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7張PPT)專題(一) 走進物理世界期末復習專題考向一 測量長度和時間1. 下列長度的估測中最接近3m的是( A )A. 教室的高度 B. 課桌的高度C. 物理課本的寬度 D. 中學生的身高A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 如圖所示,小凱測量一次性口罩的尺寸,記錄下數據“175×95”,數據里省略掉的單位應該是( B )A. μm B. mm C. cm D. dm第2題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3. (2023·山西)熊貓是我國的國寶,作為國際友好使者,在對外友好關系中做出了突出貢獻。熊貓寶寶剛出生時體重僅有100g左右。請你根據圖片信息,估測剛出生的熊貓的頭部直徑約為( B )A. 2.5mm B. 2.5cmC. 5cm D. 10cm第3題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4. 在教室里學習是我們最熟悉的生活內容,胳膊肘不小心將文具從課桌上擠落到地上是常有的事。文具從桌面落到地面的時間最接近( D )A. 1min B. 4s C. 2s D. 0.5s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5. 如圖所示,用刻度尺測物體的長度,讀數時視線正確的是 (選填“A”或“B”),物體的長度為 cm。第5題B 2.46(2.45~2.47均可)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6. 圖中秒表所示的時間是 s。第6題7. 測量過程中,誤差是 (選填“可”或“不可”)避免的。用同一把刻度尺測量某物體的長度,四次記錄的數據分別是5.79cm、5.97cm、5.77cm、5.78cm,則該物體的長度是 ,這是利用 的方法來減小誤差的。135 不可 5.78cm 多次測量求平均值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8. 某同學欲測量一根細銅絲的直徑,他的實驗步驟如下:A. 將細銅絲拉直,用刻度尺測出細銅絲的長度L1。B. 用刻度尺測出纏繞在鉛筆桿上細銅絲圈的總長度L2。C. 用細銅絲的長度L1除以細銅絲的圈數n,即得細銅絲的直徑d。D. 將細銅絲緊密纏繞在鉛筆桿上。E. 數出纏繞在鉛筆桿上細銅絲的圈數n。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 以上步驟中,沒有必要的步驟是 ;錯誤的步驟是 ,應改正為 。(2) 改正錯誤步驟后,實驗步驟的合理順序應是 。A C 用細銅絲圈的總長度L2除以細銅絲的圈數n,即得細銅絲直徑d DEBC(或DBEC)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考向二 測量形狀不規則物體的體積9. 因礦石較大,放不進量筒,故小芳利用一只燒杯,按如圖所示的方法來測量礦石的體積。步驟C量筒中剩余水的體積是 mL,礦石的體積是 cm3。小芳的測量方法測得礦石的體積與它的真實值相比 (選填“偏大”“偏小”或“一樣大”),原因是 。130 70 偏大 取出礦石時帶出了一部分水 第9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考向三 嘗試科學探究10. 不同物體吸收太陽輻射的能力不同,小明認為可能與物體的顏色有關,于是,他將幾個完全相同的物體涂上不同顏色放在太陽底下,測出相同時間內物體升高的溫度。就“小明認為它可能與物體的顏色有關”這一環節而言,屬于科學探究中的( B )A. 提出問題 B. 猜想與假設C. 進行實驗 D. 分析與論證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1. (2023·淮安淮陰期中)為了比較兩個保溫杯盛水時的保溫效果,小明按照科學探究程序,在室內進行了實驗:在甲、乙兩個保溫杯內裝相同質量的熱水,得到了一段時間內它們溫度的實驗數據,根據數據繪制的圖像如圖所示。請你根據圖像所提供的信息比較甲、乙兩個保溫杯的保溫效果,則( B )A. 甲保溫杯的保溫效果較好B. 乙保溫杯的保溫效果較好C. 甲、乙兩個保溫杯的保溫效果一樣好D. 根據圖像無法判斷第11題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2. 某同學做“探究影響擺的周期的因素”實驗時,用A、B兩個質量不同的小球,在擺幅和擺長不同的情況下,做了如圖所示的甲、乙、丙、丁四次實驗。測得擺動一次的時間t甲=t乙=t丙>t丁,擺球質量mA>mB,擺長L1>L2,擺幅θ>α。 第12題(1) 該實驗采用的科學實驗方法是 。(2) 利用 兩次實驗,得出結論:當擺長和擺幅相同時,擺動周期與擺球質量無關。控制變量法 甲和乙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3) 利用乙和丙兩次實驗,得出結論: 。(4) 利用丙和丁兩次實驗,得出結論: 。 第12題當擺球質量和擺長相同時,擺動周期與擺幅無關 當擺球質量和擺幅相同時,擺動周期與擺長有關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3. 發現萬有引力定律的科學家是( D )A. 帕斯卡 B. 阿基米德C. 伽利略 D. 牛頓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4. (2024·煙臺)“五一”前夕,某學校舉行了春季運動會。下列數據中你認為符合實際的是( C )A. 男子立定跳遠的成績為6.8mB. 女子跳繩的成績為每分鐘360個C. 男子百米賽跑的成績為15.5sD. 女子擲實心球的成績為45m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5. 如圖所示,九年級學生去博物館時看到了“祝融號”火星車模型,則“祝融號”模型的高度約為( B )A. 0.9m B. 1.8m C. 3.6m D. 7.2m第15題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6. 采用如圖所示的甲、乙兩把刻度尺測量同一物塊的長度,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C )A. 采用甲刻度尺讀數更精確些B. 乙刻度尺的分度值是0.1mmC. 采用乙刻度尺讀數,物塊的長度應記錄為2.80cmD. 甲刻度尺的零刻度線沒有對準物塊的一端,故測量方法是錯誤的第16題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7. 如圖所示,小聰把細銅線緊密排繞在鉛筆桿上,通過測量線圈長度間接測出細銅線的直徑。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 )A. 排繞的細銅線線圈長度L為7.70cmB. 沿A方向讀數,測得的線圈長度L偏大C. 若排繞不夠緊密,則測量值偏大D. 若細銅線只緊密排繞5圈,則所測得細銅線直徑的誤差更大第17題A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8. (2024·揚州期中)量筒做成細而高的形狀,不做成粗而矮的形狀,如圖所示,你認為其主要原因是( C )A. 細而高的量筒便于操作B. 細而高的量筒可以做出相對較大的底座,增加穩度C. 細而高的量筒與粗而矮的相比,相應的刻度間隔較大,能較準確地讀數D. 粗而矮的量筒中液體較多,需用較厚的玻璃,因而不便讀數第18題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9. (2023·無錫期末)下列測量中,采用了比較合理的方法的是( C )A. 測量跑道長度時,用一根有彈性的橡皮筋和跑道重合來測量B. 測量物理課本一張紙的厚度,先測出200頁同樣紙的厚度,然后除以200C. 測自行車通過的路程,可先記下車輪轉過的圈數N,再乘以車輪的周長LD. 測乒乓球的直徑時,用刻度尺直接測量就可以了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0. (2023·濟南期中)牛奶可以補充營養、咖啡可以提神醒腦,是兩種常見的飲品。小明發現,同樣的熱咖啡在夏天冷卻得較慢,在冬天冷卻得較快。同學們通過對這一現象進行分析和討論,提出了下面四個科學問題,其中最有探究價值且易于探究的是( D )A. 熱咖啡冷卻的快慢跟季節的不同有什么關系B. 為什么液體在冬天冷卻得快、在夏天冷卻得慢C. 熱咖啡冷卻的快慢跟它和環境間的溫度差有什么關系D. 液體冷卻的快慢跟它和環境間的溫度差有什么關系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1. 科學家進行科學研究,通過觀察、發現并提出問題后,制訂計劃與設計實驗前,通常要做的工作是( A )A. 對問題作出猜想和假設B. 準備器材收集證據C. 合作與評價收集到的證據D. 提出新的探究問題A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2. (2023·崇左扶綏期末)步入物理考場,回想所學的物理知識,物理學是研究 、光、 、力、電等各種物理現象的規律和物質結構的一門科學,它滲透于我們生活中的每個角落。23. 有五名同學使用同一把刻度尺測量同一本作業本的長度,測量的結果分別是L1=18.82cm、L2=18.83cm、L3=18.81cm、L4=18.805cm、L5=18.80cm。(1) 這把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2) 測量結果不合理的數據是 。(3) 這本作業本的長度是 cm。聲 熱 1mm 18.805cm 18.82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4. 物理是一門注重實驗的自然科學。如圖所示為測量樹葉長度時的情形,則樹葉的長度為 cm。第24題2.70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 小明用秒表測量了自己跑1000m的成績,如圖所示,秒表內圈示數的單位為 ,所測的時間為 s。第25題min 220.6 252627282926. 