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三章 光和眼睛 全章練習(xí)課件 滬粵版(2024)物理八年級上冊(共18份打包)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三章 光和眼睛 全章練習(xí)課件 滬粵版(2024)物理八年級上冊(共18份打包)

資源簡介

(共17張PPT)
小專題(一) 光學(xué)作圖
第三章 光和眼睛
類型二 利用光的反射定律作圖
2. (2024·瀘州)如圖甲是隨“嫦娥六號”一起發(fā)射的角反射器的示意
圖,其三個反射面相互垂直,其中兩個反射面如圖乙所示,一束光只在
這兩個反射面發(fā)生了反射,請在圖乙中畫出這束光反射的光路圖(保留
作圖痕跡)。
    
第2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3. 如圖所示,一束光線與水平方向成60°角,請你放置一塊平面鏡使它
的傳播方向變?yōu)樗较蛴遥嫵銎矫骁R的位置,并標(biāo)出反射角的度數(shù)。
第3題 第3題答案
第3題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類型三 利用平面鏡成像特點及原理作圖
4. (2023·東營)如圖所示,OB是平面鏡前的一個物體。請根據(jù)平面
鏡成像特點畫出OB在平面鏡中成的像。
第4題 第4題答案
第4題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5. (2022·婁底)如圖甲所示,牙醫(yī)借助平面鏡觀察牙齒的背面,請在
圖乙中畫出能反映此過程的光路圖。
   
第5題 第5題答案
第5題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類型四 利用光折射的特點作圖
6. (2022·蘇州)在圖中畫出垂直于玻璃磚的光線OP經(jīng)過玻璃磚射出
的光路圖。
第6題 第6題答案
第6題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7. (2023·十堰)小明將裝有硬幣A的不透明空杯放在弟弟面前,弟弟
的眼睛在P點看不到硬幣,如圖甲。小明向杯中緩緩注滿水,弟弟眼睛
在P點看到了硬幣在B點,如圖乙。請你在圖乙中畫出弟弟看到硬幣的入
射光線、折射光線,并標(biāo)出折射角γ。(保留作圖痕跡)
  
第7題 第7題答案
第7題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類型五 透鏡的三條特殊光線作圖
8. (2022·恩施)請在圖中完成光路圖。
第8題 第8題答案
第8題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9. (2022·黔東南)如圖所示,請分別畫出AB的入射光線和CO的折射
光線。
  
第9題 第9題答案
第9題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0. 如圖,在虛線框內(nèi)畫出合適的透鏡。
  
第10題 第10題答案
第10題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類型六 透鏡組合作圖
11. (2023·南充)如圖所示,一束光射向凸透鏡,請畫出該光經(jīng)過凸
透鏡、凹透鏡的折射光路。
第11題 第11題答案
第11題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2. 實驗中有時需要將一束粗平行光變成細(xì)平行光,這可以利用兩塊透
鏡的組合來解決。
(1) 請在如圖所示的方框中畫出兩種組合方式。(要在圖中畫清光束
粗細(xì)的變化)
第12題 第12題答案
第12題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2) 分別寫出兩塊透鏡間的距離s跟兩塊透鏡的焦距f1、f2的關(guān)系。
解:s=f1+f2 s=f1-f2
 
第12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類型七 光學(xué)綜合作圖
13. 如圖所示,在水面上方有一發(fā)光點S,發(fā)出三束光線分別射到容器底
部的A點和B點,以及經(jīng)水面反射后到達(dá)容器右側(cè)壁上的C點(C點未標(biāo)
出)。已知A點在S點的正下方,B點在A點的右側(cè),請根據(jù)光的折射、
反射規(guī)律畫出這三條光線到達(dá)A、B、C三點的傳播路徑并標(biāo)出C點。
第13題 第13題答案
第13題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4. 如圖所示,從點光源S射出的一條光線經(jīng)P處的平面鏡反射后,反射
光線射向凹透鏡的虛焦點方向。
(1) 畫出平面鏡。
(2) 作出反射光線經(jīng)凹透鏡折射后的光線。
第14題 第14題答案
第14題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5. 如圖所示,凸透鏡與水面平行放置,其下側(cè)的焦點F恰好在水面上,
一束光從水中對著凸透鏡的焦點入射,畫出這束光經(jīng)水面折射并通過凸
透鏡的光路圖。
第15題 第15題答案
第15題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6. 如圖所示,一條光線由水中射向空氣,a是其折射光線,光線a又射
到凹透鏡上,折射光線為b,F(xiàn)點是凹透鏡的虛焦點。
(1) 請畫出水中的入射光線。
(2) 請畫出凹透鏡的主光軸(用點劃線畫)。
(3) 確定凹透鏡的位置,并畫出凹透鏡。
第16題 第16題答案
第16題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共16張PPT)
3.6 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
第1課時 凸透鏡成像的靜態(tài)規(guī)律
第三章 光和眼睛
1. (2022·安徽)把凸透鏡正對著太陽,在距凸透鏡10cm的光屏上得到
一個最小、最亮的光斑;若將一支點燃的蠟燭放在此凸透鏡前30cm處,
在凸透鏡的另一側(cè)調(diào)節(jié)光屏的位置,則可得到燭焰清晰的( A )
A. 倒立、縮小的實像 B. 倒立、放大的實像
C. 倒立、等大的實像 D. 正立、放大的虛像
2. 某凸透鏡的焦距為15cm,將物體放在主光軸上距透鏡焦點5cm處,所
成的像一定是( C )
A. 正立的 B. 倒立的 C. 放大的 D. 虛像
A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3. (2023·赤峰)如圖所示,通過焦距為10cm的凸透鏡觀察窗外遠(yuǎn)處的
風(fēng)景,看到的是( C )
A. 正立、放大的虛像 B. 倒立、放大的實像
C. 倒立、縮小的實像 D. 倒立、縮小的虛像
第3題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4. 小京通過焦距為10cm的凸透鏡看到了提示牌上“關(guān)燈”兩字放大的
像,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D )
A. “關(guān)燈”兩字放大的像是實像
B. 提示牌上“關(guān)燈”兩字在凸透鏡的焦點上
C. 提示牌上“關(guān)燈”兩字到凸透鏡的距離大于20cm
D. 提示牌上“關(guān)燈”兩字到凸透鏡的距離小于10cm
第4題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5. 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中,若在光屏上得到一個倒立、縮
小的實像,這時測得光屏到凸透鏡的距離為12cm,則該凸透鏡的焦距可
能為( B )
A. 15cm B. 8cm C. 6cm D. 4cm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6. (2022·連云港改編)小明在探究凸透鏡成像特點時,將蠟燭、凸透
鏡、光屏放置在如圖所示位置時,光屏上恰好出現(xiàn)等大的清晰的像(未
畫出),此凸透鏡的焦距為 cm。當(dāng)蠟燭被移至57cm刻度線處,
無論怎樣移動光屏,光屏上始終接收不到像,要想觀察到像可以從凸透
鏡的 (選填“左”或“右”)側(cè)用眼睛觀察。
第6題
10.0 
左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7. (2022·上海)已知某物體透過凸透鏡在距離透鏡25cm處的光屏上成
放大的像,若將物體移動到距離凸透鏡30cm處,則此時成( D )
A. 放大的虛像 B. 正立的虛像
C. 放大的實像 D. 縮小的實像
8. 把高2cm的發(fā)光棒立于焦距為5cm的凸透鏡前,在凸透鏡后的光屏上
呈現(xiàn)出2cm高的像,則發(fā)光棒離凸透鏡的距離為( B )
A. 12cm B. 10cm C. 8cm D. 4cm
D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9. 用如圖所示的裝置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凸透鏡的焦距是15.0cm。當(dāng)
把凸透鏡固定在50.0cm刻度線處,蠟燭固定在15.0cm刻度線處時
( A )
A. 光屏在“Ⅰ”區(qū)域內(nèi)移動才能得到清晰的像
B. 光屏在“Ⅱ”區(qū)域內(nèi)移動才能得到清晰的像
C. 在光屏上得到的是倒立、放大的像
D. 在光屏上得到的是正立、縮小的像
第9題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0. 下列“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裝置示意圖中,凸透鏡的焦距
都是20cm,則眼睛可能觀察到燭焰經(jīng)凸透鏡折射所成的虛像的是
( B )
A B
C D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1. (2023·瀘州改編)小明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時,安裝好器材,
調(diào)節(jié)蠟燭、凸透鏡與光屏在如圖所示的位置,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則凸透鏡的焦距為 cm。固定凸透鏡位置,他將蠟燭移到15cm刻
度線處,為了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接下來小明應(yīng)該進(jìn)行的操作
是 。
第11題
10.0 
將光屏向左移動適當(dāng)距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2. (2022·無錫)用焦距為10cm的凸透鏡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當(dāng)
點燃的蠟燭、凸透鏡、光屏置于光具座上如圖所示的位置時,光屏上呈
現(xiàn)燭焰的倒立、 的實像。若此時將光屏移走,燭焰通過凸透
鏡 (選填“能”或“不能”)成實像。將蠟燭移至光具座上40cm
刻度線處,人站在光屏一側(cè),通過凸透鏡可以看到一個 、放大
的“燭焰”。
第12題
放大 
能 
正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3. 小明用焦距是10cm的凸透鏡進(jìn)行“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
實驗裝置如圖所示。請你回答下列問題:
(1) 將蠟燭、透鏡、光屏依次安裝在光具座上,并將蠟燭、透鏡固定
在如圖所示的位置,發(fā)現(xiàn)左右移動光屏始終看不到燭焰在光屏上所成的
像,其原因是 。
第13題
燭焰、凸透鏡和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2) 糾正錯誤后,保持蠟燭和凸透鏡在光具座上的位置不變,緩慢移
動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呈現(xiàn)燭焰清晰的 的實像。
(3) 如果保持凸透鏡的位置不變,將蠟燭沿光具座向右移至距零刻度
線26cm處,為了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燭焰像,應(yīng)將光屏移至
(選填“40~60cm”“50~60cm”或“大于60cm”)處某一適
當(dāng)?shù)奈恢谩?br/>倒立、縮小 
大于
60cm 
第13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4) 當(dāng)光屏上得到發(fā)光物體清晰的像時,若手指尖不小心觸摸到了凸
透鏡,則光屏上 (選填“會”或“不會”)有指尖的像;這時
光屏上所成的像 (選填“變亮”“變暗”或“亮度不變”)。
第13題
不會 
變暗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5) 實驗過程中,蠟燭因燃燒會不斷縮短,導(dǎo)致光屏上的像不斷向上
移動,如果只允許調(diào)節(jié)凸透鏡的高度,那么可以將凸透鏡向 (選
填“上”或“下”)調(diào)節(jié)適當(dāng)?shù)母叨龋涂墒範(fàn)T焰的像重新呈現(xiàn)在光屏
中央。
第13題
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4. 當(dāng)物體距凸透鏡8cm時,在透鏡的另一側(cè)光屏上成一清晰的放大的
像,若只將透鏡向光屏移動2cm,在光屏上又能成一個清晰的像,則該
透鏡的焦距范圍為( B )
A. 2cm<f<4cm B. 4cm<f<5cm
C. 2cm<f<8cm D. 無法判斷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共15張PPT)
3.7 眼睛與光學(xué)儀器
第2課時 光學(xué)儀器
第三章 光和眼睛
1. (2023·連云港)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中,當(dāng)蠟燭、凸
透鏡、光屏處于圖示位置時,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個清晰的像。利用這
個成像規(guī)律可以制成( A )
A. 照相機 B. 潛望鏡
C. 放大鏡 D. 幻燈機
第1題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 (2023·雅安)如圖是愛動手的小雅利用手機和透鏡自制的簡易投影
儀,它能將手機上的畫面放大投影到墻壁上。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C )
A. 制作簡易投影儀的鏡頭是凹透鏡
B. 投影儀所成的像是正立、放大的虛像
C. 透鏡到墻壁的距離應(yīng)大于透鏡的2倍焦距
D. 手機應(yīng)放置在透鏡的1倍焦距內(nèi)
第2題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3. 顯微鏡的目鏡和物鏡使用的都是 鏡。當(dāng)被觀察物體在物鏡的
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間時,物體通過物鏡成一個 (選填“實”或
“虛”)像,然后這個像位于目鏡的1倍焦距以內(nèi),物體通過目鏡成一
個 (選填“實”或“虛”)像,這樣我們就能觀察到肉眼無法看
到的細(xì)微物體。
凸透 
實 
虛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4. (2023·陜西A卷)某地投放使用的智能無人駕駛小巴車,它可以通
過車上的攝像機和激光雷達(dá)識別道路狀況。小巴車上的攝像機識別道路
上的行人時,其鏡頭相當(dāng)于一個 透鏡,行人在攝像機感光元件上
成倒立、縮小的 像。當(dāng)小巴車靠近公交站牌時,站牌在攝像機感
光元件上所成的像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5. (2023·新鄉(xiāng)衛(wèi)輝期中)有位天文愛好者自制了一臺巨型天文望遠(yuǎn)
鏡,它的目鏡和物鏡使用的都是 鏡。用望遠(yuǎn)鏡觀察火星時,火
星通過它的物鏡所成的像是一個 (選填“正立”或“倒立”)
的 (選填“實”或“虛”)像。
凸 
實 
變大 
凸透 
倒立 
實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6. 流行的“自拍神器”給旅行者自拍帶來了方便。如圖所示,與直接拿
手機自拍相比,利用自拍桿可以( D )
A. 增大物距,成像更大
B. 增大像距,成像更大
C. 減小取景范圍,成像變大
D. 增大取景范圍,成像變小
第6題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7. 如圖所示為投影儀的結(jié)構(gòu)及原理示意圖。下列關(guān)于它的敘述中,不正
確的是( D )
A. 平面鏡起改變光路的作用
B. 屏幕表面發(fā)生的是光的漫反射
C. 鏡頭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實像
D. 若要使屏幕上清晰的像變大,則只需將投影儀遠(yuǎn)離屏幕即可
第7題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8. (2024·東營模擬)攝像師給站立不動的人拍攝了一張全身像后,又
要用同一個焦距不變的相機為這個人拍攝一張半身像。下列操作正確的
是( B )
A. 攝像師向前移,并將鏡頭向內(nèi)縮
B. 攝像師向前移,并將鏡頭向外推
C. 攝像師向后移,并將鏡頭向內(nèi)縮
D. 攝像師向后移,并將鏡頭向外推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9. 如圖所示的望遠(yuǎn)鏡,目鏡和物鏡都相當(dāng)于凸透鏡,用它觀察很遠(yuǎn)的物
體,看到的是( C )
A. 正立的虛像 B. 正立的實像
C. 倒立的虛像 D. 倒立的實像
第9題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0. 顯微鏡的結(jié)構(gòu)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C )
A. 物鏡是凹透鏡,目鏡是凸透鏡
B. 物鏡成倒立、縮小的實像
C. 目鏡成正立、放大的虛像
D. 反光鏡利用光的折射提高載物片的亮度
第10題
11. 小明利用放大鏡觀看數(shù)學(xué)課本上的內(nèi)容。下列不能被放大的是
( C )
A. 線段長度 B. 圖形面積
C. 角度大小 D. 字體大小
C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2. 顯微鏡和望遠(yuǎn)鏡都是由目鏡和物鏡組成的。作用相同的是
(選填“目鏡”或“物鏡”),都是成 、放大的虛像。視角越
大看到的物體就越大的原理被應(yīng)用到了 (選填“顯微鏡”或
“望遠(yuǎn)鏡”)中。
目鏡 
正立 
望遠(yuǎn)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3. (2023·德州)如圖所示,小剛自制了一架模型照相機。已知凸透
鏡的焦距為10cm,外殼的長度為20cm,若將凸透鏡對準(zhǔn)窗外景物,在
外殼內(nèi)前后移動內(nèi)紙筒,則在半透明膜上可以得到景物 (選填
“正立”或“倒立”)、 (選填“放大”或“縮小”)的像;
若將凸透鏡正對燃燒的蠟燭,則當(dāng)蠟燭距離凸透鏡至少 cm時,可
以在外殼內(nèi)移動的半透明膜上得到清晰的燭焰的像。
第13題
倒立 
縮小 
2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4. 如圖甲所示為電影放映機,其成像原理如圖乙所示,放映機的鏡頭
對光線具有 作用,為讓觀眾看到清晰的實像,應(yīng)將膠片放在距
離透鏡 的位置;當(dāng)所成的像沒有鋪滿銀幕,
若保持銀幕位置不動,則應(yīng)將放映機向 (選填“靠近”或“遠(yuǎn)
離”)銀幕的方向移動,同時適當(dāng) (選填“增大”或“減
小”)鏡頭到膠片間的距離,才能得到清晰的圖像。
第14題
會聚 
1倍焦距到2倍焦距之間 
遠(yuǎn)離 
減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5. 如圖所示是探究自制水滴顯微鏡的工作原理的實驗。
(1) 如圖甲,在白屏上畫一個箭頭,放在透明磁帶盒的下方,在磁帶
盒上表面上滴一滴水,小水滴可看作一個焦距很小的 鏡。
第15題
凸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 如圖乙,制作一個顯微鏡,示意圖中標(biāo)出的凸透鏡的作用與
(選填“照相機”“投影儀”或“放大鏡”)的作用類似。
第15題

