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24-2025學年滬粵版物理八年級上冊 全冊素能測評課件(共8份打包)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24-2025學年滬粵版物理八年級上冊 全冊素能測評課件(共8份打包)

資源簡介

(共28張PPT)
第四章 物質的形態及其變化素能測評
2. 測量液體溫度時,下列操作正確的是( C?。?br/>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3. 關于熱現象,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D?。?br/>A. 檢查口腔前,將金屬小鏡子放在酒精燈上烤一烤是為了防止水蒸氣
液化
B. 賓館用高溫水蒸氣燒水,利用了水蒸氣液化放熱
C. 生長在沙漠中的仙人掌,葉子呈針狀是為了減慢水的蒸發
D. 北方冬天,菜農在地窖內放幾桶水,利用水的蒸發,防止菜腐爛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4. “奮斗者”號載人潛水器的殼體使用了我國自主研發的新型高強、高
韌鈦合金。金屬鈦是一種晶體,其熔化時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為下列
選項中的( B?。?br/>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5. 小組同學做對比實驗,如圖所示,在甲、乙兩個相同杯子中分別放入
適量的冰塊和干冰塊。放置一段時間后,發現杯內物塊均變小。甲杯內
有液體出現,外壁有小水珠生成;乙杯內仍然是干燥的,外壁有一層薄
霜生成。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B?。?br/>A. 冰塊變小是凝固現象,干冰變小是升華現象
B. 冰塊變小需要吸熱,干冰變小需要吸熱
C. 小水珠生成是汽化現象,薄霜生成是凝華現象
D. 小水珠生成需要放熱,薄霜生成需要吸熱
第5題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6. 如圖所示,甲容器內盛有水,乙容器內盛有表中所列的一種液體。在
1個標準大氣壓下,若對甲容器的底部持續加熱,發現乙容器內的液體
沸騰,則乙容器內盛的液體是( A?。?br/>第6題
液 體 酒 精 水 煤 油
沸 點 78℃ 100℃ 150℃
A
A. 酒精 B. 水 C. 煤油 D. 酒精或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7. 如圖所示,在“探究石蠟的熔化特點”和“觀察碘錘中的物態變化”
兩個實驗中,采用水浴法加熱的主要目的( C?。?br/>   
第7題
C
A. 都是受熱均勻
B. 都是控制溫度
C. 前者是受熱均勻,后者是控制溫度
D. 前者是控制溫度,后者是受熱均勻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8. 國家速滑館在冬奧會歷史上首次采用“二氧化碳(CO2)跨臨界直冷
制冰”技術。該技術原理簡化如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D?。?br/>A. CO2經過壓縮機時溫度降低
B. CO2經過冷凝器時發生凝華
C. CO2經過膨脹閥時發生升華
D. CO2經過蒸發器時吸收熱量
第8題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9. 小明幫媽媽從冰箱中取出一塊結滿霜的凍肉,在肉上撒了一些鹽,肉
很快就“解凍”了,同時觀察到盛肉的碗上出現了水珠。下列說法正確
的是( B )
A. 肉表面結霜是凝固現象
B. 凍肉表面的霜熔化需要吸收熱量
C. 撒鹽可以提高冰的熔點
D. 水珠是水蒸氣汽化形成的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0. 我國是嚴重缺水的國家,水資源人均占有量只有世界平均值的25
%,是世界上人均水資源最貧乏的國家之一,所以保護水資源、節約用
水迫在眉睫。下列做法中錯誤的是( A )
A. 工業廢水未經過處理直接排放到河水中
B. 洗完菜的水用來沖廁所
C. 使用節水器具
D. 及時修理漏水龍頭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二、 填空題(每空2分,共28分)
11. 某疫苗需保存在低于8℃的環境中。夏季,運輸過程中為監測疫苗溫
度是否符合標準,應在冷藏箱內放置如圖中所示的溫度計 。在接
收點,為正確讀數,驗收人員 (選填“能”或“不能”)把溫
度計從冷藏箱中取出讀數,溫度計示數如圖所示,表明疫苗
(選填“安全”或“不安全”)。
第11題
乙 
不能 
安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2. 如表所示為幾種物質的熔點與沸點,則在-220℃時,氮處于
態;在寒冷的北極地區 (選填“能”或“不能”)使用水銀溫
度計。酒精的沸點比較低,因此保存酒精時應注意 。
物 質 氮 汞 酒 精
熔點/℃ -210 -39 -114
沸點/℃ -196 357 78
固 
不能 
低溫、密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3. 某品牌空調使用的新型制冷劑是一種對臭氧層破壞較小、極容易汽
化又容易液化的物質,它在室內汽化時吸熱,在室外液化時 。
夏天,壓縮機通過使制冷劑不斷發生液化和汽化,將室內的熱“搬”至
室外,制冷劑在室外液化的方式為 (選填“降低溫度”或
“壓縮體積”)。
放熱 
壓縮體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4. 小敏研究某固體物質的熔化實驗結束后,撤去酒精燈,觀察該物質
的溫度隨時間的變化情況并記錄,作出了如圖所示的圖像,根據圖像可
知:該物質的凝固點是 ℃;在第8min時,該物質處于
(選填“固態”“液態”或“固液共存態”),其凝固過程的特點
是放出熱量,溫度 (選填“升高”“降低”或“不變”)。
第14題
50 
固液共存
態 
不變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5. 如圖所示為大自然中水循環現象的示意圖。當含有很多水蒸氣的空
氣升入高空時溫度降低,水蒸氣變成小水滴或小冰晶就形成了云。云是
水蒸氣 (填物態變化名稱)或 (填物態變化名稱)形
成的。地球上有大量的水,但人類還會面臨“水荒”,從水資源的現狀
和使用來分析,這是由于 (寫出
一條即可)。
液化 
凝華 
淡水資源分布不均衡(合理即可) 
第15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三、 實驗探究題(共32分)
16. (10分)小明同學在四塊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質量相同的水,
進行如圖甲所示的實驗探究,得出水蒸發快慢與水的溫度、水的表面積
和水面上方空氣流動快慢有關。
第16題甲
(1) 通過A、D兩圖的對比,可以得出水蒸發快慢與
有關。
水面上方空氣流
動快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 通過 兩圖的對比,可以得出水蒸發快慢與水的溫度
有關。

A、C 
(3) 在相同的自然環境下,小明同學在兩塊相同的玻璃板上分別滴上
質量相等的水和酒精,如圖乙所示,并控制它們的 相同。結
果發現圖b中酒精先蒸發完,于是可以得出結論:在其他條件都相同的
情況下,液體蒸發的快慢還與 有關。
表面積 
液體的種類 

第16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4) 我們知道液體蒸發時要吸熱,請你舉一個應用蒸發吸熱的實例:

夏天在室內地面上灑水可以降溫(合理即可) 


第16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7. (10分)如圖甲所示為小麗在“探究水沸騰時溫度變化的特點”的
實驗裝置,有關數據如表所示:
    
第17題
時間/min 0 1 2 3 4 5 6 7
溫度/℃ 90 94 96 98 98 98 98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 如圖乙所示為第1min時溫度計的示數,此時水的溫度是 ℃。
第17題
92 
(2) 請在圖丙的坐標系上畫出水的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

