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三章 光的折射 透鏡 全章訓練提升課件 蘇科版(2024)物理八年級上冊 (共13分打包)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三章 光的折射 透鏡 全章訓練提升課件 蘇科版(2024)物理八年級上冊 (共13分打包)

資源簡介

(共14張PPT)
第三章 光的折射 透鏡
四、 透鏡的應用
第3課時 望遠鏡和顯微鏡
1. 顯微鏡的結構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 物鏡是凹透鏡,目鏡是凸透鏡
B. 物鏡成倒立、縮小的實像
C. 目鏡成正立、放大的虛像
D. 反光鏡利用光的折射提高載玻片的亮度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第1題
2. (2023·周口淮陽三模)如圖甲所示是天文愛好者通過純手工打磨鏡片自制的望遠鏡,該望遠鏡不僅可以看到8億公里外的木星,甚至能清晰地看到木星表面的斑紋,圖乙是該望遠鏡內部結構及光路示意圖。下列關于該自制望遠鏡的說法正確的是 (  )
A. 天文愛好者通過純手工磨制的鏡片
是凹透鏡
B. 看到8億公里外的木星只利用了光沿
直線傳播
C. 清晰看到木星表面的斑紋時物鏡的成像原理與照相機相同
D. 木星到物鏡的距離u滿足f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3. 通過顯微鏡和開普勒望遠鏡觀察物體時,你注意過像的正倒嗎 請你通過實際觀察,判斷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
A. 用顯微鏡觀察時像是正立的,用開普勒望遠鏡觀察時像是倒立的
B. 用顯微鏡觀察時像是正立的,用開普勒望遠鏡觀察時像是正立的
C. 用顯微鏡觀察時像是倒立的,用開普勒望遠鏡觀察時像是正立的
D. 用顯微鏡觀察時像是倒立的,用開普勒望遠鏡觀察時像是倒立的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4. (2023·丹東振安校級模擬)如圖所示,小明找到兩個焦距不同的放大鏡模擬望遠鏡觀察遠處的物體,其中較遠的放大鏡的功能是使遠處物體在焦點附近成    (虛像/實像),較近的放大鏡的作用是將該像_______
(放大/縮小)。
實像
放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5. (2023·宿遷泗洪期末)如圖所示,在玻璃板上滴加水滴,水滴相當于一個
    透鏡;玻璃板下面放置一小物體,若通過小水滴看不清,則可以在水滴上方放一個放大鏡,這樣就組成了一個    (顯微鏡/望遠鏡),水滴就相當于此光學儀器的    (物鏡/目鏡)。

顯微鏡
物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6. (2023·深圳寶安校級三模)深圳市天文臺配備有反射式望遠鏡、光學望遠鏡等多種觀測設備。反射式望遠鏡的原理如圖甲,利用一個球面反射鏡將進入鏡頭的光線會聚后反射到位于鏡筒前端的一個平面鏡上,然后由這個平面鏡將光線反射到鏡筒外的目鏡里,這樣我們便可以觀測到星空的影像。而光學望遠鏡的原理如圖乙,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 反射式望遠鏡的主鏡是凹面鏡,不遵循
光的反射定律
B. 反射式望遠鏡利用了小孔成像的原理
C. 光學望遠鏡的目鏡成倒立、縮小的實像
D. 光學望遠鏡的物鏡成像原理與照相機相同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7. (2023·晉中太谷一模)小明在用顯微鏡觀察上皮組織細胞時,通過調節,已使被觀察物體處在視野的中央了,但像太小,觀察不清楚,這時他應該 (  )
A. 使物鏡遠離物體,目鏡位置不變
B. 使物鏡靠近物體,目鏡遠離物鏡一些
C. 使物鏡遠離物體,目鏡靠近物鏡一些
D. 使物鏡位置不變,目鏡靠近物鏡一些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8. 下列有關視角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  )
A. 觀察者離物體越近,視角越大
B. 當觀察者的視角增大時,所觀察到的物體的大小也隨之增大
C. 平面鏡中所成的像看起來近大遠小,是由于平面鏡中的虛像離觀察者遠時,視角小
D. 當觀察者的視角增大時,被觀察的物體在觀察者視網膜上所成的像也隨之增大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9. 如圖所示為一種光學儀器的原理,圖中L1是物鏡,L2是目鏡。這種儀器是    (望遠鏡/顯微鏡),目鏡的作用相當于    (放大鏡/投影儀)。
望遠鏡
放大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0. 如圖所示為一名同學做的“自制水滴顯微鏡”的裝置。
(1) 小水滴可看作一個焦距很小的    鏡,本實驗以小水滴作為顯微鏡的    (物/目)鏡,如圖甲所示,它與被觀察物體的間距為10~15mm。
(2) 如圖乙所示,透過這個小水滴,會形成一個與原來方向    (相同/相反)、放大的箭頭。
凸透

相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1. (2024·蚌埠蚌山校級段考)同學們在顯微鏡下觀察人口腔上皮細胞,通過顯微鏡看到的是人口腔上皮細胞放大的    (實/虛)像,當玻片向
    移動時,從像甲變成像乙。