大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共15張PPT)
3.4 光的折射規(guī)律
第2課時 生活中的折射現(xiàn)象
第三章 光和眼睛
1. (2023·恩施)從岸邊看池水不深,在沒有安全保障的情況下切記不
要下水。池水看起來較淺,是因為( C )
A. 光的直線傳播 B. 光的反射
C. 光的折射 D. 都有可能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2. 《夢溪筆談》是北宋一部涉及我國古代自然科學(xué)、工藝技術(shù)及社會歷
史現(xiàn)象的綜合性筆記體著作,該書被評價為“中國科學(xué)史上的里程
碑”。作者沈括在書中記載了海市蜃樓的大自然奇觀,如圖是海市蜃樓
形成的原理圖。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C )
A. 由于光的直線傳播,樓閣C發(fā)出的光沿直線傳播到
A點觀察處
B. 由于光的反射,樓閣B在C處形成樓閣B的虛像
C. 由于光的折射,樓閣B在C處形成樓閣B的虛像
D. 此現(xiàn)象說明光在空氣中不能沿直線傳播
第2題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3. 小明給弟弟變了個魔術(shù),他將裝有一枚硬幣的杯子放在弟弟面前,如
圖所示,弟弟在A處看不到硬幣,這是因為光沿 傳播;他向杯
中緩緩注水后,弟弟又能看到硬幣了,這是由于光從 中斜射
向 中時,在水面發(fā)生折射,弟弟看到的是硬幣的 (選填
“實”或“虛”)像。
第3題
直線 
水 
空氣 
虛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4. (2024·松原前郭一模)如圖所示,站在岸上的小明在O處看到水中
A處有一條“小魚”,小明看到的是“小魚”的 (選填“實”或
“虛”)像,“小魚”的實際位置并不在A處,有可能在圖中的
(選填“B”“C”或“D”)處。
第4題
虛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5. (2024·韶關(guān)一模)如圖所示,有兩架飛機,一架是實際飛機,一架
是從潛艇中觀察到的該飛機的像,請你確定實際飛機和飛機的像,分別
在括號里填寫“物”或“像”。
第5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6. 如圖所示為花樣游泳運動員在游泳池中的照片。照片中的運動員發(fā)生
了“錯位”現(xiàn)象,下列成語中所描述的光學(xué)現(xiàn)象與人體“錯位”現(xiàn)象原
因相同的是( C )
第6題
C
A. 鑿壁借光 B. 杯弓蛇影
C. 海市蜃樓 D. 立竿見影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7. 小紅透過平靜的湖面看到“鳥在水中飛,魚在鳥上游”,如圖所示。
對畫面中的現(xiàn)象,下列解釋正確的是( D )
A. 水中的“鳥”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B. 水中的“鳥”是實像
C. 看到的“魚”比實際位置深
D. 看到的“魚”是虛像
第7題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8. 如圖所示為光源S發(fā)出的光線從水中斜射入空氣中的光路圖,下列關(guān)
于人在岸上觀察到光源S所成像的說法,正確的是( A )
A. 光源S所成的虛像在直線①上
B. 光源S所成的虛像在直線②上
C. 光源S所成的實像在直線①上
D. 光源S所成的實像在直線②上
第8題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9. 在小船上,小明用魚叉去叉所看到的魚,老王用手電筒去照亮所看到
的魚,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
A. 小明應(yīng)叉“魚”的下方,老王應(yīng)對準(zhǔn)“魚”照
B. 小明和老王都應(yīng)對準(zhǔn)“魚”叉和照
C. 小明和老王都應(yīng)對準(zhǔn)“魚”的下方叉和照
D. 小明應(yīng)對準(zhǔn)“魚”叉,老王應(yīng)對準(zhǔn)“魚”的下方照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0. (2023·泉州惠安期末)如圖所示的“幻日”現(xiàn)象是大氣的一種光
學(xué)現(xiàn)象,在天空半透明的薄云里面,飄浮著許多六角形柱狀的冰晶體,
光從空氣進(jìn)入冰晶體發(fā)生 ,從而出現(xiàn)“幻日”現(xiàn)象。“幻日”
現(xiàn)象和海市蜃樓現(xiàn)象的產(chǎn)生原理是 (選填“相同”或“不
同”)的。
第10題
折射 
相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1. 詩句“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給我們展現(xiàn)了一幅美麗的畫卷。
如圖所示,其實詩人觀察到的落日并非太陽的實際位置,而是太陽光經(jīng)
過不均勻的大氣層發(fā)生了 所成的像,太陽實際在圖中
(選填“甲”或“乙”)的位置。人眼所看到的太陽是 (選填
“實”或“虛”)像。
第11題
折射 
乙 
虛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2. 如圖所示是一條魚躍出水面,咬食荷花的畫面,魚在水中看到荷
花,此時光從 斜射入 中,魚要準(zhǔn)確地咬到荷花,應(yīng)
該躍向看到的荷花所在的 (選填“上方”“下方”或“本
身”)位置。
第12題
空氣 
水 
下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3. 如圖甲所示是游客在水族館游覽的情景。若用點S表示水中魚的位
置,用點S'表示人在A處看到魚的像的位置,請在圖乙中畫出人眼在A處
看到水中魚的光路圖。
   
第13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4. 某校新建成一個噴水池,在池底安裝一只射燈。池內(nèi)無水時,射燈
發(fā)出的一束光照在池壁上,在S點處形成一個亮斑,如圖。往池內(nèi)注
水,水面升至a位置時,站在池旁的人看到亮斑的位置在P點;如果水面
升至b位置時,人看到亮斑的位置在Q點,那么( B )
A. P點在S點的上方,Q點在S點的上方
B. P點在S點的下方,Q點在S點的上方
C. P點在S點的上方,Q點在S點的下方
D. P點在S點的下方,Q點在S點的下方
第14題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共18張PPT)
3.1 光的傳播與色散
第三章 光和眼睛
1. 下列利用光傳遞信息的是( C )
A. 植物的光合作用 B. 太陽能電池板
C. 紅綠燈指揮交通 D. 太陽能熱水器
2. 下列關(guān)于光源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D )
A. 能被眼睛看到的物體都是光源
B. 放電影的銀幕是光源
C. 發(fā)光的螢火蟲不是光源
D. 點燃的蠟燭是光源
C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3. 小明在學(xué)習(xí)“光的傳播”時,看到老師的一個演示實驗,過程如下:
① 用激光筆射向水中,觀察到光線是一條直線,如圖所示;② 在A點處
用漏斗向水中慢慢注入海波溶液,觀察到光線發(fā)生了彎曲;③ 經(jīng)攪拌
后,觀察到光線又變直。小明得出的下列結(jié)論,正確的是( D )
A. 光的傳播需要介質(zhì)
B. 光只有在水中才沿直線傳播
C. 光在海波溶液里不能沿直線傳播
D. 光在同一種均勻介質(zhì)中才沿直線傳播
第3題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4. 人們把紅、 、 三種色光叫做光的三原色。如圖,三種色
光按一定比例混合(陰影部分),可以形成 光。
第4題
綠 
藍(lán) 
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5. 日食形成的原理是 。在模擬日
食的實驗中,老師畫了示意圖(如圖),地面上的觀察者位于
(選填“B”或“C”)處可觀察到日食,此時月亮在 (選填
“A”或“D”)處。
第5題
光在同一種均勻介質(zhì)中沿直線傳播 
C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6. 太陽光從太陽傳播到地球上用時8min20s,則太陽到地球的距離為
m;因為光速遠(yuǎn)遠(yuǎn)大于聲速,所以百米賽跑時,應(yīng)一
(選填“聽到槍聲”或“看到槍冒煙”)就開始計時
較為準(zhǔn)確。(c=3.0×108m/s)
1.5×1011 
看到槍冒煙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7. 關(guān)于光現(xiàn)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D )
A. 光在任何介質(zhì)中的傳播速度都是相同的
B. 光能在固體、液體、氣體中傳播,在固體中傳播速度最快
C. 光在介質(zhì)中是沿直線傳播的
D. 光年在天文學(xué)上是表示長度的單位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8. 夜晚過路的人,經(jīng)過一盞路燈時,燈光照射下所形成的影子長度變化
情況是( D )
A. 逐漸變短 B. 逐漸變長
C. 先變長后變短 D. 先變短后變長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9. 假如光在同一種均勻介質(zhì)中不沿直線傳播,下列現(xiàn)象中,可能出現(xiàn)的
是( A )
A. 地球上沒有晝夜之分
B. 做操時更容易將隊伍排直
C. 陽光下的人影更清晰
D. 更容易形成日食和月食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0. 夏日下午,為了防止自行車車胎被暴曬,學(xué)校的四層教學(xué)樓邊有如
圖所示的四個露天停車區(qū),你認(rèn)為停車的最佳位置是( D )
A. 停車區(qū)① B. 停車區(qū)②
C. 停車區(qū)③ D. 停車區(qū)④
第10題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1. 如圖所示為月偏食的示意圖,月食的輪廓是彎曲的圓弧。下列事實
與圓弧的形成無關(guān)的是( C )
A. 太陽光的直線傳播
B. 地球是球形的
C. 月球是球形的
D. 地球是不透明的
第11題
12. 下列常見的事例中,應(yīng)用了光的色散原理的是( C )
A. 五顏六色的花朵 B. 五彩繽紛的焰火
C. 色彩鮮艷的彩虹 D. 眼花繚亂的霓虹燈
C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3. (2023·永州祁陽期末)Photoshop是電腦的一款專業(yè)圖像處理軟
件,俗稱“PS”。用“PS”處理圖像時,電腦屏幕顯示的顏色都可由
R、G、B三種顏色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如圖所示。R、G、B三種顏色
是指( C )
A. 紅、黃、藍(lán)
B. 紅、綠、黃
C. 紅、綠、藍(lán)
D. 品紅、黃、青
第13題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4. 2020年6月21日,很多同學(xué)親眼看到了日環(huán)食這一難得的景象。從物
理學(xué)的角度來說,日環(huán)食屬于光的 ;如圖所示,能描述其
形成原因的是圖 。
  
