相機的成像原理相同
D. 把蠟燭移至45cm刻度線處,凸透鏡不動,移動光屏,會再次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7. 下列物態變化過程需要吸熱的是 (  )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8. 如圖所示為甲、乙兩同學從同一位置向東做直線運動的s-t圖像,在0~30s的過程中,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
A. 甲同學比乙同學早3s出發
B. 甲同學做勻速直線運動
C. 以甲為參照物,乙一直向東運動
D. 甲、乙在運動過程中相遇2次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9. 如圖甲所示,將質量相等的冰和燭蠟分別裝在兩個相同的試管中,放入裝有水的燒杯中加熱。繪制出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如圖乙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 圖甲中采用水浴法加熱后就沒必要
用碎冰做實驗了
B. 由圖乙可知,B圖線對應的物質是冰
C. A圖線中,2~6min段溫度不變,說明此
過程不需要吸熱
D. A圖線中,2~6min段表示熔化過程,此過程需要吸熱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10. 如圖所示為測試飛機滑跑階段動力性能的監控屏幕截圖,圖中計時器(格式“時:分:秒”)表示飛機到達感光裝置的時刻,飛機長度約為教室長度的2倍,結合圖片信息,估算飛機的滑跑速度最接近 (  )
A. 10m/s B. 30m/s C. 60m/s D. 90m/s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二、 填空題(每空1.5分,共24分)
11. 地震易造成重大損失,原因之一是地震前產生的    波,其______
(響度/頻率)較低,人們無法直接感知。
12. 現在很多大廈安裝了自動門,當有人靠近時,接收到人體發出的_____
  門會自動打開。驗鈔機是利用     具有使熒光物質發光的性質來顯示鈔票上隱含的標記的。
13. 如圖所示,某同學按課本提示自制了一個簡易針孔照相機,
利用它觀察窗外的景物時,會在塑料薄膜上看到倒立的______
(彩色/黑白)    (實/虛)像。
頻率
次聲
紅外

紫外線
彩色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14. (1) 如圖甲所示,秒表的讀數為    s。
(2) 圖乙中物體的長度是    cm。
15. 如圖,一束光在兩種介質的界面處同時發生了反射和折射,折射角大小為    。若入射角變為20°,則反射光線和折射光線的夾角_____于100°。
337.5
3.25
6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16. 人的眼球好像一架    (照相機/幻燈機/放大鏡),晶狀體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當于一個凸透鏡,視網膜相當于光屏。正常人看物體由遠及近時,為了使像始終落在視網膜上,晶狀體    (變厚/不變/變薄)。小明兩眼視力缺陷不同。將一支2B鉛筆緊貼他眼鏡的兩個鏡片,透過鏡片看到鉛筆的像如圖甲所示,則圖中右側鏡片是用來矯正    (近/遠)視眼的;如圖乙所示,光會聚于b點,在虛線區域內放入圖甲中眼鏡的
     (左側鏡片/右側鏡片)后,光會聚于主光軸MN上的c點。
照相機
變厚

左側鏡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17. 汽車駕駛員從發現情況到采取制動措施所需要的時間叫反應時間,在反應時間內通過的路程叫反應距離。一輛汽車在平直公路上勻速行駛的過程中,若駕駛員發現前方80m處有障礙物,制動后,汽車在7.2s內行駛64m剛好停在障礙物前,已知該駕駛員的反應時間為0.8s,則制動前汽車勻速行駛速度為    m/s,從駕駛員看到障礙物到汽車停止的整個過程的平均速度為    m/s。
20
1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三、 解答題(共46分)
18. (6分)按下列要求作圖。
(1) 請在圖甲中作出物體AB通過平面鏡所成的像(保留作圖痕跡)。
(2) 當光從水中射向空氣時,折射光線如圖乙所示,畫出對應的入射光線和反射光線。
(3) 在圖丙中畫出入射光線所對應的折射光線。
(1) 如圖甲所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1) 如圖甲所示
(2) 如圖乙所示
(3) 如圖丙所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19. (8分)南通地鐵1號線起于通州區平潮站,止于崇川區振興路站,共設28個車站,全線長約為40km,最高速度為80km/h。
(1) 若地鐵全程的平均速度為40km/h,則全程的運行時間為多少
(2) 若地鐵以最高速度行駛3min,則通過的路程為多少
(1) 全線長約s=40km,若地鐵全程的平均速度為40km/h,由v=可得,全程的運行時間t===1h 
(2) 最高速度v'=80km/h,地鐵以最高速度行駛時間t'=3min=h,由v=可得,通過的路程s'=v't'=80km/h×h=4km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3) 若地鐵從A站以36km/h的平均速度運行3min20s到達B站,在B站停車40s,再以54km/h的平均速度運行2min40s到達C站,則地鐵從A站到C站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3) A站到B站運行時間tAB=3min20s=h,由v=可得,A站到B站的路程sAB
=vABtAB=36km/h×h=2km;B站到C站運行時間tBC=2min40s=h,由v=可得,B站到C站的路程sBC=vBCtBC=54km/h×h=2.4km;總路程s總=sAB+
sBC=2km+2.4km=4.4km,在B站停車t″=40s=h,總時間t總=tAB+t″+tBC=
h+h+h=h,地鐵從A站到C站的平均速度v平均===39.6km/h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0. (12分)學習了光學知識后,小紅對有關探究實驗進行了回顧和思考:
(1) 如圖甲所示是“探究光的反射規律”的裝置:將一張可以沿ON折轉的白色硬紙板ABCD    放置在平面鏡上,讓一束光緊貼硬紙板射向鏡面上的O點,小紅能從不同方向看到紙板上的光束是因為發生了    反射。實驗中使用可折轉的硬紙板,除了能呈現光路外,另一個目的是探究
                     。
垂直

反射光線、入射光線與法線是否在同一平面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 如圖乙是“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裝置:豎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直尺,直尺與玻璃板垂直,兩支相同的蠟燭A、B豎立于玻璃板兩側的直尺上,以蠟燭A為成像物體。實驗中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鏡,不足之處是成像不太清晰,彌補該不足需要點燃    (A/B/A和B)。優點是能在觀察到蠟燭A像的同時,也能觀察到蠟燭B,從而確定像的    ,同時比較了像和物的    關系。
A
位置
大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1. (10分)在“探究水在沸騰前后溫度變化的特點”實驗中,兩組同學從圖甲、乙兩圖所示的實驗裝置中各選一套來完成實驗。
(1) 按圖甲所示的實驗裝置組裝器材,先調整鐵架    (A/B)處。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 圖丙是實驗中某一時刻溫度計示數,其讀數是    ℃。同時發現溫度計玻璃外殼上有水霧,原因是水蒸氣發生了    (填物態變化名稱)。
(3) 觀察到圖丁中的實驗現象是在水沸騰    (前/時)。
(4) 圖戊是兩個小組根據各自的實驗數據繪制的溫度—時間圖像,分析圖像知:其中圖線    (a/b)是根據甲實驗裝置的數據繪制的。
94
液化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5) 沸騰后移開酒精燈,發現燒杯內的水沒有立即停止沸騰,可能的原因是
                    。
石棉網的溫度高于水的溫度,水能繼續吸熱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2. (10分)在“研究氣泡的運動規律”的演示實驗中,王老師為了方便所有學生觀察現象并進行計時,對實驗進行了改進,如圖甲所示,在玻璃管右側等距放置一排激光筆,當氣泡運動到激光筆光線照射的位置時,玻璃管左側的光線會發生抖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1) 為了便于開始計時且能測出較多的數據,計時起點    (能/不能)選擇在A點;圖甲中氣泡在運動過程中激光筆射出玻璃管左側的光線將會
     (向上/向下/先向上后向下/先向下后向上)抖動后再恢復水平。
(2) 小蘇發現氣泡運動太快,來不及計時,下列改進措施中最合理的是  。
A. 換更長的玻璃管
B. 換更粗的玻璃管
C. 將原玻璃管傾斜一定的角度
不能
先向上后向下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3) 小蘇改進實驗方案后,記錄氣泡運動路程和時間,根據記錄的數據進行描點得到圖乙,請完成氣泡運動的s-t圖像。由圖像可知氣泡在相等的時間內通過的路程     (相等/近似相等/不相等),從而判斷氣泡運動的路程和時間近似成    (正比/反比)。
如圖所示
近似相等
正比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共30張PPT)
第一~三章階段素能測評
一、 選擇題(每小題3分,共30分)
1. 2022年3月23日,“天宮課堂”第二課正式開講,“太空教師”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為廣大青少年帶來了一場精彩的太空科普課,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
A. 王亞平和葉光富兩名航天員音色相同
B. 航天員說話時發出的聲音是由聲帶振動產生的
C. 聲音在太空中傳播速度是3×108m/s
D. 奇妙的實驗引起同學們高聲喝彩,這里的“高”指的是音調高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 “皮影戲”是一種民間戲劇,已成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用燈光照射獸皮或紙板做成的“人物”,屏幕上便出現影子。下列現象中,與“皮影戲”原理相同的是 (  )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3. 禁止鳴笛可以有效控制噪聲對人們學習、休息的影響,下列措施中與禁止鳴笛的控制噪聲方法相同的是 (  )
A. 道路兩旁種植樹木
B. 教室安裝隔音玻璃
C. 給發動機安裝消聲器
D. 打雷時用手捂住雙耳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4. 關于下列四幅圖的說法正確的是 (  )
A. 圖甲:夜視儀通過識別不同溫度的物體輻射的紫外線進行偵察
B. 圖乙:驗鈔機利用熒光物質在紅外線照射下能夠發光的原理工作
C. 圖丙:聲吶利用次聲波探測魚群
D. 圖丁:B超是利用超聲波給病人檢查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5. 下列做法中,不能改變音調的是 (  )
A. 改變杯內水量,用濕手摩擦杯口發聲
B. 用相同力度敲擊大小不同的編鐘
C. 保持鋼尺伸出桌面的長度不變,用大小不同的力撥動鋼尺
D. 用同一張卡片先后以不同速度劃過梳齒
6. 一束光線由空氣斜射入水中,入射角為α,反射角為β,折射角為γ,則
(  )
A. α>β>γ B. α<β<γ C. α=β<γ D. α=β>γ
D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7. 正午時,太陽光直射在水平地面,取一圓形薄透鏡正對陽光,在距透鏡15cm的地面上得到一個光斑,其直徑是透鏡直徑的一半,若將透鏡向上移動少許,光斑變小。透鏡的焦距是 (  )
A. 5cm
B. 10cm
C. 15cm
D. 30cm
D
第7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8. 提詞器由一個高亮度顯示器和一塊與其成45°角的專用鍍膜玻璃組成,鍍膜玻璃將顯示器上的文稿內容反射到演講者前方。如圖,當演講者前方呈現“愛我中華”四個字時,他直接看顯示器會看到 (  )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9. 用如圖所示的裝置做“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時,已知凸透鏡的焦距為10cm,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 燭焰在如圖所示位置所成像的特點與照相機成像特點相同
B. 將蠟燭向遠離凸透鏡的方向移動,向右移動光屏可得到燭焰所成清晰的像
C. 將蠟燭移動到光具座42cm刻度線處,燭焰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
D. 將蠟燭移動到光具座30cm刻度線處,移動光屏至適當位置,光屏上可得到等大的像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10. 如圖是近視眼及其矯正的光路圖,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
A. 近視眼的成像原理和小孔成像的原理相同
B. 近視眼看遠處的物體,像成于視網膜前
C. 近視眼用凹透鏡矯正
D. 為預防近視,讀寫時眼睛與書本的距離應保持在25cm左右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二、 填空題(每空1.5分,共24分)
11. 2022年9月5日,我國四川瀘定發生6.8級地震,給瀘定人民帶來了很大的危害。地震時,會伴隨著    (次聲波/超聲波)的產生,此聲波人耳
    (能/不能)聽到。
12. 太陽光經過三棱鏡后,被分解為紅、橙、黃、綠、藍、靛、紫等色光,這種現象叫作光的色散,熒光物質在    (①/②/③)處能發光。彩色電視機畫面上的豐富色彩是由紅、    、藍三種色光混合而成的。
不能
次聲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13. 某興趣小組在空易拉罐的底部中央戳個小圓孔,將頂部剪去后,蒙上一層塑料薄膜,制作一個簡易針孔照相機,如圖所示,將其水平放置,在左側固定一只與小孔等高的小燈泡,燈泡發光時, 可在塑料薄膜上看到燈絲
    (倒立/正立)的像。若將易拉罐遠離燈泡,則塑料薄膜上燈絲的像將    。若只將小圓孔改為三角形小孔,則像的形狀是_________
(圓形/三角形/燈絲形狀)。
倒立
變小
燈絲形狀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14. 2009年7月22日我國長江流域發生了本世紀以來最大規模的一次日全食,如圖,產生日食的原因是光沿    傳播,當我們位于圖中的區域
    時,就能看到日全食現象。
直線
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15. 如圖,探究光的反射規律時,從光屏前不同方向都能看到光的傳播路徑,是因為光在光屏上發生了    (鏡面/漫)反射。若將F板向后折轉一定角度,此時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    (在/不在)同一平面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16. 如圖所示,把一枚硬幣固定在空杯的底部,后退直到看不到硬幣的最右端A點,保持眼睛和杯子的位置不變,逐漸向杯中加水,硬幣上表面中間一點(B點)和最左端C點能先后被看到。
(1) 看到的水中硬幣是一個變    (淺/深)的虛像。
(2) 圖中畫出了剛看到C點時光的傳播示意圖,入射角是∠C;若剛看到B點時的入射角是∠B,則∠B    (>/=/<)∠C。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17. 如圖是某地投放使用的智能無人駕駛小巴車,它可以通過車上的攝像機和激光雷達識別道路狀況。小巴車上的攝像機識別道路上的行人時,其鏡頭相當于一個    透鏡,行人在攝像機感光元件上成倒立、縮小的    像。當小巴車靠近公交站牌時,站牌在攝像機感光元件上所成的像    (變大/不變/變小)。