左上
1
2
3
4
5
6
7
8
9
10
11(共20張PPT)
第三章 光的折射 透鏡
小專題(二) 光學作圖(二)
類型一 光的折射作圖
1. (2023·泰州興化模擬)一條光線從水中斜射入空氣中時,其反射光線如圖所示。請在圖中畫出入射光線和折射光線的大致位置。
如圖所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2. (2023·鹽城建湖校級三模)如圖是一束光斜射入盛有水的容器中的光路圖,保持光束和容器的位置不變,向容器中逐漸加水,水面由A升到B,請畫出此時的折射光線。
如圖所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3. (2022·蘇州)在圖中畫出垂直于玻璃的光線OP經過玻璃射出的光路圖。
如圖所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4. 在圖中畫出垂直于空心三角形玻璃磚的光線經過玻璃磚射出的光路圖。
如圖所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5. (2023·日照)一個底面鍍銀的球冠形玻璃球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其橫截面如圖所示。一條光線從玻璃球冠上表面的M點通過球心O射到球冠的底面N點。虛線PN為底面AB的法線。畫出該光線經底面AB反射后在球冠形玻璃球內外的光路圖。
如圖所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6. (2023·無錫宜興校級模擬)如圖所示,兩架敵機,一架是實際飛機,一架是從潛水艇的觀察口看到的該飛機的像,請畫出看到飛機的光路圖。
如圖所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類型二 透鏡作圖
7. (2023·南通海門期末)如圖所示,分別作出兩條入射光線通過凹透鏡后的折射光線。
如圖所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8. (2023·宿遷泗洪期末)如圖所示,完成光線通過透鏡的光路圖。
如圖所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9. (2023·揚州邗江一模)請你將圖中的光路圖補充完整(保留作圖痕跡)。
如圖所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0. 在如圖所示的光路中,分別作出AO的折射光線和BC的入射光線。
如圖所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1. 如圖所示,薄凸透鏡與薄凹透鏡恰好共著同一個主光軸和同一個焦點F,一條入射光線射向薄凹透鏡的右側焦點F。請在圖中作出這條入射光線經過薄凹透鏡和薄凸透鏡折射的光路圖。
如圖所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2. 已知圖中的凹透鏡和凸透鏡的焦距相同,根據兩種透鏡對光線的作用,畫出已知光線的入射光線和折射光線。
如圖所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類型三 光學綜合作圖
13. (2023·濰坊)為測量容器中水的深度,一同學將刻度尺豎直插入水中,如圖所示。從A處向水中看去,看到刻度尺上B點在水中所成的像位于C點,同時看到水中D點的像也位于C點。請據此:(1) 用虛線畫出水面位置。
(2) 完成看到D點的光路圖。
如圖所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4. (2023·鄂州)如圖所示,水池邊有一路燈S,路燈上方有一平面鏡MN,S發出的光能經MN反射后射入水中,請畫出:(1) S在平面鏡中所成的像S'。
(2) 經MN反射后過A點的反射光線OA。(3) OA射入到水池底的光路圖。
如圖所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5. (2023·蘇州姑蘇校級二模)平靜水面的上方有一只小鳥,水中有條小魚,水面一側C點的人眼恰好看到它們在水中的像重合。以A'點代表小鳥的像,以小魚眼睛B點代表小魚的實際位置。請畫出小鳥在水面上方的實際位置A(用實心點表示)以及人眼看到小魚的光路圖。
如圖所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6. (2023·無錫江陰校級三模)如圖所示,請作出凸透鏡的入射光線和進入水中的折射光線。
如圖所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7. (2023·淮安模擬)如圖所示,凹透鏡的主光軸處于水平位置,F是其焦點,平面鏡與水平方向成45°,請畫出豎直激光束AO經平面鏡反射,再經凹透鏡折射的光路圖。
如圖所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8. (2023·宿遷二模)如圖所示,F為凸透鏡的焦點,OO'為凸透鏡的主光軸,AB為射向凸透鏡且過焦點的光線,在凸透鏡的右側有一平面鏡MN和主光軸OO'成45°,請畫出經凸透鏡折射后和經平面鏡反射后的完整光路圖。
如圖所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共16張PPT)
第三章 光的折射 透鏡
二、 透 鏡
第2課時 透鏡的焦點與焦距
1. 小明利用太陽光測量凸透鏡的焦距,下列操作最合理的是 (  )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2. 小杰同學想制作一個平行光源,你認為以下做法可行的是 (  )
A. 選用凸透鏡并把燈泡放在凸透鏡的焦點上
B. 選用凹透鏡并把燈泡放在凹透鏡的焦點上
C. 選用凸透鏡并把燈泡放在凸透鏡的焦點以內的地方
D. 選用凹透鏡并把燈泡放在凹透鏡的焦點以內的地方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3. 小星同學利用太陽光測量凸透鏡的焦距,方法如圖所示。他注意到讓凸透鏡正對陽光,但沒有仔細調節紙片與透鏡的距離,在紙片上的光斑并不是最小時就測出了光斑到凸透鏡中心的距離L,當紙片遠離透鏡時,光斑一直變大,那么,凸透鏡的實際焦距 (  )
A. 一定小于L
B. 一定大于L
C. 可能等于L
D. 可能小于L也可能大于L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4. (2023·泰州靖江校級期中)小明將水滴滴在透明玻璃紙上,透過水滴觀察報紙上的字,發現變大了,這個水滴相當于一個凸透鏡,如圖甲所示,通過“嫦娥一號”把它帶到太空中,水滴由于不受重力,會變得如圖乙所示,則在太空中,該水滴透鏡 (  )
A. 焦距不變
B. 焦距會變長
C. 對光線的偏折能力增強
D. 對光線的偏折能力減弱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5. 如圖所示,凸透鏡正對著太陽光,來回移動另一側的紙片,得到最小、最亮的光斑時,紙片距離凸透鏡中心10cm,則此凸透鏡的焦距是    cm;接著將紙片向遠離凸透鏡的方向移動,紙片上的光斑    (變大/不變/變小),紙片上光斑與凸透鏡的鏡面大小相同時,紙片距離凸透鏡的中心
    cm。
10
變大
2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6. (2023·揚州二模)請在圖中畫出入射光線對應的折射光線。
如圖所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7. (2023·淮安漣水校級模擬)請在圖中畫出經過透鏡折射前的入射光線。
如圖所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8. 凸透鏡的入射光線P來自發光體,對應這條入射光線的折射光線可能是 (  )
A. a B. b C. c D. d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9. 如圖所示,凸透鏡的光心和平面鏡相距2cm,平面鏡垂直于凸透鏡主光軸,一束平行于凸透鏡主光軸的光線射向透鏡,經平面鏡反射后會聚于兩鏡的中點A上,則此凸透鏡的焦距為 (  )
A. 2cm B. 3cm C. 4cm D. 6cm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0. 如圖所示,小華將兩條平行于主光軸的光線射到凸透鏡上,經凸透鏡折射后會聚于點F,若①②兩條光線分別向靠近主光軸的方向平移一段距離,則經凸透鏡折射后的會聚點        (向右移動/保持原位置不變/向左移動),小華取點光源放在A點處,在透鏡另一側將白紙沿主光軸遠離透鏡的過程中,紙上的光斑大小    (變大/不變/變小)。
保持原位置不變
變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1. 如圖所示,平行光通過圖中左側虛線框(其中放置一塊透鏡)后,在右側光屏上形成一個圓形光斑,該光斑的直徑比透鏡大。請你判斷虛線框中是不是凸透鏡,寫出接下來的操作及判斷方法。(不添加其他器材)
(1) 操作:將光屏      。
(2) 判斷方法:

向左移動
若光斑一直變小,則為凹透鏡;若光斑先變小后變大,則為
凸透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2. 為了研究凸透鏡的焦距與哪些因素有關,某小組同學選擇了如圖(a)所示的四個透鏡,其中A、B和C、D分別是兩組厚度相同的凸透鏡,它們分別用玻璃、塑料和水晶制作而成。
(1) 若要探究“凸透鏡的焦距與透鏡材料的關系”,則小組應選擇圖(a)中的
       (填字母)做實驗。
A、B(或C、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2) 選擇A和C兩個透鏡還可以探究“凸透鏡的焦距與    的關系”,小組同學讓一束與主光軸平行的光,分別經過兩凸透鏡后會聚于焦點處,如圖(b)所示。比較兩次實驗的現象,可以得到的初步結論是當
 。
(3) 本實驗采用的科學方法是      。
厚度
材料相同時,
凸透鏡越厚,凸透鏡的焦距越小
控制變量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共17張PPT)
第三章 光的折射 透鏡
一、 光的折射
第1課時 折射的特點
1. 一束光線從水中斜射入空氣中,若入射角為32°,則折射角可能為
(  )
A. 0° B. 23° C. 32° D. 45°
2. (2022·徐州)人在岸上透過池水看池塘底部,下列光路圖正確的是 (  )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D
3. 如圖所示,一束激光AO由空氣斜射入玻璃磚,折射后從另一側射出,其出射點可能是圖中的 (  )
A. M點
B. N點
C. P點
D. Q點
4. 當光從一種介質射入另一種介質時,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 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B. 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C. 折射角等于入射角 D. 以上情況都有可能
B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5. 一束光線從玻璃斜射入空氣中,如圖甲所示,則折射角為    。一束光線由空氣斜射入水中,如圖乙所示,當夾角i增大時,折射角將_______
(增大/不變/減小)。
30°
減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6. (2023·蘇州)如圖,光線AO自空氣斜射向水面,畫出其反射光線和折射光線的大致位置。
如圖所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7. 如圖所示為光在空氣和玻璃兩種介質中傳播的情形,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 入射角等于30°
B. 折射角等于50°
C. NN'是界面
D. MM'的右邊是玻璃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8. (2023·鹽城濱海二模)一束激光由空氣斜射入水中,形成的光路如圖,當水面下降時 (  )
A. 反射角變小
B. A點向左移
C. 折射角變小
D. A點向右移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9. 如圖所示為光沿CO射向半圓形玻璃磚的圓心O,分別透過平直界面AOB和圓弧形界面AMB時的光路。則在玻璃中的光線為    (OD/
OE),光射出圓弧形界面AMB時的光線為    (DF/DG/EH/EI)。
10. 一束光線射入玻璃磚,與上表面的夾角為60°,則反射角為    。若使入射角的角度變化,則折射角的角度變化的大小與入射角的角度變化的大小    (相同/不相同)。
OE
EI
30°
不相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1. 小明在探究“光的折射規律”時,做了兩個實驗,如圖所示。對比兩圖,你有什么發現:               。根據這兩幅圖,請你提出一個有探究價值的問題:___________________
     