第17題丙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3) 根據圖丙可知,水沸騰時 熱量,溫度 (選填
“升高”“降低”或“不變”)。
(4) 另外一名同學采用了相同的裝置進行實驗,發現從開始加熱到沸
騰的時間過長,其原因可能是 (寫出一
條即可)。
吸收 
不變 
水的質量太大(合理即可) 
第17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8. (12分)小明在家中發現了爸爸為防止血糖過低而食用的葡萄糖
粉,想知道它是晶體還是非晶體。于是將葡萄糖粉帶到學校的實驗室,
組裝如圖所示裝置進行驗證。
(1) 器材組裝過程中,a、b、c三個裝置的正確安裝順序依次
為 。實驗過程中使用攪拌棒攪拌的目的是
。
cba 
使葡萄糖粉內外受
熱均勻 
第18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 如表是小明實驗記錄的部分數據,根據表中數據可知葡萄糖
粉 (選填“是”或“不是”)晶體。判斷的依據是
,在第5min時,試管中物質處于
態。
時間/min 0 1 2 3 4 5 6 7 8 9
溫度/℃ 57 66 75 84 84 84 84 89 94 99
是 
熔化過
程中吸熱,溫度保持不變 
固液
共存 
第18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3) 實驗時,小明向燒杯中倒入水,通過水給試管加熱,而不是用酒
精燈直接加熱,這樣做的好處是
(寫出一條即可)。除此之外,他決定用水浴法加熱,還基于他
猜想葡萄糖的熔化溫度會 。
第18題
能使試管周圍受熱均勻(合理即
可) 
低于水的沸點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四、 綜合應用題(10分)
19. 閱讀短文,回答問題。
汽車防凍液
汽車在行駛時,發動機的溫度會升得很高。為了確保安全,可
用水循環進行冷卻,實際上,水中往往還要加入不易揮發的防凍液
(原液),加入防凍液后的混合液冬天不容易凝固,長時間開車也
不容易沸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有關資料表明,防凍液與水按不同的比例混合,混合液的凝固點、
沸點不同,具體數值如表所示(表中防凍液含量是指防凍液在混合液中
所占體積的百分比)。
防凍液含量/% 30 40 50 60 70 80 90
混合液的凝固點/℃ -17 -28 -37 -49 -48 -46 -28
混合液的沸點/℃ 103 104 107 111 117 124 14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在給汽車水箱中加防凍液時,宜使混合液的凝固點比本地常年最低
氣溫低10~15℃,考慮到混合液比熱容的減小會影響散熱效果,因此,
混合液中防凍液的含量不宜過高。
(1) 根據已學知識,晶體凝固的條件是
。
由表可知,混合液中防凍液含量由30%逐漸增大到90%的過程中,混合
液凝固點的變化情況是 。
溫度達到凝固點,繼續放
熱 
先降低后升高 
防凍液含量/% 30 40 50 60 70 80 90
混合液的凝固點/℃ -17 -28 -37 -49 -48 -46 -28
混合液的沸點/℃ 103 104 107 111 117 124 14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 某地常年最低氣溫為-15℃,對該地區的汽車來說,在下列不同
防凍液含量的混合液中,宜選 。
A. 30% B. 40% C. 60% D. 90%
(3) 長時間使用后,汽車水箱中的混合液會減少,與原來相比,混合
液的沸點 (選填“升高”“降低”或“不變”),其原因
是 。
B 
升高 
水由于汽化而減少,防凍液的含量增加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共35張PPT)
階段素能測評 
(第一~五章)
2. 一個小石塊的體積約為10cm3,某同學想利用如圖所示的量筒測小石
塊的體積,則加入量筒中的水的體積不能為( D )
A. 15mL B. 25mL
C. 35mL D. 45mL
第2題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3. 在2023年春節聯歡晚會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藝術家與我國音
樂家一起相聚云端,共同演唱《一帶繁花一路歌》,唱出了“一帶一
路”的團結與繁榮。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
A. 歌聲是由于聲帶振動而產生的
B. 不同藝術家發出聲音的音色相同
C. 歌聲的波形有規律,一定不是噪聲
D. 歌聲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是3×108m/s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4. 下列有關如圖所示聲現象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B?。?br/>     
第4題
A. 圖甲中的倒車雷達利用超聲波傳遞信息
B. 圖乙中航母艦載機引導員戴上耳罩,是為了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噪聲
C. 圖丙中吹笛子時,按住不同的氣孔是為了改變聲音的音調
D. 圖丁中無人機發出的聲音不能在真空中傳播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5. 生活處處有物理。下列關于生活現象所涉及的光學知識中,說法正確
的是( C )
A. 夜晚人在路燈下形成的影子,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B. 清澈的池水看起來變淺了,是由光的反射引起的
C. 雨后的彩虹是光的色散現象
D. 在教室各個方向都能看到課桌上的書,是由于光照到書上發生了鏡面
反射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6. 如圖所示是根據照相機成像原理自制的照相機模型,在“自制照相機
模型”時,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C?。?br/>A. 在取材時,膠片使用的材料是透明薄膜
B. 為使成像清晰,觀察時應選擇較暗的物體作觀察對象
C. 照相時,鏡頭離景物的距離要大于鏡頭的2倍焦距,才能在膠片上看
到清晰的像
D. 用自制的照相機先拍攝遠處的物體,再拍攝近處的物體時,應增大
A、B間的距離,此時膠片上的像變小
第6題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7. 下列物態變化中,屬于吸熱現象的一組是( C?。?br/>① 初春:冰雪消融 ② 盛夏:灑水降溫
③ 深秋:濃霧彌漫 ④ 嚴冬:寒霜遍野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② D. ③④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8. 下列對如圖所示生產、生活物品應用的物理性質描述錯誤的是
( C?。?br/>     
第8題
C
A. 圖甲:光伏板表面使用玻璃——玻璃透光性好
B. 圖乙:漁船掛有輪胎——橡膠彈性好
C. 圖丙:用海草苫成屋頂——海草導熱性好
D. 圖?。河勉~制導線內芯——銅導電性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9. “賞中華詩詞、尋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國詩詞大會》深受
觀眾的青睞,對下列古詩文中涉及的熱現象進行解釋,其中正確的是
( D )
A.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霜”的形成過程需要吸熱
B. “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霧凇”的形成是凝固
現象
C. “騰蛇乘霧,終為土灰”,“霧”就是大量的水蒸氣
D. “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露”在日出后逐漸消失是汽化現象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10. 下列能大致體現液態海波凝固特點的是( B?。?br/>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11. 關于質量、密度,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br/>A. 同種物質隨著溫度降低,密度會增大
B. 質量是指物體所含物質的多少
C. 固體的密度一定大于液體、氣體的密度
D. 物體的質量隨著它的形狀、狀態和位置的改變而改變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12. 為測量某種液體的密度,小明利用天平和量杯測量了液體和量杯的
總質量m及液體的體積V,得到了幾組數據,如表所示。下列說法正確
的是( D?。?br/>總質量m/g 30 54 78
液體的體積V/cm3 10 30 50
D
A. 該液體密度為1g/cm3
B. 該液體密度為1.5g/cm3
C. 量杯的質量為20g
D. 量杯的質量為18g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二、 填空題(每空1分,共14分)
13. 演員在彈古箏時,不斷調整手指在箏弦上的按壓位置是為了改變聲
音的 ,弦樂器的該物理量還跟弦的材料、長度、
和 有關。
14. 唱歌、鼓掌、踏步、牙齒相叩等是利用身體的不同部位發出的各種
聲音。鼓掌聲是由于空氣 而產生的;鼓掌聲能比牙齒相叩的聲
音傳得更遠,是因為鼓掌聲的 更大;很難聽到甩動胳膊發出的
聲音,是因為胳膊甩動的頻率 (選填“高”或“低”)。
音調 
粗細 
張緊程度 
振動 
響度 
低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15. 在鋁、銅、硅、塑料中,用于制作半導體材料的是 ,發光二
極管就是由半導體材料制成的,它具有 導電的性質;20世紀
初,科學家發現,鋁在-271.76℃以下時,電阻就變成了零,這種現象
稱為 現象。
硅 
單向 
超導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16. 如圖所示,將一枚硬幣放在空碗底部,然后后退到眼睛剛好看不到
硬幣的地方,保持眼睛、碗和硬幣的位置不變,緩緩向碗里倒水,隨著
水面升高,又看到了“硬幣”。其實看到的“硬幣”是變淺的
(選填“實像”或“虛像”)。硬幣上有A、B兩點,先看到硬幣上
的 點,先后看到這兩點時折射角的變化情況是 。
虛像 
A 
不變 
第16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17. 如圖為眼睛視物成像的光路示意圖,圖 (選填“甲”或
“乙”)為近視眼,應用 (選填“凸”或“凹”)透鏡制成的眼
鏡矯正。
 
第17題
甲 
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三、 作圖題(9分)
18. 按下列要求作圖。
(1) 如圖甲所示,作出物體AB在平面鏡MN中所成的像A'B'。
第18題 第18題答案甲
第18題答案甲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 如圖乙所示,一束光從空氣斜射向水面,請畫出它的反射光線和
進入水中光線的大致方向。
   
第18題 第18題答案乙
第18題答案乙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3) 請在圖丙中畫出光線經過凹透鏡后的光路圖。(F為虛焦點)
    
第18題丙 第18題答案丙
第18題答案丙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四、 實驗探究題(共26分)
19. (6分)在光現象的學習過程中,小明進行了如下實驗:
(1) 在“探究光的反射規律”實驗中,按如圖甲所示的裝置進行實
驗,紙板上顯示出了入射光線AO和反射光線OB的徑跡,他想把光的徑
跡保留在紙板上以便研究,請你為他設計一個保留的方法:
。當在圖甲上出現反射光線OB后,小明
將一透明硬塑料板按圖乙方式放置,并以ON為軸旋轉該塑料板,觀察塑料板
上能否出現反射光線,他的設計意圖是探究 .
。小明讓光沿BO方向入射,發現反射光線沿OA方向射出,說明在反射現象中, 。
用筆在紙板
上描出入射光線和反射光線的路徑 
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
是否在同一平面內 
光路是可逆的
   
第19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 如圖丙所示,在“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中,小明將點燃
的蠟燭A豎直放在薄玻璃板的一側,此時用另一支完全相同的蠟燭B在玻
璃板另一側的水平桌面上移動,發現無論怎樣移動都無法與蠟燭A的像
完全重合,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可能是 。調整
后蠟燭B與蠟燭A的像能夠完全重合,說明像與物 ,移去
蠟燭B,在其原來的位置放置一塊光屏,光屏上不能呈現蠟燭A的像,說
明 。
第19題
玻璃板沒有豎直放置 
大小相等 
平面鏡成的是虛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0. (6分)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中:
(1) 將蠟燭、凸透鏡和光屏依次安裝在光具座上,點燃蠟燭,調整它
們的高度,使燭焰中心、透鏡光心和光屏中心在 。
(2) 如圖甲所示,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由光路可逆可以推斷,保持蠟
燭和光屏的位置不變,只移動透鏡到 cm刻度線處,光屏上可再
次成清晰的倒立、 的實像。
第20題
同一高度 
55.0 
縮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3) 實驗一段時間后,原來在光屏中心的像“跑”到光屏上方,如圖
乙所示。能讓像重新回到光屏中心的操作是 。
① 光屏下調② 蠟燭上調③ 透鏡上調
第20題
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4) 實驗中,光屏上成模糊的像,如果蠟燭和透鏡位置不變,將光屏
往凸透鏡方向靠近,光屏上能成清晰的像;如果蠟燭、凸透鏡和光屏位
置不變,在蠟燭與凸透鏡之間放上一個合適的凹透鏡,光屏上也能成清
晰的像。上述現象說明凹透鏡對光具有 作用, 視眼的矯
正與上述成像過程類似。
  
發散 
近 
第20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1. (7分)小華做“探究水在沸騰前后溫度變化的特點”實驗。
(1) 如圖甲所示,組裝器材時,先調整鐵圈A的高度,確保用酒精
燈的 加熱。接著將鐵圈B向 移動,調節溫度計到恰
當的位置。
     
第21題
外焰 
上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 每隔1min記錄一次水的溫度,第3min時溫度計示數(如圖乙所
示)為 ℃,分析表格數據可知水的沸點為 ℃,圖丙所示
情形可能為表中第 min氣泡上升的狀態。
時間
/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
溫度/℃ 90.0 92.3 93.8 96.1 97.1 98.0 98.0 98.0 98.0 98.0 …
95 
98.0 
6~10 
     
第21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3) 沸騰后撤去酒精燈,觀察到的現象是水 停止沸騰,說明
沸騰需要持續 。
     
第21題
逐漸 
吸熱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 用天平測量金屬塊的質量。當天平平衡時,放在右盤中的砝碼和
游碼的位置如圖甲所示,則金屬塊的質量m為 g。
       
第22題
39 
22. (7分)為確定某種金屬塊的密度,某實驗小組進行了如下探究:
(1) 調節天平平衡。將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碼移到標尺左
端 處,發現指針指在分度盤左側,要使天平平衡,應
將平衡螺母向 (選填“左”或“右”)調節。
“0”刻度線 
右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3) 用量筒測量金屬塊的體積。將水倒入量筒,水面達到的位置如圖
乙所示,再把金屬塊浸沒在量筒的水中,水面升高,如圖丙所示,則該
金屬塊的體積V為 cm3。
(4) 根據測量的結果可知,該金屬塊的密度為 kg/m3。
5 
7.8×103 
       
第22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5) 若實驗中不小心把量筒打碎了,某同學用燒杯代替量筒繼續做實
驗,其探究步驟如下:
① 往燒杯中倒入適量的水,把一個質量為m0的同種金屬塊放入燒杯
中,發現金屬塊沉入水中,如圖丁所示,用油性筆記下此時水面位
置M。
   
② 用天平測出燒杯、水和金屬塊的總質量m1。
       
第22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③ 將金屬塊從水中取出,再往燒杯中緩慢加水,使水面上升至記號M
處,如圖戊所示。
④ 用天平測出燒杯和水的總質量m2。
⑤ 已知水的密度為ρ水,則金屬塊的密度表達式ρ= (用
m0、m1、m2和ρ水表示)。
 
       
第22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6) 用(5)的方法測得的金屬塊的密度 (選填“大
于”“小于”或“等于”)真實值。
等于 
       