變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三、 解答題(共46分)
18. (6分)按下列要求作圖。
(1) 請在圖甲中畫出物體AB在平面鏡中的像A'B'。
(1) 如圖甲所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 如圖乙是經平面鏡反射后的反射光線,請畫出射向平面鏡的入射光線和進入空氣中的折射光線。
(2) 如圖乙所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3) 請根據圖丙中的入射光線或折射光線將光路圖補充完整。
(3) 如圖丙所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19. (10分)在“探究聲音的傳播”活動中,有以下幾個實驗:
(1) 圖甲,用鉛筆輕輕敲擊衣架,小明聽到敲擊聲。
(2) 圖乙,再次用鉛筆輕輕敲擊衣架,小明聽到的聲音比第一次響,說明
    (細繩/空氣)的傳聲效果更好。
細繩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3) 圖丙為小明探究“聲音能否在液體中傳播”的情景,他將密封在塑料袋中正在發聲的手機懸在水中并得到了實驗的結論。支持該結論的實驗現象是             。
(4) 圖丁,將正在發聲的手機懸掛在瓶內,再抽出瓶內的空氣,聽到聲音
    (變大/不變/變小)。
在外面可以聽見手機發聲
變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5) 小亮同學利用課余時間,創作了一部科幻小說——《太空漫游記》。小說中有這樣的描寫:小明和小亮駕駛“女媧號”飛船漫游在太空,突然聽到空中傳來“隆隆”的雷聲。請從物理學的角度,指出這段文字中的科學性錯誤及判斷依據。錯誤之處:              ;判斷依據:                。
聽到空中傳來“隆隆”的雷聲
真空不能傳聲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0. (10分)為了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小華同學準備了透明玻璃板、刻度尺、光屏和A、B兩支大小相同的蠟燭,如圖甲所示。
(1) 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鏡是為了便于確定像的    ,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鏡實驗時,應選用    (厚/薄)一些的玻璃板。
(2) 當蠟燭A遠離玻璃板時,它的像會    (變大/不變/變小)。
位置

不變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3) 實驗中若只將玻璃板水平向左平移,蠟燭所成像的位置    (向左移/不變/向右移)。
(4) 小華同學在實驗中將透明玻璃板與水平桌面垂直方向成30°角放置,然后將蠟燭沿水平桌面向玻璃板方向移動一段距離L,如圖乙所示。則蠟
燭所成像的像距變化量為    。
不變
L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解析:(4) 如圖所示,透明玻璃板與水平桌面垂直方向成30°角放置,將蠟燭沿水平桌面向玻璃板方向移動一段距離L,物距變化量AB為
=L,由于蠟燭和蠟燭的像關于玻璃板對稱,則蠟燭所成像的像距變化量為L。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1. (8分)小華利用如圖甲所示的裝置來研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
(1) 為使像成在光屏中央,應調整實驗器材,使燭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
     上。
(2) 如圖甲所示,光屏上能呈現清晰的像,此像的性質是倒立、    的實像,其實際應用是    (放大鏡/幻燈機/照相機)。
同一高度(或凸透鏡主光軸)
放大
幻燈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3) 她又利用該裝置研究視力的矯正問題,將蠟燭放在離凸透鏡較遠的位置,如圖乙所示,給凸透鏡“戴”上近視眼鏡,此時光屏上能成一清晰的像;若“取”下近視眼鏡,為使光屏上的像再次清晰,在保持透鏡位置不變的條件下,有以下操作:① 將光屏遠離透鏡;② 將光屏靠近透鏡;③ 將蠟燭遠離透鏡;④ 將蠟燭靠近透鏡。其中可行的是    。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2. (12分)閱讀短文,回答問題。
新能源智能汽車
2020年9月30日,中國新能源智能汽車產業峰會在廣東佛山隆重舉行,新能源智能汽車融合汽車制造、計算芯片、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信息通信等多個高新技術產業,具備產業深度融合、技術體系復雜、價值鏈長、市場規模大等特點,已成為國際公認的汽車產業發展戰略方向。
如圖甲所示為一款新能源智能汽車,車頂覆蓋薄膜式太陽能電板,車窗采用“智能玻璃”,除了可實現調節溫度和透明度(透過玻璃的光照度與入射光照度之比),還具有單向透光功能,可以從車內看到車外景象,而車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外看不見車內景象;車身配有多個雷達,充分提高了行車的安全性。
(1) 汽車雷達啟動后發出    (超/次)聲波信號經周邊的物體的反射后,可判斷車與障礙物的距離。
(2) 薄膜式太陽能電板應設計成    (黑色/白色);炎熱的夏天,智能玻璃的單向透光可以有效減小    (紅/紫)外線對人體皮膚的傷害。