在入射角相同時,不同介質中的折射角不同(合理即可)
影響折射角大小的因
素是什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2. (2023·蘇州模擬)如圖所示,一束光射向玻璃磚并穿過玻璃磚,畫出這束光進入玻璃磚和離開玻璃磚后的光線(注意標出法線)。
如圖所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3. (2023·鹽城亭湖校級期中)如圖所示,畫出光通過玻璃三棱鏡時的光路。
如圖所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4. 將一平面鏡斜放在裝有水的水槽中,一束光線垂直射向水面,如圖所示。請畫出這束光線在水中行進最后射出水面的大致光路圖。
如圖所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5. 小強同學利用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探究“光的反射和折射規律”。在玻璃水槽中豎直放置的光屏是由E和F兩個半圓形光屏組成的,NOM為兩半圓的分界線,其中光屏F可繞直徑NOM前后折轉。實驗測量數據如表所示。
入射角α 0° 30° 45° 60°
反射角γ 0° 30° 45° 60°
折射角β 0° 22° 32° 4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 為了更清晰地觀察到水中的光路,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寫出一個即可)。
(2) 當光從空氣射入水中時,光的傳播方向     (一定/不一定)發生改變。
(3) 由表中數據可知,光從空氣斜射入水中時,折射角    (大于/等于/小于)入射角,且折射角隨著入射角的增大而    。
(4) 由表中數據可知,當光從水中以32°的入射角斜射到空氣中時,折射角為    °。
在水中滴幾滴牛奶
不一定
小于
增大
4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5) 小強同學在實驗時,當他沿AO方向射入一束光,F光屏上沒有反射光和折射光,原因可能是                      。
F光屏繞直徑NOM向前或者向后折轉了一定角度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共28張PPT)
第三章 光的折射 透鏡
第三章復習
本章整合提升
考點一 光的折射
1. 光在空氣和水的分界面處同時發生反射和折射的光路如圖所示,其中反射角為∠    (1/2/3),法線為    (①/②),分界面的   方為水。當入射光線順時針轉動時,反射光線與折射光線的夾角將變   。
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 (2023·武漢硚口模擬)如圖所示的日暈,又叫圓虹,是一種大氣光學現象,是日光通過卷層云時,經過冰晶的折射和反射形成。下列有關光的四種現象中,與日暈現象形成的原理相同的是 (  )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3. 如圖所示,一束光從空氣射向玻璃三棱柱,畫出光從玻璃三棱柱右表面射出的光線。
如圖所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考點二 透鏡
4. 在利用太陽光測量凸透鏡的焦距時,小華將凸透鏡正對陽光,再把一張白紙放在它的下方,如圖所示,當在紙上呈現一個并非最小的光斑時,測得這個光斑到凸透鏡的距離為L。你認為凸透鏡的焦距f       (可能大于/等于/一定小于)距離L。然后小華將凸透鏡逐漸遠離白紙,若光斑
變大,則凸透鏡的焦距f一定    (大于/等于/小于)剛才測得的距離L。
可能大于
小于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5. (2023·六安金安校級期中)如圖所示,一束光線射入O處光學元件后聚于主光軸的S點,取走光學元件后,光線會聚于S'點,則該鏡一定是 (  )
A. 凸面鏡 B. 凹面鏡 C. 凸透鏡 D. 凹透鏡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6. (2023·蘇州姑蘇模擬)將圖中的光路補充完整。
如圖所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考點三 凸透鏡成像的規律
7. (2023·連云港灌云校級模擬)用焦距為10cm的凸透鏡做“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組裝并調整實驗器材時,應使燭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鏡的     上;找像時,要前后多移動幾次光屏,找出成最    像時光屏的位置;當點燃的蠟燭、凸透鏡、光屏置于光具座上如圖所示的位置時,光屏上呈現燭焰的倒立、    (放大/等大/縮小)的實像,
    (照相機/投影儀/放大鏡)就是應用的這個原理。
主光軸
清晰的
縮小
照相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8. 如圖所示,燭焰在光屏上剛好成清晰的像。透鏡不動,將蠟燭移至40cm刻度線處,移動光屏,在光屏上能觀察到 (  )
A. 倒立、縮小的實像
B. 倒立、放大的實像
C. 正立、放大的實像
D. 光屏上不能呈現像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9. (2023·無錫錫山一模)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中,當點燃的蠟
燭、凸透鏡及光屏處于如圖所示的位置時,在光屏上得到燭焰清晰的像。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
A. 圖中成像特點與照相機的成像特點相同
B. 該凸透鏡的焦距范圍為10cmC. 透鏡不動,蠟燭從刻度為30cm處移動到
5cm處的過程中,像一直變小
D. 實驗過程中,若用不透明的硬紙板擋住凸透鏡的上半部分,則光屏上的像是不完整的,且變暗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考點四 透鏡的應用
10. 如圖所示,A、B、C、D是距凸透鏡不同距離的四個點,F為焦點。下列成像原理與圖中物體在不同點時的成像情況相對應,其中正確的是 (  )
A. 放大鏡使用時的成像情況與物體放在C點時
的成像情況相似
B. 投影儀是根據物體放在D點時的成像特點制成的
C. 照相機是根據物體放在A點時的成像特點制成的
D. 人眼看物體時的成像情況與物體放在F點時的成像情況相似
第10題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11. (2023·鹽城開學)關于近視眼和遠視眼的成像特點及矯正方法,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 近視眼成像于視網膜前,應使用凹透鏡矯正
B. 近視眼成像于視網膜后,應使用凸透鏡矯正
C. 遠視眼成像于視網膜前,應使用凸透鏡矯正
D. 遠視眼成像于視網膜前,應使用凹透鏡矯正
12. 顯微鏡和望遠鏡都是利用兩個凸透鏡的組合體,其中顯微鏡的物鏡與
    作用相同,望遠鏡的目鏡與    的作用相同。(放大鏡/投影儀/照相機)
A
投影儀
放大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考點五 人眼看不見的光
13. (2023·無錫江陰期中)有關紅外線、紫外線,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
A. 物體溫度越高,向外輻射出的紅外線越強
B. 為了促進骨骼的生長,人體需要照射極大量的紫外線
C. 驗鈔機發出的“光”是“紫外線”,遙控器發出的“光”是“紅外線”
D. 紫外線能殺死微生物,在醫院常用紫外線來滅菌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14. (2023·煙臺)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有些古詩詞中蘊含著豐富的物理知識。下列詩句中的情境能用光的折射原理解釋的是 (  )
A. 起舞弄清影
B. 潭清疑水淺
C. 風吹草低見牛羊
D. 樓臺倒影入池塘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15. (2023·揚州寶應期末)紅外線和紫外線的應用非常廣泛,下列儀器中屬于利用紫外線工作的是 (  )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16. (2023·常州模擬)標有a、b兩點的筷子放在空碗中如圖甲所示,向碗中加水至虛線處,觀察到如圖乙所示的場景,此時看到筷子上的a點或b點,光的傳播路徑正確的是 (  )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17. 如圖所示,將一透鏡正對太陽光,其下方的紙上呈現一個并非最小的光斑,這時光斑到透鏡的距離為L。下面說法正確的是 (  )
A. 一定是凸透鏡,若透鏡遠離紙的過程中光斑一直變大,
則透鏡的焦距一定小于L
B. 一定是凸透鏡,紙上的光斑是太陽通過透鏡所成的實像
C. 由于紙上呈現一個并非最小的光斑,所以可能是凹透鏡
D. 一定是凸透鏡,若透鏡遠離紙的過程中光斑先變小再變大,則透鏡的焦距一定小于L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18. (2023·泰州泰興校級一模)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時,小明將蠟燭沿主光軸由距透鏡90cm移至120cm的過程中發現燭焰在圖示位置光屏上的像一直比較清晰。若他再將蠟燭移至距透鏡3cm處,所成像的性質是 (  )
A. 一定是正立、放大的虛像
B. 可能是放大的實像也可能是放大的虛像
C. 一定是倒立、放大的實像
D. 一定是倒立、縮小的實像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19. (2023·徐州模擬)小紅想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在第一次實驗時將蠟燭和透鏡放在如圖所示位置(光屏未畫出),移動光屏,在光屏上得到一個清晰的像;然后再移動蠟燭、光屏繼續進行實驗,當蠟燭在30cm刻度處時,光屏上得到一個相同大小、清晰的像。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  )
A. 該凸透鏡的焦距是10cm
B. 第一次實驗得到的像是倒立、縮小的實像
C. 第一次實驗的成像規律可應用于照相機
D. 將蠟燭從圖中位置向25cm刻度處移動的過程中,光屏上的像在逐漸變小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0. (2023·徐州沛縣三模)如圖所示是創新小組的同學們自制的照相機。在較暗的教室內,讓凸透鏡對著明亮的室外,拉動紙筒,在半透明膜上可看到室外實驗樓清晰的像,若想在半透明膜上成實驗樓更大清晰的像,下列做法正確的是 (  )
A. 相機向前移,紙筒向前伸
B. 相機向后移,紙筒向后縮
C. 相機不移動,紙筒向后縮
D. 相機和紙筒的位置均不變
A
第20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1. (2023·淮安洪澤一模)如圖所示,眼睛角膜是晶狀體會聚光線的重要組成部分。激光治療近視手術是運用激光精確切削眼睛角膜基質層,制作出均勻完美的角膜瓣和角膜透鏡,以矯正患者近視。手術的結果是 (  )
A. 眼球會聚光線的能力變強,成像到視網膜上
B. 眼球發散光線的能力變強,成像到視網膜上
C. 晶狀體會聚光的能力沒變,成像在視網膜前
D. 晶狀體的發散光能力沒變,成像在視網膜后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2. (2023·咸陽秦都期末)如圖所示為顯微鏡和天文望遠鏡的示意圖,關于兩種儀器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
A. 顯微鏡的物鏡相當于投影儀
B. 天文望遠鏡的物鏡相當于照相機
C. 顯微鏡的目鏡是凹透鏡
D. 天文望遠鏡的目鏡是凸透鏡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3. 小王同學是一個集郵愛好者,他在用焦距為10cm的放大鏡觀察一枚風光郵票,此時郵票距放大鏡的距離應    (大于/等于/小于)10cm。在不移動郵票的情況下,想讓觀察到的像更大一些,同時要保證觀察到的像仍是清晰的,則他可以將放大鏡向    (遠離/靠近)郵票的方向移動較小的距離。
24. (2023·揚州儀征校級段考)幻燈機是利用凸透鏡成    (放大/縮小)的實像的原理。在放映幻燈片時,要使銀幕上的像更大一些,應使幻燈機    (遠離/靠近)銀幕,并使幻燈片與鏡頭的距離    (變大/變小)。
小于
遠離
放大
遠離
變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5. (2024·鹽城一模)如圖甲是一種新型的眼鏡片,可通過在透明薄膜中注入或抽出光學液體來實現不同的作用,鏡片Ⅱ對光線有    作用;圖乙是小明看遠處物體的成像情況,他的視力缺陷是    ,矯正時應選擇鏡片    。
會聚
近視
I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6. (2022·岳陽)小貓叉不著魚,作圖可解釋。請完成小貓看見魚(圖中A點)的折射光路圖。
如圖所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7. (2023·鹽城濱海段考)如圖,根據給出的入射光線或折射光線,畫出相應的折射光線或入射光線。
如圖所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共16張PPT)
第三章 光的折射 透鏡
四、 透鏡的應用
第1課時 照相機和眼球 視力的缺陷與矯正
1. (2023·無錫二模)手機掃描二維碼,相當于給二維碼照了一張照片,如圖是手機掃描物品上的二維碼,登錄網址,查看物品相關信息,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
A. 二維碼位于攝像頭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間
B. 二維碼位于攝像頭的二倍焦距以外
C. 物體上的二維碼是光源
D. 當二維碼超出手機上設定的方框時,物品不動,把
手機靠近物品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第1題
2. (2023·常州)2023年3月7日凌晨,在清華大學校園內,某同學用照相機拍到“太空中的中國空間站”的照片。照相機鏡頭的焦距為f,拍照時像距 (  )
A. 略小于f B. 略大于f
C. 略小于2f D. 略大于2f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3. 人眼是一個高度精密的光學系統,下列圍繞人眼的說法,錯誤的是
(  )
A. 視網膜相當于光屏
B. 物體在視網膜上成像的像距大于二倍焦距
C. 晶狀體和角膜相當于一個凸透鏡
D. 外界物體在視網膜上成的像是倒立的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4. 如圖,小華同學在做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實驗時,把周老師的眼鏡放在蠟燭和凸透鏡之間,發現光屏上燭焰的像變模糊了。接著,他再將光屏遠離凸透鏡,又能在光屏上看到燭焰清晰的像。關于周老師的眼睛和眼鏡說法正確的是 (  )
A. 周老師是近視眼,戴凹透鏡
B. 周老師是近視眼,戴凸透鏡
C. 周老師是遠視眼,戴凹透鏡
D. 周老師是遠視眼,戴凸透鏡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5. (2023·無錫一模)當前,購物支付、銀行取款、小區進出等已進入“刷臉”
時代。如圖所示,小明的媽媽取款時只需面對“刷臉”取款機的攝像頭,經系統自動拍照、掃描確認后,即可迅速完成交易。在“刷臉”取款過程中,攝像頭相當于    透鏡;面部經攝像頭成倒立、    的實像;當人臉稍遠離攝像頭時,攝像頭所成的像    (變大/不變/變小)。