第22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五、 計算題(15分)
23. 小輝的爸爸出差帶回一對擺件,小輝很想知道它們是由什么材料做
成的,于是設法測出A擺件的質量為1.78kg,體積為2.0×10-4m3。如表
記錄了一些物質的密度。
物 質 金 銅 鐵 鋁
密度/(kg·m-3) 19.3×103 8.9×103 7.9×103 2.7×103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1) 已知A擺件為實心的,通過計算和查表判斷A擺件可能是由何種物
質制成的。
解:(1) A擺件的密度ρ===8.9×103kg/m3,通過查表可
知A擺件可能是由銅制成的
(2) 如果A擺件用鐵來制作,那么它的質量應該為多少?
解:(2) 如果A擺件用鐵來制作,那么它的質量m鐵=ρ鐵V=7.9×
103kg/m3×2.0×10-4m3=1.58kg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3) 小輝測得B擺件的體積為30cm3,質量為54g,若B擺件是由鋁做
的,請判斷B擺件是實心的還是空心的。若為空心的,則空心部分的體
積是多少?
解:(3) 若B擺件是由鋁做的,則該擺件中所含鋁的體積(實心部分
的體積)V鋁===20cm3,因V鋁<VB擺件=30cm3,故B擺
件是空心的,空心部分的體積V空=VB擺件-V鋁=30cm3-20cm3=10cm3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共33張PPT)
第三章 光和眼睛素能測評(一)
2. 如圖所示,一束太陽光通過三棱鏡后,在光屏上形成一條彩色的光
帶。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D?。?br/>A. 這是光的反射現象
B. 這束彩色光不能在真空中傳播
C. a是紫光,b是紅光
D. 在真空中,光的傳播速度約等于3×108m/s
第2題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3. 如圖為“中國天眼”,具有中國獨立自主知識產權,是世界上已經建
造完成的口徑最大、最具威力的單天線射電望遠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C?。?br/>A. “中國天眼”對光線有發散作用
B. “中國天眼”相當于凸面鏡的作用
C. “中國天眼”相當于凹面鏡的作用
D. “中國天眼”發現了1顆距離地球1.6萬光年的新脈沖星,其中光年是時間單位
第3題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4. 下列光現象中,與小孔成像原理相同的是( A?。?br/>A. 樹蔭下的圓形光斑 B. 水中橋的倒影
C. 水中“彎折”的筷子 D. 雨后的彩虹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5. 關于光的反射,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C?。?br/>A. 入射光線與反射面的夾角為15°時,反射角也為15°
B. 入射角增大5°時,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的夾角也增大5°
C. 入射光線靠近法線時,反射光線也靠近法線
D. 鏡面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6. 下列與“影”相關的光現象中,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B?。?br/>A. 透過玻璃窗看到的老師“背影”
B. 曹州古城永安塔在湖中的“倒影”
C. 燈光下人手在墻上形成的“手影”
D. 民間皮影戲的“皮影”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7. 如圖是溫州“印象南塘”景區的夜景,圖中橋洞與水中的倒影組成了
一個圓的形狀。若多日下雨造成水位上漲,則橋洞與其倒影的大致形狀
是( B )
第7題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8. 人站在岸上看水中的魚和人在水中看空中的飛機,人眼看到的虛像與
真實的位置不同,下列能解釋此現象的是( C )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9. 一種色光從空氣射入水中,部分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大小記錄在表中。
若一束同樣的色光從水射入空氣中,則以下判斷正確的是( D )
入射角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折射角 7.5° 14.9° 22.1° 28.9° 35.2° 40.6° 45.0° 47.8°
A. 若入射角為30°,則折射角為22.1°
B. 若入射角為30°,則折射角可能為52°
C. 若入射角為45°,則折射角可能為30°
D. 若入射角為45°,則折射角為70°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10. 如圖所示,一束光在空氣和玻璃的分界面上同時發生反射和折射,
其光路如圖所示,則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D?。?br/>A. AO是入射光線,入射角為67.5°
B. AO是入射光線,反射角為45°
C. CO是入射光線,反射角為45°
D. CO是入射光線,折射角為22.5°
第10題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二、 填空題(每空2分,共26分)
11. 太陽光通過三棱鏡后被分解成七種顏色的光的現象叫做光的
。用放大鏡觀察彩色電視畫面,你將看到排列有序的三色發光區是
紅、 、 。

散 
綠 
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12. 圭表是我國古代重要的天文儀器,如圖甲所示,圭表通過測量一年
中每日正午時日影的長度來推測二十四節氣,圭表的原理如圖乙所示。
為了在圭尺上觀察到清晰的日影,立表需要用 (選填“透
明”或“不透明”)的物體制作,立春節氣正午日影比夏至長,說明立
春節氣正午太陽在位置 (選填“A”或“B”)處。
不透明 
B 
 
第12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13. 檢查視力時要求被檢查者與視力表相距5m。某同學在學校醫務室檢
查視力,由于空間有限,用如圖方式檢查,他應距平面鏡 m。兩
名同學站在鏡子前,可以通過鏡子互相看到對方的眼睛,說明光路是
的。
第13題
2.2 
可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14. 多媒體教室中的投影銀幕是用粗糙的白布做成的,其原因如下:一
是利用光的 使教室里的同學都能看到畫面;二是白布能反
射 顏色的光,使同學們能看到色彩正常的畫面。
15. 夜晚我們看到的星星并不是星星本身,而是星星的 (選填
“實”或“虛”)像。原因是地球表面覆蓋著疏密不等的大氣層,光線
穿過大氣層時會發生 。
漫反射 
所有 
虛 
折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16. 汽車后視鏡可便于觀察后方來車。目前,汽車兩側的后視鏡用的是
(選填“凸透鏡”“凹透鏡”“平面鏡”“凸面鏡”或
“凹面鏡”),選用該光學元件的優勢是
。
凸面鏡 
增大了駕駛員的觀察視
野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三、 作圖題(共6分)
17. (2分)如圖所示,畫出青蛙在井底看見天空的范圍。
第17題 第17題答案
第17題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18. (2分)圖中已標出了反射光線OB,請畫出對應的入射光線AO和折
射光線OC的大致方向。
第18題 第18題答案
第18題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19. (2分)如圖所示為小明通過地上的水洼看到路燈(圖中用AB表示)
的情景。請在圖中畫出路燈A點發出的光經水面反射進入人眼的光路
圖,其中S點表示人眼的位置。
第19題 第19題答案
第19題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四、 實驗探究題(共38分)
20. (8分)“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實驗裝置如圖甲所示,平面鏡放在
水平桌面上,標有刻度(圖中未畫出)的白色紙板ABCD能繞垂直于CD
的軸ON翻轉,在紙板上安裝一支可在紙板平面內自由移動的激光筆。
  
第20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 如圖乙所示,將紙板右半部分繞ON向后翻轉任意角度,發現紙板
上均無反射光線呈現,此現象說明
。
  
第20題
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在同一
平面內 
(1) 實驗前,應將紙板 放置在平面鏡上。
豎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3) 移動激光筆,使入射角為45°,測得反射角也為45°,小華由此
就得出“光反射時,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結論。小明認為小華的做法
不妥當,原因是 ,正確的做法
是 。
  
第20題
一次實驗得到的結論具有偶然性 
改變入射角的度數進行多次實驗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1. (10分)如圖甲所示為小明同學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裝
置,請你一起回答下列問題:
  
第21題
(1) 實驗中選擇兩根完全一樣的蠟燭A和B,是為了比較像與物的
關系。

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 點燃蠟燭A進行實驗,小明同學應在蠟燭 (選填“A”或
“B”)的一側觀察蠟燭A經玻璃板所成的像。
  
(3) 實驗過程中,無論小明同學在實驗臺上怎樣移動蠟燭B,都不能
與蠟燭A的像重合,可能是因為
(寫出一條即可)。
A 
玻璃板與桌面不垂直(合理即可) 
第21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4) 細心的小明同學透過玻璃板觀察蠟燭A的像時,看到在B處像的后
面還有一個較模糊、與B有部分重疊的像,出現兩個像的原因是
。
  
玻璃
板的兩個表面都發生反射,每個表面各成一個像 
第21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5) 小明同學多次改變蠟燭A的位置,認真測量并記錄了對應的實驗
數據,如表所示。
實驗次序 1 2 3 4
物距u/cm 4.2 5.0 6.8 10.0
像距v/cm 3.7 4.5 6.3 9.5
第21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交流與評估] 這個結論與平面鏡成像特點不相符,主要是選擇了蠟燭A
所成的像到Q面的距離是不正確的(如圖乙所示)。根據表格的測量數
據可以推算出實驗中所使用的玻璃板的厚度為 mm。
  