黑色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3) 在車內通過車窗玻璃看到的駕駛員的像是    (實像/虛像);汽車擋風玻璃是傾斜的,目的是使車內物體通過擋風玻璃所成的像位于
    (斜上方/正前方/斜下方),不妨礙司機的視線。
(4) 智能玻璃能根據車外光照度自動調節玻璃的透明度,實現車內的光照度為一個適宜的定值,經測算車外光照度和玻璃的透明度的關系圖像如圖乙所示,當車外光照度為150Lx時,智能玻璃的透明度會自動調節為
    %。
虛像
斜上方
4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共24張PPT)
第四章素能測評
一、 選擇題(每小題3分,共30分)
1. 下列溫度中,與4℃相近的是 (  )
A. 人的正常體溫 B. 沸水的溫度
C. 冰箱冷藏室的溫度 D. 人感覺舒適的環境溫度
2. 下列用溫度計測量液體溫度的做法中,正確的是 (  )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B
3. 下列物態變化中,屬于液化現象的是 (  )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4. 缺電地方的人們發明了一種瓷制的罐中罐“冰箱”,內外罐之間填有沙子,如圖。盛夏季節里,不利于給“冰箱”中食物降溫的做法是 (  )
A. 給兩罐間的沙子上方加些冰塊
B. 經常給兩罐間的沙子澆水
C. 把“冰箱”放在干燥通風的地方
D. 把“冰箱”放在濕熱環境中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5. “蠟炬成灰淚始干”,歌頌蠟燭默默地燃燒著自己,用自己的光去照亮別人,直至將自己燃盡,圖中蠟燭油在順著蠟燭向下流淌時,它的溫度隨時間的變化圖線是選項中的 (  )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6. 如圖所示,將裝有某種液體的試管插入盛有水的燒杯中(試管未碰燒杯底)。用酒精燈持續加熱燒杯,一段時間后發現,試管內的液體沸騰起來了,由此可以判斷試管中的液體可能是(表格中列出幾種物質在標準大氣壓下的沸點) (  )
A. 水 B. 甘油 C. 煤油 D. 酒精
D
物 質 沸點/℃ 物 質 沸點/℃
水 100 甘 油 290
煤 油 150 酒 精 78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7. 圖甲為探究燭蠟熔化特點的實驗裝置,圖乙為觀察“碘錘”中的物態變
化的實驗裝置。已知標準大氣壓下,水的沸點為100℃、碘的熔點113.5℃。兩個實驗中,都采用了水浴法加熱,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
A. 燭蠟和碘都經歷了固態變為液態的過程
B. 兩個實驗中的物態變化過程都需要吸熱
C. 兩個實驗采用水浴法加熱主要都是為了
控制溫度
D. 兩個實驗采用水浴法加熱主要都是為了
受熱均勻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8. 下列關于物態變化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  )
A. 當液體跟周圍物體的溫度相同時,因為不能吸熱,所以液體不會蒸發
B. 在標準大氣壓下,100℃的水不一定在沸騰,但水一定在蒸發
C. 青藏鐵路路基兩旁插有很多管形“熱棒”,裝在熱棒下端的液態氨在溫度升高時會汽化,從路基內部吸熱,使路基溫度降低
D. 盡管南極洲內陸高原氣溫為-56℃左右,但這樣的環境里,空氣中仍存在水蒸氣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9. 下列詩詞中蘊含的物態變化分析正確的是 (  )
A. “霜節明秋景,輕冰結水湄”——霜的形成是凝固,需要吸熱
B. “揚麾氛霧靜,紀石功名立”——霧的形成是升華,需要放熱
C. “露除光炫玉,霜闕映雕銀”——露的形成是熔化,需要吸熱
D. “塞外悲風切,交河冰已結”——冰的形成是凝固,需要放熱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0. 如圖所示為地球上各大洲可利用的淡水資源和人口數量各占世界總量的百分比示意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 亞洲淡水資源人均擁有量最少
B. 全球淡水資源的分布是均衡的
C. 水是循環的,沒有必要擔心淡水資源不足
D. 亞洲淡水資源總量最多,無淡水資源缺乏問題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二、 填空題(每空2分,共30分)
11. 如圖所示,體溫計的示數為    ℃,體溫計    (可以/不可以)離開人體讀數,一位護士正確給小華測完體溫后忘甩了,又接著給小明、小剛測,三人測量結果分別為38.5℃、38.5℃、39℃,則    (小華/小明/小剛)可能沒有發燒。
可以
37.8
小明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2. 2023年6月8日,第31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火炬傳遞啟航儀式在成都舉行,火炬燃料為丙烷氣體,為了便于儲存或攜帶,常溫下可采用
    (降低溫度/壓縮體積)的方法使其液化,這一物態變化過程要    (吸收/放出)熱量。
壓縮體積
放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3. 下表列出了幾種物質的熔點和沸點。(標準大氣壓下)
(1) -80℃時酒精呈    態。
(2) 常用液體溫度計是根據       的原理制成的。
(3) 若要測量鉛的熔點,則溫度計應選    做測溫液體。

水銀
物 質 水 銀 酒 精 甲 苯 鉛 萘
熔點/℃ -39 -117 -95 328 80
沸點/℃ 357 78 111 1740 218
液體熱脹冷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4. 小明發現寒冷的冬季,下雪天氣環衛工人在冰雪路面上撒鹽,從而使冰雪熔化。小明用鹽水做了實驗研究鹽水的凝固過程,并根據數據繪制了如圖所示的圖像。
(1) 從圖像可知,下雪天氣環衛工人在冰雪路面
上撒鹽,目的是    (提高/降低)雪的熔點。
(2) 從圖像可知,鹽水全部凝固之后降溫的速度
    (加快/不變/減慢)。
(3) 你認為給冷藏盒中藥品降溫最好選用           (冰/適當濃度鹽水結成的冰)。
降低
減慢
適當濃度鹽水結成的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5. 如圖所示為大自然中水循環的示意圖,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層中的水不斷    (吸收/放出)熱量,    成水蒸氣,當含有很多水蒸氣的空氣升入高空時,水蒸氣的溫度降低    成小水滴或_______成小冰晶,這就形成了云,云中小水滴和小冰晶越來越大,就會下落,在下落過程中,小冰晶又變成了小水滴,與原來的小水滴一起落到地面,就形成了雨。
吸收
汽化
液化
凝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三、 解答題(共40分)
16. (8分)在“探究影響液體蒸發快慢的因素”的實驗中,同學們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液體蒸發快慢可能跟液體溫度的高低有關。
猜想二:液體蒸發快慢可能跟液體表面空氣流動快慢有關。
猜想三:液體蒸發快慢可能跟液體表面積大小有關。
為了驗證以上的猜想,小凡同學在4塊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質量相同的水,進行如圖所示的實驗探究。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 通過甲、乙兩圖的對比,可以驗證猜想    。
(2) 通過    兩圖的對比,可知液體蒸發快慢跟液體表面空氣流動速度有關,實驗中如果利用電吹風來改變空氣流動速度,    (能/不能)使用熱風。
(3) 將同樣質量的水和酒精同時滴在手臂上,發現酒精更容易干,據此可猜測液體蒸發快慢可能還與      有關。

甲、丁
不能
液體的種類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7. (10分)用圖甲所示裝置探究水的沸騰特點。
(1) 組裝實驗裝置時,對于盛水的燒杯和測水溫的溫度計,應先調整______
(燒杯/溫度計)的位置。
(2) 實驗過程中,某時刻溫度計的示數如圖乙所示,此時水的溫度為  ℃。
燒杯
9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3) 觀察到水沸騰的實驗現象:① 溫度計的示數保持不變;② 水中產生大量氣泡,氣泡不斷上升且    (變大/不變/變小),到達水面破裂。
(4) 水沸騰后,撤去酒精燈,還要繼續觀察一段時間的主要目的是    。
A. 觀察水沸騰后的體積變化
B. 觀察水沸騰后的溫度變化
C. 驗證水沸騰不僅要達到沸點,還要持續吸熱
D. 驗證水的沸點和液面上方氣壓大小有關
(5) 由實驗數據作出水的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如圖丙所示。根據圖像,請給實驗提一條合理化建議:             。
變大
C
減少水的質量(合理即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8. (12分)小兵用圖甲中的實驗裝置來探究某物質的熔化特點。
時間/min 0 2 4 6 8 …
(a)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 實驗表格如表所示,則表格中(a)和(b)兩處應填寫    和    。
(2) 他正確地進行了實驗,并根據所記錄的實驗數據描繪出該物質的溫度隨時間變化的關系圖像,如圖乙所示。
① 由圖像可知,該物質是    (晶體/非晶體)。
② 第6min時,該物質     (繼續/不再)吸熱,熔化過程持續的時間是
    min。
③ 在第7min時,若將試管從溫水中取出,并立即放入熔點為-4℃的鹽冰水混合物中,此時試管中物質的溫度    (升高/不變/降低)。
溫度/℃
狀態
晶體
繼續
6
不變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9. (10分)閱讀短文,回答問題。
汽車防凍液
汽車在行駛時,發動機的溫度會升得很高。為了確保安全,可用水循環進行冷卻,實際上,水中往往還要加入不易揮發的防凍液(原液),加入防凍液后的混合液冬天不容易凝固,長時間開車也不容易沸騰。
有關資料表明,防凍液與水按不同的比例混合,混合液的凝固點、沸點不同,具體數值如表所示(表中防凍液含量是指防凍液在混合液中所占體積的百分比)。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在給汽車水箱中加防凍液時,宜使混合液的凝固點比本地常年最低氣溫低10~15℃,考慮到混合液比熱容的減小會影響散熱效果,因此,混合液中防凍液的含量不宜過高。
(1) 根據已學知識,晶體凝固的條件是            。由表可知混合液中,防凍液含量由30%逐漸增大到90%的過程中,混合液凝固點的變化情況是        。
防凍液含量/% 30 40 50 60 70 80 90
混合液的凝固點/℃ -17 -28 -37 -49 -48 -46 -28
混合液的沸點/℃ 103 104 107 111 117 124 141
溫度達到凝固點,繼續放熱
先降低后升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 某地常年最低氣溫為-15℃,對該地區汽車來說,在下列不同防凍液含量的混合液中,宜選    。
A. 30% B. 40% C. 60% D. 90%
(3) 長時間使用后,汽車水箱中的混合液會減少,與原來相比,混合液的沸點     (升高/不變/降低),其原因是 