縮小
變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6. (2023·無錫錫山一模)每年6月6日是全國“愛眼日”,圖中表示遠視眼的是圖    (甲/乙),而遠視眼應該戴    透鏡制成的眼鏡進行矯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7. 如圖所示,當我們看遠處物體時,遠處物體的光線正好聚焦在視網膜上。當我們從看遠處物體改為看近處物體時(一般不小于10cm),為了使近處物體成像在視網膜上,晶狀體凸度和焦距的變化情況分別是 (  )
A. 晶狀體凸度變大,焦距變短
B. 晶狀體凸度變大,焦距變長
C. 晶狀體凸度變小,焦距變短
D. 晶狀體凸度變小,焦距變長
A
第7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8. (2023·淮安盱眙一模)畢業班的同學在照畢業照時發現有一部分同學沒有進入取景框,為了使全班同學都進入取景框,接下來的操作是 (  )
A. 使照相機靠近學生,并調節鏡頭使鏡頭靠近膠片
B. 使照相機遠離學生,并調節鏡頭使鏡頭靠近膠片
C. 使照相機遠離學生,并調節鏡頭使鏡頭遠離膠片
D. 使照相機靠近學生,并調節鏡頭使鏡頭遠離膠片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9. (2023·南通崇川校級段考)李老師戴著眼鏡正在批改作業,聽到遠處有學生叫她,為了看清該學生的容貌,李老師立即摘下眼鏡跟這位學生打招呼。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 李老師所戴眼鏡的鏡片是凸透鏡
B. 李老師是近視眼
C. 李老師不戴眼鏡看近物時,物體的像會成在視網膜前方
D. 李老師眼睛的晶狀體太厚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0. (2023·常州武進校級一模)如圖所示,小明透過水滴狀的魚肝油膠囊觀察積木,發現上面的數字“9”變成了“6”,與該成像原理相同的光學儀器有
    ;若想讓“6”變大一些,可將積木與膠囊的距離    。
照相機
減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1. (2023·宿遷一模)小明用薄膜充水后制成水透鏡模擬眼球中的晶狀體,來比較正常眼、近視眼和遠視眼的焦距大小。實驗中測得圖甲水透鏡的焦距為8cm,再將甲分別擠壓成圖乙、圖丙的形狀,并分別測量焦距,如圖所示。
(1) 測得焦距大于8cm的是圖    ;模擬近視眼的是圖    。
(2) 在同一位置,用甲、乙、丙透鏡分別對著遠處的某一物體,移動光屏得到清晰的像,其中像距較大的是圖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3) 目前很多近視患者戴隱形眼鏡來矯正視力。隱形眼鏡是一種直接貼在角膜表面的超薄鏡片,可隨著眼球運動,其中心厚度只有0.06mm,則此鏡片的邊緣厚度    (大于/等于/小于)0.06mm,此鏡片對光有______
(會聚/發散)作用。
大于
發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2. 一位老師和一名學生分別戴+400度和-300度的眼鏡,則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
A. 他們分別戴近視鏡和遠視鏡,學生的眼鏡焦距大
B. 他們分別戴遠視鏡和近視鏡,學生的眼鏡焦距大
C. 他們分別戴近視鏡和遠視鏡,學生的眼鏡焦距小
D. 他們分別戴遠視鏡和近視鏡,學生的眼鏡焦距小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共15張PPT)
第三章 光的折射 透鏡
二、 透 鏡
第1課時 初識透鏡
1. 如圖所示,炎炎夏日,汽車停在露天停車場,若把裝滿水的礦泉水瓶留在車內,太陽光透過礦泉水瓶后,則可能把汽車內的易燃物引燃。這是因為這瓶水 (  )
A. 相當于一個凸透鏡,會聚光線
B. 相當于一個凸透鏡,發散光線
C. 相當于一個凹透鏡,會聚光線
D. 相當于一個凹透鏡,發散光線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2. 如圖所示為把一副眼鏡放在太陽光下,在地面上所看到的情形。由此可以判斷該鏡片是 (  )
A. 凸面鏡 B. 凹面鏡 C. 凸透鏡 D. 凹透鏡
3. 如果把一個玻璃球分割成五塊,其截面如圖所示。再將a、b、c、d、e這五塊玻璃分別放在太陽光下,那么能使光發散的是 (  )
A. a B. b C. c D. d
D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4. (2023·無錫錫山校級三模)我國出土的文物“水晶餅”為中部鼓起的透明圓餅,古籍記載“正午向日,以艾承之,即火燃”。關于“水晶餅”利用太陽光生火,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 這是光的反射現象 B. 這是光的色散現象
C. “水晶餅”對光有會聚作用 D. “水晶餅”對光有發散作用
5. (2023·南昌青山湖校級期中)下列各組光學器件中都能對光線起發散作用的是 (  )
A. 凹面鏡和凸透鏡 B. 凸面鏡和凹透鏡
C. 凹面鏡和凹透鏡 D. 凸面鏡和凸透鏡
C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6. 取一段鐵絲,繞制一個內徑約為3mm的圓環,如圖所示。將圓環在清水中浸一下,圓環上布滿水膜,此時辨別水膜相當于“凸透鏡”還是“凹透鏡”的最可靠的方法是 (  )
A. 用手摸
B. 透過水膜看物體
C. 用強光照射
D. 用刻度尺測量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7. 一個大燒杯倒扣在桌面上,里面充以煙霧,用手電筒通過杯底自上而下照射,調節手電筒的聚光圈,使通過煙霧的光成粗細均勻的柱形光束,如圖甲所示。
(1) 燒杯內充以煙霧,是利用了煙塵微粒對光
的    來顯示光通過的路徑。
(2) 燒杯底部放一個凸透鏡,觀察到的現象如
圖乙所示,說明凸透鏡對光有    作用。
(3) 燒杯底部放一個凹透鏡,觀察到的現象如圖丙所示,說明凹透鏡對光有
    作用。
漫反射
會聚
發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8. 如圖甲所示,小莉在老師指導下,觀察教室里的LED日光燈,發現每個LED發光芯片上都封裝了硅膠透鏡。資料顯示,芯片最大發光角度是180°(大于180°范圍也有少量余光),光線通過透鏡會聚可得到180°、160°、140°、120°、90°、60°等不同的出光角度。圖乙中的光路顯示了一些透鏡對光線的作用,與LED透鏡對光線的作用相同的是 (  )
A. ①④ B. ③④ C. ①③ D. ①②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9. 光線經過甲、乙兩透鏡后的折射光線如圖所示,則關于兩透鏡的類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 甲是凸透鏡,乙是凹透鏡
B. 甲是凹透鏡,乙是凸透鏡
C. 甲、乙都是凸透鏡
D. 甲、乙都是凹透鏡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0. (2023·蘇州姑蘇校級期中)如圖所示,一玻璃磚內有一凸形氣泡,一束平行光垂直射向玻璃磚的側面,通過玻璃磚后,光線將會 (  )
A. 仍然平行
B. 會聚
C. 發散
D. 無法確定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1. 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
A. 任何光束通過凸透鏡都會變成平行光
B. 任何光束通過凸透鏡都會會聚于一點
C. 通過凹透鏡的光束可能是會聚的
D. 通過凹透鏡的光束都是發散的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2. 報紙上放有小明的近視眼鏡、爸爸的老花眼鏡(遠視眼鏡)、奶奶度數更深的老花眼鏡及媽媽的平光眼鏡如選項圖,則奶奶的眼鏡是 (  )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3. 如圖所示,一束光經過一個透鏡后會聚于主光軸上的點A,取掉透鏡后,光會聚于點B,則該透鏡起到     (會聚/發散)作用,是    透鏡,由此說明,能使光會聚于一點的透鏡     (一定/不一定)是凸透鏡。
發散