第14題
直線傳播 
甲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5. 如圖所示為“小孔成像”的示意圖:該現(xiàn)象可以用
來解釋;若只將蠟燭和光屏的位置對調(diào),則光屏上的像與原來相
比,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第15題
光的直線傳
播 
變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6. 將一根木桿豎直插在水平地面上的O點,陰影為OA。在地面觀看,
當(dāng)太陽由東向西移動時,A點由 移動。陰影形成依據(jù)的光學(xué)
知識是 ,請你再寫出一個這樣的
例子: 。
第16題
西向東 
光在同一種均勻介質(zhì)中沿直線傳播 
激光準(zhǔn)直(合理即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7. 在陽光下,測得操場上旗桿的影長是3.5m,同時測得身高為1.5m的
同學(xué)的影子長度是0.5m。由此可以算出旗桿的高度是 m。
18. 如圖所示,小明站在路燈(可看成點光源)下,請畫出小明在地面
上形成影子的光路,并標(biāo)出影子的范圍。
第18題 第18題答案
10.5 
第18題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9. “井底之蛙”這個成語大家都很熟悉。請你根據(jù)所學(xué)知識畫圖說明
為什么“坐井觀天,所見甚小”。(A點代表沒有水的枯井底部青蛙所
在的位置,用陰影表示青蛙能夠看到井外的范圍)
  
第19題 第19題答案
第19題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0. 如圖所示,一束紅光經(jīng)過三棱鏡后,在光屏上a點處形成一個紅色光
斑。現(xiàn)保持入射光位置、方向及三棱鏡位置不變,僅將紅光改為紫光,
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C )
A. 保持光屏位置不變,紫色光斑仍在a點處
B. 保持光屏位置不變,紫色光斑在a點上方
C. 將光屏向左平移一定距離,紫色光斑仍可落在a點處
D. 將光屏向右平移一定距離,紫色光斑仍可落在a點處
第20題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共14張PPT)
3.6 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
第2課時 凸透鏡成像的動態(tài)規(guī)律 放大鏡
第三章 光和眼睛
1. 如圖所示,F(xiàn)是凸透鏡的焦點,P為2倍焦距處,現(xiàn)將點燃的蠟燭依次
放在a、b、c、d四個位置,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C )
A. 當(dāng)蠟燭在a點時,像距最小
B. 當(dāng)蠟燭在b點時,成等大的像
C. 當(dāng)蠟燭在c點時,所成實像最大、距透鏡最近
D. 當(dāng)蠟燭在d點時,眼睛在凸透鏡右側(cè)觀察的像是正立的
第1題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2. 物體通過焦距為f的凸透鏡成像,當(dāng)物距從3f減小為1.5f的過程中
( A )
A. 像逐漸變大 B. 像逐漸變小
C. 像距保持不變 D. 像距逐漸變小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3. 如圖所示是小明做的“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實驗。圖中燭焰在光屏
上恰好成一清晰的像(未畫出),隨著實驗的進(jìn)行,蠟燭燃燒得越來越
短,為了使像成在光屏中央,下列操作合理的是( D )
① 只將透鏡向下調(diào) ② 只將蠟燭向上調(diào) ③ 只將光屏向上調(diào) ④ 將透
鏡和光屏都向下調(diào)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第3題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4. (2023·綏化)如圖所示,小明通過焦距為15cm的凸透鏡觀察到郵票
正立、放大的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C )
A. 通過凸透鏡觀察到的像是實像
B. 郵票到凸透鏡的距離等于15cm
C. 郵票到凸透鏡的距離小于15cm
D. 郵票到凸透鏡的距離大于30cm
第4題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5. 如圖所示為商場中經(jīng)常看到的廣告投影燈及其內(nèi)部結(jié)構(gòu)示意圖。其中
鏡頭是凸透鏡,廣告片位于鏡頭 (選填“2
倍焦距以外”“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間”或“1倍焦距以內(nèi)”),為了
在地面上得到更大的、清晰的廣告圖像,應(yīng)當(dāng)使投影燈遠(yuǎn)離地面,同時
適當(dāng) (選填“增大”或“減小”)到廣告片的距離。
第5題
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間 
減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6. 奶奶用放大鏡看報紙時,為了看到更大的清晰的像,她常常將
( A )
A. 報紙與眼睛不動,放大鏡離報紙遠(yuǎn)一些
B. 報紙與眼睛不動,放大鏡離報紙近一些
C. 報紙與放大鏡不動,眼睛離報紙遠(yuǎn)一些
D. 報紙與放大鏡不動,眼睛離報紙近一些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7. 在做“凸透鏡成像”的實驗中,凸透鏡的焦距是10cm,當(dāng)光屏距凸透
鏡16cm時,燭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若光屏不動,將凸透鏡向光屏方
向移動了2cm,則要使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D )
A. 蠟燭不動,像變大
B. 將蠟燭靠近凸透鏡,像變小
C. 將蠟燭遠(yuǎn)離凸透鏡,像變大
D. 將蠟燭遠(yuǎn)離凸透鏡,像變小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8. 某物理興趣小組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過程中,記錄并繪
制了像到凸透鏡的距離v和物體到凸透鏡的距離u之間的關(guān)系圖像,如圖
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D )
A. 實驗中所使用的凸透鏡的焦距為16cm
B. 物體放在A點對應(yīng)的位置上,成倒立、縮小的實像
C. 物體放在C點對應(yīng)的位置上,成倒立、放大的實像
D. 物體從A點對應(yīng)的位置移到C點對應(yīng)的位置的過程
中,所成的像逐漸變小
第8題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9. 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中,如圖所示,要使物體的像成在
光屏的中央,光屏應(yīng)向 移動。當(dāng)物體距離凸透鏡24cm時,調(diào)節(jié)另
一側(cè)光屏的位置,可得到物體清晰的倒立、 (選填“放
大”“縮小”或“等大”)的實像,將物體從圖示位置逐漸向右移動
10cm,該過程中像的大小將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
變”)。
第9題
下 
縮小 
變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0. 如圖所示,在鑒定文物時,常用放大鏡觀察文物的細(xì)微部分。如果
使用的放大鏡焦距是8cm,那么放大鏡到文物的距離應(yīng)該 (選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8cm,這時看到的像是
。若將放大鏡適當(dāng)靠近文物,則觀察到的像將變 。
第10題
小于 
正立、放大
的虛像 
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1. 如圖所示,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時,將焦距為10.0cm的凸透鏡A固
定在光具座上50.0cm刻度線處。將點燃的蠟燭放置在光具座上30.0cm刻
度線處,移動光屏到
第11題
cm刻度線處,燭焰在光屏上能成清晰的像。保持蠟燭的位置不變,將凸透鏡A換成焦距為15.0cm的凸透鏡B并保持位
置不變,為使?fàn)T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應(yīng)將光屏 (選填“向左”“向右”或“不”)移動。此時光屏上的像的大小將 (選
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70.0 
向右 
變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2. 如圖所示,在光屏上得到了一個清晰的像,這個像一定是
(選填“放大”“縮小”或“等大”)的。不改變蠟燭和光屏的位置,
將凸透鏡向右移動 cm,光屏上即可再次成清晰的像。若將蠟燭換
成一個指針發(fā)光的鐘表,其表面正對透鏡,則指針?biāo)傻南褡?
(選填“順時針”或“逆時針”)轉(zhuǎn)動。
第12題
放大 
15 
順時
針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3. 如圖所示,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中,凸透鏡的焦距是
10cm,蠟燭放在A處,位于C處的光屏(圖中未畫出)上得到了清晰的
像;保持透鏡位置不變,將蠟燭移到B處,移動光屏再次得到清晰的
像。下列關(guān)于光屏移動的方向和移動距離L屏與蠟燭移動距離L燭的大小
關(guān)系,正確的是( A )
A. 向右移動光屏,L屏<L燭
B. 向左移動光屏,L屏<L燭
C. 向左移動光屏,L屏>L燭
D. 向右移動光屏,L屏>L燭
第13題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共35張PPT)
本章整合提升(一)
第三章 光和眼睛
考點一 光的直線傳播
1. (2023·青島)射擊項目是我國在奧運會上的奪金強項,射擊時利用
“三點一線”進(jìn)行瞄準(zhǔn)。下列實例與其原理相同的是( B )
A. 空中出現(xiàn)彩虹 B. 做手影游戲
C. 照鏡子正衣冠 D. 用放大鏡看指紋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 (2023·鎮(zhèn)江)《墨經(jīng)》中最早記載了小孔成像現(xiàn)象,該現(xiàn)象是由于
光的 形成的。如圖為其示意圖,要讓室內(nèi)墻壁上的像看得
更清楚,房間的亮度應(yīng)較 。當(dāng)室外的人靠近小孔時,他在墻壁上
所成像的大小將變 。
第2題
直線傳播 
暗 
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3. 畫出路燈照在人身上形成的影子的光路圖,并畫出影子范圍。
第3題 第3題答案
第3題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考點二 光的色散
4. 五彩繽紛的世界,色彩斑斕的光現(xiàn)象,為我們的生活增添了無數(shù)的樂
趣。關(guān)于光現(xiàn)象,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D )
A. 太陽光是由各種色光混合而成的
B. 紅、綠、藍(lán)三種色光叫做光的三原色
C. 光的色散現(xiàn)象是由于光的折射引起的
D. 彩色電視畫面的顏色是由紅、綠、黃三種色光合成的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考點三 光的反射定律
5.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C )
A. 反射光線、入射光線不可能在一條直線上
B. 黑板“反光”是漫反射的緣故
C. 光在發(fā)生反射時,光路是可逆的
D. 漫反射的每條光線都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6. (2023·孝感安陸期末)如圖所示,某日午后太陽發(fā)出的一條光線
AO照射到一塊平面鏡上,反射光線沿水平方向OB射出,并在東側(cè)的墻
面形成一個光點P。AO與OB的夾角為120°,以下說法錯誤的是
( D )
A. 入射角為60°
B. 反射光線與平面鏡的夾角為30°
C. 入射光線經(jīng)平面鏡反射后,傳播方向改變了60°
D. 當(dāng)太陽向西下落時,照射在墻壁上的光點P向上移動
第6題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7. (2022·威海)如圖所示,激光筆從A點發(fā)出激光,在平面鏡上留下
一個紅色亮點O,請畫出激光入射到鏡面和離開鏡面后的徑跡。
第7題 第7題答案
第7題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考點四 平面鏡成像
8. (2023·恩施利川期末)如圖所示,在商店的櫥窗里,用透明支架擺
放著項鏈。顧客需要看試戴效果時,不取出項鏈,而是站在櫥窗前適當(dāng)
位置處,櫥窗上就會照出項鏈戴在自己脖子上的樣子。下列表示項鏈與
人的位置關(guān)系示意圖中,正確的是( C )
第8題
C
A B
C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9. (2023·九江永修期末)如圖所示,眼睛看到蠟燭的像,下列說法正
確的是( C )
A. 進(jìn)入人眼的光是由蠟燭的像發(fā)出的
B. 若將平面鏡豎直上移,則像隨之上移
C. 若將平面鏡截掉,則蠟燭仍可成完整的像
D. 若在平面鏡背面放置不透明擋板,則蠟燭在平面鏡
中無法成像
第9題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10. 如圖所示,作出物體AB在平面鏡中的像。
第10題 第10題答案
第10題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考點五 光的折射
11. (2022·聊城)《康熙幾暇格物編》中記載:“置錢碗底,遠(yuǎn)視若
無,及盛滿水時,則錢隨水光而顯見矣”。其中“錢隨水光而顯見”這
種現(xiàn)象形成的原因是( D )
A. 光的直線傳播 B. 光的反射
C. 平面鏡成像 D. 光的折射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12. (2023·湛江廉江期末)如圖所示,潛水員在水下看岸上的樹,潛
水員看到的樹是 (選填“實像”或“虛像”),比實際位置
要 (選填“高”或“低”),這是光的 (選填“反射”
或“折射”)現(xiàn)象。
第12題
虛像 
高 
折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13. 光在空氣和水的分界面處同時發(fā)生反射和折射的光路如圖所示,折
射角為∠ (選填“1”“2”或“3”),分界面為 (選填
“①”或“②”),分界面的 方為水。當(dāng)入射角減小時,反射光
線與折射光線的夾角將變 。
第13題
2 
② 
上 
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14. 如圖,一束光從空氣中垂直射向玻璃磚,請畫出這束光進(jìn)入玻璃磚
和離開玻璃磚后的大致光線(注意標(biāo)出法線,不考慮光的反射)。
第13題 第14題答案
第14題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15. 某地出現(xiàn)日暈天象奇觀,其彩色光環(huán)與彩虹的成因相同,都屬于
( A )
A. 光的色散 B. 平面鏡成像
C. 光的反射 D. 光的直線傳播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16. (2022·廣元)以下對“魅力廣元,秀麗風(fēng)景”中光現(xiàn)象的描述及
分析,正確的是( D )
A. 皇澤大橋與水中倒影交相呼應(yīng),倒影的形成是光的折射現(xiàn)象
B. 雄偉的劍門關(guān)在陽光下的影子,是光的色散現(xiàn)象
C. 白天我們能看到廣元市的標(biāo)志建筑——鳳凰樓,因為鳳凰樓是光源
D. 看到倒垂在嘉陵江水中的樹枝被“折斷”,是光的折射現(xiàn)象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17. (2023·自貢)小王同學(xué)在家里將一個平面鏡放在水平桌面上,再
把一張可沿ON折疊的硬白紙板ENF豎直地立在平面鏡上,以此來探究
光的反射定律。通過測量他發(fā)現(xiàn)此時入射光線與平面鏡成50°角,如圖
所示,則( B )
A. 反射光線與鏡面的夾角是40°
B. 入射角增大10°,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的夾角增
大20°
C. 將紙板NOF向后折疊,反射光線會消失
D. 光在紙板上發(fā)生了鏡面反射
第17題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18. (2022·濱州)如圖所示,在“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實驗中,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D )
A. 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鏡,是為了使觀察到的蠟燭的像更清晰
B. 只要把光屏放在恰當(dāng)?shù)奈恢茫湍艹薪拥较灎T的像
C. 蠟燭距玻璃板越遠(yuǎn),蠟燭的像就越小
D. 把玻璃板向左平移,蠟燭的像的位置不變
第18題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19. 某市降雨量增多,五一假期各中小學(xué)校都發(fā)通知禁止學(xué)生獨自到池
塘、河溝、水坑等不安全的地方游泳、玩耍,因為水底看起來比實際情
況要淺,會讓我們的判斷出現(xiàn)失誤從而導(dǎo)致溺水。下列選項中與此現(xiàn)象
形成原理一樣的是( C )
A. 日環(huán)食 B. 水中的倒影
C
C. 水中鉛筆變彎 D. 手影表演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 在“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時,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
A. 物體在平面鏡中所成的像是虛像
B. 當(dāng)物體遠(yuǎn)離平面鏡時,它在鏡中的像將變小
C. 若物體比平面鏡大,則物體在鏡中的像不是完整的像
D. 用一塊不透明的木板擋在平面鏡與像之間,像就會被遮擋住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1. 如圖所示為小明眼睛在N點看到魚缸內(nèi)M點處鵝卵石的光路圖。向魚
缸內(nèi)注入更多水后,小明的眼睛在N點仍然可以看到鵝卵石。下列選項
中帶箭頭的虛線代表原來的光路,能正確反映水變多后小明看到鵝卵石
的光路圖是( C )
第21題
C
A B C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2. 1666年,英國物理學(xué)家 用玻璃三棱鏡將太陽光分解成各種
顏色的光,這種現(xiàn)象叫做 ,從此揭開了光的顏色之謎。
紅、 、藍(lán)三種色光被稱為光的“三原色”。
牛頓 
光的色散 
綠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3. 制作簡易針孔照相機時,小華把圓筒插入底部中央開有小孔的易拉
罐中,如圖所示,圓筒上應(yīng)使用 (選填“透明”“不透明”
或“半透明”)薄紙制成的光屏,把“照相機”正對著點燃的蠟燭,光
屏上會看到燭焰的像,這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若發(fā)現(xiàn)燭焰
的像偏向光屏下方,要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則應(yīng)將蠟燭向 (選填
“上”或“下”)移動。
第23題
半透明 
直線傳播 
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4. 如圖所示,入射光線AO經(jīng)平面鏡反射后,反射角為 ;某濕
地公園因湖水清洌可鑒,有“鏡湖”之稱,這是因為光在水面發(fā)生
了 (選填“漫”或“鏡面”)反射。
第24題
60° 
鏡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如圖所示,“街道拐角鏡”實際上就是一個凸面鏡,通過鏡子成像
可以看到彎道另一側(cè)是否有行人或者車輛,它的成像原理與
成像原理相同;這種鏡面對光線有 (選填“發(fā)散”或“會
聚”)作用。
第25題
平面鏡 
發(fā)散 
25
26
27
28
29
30
31
26. (2024·滁州天長一模)現(xiàn)代醫(yī)學(xué)中常用超聲波擊碎人體內(nèi)的結(jié)
石,超聲波從空氣中斜射入人體后也類似光一樣要發(fā)生折射。如圖所
示,超聲波進(jìn)入人體擊碎結(jié)石時,入射點應(yīng)在O點的 (選填
“左側(cè)”或“右側(cè)”)。
第26題
左側(cè) 
25
26
27
28
29
30
31
27. 某實驗小組將一束光斜射到一塊長方體玻璃磚的上表面,并讓其出
射光線從玻璃磚下表面射出,他們得到以下結(jié)論:
(1) 在光的折射現(xiàn)象中,光路是 的。
第27題
可逆 
25
26
27
28
29
30
31
(2) 這束光進(jìn)入玻璃磚前的光線與離開玻璃磚后的光線是
的。
(3) 若透過長方體玻璃磚上表面觀看置于玻璃磚下表面的一枚硬幣,
看到硬幣的位置比實際硬幣所在的位置 (選填“深”或“淺”)。
第27題
平行 
淺 
25
26
27
28
29
30
31
28. 如圖所示,小明利用一塊平面鏡使此時的太陽光射入隧道內(nèi),請你
通過作圖畫出平面鏡,并在圖中標(biāo)出反射角的度數(shù)。
第28題 第28題答案
第28題答案
25
26
27
28
29
30
31
29. 如圖所示,水池的側(cè)壁上安裝了一盞小射燈A,B點是它在水中像的
位置,A發(fā)出的一束光經(jīng)水面折射后在池底C點形成光斑。請畫出水面
的位置及在C點形成光斑的大致光路。
 