B
升高
水由于汽化而減少,防凍液的
含量增加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共28張PPT)
第二章素能測評
一、 選擇題(每小題3分,共30分)
1. 以下各物體,屬于光源的是 (  )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 小明仔細觀察學校的彩色電子顯示屏,發現它是由許多組小LED燈組成,如圖所示。每一組有三個小燈,它們發出光的色彩分別為 (  )
A. 紅、黃、藍
B. 紅、綠、藍
C. 紅、黃、紫
D. 黃、綠、紫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3. 如圖所示,小明將蠟燭、開有圓形大孔(直徑為5cm)和正三角形小孔(邊長為3mm)的硬紙板以及光屏固定在如圖所示的光具座上,則光屏上出現的現象是 (  )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4. 下列四種情景,屬于光的反射現象的是 (  )
5. 小鴨浮在水面上,它在水中的倒影正確的是 (  )
D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6. 在森林中(北回歸線以北)迷路時可用影子辨別方向。如圖所示,將一根直桿豎直插在水平地面上的O點,中午前后,用描點的方法在地面上畫出桿的影頂端的運動軌跡,在軌跡上找出其中距O點最近的點A,則O點到A所指的方向是 (  )
A. 東 B. 南 C. 西 D. 北
D
第6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7. 水平過道上方有一盞燈(如圖),小明站在1號地磚上時,通過2號地磚看到燈的像;走到2號地磚上時,通過3號地磚看到燈的像。則小明通過兩塊地磚所看到的像 (  )
A. 大小相同、位置不同
B. 大小相同、位置相同
C. 大小不同、位置相同
D. 大小不同、位置不同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8. 如圖所示,若要讓反射光線恰好照中目標,則在激光筆不動的情況下,可將平面鏡 (  )
A. 豎直向上移動
B. 水平向左移動
C. 繞入射點順時針轉動
D. 繞入射點逆時針轉動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9. 如圖是晚上汽車在干燥的瀝青路面和潮濕的瀝青路面上行駛時大燈部分光路簡圖,在晚上開車時 (  )
A. 潮濕的路面更容易發生漫反射
B. 干燥的路面更容易發生鏡面反射
C. 對面無車時,駕駛員看潮濕的路面更暗
D. 對面無車時,駕駛員看干燥的路面更暗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0. 如圖所示,兩塊等大的平面鏡A、B直立在地面上,A、B高為1.05m,相距0.2m。有一束激光與豎直方向成45°角射到平面鏡B的上邊緣,經多次反射后射到地面。從第一次照射到平面鏡B的上邊緣開始計數,激光束射到地面時共經歷的反射的次數為 (  )
A. 4
B. 5
C. 6
D. 7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二、 填空題(每空2分,共28分)
11. 如圖所示,一束紅光經三棱鏡折射后,在白色光屏上a點處形成一個紅色光斑,保持入射光位置、方向及三棱鏡位置不變。
(1) 若將紅光改為白光,則光屏上會出現彩色光帶,這一現象稱為光的
    。光屏上a點處的光斑    (一定/可能)是紅色的。
(2) 若將紅光改為紫光,則光屏水平向    移動,紫色光斑可位于a點處。
色散
一定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2. 當太陽光被月球擋住的時候,在地球上的人可能看不到太陽,這就是日食,它的形成主要是因為光在均勻介質中沿     所導致的。如圖所示,當人隨地球一起運動到     區域內會看見日偏食,在
    區域內會看到日環食。
直線傳播
A、C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3. 在我們已經學過的光學儀器中,很多在生活中有重要的應用,比如汽車前燈,燈絲前面是透光平板玻璃罩;在燈絲的后面安裝一    ,且燈絲裝在其焦點上,燈絲發出的光經該光學儀器的作用后向前方平行射出,照亮車前方的道路;再比如盤山公路的急轉彎處,為了擴大視野會安放一    ,確保行車安全。(填字母)
A. 三棱鏡 B. 平面鏡
C. 凸面鏡 D. 凹面鏡
D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4. 如圖所示為水位測量儀的示意圖。A點與光屏PQ在同一水平面上,從A點發出的一束與水平面成45°角且方向不變的激光,經水面反射后,在光屏上的B點處形成一個光斑,光斑位置隨水位變化而發生變化。
(1) A點與光屏在水中所成的像是    (虛/實)像。
(2) A點與水面相距3m,則A與它在水中的像A'(未畫出)之間的距離為  m。
(3) 若光斑B向右移動1m,則說明水位    (上升/下降)了    m。

6
下降
0.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5. 利用平面鏡可以改變光的傳播方向,當一束光垂直入射到平面鏡上,則其反射角是    ,若保持入射光不變,將平面鏡的鏡面旋轉30°,則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間的夾角是    。

6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三、 解答題(共42分)
16. (6分)按下列要求作圖。
(1) 在圖甲中根據平面鏡成像特點作出物體AB在平面鏡中所成的像A'B'。
(1) 如圖甲所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 如圖乙所示,反射光線與平面鏡的夾角成30°,請畫出入射光線并標出入射角大小。
(2) 如圖乙所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3) 牙醫借助平面鏡觀察牙齒的背面。請在圖丙中畫出能反映此過程的光路圖。
(3) 如圖丙所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7. (14分)小明利用搜集到的薄玻璃板和厚玻璃板各一塊、熱熔膠槍(含熱熔膠)、白紙、蠟燭、鉛筆、雙面膠、刻度尺等器材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實驗裝置如圖甲所示。
(1) 將紙板的四個角用雙面膠粘貼在水平桌面上,選擇    (薄/厚)玻璃板豎直立在紙板上,用熱熔膠將其固定。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 如圖甲所示,將蠟燭A點燃后立放在紙面上某一位置,蠟燭B立放在玻璃板另一側,為了更好地比較像與物的大小關系,A、B兩支蠟燭大小應該
     。
(3) 邊觀察邊移動蠟燭B,發現蠟燭B移動到某一位置時,蠟燭A燭焰的像恰好將B“點燃”。于是小明馬上得出平面鏡所成的像始終與物體大小相等的結論,小明這種做法是    (科學/不科學)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
(4) 為了使蠟燭A燭焰的像更加清晰,實驗應在較    (亮/暗)的環境中進行。
完全相同
不科學
根據一組數據
得出的結論有偶然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5) 若玻璃板與紙如圖乙所示,則蠟燭的像的位置應是    (填圖中字母)。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6) 完成實驗后,小紅對實驗提出質疑,猜想像的大小可能是確定的,與蠟燭大小根本無關。下列操作中,哪項可以驗證該猜想是否正確    。
A. 改變蠟燭A的位置,多次實驗,以獲得普遍的物理規律
B. 改變玻璃板的位置,多次實驗,觀察像的大小是否改變
C. 改變蠟燭A的長度,探究像的大小是否發生改變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8. (12分)小明利用如圖裝置探究光反射時的規律。
(1) 如圖甲所示,實驗時,把一個平面鏡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白色紙板ENF(右側可繞ON翻折)豎直地立在平面鏡上,紙板上的直線ON應______于鏡面。使一束光貼著紙板沿某一角度射到O點,光在紙板上發生______
(鏡面/漫)反射,呈現徑跡。光經平面鏡反射,沿另一個方向射出。
垂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 改變光束入射的角度,多做幾次,換用不同顏色的筆記錄每次光的徑跡。
取下紙板,用量角器測量ON兩側的∠i和∠r,是為了       ;根據
實驗結論可知:當入射光EO與平面鏡的夾角為50°時,反射角為    。
(3) 讓光沿圖甲中FO方向照射到鏡面,它會沿著OE方向射出。這表明在光的反射現象中,光路是    的。
(4) 如圖乙所示,把紙板ENF右側繞ON向前折或向后折,在右側紙板上看不到反射光。這表明在反射現象中,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都在
    內。
尋找普遍規律
40°
可逆
同一平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9. (10分)在觀察小孔成像特點時,小波發現:光屏到小孔的距離越遠,所成的像越大,像的大小與該距離有什么定量關系 于是他在光線較暗的環境中進一步探究:
① 將發光二極管按“F”字樣拼裝在不透明的紙板上,如圖甲所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② 將“F”字樣紙板、帶小孔的不透明紙板、半透明塑料板(光屏)依次置于光具座的A、B、C位置,使“F”正立面對小孔,如圖乙所示。
(1) 給二極管通電,隨即在光屏上呈現出“F”的像,小波觀察到光屏上呈現的像是圖丙中的    。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 由于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的     ,所以這個像是    (實像/虛像)。
(3) 保持“F”字樣紙板、小孔位置不變,只改變光屏到小孔的距離(像距),用刻度尺逐次測量像高,記錄數據如表所示:
根據表中的數據,請你用一個數學表達式來表示h與v的關系:     。
直線傳播
實像
實驗次序 1 2 3 4
像距v/cm 12.0 16.0 20.0 24.0
像高h/cm 3.0 4.0 5.0 6.0
h=0.25v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4) 于是小波得出結論:小孔成像時,同一物體像的大小與像距成正比。你認為這一結論需要補充的條件是            。
物體到小孔的距離一定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共26張PPT)
第五章素能測評
一、 選擇題(每小題3分,共30分)
1. 下列幾組數據中最符合實際的是 (  )
A. 中學生用的課桌高約為0.8dm
B. 上完一節課的時間大約為0.4h
C. 普通中學生跑100m用時約為15s
D. 1s內人的心跳大約為75次
2. PM2.5是指大氣層中直徑小于或等于2.5μm的顆粒物,也稱可入肺微粒。它的濃度直接影響到空氣的質量和能見度。其中2.5μm相當于 (  )
A. 2.5×10-2m B. 2.5×10-3m C. 2.5×10-6m D. 2.5×10-9m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C
3. 下列刻度尺的使用方法正確的是 (  )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4. 小明同學用飲料瓶和自制刻度尺制作了一個簡易量雨器,如圖所示,他測得某暴雨日一小時的降雨量為28.9mm。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 該結果不存在誤差
B. 結果中的“9”是準確值
C. 該結果是用分度值為1mm的刻度尺測量的
D. 使用刻度尺進行測量時,必須從零刻度線開始測量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5. 2023年5月30日,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船與空間站成功對接,神舟十六號和神舟十五號航天員們順利會師,如圖所示,如果說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船是運動的,那么選擇的參照物是 (  )
A. 地球
B. 核心艙
C. 實驗艙
D. 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6. 汽車以72km/h的速度在公路上行駛,羚羊以22m/s的速度在草原上奔跑,運動員5min跑完1800m,三者速度由小到大的順序是 (  )
A. 運動員、汽車、羚羊
B. 羚羊、汽車、運動員
C. 汽車、羚羊、運動員
D. 汽車、運動員、羚羊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7. 姐姐和弟弟在同一所學校上學。某一天吃過早餐后,姐弟倆約定從小區門口出發去學校大門口會合。他們的路程與時間的關系圖像分別如圖中的兩條實線所示,弟弟的圖線為直線。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
A. 弟弟比姐姐早5min離開家
B. 弟弟和姐姐的平均速度相同
C. 弟弟和姐姐行走時的速度相等,均為100m/min
D. 姐姐一直做勻速直線運動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8. 神舟十號運載火箭長為58m。分別從視頻中截取火箭發射后某時刻及10s后的位置圖像,如圖所示,則火箭在這10s內的平均速度最接近 (  )
A. 5m/s
B. 9m/s
C. 12m/s
D. 15m/s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9. 冰壺運動是冬奧會比賽項目之一。冰壺被運動員擲出后,在冰面上減速滑行到停下的過程中,冰壺的平均速度與冰壺被擲出時的速度成正比,冰壺的滑行時間也與冰壺被擲出時的速度成正比。若冰壺以1.6m/s的速度被擲出時,在冰面上滑行了8m,則冰壺以3.2m/s的速度被擲出,在冰面上滑行的距離為 (  )
A. 8m B. 16m C. 24m D. 32m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0. 如圖所示記錄了甲、乙兩輛汽車在平直公路上行駛時,在某段時間內的運動過程,關于甲、乙兩車的運動情況,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 前300m內甲車運動的時間大于乙車運動的時間
B. 甲車運動的速度為20m/s
C. 乙車在做勻速直線運動
D. 甲、乙兩車在20s內的平均速度相同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二、 填空題(每空2分,共24分)
11. 用三角板和刻度尺量鋼管的外徑,如圖甲所示,由此得出鋼管外徑是
    cm。若用同一把刻度尺測量某物體的長度,四次記錄到的數據分別是3.74cm,3.72cm,3.75cm,3.89cm,則該物體的長度應記作    cm。如圖乙所示,秒表的示數為    s。
3.74
1.30
337.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2. 如圖是比較運動快慢的兩種方法,圖甲的方法是相同時間比路程,圖乙的方法是        。物理學用速度描述運動快慢,公式為v=,這種方法與圖   (甲/乙)的研究方法相同。若圖乙中自行車速度用v1表示,摩托車速度用v2表示,則自行車與摩托車的速度之比v1∶v2=   。(秒表指針轉動均不足一圈)
相同路程比時間
1∶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3. 復興號是我國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的動車組列車。
(1) 超長版復興號列車總長度達440    (填單位)。
(2) 在高速行駛的列車上立一枚硬幣可保持長時間穩定不倒,以硬幣為參照物,窗外的樹木是    的。
(3) 復興號以300km/h的速度勻速行駛10min,通過的路程為    km。
m
運動
5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4. 周日,小明的爸爸開著汽車載著全家人在公路上以10m/s的速度勻速進入十字路口。當發現前方路口信號燈變為紅燈,小明的爸爸經過0.5s反應時間后開始剎車,汽車的速度v隨時間t變化的關系如圖所示。則汽車從小明的爸爸發現信號燈變紅色到腳踩剎車時,行駛的路程為    m;汽車剎車后再行駛了0.5s時,汽車的速度為    m/s;圖中灰色部分的面積大小表示的物理量是    。
5
5
路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三、 解答題(共46分)
15. (2分)如圖所示,圖甲是一物體運動的s-t圖像,請在圖乙中作出其對應的v-t圖像。
如圖所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6. (12分)暑假里小明一家要乘G2590次列車從泰州到北京旅游,他們從興化出發乘坐汽車前往泰州火車站,在途中看到如圖所示的交通標志牌。G2590次列車時刻表如表所示。
(1) 在不超速的前提下,從該交通標志牌處到達泰州火車站,至少需要多長時間
車 次 始發站 發車時刻 終點站 到站時刻 運行距離
G2590 泰 州 18:02 北京南 23:14 1092km
第16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 由圖可知,該路段允許行駛的最大速度v=60km/h,從該標志牌處到泰州火車站的路程s=30km,由v=可知,從該交通標志牌處到達泰州火車站,至少需要的時間t===0.5h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 求G2590次列車從泰州站到北京南站的平均速度。
(3) 假設G2590次列車途中以180km/h的速度完全通過一座長為1050m的大橋,用時25s,求G2590次列車車身長度。
第16題
(2) 已知泰州站到北京南站的路程s'=1092km,所用時間
t'=23:14-18:02=5h 12min=5.2h,則G2590次列車從泰州
站到北京南站的平均速度v'===210km/h 
(3) 已知G2590次列車經過大橋的速度v″=180km/h=50m/s,所用時間t″=
25s,由v=可知,列車完全通過大橋行駛的路程s″=v″t″=50m/s×25s=
1250m,則列車的車身長度L車=s″-L橋=1250m-1050m=200m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7. (8分)某同學要測一根細銅絲的直徑,他的實驗步驟如下:
A. 將細銅絲拉直,用刻度尺測出細銅絲的總長度L1。
B. 用刻度尺測出在鉛筆桿上細銅絲繞圈的總長度L2。
C. 用細銅絲的總長度除以細銅絲的圈數,即得出細銅絲的直徑為。
D. 將細銅絲緊密纏繞在鉛筆桿上。
E. 數出纏繞在鉛筆桿上的細銅絲的圈數n。
(1) 以上實驗步驟中,沒有必要的步驟是    (填寫步驟字母);有錯誤的步驟應改正為 
  。
A
用細銅絲繞圈的總長度除以細銅絲的圈數,即得出細銅
絲的直徑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 改正錯誤后,實驗步驟合理的順序應是     。
(3) 如果該同學在繞細銅絲時,匝與匝之間有間隙,那么測量值會偏   。
DBEC(或DEB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8. (12分)小明和同學協作用米尺和秒表測量紙錐下落速度,將等大的圓紙片裁去大小不等的扇形,做成多個錐角不等的紙錐,如圖(a)所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 下列是測量紙錐下落速度的幾種方案,最合理的是    (填字母)。
A. 先選定一段時間,測量紙錐在這段時間下落的距離
B. 先選定一段距離,再測量紙錐通過這段距離所用的時間
C. 預先不選定時間或距離,直接測定紙錐通過某段距離所用的時間
(2) 在實際操作中,小明發現紙錐下落的    (路程/時間)比較難測量,為了解決此問題,最好選用圖(a)中     (甲/乙/丙)紙片圍成的紙錐進行實驗。除此之外,還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B
時間