不一定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4. 將盛有清水的封閉試管水平放置,內有一個較大的空氣泡,如圖所示。陽光垂直照射試管,在空氣泡下方的白紙上,出現一個橢圓形的“陰影”。“陰影”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陽光透過試管的其他部分,會在白紙上形成_____________
      。
試管中的氣泡與周圍的水組成一個凹透鏡,對光有
發散作用
一條與試管平
行的亮線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共16張PPT)
第三章 光的折射 透鏡
一、 光的折射
第2課時 生活中的折射現象
1. (2023·泰安)“海市蜃樓”在我國古書《史記》《夢溪筆談》中都有記載,下列光現象中與“海市蜃樓”形成原理相同的是 (  )
A. 樹木在水中的倒影
B. 池水看起來比實際的淺
C. 樹蔭下圓形的光斑
D. 陽光下人的影子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2. 小紅在平靜的湖邊看到“鳥在水中飛,魚在鳥上游”,如圖所示。對畫面中的現象,解釋正確的是 (  )
A. 水中的“鳥”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B. 水中的“鳥”是實像
C. 看到的“魚”比實際位置深
D. 看到的“魚”是虛像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3. (2023·宿遷沭陽模擬)如圖是光源S發出的光線從水中斜射入空氣中的光路圖,下列關于人在岸上觀察到光源S所成像的說法正確的是 (  )
A. 光源S所成的虛像在直線①上
B. 光源S所成的虛像在直線②上
C. 光源S所成的實像在直線①上
D. 光源S所成的實像在直線②上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4. (2024·宿遷沭陽校級模擬)陶瓷茶杯底部放有一枚硬幣,人移動到某一位置時看不見硬幣(如圖甲),往茶杯中倒入一些水后,又能夠看見硬幣了(如圖乙)。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  )
A. 兩次觀察中人眼位置應保持不變
B. 人眼看到的水中的硬幣是一個變高了的虛像
C. “看不見”是由于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
D. “又看見了”是由于光從空氣斜射入水中時發生了
折射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5. (2023·鹽城開學)如圖所示,小孩在湖邊觀魚,這條魚實際在C點處,但小孩看見魚是在D點處。則小孩這樣看的結果是因為從水下發射的光發生了    ,所看的是魚的    (實/虛)像,光是從_________________
(空氣中射到水中/水中射到空氣中)。
折射

水中射到空氣中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6. (2024·揚州)如圖,向碗中加水至圖示位置,請畫出人眼剛好看到硬幣上P點的光路圖。
如圖所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7. 在小船上,小明用魚叉去叉所看到的魚,小王用手電筒去照亮所看到的魚,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 小明應叉“魚”的下方,小王應對準“魚”照
B. 小明和小王都應對準“魚”叉和照
C. 小明和小王都應對準“魚”的下方叉和照
D. 小明應對準“魚”叉,小王應對準“魚”的下方照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8. (2023·南通如皋期中)如圖所示,射水魚發現水面上的小昆蟲后,從口中快速噴出一束水柱,將昆蟲擊落,下列選項中能表示射水魚觀察到小昆蟲的光路是 (  )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9. (2023·南通崇川校級段考)某校新建成一個噴水池,在池底中央安裝了一只射燈。池內無水時,射燈發出的一束光照在池壁上,在S點形成一個亮斑,如圖所示。現往池內一直注水,當水開始漫過射燈直至水面升至b位置,人看到亮斑的位置 (  )
A. 一直上升
B. 一直下降
C. 先上升再下降
D. 先下降再上升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0. (2023·泰州高港模擬)小明乘坐竹筏游覽常熟尚湖風景區水上森林,當船工用長直的竹篙斜插入水中撐行時,小明從側面觀察到了如圖所示的情景,小明依據所學的知識判斷出CO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______
(實/虛)像。竹篙A點距水面的高度為4m,則AB兩點間的距離為   m。
折射