第28題 第29題答案
第29題答案
25
26
27
28
29
30
31
30. (2024·周口鄲城一模)如圖甲是小明在家對著健身鏡做健身操時
的情景。請在圖乙中畫出小明看到鏡中自己膝蓋上A點的光路圖。
第30題 第30題答案
第30題答案
25
26
27
28
29
30
31
31. 某同學(xué)做探究光的折射特點的實驗,如圖所示為光從空氣斜射入水
中時的光路圖。
(1) 實驗時,該同學(xué)在清水中滴入幾滴牛奶并攪拌,在水面上方的空
氣中熏了點煙霧,這是為了 。
第31題
便于觀察光路 
(2) 實驗中發(fā)現(xiàn),折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在 (選填“同
一”或“不同”)平面內(nèi)。
同一 
25
26
27
28
29
30
31
(3) 分析表中數(shù)據(jù),可得出結(jié)論:
α 0° 15° 30°
β 0° 15° 30°
γ 0° 11° 22.1°
① 光 入射到水中時,折射角為0°。
垂直 
第31題
25
26
27
28
29
30
31
② 光從空氣斜射到水面時,將同時發(fā)生光的 和 現(xiàn)
象。
③ 光從空氣斜射到水面時,折射角隨入射角的增大而 ,且折
射角始終 (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入射角。
第31題
反射 
折射 
增大 
小于 
25
26
27
28
29
30
31(共17張PPT)
3.3 平面鏡成像特點
第1課時 平面鏡成像規(guī)律
第三章 光和眼睛
1. (2024·唐山一模)小芳面向穿衣鏡站在鏡前2m處,若她向著平面
鏡前進(jìn)0.5m,則鏡中的像與鏡面相距( B )
A. 0.5m B. 1.5m
C. 2m D. 2.5m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 (2024·蘇州張家港一模)如圖所示是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實驗的情
景,下列關(guān)于探究過程中所涉及的問題分析正確的是( D )
A. 實驗中所成的像可用光屏承接
B. 實驗中所成像的大小會隨物體位置的改變而改變
C. 為了使?fàn)T焰的像更清晰,應(yīng)將蠟燭B點燃后進(jìn)行實驗
D. 改變蠟燭A的位置多次實驗,主要是使結(jié)論更準(zhǔn)確
第2題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3. (2024·廈門二模)如圖所示,小光同學(xué)舉著一塊寫有“上”字的牌
子站在一豎立的大平面鏡前,這時他本人通過平面鏡看到牌子上的
“上”字呈現(xiàn)的情景應(yīng)該是( B )
第3題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4. (2024·天津一模)《資治通鑒》中記載:“人以銅為鏡,可以正衣
冠”。古人用銅制成的鏡子來整理自己的衣著。當(dāng)人遠(yuǎn)離銅鏡時,鏡中
的像與人之間的距離將會 ;像的大小將 。(選填“變
大”“變小”或“不變”)
5. (2024·長沙一模)小明和同學(xué)在長沙洋湖濕地公園進(jìn)行綜合實踐活
動,他看到湖水中有一只小鳥飛翔的倒影,他看到的其實是小鳥
的 像,若小鳥距水面3m,則像距小鳥 m。
變大 
不變 
虛 
6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6. (2023·泰州)在圖中畫出物體AB在平面鏡MN中所成的像A'B'。
第6題答案
第6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7. 小紅為了研究平面鏡成像中像與物左右位置的關(guān)系,把四個模型分別
直立在玻璃板前。其中能夠達(dá)到實驗?zāi)康牡氖牵ā )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8. (2023·徐州期末)如圖所示,平面鏡豎直立在水平地面上,長為
6cm的鉛筆平放在地面上,且與平面鏡垂直,筆尖離平面鏡10cm。現(xiàn)鉛
筆以2cm/s的速度向平面鏡勻速靠近,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D )
A. 鉛筆的像為實像且筆尖朝右
B. 鉛筆的像筆尖變粗、筆尾變細(xì)
C. 像的筆尖移動速度大于筆尾移動速度
D. 運動3s后筆尖與筆尖的像的距離為8cm
第8題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9. 如圖,蠟燭在平面鏡MNOP前AB處,所成的像在A'B'處。現(xiàn)將平面鏡
以MN為軸,順時針旋轉(zhuǎn)1°,那么蠟燭所成的像( B )
A. 仍在A'B'處 B. 下端不在B'處
C. 以BB'為軸旋轉(zhuǎn)1° D. 以BB'為軸旋轉(zhuǎn)2°
第9題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0. (2024·德州禹城一模)如圖所示,晚上,小明在房間窗前通過玻
璃窗看到了吊燈的像,當(dāng)水平向左緩慢推動玻璃窗時,玻璃窗中吊燈的
像 (選填“向左運動”“向右運動”或“靜止不動”),
像的大小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第10題
靜止不動 
不變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1. (2024·蘇州昆山一模)如圖甲所示,一平面鏡豎直放置,鏡前A點
到平面鏡的距離為3m,一物點S以A點為圓心、0.4m為半徑沿逆時針方
向做圓周運動,則物點S的像沿 時針方向旋轉(zhuǎn);在運動過程中,
像、物之間的最小距離為 m。如圖乙,身高為1.7m的小杰站立在
該平面鏡前,若他看到自己的全身像,則像的高度為 m。
第11題
順 
5.2 
1.7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2. 請在圖中畫出三角形ABC在平面鏡MN中所成的像。
第12題 第12題答案
第12題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3. 如圖所示,A'B'是物體AB在平面鏡中所成的像。試畫出平面鏡
的位置。
   