增加紙錐下落的高度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3) 小明用頻閃相機每隔0.1s時間曝光一次,拍攝記錄紙錐的運動過程,如圖(b)所示是小明用刻度尺測量照片中紙錐從A運動到B距離的情景,測量結果是    cm。如果測得所使用的紙錐實際直徑與照片紙錐直徑之比為5∶1,那么紙錐從A運動到B位置的實際平均速度為    m/s。
10.10
1.262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9. (12分)如圖甲所示為“探究充水玻璃管中氣泡的運動規律”
的實驗裝置。
(1) 氣泡上升過程中,若以氣泡為參照物,則玻璃管口的塞子是
    的。
(2) 實驗時,要等氣泡運動一段路程后才開始計時,這是因為氣泡剛開始做的是       ,為了判斷氣泡從O點開始是否做勻速直線運動,需要測量氣泡運動的路程和時間。為便于時間的測量,應使氣泡在管內運動得較    (快/慢)一些。
運動
變速直線運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3) 如表是小明同學在實驗中測得的數據,請你根據他所測得的數據在圖乙中畫出s-t圖像。
(3) 如圖所示
從O點開始的路程s/cm 0 10 20 30 40 50
從O點開始計時的時間t/s 0 2 4 6 8 1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4) 數據分析:氣泡上升一段路程后,運動的路程和時間之間近似成______
(正比/反比)關系,因此,氣泡的運動可以看成是     運動。
正比
勻速直線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共27張PPT)
第一~五章階段素能測評(二)
一、 選擇題(每小題3分,共30分)
1. 紅外線和紫外線的應用非常廣泛。下列儀器中,屬于利用紫外線工作的是 (  )
A. 聲吶系統 B. 醫用“B超機” C. 驗鈔機 D. 夜視儀
2. 下列幾種估測最符合實際情況的是 (  )
A. 人步行時的每步距離長約為100cm
B. 正常人的脈搏頻率約為1.2Hz
C. 舒適的洗澡水的溫度約為25℃
D. 做一遍中學生眼保健操的時間約需120s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B
3. 攝影師抓拍到了一個有趣的場面(如圖),一只烏鴉靜止在飛翔的老鷹背上,這里“靜止”所選參照物是 (  )
A. 高山 B. 樹木 C. 老鷹 D. 地面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4. 詩人胡令能的《小兒垂釣》(如圖)全文如下:“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① “蓬頭稚子”是根據響度辨別“路人”是陌生人。
② “借問”——是“路人”的聲帶振動產生的聲音。
③ “遙招手”——是在聲音傳播途中減弱“噪聲”。
④ “怕得魚驚不應人”——說明聲音可以在液體中傳播。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5. 如圖MN是介質A和B的分界面,其中之一是空氣,一束光從介質A入射到介質B,折射角為 (  )
A. 30° B. 40° C. 50° D. 60°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6. 關于聲現象,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
A. 圖甲:正在發聲的音叉,使乒乓球彈起,說明發聲的物體在振動
B. 圖乙:逐漸抽出罩內空氣,聽到鈴聲減小,說明聲音的傳播不需要介質
C. 圖丙:改變鋼尺伸出桌邊長度,發出聲音的音調不同,說明音調與振幅有關
D. 圖丁:擊鼓時,力度不同,紙屑被彈起的高度不同,說明響度與頻率有關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7. 在“探究水沸騰前后溫度變化的特點”的實驗中,甲、乙兩組同學采用完全相同的實驗裝置分別同時開始加熱水,實驗裝置如圖(a)所示,并同時開始記錄加熱時間和水的溫度。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 實驗中選用的是酒精溫度計
B. 圖(b)燒杯中氣泡上升是沸騰前的情形
C. 由圖(c)知水沸騰過程溫度保持不變
D. 圖(c)中甲、乙兩組圖線不同的原因是水的質量不同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8. 小明利用如圖所示的裝置探究近視眼的成因和矯正,圖中剛好能在光屏上看到燭焰清晰的像,實驗過程中光屏與注水膠膜的位置不變,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 注水的膠膜相當于一個凹透鏡
B. 圖中成像原理與照相機的成像原理相同
C. 注水后,在水透鏡前放置一個合適的凸透
鏡,在光屏上可再次看到燭焰清晰的像
D. 注水后,將蠟燭向左移動,在光屏上可再次看到燭焰清晰的像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9. 詩詞是我國優秀文化遺產之一,下列對詩句中所包含的物理現象分析正確的是 (  )
A. “一夜新霜著瓦輕,芭蕉新折敗荷傾。”——“霜”的形成是凝華現象,需要吸熱
B.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汽化現象,需要放熱
C. “白日黃流漲渭城,三更風紫盡成冰。”——“冰”的形成是凝固現象,需要放熱
D. “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淚”的形成是熔化現象,需要放熱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10. A、B、C三個物體分別從位于同一水平直線上的a、b、c三點開始沿該直線運動,如圖甲所示,a、c之間的距離為80m,a、b之間的距離為30m。其中B、C兩物體同時出發,物體A向右運動,其運動的s-t圖像如圖乙所示,物體B做勻速直線運動,物體C運動的v-t圖像如圖丙所示,前2s物體C通過的路程為3m,從開始計時10s后,A、C相距67m,A、B相距20m。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 物體B向右運動,速度為2m/s
B. 物體C向左運動,前10s的平均速度為2.7m/s
C. 開始計時20s后,A、C兩物體相距57m
D. 開始計時10s后,B、C兩物體可能相距87m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二、 填空題(每空1.5分,共24分)
11. “人工彩虹”實驗:“背日噴乎水,成霓虹之狀”,這是光的    現象;光的三原色是紅、    、藍。
12. 簫是我國的一種傳統樂器,如圖所示,演奏者吹簫時,發出的聲音是由于空氣柱的    而產生的,演奏者用手指按壓不同位置的氣孔,是為了改變聲音的    。