8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1. 詩句“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給我們展現了一幅美麗的畫卷。如圖所示,其實詩人觀察到的落日并非太陽的實際位置,而是太陽光經過不均勻的大氣層發生了    所成的像,太陽實際在圖中    (甲/乙)的位置,人眼所看到的太陽是    (實/虛)像。
折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2. 如圖所示,S'是人眼在P處透過水面看見河底的一顆白色鵝卵石的虛像,該虛像是由光的    形成的,鵝卵石真實位置在S'的    方。若在P處用激光手電對準虛像S'照射,則手電發出的光    (能/不能)照射到河底的鵝卵石上。
折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3. (2023·南通海安模擬)如圖,在平靜的湖邊上方有一盞路燈,潛水員在水下E處看到了路燈的像。圖中A、B兩點,其中有一個是路燈,另一個是路燈的像。在圖中畫出水下E處的潛水員看到路燈的光路圖。
如圖所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共13張PPT)
第三章 光的折射 透鏡
三、 凸透鏡成像的規律
第2課時 凸透鏡成像規律的運用
1. 小明在房間里進行探究凸透鏡成像特點的實驗的情景如圖所示。保持蠟燭的位置不變,只移動透鏡,小明發現透鏡在A、B兩處時,墻壁上都能得到清晰的像,則兩次所成的像 (  )
A. 都是正立的
B. 都是虛像
C. 透鏡在B處時墻上成的像較大
D. 透鏡在A處時墻上成的像較大
D
1
2
3
4
5
6
7
8
9
10
2. (2023·南通崇川校級模擬)如圖所示,凸透鏡焦距為10cm,燭焰在圖示位置時恰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現將蠟燭沿主光軸向同一方向移動20cm,移動蠟燭的同時移動光屏,使燭焰始終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則光屏上的像 (  )
A. 一直變小
B. 一直變大
C. 先變大后變小
D. 先變小后變大
A
1
2
3
4
5
6
7
8
9
10
3. (2023·蘇州姑蘇校級模擬)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中,當點燃的蠟燭、凸透鏡及光屏處于如圖所示的位置時,在光屏上得到燭焰清晰的像。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
A. 透鏡不動,蠟燭向右移動,光屏向左移動,可再次得到清晰的像
B. 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實像
C. 蠟燭和光屏不動,移動凸透鏡到適當位置,光屏上可再次得到清晰的、縮小的像
D. 該凸透鏡的焦距范圍為7.5cm15cm
D
1
2
3
4
5
6
7
8
9
10
4. 小明同學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中,記錄并繪制了像到凸透鏡的距離v跟物體到凸透鏡的距離u之間關系的圖像,如圖所示,該凸透鏡的焦距是    cm,在把物體從距凸透鏡6cm處移動到7.5cm處的過程中,所成像的大小    (變大/不變/變小)。
8
變大
1
2
3
4
5
6
7
8
9
10
5. (2023·南京鼓樓一模)如圖所示,線段AB為一凸透鏡成像的物距倒數和像距倒數的對應關系。下列推測正確的是 (  )
A. 該凸透鏡的焦距等于0.2m
B. 物距為0.3m時所成像為正立、放大的虛像
C. 物距從0.05m增至0.1m的過程中,所成的像逐漸變小
D. 物距從0.1m增至0.8m的過程中,像距逐漸變小
D
第5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6. (2022·鎮江)如圖所示,凸透鏡位于P處(圖中未畫出),位置不變,移動蠟燭,光屏先、后在P同側的甲、乙兩處得到燭焰清晰的像,且甲處的像比乙處大,則 (  )
A. 甲處可能成的是虛像
B. 乙處像可能是放大的
C. P的位置在甲的左側
D. 蠟燭的移動方向向左
B
1
2
3
4
5
6
7
8
9
10
7. (2023·南通如皋一模)當蠟燭、透鏡甲和光屏在圖示位置時,燭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若保持透鏡和光屏位置不變,將透鏡甲換為透鏡乙,需將蠟燭向左移動距離s,方可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則 (  )
A. 透鏡甲的焦距等于20cm
B. 透鏡乙的焦距大于10cm
C. 蠟燭移動的距離s一定大于10cm
D. 第二次所成的像是放大的實像
B
1
2
3
4
5
6
7
8
9
10
8. 在“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的實驗中,把蠟燭和光屏固定在光具座上,當移動透鏡分別距光屏6cm和34cm時均可在光屏上得到清晰像。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
A. 透鏡距光屏34cm時成縮小的實像
B. 蠟燭和光屏的距離為40cm
C. 透鏡的焦距范圍為3cm≤f≤6cm
D. 若將蠟燭和光屏的位置互換,則透鏡仍可在上述兩位置成像,且像的性質不變
B
1
2
3
4
5
6
7
8
9
10
9. (2023·鎮江一模)如圖所示,蠟燭位置不動,將凸透鏡從圖示位置開始向左移動,光屏(未畫出)先后在凸透鏡右側的甲、乙兩處得到燭焰清晰的像,且乙處的像比甲處大,則 (  )
A. 凸透鏡的焦距f<15cm
B. 乙處燭焰的像是放大的
C. 乙位置在甲位置的左側
D. 乙和甲的位置可能重合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0. (2023·揚州)如圖甲,在裝有水的杯子里,小紅將一支鉛筆分別緊貼杯壁內、外豎直放置,兩次都觀察到鉛筆放大的像,俯視圖如圖乙、丙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 圖乙中鉛筆向前移,像一直變小
B. 圖乙中鉛筆向前移,像先變小后變大
C. 圖丙中鉛筆向后移,像一直變大
D. 圖丙中鉛筆向后移,像先變小后變大
A
1
2
3
4
5
6
7
8
9
10(共14張PPT)
第三章 光的折射 透鏡
四、 透鏡的應用
第2課時 放大鏡和投影儀(或幻燈機)
1. (2024·揚州)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時,蠟燭、凸透鏡和光屏的位置如圖所示,光屏上的像清晰,此成像規律的應用是 (  )
A. 照相機 B. 放大鏡 C. 攝像機 D. 投影儀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2. (2023·綏化)如圖所示,小明通過焦距為15cm的凸透鏡觀察到郵票正立放大的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 通過凸透鏡觀察到的像是實像
B. 郵票到凸透鏡的距離等于15cm
C. 郵票到凸透鏡的距離小于15cm
D. 郵票到凸透鏡的距離大于30cm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3. (2023·無錫一模)小明用手機、凸透鏡和紙盒自制了簡易投影儀,如圖所示。該投影儀能將手機上的畫面放大投射到豎直白色墻壁上。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
A. 手機屏幕到凸透鏡的距離應大于透鏡的二倍焦距
B. 白色墻壁上呈現的是手機上畫面的倒立、放大的實像
C. 若用不透明的硬紙板遮住凸透鏡的一部分,則白色墻壁
上的畫面將變得不完整
D. 從各個角度都能清楚地看到白色墻壁上的像,是由于墻對光發生鏡面反射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4. 關于四種光學儀器的成像情況,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
A. 放大鏡成正立、放大的實像 B. 照相機成正立、縮小的實像
C. 幻燈機成倒立、放大的實像 D. 平面鏡成正立、等大的實像
5. 在利用放映機播放膠片圖像時,要想在屏幕上得到一個如圖所示的放大的鑰匙像,則膠片圖像應為選項中的 (  )
C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6. 老奶奶用放大鏡看報紙時,為了看到更大的清晰的像,她應該 (  )
A. 報紙與眼睛不動,放大鏡離報紙遠一些
B. 報紙與眼睛不動,放大鏡離報紙近一些
C. 報紙與放大鏡不動,眼睛離報紙遠一些
D. 報紙與放大鏡不動,眼睛離報紙近一些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7. (2023·南通模擬)如圖所示,F點發出的兩條光線經凸透鏡后的折射光線平行于主光軸,P為二倍焦距處,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 物體放在A點時,所成的像跟幻燈機的成像性質相同
B. 物體放在P點時,經凸透鏡成正立、等大的實像
C. 物體放在B點時,可以用光屏接收到像
D. 物體放在C點時,所成的像跟照相機的成像性質相同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8. 小林在家里拿爺爺的放大鏡做實驗。第一次小林通過放大鏡看到書上的字如圖甲所示,此時他看到的是字的    (實/虛)像;第二次小林通過放大鏡看到書上的字如圖乙所示,這時他看到的是字的    (實/虛)像。從圖甲到圖乙的變化過程中,放大鏡是逐漸    (靠近/遠離)書
本的。與圖乙所反映的成像規律相同的光學儀器有     。


遠離
投影儀(或幻燈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9. (2024·常州武進校級一模)生活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的廣告投影燈,其內部結構如圖所示。為了在地面上得到更大的廣告圖像,使投影燈
    (靠近/遠離)地面,同時凸透鏡應該     (向外伸/保持不動/向內縮)。
遠離
向內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0. (2023·宿遷二模)為了方便老年人剪指甲,市場上一種新型指甲剪,上方加裝了一個小凸透鏡如圖甲所示,該指甲剪剪指甲時凸透鏡可以成正立、
    (放大/縮小)的虛像,判斷該凸透鏡的焦距可能為    (1cm/
5cm)。如圖乙所示,此時燭焰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這個像的成像原理與    (放大鏡/投影儀/照相機)相同。若保持蠟燭和光屏的位置不變,僅將凸透鏡更換成另一個焦距相同、尺寸更大的凸透鏡,此時光屏上像的大小與原來的像相比    (變大/不變/變小)。
放大
1cm
照相機
不變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1. (2023·揚州邗江二模)小明在水塘中看到形狀特殊的“蝦”。
(1) 圖甲中,他看到B處的“蝦”是它的    像,真正的蝦在水中_______
(填字母)處。他用激光筆從A處向    (填圖中字母)處射出光束,即可把蝦照亮。
(2) 拍照得到蝦的膠片后,他用圖乙所示的幻燈機展示給其他同學看,膠片上蝦的頭部應該朝    (上/下)。