如圖,量筒分度值是 ;測量時若以圖中方法讀數,則讀出的液體體積與真實值相比 (選填“偏大”“偏小”或“相等”)。第26題2mL 偏小 252627282927. 如圖所示,用量筒測量石塊的體積,該量筒的量程是 mL,該石塊的體積是 cm3。第27題0~ 5020 252627282928. 小剛正在游樂場觀察一個小朋友蕩秋千,他注意到:小朋友在來回擺動時,每一次擺動的時間幾乎相等。他請教了物理老師,知道擺來回擺動1次的時間叫做周期,于是他猜想秋千擺動的周期可能與擺長有關,在老師的指導下設計了如圖甲所示的單擺(即細線下系一個小螺母)進行探究。實驗步驟如下: 第28題2526272829① 小剛利用刻度尺在細線上作標記,將小螺母斜拉到任意高度后(如圖乙),由靜止釋放,記錄小螺母來回擺動10次的時間,然后再計算出小螺母擺動1次的時間(周期)。② 改變細線的長度,重復上述操作(共進行了3次實驗)。 第28題2526272829(1) 分析實驗方案,此實驗設計中有處設計存在缺陷,請指出并寫出改正的方法: 。 第28題沒有控制擺動幅度相同,把“將小螺母斜拉到任意高度后,由靜止釋放”改為“將小螺母拉到相同的角度后,由靜止釋放”2526272829(2) 根據修改后的實驗方案,請設計實驗數據記錄表格。實驗次序 1 2 3擺長L/m擺動10次的時間t/s 第28題2526272829(3) 該實驗除了上述的猜想外,請你再提出一個有價值的實驗猜想: 。 第28題秋千擺動的周期可能與小朋友的質量有關(合理即可) 252627282929. (2024·太原二模)投石器是古代的攻城利器,科學小組的同學想進一步了解投石器,開展了以下項目式學習的探究:利用配重、石塊、木桿、拉線等器材,制成簡易投石器,如圖甲所示。剪斷拉線,配重下降,裝有石塊的一端快速上升,木桿停止運動后,石塊被投出,記錄石塊的投射距離。調整拉線的長度,改變投射角度θ,記錄投射距離,重復實驗,記錄數據如表。 第29題2526272829石塊的質量(m=60g)投射角度θ/° 15 30 45 60 75投射距離/m 4.5 5.8 7.2 5.5 4.82526272829(1) 小組同學探究的問題是 。(2) 根據表中數據在圖乙坐標系中描點作圖,可得出結論: 。 第29題石塊的投射距離與投射角度的關系 石塊質量不變時,在一定范圍內石塊的投射距離隨投射角度的增大,先變大后變小 2526272829(3) 為使投石器將石塊投得更遠,請你寫出一種方法: 。第29題增大配重的質量(合理即可) 2526272829(共33張PPT)專題(二) 聲音與環境期末復習專題考向一 聲音的產生與傳播1. 如圖,將一個正在發聲的音叉接觸懸掛的泡沫塑料小球,可觀察到小球被音叉反復彈開,音叉不發聲時觀察不到該現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A. 小球的作用是放大音叉的微小振動B. 小球的作用是使音叉振動盡快停下來C. 微小振動的音叉不具有能量D. 發聲的物體不一定在振動第1題A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 如圖所示為“神舟十三號”航天員首次出艙活動。航天員在太空中活動時必須借助無線電通信設備才能進行交談,其原因是( B )A. 太空中聲音傳播速度太慢B. 太空中沒有傳播聲音的介質C. 太空中航天員的聲帶不會振動D. 太空中沒有阻礙,聲音響度太大第2題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3. 如圖甲實驗,說明發聲的物體在 。實驗中,巧妙地利用紙屑將揚聲器的微小變化進行放大,使實驗現象更明顯,易于觀察,這種研究問題的方法稱為 (選填“控制變量法”或“轉換法”)。圖乙中的游泳者在水下能聽到岸上的音樂聲,說明聲音不僅能在空氣中傳播,也能在 中傳播。 第3題振動 轉換法 水(或液體)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4. 溫度一定時,聲波在不同介質中的傳播速度 (選填“相同”或“不同”)。15℃的空氣中的聲速約為 m/s。將耳朵貼在長鋼管的一端,讓他人在另一端敲擊一下,你會聽到兩次敲擊聲,其中最先聽到的聲音是通過 (選填“鋼管”或“空氣”)傳來的。不同 340 鋼管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考向二 我們怎樣區分聲音5. (2024·長沙)龍年元宵晚會精彩紛呈,《春生瀟湘》節目中不同的樂器合奏出美妙的音樂。觀眾分辨不同樂器的聲音,主要是通過聲音的( C )A. 音調 B. 響度 C. 音色 D. 聲速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6. 監測器測得同一聲源發出的甲、乙兩聲音的特性如表所示。甲、乙相比( D )聲 音 聲音強弱的等級/dB 頻率/Hz甲 70 1100乙 110 700DA. 乙音調較高B. 甲響度較大C. 聲源在發出甲聲音時振動幅度較大D. 聲源在發出乙聲音時每秒振動次數較少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7. 舞臺上表演者用冬瓜、土豆做成吹奏樂器,吹奏出來的聲音可能具有的相同特征是( B )A. 音色、音調 B. 音調、響度C. 音色、響度 D. 音色、音調、響度8. 如圖所示,音樂會上演奏小提琴曲時,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C )A. 演奏前,調節小提琴琴弦的張緊程度可改變聲音的響度B. 演奏時,用力拉小提琴的同一根琴弦可提高聲音的音調C. 小提琴演奏的樂曲通過空氣傳入聽眾的耳朵D. 小提琴的音色和二胡的音色相同第8題B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9. 如圖所示,在A、B、C、D四個相同的玻璃瓶中裝入不同高度的水,則( B )A. 敲打D瓶發出的聲音傳播得最快B. 用嘴依次吹瓶口,A的音調最高C. 用筷子依次敲打瓶口,B的音調最高D. 無論瓶周圍有沒有空氣,瓶發出的聲音都能直接傳入人耳第9題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0. (2024·西安雁塔模擬)我國已經建成多條如圖所示的“音樂公路”。路面上刻有一條條凹槽,每條凹槽就像一個音符,可以把整條路面看成是一張留聲機的碟片,而汽車的輪胎就像是唱針,每當汽車駛過這段路面時,一段完整的音樂就奏響了。音樂聲是由于輪胎 而產生的,音樂聲是通過 傳入人耳的,凹槽之間留有不同的間距,目的是使輪胎發出聲音的 (選填“音調”“響度”或“音色”)不同。振動 空氣 音調 第10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1. (2024·安徽模擬)如圖所示是一支公元前6000年前的完整骨笛——賈湖骨笛,它是世界上出土年代最早、保存最為完整、現在還可用以吹奏的樂器,它是由丹頂鶴尺骨制成的,上有七個音孔。演奏時用手指控制不同音孔的開閉,使它發出聲音的 (填聲音的特性)變化。第11題音調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2. 如圖所示為某聲音信號在示波器上顯示的聲音波形圖。圖中橫軸方向上疏密程度不同,縱軸方向上高低程度不同。縱軸方向上主要顯示了聲音的 (選填“音調”“響度”或“音色”)不同。第12題響度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考向三 讓聲音為人類服務13. (2023·攀枝花改編)下列事例中,主要利用了聲音傳遞能量的是( D )A. 用聽診器給病人診病B. 聽眾在樂曲聲中感受到百鳥歸巢的活躍氣氛C. 用次聲波預報海嘯D. 用超聲波清洗眼鏡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4. 在中考期間,下列措施屬于從聲源處減弱噪聲的是( D )A. 將教室的窗戶玻璃更換為隔音玻璃B. 學生戴隔音耳罩C. 在教室內安裝噪聲監測器D. 停止校園周邊工地的施工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5. 人站在北京天壇回音壁圓形圍墻內說話,聲音經過多次 ,可在圍墻內的任何位置聽到;電影院的墻壁內表面一般做得 (選填“光滑”或“凹凸不平”),其目的是 (選填“增強”或“減弱”)回聲。16. 利用超聲波探傷的實質是聲音能夠傳遞 (選填“信息”或“能量”);臺風和海嘯會產生 (選填“超聲波”或“次聲波”),建立聲波接收站可以確定臺風和海嘯發生的方位和強度。反射 凹凸不平 減弱 信息 次聲波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7. 小超被廣場舞的音樂聲吵醒后很不開心,對他來說,廣場舞的音樂聲屬于 (選填“噪聲”或“樂音”),為避免干擾,他戴上了耳罩,這是利用 (選填“消聲”“吸聲”或“隔聲”)的方法來減小干擾的。噪聲 隔聲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8. 2022年5月2日晚,《歌聲里的紅嫂》在紅嫂家鄉——沂南縣馬牧池鄉常山莊村的山村劇場通過線上直播的方式進行了首演。在家用電視觀看演出的小明作出了下列判斷,其中正確的是( D )A. 電視里傳出的歌聲不是振動產生的B. 調節電視音量改變了聲音的音調C. 低聲伴唱演員的聲帶振動的頻率低D. 根據音色可以區分出笛子的聲音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9. (2022·巴中)關于聲音,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C )A. 一切聲音都是由于物體振動而產生的B. 歌曲高音部分是指音調高C. 聲音的音調越高,傳播速度越快D. “聽聲識人”是通過音色來判斷的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0. 如圖所示,甲鼓發聲時鼓皮每秒振動次數比乙鼓少。兩鼓相比,甲鼓( B ) 第20題BA. 發聲的響度一定較大B. 發聲的音調一定較低C. 振動的幅度一定較小D. 振動的頻率一定較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1. 人可以依靠兩只耳朵來判斷發聲物體的方位,從而對聲音世界有立體的感覺。