色散
振動
音調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13. (1) 圖甲中鉛筆的長度是    cm。
(2) 某同學用同一把刻度尺對同一物體長度進行了4次測量,結果如下:
12.34cm、12.36cm、12.35cm、12.75cm,該物體長度應記為    。
(3) 如圖乙所示,指針指示的時間是    s。
3.90
12.35cm
126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14. 為判別直徑相同的兩透鏡的類型。小明分別將它們正對太陽,把一張紙放在它們的下方,在紙上得到相應的光斑,透鏡與光斑的大小如圖所示,其中形成甲光斑的    ,形成乙光斑的    (填字母)。
A. 一定是凸透鏡
B. 一定是凹透鏡
C. 可能是凸透鏡,也可能是凹透鏡
A
C
第14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15. 衣柜中的樟腦丸可以防蟲、防霉,時間長了會變小甚至消失,這是一種    現象;晾曬衣服時,會把衣服放在通風的地方,這是通過增大
           來加快蒸發。
16. 深秋時節,一只白鷺在湖面上飛行,此處水深約為2m,如圖所示。當白鷺距水面0.8m時,倒影與它的距離為     cm,該倒影是由于光的
    (折射/反射/直線傳播)形成的;當白鷺平行于水面飛行,它在水中像的大小將    (變大/不變/變小)。
升華
液體表面空氣的流動速度
160
反射
不變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17. 如圖甲所示,灰色部分的“面積”在數值上等于物體在2s經過的路程。從v-t圖像可看出速度圖線和時間橫軸所夾的“面積”可以表示該時間內通過的路程,我們能利用這一點很方便地計算出路程。小明同學在筆直的跑道上跑步,他在跑步過程中的速度與時間圖像如圖乙所示,則在0~60s內他通過的路程是    m,在0~80s內的平均速度是    m/s。
100
1.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三、 解答題(共46分)
18. (6分)按下列要求作圖。
(1) “仙女飛天”魔術表演中,位于P點的觀眾看到云霧中跳舞的仙女A',實質是擋板后的演員A在平面鏡中的虛像,如圖所示。請作出平面鏡的位置,并完成P點觀眾看到仙女的光路圖。
(1) 如圖甲所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 平靜水面上的小鳥和水中的小魚,某時刻的實際位置如圖乙所示,人眼在C點恰好看到它們在水中的像重合,以小鳥眼睛A點代表小鳥,以小魚眼睛B點代表小魚,請畫出小鳥在水中像的位置以及人眼看到小魚的光路圖。(保留作圖痕跡)
(2) 如圖乙所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3) 圖丙中畫出了入射光線或折射光線,請完成光路圖。
(3) 如圖丙所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19. (8分)如表是某高鐵列車的運行時刻表。
(1) 此高鐵列車從上海到鹽城的運行時間是多少小時 平均速度是多少
(結果保留一位小數)
站 名 上 海 太 倉 常 熟 張家港 海 安 東 臺 鹽 城
到達時刻 始 發 20:30 20:51 21:02 21:34 21:49 22:10
發車時刻 19:58 20:32 20:53 21:04 21:36 21:51 終 點
里程/km 0 53 106 124 215 255 316
(1) 該高鐵列車從上海到鹽城的運行時間t1=22:10-19:58=2h 12min=2.2h;
則該高鐵列車從上海到鹽城的平均速度v1==≈143.6km/h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 當此列車以180km/h的速度通過11000m長的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時,整輛列車在大橋上行駛的時間為3min 32s,求該高鐵列車的長度。
(3) 若該高鐵列車以(2)中速度完全通過大橋,則所需時間為多少秒
(2) 已知v=180km/h=50m/s,t=3min 32s=212s,高鐵列車行駛的路程s=vt=
50m/s×212s=10600m,則該高鐵列車的長度s車=s橋-s=11000m-10600m=
400m 
(3) 該列車完全通過長度為11000m的大橋所行駛的路程s'=s橋+s車=
11000m+400m=11400m,列車過橋的速度v=50m/s;由v=可知,列車完全通
過大橋所需的時間t'===228s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0. (10分)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中:
(1) 如圖甲,把蠟燭、凸透鏡、光屏依次擺放在光具座上,并將蠟燭燭焰和光屏的中心調到凸透鏡的主光軸上,目的是使像成在     。
光屏中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 按要求進行觀察和測量,并將部分觀測情況記錄在下表中:
① 凸透鏡焦距f=    cm。
② 當物距u=20cm時,像距v=    cm。
③ 當物距u=10cm時,像的性質是       。
15
實驗序號 物距u/cm 像距v/cm 像的性質
1 60 20 倒立、縮小、實像
2 30 30 倒立、等大、實像
3 20
4 10
60
正立、放大的虛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3) 如圖乙是航天員王亞平太空授課制作水球時呈現的情景,假設她稍向后遠離水球,則她在球中所成的像將    (變大/不變/變小)。
變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1. (10分)在“探究冰熔化時溫度的變化規律”的實驗中,實驗裝置如圖甲所示。
(1) 實驗時,試管里裝有適量的    (冰塊/碎冰),將試管放入水中加熱,這種加熱方法稱為    ,目的是          ,而且溫度上升較慢,便于記錄。
碎冰
水浴法
使冰受熱均勻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 圖乙是根據實驗記錄繪制的冰的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由圖像可知:BC段的物質處于     狀態,試管中的冰完全熔化后,若持續加熱,試管中的水    (能/不能)沸騰。
固液共存
不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2. (12分)在課外實踐活動中,科技小組的同學用秒表和米尺探究紙錐下落的運動情況。
(1) 實驗時,為了便于測量紙錐下落的時間,我們可采用________
(增加/減小)紙錐下落的高度或換用錐角較    的紙錐進行
測量。
(2) 小李小組進行實驗,如圖所示,他們用秒表測得紙錐通過OA、
OB這兩段路程所用的時間分別為1s、1.5s,紙錐做的    (是/
不是)勻速直線運動;紙錐通過OB段的平均速度約是    m/s
(結果保留兩位小數)。
第22題
增加