第21題
5 
[分析與論證] 根據上述實驗數據分析得出:平面鏡所成像的像距小
于物距。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2. (8分)某小組選用了如圖甲所示的激光筆、水、水槽、可折轉的光
屏(帶刻度)等器材,用于完成“探究光從空氣射入水中時的折射規
律”實驗。
(1) 使用可折轉的光屏,是為了觀察折射光線和入射光線是否
。
在同
一平面內 
第22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 光從空氣射入水中,入射點為O點,不斷改變入射角,讀出刻度
盤上對應的折射角,將實驗結果畫在圖乙中,其中1和1'、2和2'、3和
3'、4和4'分別表示各次入射光線和對應的折射光線的位置。由此可得
出,光從空氣斜射入水中時,折射角隨入射角的增大而 ,且折
射角 (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入射角;當光從空
氣垂直射入水中時,折射角等于 °。
增大 
小于 
0 
第22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3. (12分)在探究光的折射規律時,從水面上方看水中的物體變淺
了,為了確定水中物體所成像的位置,某學習小組選用了兩個相同的小
燈泡a和b、刻度尺等器材,實驗的研究對象是小燈泡a。將小燈泡a到水
面的距離稱為物距u,小燈泡a的像到水面的距離稱為像距v,實驗操作
過程如下:
第23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① 將小燈泡a放在水中某處,此時在水面上方看到水下的小燈泡a是由
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選填“實”或“虛”)像。
② 將另一個相同的小燈泡b放在水面上方,如圖所示,上下調整其位
置,使它在水中所成的像與小燈泡a的像 。
③ 用刻度尺測量小燈泡b到水面的距離。
第23題
虛 
重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1) 實驗中用小燈泡 (選填“b”或“b的像”)替代了小
燈泡a的像。
b的像 
(2) 小燈泡a的像到水面的距離與小燈泡b到水面的距離一定相等,依
據是平面鏡所成的像 。
A. 是虛像
B. 和物體大小相等
C. 和物體到鏡面的距離相等
D. 和物體的連線與鏡面垂直
C 
第23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3) 測量時,如果直接將刻度尺豎直插入水中,使小燈泡a與刻度尺
的零刻度線對齊,那么刻度尺在水面處的示數表示小燈泡a的
(選填“物距”或“像距”)。
第23題
物距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4) 某小組實驗時,測得小燈泡a的物距u和像距v的對應關系如表
所示:
u/mm 30.0 60.0 90.0 120.0 150.0 180.0
v/mm 22.5 45.0 67.5 90.0 112.5 135.0
根據表格數據可知,看起來深度為0.6m的水坑,其實際深度是 m,因此看起來不深的水不能貿然下去,以免發生危險。
0.8 
第23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共31張PPT)
第二章 聲音與環境素能測評
2. 小虎和小龍在圖書館輕聲地討論問題,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D?。?br/>A. 小虎發聲的頻率接近10Hz
B. 小龍將手掌放在耳邊是為了防止回聲的產生
C. 小虎的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約為3×108m/s
D. 小龍感知到的聲音大約是20dB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3. 某?!拔逅摹鼻嗄旯澟e行合唱比賽,在樂隊的伴奏下,同學們滿懷深
情地放聲高歌。下列有關聲現象的說法,正確的是( A?。?br/>A. 同學們的歌聲是由于聲帶振動而產生的
B. 現場觀眾聽到的歌聲由空氣傳播而來,是因為聲音只能在空氣中傳播
C. 觀眾能辨別不同樂器的聲音,是因為響度不同
D. “放聲高歌”中的“高”,是指聲音的音調較高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4. 如圖,葉光富在空間站用葫蘆絲演奏了一曲《月光下的鳳尾竹》,演
奏時手指抬起或按壓不同出氣孔是在改變聲音的( A )
A. 音調 B. 音色 C. 響度 D. 速度
第4題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5. 用鼠標拖動如圖所示的滾條,這是為了改變聲音的( C )
A. 音色 B. 頻率 C. 響度 D. 音調
第5題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6. 如圖所示為8個相同的玻璃瓶,瓶內裝有高度不同的水。用筷子分別
敲擊瓶口,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 )
A. 聲音主要是由于瓶內空氣振動而產生的
B. 聲音主要是由于玻璃瓶和水振動而產生的
C. a瓶的音調最低
D. d瓶的音調最低
第6題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7. 某手機在設置中有語音解鎖功能,即通過人的“聲紋”特征,來實現
只有手機持有人才能完成手機從待機狀態到使用狀態的解鎖。這里的
“聲紋”是指人說話的( C )
A. 音調 B. 響度 C. 音色 D. 聲速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8. 現代社會里,養狗成為一種“時尚”,但遛狗傷人事件也時有發生。
如圖,超聲驅狗器工作時,使狗好像聽到巨大的噪聲而躲開,而旁邊的
人什么也沒聽見。這是因為驅狗器( B?。?br/>A. 發出聲音的響度小
B. 發出聲波的頻率不在人耳能夠感受到的頻率范圍內
C. 發出的聲音不是由于振動而產生的
D. 發出聲音的聲波不能在空氣中傳播
第8題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9.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噪聲污染問題日益凸顯。有關噪聲及降噪手
段,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B?。?br/>A. 建筑工人將噪聲較大的機械置于全封閉的隔音棚中,是為了在聲源處
防止噪聲產生
B. 住戶將窗戶的普通單層玻璃改為雙層真空玻璃,是利用了真空不能傳
聲,阻礙噪聲的傳播
C. 冬奧高鐵專列“踏雪無聲”采用粒子阻尼減振降噪技術,減小了振動
部位的振動幅度,實現在聲源處減弱噪聲,避免噪聲音調過高影響乘
車體驗
D. 噪聲是以聲波的形式傳播的,但只能傳遞能量,不能傳遞信息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A. 人們以分貝(dB)為單位來表示聲音強弱的等級
B. 分貝(dB)是音調的單位
C. 2048Hz的聲音屬于次聲
D. 256Hz的聲音和2048Hz的聲音比較,
256Hz的聲音音調更高
10. 如圖是生活中的兩個情境,圖甲是居民小區的噪聲監測器,顯示環
境噪聲為55.5dB;圖乙是鋼琴調音師正在用手機上的一個調音軟件播放
音叉256、512、1024、2048(Hz)的標準音來校準琴音。下列說法正確
的是( A?。?br/>第10題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二、 填空題(每空2分,共30分)
11. 智能音箱可以模仿很多動物的聲音,該音箱主要是模仿動物聲音
的 ;休息時,智能音箱可以播放輕音樂舒緩身心但音量不
能過大,是指聲音的 要適中,以免影響聽力。(選填“音調”“響度”或“音色”)
音色 
響度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2. 如圖所示為用吸管和棉簽制作的“鳥鳴器”,從管口吹氣,能發出
類似鳥叫的聲音,“鳥鳴器”發聲是由于空氣 而產生的,拉動
棉簽可以改變聲音的 ;根據聲源的差異,“鳥鳴器”可以與小
提琴、笛子、鼓這三種樂器中的 歸為一類。
第12題
振動 
音調 
笛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3. 如圖所示,醫生正在用聽診器為病人診病。聽診器運用了聲音
(選填“具有能量”或“能傳遞信息”)的原理;來自患者
的聲音通過橡皮管傳到醫生的耳朵,這樣可以提高聲音的 (選
填“音調”或“響度”)。
第13題

傳遞信息 
響度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4. 城市山林——鎮江,隨處可聞鳥鳴聲。鳥的發聲器官由于
而發出聲音,聲音通過 傳入人耳,對于想
安靜學習的同學來說,鳥鳴聲是 (選填“噪聲”或“樂
音”)。
15. 用超聲測位儀向海底豎直發射一頻率為40000Hz的聲波,經過4s后收
到回波。如果海水中聲音的平均傳播速度為1500m/s,那么此處海水
深 m,人耳 (選填“能”或“不能”)聽到此聲音。
振動 
空氣(或氣體;或介質) 
噪聲 
3000 
不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6. 頻率為7Hz的聲波可以穿透十幾米厚的鋼筋混凝土對人造成傷害,用
這種 (選填“超聲波”或“次聲波”)制成的武器不但威力
巨大,而且可以傳得很遠;聲吶可以用來探測海底深度、海中暗礁等,
聲吶是利用 (選填“超聲波”或“次聲波”)制成的。在相
同的介質條件下,假設次聲波的傳播速度為v1,超聲波的傳播速度為
v2,則它們的大小關系是v1 (選填“>”“<”或“=”)v2。
次聲波 
超聲波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三、 實驗探究題(共32分)
17. (10分)小麗同學做“探究聲音的產生與傳播”實驗的裝置如圖
(a)所示,將系在細線上的乒乓球靠近音叉。
(1) 當小麗同學用小錘敲擊音叉的時候,既能聽到音叉發出的聲音,
又能觀察到乒乓球被彈開,說明聲音是由于物體 而產生的。
振動 
第17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 利用乒乓球來反映音叉的振動情況,這種實驗方法叫做
(選填“等效法”“控制變量法”“轉換法”或“類比法”)。
     
第17題
轉換
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3) 接著小麗將另一個音叉乙放在原來的音叉甲旁邊,如圖(b)所
示,用小錘以相同的力度敲擊音叉乙的時候觀察到乒乓球仍會彈開,但
彈開的幅度變小,這說明 可以傳聲,聲音的 (填聲音
的特性)在傳播過程中會變小。
第17題
空氣 
響度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4) 小麗又將正在發聲的手機懸掛在廣口瓶內,如圖(c)所示,用抽
氣筒將廣口瓶中的空氣抽出。隨著瓶內空氣逐漸稀薄,小麗發現聽到的
手機聲音變小,進一步推理得出: 。
第17題
真空不能傳聲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8. (12分)探究聲音的特征:
(1) 為探究音調與什么因素有關,小明設計了下面幾個實驗,你認為
能夠完成探究目的的是 ;通過探究可知:音調是由發聲體振動
的 決定的。
第18題
AC 
頻率 
A. 使紙板接觸齒數不同的齒輪
B. 將正在發聲的音叉觸及面頰感覺
到振動
C. 改變薄塑料片滑過梳子的速度
D. 改變敲鼓時的力度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 在鼓面上撒小紙屑,敲鼓時,用鼓槌敲擊鼓面,在聽到鼓聲的同
時,還可看見鼓面上的小紙屑在跳動,用力越大,小紙屑跳得越高,聽
到的鼓聲越響。由此表明:聲源 越大,鼓聲響度越大。
第18題
振幅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3) 如圖所示,將一把鋼尺緊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適當的長
度,撥動鋼尺,就可聽到 (選填“鋼尺”或“桌面被拍打”)
振動發出的聲音。逐漸 鋼尺伸出桌面的長度,發現音調逐漸變
“低”了,當鋼尺伸出桌面超過一定長度時,雖然用同樣大小的力撥動
鋼尺,卻聽不到聲音了,這是由于此時的聲音是 (選填“超
聲”或“次聲”)。
第18題
鋼尺 
增加 
次聲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9. (10分)小明在觀察如圖甲所示的二胡時猜想:弦發聲的音調可能
與弦的長度、粗細和張緊程度有關。于是他找來兩根粗細不同的鋼絲,
設計了如圖乙所示的裝置,撥動枕木A、B間的鋼絲,進行了4次探究實
驗,4次實驗的部分信息如表所示。
第19題
實驗次序 1 2 3 4
鋼 絲 粗 細 細
A、B間間距/cm 80 80 80 60
鉤碼個數 5 5 7 7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 第1、2兩次實驗是為了探究音調與弦的 的關系,撥動后
發現第1次實驗發聲音調低,則小明可初步得出結論:當弦的張緊程度
和長度相同時,弦越 ,音調越高。
     
第19題
粗細 
細 
(1) 實驗中,在鋼絲末端懸掛不同數目的鉤碼是為了改變鋼絲的
。

緊程度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3) 實驗中為了探究其余猜想,關于第4次鋼絲的粗細選擇,要選
擇 。
A. 粗 B. 細 C. 粗細均可
B 
     
第19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4) 二胡演奏時可通過手指按壓、松開、滑動等指法配合產生優美的
旋律,圖丙中小明兩手指按壓的是音符“3”“4”位置,為發出“3”
音符(“3”比“4”音調低),他此時最簡單合理的操作是松開
(選填“中指”或“食指”)。
     