如圖所示,舞臺上利用左右兩只揚聲器(喇叭)A、B來形成立體聲效果,如果從揚聲器所發出的聲音是A強B弱,那么人會感覺到這個聲源在A、C之間某位置。這里人作出判斷主要利用了聲音的( A )A. 響度 B. 音調C. 音色 D. 聲速第21題A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2. (2022·菏澤)如圖所示,曾侯乙編鐘包含若干個大小不同的鐘,鐘的大小決定了聲音的( B )A. 響度 B. 音調 C. 音色 D. 傳播速度第22題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3. 海上發生風暴時會產生次聲波,次聲波在空氣和海水中傳播的速度比風暴移動的速度快。次聲波接收處理設備就是利用這一特點提前感知、預報海上風暴的,從而為漁業、航海等服務。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 )A. 次聲波不能傳遞信息B. 次聲波是由于物體振動而產生的C. 次聲波在海水中比在空氣中傳播得慢D. 次聲波的頻率太高,人耳聽不見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4. 下列技術應用中利用聲波傳遞能量的是( B )A. 利用鳴槍聲警告歹徒B. 利用超聲波將普通水“擊碎”成水霧,提高房間內空氣的濕度C. 利用超聲診斷儀檢查人體內臟器官D. 利用超聲波探查金屬、陶瓷、混凝土等制品的內部結構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 某中學處于商業繁華地段,門口正對交通主干道,有時噪聲會隨風飄入教室,影響上課。老師讓同學們討論減弱噪聲的方法,下列四名同學的方法中最簡易可行的是( B )A. 小紅認為同學們可以戴上耳塞,在人耳處減弱噪聲B. 小強認為上課時可以關閉門窗,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噪聲C. 小偉認為可以在商業街上設立分貝儀,在聲源處減弱噪聲D. 小睿認為可以禁止汽車通過學校門口,在聲源處減弱噪聲B252627282930313226. (2023·綿陽)如圖甲、乙所示的兩幅聲音波形圖,可能是鋼琴聲音波形或泡沫塑料塊刮玻璃時產生的噪聲波形。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B )第26題BA. 甲是噪聲波形,乙是鋼琴聲音波形B. 甲是鋼琴聲音波形,乙是噪聲波形C. 甲、乙都是鋼琴聲音波形D. 甲、乙都是噪聲波形252627282930313227. 老師的講話聲是通過 傳入學生耳中的;敲響的音叉接觸水面能濺起水花,說明聲音是由于物體 而產生的。通常情況下,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為 m/s。聲音在固體中傳播的速度比在液體中傳播的速度 (選填“快”或“慢”)。28. 海洋動物的質量越大,其叫聲越是有力而低沉,即響度較 ,音調較 。空氣 振動 340 快 大 低 252627282930313229. 海豚的發聲頻率范圍非常大,當海豚發出了80000Hz的聲波時,此聲波屬于 聲波,這種聲波人耳 (選填“能”或“不能”)聽到。如圖所示,海豚會利用回聲尋找沙丁魚群,假如經1s后海豚聽到回聲(聲音在海水中的傳播速度為1500m/s),則此時海豚與沙丁魚群的距離為 m。第29題超 不能 750 252627282930313230. 笛子是一種民間樂器,如圖所示,B處是薄膜,用手分別按住C、D、E、F、G、H、I洞口時,可吹出不同的音階,當笛聲發出“3”“5”“6”音階時,敞開的洞口分別是 、 、 。第30題G E D 252627282930313231. (2023·永州祁陽期末)2023年9月21日,“天宮課堂”第四課在中國空間站開講,“神舟十六號”航天員景海鵬、朱楊柱、桂海潮生動展示了空間站的工作生活場景,并演示了奇妙“乒乓球”實驗。在空間站的航天員們可以面對面進行語言交流,是因為空間站里的 可以傳播聲音。空氣 252627282930313232. (2023·廣州期末)小明用聲波傳感器和電腦設備記錄測量某種材料制成的合金管發出的聲音頻率,他猜想聲音頻率可能與合金管的直徑、敲擊的位置、敲擊的力度、合金管的長度有關。他設計實驗探究敲擊合金管發出的聲音頻率與合金管長度之間的數值關系,以制作合金管編鐘,請補充完善實驗方案。(1) 實驗器材: 、聲波傳感器、合金管若干、鐵錘、電腦。刻度尺 第32題2526272829303132(2) 實驗步驟:① 選取 長度的合金管并按圖示安裝好,每根合金管的直徑 。(選填“相同”或“不同”)② 將聲波傳感器連接到電腦,準備記錄。第32題不同 相同 2526272829303132③ 使用鐵錘敲擊合金管底部的 位置,確保敲擊的力度 。(選填“相同”或“不同”)④ 。⑤ 根據數據分析聲音頻率與合金管長度之間的數值關系。第32題相同 相同 每次測量合金管的長度并記錄聲音頻率后,換用不同長度的合金管多次實驗 2526272829303132(3) 設計記錄數據的表格(將劃線處補充完整,不需要填數據)。實驗次序 ① ② 123第32題長度/m 頻率/Hz 2526272829303132(共41張PPT)專題(六) 質量與密度期末復習專題考向一 質量及其測量1. (2023·廣州)“掬手為升”是我國古代的計量方法之一,“掬”即為雙手捧。如圖,人雙手捧起的米質量約為( B )A. 3g B. 300gC. 30kg D. 300kg第1題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 下列關于質量的說法,正確的是( D )A. 鐵塊熔化成鐵水后,鐵的質量變小了B. 將一塊方形橡皮泥壓扁,橡皮泥的質量變小了C. 銅塊的溫度升高后,銅的質量變小了D. “冰墩墩”被帶到空間站后,“冰墩墩”的質量沒有變化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3. 用天平測鹽水的質量:(1) 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并進行調平,如圖甲所示,小明在操作上存在錯誤,你認為錯誤之處是 。 第3題調節天平平衡時,游碼沒有移至“0”刻度線處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 改正錯誤后,用天平測出空燒杯的質量m空=50g。(3) 向燒杯內倒入適量的鹽水,并把燒杯放入左盤,向右盤添加砝碼,當加入最小的砝碼時指針向右偏,接下來的正確操作是 。 第3題取下最小砝碼,向右移動游碼,直至天平平衡 (4) 天平平衡時,右盤砝碼及游碼位置如圖乙所示,則被測鹽水的質量m= g。44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考向二 密度及其應用4. 下列有關密度的說法,正確的是( B )A. 一大桶水比一小杯水的密度小B. 氣體受熱膨脹后,其密度變小C. 密度跟質量成正比,跟體積成反比D. 國際單位kg/m3比常用單位g/cm3大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5. 泡沫鋼是含有豐富氣孔的鋼材料,可作為防彈服的內芯,孔隙度是指泡沫鋼中所有氣孔的體積與泡沫鋼總體積之比。已知鋼的密度為7.9×103kg/m3,一塊質量為0.79kg、棱長為1dm的正方體泡沫鋼,孔隙度是( C )A. 1% B. 10% C. 90% D. 99%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6. 體育鍛煉用的一個實心鉛球的質量是4kg,體積是0.5dm3,則其密度為 kg/m3。若該鉛球是純鉛做的,鉛的密度是11.3×103kg/m3,則質量應為 kg。7. 一件200kg的冰雕作品熔化成水后其質量為 kg,體積為 . m3。(水的密度為1.0×103kg/m3)8×103 5.65 200 0.2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 圖甲是小明在水平桌面上使用托盤天平的情形,他的錯誤是 。 第8題稱量質量時用手調節平衡螺母 8. 在探究質量與體積的關系時,小明找來大小不同的塑料塊和某種液體做實驗。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 改正錯誤后,小明正確操作,根據實驗數據分別畫出了塑料塊和液體質量隨體積變化的圖像,如圖乙所示。① 分析圖像可知:同種物質的不同物體,其質量與體積的比值相同,物理學中將質量與體積的比值定義為密度,塑料塊的密度為 . g/cm3。第8題1.2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② 往燒杯內倒入10cm3的該液體,用天平稱出燒杯和液體的總質量。天平平衡時,右盤中砝碼的質量及游碼的位置如圖丙所示,則燒杯和液體的總質量為 g;若燒杯內液體的體積為20cm3,則燒杯和液體的總質量應為 g。第8題37.4 45.4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9. 如圖所示,一個容積V0=500cm3、質量m0=0.5kg的瓶子里裝有水,烏鴉為了喝到瓶子里的水,就銜了很多石塊填到瓶子里,讓水面上升到瓶口。若瓶內有質量m水=0.4kg的水,求:(水的密度ρ水=1.0×103kg/m3,石塊的密度ρ石=2.6×103kg/m3)(1) 瓶中水的體積V1。解:(1) V1===4×10-4m3=400cm3第9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 烏鴉投入瓶子中的石塊的體積V2。解:(2) V2=V0-V1=500cm3-400cm3=100cm3(3) 烏鴉投入石塊后,瓶子、石塊和水的總質量m。解:(3) m石=ρ石V2=2.6×103kg/m3×100×10-6m3=0.26kg,m=m0+m水+m石=0.5kg+0.4kg+0.26kg=1.16kg第9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考向三 密度的測量10. (2022·畢節)小李在做“測量物體的密度”實驗時,先用天平測物體的質量,再用裝有適量水的量筒測物體的體積。用這種方法測量以下物體密度,測量結果較準確的是( D )A. 一枚大頭針 B. 一粒大米C. 比賽用鉛球 D. 