不是
0.67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3) 小張小組進行實驗時,當紙錐從O點下落時開始計時,到了A點沒來得及計時,最后記錄了紙錐到達B點的時間。為了測量紙錐運動過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小張小組讓紙錐從A點由靜止釋放,測出紙錐到達B點的時間,從而計算出紙錐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他們的做法    (正確/錯誤),這樣測出的速度    (大于/等于/小于)紙錐在OB段的平均速度。
錯誤
小于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共23張PPT)
第一章素能測評
一、 選擇題(每小題3分,共30分)
1. 用嘴吹筆帽能夠發出鳴叫聲,這個聲音的聲源是 (  )
A. 嘴 B. 筆帽
C. 空氣 D. 手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 如圖所示為博物館珍藏的古代青銅“魚洗”,注入半盆水后,用雙手搓把手,會發出嗡嗡聲,盆內水花四濺。傳說,眾多“魚洗”聲能匯集成千軍萬馬之勢,曾嚇退數十里外的敵軍。這反映了我國古代高超的科學制器技術。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  )
A. “水花四濺”說明發聲的“魚洗”正在振動
B. “魚洗”發出的嗡嗡聲不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
C. “魚洗”發出的聲音只能靠盆中的水傳入人耳
D. 眾多“魚洗”聲匯集改變了聲音的傳播速度
A
第2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3. 北宋沈括在他的著作《夢溪筆談》中提到:行軍宿營,士兵枕著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可盡早聽到來襲敵人的馬蹄聲。這樣做能盡早聽到馬蹄聲的主要原因是 (  )
A. 聲音在土地中傳播的速度比在空氣中快
B. 使馬蹄聲的音調變高了
C. 改變了馬蹄聲的音色
D. 提高了士兵的聽力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4. 下列關于聲音“高”“低”的解釋正確的是 (  )
A. “引吭高歌”中的“高”是指聲音的音調高
B. “曲高和寡”中的“高”是指聲音的音調高
C. “男低音”中的“低”是指聲音的響度小
D. “低聲細語”中的“低”是指聲音的音調低
5. 嗩吶演奏名曲《百鳥朝鳳》時人們能感受到自然界中的“鶯歌燕舞”,這是嗩吶在吹奏時可以模仿多種鳥兒發聲的 (  )
A. 音量 B. 音色
C. 響度 D. 音調
B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6. 學習了聲音的知識后,小芳自制了“水瓶琴”。她往八個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敲擊它們就可以發出不同的聲音。關于“水瓶琴”,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  )
A. “水瓶琴”的“琴聲”是由振動產生的
B. 敲擊不同的瓶子,發出聲音的音調不同
C. 敲擊同一個瓶子,用力越大響度越大
D. “琴聲”通過水傳播到小芳的耳中
D
第6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7. 在下列與聲有關的選項中,屬于在聲源處控制噪聲的是 (  )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8. 編鐘是中國傳統的古老打擊樂器,由青銅鑄成,它由不同的鐘依照大小排列,并懸掛在一個巨大的鐘架上,編鐘常與編磬組合使用,“金石之聲”中的“金”就是指編鐘,“石”指編磬,亦傳至東亞其他地區。現有四個編鐘,如圖(a)所示,它們按從大到小的順序由左至右排列,其中有一編鐘上有隱形的裂痕,為了查找出這個編鐘,用錘子分別敲擊它們,當發出聲音時,將所產生的聲波輸入示波器中時顯示出對應波形圖,如圖(b)所示,則下列關于敲鐘時用力大小和判斷裂痕的有無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
A. 敲甲編鐘用力最大,乙編鐘有裂痕
B. 敲丙編鐘用力最大,丁編鐘有裂痕
C. 敲甲編鐘用力最大,丁編鐘有裂痕
D. 敲丙編鐘用力最大,乙編鐘有裂痕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9. 正常灰鯨的發聲頻率范圍為15~25Hz。生物學家發現變異灰鯨Alice,其發聲頻率為52Hz,導致正常灰鯨“聽不見”Alice的聲音,如圖所示為海豚的發聲頻率和聽覺頻率范圍,灰鯨與海豚同屬海洋哺乳動物。由此推理:正常灰鯨聽覺頻率范圍(黑色橫條)很可能是 (  )
C
第9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0. 如圖所示為超聲導盲手杖。它可以發射超聲波探測人體周圍障礙物的情況,并處理成語音信號及時播放出來,提醒盲人行路安全。該手杖可幫助盲人辨別障礙物的方位、距離、大小甚至形狀等信息。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
A. 超聲波的頻率低于20Hz
B. 超聲波不是物體振動產生的
C. 該導盲手杖利用了超聲波穿透能力強的原理
D. 該導盲手杖對障礙物的定位原理與蝙蝠相同
D
第10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二、 填空題(每空2分,共28分)
11. “你是那夜空中最美的星星,照亮我一路前行,你是我生命中最美的相遇……”舞臺上,演員的歌聲是聲帶    產生的。自習課時小明同學小聲唱著這首歌,對其他同學來講,屬于    (樂音/噪聲)。
12. 在馬航MH370失聯搜尋的過程中,各國艦船在定位和測量海深都要用到超聲測位儀(又叫“聲吶”),如圖所示,這是利用聲音可以在    中傳播,若海的深度是6000m,聲音在海水中傳播的速度是
1500m/s,則需經過    s才能接收到信號。這種方
法    (能/不能)用來測量月球和地球之間的距離。
振動
噪聲
液體
8
不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3. 王老師和小張同學共同為同學們朗讀了《紅星照耀中國》選段,朗讀時,發出的聲音是以    的形式傳播的,同學們依據    (響度/音調/音色)可以區分王老師和小張同學的聲音,同學還可以根據聲音的
    (響度/音調/音色)來大致判斷老師離他的遠近。
14. 塤是古代用陶土燒制的一種吹奏樂器,頂上有吹口,前面有小孔,如圖所示,塤吹奏時發出的聲音是由     產生的;手指按不同的塤孔能改變塤所發出聲音的    ;如果用力吹,那么塤所發出聲音
的    會變大。
聲波
音色
響度
空氣振動
音調
響度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5. 某城區要道口設有噪聲監測設備。該設備的顯示屏上顯示數字49.20,它的單位是      ,該裝置顯示噪聲的    (音調/響度/音色)。當人們感覺室外的噪聲過大時,習慣關閉門窗,從聲學角度講,這是在
       減弱噪聲。
分貝(dB)
響度
聲音傳播途中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三、 解答題(共42分)
16. (12分)在探究聲音的產生與傳播時,小明和小華一起做了下面的實驗:
(1) 如圖甲所示,用懸掛著的乒乓球接觸正在發聲的音叉,可觀察到乒乓球被彈開,由此說明             。此探究中懸掛著的乒乓球的作用是                。
(2) 如圖乙所示,為了驗證(1)中的探究結論,小華同學用手使勁敲桌子,桌子發出了很大的聲響,但他幾乎沒有看到桌子的振動,為了明顯地看到實驗現象,你的改進方法是            。
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
將音叉的振動放大
在桌面上放一些碎紙屑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3) 如圖丙所示,敲響右邊的音叉,左邊完全相同的音叉也會發聲,并把乒乓球彈起,該實驗不僅能說明空氣可以傳聲,還能說明聲音能傳遞    ,若在月球上做同樣的實驗,則乒乓球    (能/不能)被彈起。
(4) 如圖丁所示,把正在響鈴的鬧鐘放在玻璃罩內,逐漸抽出其中的空氣,將聽到聲音越來越微弱,由此推理可知:         。
能量
不能
真空不能傳聲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7. (10分)探究聲音的特性:
(1) 如圖甲所示,小慧同學用小錘輕敲和重敲音叉,并將正在發聲的音叉輕觸系在細繩上的乒乓球,聽音叉發聲的同時觀察乒乓球被彈開的幅度變化。她想探究的問題是             。
(2) 如圖乙所示,用一張硬卡片在木梳齒上劃過,可聽到    (梳齒/卡片)振動發聲;先快劃后慢劃,聽聲音的變化,可探究的問題是___________
            。
聲音的響度與振幅的關系
卡片
聲音的音調
與聲源振動頻率的關系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3) 如圖丙所示,小明將一把鋼尺的一端壓在桌面上,保持鋼尺伸出桌邊的長度不變,先輕撥后重撥,發現重撥時,桌面被拍得較響,由此現象,小明得出了“振幅越大,響度越大”的結論。你認為小明得出結論所依據的實驗現象是    (正確/錯誤)的,判斷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錯誤
應該聽鋼尺振動發出的聲
音,而不是聽桌面被拍打發出的聲音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8. (10分)小明在吉他演奏中發現,琴弦發出的音調與弦線的長度、粗細和松緊有關,于是他想利用幾根弦做研究:
(1) 如圖甲所示,其中a、b、c、d四根弦線的松緊相同。
① 若他選擇b、d兩弦線做實驗,則研究的目的是探究音調與弦線______的關系。
② 若他要研究音調與弦線粗細的關系,則應選擇    兩弦線做實驗。
長度
a、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③ 小明研究后得出結論: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弦線越長,發出的音調越低;弦線越粗,發出的音調越低。小明實驗中采用的探究方法是
      。
(2) 請你據圖乙判斷,在松緊相同的情況下,分別按住A點、B點、C點后撥動琴弦,發出的音調最高的是按住    點,最低的是按住    點。
控制變量法
A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9. (10分)閱讀短文,回答問題。
地震預警
地震預警,是指在地震發生后,利用地震波傳播速度小于電磁波傳播速度的特點,提前對地震波尚未到達的地方進行提醒,以減小相關區域的災害損失。
地震波的頻率一般在20Hz以下。其波長很長,具有極強的穿透能力,能輕松穿透大氣、海水、土壤、巖石等物質。由于地震波頻率很低,周圍環境對其吸收非常小,傳播幾千公里時,衰減僅為萬分之幾,所以其傳播的距離極遠,能傳到十幾萬公里以外。地震波按傳播方式分為三種類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縱波、橫波和面波。縱波在地殼中傳播速度最快,約為6km/s,破壞性最弱。橫波傳播速度約為3km/s,破壞性較強。當橫波與縱波相遇疊加后,會激發出面波。橫波和面波是造成建筑物破壞的主要因素。
自然界中傳播速度最快就是電磁波了,其速度能達到3×108m/s。在智能手機普及的今天,只需要在縱波到達監測點后,通過網絡或信息提醒人們做好抵御橫波和面波的準備即可達到地震預警的目的(如圖甲)。研究表明,如果提前3s預警,可使人員傷亡減少14%;如果提前10s預警,可使人員傷亡減少39%;如果提前60s預警,則可使人員傷亡減少9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 地震產生的地震波屬于    (超聲波/次聲波)。這種波   (能/
不能)在真空中傳播。
(2) 結合圖乙,當地震波傳來時,能“聽”到地震波的是    。
(3) 如圖甲,若震源距監測點30km,距離受災群眾60km,地震發生后,地震局監測點在    s后能接收到縱波信號。收到信號后,地震局立即發出預警,忽略電磁波在空氣中的傳播時間,則受災群眾在收到預警信息后,可供做應急準備的時間為    s。
次聲波
不能