第19題

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四、 綜合應用題(8分)
20. 閱讀短文,回答問題。
潛艇的“耳目”——聲吶
  如圖所示,潛艇最大的特點是它的隱蔽性,作戰時需要長時間在水
下潛航,這就決定了它不能浮出水面使用雷達觀察,而只能依靠聲吶進
行探測,所以聲吶在潛艇上的重要性尤為突出,被稱為潛艇的“耳
目”。
第20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聲吶能夠向水中發射聲波,聲波頻率大多在10~30kHz之間,由于
這種聲波的頻率較高,有較好的指向性。聲波在水中傳播時,如果遇到
潛艇、水雷、魚群等目標,就會被反射回來,反射回來的聲波被聲吶接
收,根據聲信號的往返時間就可以確定目標的位置。
第20題
  聲吶是利用水中聲波對水下目標進行探測、定位和通信的電子設
備,是水聲學中應用廣泛的一種重要裝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聲吶發出的聲波碰到的目標如果是運動的,反射回來的聲波(下稱
“回聲”)的音調就會有所變化,它的變化規律是如果回聲的音調變
高,說明目標正向聲吶靠近;如果回聲的音調變低,說明目標正在遠離
聲吶。
第20題
(1) 人耳能聽到聲吶發出聲波的頻率范圍是 。
10~20kHz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 ① 如果停在海水中的潛艇A在發出聲波信號10s后接收到經潛艇B
反射回來的信號,且信號頻率沒有改變,那么潛艇B與潛艇A的距離s1
是 。(設聲波在海水中的傳播速度為1500m/s)
② 停在海水中的潛艇A繼續監視潛艇B,突然接收到經潛艇B反射回來的
聲波頻率是變低的,且測出潛艇B的速度是20m/s,方向始終在潛艇A、
B的連線上,經1min后潛艇B與潛艇A的距離s2是 。
7500m 
8700m 
第20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3) 在月球上能否利用聲吶技術來測量物體間的距離?為什么?
解:不能;因為月球表面是真空,真空不能傳聲
第20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共28張PPT)
第五章 質量與密度素能測評
3. 2023年5月28日,國產大飛機C919圓滿完成首個商業航班飛行,正式
進入民航市場。該機機身大規模使用完全國產化的第三代鋁鋰合金,使
飛機構件重量顯著減輕,主要利用了第三代鋁鋰合金的( A?。?br/>A. 密度小 B. 導電性好
C. 導熱性好 D. 熔點高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4. 關于物質的密度,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D?。?br/>A. 給籃球充氣的過程中,球內氣體質量變大,密度不變
B. 一只氣球受熱膨脹后,球內氣體的質量不變,密度變大
C. 一支粉筆用掉部分后,它的體積變小,密度變小
D. 一塊冰熔化成水后,它的體積變小,密度變大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5. 如圖所示為甲和乙兩種物質的質量與體積關系圖像,分析圖像可知
( C )
A. 甲物質的密度與質量成正比
B. 若甲、乙的體積相等,則甲的質量較小
C. 甲、乙兩種物質的密度之比為4∶1
D. 若甲、乙的質量相等,則甲的體積較大
第5題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6. 2024年3月19日消息,某公司首臺可搭載國產人工智能算力芯片的服
務器在合肥成功交付。制造芯片的主要材料是( A?。?br/>A. 半導體材料 B. 超導材料
C. 磁性材料 D. 絕緣材料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7. “新世界奇跡”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創造了多個世界之最。如圖所示,
其航站樓混凝土結構F1層平面565m×437m不設縫,是世界最大的機場
單塊混凝土樓板。如果樓板的標準厚度為10cm,那么這塊樓板的質量最
接近(混凝土密度為2.5×103kg/m3)( B )
A. 6×105t B. 6×104t
C. 6×103t D. 6×107t
第7題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8. “嫦娥五號”從月球取回質量為1731g的月壤,其密度與干燥的細沙
接近,則月壤的體積最接近(細沙的密度約為1.5×103kg/m3)
( C )
A. 109cm3 B. 106cm3 C. 103cm3 D. 1cm3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9. 小明想用天平稱出20g水,先用正確的方法測出空燒杯的質量,如圖
甲所示,然后在右盤中增加20g砝碼,接著向燒杯中注入一定量的水,
指針位置如圖乙所示。接下來的操作應該是( C?。?br/>  
第9題
A. 向左調節平衡螺母 B. 向左移動游碼
C. 用滴管向燒杯中加水 D. 用滴管從燒杯中取水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0. 小麗在乒乓球比賽中獲得一枚金牌,她想測出該金牌的密度。她先
用天平測出金牌的質量m1,然后將金牌浸沒于裝滿水的溢水杯中,溢出
的水流入質量為m2的空燒杯中,測得燒杯和溢出水的總質量為m3。已知
水的密度為ρ水,則金牌的密度為( B?。?br/>A. ρ水 B. ρ水
C. ρ水 D. ρ水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二、 填空題(每空2分,共22分)
11. 如圖所示,測量液體時如果像圖中那樣讀數,則讀出的液體體
積 (選填“偏大”或“偏小”)。小明認為可以用天平、圖中
量筒測出一枚金戒指(約15g)的密度(ρ金=19.3×103kg/m3)。小華分
析后,認為小明的方法不可行,小華的理由是
。
偏大 
量筒分度值為1mL=
1cm3,金戒指體積約為0.78cm3,測量不準確 
第11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2. 在貴重金屬中常用“盎司”這個質量單位,1盎司=31.1g,一塊體
積是10cm3的奧運會金牌的質量為5盎司,它 (選填“是”或
“不是”)純金的;若用最小砝碼質量為5g的天平測量其質量,則天平
游碼的指示值應為 g。(ρ金=19.3×103kg/m3)
13. 某醫院急診室的一個氧氣瓶內充滿氧氣,在給急救病人供氧時用去
了一半氧氣,則氧氣瓶中剩余氧氣的質量 ,密度 。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不是 
0.5 
變小 
變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4. 某國產手機品牌發布了其首款折疊屏手機,如圖所示,使用柔性
LED顯示屏可讓手機折疊,搭配了雙金屬保護外殼設計,同時為了滿足
散熱以及控制機身厚度的要求,使用了升級版的石墨散熱技術。以上技
術中運用了物質的多種物理屬性:金屬外殼的 大,石墨的
好,柔性LED顯示屏的 好、透光性強。
第14題
硬度 

熱性 
韌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5. 如圖為 縣的行政區劃圖,小明想知道該地圖上該縣的面積,聰明
的他先測出整張地圖的面積為S,然后將地圖折起來放在天平上、測出
整張地圖的質量為m;展開地圖,其質量 (選填“變大”“變
小”或“不變”),再沿邊界將地圖中該縣剪下并測出它的質量為m1。
可求得地圖上該縣的面積為 (用m、m1、S表示)。
第15題
不變 
S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三、 實驗探究題(共30分)
16. (10分)某學習小組在探究同種物質的質量與體積的關系時,選用
了體積為10cm3、20cm3、30cm3的三個鋁塊和托盤天平進行實驗。
(1) 調節天平平衡后,小明用天平測量鋁塊1(體積為10cm3)的質
量,如圖甲所示。這一操作中的錯誤是 。改正錯誤后,
他正確操作,天平平衡時右盤砝碼和游碼在標尺上的位置如圖乙所示。
請將此鋁塊的質量填寫在表格空白處。他接下來繼續測量了鋁塊2和鋁
塊3的質量并完成了記錄。
用手取砝碼 
第16題
鋁 塊 m/g V/cm3
1 27 10
2 54 20
3 84 30
27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 小組在進行數據分析時,發現鋁塊3的數據與鋁塊1和鋁塊2反映
的規律不相符,為了得到同種物質的質量與體積的比值相同的結論,他
們將鋁塊3的質量數據改為81,并用描點法畫出鋁塊的m-V圖像。請你
在圖丙的方格紙中建立坐標系完成他們的圖像。
第16題 第16題答案圖
第16題答案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3) 請你對他們更改數據的做法進行評價:
。如果是你,對這種情況采用的做法應該是
。
   
第16題
沒有實事求是的態度,
做法不正確 
找到產生錯
誤數據的原因或引起誤差的原因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7. (10分)小明想知道大櫻桃的密度,他用天平和量筒進行了如
下實驗:
(1) 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先將
,再調節天平橫梁平衡。
游碼移到標尺左端的“0”刻度
線處 
第17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 測量大櫻桃的質量時,將最小質量為5g的砝碼放在天平右盤中
后,分度盤指針如圖甲所示,此時應 ,
使橫梁平衡。橫梁平衡后,所用砝碼和游碼的位置如圖乙所示,則大櫻
桃的質量為 g。
   
第17題
取下5g砝碼并向右移動游碼 
10.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3) 用細線拴住大櫻桃并放入裝有適量水的量筒中,水面上升到如圖
丙所示位置,接著將大櫻桃提出后,量筒中的水面下降至60mL刻度線
處,則大櫻桃的密度為 kg/m3。
(4) 小明所測大櫻桃的密度 (選填“大于”“小于”或“等
于”)真實值。
第17題
1.04×103 
小于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8. (10分)小明為了測量桂花酒的密度,設計了如下實驗:
(1) 將空燒杯放在天平上,測出其質量為48g。
(2) 在燒杯中倒入適量的水,將水面的位置標記在燒杯壁上。將盛有
水的燒杯放在天平上,測出其質量為128g,則燒杯中水的體積
為 cm3(ρ水=1.0×103kg/m3)。
80 
       
第18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3) 將水倒出,在燒杯中倒入桂花酒至標記處,再將盛有桂花酒的燒
杯放在天平上,天平平衡時,右盤中砝碼和游碼的位置如圖甲所示,則
燒杯和桂花酒的總質量為 g;計算得出桂花酒的密度
為 kg/m3。
       
第18題
114 
0.825×103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4) 同組的小華發現剛剛實驗中的砝碼由于長時間未使用已經生銹
了,測量出來的結果誤差較大。在老師的幫助下,小華沒有用砝碼也測
出了桂花酒的密度。她的具體實驗步驟如下:
① 在天平左、右兩盤各放置一個完全相同的燒杯,并在燒杯中分別加
入水和桂花酒,直至天平平衡,如圖乙所示。
② 用膠頭滴管從左側燒杯中取出一定體積的水到丙量筒中,然后用膠
頭滴管從右側燒杯中取出一定體積的桂花酒到丁
量筒中,此時天平再次平衡,如圖戊所示。
③ 計算出桂花酒的密度為 kg/m3。
0.85×103 
第18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5) 小明發現小華在第①步測量過程中忘記將游碼歸零了,這種情況
下測出的密度值將 (選填“偏大”“偏小”或“不變”)。
       