第13題 第13題答案
第13題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4. (2023·臨沂)小明跟奶奶聊天時,發(fā)現(xiàn)奶奶一直認(rèn)為“人離平面
鏡越近,人在鏡中的像越大”。為了糾正奶奶的錯誤認(rèn)知,小明做了如
下實驗。
(1) 如圖所示,將白紙平鋪在水平桌面上,用支架把玻璃板架在白紙
上,并讓玻璃板與紙面 。
第14題
垂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 將兩支相同的蠟燭A和B分別豎放在玻璃板前后,點燃蠟燭
(選填“A”或“B”),并移動蠟燭B,直至與蠟燭A的像重合。
(3) 為了糾正奶奶的錯誤認(rèn)知,小明多次改變蠟燭A的位置時,需確
保 (選填“左右”或“前后”)位置不同。
第14題
A 
前后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4) 小明給奶奶變了個戲法:將與蠟燭A的像重合的蠟燭B拿走,并在
它的位置處豎放一個光屏,讓奶奶透過玻璃板看光屏,光屏上有“蠟燭
B”;不透過玻璃板直接看光屏,光屏上的“蠟燭B”卻消失了。這個小
戲法逗得奶奶開懷大笑,同時小明也給奶奶解釋了玻璃板成 (選
填“實”或“虛”)像的道理。
第14題
虛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5. 如圖所示,物體AB長1.6m,平面鏡CD長0.6m,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
為2m。下列關(guān)于物體、像、平面鏡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D )
A. 物體通過該平面鏡不能成完整的像
B. 像長與平面鏡的長相同,為0.6m
C. 物體與像的距離為2m
D. 像長與物體的長相同,為1.6m
第15題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共32張PPT)
復(fù)習(xí)
本章整合提升
第二章 聲音與環(huán)境
考點一 聲音的產(chǎn)生與傳播
1. (2024·棗莊山亭一模)如圖所示是博物館珍藏的古代青銅“魚
洗”,注入半盆水后,用雙手搓把手,會發(fā)出“嗡嗡”聲,盆內(nèi)水花四
濺。傳說,眾多“魚洗”聲能匯集成千軍萬馬之勢,曾嚇退數(shù)十里外的
敵軍。這反映了我國古代高超的科學(xué)制器技術(shù),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 B )
A. “魚洗”發(fā)出“嗡嗡”聲是由于水的振動而產(chǎn)生的
B. “水花四濺”說明發(fā)聲的“魚洗”在振動
C. “魚洗”發(fā)出的聲音只能靠盆中水傳入人耳
D. 眾多“魚洗”聲匯集增大了聲音的傳播速度
第1題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 音樂會上,演員正在吹笛子,笛聲的聲源是 (選填“笛
管”或“空氣柱”)。聲音從空氣傳播到水中時,聲速將 (選
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3. “十一”期間,小明與同學(xué)們一起旅游,來到一座大山前,對著懸崖
大喊了一聲,2.8s后聽到回聲,小明喊話時站立的位置到懸崖的距離
為 m。聲音在空氣中是以 的形式傳播的,研究聲音時,
引入水波,這里采用的實驗方法是 。(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
速度為340m/s)
空氣柱 
變大 
476 
波 
類比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4. 流星落在地球上會產(chǎn)生巨大的聲響。2019年1月21日,一顆流星以
61000km/h的速度撞擊了月球,留下直徑約為15m的隕石坑。小明推
測:如果當(dāng)時航天員在隕石坑附近,一定能聽到巨大的撞擊聲。你認(rèn)為
小明的推測是 (選填“正確”或“不正確”)的,理由
是 。
不正確 
月球上沒有空氣,真空不能傳聲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考點二 聲音的特性
5. (2022·淮安)如圖所示為湖北出土的一套戰(zhàn)國時期的編鐘,依大小
排列共65件,能演奏古今樂曲、音域?qū)拸V。“音域”描述的是聲音的
( C )
A. 響度 B. 音色
C. 音調(diào) D. 速度
第5題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6. 如圖所示,小明和小華讀出a、o、e三個拼音字母,利用軟件采集到
的數(shù)據(jù)如表所示,分析可知( A )
第6題
A
字 母 小 明 小 華
a 109.2Hz 261.2Hz
o 115.4Hz 279.0Hz
e 120.5Hz 282.8Hz
A. 小明聲音音調(diào)低 B. 小明聲音響度大
C. 小華聲音音調(diào)低 D. 小華聲音響度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7. (2023·連云港)我們能辨別出熟悉同學(xué)的聲音,從物理學(xué)角度講,
主要是因為他們聲音的( D )
A. 響度不同 B. 音調(diào)不同
C. 頻率不同 D. 音色不同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8. 《伯牙子期》是講述知音難求的故事,俞伯牙與鐘子期是一對千古傳
誦的至交典范。俞伯牙善于演奏古琴,鐘子期善于欣賞。下列說法正確
的是( A )
A. 樂曲的聲音是通過空氣傳入人耳的
B. 變換手指按壓弦的位置可以改變聲音的響度
C. 用力撥動古琴弦可以提高聲音的音調(diào)
D. 撥動不同的古琴弦可以改變古琴的音色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9. 兩個女高音歌手唱歌時,這里的“高”指的是 高;觀眾聽到
的聲音強弱不同,是因為聲音的 不同;能分辨出不同的歌手,
是因為她們的 不同。
10. 如圖所示為錄制合成的聲音波形圖,由圖可知,甲和乙的
和 相同,甲和乙的 不同。(選填“音調(diào)”“響度”或
“音色”)
第10題
音調(diào) 
響度 
音色 
音調(diào) 
響度 
音色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考點三 超聲與次聲
11. 關(guān)于超聲和次聲,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D )
A. 聲吶發(fā)出的次聲遇到障礙物反射
B. 醫(yī)院利用次聲檢查胎兒在母體內(nèi)是否正常發(fā)育
C. 大自然的許多活動,如地震、海嘯等都伴有超聲產(chǎn)生
D. 利用超聲波粉碎人體內(nèi)的“小石頭”,說明聲波具有能量
12. 某種昆蟲在飛行4s內(nèi)翅膀振動60次,則頻率是 Hz,人類
(選填“能”或“不能”)聽到它發(fā)出的聲音,該聲音屬于
(選填“超聲”或“次聲”)。
D
15 

能 

聲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考點四 噪聲及其控制
13. 我們生活在聲音的世界里,聲音無處不在。有下列六種聲音:① 工
廠車間里機器的轟鳴聲;② 劇場里的演奏聲;③ 清晨公園里小鳥的鳴
叫聲;④ 裝修房子的電鉆聲;⑤ 街上汽車的鳴笛聲;⑥ 山間小溪的流
水聲。其中屬于噪聲的是( C )
A. ①③④ B. ①②⑤
C. ①④⑤ D. ①④⑤⑥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14. 給汽車的排氣管加消聲器是在 方面減弱噪聲;在錄音室的
墻面上安裝蜂窩狀材料是在 方面減弱噪聲;為避免廣場舞的干
擾,小明關(guān)閉了家里的窗戶,這是利用 的方法來減小干擾。
(選填“消聲”“吸聲”或“隔聲”)
消聲 
吸聲 
隔聲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15. 下列與聲現(xiàn)象有關(guān)的實驗中,能說明聲音產(chǎn)生原因的是( B )
① 放在鐘罩內(nèi)的鬧鐘正在響鈴,在抽取鐘罩內(nèi)的空氣的過程中,鈴聲
逐漸減小。
② 將正在發(fā)聲的音叉輕輕插入水里,看到水花飛濺。
③ 吹笛子時,手指按住不同的孔會發(fā)出不同的聲音。
④ 在吊著的大鐘上固定一支細(xì)小的筆,把鐘敲響后,用紙在筆尖上迅
速拖過,可以在紙上畫出一條來回彎曲的細(xì)線。
B
A. ①②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16. 嬰兒從呱呱墜地的那時起,就無時無刻不與聲打交道。下列關(guān)于聲
的說法錯誤的是( C )
A. 我們能聽到遠(yuǎn)處的雷聲,說明空氣可以傳聲
B. 人在岸上大聲說話也能驚動水中的魚,說明水能傳聲
C. 將耳朵貼在長鋼管的一端,讓他人在另一端敲擊一下,你會聽到幾次
敲擊聲,其中最先聽到的聲音是通過空氣傳來的
D. 航天員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對話,說明真空不能傳聲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17.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D )
A. 聽小骨損壞不會引起耳聾
B. 鼓膜損壞不會引起耳聾
C. 聽神經(jīng)損壞不會引起耳聾
D. 利用雙耳效應(yīng),判斷發(fā)聲體的方位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18. (2022·蘭州)笛子是一種常見的管樂器,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B )
A. 笛子發(fā)出的聲音是由空氣柱振動產(chǎn)生的
B. 笛聲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為340m/s
C. 用不同的力度吹奏主要改變了聲音的響度
D. 吹奏時按壓不同位置的氣孔,主要改變了聲音的音調(diào)
19. 與人耳能聽到的聲音相比,次聲具有較小的( D )
A. 傳播速度 B. 傳播能量
C. 振動幅度 D. 振動頻率
B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 下列實例中利用超聲波傳遞信息的是( B )
A. 用超聲波電動牙刷刷牙
B. 用超聲波給金屬工件探傷
C. 用超聲波清洗眼鏡鏡片
D. 用超聲波粉碎人體內(nèi)的結(jié)石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1. (2022·隨州)每年高考和中考期間,社會各界都努力為考生創(chuàng)設(shè)
良好的環(huán)境,防止噪聲的危害是一項重要工作。下列關(guān)于考試期間控制
噪聲的說法和做法,正確的是( B )
A. 考場周圍可以大聲播放音樂,因為音樂不屬于噪聲
B. 考場附近禁止車輛行駛和鳴笛,是從聲源處防止噪聲的產(chǎn)生
C. 關(guān)閉門窗可以完全消除噪聲,因為固體不能傳聲
D. 干擾的聲音不可能完全杜絕,若在考場內(nèi)聽到80dB的噪聲應(yīng)屬于較
為理想的安靜環(huán)境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2. (2023·徐州)制作一組長度不同的PVC管,用膠板拍擊管口就能
演奏簡單的音樂。PVC管發(fā)出的聲音是由于空氣 而產(chǎn)生的。拍
擊不同長度的PVC管,發(fā)出聲音的 不同。由于和其他樂器的材
料、結(jié)構(gòu)不同,PVC管發(fā)出聲音的 不同。
23. 如圖甲所示,用大小相同的力從左向右敲擊水瓶琴,其發(fā)出聲音的
音調(diào)將 (選填“升高”或“降低”);如圖乙所示,若將正在
發(fā)聲的音叉輕觸系在細(xì)繩上的乒乓球,則音叉產(chǎn)生聲音的 (選
填“音調(diào)”或“響度”)越大,乒乓球被彈開的角度越大。
  