5
1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共27張PPT)
第三章素能測評
一、 選擇題(每小題3分,共30分)
1. “海市蜃樓”在我國古書《史記》和《夢溪筆談》中都有記載,下列光現象中與“海市蜃樓”形成原理相同的是 (  )
A. 樹木在水中的倒影
B. 池水看起來比實際的淺
C. 樹蔭下圓形的光斑
D. 陽光下人的影子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 太陽的能量以光的形式輻射到地球,許多實驗表明,人眼是看不見有些光的。下列關于不可見光的說法,正確的是 (  )
A. 驗鈔機利用紅外線來鑒別紙幣的真偽
B. 電視機遙控器運用了紅外線
C. 只有太陽能輻射紅外線
D. 紫外線的熱效應明顯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3. 香水的主要成分是酒精,下列四瓶香水中,透明玻璃瓶蓋形狀各異,其中最容易在陽光下引發火災的是 (  )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4. 海洋公園內,北極熊站立在方形透明水族箱內,頭在水面上、身體在水面下。水族箱外的游客居然看到了北極熊“身首異處”的奇異場景,如圖所示,游客看到熊身體的光路圖是 (  )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5. 小文利用太陽光測量凸透鏡的焦距,方法如圖所示,他讓凸透鏡正對陽光,但紙板上的最小光斑卻不易確定。于是他移動紙板找到兩次成等大光斑的位置,分別測出了光斑到凸透鏡中心的距離為8cm和14cm,則凸透鏡的焦距是 (  )
A. 8cm B. 11cm C. 14cm D. 22cm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6. 如圖所示,人透過透鏡所觀察到的燭焰的像是 (  )
A. 實像,這個像能用光屏承接
B. 實像,這個像不能用光屏承接
C. 虛像,這個像能用光屏承接
D. 虛像,這個像不能用光屏承接
第6題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7. 如圖所示,燭焰、凸透鏡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該凸透鏡的焦距為10.0cm,凸透鏡的位置保持不變。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
A. 當蠟燭放在圖中A區域時,光屏應放在圖中
D區域才可能呈現清晰的像
B. 蠟燭從圖中位置逐漸遠離透鏡時,所成的像
會逐漸變小
C. 若無論怎么移動光屏,在光屏上都找不到像,則蠟燭可能放在圖中B區域
D. 若光屏上要得到一個放大的像,則蠟燭應該放在圖中C區域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8. 某班同學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中,記錄并繪制了物體到凸透鏡的距離u跟像到凸透鏡的距離v之間關系的圖像,如圖所示,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
A. 該凸透鏡的焦距是20cm
B. 當u=15cm時,在光屏上能得到一個縮小的像
C. 當u=25cm時成縮小的像,投影儀就是根據這
一原理制成的
D. 把物體從距凸透鏡10cm處移動到30cm處的
過程中,像逐漸變小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9. 光刻技術是利用縮圖透鏡將繪制在掩膜上的電路圖通過光源投射到涂有光刻膠的硅片上,從而制造出集成電路的方法,其工作原理如圖所示。若圖示中掩膜上的電路圖恰好在硅片上成清晰縮小的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 掩膜上的電路圖在硅片上成虛像
B. 掩膜位于縮圖透鏡的二倍焦距以外
C. 硅片位于縮圖透鏡的一倍焦距以內
D. 要減小硅片上的像,需將掩膜向下移動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0. 關于近視眼的成因及矯正,說法正確的是 (  )
A. 晶狀體太厚,折光能力太弱,像成在視網膜的后方
B. 晶狀體太薄,折光能力太強,像成在視網膜的前方
C. 戴凸透鏡制成的眼鏡矯正
D. 戴凹透鏡制成的眼鏡矯正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二、 填空題(每空2分,共28分)
11. 如圖是猩猩使用工具捕獵的情景。為了捉到一條魚,猩猩用矛拼命地刺向水里卻沒有成功,這主要是因為猩猩看到水中的魚是由光從_______射入    中而形成的;若人用激光槍射魚,則應該使激光對準看到的
    (魚上方/魚/魚下方)照射。

空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2. 小明為判別直徑相同的兩透鏡的類型,分別將它們正對太陽,把一張紙放在它們下方,在紙上得到相應的光斑,透鏡與光斑的大小如圖所示(d1            ,為了判斷形成乙光斑的透鏡的類型,小明將透鏡遠離紙片,觀察光斑的大小一直變大,由此小明判斷此透鏡    (一定/可能/一定不)是凹透鏡。

凸透鏡對光具有會聚作用
可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3. 如圖甲是一幅立在桌面上的漫畫。如圖乙,透過水杯,漫畫中的老鼠變“胖”了,還掉頭奔向貓,此現象的成因與    (照相機/投影儀/放大鏡)工作原理相同。要想老鼠變“瘦”一點,應適當將水杯    (遠離/靠近)漫畫。
投影儀
遠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4. 如圖,用鐵絲圍成一個內徑約為4mm的圓環,在清水中浸一下后取出,布滿圓環的水膜猶如透鏡,用這個水膜透鏡貼近課本上的字,看到的是正立放大的像,此像為    (實像/虛像);透過水膜透鏡看遠處的樓房,樓房倒立縮小了,這種成像情況與    (照相機/幻燈機)成像原理相同;輕輕甩去一些水(保持水膜完好),透過水膜透鏡看遠處的樓房成正立縮小的像,此時水膜透鏡相當于    (凸透鏡/凹透鏡)。
虛像
照相機
凹透鏡
第14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5. 望遠鏡的物鏡相當于    (照相機/投影儀/放大鏡)的鏡頭,顯微鏡的目鏡相當于一個    (照相機/投影儀/放大鏡),某同學在用顯微鏡觀察洋蔥的細胞組成時,發現物體的像太小,看不清楚,這時他應該使物鏡
    (靠近/遠離)物體目鏡遠離物鏡一些。
照相機
靠近
放大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三、 解答題(共42分)
16. (6分)按下列要求作圖。
(1) 如圖甲所示,一束光線垂直入射到圓形玻璃磚的平面上,請畫出光線通過玻璃出射到空氣中的光路圖。
(1) 如圖甲所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 如圖乙,分別畫出經過凸透鏡折射后的光線。
(3) 如圖丙所示,完成圖中的光路。
(2) 如圖乙所示
(3) 如圖丙所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7. (14分)光從空氣斜射入水和玻璃時都會發生折射現象,但是水和玻璃中的折射情況會相同嗎 為了探究這個問題,小華選擇了光屏、透明玻璃磚、水槽、激光電筒等器材進行實驗。他在光屏上畫出互相垂直的NN'和MM'兩條虛線并相交于O點,如圖甲所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 小華將玻璃磚的一個表面與MM'齊平放置,讓激光電筒發出的光線從A點到O點入射,他看到了如圖乙所示的光路(AO、OC為同一直線),你認為出現光線OC是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鑒于本實驗的目的,此時最應該記錄的兩條光線是      。
(2) 接下來觀察光從空氣中進入水中的傳播情況,小華應想辦法保證
    相同,他的做法是將光屏豎直放入水槽中(使線段MM'水平),并向水槽中慢慢注水至水面與MM'齊平,入射光線應從    點向O點射入。
有部分光線并沒有通過玻璃磚,而依舊在空氣中傳
AO和OB
入射角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3) 小華最終在光屏上記錄下了如圖丙所示的光路圖(OE為水中的折射光線),通過分析光路,你認為玻璃和水這兩種介質對光的偏折能力較強的是    。
(4) 若激光以相同的入射角分別從玻璃和水中斜射入空氣中,則    射出的折射光線更遠離法線。
玻璃
玻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8. (10分)小毛用凸透鏡、蠟燭、光屏和光具座等器材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
(1) 小毛將一束平行于凸透鏡主光軸的光線射向凸透鏡,調節光屏到凸透鏡的距離,直到光屏上出現        ,此時凸透鏡和光屏的位置如圖甲所示(光斑未畫出),從而正確測出凸透鏡的焦距。
(2) 實驗前,為了使燭焰、凸透鏡、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應將如圖乙所示的    適當向下調節。
最小、最亮的光斑
光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3) 將蠟燭、凸透鏡保持在如圖乙所示的位置不動,在     (50~
60cm/60~70cm/70~80cm)刻度之間移動光屏,直至光屏上出現燭焰清晰的像。生活中的     (照相機/投影儀/放大鏡)就是利用這一成像原理工作的。
(4) 在(3)的基礎上,保持凸透鏡位置不動,對調蠟燭和光屏,則光屏上燭焰的像相對燭焰是    (放大/縮小)的。此時小毛將近視眼鏡的鏡片放在凸透鏡與蠟燭之間合適的位置,則將光屏    (遠離/靠近)凸透鏡,可使光屏上再次出現燭焰清晰的像。
60~70cm
照相機
放大
遠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9. (12分)仔細閱讀短文,按要求回答問題。
眼睛和眼鏡
人類的眼睛好像一架照相機。眼睛與照相機的不同之處是人的眼睛是通過調節晶狀體的厚薄程度,從而改變晶狀體的焦距來獲得清晰的實像,普通照相機是在物距確定的情況下通過改變像距使像變得清晰。依靠眼睛調節所能看清的最遠和最近的兩個極限點分別叫作遠點和近點。正常眼睛的遠點在無限遠,近點大約在10cm處。正常眼睛觀察近處物體最清晰而又不疲勞的距離大約是25cm,這個距離叫作明視距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當眼睛出現某些缺陷時,人們需要佩戴眼鏡來矯正,常見眼鏡的實質就是凸透鏡或凹透鏡。透鏡的焦距f的長短標志著折光本領的大小,焦距越短,折光本領越大。通常把透鏡焦距的倒數叫作透鏡焦度,用Φ表示,即Φ=。如果某透鏡的焦距是0.5m,它的焦度就是Φ==2。平時說的眼鏡片的度數,就是鏡片的透鏡焦度乘100的值。凸透鏡的度數是正數,凹透鏡的度數是負數。例如-200度的鏡片表示這是凹透鏡,透鏡焦度是2,它的焦距是0.5m。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 正常眼睛觀察物體時,在視網膜上成的像的性質是    。
A. 正立、放大的實像 B. 正立、縮小的實像
C. 倒立、縮小的實像 D. 倒立、放大的實像
(2) 根據上文,你認為人的正常眼睛的觀察范圍是    。
A. 0~10cm B. 10~25cm
C. 25cm~無限遠 D. 10cm~無限遠
C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3) 如圖甲所示是小明的眼睛看物體時的成像情況,則他的眼病是______
(近視眼/遠視眼),需要用    透鏡來矯正。另一同學小芳所戴眼鏡鏡片的度數是-500度,焦距為    m。
(4) 小明仔細觀察鏡片的形狀和厚度,把四種鏡片的截面圖畫成了圖乙中①②③④所示的形狀,則可以知道:遠視眼佩戴度數較大的是    。
近視眼

0.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沛县| 新田县| 茌平县| 丰县| 遂宁市| 禹城市| 北川| 饶河县| 凤凰县| 澄江县| 民乐县| 新晃| 泽库县| 葵青区| 泾阳县| 祁连县| 静海县| 托里县| 滦南县| 临夏县| 恭城| 万山特区| 榕江县| 进贤县| 正定县| 乳山市| 五台县| 醴陵市| 巧家县| 浑源县| 望江县| 德州市| 玉林市| 大方县| 宣汉县| 永新县| 涞水县| 长沙县| 高雄县| 阳谷县| 禄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