小石塊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1. 小明用天平、量筒和燒杯測某種食用油的密度,如圖所示為他的主要操作步驟。幾名同學對小明所做的實驗提出了以下看法,其中正確的是( B ) 第11題BA. 甲認為小明測出的食用油的質量為62gB. 乙認為小明的測量值比真實值大C. 丙認為小明的測量值比真實值小D. 丁認為小明的實驗操作便捷,結果準確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2. 小軍喜歡吃橙子,于是他設計如下實驗測量橙瓣的密度。(1) 他將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調節天平平衡,然后將一個橙瓣放入天平左盤中,在右盤中加入砝碼,發現指針稍微偏向分度盤左側,他可以調節 (選填“游碼”或“平衡螺母”),使指針對準分度盤中央刻度線,如圖甲所示,橙瓣質量為 g。第12題游碼 10.4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 他將該橙瓣放入裝有30mL水的量筒中,水面上升到如圖乙所示的位置,則該橙瓣的密度為 kg/m3。第12題1.04×103 (3) 他對實驗進行誤差分析,覺得測體積時誤差太大。他設計了下列解決方案,其中合理的是 。A. 換量程更大的量筒測量B. 測多個橙瓣的總質量和總體積C. 換分度值更大的量筒測量B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考向四 物質的物理屬性與新材料13. 不同物質的物理屬性存在差異,下列說法與事實不相符的是( B )A. 電線線芯用銅制成是因為銅的導電性好B. 水壺的把手用膠木制成是因為膠木的導熱性好C. 劃玻璃的刀刃用金剛石制成是因為金剛石的硬度大D. 航天飛行器用陶瓷制作外殼,是利用陶瓷耐高溫、耐摩擦、隔熱等特點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4. 下列關于新材料的說法,正確的是( B )A. 納米材料只是縮小了物體的尺寸,在其他方面沒有特殊的性能B. 發光二極管的核心材料由半導體制成C. 利用超導體可制成發熱效率更高的電熱器D. 合金一定可以提高金屬的密度、硬度及強度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5. 納米技術是各國競相發展的一項技術,1nm=10-9m。當材料晶粒的直徑小于1nm時,材料的性質就會出現奇異現象。如各種塊狀金屬有各種不同的顏色,但當其細化到納米級的顆粒時,都成了黑色;實驗室里使用的“還原銀粉”是黑色的,而“還原銅粉”仍為紫紅色粉末;納米氧化鋅能吸收雷達電磁波,可用作隱形飛機的涂料。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D )DA. 還原銀粉的顆粒小于納米尺寸B. 還原銅粉的顆粒大于納米尺寸C. 小雨天氣納米材料的羽絨裝不易被水淋濕D. 隱形飛機是肉眼看不到的飛機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6. 下列做法會使銅的質量發生變化的是( D )A. 使銅熔化成銅液 B. 把銅軋成銅片C. 把銅送到太空 D. 把銅表面打磨光滑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7. 小明同學在“測量物體質量”的實驗中,按正確步驟操作時出現了如圖所示的情況,接下來他應該( C )A. 調節平衡螺母B. 取下5g砝碼C. 移動游碼D. 取下5g砝碼后再移動游碼第17題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8. 小王用兩個完全相同的燒杯裝了等質量的水和某種液體,根據如圖信息,估算該液體的密度最接近(ρ水=1.0×103kg/m3)( A )A. 0.8×103kg/m3 B. 0.9×103kg/m3C. 1.0×103kg/m3 D. 1.2×103kg/m3第18題A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9. (2024·南充)小洋研究液體密度時,用兩個完全相同的容器分別裝入甲、乙兩種液體,并繪制出容器與液體總質量m與液體體積V的關系如圖所示,由圖像可知( D )A. 容器的質量是20kgB. 甲液體的密度是2.0g/cm3C. 乙液體的密度是1.2g/cm3D. 密度為0.8g/cm3的液體的m-V圖像應位于Ⅲ區域第19題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0. 一個空瓶裝滿水時的總質量是350g,裝滿酒精時的總質量是300g,則該瓶的容積是(ρ水=1.0×103kg/m3,ρ酒精取0.8×103kg/m3)( C )A. 350cm3 B. 300cm3C. 250cm3 D. 150cm321. 有一個水桶內已經結滿了冰(冰面與桶口相平),當冰完全熔化后,再倒入0.5kg的水恰好裝滿。假如用該空桶裝滿酒精,最多能裝酒精的質量是(ρ冰=0.9×103kg/m3,ρ酒精取0.8×103kg/m3)( C )A. 5kg B. 0.5kg C. 4kg D. 0.4kgC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2. 甲、乙兩球的質量相等,體積關系為V甲=6V乙,構成兩球物質的密度關系為ρ乙=3ρ甲。若兩球中有一個是空心的,另一個是實心的,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B )A. 甲的空心部分體積為V乙B. 甲的空心部分體積為3V乙C. 乙的空心部分體積為V乙D. 乙的空心部分體積為V乙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3. 古代勞動人民巧妙地利用水來開山采石。冬季,在白天給石頭打一個洞,再往洞里灌滿水并封實,待晚上降溫,水結冰后石頭就裂開了,石頭裂開是由于水結成冰后( A )A. 質量不變,體積增大B. 密度不變,體積增大C. 密度增大,體積增大D. 質量增大,體積增大A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4. 一只質量為60kg的醫用氧氣瓶,剛啟用時瓶內氧氣的密度為ρ。使用半小時,氧氣瓶的質量變為35kg,瓶內氧氣的密度變為0.5ρ,再使用一段時間,氧氣瓶的質量變為20kg,此時瓶內氧氣的密度應為( B )A. 0.1ρ B. 0.2ρ C. 0.3ρ D. 0.4ρ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 在生產和生活中,人們常根據物質不同的屬性選擇材料,下列屬于主要從彈性的角度考慮選材的是( B )A. 用鎢作為白熾燈燈絲的材料B. 用橡膠作為汽車輪胎的材料C. 用鋁合金作為制作飛機的材料D. 用塑料作為插座外殼的材料B25262728293031323326. 關于材料的性質及其應用,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C )A. 有的半導體對光比較敏感,可以用來制造光敏電阻B. 超導材料在低于臨界溫度時電阻為零,將來可用于遠距離輸電C. 銅的導電性比較好,可以用來制造電阻絲D. 金剛石的硬度比較大,可以用來作鉆頭C25262728293031323327. 小紅同學要測量一蘋果的質量,測量方法如圖所示,小紅同學在實驗過程中出現的主要錯誤有:(1) 。(2) 。(3) 。第27題游碼不在“0”刻度線上 物體與砝碼的位置放反了 用手直接拿砝碼 25262728293031323328. 有甲、乙兩實心金屬塊,它們的體積之比為3∶4,將它們分別放在調好的天平的左、右盤中,天平恰好平衡,若將甲切去一半,乙切去三分之一,則甲和乙剩余部分的密度之比是 。29. 利用 材料制成的發光二極管,只允許電流從一個方向流過,說明發光二極管具有 導電的性質。4∶3 半導體 單向 252627282930313233(1) 使用該工具進行測量時,要對前、中、后三排標尺上的游碼進行調節,其合理的調節順序是 。第30題中、后、前 30. 小明去某學校參觀時在實驗室見到了一種新奇的測量工具,如圖所示,請你仔細觀察并回答:(2) 小明用該儀器對所帶的瓶裝水進行了測量,示數如圖,則測量結果是 。391.6g 25262728293031323331. 小軍買到一個“冰墩墩”陶瓷擺件,他用以下方法測量了“冰墩墩”的密度。(1) 先將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將游碼移到標尺左端的“0”刻度線處,調節 ,使指針對準分度盤的中央刻度線。第31題平衡螺母 (2) 將“冰墩墩”放在天平的左盤,在天平的右盤加減砝碼并調節游碼,天平平衡后,右盤中砝碼和游碼的位置如圖所示,則“冰墩墩”的質量m= g。232 252627282930313233(3) 小軍測量“冰墩墩”的體積時發現“冰墩墩”放不進量筒,于是他把燒杯裝滿水,將“冰墩墩”放進燒杯使之完全浸入水中后,測得水溢出了200cm3,由此可計算出該“冰墩墩”的密度為 . kg/m3。(水的密度ρ水=1.0×103kg/m3)第31題1.16×103 (4) 小軍查找數據發現陶瓷的密度ρ陶瓷=2.38×103kg/m3,他認為“冰墩墩” (選填“是”或“不是”)實心的。不是 25262728293031323332. (2023·包頭)小聰利用注射器、天平(帶砝碼)測量酒精的密度。(1) 將天平放在水平工作臺面上,游碼調至標尺左端“0”刻度線處,指針位置如圖甲所示,應將平衡螺母向 調節,使天平橫梁平衡。 第32題右 252627282930313233(2) 用注射器抽取適量酒精,體積如圖乙,為 mL。將裝有酒精的注射器放到天平上,測得注射器和酒精的總質量為28g。(3) 用注射器繼續抽取酒精至20mL刻度線處,再將注射器放到天平上,測得注射器和酒精的總質量如圖丙所示,為 g,測得酒精的密度為 g/cm3。 第32題10 35.8 0.78 252627282930313233(4) 若第2次使用注射器抽取的酒精中混有氣泡,則測得的酒精密度值 (選填“偏大”“偏小”或“不變”)。(5) 本實驗使用注射器的優點是 (寫出一條即可)。 第32題偏小 取樣準確(合理即可) 25262728293031323333. 某空瓶的質量為200g,容積為400cm3,現將空瓶裝滿冰,過了一段時間后,冰全部熔化成水。