第18題
不變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四、 計算題(共18分)
19. (9分)同一注射器內裝有不同體積的同種液體,用電子秤分別測量
其質量,如圖甲、乙所示。請寫出以下物理量的計算過程。
(1) 注射器中液體的密度。
解:(1) 從甲到乙,液體質量的增加量Δm=m乙-m甲=50.09g-
40.09g=10g,體積的增加量ΔV=V乙-V甲=30mL-20mL=10mL=
10cm3,液體的密度ρ===1g/cm3
第19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 甲、乙注射器中液體的質量。
解:(2) 根據密度公式得,甲、乙注射器中液體的質量分別為m甲'=
ρV甲=1g/cm3×20cm3=20g,m乙'=ρV乙=1g/cm3×30cm3=30g
(3) 空注射器的質量。
解:(3) 空注射器的質量m0=m甲-m甲'=40.09g-20g=20.09g
第19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0. (9分)小麗吃火鍋的時候,尤其喜歡吃“凍豆腐”,于是她想自己
動手制作“凍豆腐”,從超市買了一塊600g的新鮮豆腐,放入冰箱冷凍
室,新鮮豆腐中的水全部結為冰后取出,等冰全部熔化成水之后“凍豆
腐”就制作成功了,并且她發現從新鮮豆腐變成“凍豆腐”的過程中外
形不變(即總體積不變),又查閱資料得知新鮮豆腐的平均密度約為
1.2g/cm3,豆腐中含水的質量約占新鮮豆腐總質量的45%,已知ρ水=
1.0×103kg/m3,ρ冰=0.9×103kg/m3。求: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1) 這塊新鮮豆腐的體積V===500cm3
(2) 這塊新鮮豆腐中含有水的質量。
解:(2) 這塊新鮮豆腐中含有水的質量m水=m×45%=600g×45%=
270g
(1) 這塊新鮮豆腐的體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3) “凍豆腐”實心部分的密度。
解:(3) 水結成冰后質量不變,故冰的質量m冰=m水=270g,ρ冰=
0.9×103kg/m3=0.9g/cm3,冰的體積V冰===300cm3,“凍
豆腐”實心部分的質量m實=m-m冰=600g-270g=330g,“凍豆腐”
實心部分的體積V實=V-V冰=500cm3-300cm3=200cm3,“凍豆腐”
實心部分的密度ρ實===1.65g/cm3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共29張PPT)
第一章 走進物理世界素能測評
2. 首先發現“擺的等時性”規律的物理學家是( C?。?br/>A. 牛頓 B. 阿基米德
C. 伽利略 D. 帕斯卡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3. 小明想知道自己脈搏跳動一次需要多長時間,由于脈搏跳動的速度較
快,一次跳動的時間難以直接測量,于是他打算“先測出自己1min內脈
搏跳動的次數,然后計算出脈搏跳動一次的時間”。這一過程屬于科學
探究過程中的( C )
A. 提出問題
B. 猜想與假設
C. 設計實驗與制訂方案
D. 獲取與處理信息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4. “納米(nm)”是一種長度單位,納米技術是以0.1~100nm這樣的
尺度為研究對象的科學,目前我國對納米技術研究方面已經躋身世界前
列。3.85×109nm的長度最接近( A?。?br/>A. 教室黑板的長度
B. 物理課本的長度
C. 課桌的高度
D. 一個籃球場的長度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5. 甲、乙兩人用兩把刻度尺分別測同一物體的長度,甲測得的結果是
6.50dm,乙測得的結果是0.648m。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D?。?br/>A. 甲讀數比乙準確
B. 兩人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都是0.01dm
C. 兩人結果中必定有一個是錯誤的
D. 兩人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相同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6. 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對1min的長短,小翔同學描述正
確的是( D )
A. 中學生用較快的速度讀書,1min只能讀50個字
B. 中學生騎自行車上學,1min正常能騎行600m
C. 人們正常呼吸5次所用的時間通常是1min
D. 中學生正常情況的脈搏,1min跳動70次左右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7. 如圖是某襯衫吊牌的部分信息,號型“170/92A”表示適穿人群的特
征參數及體型?!癆”表示適用于一般體型,“170”表示身高170cm,
“92”表示( A?。?br/>A. 胸圍92cm B. 肩膀寬92cm
C. 上臂周長92cm D. 脖子周長92cm
第7題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8. 小明是體育委員,一次他協助體育老師測量50m跑道的長度,老師給
他提供了如下器材讓他選擇,他應選擇的是( B )
A. 長度為30cm、分度值為0.5mm的鋼尺
B. 長度為20m、分度值為1cm的皮卷尺
C. 長度為2m、分度值為1mm的鋼尺
D. 長度為20m、分度值為1dm的皮卷尺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9. 下列關于誤差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br/>A. 誤差的產生與人和測量工具有關
B. 使用精密的測量工具就可以避免誤差
C. 測量方法錯誤是產生誤差的原因
D. 誤差可以避免,而錯誤不可避免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10. 小昕利用分度值為0.1cm的刻度尺對一本物理課本的長度進行多次測
量,記錄了如下數據:① 26.00cm、② 25.98cm、③ 26.02cm、④
26.0cm,則( C )
A. 數據①④說明測量存在誤差
B. 記錄的數據中③④是錯誤的
C. 計算出物理課本的長度是26.00cm
D. 用更精確的刻度尺測量可以消除誤差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11. 小雨想要測出青島市到濟南市的距離,他設計了以下幾種方案。你
認為科學而簡單的方案是( B?。?br/>A. 用分度值為1m、長為10m的卷尺進行測量
B. 打開地圖,用一根無彈性的細線測量出青島市到濟南市的圖上距離,
然后用毫米刻度尺測量細線的長度,再根據比例尺進行換算
C. 利用汽車行駛時里程表示數的變化進行測量
D. 從青島市走到濟南市,用所走的步數乘一步的長度進行測量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12. 往量筒里加入一定量的液體,當視線與量筒內液體凹液面的底部相
平時讀數為12mL;倒出部分液體后,仰視凹液面底部時讀數為3mL,
則實際倒出液體的體積( B )
A. 大于9mL B. 小于9mL
C. 等于9mL D. 無法判斷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二、 填空題(每空1.5分,共24分)
13. 在國際單位制中,長度的基本單位是 ,時間的基本單
位是 。
14. 偉大的物理學家 在前人的研究積累上,總結出著名的運動
定律,奠定了經典物理學基礎。20世紀杰出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提出
了 ,從根本上沖擊了經典物理學體系。
米(m) 
秒(s) 
牛頓 
相對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15. 物理學是研究聲、光、熱、力、電等各種 的規律和物
質結構的一門科學。觀察和 是進行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
16. 完成下列單位換算:
(1) 90s= min= h。
(2) 168m= km= nm。
物理現象 
實驗 
1.5 
0.025 
0.168 
1.68×101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17. 小紅用如圖所示的刻度尺對實際長度為70.0cm的課桌進行測量,所
測得的數據約為66.7cm。經過分析,導致該測量結果錯誤的原因可能
是 ;改正錯誤后,
為了減小實驗誤差,還要進行 。
第17題
將刻度尺的總長度看成它的量程,累積測量所得 
多次測量求平均值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18. 鄭州到上海的鐵路線如圖所示,此圖是按實際尺寸縮小為原來的
制成的。用一根沒有彈性的細線沿此圖上鐵路線截取相同的一
段,拉直后的長如圖中線段AB所示。用刻度尺量出圖上鄭州到上海的直
線距離為 mm,則鄭州到上海的實際直線距離為 km;圖
上鄭州到上海鐵路線的長度為 mm,則鄭州到上海鐵路線的實
際長為 km。
第18題
22.0 
440 
25.0 
50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三、 實驗探究題(共30分)
19. (10分)小亮在“長度、時間和體積的測量”實驗中:
(1) 用如圖甲所示方法測出的硬幣直徑是 cm,估計值是
cm;圖乙中秒表示數是 s。
第19題
1.20 
0.00 
34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 圖丙中讀取液體體積的方法正確的是 ;圖丁中測得小球的
體積是 cm3。
 丙     丁
第19題
B 
3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0. (8分)一條粗細均勻、直徑很小的金屬絲長為L1,將它在均勻圓桿
上緊密繞了n圈(如圖甲所示),再用圖乙的刻度尺測量一段長度L2
(圖中未畫出)。利用上述其中的兩個數據,能較精確地測出金屬絲的
直徑d。
(1) 在圖甲中用“←→”,畫出要測量的長度L2。
  
第20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 金屬絲的直徑d= (用題目所給符號寫出表達式)。
(3) 改進實驗,能更精確地測量金屬絲直徑。
方法一:選用一把分度值更 (選填“大”或“小”)的刻度尺測
長度。
方法二: 。
 
小 
多次測量求平均值 
  
第20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1. (4分)小明每天走路上學,老師給小明布置了一個任務:不用任何
器材,利用學校的200m跑道,粗略測量學校到家的路程。請你幫小明
設計一個合理方案(方案中測量的數據用符號表示)。
(1) 方案:
。
(2) 用題目中所給出的條件及所測物理量,寫出學校到家的路程的表
達式:s= 。
小明沿著跑道走一圈,數出所走的步數n0,然后數出從
學校到家所走的步數n 
×200m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2. (8分)觀察、實驗、推理是物理研究的重要手段,物理學家伽利略
因觀察到比薩大教堂穹頂上吊燈因風不停擺動,發現了擺的重要特性。
某興趣小組根據當時情況,準備了小鋼球(大小可忽略不計)、彈性很
小的結實輕細繩等器材組成了如圖甲所示的裝置。在無風的情況下,把
小鋼球拉到離最低位置x處釋放,如圖乙所示,小鋼球將來回擺動。興
趣小組猜想影響小鋼球往返一次的時間因素:擺繩長l,小鋼球質量m,
小鋼球拉離最低位置的距離x。由此進行實驗,用秒表記下小鋼球往返
的時間。實驗數據記錄如表所示。
第22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實驗 次序 擺繩長l/m 小鋼球的
質量m/g 小鋼球拉離最低
位置的距離x/cm 小鋼球往返一次
的平均時間t/s
1 1 50 5.0 1.99
2 1 50 7.0 2.00
3 1 50 9.0 2.00
4 1 100 9.0 2.00
5 1 150 9.0 2.00
6 2 50 9.0 2.83
7 4 50 9.0 3.99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1) 由表中第 次實驗數據分析可知:小鋼球往返一次的
時間與小鋼球拉離最低位置的距離x無關。
(2) 由表中第3、4、5次實驗數據分析可知:小鋼球往返一次的時間
與 無關。
第22題
1、2、3 
小鋼球的質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3) 由表中第3、6、7次實驗數據分析可知:擺繩越長,小鋼球往返
一次的時間越 。
(4) 我們生活用的擺鐘,如圖丙所示,就是利用這一原理工作的。有
人發現正在工作的擺鐘往返一次的時間變長了(即鐘的走時比準確時
慢),則需將擺錘往 (選填“上”或“下”)調。
長 
上 
第22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四、 綜合應用題(10分)
23. 閱讀短文,回答問題。
小明準備騎自行車外出時發現車胎癟了,是什么地方出了問題呢?
他根據自己對自行車了解的常識和經驗想到,也許是車胎破了,也許是
氣嘴的螺絲松了,也許是氣嘴里的小橡皮管壞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究竟上述哪一種可能是正確的呢?小明仔細查看了外胎,沒有發現
破的痕跡,他又查看氣嘴的螺絲,也沒有松動。后來他把螺帽卸下,取
出氣門芯,發現小橡皮管也是好的。他給車胎打氣,仔細查看和傾聽,
一會兒車胎又癟了,他想:也許是內胎的某個地方出現了一個小小的
孔。后來,他請修車的師傅把內胎取出,把充氣的內胎放到水里時,發
現氣泡從內胎表面的某處不停地冒出。小明非常高興,自行車車胎漏氣
的原因終于找到了。在修車師傅的幫助下,補好了車胎,小明高高興興
地上路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1) 根據文中內容,回答下列問題。
① 小明一開始發現并提出的問題是什么?
② 針對這個問題,他首先作出的猜想和假設是什么?
③ 通過觀察和實驗,收集到的證據是什么?
④ 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提出的新猜想是什么?
解:(1) ① 車胎癟了,是什么地方出了問題?、?也許是車胎破了,
也許是氣嘴的螺絲松了,也許是氣嘴里的小橡皮管壞了 ③ 沒有發現
外胎有破的痕跡,氣嘴的螺絲也沒有松動,氣門芯的小橡皮管也是好的 
④ 也許是內胎的某個地方出現了一個小小的孔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 小明解決自行車車胎漏氣問題的過程,對你處理生活中個人一時
無法解決的難題有什么啟示?
解:(2) 在生活中遇到一時無法解決的難題時,不要馬上就去求助他
人,更不要著急,要像小明那樣,憑自己已有的生活經驗,分析、猜想
出現問題的可能原因,并盡可能自己動手一一排查。從小就養成自己的
事情自己做的好習慣,鍛煉自己解決生活難題的能力(合理即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共37張PPT)
階段素能測評
(第一~三章)
3. 下列關于中學生的物理量的估測,符合實際的是( D )
A. 身高約為165m
B. 正常呼吸一次的時間約為20s
C. 正常講話聲的頻率在20Hz
D. 正常體溫約為37℃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4. 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是對琵
琶聲的形象描述。下列對琵琶彈奏中涉及的聲學知識描述不正確的是
( B )
A. 用力撥動琴弦,可以增大琵琶聲的響度
B. 琵琶聲的音調越高,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越快
C. 琵琶聲引起了詩人的共鳴,說明聲音可以傳遞信息
D. 琵琶聲通過空氣傳入詩人的耳朵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5. 某同學正確使用同一刻度尺四次測量同一本書的寬度,記錄的結果分
別為12.34cm、12.36cm、12.34cm、12.46cm。下列對測量結果的分析正
確的是( B )
A. 誤差不可以被消除,所以四次測量的結果都是正確的,但都存在誤差
B. 可以通過多次測量取平均值減小誤差,所以書的寬度是12.35cm
C. 采用更精密的測量工具就可以避免誤差
D. 第二個數據“12.36cm”中的“3”和“6”都是估讀的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6. 如圖所示,在8個完全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仔細調
節水的高度。用一根木棒敲擊它們,發出聲音的特性一定不同的是
( C?。?br/>A. 音色
B. 響度
C. 音調
D. 音色和響度
第6題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7. 2013年3月,世界衛生組織將“中國愛耳日”確定為“國際愛耳
日”。降低噪聲影響,守護聽力健康,增強全民愛耳護耳意識,是我們
共同的責任。下列與聲音有關的說法,正確的是( D )
A. 打雷時捂住耳朵可以防止雷聲的產生
B. 跳廣場舞時喇叭播放的歌曲都是樂音
C. “聞其聲而知其人”,主要是因為不同的人產生聲音的響度不同
D. 航母上的起飛引導員戴有耳罩的頭盔,這是在人耳處減弱噪聲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8.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br/>A. 若將入射光線和鏡面的夾角減小20°,則反射角減小20°
B. 若甲可以在鏡子中看到乙的眼睛,則乙一定能通過鏡子看到甲的眼睛
C. 光垂直照射到鏡面上時,入射角為90°
D. 我們能從不同方向看見桌椅,是因為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9. “日出東方,萬物光明;林間疏影,潭影映人?!鄙厦婢渲?,“林間
疏影”與“潭影映人”是兩種光學現象,其原理與下面兩幅圖的光學原
理相同,這兩幅圖是( A?。?br/>        
第9題
A. ①和② B. ②和③
C. ③和④ D. ②和④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10. 如圖所示的軍事觀察孔,人可以通過孔觀察外面,現在在孔中嵌入
玻璃磚后觀察的范圍將( A )
A. 變大 B. 變小
C. 不變 D. 無法確定
第10題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11. 如圖所示,小明媽媽用手機拍視頻。下列關于手機鏡頭成像的說
法,正確的是( C?。?br/>A. 手機攝像鏡頭相當于一個凹透鏡
B. 媽媽通過手機鏡頭成正立的虛像
C. 要拍面部特寫,可以把手機靠近面部一些
D. 手機鏡頭的成像規律與投影儀的成像規律相同
第11題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12. 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實驗中,將蠟燭從較遠處向接近凸透鏡
焦點的方向移動過程中,下列關于像與物之間距離的說法正確的是
( A?。?br/>A. 先變小后變大 B. 越來越大
C. 越來越小 D. 先變大后變小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二、 填空題(每空1分,共16分)
13. 如圖所示,小明用刻度尺測量物體A的長度為 cm,秒表示數
為 s,測得小石塊的體積是 cm3。
   