E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3) 測得膠片到凸透鏡的距離為8cm,則該凸透鏡的焦距可能是    。
A. 2cm B. 6cm C. 9cm D. 10cm
(4) 要使像變得更大,應將幕布向    移,并將凸透鏡向    移。(左/右)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共12張PPT)
第三章 光的折射 透鏡
五、 人眼看不見的光
1. 如圖所示,將一束光投射到玻璃三棱鏡上,在棱鏡后側光屏上的AB范圍內觀察到了不同顏色的光,則 (  )
A. A處應是紫光
B. 只有AB之間有光
C. 將底片放到AB范圍B處的外側,底片不會感光
D. 將溫度計放到AB范圍A處的外側,會看到溫度上升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第1題
13
14
2. (2023·西安校級期中)日常生活中,人們經常利用熱理療儀治療疾病,熱理療儀是利用熱效應來工作的,其利用了 (  )
A. 紅光 B. 紫光 C. 紅外線 D. 紫外線
3. (2023·泰州興化二模)青少年學生一定要多參加戶外運動,這是因為太陽光中的某一種光波可以促成維生素D的活化,從而促進骨骼對鈣的吸收,這種光是 (  )
A. 紅外線 B. 紫外線 C. 紅色光 D. 綠色光
4. 上課時,老師用遙控器控制電腦播放PPT是利用了 (  )
A. 次聲波 B. 紅外線 C. 紫外線 D. 超聲波
C
B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5. (2023·淮安淮陰期中)有關紅外線、紫外線,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
A. 當一個物體的溫度升高時,它輻射出的紅外線也會增強
B. 紅外線不能被我們看見,所以它不能像可見光那樣傳遞能量
C. 驗鈔機利用紫外線使熒光物質發光,遙控器利用紅外線遙控
D. 紫外線能殺死微生物,在醫院常用紫外線來滅菌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6. (2023·徐州銅山校級期中)如圖所示為感應水龍頭,感應器發出的信號如果被感應區的手擋住,反射回來,就能自動出水,感應器發出的信號是 (  )
A. 紫光 B. 紅光
C. 紫外線 D. 紅外線
7. (2023·無錫新吳校級期中)各地商場利用如圖所示的測溫槍對進入商場人員進行體溫測量。測溫槍捕捉人體溫度主要依靠 (  )
紅外線 B. 紫外線
C. 次聲波 D. 超聲波
D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8. (2023·揚州寶應期末)如圖甲,電焊工人在焊接時,要戴上防護眼罩,這主要是防止電焊的弧光中強烈的    對人眼的傷害;圖乙是醫院里利用    (超聲波/次聲波)診斷儀幫助醫生檢查病人體內臟器的情景,這種聲音正常的人    (聽到/聽不到)。
紫外線
超聲波
聽不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9. (2023·常州武進校級期中)小明同學在賓館飯店看到一種自動門,當有人靠近時,門會實現自動開閉。他對此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很想知道自動門是如何實現自動控制的。為此他反復做了幾次試驗:當他輕輕地靠近自動門時,門自動打開;當把一個足球滾向自動門時,門自動打開;當把一面底部裝有滾珠的無色透明大玻璃板,直立著滑向自動門時,門不打開。根據探究試驗的結果,對自動門的自控原理提出了以下幾種猜想,你認為其中最合理的猜想是 (  )
A. 自動門“聽”到來者的聲音時,通過聲控裝置實現自動開閉
B. 自動門探測到靠近的物體發射出的紅外線,通過光控裝置實現自動開閉
C. 自動門本身能發射出一種紅外線信號,當此種信號被靠近的物體反射時,就會實現自動開閉
D. 靠近門的物體通過空氣能產生一種壓力傳給自動門,實現自動開閉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0. (2023·常州天寧校級期中)絕大多數魚類的體溫與周圍水溫相同,然而,生活在海水中的月魚,其體溫比周圍水溫高,為證實這一點,可對水中月魚進行拍照,應選用的器材是 (  )
A. 可見光照相機
B. 紫外光成像儀
C. 紅外照相機
D. 超聲波成像儀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1. 每年5月份,許多地區有大量焚燒秸稈的現象。焚燒秸稈所產生的煙霧不僅對空氣造成了嚴重的污染,威脅到人的健康,還影響了正常的航空及交通。為了對秸稈焚燒進行監控和治理,某市氣象局利用了高科技手段,通過衛星遙感技術進行觀測以及時發現焚燒源。衛星監測焚燒源的主要依據是 (  )
A. 對焚燒源進行拍照,從照片上直接看到焚燒源
B. 監測焚燒源產生的煙霧,從煙霧的多少來確定焚燒源
C. 監測焚燒源的顏色,從遙感照片的顏色來確定焚燒源
D. 監測焚燒源的溫度,通過捕捉高溫物體發出的紅外線來確定焚燒源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2. 距地面20~25km的大氣平流層內存在著臭氧,科學家稱之為臭氧層。關于臭氧層的作用,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 它是地球的保護傘,主要是防止地球表面的熱量向外輻射,從而保持地球有一定的溫度
B. 能吸收大部分來自太陽的紫外線,使地球上的生物免受大量紫外線的直接照射
C. 能阻止地球表面的水分蒸發形成的水蒸氣散發到宇宙中,保護人類賴以生存的水資源
D. 能阻擋過強的太陽光照射地球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3.(2023·蘇州張家港校級模擬)紅外線測溫儀是利用紅外線的    效應工作的,其中圖    (甲/乙)能反映測溫過程中紅外線的傳播情況。
 
  
  
14. 如圖所示是一款熱成像夜視儀,它利用    (可見光/紅外線/紫外線)成像。夜間人體溫度比野外草木、巖石的溫度    (高/低),人體的熱輻射比它們更強,所以利用夜視儀,即使在漆黑的環境下也能看清人的行動。


紅外線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共13張PPT)
第三章 光的折射 透鏡
第三章復習
重點實驗突破
類型一 探究光的折射特點
1. (2023·泰州海陵校級二模)某小組選用了圖甲中光源(激光筆)、水、水槽、可折轉的光屏(帶刻度)等器材,用于完成探究“光從空氣射入水中時的折射規律”。
(1) 使用可折轉的光屏,是為了觀察折射光線和入射光線是否__________
    。
1
2
在同一平
3
面內
(2) 光從空氣射入水中,入射點為O點,不斷改變入射角,讀出刻度盤上對應的折射角,將實驗結果畫在圖丙中,其中1和1'、2和2'……4和4'分別表示各次入射光線和對應的折射光線的位置,并記錄了表一的數據。由此可得出,光從空氣斜射入水中時,折射角隨入射角的增大而    ,且折射角    (大于/等于/小于)入射角。表一中空缺處的數據是    。
表一 表二
增大
小于
0
序 號 1 2 3 4
入射角/° 60 40 20 0
折射角/° 40 29 15
序 號 1 2 3
入射角/° 15 29 40
折射角/° 20 60
1
2
3
(3) 接下來繼續探究光從水中射入空氣中的折射情況,記錄了表二的數據。表二中空缺處的數據模糊不清,請綜合分析兩個表格中的數據,判斷出這個數據應該是    。
40
1
2
3
類型二 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
2. (2023·蘇州姑蘇模擬)某小組同學用如圖甲所示的裝置探究“凸透鏡成像特點”,其中凸透鏡的焦距為15cm。他們進行實驗的同時在坐標紙上記錄蠟燭與光屏上像的位置和大小,如圖乙。(用帶箭頭的線段表示物或像,
A'、B'分別表示蠟燭在A、B處像的位置)
1
2
3
(1) 小明將蠟燭、凸透鏡、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將三者    (分散/靠攏/任何位置均可)排列,點燃蠟燭并調整燭焰和光屏兩者的中心在凸透鏡的    上。
(2) 從圖乙中可以看出,蠟燭在A、B位置時光屏上得到的都是倒立、
    (放大/等大/縮小)的實像。
靠攏
主光軸
放大
1
2
3
(3) 和其他小組交流后發現,當他們把蠟燭放在C位置時,在光具座上無論怎樣移動光屏都不能得到清晰的像。為了讓蠟燭在C位置的像成在光具座上的光屏上,他們采用了兩種做法。
做法一:保持蠟燭和透鏡的位置不變更換凸透鏡,在光具座上移動光屏,光屏上又出現了清晰的像,這表明像距變    了,由此推斷更換的凸透鏡會聚光的能力較強,此透鏡焦距    (大于/等于/小于)15cm。
做法二:保持蠟燭和透鏡的位置不變,在蠟燭和透鏡之間再放置一個凸透鏡,在光具座上移動光屏,光屏上又出現了清晰的像。由此實驗聯系實際,遠視眼的晶狀體焦距較    (大/小),將近處物體的像成在視網膜
    (前/后)方,故需戴    透鏡矯正。