第23題
振動 
音調(diào) 
音色 
升高 
響度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4. 如圖所示為中國古代的計程車——“記里鼓車”,當(dāng)車走一里時,
車上的木人就敲一下鼓;當(dāng)車走到十里時,車上的木人就敲一下鐲(古
代的樂器)。人們根據(jù)鼓和鐲發(fā)聲的 (選填“響度”或“音
色”)不同,確定車行駛的路程是一里還是十里,這是利用聲音傳
遞 (選填“信息”或“能量”)。
第24題
音色 
信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如圖所示,某市安裝有噪聲監(jiān)測器,其顯示屏上的數(shù)值指的是聲音
的 (選填“音調(diào)”“響度”或“音色”);學(xué)校周邊禁止汽車
鳴笛是在 處減弱噪聲。
噪聲
63.0dB
第25題
響度 
聲源 
25
26
27
26. 我國自主研發(fā)的深海水聲學(xué)探測器,安裝了包括導(dǎo)航測速、圖像信
號傳輸?shù)榷嗖坎煌δ艿穆晠龋晠仁褂脮r發(fā)出的是 ;除此
之外,人類還利用靈敏的聲學(xué)儀器監(jiān)測一些自然災(zāi)害產(chǎn)生的
,可以提前預(yù)警,達(dá)到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chǎn)損失的目的。(選填
“超聲波”或“次聲波”)
超聲波 
次聲
波 
25
26
27
27. 如圖所示,小紅和小剛用細(xì)棉線連接兩個紙杯制成了一個“土電
話”。
(1) 相距同樣遠(yuǎn),講話者以相同的響度講話,若改用細(xì)金屬絲連接
“土電話”,則聽到的聲音就大些,這一實驗表明:

金屬絲的傳聲性
能比棉線好 
(2) 若在用“土電話”時,線沒有拉直而處于松弛狀態(tài),則聽的一方
通過棉線 (選填“能”或“不能”)聽到對方講話。
第27題
不能 
25
26
27
復(fù)習(xí)
重點實驗突破
第二章 聲音與環(huán)境
(1) 通過對上面實驗現(xiàn)象的分析,你能得出的結(jié)論是

(2) 小華使勁敲桌子,發(fā)出很大的響聲,但是她看到桌子幾乎沒有振
動,為了使看到的實驗現(xiàn)象更明顯,你的改進(jìn)方法是

第1題
聲音是由于物
體振動而產(chǎn)生的 
在桌面上放一些
碎紙屑(合理即可) 
1
2
3
(3) 小明和小華在探究出上述問題之后,提出一個問題:聲音是怎樣
從發(fā)聲物體傳播到遠(yuǎn)處的?
① 他們經(jīng)過認(rèn)真的思考,提出了兩種猜想:
猜想一:聲音要傳播出去,需要東西作媒介。
猜想二:聲音要傳播出去,不需要任何東西作媒介。
究竟哪一種猜想是正確的呢?小明他們進(jìn)行了實驗:如圖,隨著向外不
斷抽氣,他們發(fā)現(xiàn)鬧鈴聲越來越 (選填“大”或“小”)。由此
可以推理:猜想 是正確的。
小 
一 
第1題
1
2
3
② 此實驗中,用抽氣機抽氣 (選填“能”或“不能”)得到
真空,實驗的結(jié)論是通過 得出的結(jié)論。
A. 實驗推理 B. 實驗驗證 C. 歸納總結(jié)
第1題
不能 
A 
1
2
3
類型二 探究影響聲音高低、大小的因素
2. 小明用如圖實驗裝置探究了兩個有關(guān)“聲音的特性”實驗:A. 探究響
度與物體振幅的關(guān)系;B. 探究音調(diào)與物體振動頻率的關(guān)系。
(1) 撥動鋼尺,觀察到鋼尺伸出桌面的部分在振動,同時聽到鋼尺拍
打桌面發(fā)出的聲音,這是由于小明采用了如圖 (選填“甲”或
“乙”)所示的實驗操作方法。
第2題
乙 
1
2
3
(2) 規(guī)范實驗操作后,小明將鋼尺緊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改
變鋼尺伸出桌面的長度,用相同的力撥動鋼尺,通過聽振動發(fā)出的聲
音,發(fā)現(xiàn)聲音的 (選填“音調(diào)”“響度”或“音色”)發(fā)生變
化,這個操作用來探究 (選填“A”或“B”)實驗。第二次小明
保持鋼尺 不變,用更大的力撥動鋼尺,聽到聲音
的 (選填“音調(diào)”“響度”或“音色”)發(fā)生變化,這個操作
用來探究 (選填“A”或“B”)實驗。
音調(diào) 
B 
伸出桌面的長度 
響度 
A 
第2題
1
2
3
類型三 探究影響弦樂器音調(diào)高低的因素
3. (2023·荊州江陵期末)小明在吉他演奏中發(fā)現(xiàn),琴弦發(fā)出的音調(diào)高
低與弦的長度、粗細(xì)和張力有關(guān)。于是他想:
(1) 利用弦音計做研究,如圖甲所示,其中a、b、c、d四根弦的張力
相同。
① 若他選擇b、d兩根弦做實驗,則研究的目的是探究音調(diào)與弦
的關(guān)系。
② 若他要研究音調(diào)與弦粗細(xì)的關(guān)系,則應(yīng)選擇 兩根弦做實
驗。
長度
a、b 
1
2
3
③ 小明研究后得出結(jié)論: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弦越長,發(fā)出聲
音的音調(diào)越 ;弦越粗,發(fā)出聲音的音調(diào)越 。
第3題
低 
低 
1
2
3
(2) 據(jù)圖乙判斷,張力相同時,分別按住A、B、C點后撥動琴弦,發(fā)
出聲音音調(diào)最高的是按住 點,最低的是按住 點。
第3題
A 
B 
1
2
3(共17張PPT)
3.5 奇妙的透鏡
第三章 光和眼睛
1. (2022·桂林)下列光學(xué)元件中,屬于凸透鏡的是( C )
A B C D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 關(guān)于透鏡對光的作用,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 )
A. 光通過凹透鏡也可能變成平行光
B. 光通過凹透鏡后傳播方向一定會發(fā)生改變
C. 平行光通過凸透鏡后一定會相交于焦點
D. 凸透鏡只對平行于主光軸的光才有會聚作用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3. 讓甲、乙兩個透鏡正對平行光,觀察到的現(xiàn)象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
確的是( C )
A. 甲、乙兩個透鏡對光線都有會聚作用
B. 甲透鏡對光線有會聚作用,乙透鏡對光線有發(fā)散作用
C. 甲是凹透鏡,乙是凸透鏡
D. 甲是凸透鏡,乙是凹透鏡
第3題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4. (2024·廈門模擬)如圖是激光內(nèi)雕工藝品及其雕刻原理圖,該工藝
利用凸透鏡對激光束有 作用,將能量集中在玻璃磚內(nèi)部特定
點,使該點玻璃受熱細(xì)微爆裂,雕出精美的3D圖案。
第4題
5. (2023·晉中一模)舞臺上用的一種追光燈,是由透鏡和光源組成
的。如果要產(chǎn)生平行光,那么應(yīng)該選用 透鏡,光源應(yīng)放在該透鏡
的 處。
會聚 
凸 
焦點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6. 如圖所示,將凸透鏡正對太陽光,其下方的紙上呈現(xiàn)出一個并非最小
的光斑,這時光斑到凸透鏡的距離為l。若凸透鏡遠(yuǎn)離紙的過程中光斑
一直變大,則該凸透鏡的焦距( A )
第6題
A. 一定小于l B. 一定等于l
C. 一定大于l D. 可能小于l,也可能大于l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7. 如果把一個玻璃球分割成五塊,其截面如圖所示,再將a、b、c、d、
e這五塊玻璃分別放在太陽光下,那么能使光線發(fā)散的是( B )
A. a B. b
C. c D. d
第7題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8. 光線經(jīng)過甲、乙兩透鏡(未畫出)后的折射光線如圖所示,則關(guān)于兩
透鏡的類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
A. 甲是凸透鏡,乙是凹透鏡
B. 甲是凹透鏡,乙是凸透鏡
C. 甲、乙都是凸透鏡
D. 甲、乙都是凹透鏡
第8題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9. 小明利用太陽光測量凸透鏡的焦距,下列操作最合理的是( C )
A B
C D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0. 如圖所示,小華將兩條平行于主光軸的光線射到凸透鏡上,經(jīng)凸透
鏡折射后會聚于點F,若①②兩條光線分別向靠近主光軸的方向平移一
段距離,則經(jīng)凸透鏡折射后的會聚點 (選填“向左
移動”“向右移動”或“保持原位置不變”)。小華取點光源放在A點
處,在透鏡另一側(cè)將白紙沿主光軸遠(yuǎn)離透鏡的過程中,紙上的光斑大
小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第10題
保持原位置不變 
變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1. 如圖所示,平行光通過圖中左側(cè)虛線框(其中放置一塊透鏡)
后,在右側(cè)光屏上形成一個圓形光斑,該光斑的直徑比透鏡大。請
你判斷虛線框中是否為凸透鏡,寫出接下來的操作及判斷方法。
(不添加其他器材)
第11題
(1) 操作:將光屏 。
向左移動 
(2) 判斷方法:

若光斑一直變小,則為凹透鏡;
若光斑先變小后變大,則為凸透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2. 如圖,請畫出圖中入射光線對應(yīng)的折射光線。
     
第12題 第12題答案
第12題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3. 如圖所示,在圖中畫出折射光線對應(yīng)的入射光線。
  
第13題 第13題答案
第13題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4. 為了研究凸透鏡的焦距與哪些因素有關(guān),某小組同學(xué)選擇了如圖
(a)所示的四個透鏡,其中A、B和C、D分別是兩組厚度相同的凸透
鏡,它們分別用玻璃、塑料和水晶制作而成。
(1) 如果要探究凸透鏡的焦距與透鏡材料的關(guān)系,那么小組應(yīng)選擇圖
(a)中的 做實驗。
第14題(a)
A、B(或C、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 選擇A和C兩個透鏡還可以探究凸透鏡的焦距與 的關(guān)系,
小組同學(xué)讓一束與主光軸平行的光,分別經(jīng)過兩凸透鏡后會聚于焦點
處,如圖(b)所示。比較兩次實驗的現(xiàn)象,可以得到的初步結(jié)論
是 。
(3) 本實驗采用的科學(xué)方法是 。
第14題(b)
厚度 
當(dāng)材料相同時,凸透鏡越厚,凸透鏡的焦距越小 
控制變量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5. 圖(a)是中間鏤空的玻璃磚形成的空氣凸透鏡,當(dāng)一束平行光射向
空氣凸透鏡時,出射光線是會聚的還是發(fā)散的?請你進(jìn)行以下探究:
(1) 圖(b)是中間鏤空的玻璃磚形成的空氣棱鏡,請在圖(b)中畫
出光線O1O2從空氣進(jìn)入玻璃后折射光線O2T的大致位置。
 
第15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 對比分析圖(a)(b),可以猜想:圖(a)空氣凸透鏡對光線
有 作用。
(3) 將空氣凸透鏡正對著太陽光,用白紙當(dāng)光屏在另一側(cè)來回移動,
若能在白紙上觀察到很小很亮的光斑,則說明