第13題
3.20 
228.5 
1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14. 2023年12月18日,甘肅臨夏州積石山縣發生地震。地震時會伴
有 (選填“超聲波”或“次聲波”)產生。一般情況下,聲
波在地下巖石中的傳播速度比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 (選填“快”
或“慢”)。
次聲波 
快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15. 一束太陽光通過三棱鏡后,被分解成多種顏色的光,在白色光屏上
形成一條可見彩色光帶,如圖所示,這個現象叫 ,A對應
的顏色是 。若分辨不清光屏上彩色光帶的色彩,則可以適
當 (選填“增大”或“減小”)光屏與三棱鏡間的距離。
光的色散 
紫色 
增大 
第15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16. 如圖所示為單擺擺動的過程圖,同學們猜想擺球往返一次的時間可
能與擺線長L和夾角θ有關。若探究擺球往返一次的時間與夾角θ的關
系,則探究過程中應控制 不變,改變 。
第16題
擺線長L 
夾角θ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17. 小明為判別直徑相同的兩透鏡的類型,分別將它們正對太陽,把一
張紙放在它們下方,在紙上得到相應的光斑,透鏡與光斑的大小如圖所
示(d1<d<d2)。其中形成甲光斑的是 (選填“凸”或“凹”)
透鏡,判斷的理由是 。
第17題
凸 
凸透鏡對光具有會聚作用 
為了判斷形成乙光斑的是哪種類型的透鏡,小明將透鏡遠離紙片,觀察
光斑的大小一直變大,由此小明判斷此透鏡 (選填“一定”
“一定不”或“可能”)是凹透鏡。
可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18. 過度使用手機會導致青少年未老先衰,新型疾病“手機老花眼”患
者劇增,患者主要表現為觀察近處物體不清晰,其形成原因與圖
(選填“甲”或“乙”)相符,應戴 (選填“凹”或“凸”)透
鏡制成的眼鏡予以矯正,使物體在 上成清晰的像。
 
第18題
乙 
凸 
視網膜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三、 作圖題(共9分)
19. (3分)如圖所示,一束光從水斜射入空氣中,已知入射光線AO,
請畫出它的反射光線OB和折射光線OC的大致方向。
第19題 第19題答案
第19題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 (3分)如圖所示為魔術“飛天仙女”的解密圖。請你作圖說明為什
么觀眾看不到演員本人卻可以看到直立在空中的“飛天仙女”。(圖中
“ ”表示演員)
 
第20題 第20題答案
第20題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1. (3分)如圖所示,請在圖中畫出相應光線的折射光線或入射光線。
第21題 第21題答案
第21題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四、 實驗探究題(共39分)
22. (5分)小明觀察小提琴、吉他、二胡等弦樂器的琴弦振動時,猜
想:即使在弦張緊程度相同的條件下,發聲音調的高低還可能與弦的粗
細、長度及弦的材料有關。于是他想通過實驗來探究自己的猜想是否正
確,下表是他在實驗時控制的琴弦條件。
編 號 琴弦材料 琴弦的長度/cm 琴弦的橫截面積/mm2
A 銅 40 0.5
B 尼龍絲 40 0.5
C 尼龍絲 30 0.5
D 鋼 20 0.3
E 鋼 20 0.7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1) 若想探究弦發聲的音調與弦的粗細的關系,則你認為他應該選用
表中編號為 的弦。
(2) 想探究弦的音調與弦的長度的關系,應選 ;想探究弦的
音調與弦的材料的關系,應選 。本實驗所用的方法叫做
法。
(3) 本實驗中對同一組材料進行多次實驗的目的是
(選填“減小誤差”或“得到普遍規律”)。
D、E 
B、C 
A、B 

制變量 
得到普遍規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3. (6分)如圖所示為小濤同學探究“光的反射規律”的實驗。他進行
了下面的操作:
     
第23題
(1) 如圖甲所示,讓一束光貼著紙板沿某一個角度射到O點,經平面
鏡反射后,沿另一個方向射出,在紙板上用筆描出入射光線EO和反射
光線OF的徑跡。改變光束的入射角度,多做幾次,取下紙板,用量角
器測量ON兩側的∠i和∠r,得到的結論是反射角 (選填“大
于”“小于”或“等于”)入射角。
等于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 如圖乙所示,紙板ENF是用兩塊紙板連接起來的,把半面紙板
NOF向前或向后彎折,這時在NOF上看不到反射光線,說明反射光線、
入射光線與法線 (選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內。
(3) 使入射光線逐漸靠近法線ON,可觀察到反射光線 (選填
“靠近”或“遠離”)法線。
在 
靠近 
第23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4) 在圖甲中,如果讓光線沿著FO的方向射向鏡面,那么會發現反射
光線沿著OE方向射出,這表明在光的反射現象中, 。
光路是可逆的
第23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5) 小濤同學還想用圖丙和圖丁模擬鏡面反射與漫反射,如圖丙所
示,把幾根細針垂直插入一張硬紙板中,表示法線,當入射光線平行射
到各入射點時,反射光線將平行射出。隨后將紙板隨意彎折,如圖丁所
示,這時會看到“法線”不再平行,當入射光線平行射到各入射點上
時,反射光線 (選填“平行”或“不平行”),根據你所學
的知識判斷,漫反射 (選填“遵循”或“不遵循”)光的反射
定律。
不平行 
遵循 
第23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4. (7分)小明發現,晚上坐公交車時在車窗玻璃里看到另一個“自
己”,而白天卻看不清。結合平面鏡成像知識,他思考以下問題:
(1) 在車窗玻璃里看到的另一個“自己”是光的 形成的像。
反射 
第24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 如圖甲所示,汽車的前擋風玻璃是傾斜的。從光學角度分析,這
樣設計的目的是 ;此外,晚上
開車時,來自后方車輛的強光入射到前擋風玻璃,被反射到玻璃
(選填“上方”或“下方”),以減少對司機視線的干擾。
第24題
使車內物體的像不會影響司機的視線 

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① 組裝器材時,要使玻璃板與水平桌面互相 。
② 實驗需要記錄像與物的大小關系,還需要記錄物理量
和 。
③ 如果將蠟燭B也點燃,對實驗的影響是 。
第24題
垂直 
物距 
像距 
像會更不清晰 
(3) 如圖乙所示,在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中: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7分)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中:
(1) 如圖甲所示,讓平行光正對著凸透鏡照射,左右移動光屏,直到
光屏上出現一個最小、最亮的光斑,測得凸透鏡的焦距f= cm。
   