已知ρ冰=0.9×103kg/m3,ρ水=1.0×103kg/m3。(1) 求瓶中裝滿冰時冰的質量。解:(1) 瓶中裝滿冰,則冰的體積等于瓶子的容積,即V冰=V=400cm3,由ρ=可得,瓶中裝滿冰時冰的質量m冰=ρ冰V冰=0.9×103kg/m3×400×10-6m3=0.36kg252627282930313233(2) 冰全部熔化成水后,如果要裝滿瓶子,求還需向瓶中再加水的質量。(2) 由于質量不隨物體的狀態、形狀以及空間位置的改變而改變,因此m水=m冰=0.36kg=360g,則水的體積V水===3.6×10-4m3=360cm3,則冰全部熔化成水后,若要裝滿瓶子,需要加入水的體積ΔV水=V-V水=400cm3-360cm3=40cm3,則應加水的質量Δm水=ρ水ΔV水=1.0×103kg/m3×40×10-6m3=0.04kg=40g252627282930313233(3) 向裝滿水的瓶中緩慢放入質量為270g的實心金屬球,金屬球浸沒在水中,待水不再溢出,擦干瓶外的水,測得瓶子的總質量為770g,求金屬球的密度。(3) 向裝滿水的瓶中緩慢放入質量為270g的實心金屬球,溢出水的質量m溢=m瓶+m水+Δm水+m金-m總'=200g+360g+40g+270g-770g=100g,溢出水的體積V溢===100cm3,金屬球的體積V金=V溢=100cm3,則金屬球的密度ρ金===2.7g/cm3252627282930313233(共30張PPT)專題(四) 光和眼睛(二)期末復習專題考向一 透鏡1. 關于凸透鏡的焦點和焦距,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B )A. 凸透鏡有兩個實焦點B. 凸透鏡兩個焦點之間的距離叫焦距C. 平行于主光軸的光線經過凸透鏡后會聚于焦點D. 把點光源放在焦點上,通過凸透鏡后的折射光線一定平行于主光軸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 完成如圖所示的光路圖。 第2題答案第2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考向二 凸透鏡成像的規律及其探究3. 如圖所示,把焦距為12cm的凸透鏡放在光具座上,將點燃的蠟燭放在距焦點6cm處,則蠟燭通過該凸透鏡所成的像( C )A. 一定是倒立的 B. 一定是正立的C. 一定是放大的 D. 一定是縮小的第3題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4. 有一物體放在離凸透鏡20cm的地方,在另一側的光屏上呈現了一個倒立、放大的實像。現將物體移到離透鏡10cm的地方,移動另一側光屏,則在光屏上( D )A. 成倒立、放大的實像B. 成倒立、縮小的實像C. 成倒立、等大的實像D. 不成像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5. (2024·長治模擬)如圖所示是攝影師在東方明珠塔下,利用水晶球作道具拍攝的作品。在水晶球中可以看到“東方明珠塔”倒立、縮小的像,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D )A. 水晶球相當于一個凹透鏡B. 水晶球中所成的像是虛像C. 水晶球遠離東方明珠塔時,其中的像變大D. 眼睛遠離水晶球時,其中的像大小不變第5題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6. (2023·武漢)用焦點為F、焦距為f的凸透鏡探究其成像規律,在實驗中:(1) 發光物體和凸透鏡的位置如圖所示,圖中光屏未畫出,光屏上所成清晰的像在圖中 (選填數字序號)區域,像的箭頭方向是豎直向 的,像的大小比發光物體要 。第6題③ 下 小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 將光屏放在凸透鏡右側,發光物體放在A處,發現無論怎樣調整光屏的位置,在光屏上都無法得到發光物體的像。撤去光屏,從凸透鏡右側向凸透鏡看去,觀察到發光物體的像,此像到凸透鏡的距離 (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發光物體到凸透鏡的距離。第6題大于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考向三 眼睛與光學儀器7. 關于近視眼和遠視眼的成因及矯正方法,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D )A. 近視眼鏡是凸透鏡,遠視眼鏡是凹透鏡B. 近視眼是因為晶狀體太薄,折光能力太弱,使像成在視網膜后方C. 遠視眼度數越高,戴的眼鏡鏡片的焦距越大D. 將近視眼鏡和遠視眼鏡均放在太陽光下,能出現小而亮的光斑的是遠視眼鏡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8. 如圖所示,將凸透鏡看成眼睛的晶狀體,光屏看成眼睛的視網膜,燭焰看成被眼睛觀察的物體。 拿一個遠視眼鏡給“眼睛”戴上,光屏上出現燭焰清晰的像,而拿走遠視眼鏡則燭焰的像變得模糊。在拿走遠視眼鏡后,為了能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下列操作中可行的是( C )A. 將蠟燭靠近凸透鏡B. 將光屏靠近凸透鏡C. 將光屏遠離凸透鏡D. 將光屏和蠟燭同時靠近凸透鏡第8題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9. 如圖所示,關于透鏡的應用,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C ) 第9題A. 圖甲中想看到更大的正立的像,應將放大鏡靠近物體B. 圖乙中幻燈片到鏡頭的距離應大于2倍焦距C. 圖丙中攝像頭利用了凸透鏡成倒立、縮小的實像的原理D. 圖丁是遠視眼矯正的光路圖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0. (2023·十堰)早期照相館里,攝影師取景時看到的像都是倒立、縮小的,現在的照相機利用光學或電子技術,把倒立的像轉變成正立的,便于觀察。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B )A. 照相機的鏡頭相當于一個凸透鏡B. 凸透鏡只能成倒立、縮小的實像C. 照相機靠近被拍攝者,所成的像變大D. 人的眼睛相當于一架照相機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1. 2024年4月25日20時58分,“神舟十八號”飛船成功發射,我國空間站建設又跨出了關鍵一步。王大爺從報紙上看到這一消息時,感到無比自豪。他用放大鏡讀報時透過鏡片看到的文字是( B )A. 倒立、縮小的實像 B. 正立、放大的虛像C. 倒立、放大的實像 D. 正立、縮小的虛像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2. 如圖為實驗室用的顯微鏡和天文望遠鏡,關于圖中兩種儀器,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C )第12題CA. 顯微鏡的目鏡成正立、放大的虛像,物鏡成倒立、放大的實像B. 天文望遠鏡的目鏡成正立、放大的虛像,物鏡成倒立、縮小的實像C. 顯微鏡的目鏡相當于凸透鏡,物鏡相當于凹透鏡D. 天文望遠鏡的目鏡和物鏡都相當于凸透鏡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3. 一束跟主光軸平行的光通過凸透鏡的光路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C )A. O點為該凸透鏡的焦點B. 任意一束平行光經過凸透鏡后都可以會聚于F點C. OF長度越短,說明透鏡的折光能力越強D. 若把圖中凸透鏡的上半部分用手遮住,則該凸透鏡對光不具有會聚作用第13題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4. 將如圖甲所示的黑白卡片放在一只未裝滿水的薄高腳玻璃杯后面,在高腳杯前方觀察到的現象如圖乙所示,此時裝水部分的高腳杯和杯內水的組合相當于一個( A )A. 凸透鏡 B. 凹透鏡C. 凸面鏡 D. 凹面鏡第14題A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5. 凸透鏡和凹透鏡的光學性質不同,為判別直徑相同的兩個透鏡的種類,現分別將它們正對太陽光,再把一張紙放在它們的下方,在紙上分別得到大小不同的甲、乙兩個光斑,透鏡與光斑的大小如圖所示 (d1<d<d2),則根據這兩個光斑( C )A. 甲、乙均能準確判斷透鏡的種類B. 甲、乙均不能準確判斷透鏡的種類C. 甲能準確判斷透鏡的種類而乙不能D. 乙能準確判斷透鏡的種類而甲不能第15題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6. 關于放大鏡,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B )A. 放大鏡的鏡片就是一個凸透鏡B. 放大鏡所成的像都可以用光屏承接C. 用放大鏡可以得到物體正立的虛像D. 用放大鏡可以得到物體倒立的實像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7. 某同學利用光具座、凸透鏡、蠟燭、光屏等器材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記錄物距的倒數、像距的倒數得到的圖像如圖所示,則( B )A. 當u=10cm時,成倒立、等大的像B. 當u=15cm時,成倒立、放大的像C. 當u=20cm時,成倒立、放大的像D. 當u=25cm時,成正立、縮小的像第17題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8. 如圖所示為一名同學眼球成像的示意圖,他所患眼疾及矯正視力應戴的透鏡類型是( D )A. 遠視眼,凸透鏡 B. 遠視眼,凹透鏡C. 近視眼,凸透鏡 D. 近視眼,凹透鏡第18題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9. 如圖所示,小明將凸透鏡(f=10cm)固定在光具座40cm刻度線的位置來探究凸透鏡的成像規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 )A. 