第15題
發(fā)散 
空氣凸透鏡對光線有會
聚作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共21張PPT)
重點實驗突破
第三章 光和眼睛
(2) 小宇讓一束光貼著硬紙板沿AO方向射向鏡面,反射光沿OB方向
射出,如圖甲所示,測出反射角和入射角大小均等于40°。接下來正確
的操作是 。
A. 改變光的入射角度,多次重復(fù)上述實驗步驟
B. 得到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規(guī)律
第1題
A 
1
2
3
4
5
6
(3) 實驗過程中若將硬紙板向后傾斜,如圖乙所示,讓光仍貼著硬紙
板沿AO方向射向鏡面,此時在硬紙板上 (選填“能”或“不
能”)看到反射光;此時,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 (選填“在”或
“不在”)同一平面上。
第1題
不能 
在 
1
2
3
4
5
6
類型二 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2. 如圖所示為“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裝置圖。
(1) 在豎立的玻璃板前點燃蠟燭A,拿未點燃的蠟燭B(與蠟燭A大小
相同)豎直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動,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 (選填
“前側(cè)”或“后側(cè)”)觀察,直至蠟燭B與蠟燭A的像完全重合,這種確
定像與物大小關(guān)系的方法是 (選填“控制變量法”“等
效替代法”或“轉(zhuǎn)換法”)。
前側(cè) 
等效替代法 
第2題
1
2
3
4
5
6
(2) 實驗中,小華讓玻璃板沿OO'軸(圖中玻璃板與桌面的接觸部
分)方向水平向右移動,結(jié)果她發(fā)現(xiàn)玻璃板所成的像相對于蠟燭
A (選填“向左”“向右”或“不”)移動,她又將玻璃板繞
OO'軸轉(zhuǎn)向自己,發(fā)現(xiàn)玻璃板成的像 (選填“轉(zhuǎn)向自
己”“轉(zhuǎn)離自己”或“不動”)。
第2題
不 
轉(zhuǎn)向自己 
1
2
3
4
5
6
類型三 探究光的折射規(guī)律
3. 小明在進(jìn)行“探究光的折射規(guī)律”的實驗,所用的實驗器材有激光
筆、長方體玻璃磚、刻度尺、白紙。
(1) 還需要的實驗器材是 。
量角器 
(2) 如圖甲所示,小明將玻璃磚放在一張白紙上,讓激光貼著白紙從
O點射入玻璃磚,標(biāo)記從下表面射出的位置O'點,讓光貼著白紙的目的
是 。實驗過程中,小明是通過對比
來判斷光的偏折程度。
第3題甲
顯示光路 
折射角與入射角的大
小 
1
2
3
4
5
6
(3) 實驗過程中,小明多次改變?nèi)肷浣铅龋⑹姑看蔚娜肷潼c始終為O
點,標(biāo)記出對應(yīng)的從下表面射出的O'點,并在白紙上連接對應(yīng)的OO',
然后測出從空氣射入上表面的入射角θ和折射角i,從玻璃磚下表面射入
空氣的入射角γ和折射角β。以下是記錄的實驗數(shù)據(jù)。
第3題甲
1
2
3
4
5
6
折射面 上表面 實驗次序 1 2 3 4
入射角θ 0° 15.2° 30.9° 48.6°
折射角i 0° 10° 20° 30°
折射面 下表面 實驗次序 5 6 7 8
入射角γ 0° 10° 20° 30°
折射角β 0° 15.2° 30.9°
1
2
3
4
5
6
① 小明由于疏忽少記錄了一個數(shù)據(jù),請你分析這個數(shù)據(jù)應(yīng)該為 。
② 分析第5、6、7、8次實驗數(shù)據(jù)可知:光從玻璃磚斜射入空氣中時折
射角 (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入射角。
第3題甲
48.6° 
大于 
1
2
3
4
5
6
(4) 實驗結(jié)束后,小明將該玻璃磚放在物理書上,觀察發(fā)現(xiàn)“字”在
實際位置的上方,于是得出結(jié)論說:“透過玻璃磚看到的‘字’在實際
位置的上方。”同組的小華聽到后說:“我認(rèn)為你的說法不對,我看到
的‘字’的位置并沒有明顯變化。”一起探究后,小明和小華畫出了各
自看到的“字”的光路圖,如圖乙、丙所示,你認(rèn)為圖 (選填
“乙”或“丙”)是小明觀察到的“字”的光路圖,請你具體闡
述理由:
乙 



“字”反射的光線由玻璃磚斜射入空氣中時發(fā)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
射角,人眼逆著折射光線看過去,看到的“字”的虛像在“字”的實際
位置的上方 
第3題
1
2
3
4
5
6
類型四 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
4. 如圖所示是小明利用光具座、凸透鏡、蠟燭、“F”字樣的光源、光
屏等實驗器材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實驗的情形,在整個實驗過程
中,凸透鏡固定在光具座50cm刻度線處。
第4題
(1) 通過圖甲的實驗操作,可以確定該凸透鏡的焦距為 cm。
15.0 
1
2
3
4
5
6
(2) 將蠟燭、凸透鏡、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調(diào)節(jié)蠟燭、凸透鏡、
光屏三者的中心使它們在 ,這樣做的目的是

第4題
同一高度 
使?fàn)T焰的像
成在光屏的中央 
1
2
3
4
5
6
(3) 小明將蠟燭移至光具座上10cm刻度線處,如圖乙所示,移動光
屏,直到燭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則該像是倒立、 的實像。
(4) 小明又將蠟燭移至光具座上25cm刻度線處,為了在光屏上再次得
到清晰的像,應(yīng)將光屏向 (選填“靠近”或“遠(yuǎn)離”)透鏡的
方向移動。
第4題
縮小 
遠(yuǎn)離 
1
2
3
4
5
6
(5) 小明用如圖丙所示的LED發(fā)光燈制成的“F”字樣的光源代替蠟
燭,請分析使用“F”字樣的光源的優(yōu)點:
(寫出一條即可)。
第4題
光源更加穩(wěn)定(合理即
可) 
1
2
3
4
5
6
5. (2024·南京二模)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中:
(1) 按圖甲裝置進(jìn)行實驗,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作出凸透鏡成像的物距倒
數(shù)和像距倒數(shù)的對應(yīng)關(guān)系的圖像,如圖乙所示,則此凸透鏡的焦距
為 m。
第5題
0.1 
1
2
3
4
5
6
(2) 他還想利用發(fā)光字母來探究凸透鏡成像時上下、左右的位置關(guān)
系,圖丙中的4個字母適合做光源的有 個。
第5題
1 
1
2
3
4
5
6
(3) 若固定蠟燭與光屏間的距離為L0不變,只移動凸透鏡,設(shè)蠟燭與
凸透鏡第一次成清晰像所在位置A之間的距離為L,如圖丁所示,則該透
鏡的焦距 (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L。凸透鏡移
動過程中,設(shè)第二次成清晰像的位置為B(圖中未畫出),則前后兩次
成清晰的像所在位置A、B之間的距離為 (用L0、L表示)。
第5題
小于 
L0-2L 
1
2
3
4
5
6
類型五 視力缺陷的成因及矯正
6. 近視程度不同的同學(xué)需要戴焦距不同的眼鏡。為了探究近視眼的矯正
過程,組裝如圖甲所示的實驗裝置,其中“F”字樣的光源代替可視物
體,光屏模擬視網(wǎng)膜。選用如圖乙所示的2號凸透鏡模擬晶狀體,打開
“F”光源,調(diào)節(jié)各個元件的位置,直到光屏上呈現(xiàn)倒立、縮小的清晰
像,正常眼睛的視物模型便組裝完成。請回答下列問題:
  
第6題
1
2
3
4
5
6
(1) 模擬近視眼視物情況,選擇圖乙中的 號透鏡替代2號透鏡安
裝在光具座上后,光屏上的像變模糊。
(2) 用如圖丙所示的水透鏡模擬近視眼矯正視力。應(yīng)將水透鏡置于光
具座上的 (選填“A”“B”或“C”)點,緩慢調(diào)節(jié)水透鏡中的
水量,當(dāng)水透鏡形成焦距合適的 透鏡時,光屏上呈現(xiàn)清晰的像,
近視眼的成像情況得到改善。
 
第6題
3 
B 
凹 
1
2
3
4
5
6
(3) 更換焦距更小的凸透鏡模擬近視程度更嚴(yán)重的眼睛晶狀體,為了
改善視網(wǎng)膜上的成像情況,實驗時需要用注射器 (選填“抽
取”或“注入”)適量水。
  
第6題
抽取 
1
2
3
4
5
6
(4) 根據(jù)上述實驗,近視程度更嚴(yán)重的同學(xué)應(yīng)選擇焦距更大還是更小
的透鏡來矯正呢?請結(jié)合透鏡對光的作用來分析選擇的理由:


  
第6題
更小;近視程度更嚴(yán)重的同學(xué),其晶狀體焦距更小,對光的會聚能力
更強,故需用對光發(fā)散能力更強、焦距更小的凹透鏡來矯正 
1
2
3
4
5
6(共17張PPT)
3.2 光的反射定律
第1課時 光的反射現(xiàn)象及定律
第三章 光和眼睛
1. 當(dāng)入射光線與鏡面垂直時,反射角為( B )
A. 45° B. 0° C. 50° D. 90°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2. (2023·鎮(zhèn)江)如圖為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實驗。平面鏡水平放置,
白色紙板豎直地立在鏡面上。入射光線AO緊貼紙板射向鏡面,紙板上
能看到反射光線OB(圖中未畫出)。O為入射點,ON為法線,則
( C )
A. 反射光線OB的位置在ON的左側(cè)
B. 僅增大圖中∠α的度數(shù),反射光線OB將遠(yuǎn)離ON
C. 僅將平面鏡在水平面內(nèi)繞O點旋轉(zhuǎn),OB位置不變
D. 僅將紙板取走,反射光線OB將不存在
第2題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3. (2023·玉溪峨山期末)如圖所示,讓入射光線沿EO射向鏡面,在
紙板右側(cè)看到反射光線OF,若保持平面鏡上的入射點O位置不變,將入
射光線EO逆時針旋轉(zhuǎn)10°,則反射光線OF將 (選填“順”或
“逆”)時針旋轉(zhuǎn),此時反射角的度數(shù)為 °。
第3題
順 
5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4. 鏡子在生活中隨處可見,寧寧乘坐出租車時坐在后排,通過車內(nèi)的后
視鏡看到司機的眼睛。此時司機 (選填“能”或“不能”)看到
寧寧的眼睛,其原理是 。
5. (2023·鹽城)如圖所示,一束強光照到鏡面上,畫出反射光線,并
標(biāo)出反射角的度數(shù)。
第5題
能 
在光的反射現(xiàn)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第5題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6. (2024·南寧模擬)請在圖中畫出一束太陽光反射時平面鏡的位置。
第6題答案
第6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7. 一束光斜射到平面鏡上,若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的夾角為80°,則入
射光線與鏡面的夾角是( C )
A. 30° B. 40° C. 50° D. 60°
8. 關(guān)于光的反射,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 )
A. 當(dāng)入射光線與鏡面的夾角為20°時,反射角是20°
B. 入射光線靠近法線,反射光線也靠近法線
C. 入射角增大5°時,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的夾角也增大5°
D. 入射光線垂直鏡面入射時,反射角等于90°
C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9. 一束光線垂直照射到平面鏡上,若入射光線不動,使平面鏡轉(zhuǎn)20°,
則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的夾角為( D )
A. 140° B. 10° C. 20° D. 40°
10. “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出自宋代范仲淹的《岳陽樓
記》。下列成語與“靜影沉璧”的形成具有相同物理道理的是
( C )
A. 一葉障目 B. 鑿壁偷光
C. 鏡花水月 D. 坐井觀天
D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1. (2023·棗莊滕州期末)如圖所示,一束光線斜射到平面鏡上,入
射光線與平面鏡的夾角為30°。若要使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垂直,則下
列操作可以實現(xiàn)的是( A )
A. 平面鏡方向不動,入射光線順時針旋轉(zhuǎn)15°
B. 平面鏡方向不動,入射光線逆時針旋轉(zhuǎn)15°
C. 入射光線方向不動,平面鏡順時針旋轉(zhuǎn)15°
D. 入射光線方向不動,平面鏡逆時針旋轉(zhuǎn)30°
第11題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2. 若太陽光與水平面成25°角射到平靜的湖面上,則反射角
為 。若太陽光垂直射向湖面,則反射角為 ,太陽光的
傳播方向改變了 。
13. 如圖所示,入射光線與平面鏡鏡面之間的夾角為20°,若要使反射
光線與入射光線之間的夾角變?yōu)?00°,則平面鏡應(yīng)繞過O點的軸
沿 時針方向轉(zhuǎn)過 。
第13題
65° 
0° 
180° 
逆 
2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4. (2023·棗莊)自行車尾燈可有效避免夜間交通事故的發(fā)生,它由
多組“直角反射器”組成,其中一組“直角反射器”如圖所示,一束光
射向平面鏡S1,請在圖中畫出經(jīng)過S1、S2兩個平面鏡反射后的光路圖。
第14題 第14題答案
第14題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5. (2024·泉州二模)如圖,AB、CD是同一點光源S發(fā)出的光經(jīng)平面
鏡反射后的兩條反射光線,用作圖法作圖。
    