第25題
15.0 
25
26
(2) 將蠟燭、凸透鏡和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調節它們的高度,使
燭焰、凸透鏡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
。如圖乙所示,燭焰能在光屏上形成清晰的像(未畫出),此像
是倒立、 的實像。
第25題
使像成在光屏的
中央 
放大 
25
26
(3) 在圖乙的情況下,如果保持凸透鏡的位置不變,將蠟燭和光屏的
位置對調,那么在光屏上也能成清晰的像,此像是倒立、 的實
像;如果保持蠟燭和光屏的位置不變,將凸透鏡移至 刻度線
處,那么在光屏上仍能成清晰的像。
第25題
縮小 
70.0cm 
25
26
(4) 由于蠟燭燃燒變短,發現光屏上的像偏上,為使像仍能成在光屏
的中央,應將凸透鏡向 (選填“上”或“下”)調節。
(5) 在圖乙的情況下,將凸透鏡換成焦距更小的凸透鏡,并保持蠟
燭、凸透鏡的位置都不變,則須使光屏向凸透鏡 (選填“靠
近”或“遠離”),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第25題
下 
靠近 
25
26
26. (14分)課間活動時,男女同學分組進行籃球投籃比賽,小明同學
發現男、女組的籃球落地后都會反彈,但反彈的高度卻不同。如果籃球
由靜止開始下落,那么反彈的高度與哪些因素有關呢?物理研究小組的
同學們對這個問題進行了討論,提出了不同猜想。于是,小組同學們用
兩只充氣的#7(標準男子)、#6(標準女子)籃球及刻度尺,在水泥地
面和木質地板上進行了實驗。通過實驗得到的實驗數據如表所示,請你
參與研究,一起回答下列問題。
25
26
實驗次序 籃球的型號 下落高度/cm 地面材料 反彈的高度/cm
1 #7 120 木 質 80
2 #7 120 水 泥 90
3 #7 150 水 泥 110
4 #6 120 木 質 80
25
26
(1) 小華同學根據自己的猜想,選擇第2、3次實驗數據進行分析,說
明小華的猜想是籃球反彈的高度可能與 有關。從數據看,
籃球反彈的高度與該因素 (選填“有關”或“無關”)。
(2) 小剛同學的猜想是籃球反彈的高度可能與籃球的型號有關。為了
驗證這個猜想,他應該選擇第 和第 兩次實驗的數據進行分
析。最終的結論是籃球反彈的高度與籃球的型號 (選填“有
關”或“無關”)。
下落高度 
有關 
1 
4 
無關 
25
26
(3) 在前面兩個結論的基礎上,經經同學選擇第2次和第4次實驗數據
來分析,并得出“籃球反彈的高度與地面的材料有關”的結論,他的這
個結論是 (選填“正確”或“錯誤”)的。
(4) 他們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
正確 
控制變量法 
25
26(共27張PPT)
第三章 光和眼睛素能測評(二)
2. 下列應用中涉及的光學元件,對光有發散作用的是( C )
A. 放大鏡 B. 潛望鏡
C. 近視眼鏡 D. 汽車前燈反光裝置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3. 我國出土的文物“水晶餅”為中部鼓起的透明實心圓餅,古籍記載
“正午向日,以艾承之,即火燃”?!八э灐蹦軌蚶锰柟馍?,
主要是因為( B )
A. “水晶餅”能反射光
B. “水晶餅”對光有會聚作用
C. “水晶餅”能吸收光
D. “水晶餅”對光有發散作用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4. 將蠟燭放在如圖所示位置,能通過凸透鏡成倒立、縮小的像。小紅畫
了圖中所示的光路。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C?。?br/>A. 小紅畫的光路是正確的
B. 透鏡成的是虛像
C. 透鏡的焦距小于10cm
D. 透鏡的焦距大于10cm
第4題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5. 小亮某次實驗在光屏上出現一個縮小的像,測得光屏到凸透鏡的距離
為30cm。當物體距離凸透鏡20cm時,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br/>A. 光屏上可能不會出現像
B. 光屏上一定會出現一個放大的像
C. 光屏上可能會出現一個縮小的像
D. 都有可能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6. 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中,在光具座上固定好點燃的蠟燭
和凸透鏡后,若出現“無論如何移動光屏均不能得到燭焰清晰的像”這
種實驗情景,則原因不可能是( D?。?br/>A. 器材沒有調整好高度
B. 蠟燭處在透鏡的焦點以內
C. 蠟燭處在透鏡的1倍焦距處
D. 蠟燭處在透鏡的2倍焦距處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7. 如今西安的很多街道口都安裝了360°高清攝像頭,由公安部門實施
24h監控,來保護人民的安全。攝像機的像距幾乎不變,但鏡頭的功能
類似于人眼睛的晶狀體,焦距可以調節。如圖所示,某嫌疑犯在成像板
上已經成清晰的像(圖中未畫出),此時鏡頭的焦點在F處,在監控此
人的過程中(該人在成像板上的像保持清晰),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B?。?br/>B
A. 若該人遠離鏡頭,則鏡頭的焦點可能變在b點
B. 若該人靠近鏡頭,則鏡頭的焦點可能變在b點
C. 若該人遠離鏡頭,則鏡頭的焦點可能變在a點
D. 若該人靠近鏡頭,則鏡頭的焦點可能變在c點
第7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8. 如圖所示為“探究凸透鏡成像”的實驗操作情景,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D?。?br/>第8題
D
A. 由圖甲可知該透鏡的焦距為10.0cm
B. 如圖乙所示,向左適當移動光屏可以得到縮小的實像
C. 將圖乙中蠟燭移至30.0cm刻度線處,光屏上可得到等大的實像
D. 將圖乙中蠟燭移至45.0cm刻度線處,移動光屏可以得到縮小的實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9. 如圖,該望遠鏡的目鏡和物鏡是由兩組凸透鏡組成的,下列說法正確
的是( C?。?br/>A. 第一個用望遠鏡觀測天體并進行繪制的科學家是開普勒
B. 目鏡的作用相當于投影儀
C. 遠處景物通過物鏡成縮小的像
D. ①是物鏡,②是目鏡
第9題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10. 如圖甲,在裝有水的杯子里,小紅將一支鉛筆分別緊貼杯壁內、外
豎直放置,兩次都觀察到鉛筆放大的像,俯視圖如圖乙、丙所示。下列
說法正確的是( A?。?br/>第10題
A
A. 圖乙中鉛筆向前移,像一直變小
B. 圖乙中鉛筆向前移,像先變小后變大
C. 圖丙中鉛筆向后移,像一直變大
D. 圖丙中鉛筆向后移,像先變小后變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二、 填空題(每空2分,共32分)
11. 在炎熱的夏天不能向盆栽的荷葉上灑水,這是因為灑水會使水凝結
成圓形的水珠。如圖,圓形的水珠相當于 (選填“凸透鏡”
或“凹透鏡”),對直射的陽光有 作用,會“燒煳”葉片;可
觀察洋蔥表皮細胞的工具是 (選填“放大鏡”“顯微鏡”或
“望遠鏡”)。
第11題
凸透鏡 
會聚 
顯微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12. 生活中隨處可見攝像頭,攝像頭的鏡頭相當于一個凸透鏡。攝像頭
拍攝實景所成的像是 (選填“實”或“虛”)像,人在靠近攝像
頭的過程中,人在鏡頭中所成的像逐漸 (選填“變大”“變
小”或“不變”)。
實 
變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13. 某班同學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中,記錄并繪制了像到
凸透鏡的距離v跟物體到凸透鏡的距離u之間的關系圖像,由圖可知,該
凸透鏡的焦距是 cm;當u=10cm時,在光屏上能得到一個
(選填“放大”或“縮小”)的像, 就是
根據這一原理制成的。把物體從距凸透鏡12cm處移動到24cm處的過程
中,像逐漸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8 

大 
投影儀(合理即可) 
變小 
第13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14. 在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時,實驗室應保持較 (選填“亮”
或“暗”)的環境,為了判斷光屏上的像是否最清晰,需要
移動光屏,觀察像是否變模糊。如圖所示位置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圖中未畫出),則像的大小比燭焰 。
第14題
暗 
左右小范
圍 
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15. 如圖,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中,凸透鏡、蠟燭、光屏
放在同一直線上。當燭焰在B點時,成像在A點;當燭焰在A點時,成像
在C點,則凸透鏡一定固定在 兩點之間,兩次成像的虛實情
況 (選填“相同”或“不同”)。
第15題
B、C 
不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16. 班主任用照相機拍攝九年級畢業照,同學們在照相機底片上成
(選填“放大”或“縮小”)的實像;若兩名同學的像出現在照相
機取景框外,要拍攝所有同學完整的像,則照相機應 (選填
“靠近”或“遠離”)同學們,同時將鏡頭向后縮。

小 
遠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三、 作圖題(共6分)
17. (2分)如圖所示,請完成圖中兩條入射光線通過凸透鏡后的光
路圖。
第17題 第17題答案
第17題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18. (2分)如圖所示,根據一束與主光軸平行的光線經凹透鏡折射后的
光線,找出凹透鏡的焦點F的位置(O為光心)。
第18題 第18題答案
第18題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19. (2分)小明同學不注意用眼衛生,造成了高度近視,請在圖中畫出
遠處物體發出的兩束入射光線經他的晶狀體折射后對應的光線。
第19題 第19題答案
第19題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四、 實驗探究題(共32分)
20. (8分)小明和小華在學習了透鏡的知識后想動手完成測量凸透鏡焦
距的實驗。
(1) 小明設計的是利用太陽光測焦距的方案,如圖甲所示,在放置凸
透鏡時,他應讓鏡面 太陽光,同時在透鏡另一側緊靠透鏡位置
放置一張白紙;再將白紙從透鏡處逐漸遠離,移到了一個合適的位置,
即白紙上出現 的光斑,從而測出了該透鏡的焦距。
第20題
正對 
最小、最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 小華采用的是另外一種方案,她將一個小燈泡(可看作點光源)
放在凸透鏡的主光軸上緊靠透鏡的位置,同時在透鏡的另一側平行于鏡
面放置了一張畫有與鏡面等大的圓的白紙,如圖乙,為了準確測量該透
鏡的焦距,她應使白紙上的圓心位于凸透鏡的 上,在移動小
燈泡的過程中,當她看到 的現象時,說明此
時小燈泡移到了該透鏡的焦點處,最終就可以測出焦距了。
主光軸 
光斑和白紙上的圓重合 
第20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1. (12分)小林用如圖甲所示的裝置來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
(1) 實驗前,應調整燭焰、光屏和凸透鏡三者的中心在

第21題
同一高
度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 當蠟燭、凸透鏡和光屏處于如圖甲所示位置時,恰好在光屏上成
清晰的像(圖中未畫出),所成的像是 (選填“正立”或“倒
立”)的 (選填“實”或“虛”)像。
(3) 保持凸透鏡位置不變,將圖甲中蠟燭和光屏的位置互換,此時光
屏上所成像的特點與 (選填“照相機”“投影儀”或“放大
鏡”)相同。
倒立 
實 
照相機 
第21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4) 小林進行了進一步探究:如圖乙所示,凸透鏡的焦距為10cm,保
持光屏位置不變,讓蠟燭和凸透鏡分別以2cm/s和1cm/s的速度,從圖示
位置同時勻速向左運動,經過 s,光屏上成清晰 (選填
“放大”“縮小”或“等大”)的像。
第21題
5 
等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2. (12分)小義用小氣球充水后制成水透鏡模擬眼球中的晶狀體,如
圖,甲表示正常眼睛的晶狀體,在實驗中測得其焦距為10cm,再將甲分
別擠壓成乙、丙的形狀。
第22題
(1) 分別測量乙、丙的焦距,測得焦距大于10cm的是 。
(2) 當眼睛看遠處的物體時,晶狀體將由甲變為 。
丙 
丙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3) 模擬近視眼要用 ,很多近視眼患者戴“隱形眼鏡”來矯正
視力。“隱形眼鏡”是一種直接貼在角膜表面的超薄鏡片,可隨著眼球
運動。若某鏡片的中心厚度為0.05mm,則此鏡片的邊緣厚度
(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0.05mm。
第22題
乙 
大于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4) 當將近視眼鏡如圖丁放置后,光屏上本來清晰的像變模糊了,要
使在光屏上的像變清晰,光屏應向 凸透鏡的方向移動,或把蠟
燭向 凸透鏡的方向移動。(選填“靠近”或“遠離”)
第22題
遠離 
遠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吉首市| 岳阳市| 土默特右旗| 贵阳市| 澄城县| 丰宁| 孝昌县| 江西省| 三原县| 民权县| 闻喜县| 荆门市| 文山县| 阳高县| 保德县| 灵璧县| 万盛区| 五家渠市| 策勒县| 峨眉山市| 永城市| 兴业县| 遂川县| 固阳县| 米脂县| 新蔡县| 兰坪| 岐山县| 曲阳县| 蒙山县| 大连市| 宾阳县| 正定县| 长岭县| 兴化市| 安图县| 汉沽区| 图木舒克市| 北辰区| 康定县| 岳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