將蠟燭從1倍焦距以內某處向透鏡方向移動的過程中,像逐漸變大B. 當光屏上成清晰像時,拿開光屏,眼睛在一定范圍內仍能看到像C. 將蠟燭放在10cm刻度線處,移動光屏,光屏上可得到倒立、放大的清晰像D. 當光屏上成清晰像時,在貼近凸透鏡左側的位置放一遠視眼鏡片,向右移動光屏,光屏上仍能得到清晰的像第19題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0. 如圖所示為微型手電筒所用的小燈泡,小燈泡前端的A部分相當于 ,從A處射出的光為 (選填“發散”“會聚”或“平行”)光線,這種小燈泡的燈絲位于A的 處。第20題凸透鏡 平行 焦點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1. 一個圓柱形的玻璃杯內裝滿水,把一支鉛筆放在玻璃杯的后方,透過玻璃杯可以看到這支鉛筆。當鉛筆由靠近玻璃杯的位置向遠處慢慢移動的過程中,透過玻璃杯會看到鉛筆尖逐漸 (選填“變細”“變粗”“變長”或“變短”);到某位置時,鉛筆尖會突然改變方向,而“改變方向”后的像為 (選填“實”或“虛”)像。第21題變長 實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2. 放映幻燈片時,為了在銀幕上得到更大的正立的像,應將幻燈機與銀幕間的距離調 (選填“大”或“小”)些,同時將鏡頭與幻燈片的距離調 (選填“大”或“小”)些,并且把幻燈片 (選填“正”或“倒”)插。23. 如圖所示,凸透鏡與凹透鏡有同一個主光軸和同一個焦點,請在圖中作出光路圖。第23題 第23題答案大 小 倒 第23題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4. (2022·通遼)在“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實驗中,所用凸透鏡的焦距是10cm,將凸透鏡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線處,實驗裝置如圖所示:第24題(1) 實驗前調節燭焰、凸透鏡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 。(2) 實驗中將蠟燭移至光具座上25cm刻度線處,移動光屏,直到燭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實像,這是 (選填“照相機”“投影儀”或“放大鏡”)的原理。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照相機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3) 再將蠟燭從光具座上25cm刻度線處移到10cm刻度線處,若使燭焰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則光屏應 (選填“靠近”或“遠離”)透鏡;此過程中,燭焰移動的速度 (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燭焰的像移動的速度。(4) 某小組同學將發光的小燈泡放在該凸透鏡的焦點處,在透鏡另一側將光屏沿主光軸遠離透鏡的過程中,光屏上的光斑大小將 。第24題靠近 大于 不變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 (2022·牡丹江)眼睛是人體重要的器官之一,小冰想弄清楚晶狀體的厚度對眼睛成像遠近的影響。根據凸透鏡成像的規律,他用凸透鏡和球形半透明的塑料盒自制了一個簡易眼睛模型,模型上的凸透鏡相當于人眼的晶狀體,后面的塑料盒相當于視網膜,將蠟燭和模型放在光具座上。第25題25(1) 我們觀察物體時,物體在視網膜上能成 的實像。(2) 如圖甲所示,調節蠟燭到合適的高度后,移動蠟燭的位置,模型上成清晰的像,此時像的位置在 之間。第25題倒立、縮小 1倍焦距與2倍焦距 25(3) 如圖乙所示,給模型換上一塊焦距小點的凸透鏡,像變模糊了。移動蠟燭直到成清晰的像,發現蠟燭的位置離凸透鏡近了。這表明焦距小的凸透鏡厚度大,對光的 作用強。此時,若蠟燭遠離凸透鏡,則像的位置會 凸透鏡,模型上的像就不清晰了。第25題會聚(或折射) 靠近 25(4) 小冰分析,當晶狀體變厚時,遠處物體成像在視網膜前方,所以就只能看清 的物體。(5) 為了保護視力,你應該 (寫一點即可)。第25題近處 注意保持看書寫字的距離(合理即可)25(共30張PPT)專題(三) 光和眼睛(一)期末復習專題考向一 光的色散1. 如圖所示,2022年11月8日晚,我國大部分地區可見帶食月出的“紅月亮”,同時還伴隨“月掩天王星”現象。“紅月亮”也叫血月,是一種天文奇觀。紅月亮一般是在月全食的時候出現,這是因為濃厚的大氣層把紫、藍、綠、黃光都吸收掉了,只剩下紅色光可以穿透過來。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C )CA. 太陽光分為七種顏色,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紅、橙、黃、綠、藍、靛、紫B. 月亮本身不發光,是反射的太陽光,月亮不是光源C. 此時月亮上的航天員會看到日環食現象D. 大氣層將紅色光折射到月球表面上第1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 (2023·泰州興化期中)如圖所示,太陽光通過三棱鏡后,在光屏上獲得了一條彩色的光帶,這種現象叫做 ,最早研究該現象的是英國物理學家 。在示意圖中,彩色光帶中的紅光靠近光帶的 (選填“A”或“B”)處,因為這種色光通過玻璃時的偏折程度較 (選填“大”或“小”)。第2題光的色散 牛頓 A 小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考向二 光現象的辨識3. (2024·揚州)下列現象屬于光的直線傳播的是( A )A. 地上人的影子 B. 鏡中貓的像C. 水中大橋的倒影 D. 水中“折斷”的鉛筆A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4. 下列生活中的光現象屬于光的反射的是( B )A. 雨后彩虹B. 國家大劇院在水中的倒影C. 人在船上看到水中的魚D. 海市蜃樓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5. 為了觀察光的直線傳播,將一束單色光從玻璃槽的外側由右側射入鹽水中,但光在鹽水中并不是沿著直線傳播,而是發生了彎曲,如圖所示。這是由于( B )A. 光從空氣到玻璃發生了折射B. 鹽水不均勻使光發生了彎曲C. 光發生了色散D. 光從玻璃到鹽水發生了折射第5題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考向三 光的反射定律及其探究6. 如圖所示為小天同學“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實驗過程。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B )第6題BA. 實驗中使用硬紙板是為了顯示光的傳播路徑B. 圖甲中∠EOM是入射角C. 圖乙的現象說明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在同一平面內D. 圖丙和圖甲中的現象說明在反射現象中,光路是可逆的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7. (2024·中山模擬)如圖所示,在井的上方放置一塊平面鏡,使跟水平方向成40°角的太陽光能豎直照到井底,則平面鏡與水平方向的夾角應是( D )A. 25° B. 40°C. 60° D. 65°第7題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8. 如圖,雨后晴朗的夜晚,為了不踩到地面上的積水,人們根據生活經驗判斷:迎著月光走,地上發亮的是水,發暗的是路面,俗稱“明水暗道”。請解釋其中的道理: 。第8題月光照到積水表面發生鏡面反射,照到路面發生漫反射,迎著月光走時,鏡面反射比漫反射進入人眼的光能量強,因此看到積水比路面亮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考向四 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及其探究9. (2022·臨沂)1.5m深的荷花池內,一只立于荷尖上的蜻蜓距水面0.6m(如圖),蜻蜓在水中的像( D )A. 因光的折射而形成B. 是比蜻蜓略小的虛像C. 在水面下0.9m深處D. 與蜻蜓相距1.2m第9題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0. 麗麗同學站在豎直放置的平面鏡前0.8m處,她舉起右手時,看到鏡子里的自己舉起了 (選填“左”或“右”)手。鏡中的像與她相距 m;若她遠離鏡子,則她在鏡中的像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11. 如圖所示,平面鏡前放置一物體AB,作出AB在鏡中的像A'B',并作出眼睛(用C點表示)在鏡中看見A點的像的光路圖。第11題 第11題答案左 1.6 不變 第11題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2. (2023·西寧)回憶我們平時照鏡子的情景,猜一猜,平面鏡所成的像與物有什么關系呢?小西和同學們進行了“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的實驗,實驗裝置如圖所示。第12題(1) 實驗時應選擇較 (選填“厚”或“薄”)的玻璃板豎立在水平桌面上,選擇玻璃板代替平面鏡的目的是 。(2) 選取兩枚完全相同的棋子A和B,是為了比較 。薄 便于確定像的位置 平面鏡所成的像與物的大小關系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3) 將光屏放在棋子B的位置,發現不能直接在光屏上觀察到棋子A的像,說明平面鏡所成的像是 (選填“實”或“虛”)像。(4) 本實驗中,需要的測量工具是 。第12題虛 刻度尺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考向五 光的折射特點及其探究13. 