小于



1
2
3
(4) 小明在實驗中將蠟燭從略大于一倍焦距處逐漸遠離凸透鏡,物距u隨時間t的變化圖像如圖丙所示,則像距v與t的大致變化關系為圖丁中的  。
(5) 在圖乙A位置成像的基礎上,將蠟燭和光屏的位置互換,接著將透鏡向左移動5cm,那么要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應該將光屏向   (左/
右)移動    (大于/等于/小于)5cm距離。
C

小于
1
2
3
類型三 探究近視眼的缺陷與矯正
3. (2022·貴陽)近視程度不同的同學需要戴焦距不同的眼鏡。為了探究近視眼的矯正過程,組裝如圖甲所示的實驗裝置,其中“F”字樣的光源代替可視物體,光屏模擬視網膜。選用如圖乙所示的2號凸透鏡模擬晶狀體,打開“F”光源,調節各個元件的位置,直到光屏上呈現倒立、縮小的清晰像,正常眼睛的視物模型便組裝完成。請回答下列問題:
1
2
3
(1) 模擬近視眼視物情況,選擇圖乙中的    (填序號)號透鏡替代2號透鏡安裝在光具座上后,光屏上的像變模糊。
(2) 用如圖丙所示的水透鏡模擬近視眼鏡矯正視力。應將水透鏡置于光具座上的    (A/B/C)點,緩慢調節水透鏡中的水量,當水透鏡形成焦距合適的    透鏡時,光屏上呈現清晰的像,近視眼的成像情況得到改善。
(3) 更換焦距更小的凸透鏡模擬近視程度更嚴重的眼睛晶狀體,為了改善視網膜上的成像情況,實驗時需要用注射器    (抽取/注入)適量水。
3
B

抽取
1
2
3
(4) 根據上述實驗,近視程度更嚴重的同學應選擇焦距更大還是更小的透鏡來矯正呢     ,請結合透鏡對光的作用來分析選擇的理由: 
 
  。
更小
近視
程度更嚴重的同學,其晶狀體焦距更小,對光的會聚能力更強,故需用對光發散能力更強、焦距更小的凹透鏡來矯正
1
2
3(共14張PPT)
第三章 光的折射 透鏡
三、 凸透鏡成像的規律
第1課時 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
1. (2023·蘇州模擬)一平行光正對凸透鏡照射,在離透鏡10cm處的光屏上得到一個最小、最亮的光斑,那么當物體位于透鏡前25cm處,在透鏡另一側可以得到 (  )
A. 倒立、縮小的實像 B. 倒立、放大的實像
C. 正立、放大的虛像 D. 正立、縮小的虛像
2. 把高為2cm的發光棒立于焦距為5cm的凸透鏡前,在凸透鏡后的光屏上呈現出2cm高的像,則發光棒離凸透鏡的距離為 (  )
A. 12cm B. 10cm C. 8cm D. 4cm
A
1
2
3
4
5
6
7
8
9
10
B
3. 小華在用如圖所示的裝置做“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所用凸透鏡的焦距為20.0cm,他移動光屏找到清晰的蠟燭的像,這個像是選項中的 (  )
B
1
2
3
4
5
6
7
8
9
10
4. 小京通過焦距為10cm的凸透鏡看到了提示牌上“關燈”兩字放大的像,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 “關燈”兩字放大的像是實像
B. 提示牌上“關燈”兩字在凸透鏡的焦點上
C. 提示牌上“關燈”兩字到凸透鏡的距離小于10cm
D. 提示牌上“關燈”兩字到凸透鏡的距離大于20cm
C
第4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5. (2022·無錫)用焦距為10cm的凸透鏡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當點燃的蠟燭、凸透鏡、光屏置于光具座上如圖所示的位置時,光屏上呈現燭焰倒立、    的實像。若此時將光屏移走,則燭焰通過凸透鏡_______
(能/不能)成實像。將蠟燭移至光具座上40cm刻度線處,人站在光屏一側,通過凸透鏡可以看到一個    、放大的“燭焰”。
放大

正立
1
2
3
4
5
6
7
8
9
10
6. 如圖所示,將點燃的蠟燭及焦距為15cm的凸透鏡固定在光具座上,要在光屏上承接到燭焰    (正立/倒立)、放大的清晰實像,需將光屏向
    (左/右)移動;一段時間后,蠟燭變短了,燭焰在光屏上成的像會向
    (上/下)移。
倒立


1
2
3
4
5
6
7
8
9
10
7. (2023·揚州邗江一模)把蠟燭放在凸透鏡前30cm處,光屏上可接收到倒立、等大的實像,若把蠟燭向靠近凸透鏡的方向移動5cm,并移動光屏,在光屏上可以看到 (  )
A. 倒立、縮小的實像
B. 倒立、放大的實像
C. 正立、放大的虛像
D. 倒立、等大的實像
B
1
2
3
4
5
6
7
8
9
10
8. (2023·蘇州太倉校級模擬)如圖所示,燭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鏡的主光軸上,無論怎樣移動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燭焰清晰的像。可能觀察到燭焰清晰像的操作是 (  )
A. 向左移動透鏡同時調節光屏的位置
B. 光屏移到透鏡左側調節光屏的位置
C. 從透鏡左側透過透鏡向右觀察
D. 從透鏡右側透過透鏡向左觀察
D
1
2
3
4
5
6
7
8
9
10
9. (2023·蘇州姑蘇校級二模)在凸透鏡的主光軸上放一根木棒,a端在二倍焦距之外,而b端在一倍焦距與二倍焦距之間,如圖所示,那么在另一側所成的像是 (  )
A. a端變細,b端變粗
B. a端變粗,b端變細
C. a、b端變粗
D. a、b端變細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0. 小明用焦距為10cm的凸透鏡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
(1) 小明將蠟燭、凸透鏡、光屏隨意固定在光具座上,點燃蠟燭后,沿光具座無論怎樣移動光屏,在光屏上始終得不到燭焰的像,原因可能是_______
       。
(2) 重新調整后,將蠟燭、凸透鏡固定在光具座上,如圖甲所示,移動光屏后得到燭焰清晰、完整的像,該像是倒立、    (放大/縮小)的實像。我們可以從不同角度看到光屏上的像,是因為光在光屏上發生了_______
(鏡面反射/漫反射)。
蠟燭在
一倍焦距內
縮小
漫反射
1
2
3
4
5
6
7
8
9
10
(3) 若將帶有“F”形的LED燈光(如圖乙所示)替代蠟燭放在離凸透鏡5cm的地方,我們透過透鏡能看到的清晰的像是圖丙中的   。若放在離
凸透鏡15cm的地方并移動光屏,光屏上成的清晰的像是圖丙中的   。(忽略像的大小變化)
(4) 當光屏上出現燭焰清晰的像時,如果用遮光板擋住透鏡的上半部分,那么我們觀察光屏時,將會在光屏上看到    (填字母)。
A. 燭焰像的下半部分 B. 燭焰像的上半部分
C. 燭焰完整的像,像的亮度變暗 D. 燭焰完整的像,像的亮度不變
A
B
C
1
2
3
4
5
6
7
8
9
10
(5) 實驗過程中,燃燒的蠟燭變短了,可將凸透鏡的高度調    (高/低)一些,使像成在光屏中央。
(6) 小明利用上述器材測量該凸透鏡的焦距。將凸透鏡固定于光具座某刻度處,再將蠟燭、光屏分別自透鏡兩側較遠處緩慢靠近凸透鏡,直至光屏上出現等大的清晰像,此時蠟燭與光屏的距離為40.4cm,則凸透鏡的焦距為    cm。

10.1
1
2
3
4
5
6
7
8
9
10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葵青区| 芷江| 临颍县| 德令哈市| 鹿邑县| 灵台县| 息烽县| 泸水县| 永年县| 嘉义市| 昌黎县| 宁远县| 都匀市| 赫章县| 瑞丽市| 龙海市| 漾濞| 万山特区| 博湖县| 九龙城区| 四子王旗| 丰县| 行唐县| 太白县| 百色市| 徐水县| 桓台县| 弥勒县| 定兴县| 来安县| 延庆县| 周口市| 封开县| 宜章县| 利川市| 锡林郭勒盟| 宜兰县| 隆安县| 苍山县| 新河县| 内黄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