一束光從空氣中斜射向玻璃磚并穿過,其光路如圖所示。下列關于四個角的大小關系正確的是( A )A. α1>γ1 B. α2>γ2C. α1=α2 D. γ1=γ2第13題A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4. “五一”小長假,小花與同學在海洋館看水下表演。如圖所示,水下表演者位于A點處,B點處為追光燈(用來照亮表演者,增強視覺效果),追光燈操作者看到表演者的像位于A'點處,請畫出追光燈照亮表演者的光路圖。第14題 第14題答案第14題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5. 小龍同學在探究光的折射規律時,意外發現:當光沿某方向從半圓形玻璃磚射向空氣時,折射光消失(折射角達到90°),而反射光卻變得更亮,老師告訴他這是光的全反射現象。課后,小龍同學查到光從玻璃射向空氣時的一些數據如表所示。第15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入射角i 0° 10° 20° 30°折射角γ 0° 15.2° 30.9° 48.6°反射能量 5% 7% 26% 43%入射角i 40° 41.2° 41.8° 42°折射角γ 74.6° 81° 90°反射能量 77% 84% 100% 100%0°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 根據光的折射定律,補充表中第二行第一個空。(2) 光從玻璃斜射向空氣時,反射能量隨著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當入射角i≥ 時,折射光線消失,反射能量達到100%,就發生了全反射現象。第15題41.8°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3) 由表格數據可知,圖中圖線 (選填“a”“b”或“c”)反映了上述實驗中的兩角關系。(4) 根據光路可逆,當光從空氣斜射向玻璃時, (選填“能”或“不能”)發生全反射現象。第15題a 不能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6. 如圖所示,夏夜,某地螢火蟲生態園內,月光皎潔,草叢里飛舞著亮瑩瑩的螢火蟲,頗有“含明終不息,夜月空徘徊”的意境,此情景中( A )A. 月亮不是光源,螢火蟲是光源B. 月亮不是光源,螢火蟲也不是光源C. 月亮是光源,螢火蟲也是光源D. 月亮是光源,螢火蟲不是光源第16題A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7. 英國媒體報道,倫敦帝國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用三束單色激光照射特制的“擴散器”,使三束激光均勻混合,從而得到需要的色光,而且光色可調。該技術有望制造出更好的照明設備。對此技術,下列判斷錯誤的是( B )A. 用這種方法得到的白光是復色光B. 用這種方法得到的白光是單色光C. 要得到白光,三束激光的顏色應分別是紅、綠、藍D. 改變三束入射激光的強度比例,可以得到任何顏色的光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8. 為了夜間汽車在高速公路上安全行駛,交通管理部門在交通標志白線上每隔2m安裝了一個叫“夜精靈”的元件,該元件是由凸起的純玻璃制成的,如圖。夜間汽車行駛時,在燈光的照射下,司機能看到附近地上的“夜精靈”亮起來。“夜精靈”的工作原理是( B )A. 光的直線傳播 B. 光的反射C. 光的折射 D. 光的色散第18題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9. 水平過道上方有一盞燈,如圖所示,小明站在1號地磚上時,通過2號地磚看到燈的像;走到2號地磚上時,通過3號地磚看到燈的像。小明通過兩塊地磚所看到的像( B )A. 大小相同、位置不同B. 大小相同、位置相同C. 大小不同、位置相同D. 大小不同、位置不同第19題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0. (2023·亳州利辛期末)關于實像和虛像的區別,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D )A. 實像是由實際光線會聚而成的,虛像是由反射(或折射)光線反向延長線會聚而成的B. 實像可以在光屏上呈現,虛像不能在光屏上呈現但可以用眼睛直接觀察C. 實像都是倒立的,虛像都是正立的D. 實像一定是縮小的,虛像一定是放大的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1. 有一種光電控制液面高度的儀器,它是通過光束在液面上的反射光線反射到光電屏上的光斑位置來判斷液面高低的,如圖所示。當一光束與液面的夾角為45°時,入射角的大小為 °;當液面降低時,光電屏上的光斑S將向 (選填“左”或“右”)移動,若光斑S移動了8cm,則液面高度變化了 cm。第21題45 右 4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2. 如圖所示為池塘邊上的警示牌和它在水中“倒影”的兩幅圖片。(1) 圖甲中的倒影沒有牌子本身明亮,這是由于 。 第22題一部分光線折射進入水中,使得水面反射的光線減少 (2) 刮風時,圖乙中的水面有漣漪,倒影變模糊,這是由于光發生了 。漫反射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3. 小云同學用一支新買的激光筆照射水平水面,在豎直白墻上出現了兩個紅色亮點A和B,如圖所示,現保持入射點O的位置不變,欲使光點A下移至A'點處,應使入射光線MO繞著O點沿 方向轉動;現保持入射點O的位置不變,欲使光點B下移至B'點處,應使入射光線MO繞著O點沿 方向轉動。(選填“順時針”或“逆時針”)第23題順時針 逆時針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4. 如圖甲所示為小明家的魚缸,魚缸左側的玻璃上有一條魚的像。如圖乙所示為其簡化圖(俯視圖),A為魚缸中實際的魚,B為小明眼睛的位置。請你在圖乙中畫出:(1) 魚A在左側玻璃中的像A'。(2) 小明在魚缸前方看到水中魚的大致光路。 第24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 如圖所示為某實驗小組“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實驗裝置,平面鏡M放在水平桌面上,E、F是兩塊連接起來的硬紙板,而且硬紙板F可繞ON轉動。 第25題(1) 使用可以旋轉的硬紙板,其目的是 。(2) 圖乙中將入射光線AO向ON靠近時,看到反射光線OB (選填“靠近”或“遠離”)ON。呈現光路并驗證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是否在同一平面內 靠近 25(3) 若將一束光貼著硬紙板F沿BO射向O點,則光將沿圖中 的方向射出,說明在光的反射現象中,光路是 的。(4) 某同學在實驗時,讓入射光線AO沿硬紙板E射向鏡面,然后轉動硬紙板F,并使其與硬紙板E在同一平面內,但在F上沒有發現反射光線,其原因可能是 。 第25題OA 可逆 硬紙板沒有豎直放置 25(共34張PPT)專題(五) 物質的形態及其變化期末復習專題考向一 溫度和溫度計1.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C )A. 體溫計的量程是0~100℃B. 體溫計的分度值是1℃C. 檢測某同學體溫是36.8℃,該同學體溫正常D. 冰水混合物的溫度一定為0℃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 實驗室里常用的液體溫度計是根據 的性質制成的。如圖(a)所示,用液體溫度計測量液體溫度時,操作正確的是圖 。圖(b)中溫度計示數是 ℃。第2題液體熱脹冷縮 丁 36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考向二 物態變化的辨識及吸、放熱判斷3. 下列屬于凝固現象的是( C )A. 水燒開后,壺口冒出“白氣”B. 放在衣柜里的樟腦丸變小C. 隆冬季節,河面上結薄冰D. 濕衣服在太陽下被曬干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4. (2023·鄂州)下列四種實例所對應的物態變化中,需要吸熱的是( A )A. 樟腦丸“消失” B. 水結冰C. 草葉上形成露珠 D. 樹枝上出現霧凇5. (2023·綿陽)醫生搶救中暑病人時,有時會在病人額頭上大面積地擦酒精。這種療法的依據是( B )A. 酒精蒸發會放熱 B. 酒精蒸發會吸熱C. 酒精升華會放熱 D. 酒精升華會吸熱A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6. 2024年4月30日,“神舟十七號”的三名航天員乘坐返回艙回到了地球。進入大氣層時,返回艙外包裹的燒蝕材料在高溫下發生分解、熔化、蒸發和升華等變化。燒蝕材料發生上述變化的過程中會 (選填“吸收”或“放出”)熱量,使艙內保持合適的溫度,保障了航天員和設備的安全。吸收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考向三 蒸發及其快慢的影響因素7. 體育課后,汗流浹背的小翔同學趕緊打開教室電扇吹風,頓時感覺涼快多了。下列做法中,與小翔的操作原理相同的是( A )A. 用烘手器將剛洗完的手烘干B. 把水果用保鮮膜包好放在冷藏柜里C. 把糧食拿到向陽的地方曬D. 用掃帚把地面的積水向周圍掃開A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8. 小凡同學在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質量相同的水,進行如圖所示的實驗探究,對比A、B兩圖,可以得出水蒸發快慢與水的 有關;對比A、C兩圖,可以得出水蒸發快慢與水的 有關。 第8題表面積 溫度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考向四 水沸騰的特點、條件及實驗探究9. 在做“探究水的沸騰前后溫度變化特點”的實驗時,小華使用的實驗裝置如圖甲所示,根據實驗數據作出的溫度—時間圖像如圖乙所示。(1) 小華在組裝圖甲裝置時,要分別調節鐵夾M、鐵圈N的高度,其中首先調節的是 (選填“M”或“N”)的高度。 第9題N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 由圖乙可知,該實驗測得水的沸點是 ℃,水在沸騰的過程中 熱,溫度將 (選填“升高”“降低”或“不變”)。(3) 另外兩名同學也選用相同的裝置做該實驗,他們繪制的溫度—時間圖像如圖丙所示,a、b圖線不同的原因是 。97 吸 不變 水的質量不同 第9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4) 小華在實驗中發現了如圖丁所示的情形,其中圖 (選填“A”或“B”)是水在沸騰時的情況。A 第9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0. 某興趣小組用相同的小燒杯甲、乙盛等量的水,在1個標準大氣壓下用相同的熱源同時加熱。如圖所示,甲杯為隔水加熱,乙杯為隔油加熱,加熱足夠長時間后,測得甲杯外的水溫為100℃、乙杯外的油溫為300℃,甲、乙兩杯中的水能沸騰的是 ,最終兩杯水的溫度t甲(選填“>”“<”或“=”)t乙。第10題乙 =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考向五 熔化和凝固的特點及實驗探究11. 如圖所示為海波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已知海波的熔化溫度是48℃,則( C )A. 海波在AB段處于固態B. 海波在BC段既不吸熱也不放熱C. 海波在BC段(不包括B、C兩點)處于固液共存態D. 海波在CD段吸收熱量第11題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2. 在“探究固體熔化規律”的實驗中,某時刻用攝氏溫度計測得的溫度如圖甲所示,則示數為 ℃;如圖乙所示為A、B兩種物質熔化時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可判斷 (選填“A”或“B”)物質為非晶體。 第12題56 B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3. 在“探究海波熔化過程中溫度的變化規律”的實驗中,實驗裝置如圖甲所示。(1) 實驗時將裝有 (選填“大塊”或“小塊”)海波的試管放入盛水的燒杯中加熱。根據實驗數據繪制了如圖乙所示的海波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則在第8min時,海波處于 態。第13題小塊 固液共存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 海波完全熔化后,將試管從燒杯中取出,過了一會兒,當試管中有固態海波出現并逐漸增加時,通過觀察溫度計示數,發現在此期間海波的溫度并沒有下降,原因是 。 第13題海波在凝固過程中釋放熱量,溫度 不變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4. 小翔同學練習用溫度計測水溫,下列操作正確的是( D )A B C D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5. (2023·蘭州)冬天,室外佩戴口罩,眼鏡片上會出現白霧。下列現象與上述“白霧”的成因相同的是( D )A. 吃冰棒時常出現冰棒粘舌頭的現象B. 冬天,大巴車窗內側出現冰花C. 放置在冰箱外的蔬菜水果容易變蔫D. 水燒開后,壺嘴上方有大量“白氣”冒出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6. (2023·貴州)“走遍大地神州,醉美多彩貴州。”梵凈山主峰時而薄霧繚繞,時而霧散峰青。此現象主要包含的兩種物態變化是( B )A. 熔化和凝華 B. 液化和汽化C. 汽化和熔化 D. 凝固和升華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7.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C )A. 夏天在食品運輸車輛上放干冰,是利用干冰汽化吸熱給食品降溫B. 在北方寒冷的冬天,測量氣溫時不使用水銀溫度計,是因為水銀的凝固點較低C. 把食材放在冰塊上,利用冰塊熔化吸熱給食材降溫D. 把食物放入冰箱內,利用冷凝劑液化吸熱,使冰箱內部溫度降低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8. (2023·資陽)中華文明源遠流長。我國民間不少諺語、成語均蘊含了豐富的熱學知識。有關熱現象,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C )A. “下雪不冷化雪冷”是因為積雪消融時會吸收周圍環境的大量熱量,導致溫度降低B. “真金不怕火煉”是因為金的熔點比較高,一般爐火溫度達不到金的熔點,不能使金熔化C. “揚湯止沸”,通過將開水舀出來又倒回去的方式,提高了水的沸點,達到了“止沸”的目的D. “釜底抽薪”,說明水在沸騰之后,要繼續吸熱才能保持沸騰狀態,“抽薪”以后停止了加熱,便能制止水的沸騰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9. 提高節水意識,培養良好的用水習慣,是我們每個公民的義務和責任。關于水的物態變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A. 地球表面上的水可汽化成水蒸氣B. 水蒸氣與冷空氣接觸,熔化成水滴C. 小冰晶在降落過程中,液化成雨水D. 河面上的水凝華成冰,封住了河道A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0. 如圖所示為一支水銀體溫計,它是利用水銀 的性質制成的。該體溫計此時的示數是 ℃。測體溫時,它 (選填“可以”或“不可以”)離開人體讀數。第20題21. 先秦詩人著有“湛湛露斯,匪陽不晞”。詩句中“晞”的意思是 (填物態變化名稱);此詩句表明影響該物態變化快慢的因素是 。熱脹冷縮 37.1 可以 汽化 液體的溫度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2. 如圖所示,密封注射器中充滿了氣態乙醚,當向下壓活塞時,會有液態乙醚出現,這是 (填物態變化名稱)現象。此過程 (選填“吸收”或“放出”)熱量;使氣態乙醚發生這種物態變化的另一種方法是 溫度。第22題液化 放出 降低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3. 如圖所示為液態石蠟和海波在凝固時的溫度—時間圖像,則圖 .表示海波的凝固圖像。圖甲中該物質在t1~t2min時間段內呈 . 態,這一時間段內該物質 (選填“吸熱”“放熱”或“既不吸熱也不放熱”)。第23題甲 固液共存 放熱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4. 固態、液態和氣態是物質常見的三種狀態,某物質通過放熱、吸熱在甲、乙、丙三種物態之間轉化,如圖所示。 (選填“甲”“乙”或“丙”)為氣態,由乙到丙是 (填物態變化名稱)過程。第24題丙 升華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 生產和生活中使用的某些合金,是不同種類金屬經過 (填物態變化名稱)再冷卻后得到的。表格中的幾種金屬,難以與其他金屬形成合金的是 。金 屬 鐵 銅 銀 金 鎢 鋁熔點/℃ 1538 1085 962 1064 3414 660沸點/℃ 2750 2596 2212 2707 5627 2327熔化 鎢 25262726. (2023·牡丹江改編)生活中常將牛奶放在熱水中(即“水浴法”)加熱,如圖甲所示。小明想知道牛奶的沸點,實驗裝置如圖乙所示。第26題252627(1) 實驗中還需要添加的測量工具是 。小明用酒精燈給牛奶加熱,當溫度達到90℃,每隔0.5min記錄一次溫度,數據如表所示。時間/min 0 0.5 1 1.5 2 2.5 3 3.5 4溫度/℃ 90 92 94 96 98 100 100 100 100 第26題秒表 252627(2) 牛奶沸騰時,內部涌出大量氣泡,在表面堆積,不易破裂,需不斷攪拌氣泡。可見,牛奶的沸騰也是一種劇烈的 現象。(3) 實驗表明,牛奶在沸騰過程中,溫度 ,用酒精燈持續加熱,表明牛奶沸騰需要 熱量。 第26題汽化 保持不變 吸收 252627(4) 小明發現牛奶的沸點與水的沸點接近,但極容易溢出。用“水浴法”加熱牛奶的好處是 (寫出一條即可)。 第26題可使物體受熱均勻(合理即可) 25262727. 冬天給道路撒鹽,可以有效地防止事故發生,為了解其原因,小明用如圖甲所示實驗裝置探究鹽冰(濃鹽水凍成的冰塊)熔化時溫度的變化規律。 第27題(1) 將鹽冰打碎后放入燒杯,溫度計插入碎鹽冰中,圖乙中溫度計示數為 ℃。-4 252627(2) 觀察現象,記錄實驗數據,其溫度隨時間變化圖像如圖丙所示,由圖丙可知鹽冰的熔點為 ℃;熔化過程中,鹽冰水混合物的溫度 (選填“升高”“降低”或“不變”)。第27題丙-2 不變 252627(3) 實驗時燒杯外壁出現水珠,這是空氣中的水蒸氣 (填物態變化名稱)形成的。(4) 由實驗可知,鹽冰屬于 (選填“晶體”或“非晶體”)。 丙第27題液化 晶體 252627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期末復習 專題(一) 走進物理世界課件- 2024-2025學年滬粵版物理八年級上冊.pptx 期末復習 專題(三) 光和眼睛(一)課件- 2024-2025學年滬粵版物理八年級上冊.pptx 期末復習 專題(二) 聲音與環境課件- 2024-2025學年滬粵版物理八年級上冊.pptx 期末復習 專題(五) 物質的形態及其變化課件- 2024-2025學年滬粵版物理八年級上冊.pptx 期末復習 專題(六) 質量與密度課件- 2024-2025學年滬粵版物理八年級上冊.pptx 期末復習 專題(四) 光和眼睛(二)課件- 2024-2025學年滬粵版物理八年級上冊.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