第15題
第15題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6. 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實驗中,如圖所示,水平放置平面
鏡,白色紙板豎直立在平面鏡上,紙板由E、F兩部分組成,可以繞
ON翻折。
第16題
(1) 實驗時,把紙板ENF 放在平面鏡上,入射光線AO的法線
是 ,入射光線AO的入射角大小是 °。
垂直 
ON 
4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2) 為了探究反射角與入射角大小的關(guān)系,應(yīng)進(jìn)行的操作是 。
A. 改變紙板與平面鏡之間的夾角
B. 沿ON向后轉(zhuǎn)動紙板E
C. 沿ON向后轉(zhuǎn)動紙板F
D. 改變?nèi)肷浣堑拇笮?br/>第16題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3) 將一束光貼著紙板E沿AO射到鏡面上O點,紙板F上會顯示出反射
光線OB,接著將紙板F繞ON向后翻折,則紙板F上 (選填
“能”或“不能”)顯示出反射光線,由此說明反射光線、入射光線與
法線在 (選填“同一平面”或“不同平面”)內(nèi)。
第16題
不能 
同一平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4) 若讓另一束光沿BO方向射向平面鏡,則反射光將沿OA方向射
出。該實驗現(xiàn)象說明 。
A.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B. 在光的反射現(xiàn)象中,光路可逆
第16題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7. 如圖所示,平面鏡OM與ON的夾角為θ,一條平行于平面鏡ON的光
線經(jīng)過兩個平面鏡的多次反射后,能夠沿著原來的光路返回。平面鏡之
間的夾角不可能是( B )
A. 6° B. 8° C. 9° D. 10°
第17題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共16張PPT)
3.2 光的反射定律
第2課時 鏡面反射與漫反射 光反射的應(yīng)用與影響
第三章 光和眼睛
1. (2023·鹽城阜寧期末)如圖所示,陽光下一本物理課本掉到地上,
小明和小紅從不同的位置都能看到它,是因為( C )
A. 課本發(fā)出的光射入人的眼睛
B. 人的眼睛發(fā)出的光都射在課本上
C. 陽光在課本上發(fā)生漫反射
D. 陽光在課本上發(fā)生鏡面反射
第1題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2. 如圖所示,小亮在暗室中用手電筒照射掛在白色墻上的小鏡子,這時
他看到被照射部分( A )
A. 墻是白色的,鏡子是黑色的
B. 墻是黑色的,鏡子是白色的
C. 墻和鏡子都是黑色的
D. 墻和鏡子都是白色的
第2題
3. 激光在光纖中的傳播原理是( B )
A. 光的色散 B. 光的反射
C. 光的直線傳播 D. 以上都正確
A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4. (2024·淮南模擬)光污染已成為人類身體健康和自然生態(tài)的又一環(huán)
境殺手。① 中秋夜晚明亮的月亮;② 商場、酒店上的廣告燈、霓虹燈
閃爍奪目;③ 建筑工地上射燈發(fā)出刺眼的光;④ 城市里建筑物的亮閃
閃的玻璃幕墻。以上既是光源,又會造成光污染的是( B )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③④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5. 如圖所示,自行車尾燈的紅色塑料片突起部分的內(nèi)側(cè)相當(dāng)于互相垂直
的平面鏡組合而成,當(dāng)汽車的燈光從任意方向射向它時,它能使光線沿
與原光線 (選填“平行”或“垂直”)的方向反射回去,以便
引起汽車司機的注意。自行車尾燈 (選填“是”或“不是”)
光源。
第5題
平行 
不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6. 晚上在臺燈下寫作業(yè)時,書桌上墊的玻璃板會反射出刺眼的光,影響
學(xué)習(xí)。請寫出一種解決問題的方法及該方法所運用的原理。
方法: 。
原理: 。
在玻璃板上鋪紙或布 
使臺燈射在紙或布上的光發(fā)生漫反射(合理即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7. 皮鞋上擦過油后,還要用鞋刷或軟布反復(fù)擦幾次,越擦越亮,這是由
于( C )
A. 反復(fù)擦可增加漫反射效果
B. 反復(fù)擦可增加表面的粗糙程度,增加鏡面反射效果
C. 鞋油反射性能比皮鞋好,反復(fù)擦可使鞋油均勻分布,增加鏡面反射
效果
D. 鞋油的顏色比皮鞋好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8. (2023·秦皇島昌黎期末)如圖是晚上汽車在干燥的瀝青路面和潮濕
的瀝青路面上行駛時大燈的部分光路簡圖,在晚上開車時( D )
A. 潮濕的路面更容易發(fā)生光的漫反射
B. 干燥的路面發(fā)生光的鏡面反射
C. 照射到干燥路面上的光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D. 對面無車時,駕駛員看潮濕的路面更暗
第8題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9. 把微小的變化放大以便于觀察,這是物理學(xué)中一種重要的方法。如圖
所示為一種顯示微小形變的裝置。A為激光筆,B、C是平面鏡,P為臺
面,未放重物時,激光束反射在屏上的光斑為點D,當(dāng)把重物M放在臺
面P上時,臺面將發(fā)生微小形變。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D )
A. 平面鏡B上的入射角變小,光斑向D點的左側(cè)移動
B. 平面鏡B上的入射角變小,光斑向D點的右側(cè)移動
C. 平面鏡B上的入射角變大,光斑向D點的左側(cè)移動
D. 平面鏡B上的入射角變大,光斑向D點的右側(cè)移動
第9題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0. 雨后天晴的夜晚,人在月光下行走,如圖所示,為了不踩到地上的
積水,甲同學(xué)迎著月光走,應(yīng)走 (選填“亮”或“暗”)處,因
為迎著月光走,月光射到水面上時,在水面發(fā)生的是 (選
填“鏡面反射”或“漫反射”);乙同學(xué)背著月光走,應(yīng)走 (選
填“亮”或“暗”)處。
第10題
暗 
鏡面反射 
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1. (2023·瀘州瀘縣期末)為了把太陽光反射到一座洞口朝向正東方
向的水平涵洞中去,小明設(shè)計安裝了一塊能自動調(diào)節(jié)方向的平面鏡M,
如圖所示。正午時刻,太陽光垂直于水平地面照射,反射角
為 ,圖中表示平面鏡方向的∠α= ;午后,隨著太陽
西斜,∠α應(yīng)適當(dāng) (選填“增大”或“減小”)。
第11題
45° 
45° 
增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2. 如圖所示,兩個平面鏡相交成55°角,一束光AO射到其中一個平面
鏡上,要使光經(jīng)另一個平面鏡一次反射后沿OA方向射出,則∠α為

第12題
3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3. 光在玻璃纖維中的傳播情況是其每次由內(nèi)層玻璃芯射向外包層的分
界面時,均要發(fā)生反射,從而使光在不斷的反射中沿內(nèi)層玻璃芯向遠(yuǎn)處
傳播,如圖所示。請據(jù)圖回答:當(dāng)增大入射光線AB的入射角時,CD光
線的入射角 (選填“增大”“減小”或“不變”),D點將要
向 (選填“左”或“右”)側(cè)移動。
第13題
增大 
右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4. 如圖所示,一束光水平射入潛望鏡鏡口后,通過潛望鏡進(jìn)入小明的
眼睛。請畫出光的傳播路徑。
第14題 第14題答案
第14題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5. 一束太陽光與水平地面成30°角,要使這束太陽光豎直射向井底,
在圖中畫出平面鏡的確切位置。(保留作圖痕跡)
   
第15題 第15題答案
第15題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6. 如圖所示,一束光線AB射到由兩個平面鏡組成的直角鏡上,經(jīng)兩次
反射后射出的光線為CD。若將入射光線AB的入射角增大5°,則射出光
線CD的反射角將( D )
A. 增大10° B. 減小10°
C. 增大5° D. 減小5°
第16題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共17張PPT)
3.3 平面鏡成像特點
第2課時 平面鏡的應(yīng)用 面鏡
第三章 光和眼睛
1. (2023·臨沂期末)如圖所示,潛艇下潛后,艇內(nèi)人員可以用潛望鏡
觀察水面的情況。下列關(guān)于潛望鏡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C )
A. 利用光的反射改變了光的傳播方向
B. 光在潛望鏡內(nèi)傳播時發(fā)生了鏡面反射
C. 從潛望鏡看到的是物體變小的像
D. 從潛望鏡中看到的是物體的虛像
第1題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 (2023·鹽城建湖期末)如圖為玩具鳥在平面鏡中的成像示意圖,下
列不能改變玩具鳥成像位置的是( D )
A. 水平向右移平面鏡 B. 水平向右移玩具鳥
C. 豎直向下移玩具鳥 D. 豎直向下移平面鏡
第2題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3. 轎車的前擋風(fēng)玻璃是傾斜安裝的,這樣設(shè)計的主要目的是( D )
A. 造型美觀
B. 減小空氣阻力
C. 增大采光面積
D. 避免玻璃成像干擾司機視線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4. (2023·惠州惠東期末)如圖甲是我國自主研發(fā)的世界上最大口徑的
射電望遠(yuǎn)鏡,被譽為我國的“天眼”。它由許多個反射面組成,其外形
相當(dāng)于 (選填“凸面鏡”或“凹面鏡”),它對光有
(選填“會聚”或“發(fā)散”)作用,其成像原理與圖 (選填
“乙”或“丙”)一樣。
   
第4題
凹面鏡 

聚 
乙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5. (2023·鞍山)汽車兩側(cè)的后視鏡是 (選填“平面
鏡”“凸面鏡”或“凹面鏡”)。如圖,汽車司機從右后視鏡中觀察到
一輛越野車,后視鏡中越野車的像是光的 形成的。
第5題
凸面鏡 
反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6. (2023·營口)請畫出人眼從A處看平面鏡中燭焰上S點的像的完整光
路圖。
第6題答案
第6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7. 一只小鳥在離湖面15m的上空飛行,湖深6m,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B )
A. 小鳥的像到湖面的距離為6m
B. 像與小鳥關(guān)于湖面對稱
C. 小鳥在湖中所成的像是實像
D. 小鳥向下俯沖捕食時,在湖中的像變大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8. 檢查視力的時候,視力表往往放在被測者頭部的后上方,被測者識別
對面墻上平面鏡里的像,要求被測者與視力表像的距離是5m。如圖為
小明同學(xué)在一次測量視力時的情景,下列關(guān)于這次視力測量的說法正確
的是( C )
A. 視力表中開口向上的“E”,在平面鏡中成的像
開口向下
B. 視力表中開口指向紙外的“E”,在平面鏡中成
的像開口指向紙內(nèi)
C. 小明同學(xué)按要求進(jìn)行視力測量,則L的大小應(yīng)該是0.6m
D. 小明同學(xué)按要求進(jìn)行視力測量,則L的大小應(yīng)該是0.3m
第8題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9. 小明去商場買鞋,站在豎直放置于水平地面上40cm高的試鞋鏡前面
時,看不到自己穿的鞋的像,如圖所示。下列措施中能讓他看到鏡中鞋
的像的是( D )
A. 小明離試鞋鏡遠(yuǎn)一些
B. 穿著鞋的腳抬高一些
C. 將試鞋鏡繞底邊逆時針旋轉(zhuǎn)一些
D. 彎腰或下蹲一些
第9題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0. 如圖所示,提詞器是由一個高亮度顯示器和一塊與其成45°角的專
用鍍膜玻璃組成的,鍍膜玻璃將顯示器上的文稿內(nèi)容反射到演講者前
方。當(dāng)演講者前方呈現(xiàn)“愛我中華”四個字時,他直接看顯示器會看到
( D )
   
第10題
D
A. B.
C.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1. 下列關(guān)于球面鏡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D )
A. 凸面鏡對光有會聚作用
B. 太陽灶是利用凸面鏡會聚太陽光的
C. 汽車上的后視鏡用凹面鏡是為了擴大視野
D. 凹面鏡可以作為汽車前燈的反光鏡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2. 小陽身高1.7m,當(dāng)她站在平面鏡前0.8m處時,她在鏡中的像高
為 m。現(xiàn)將一塊和鏡面一樣大的不透明的木板放在平面鏡
后,如圖所示,這時她 (選填“仍能”或“不能”)看到
鏡中自己的像。
第12題
1.7 
仍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3. 如圖所示,小轎車的前擋風(fēng)玻璃是傾斜的,目的是使車內(nèi)物體所
成的像位于小轎車的 (選填“正前方”或“斜上方”),避免干擾駕駛員。夜間行車時,為了安全起見應(yīng) (選填
“打開”或“關(guān)閉”)車內(nèi)燈光。大卡車的駕駛員位置較高,駕駛時視線是向斜下方的,所以前擋風(fēng)玻璃 (選填“可以”或
“不可以”)是豎直的。
第13題
斜上方 
關(guān)閉 
可以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4. 如圖,請在圖中畫出A點在平面鏡中的像A',并畫出眼睛B通過平面
鏡“看見”A點的光路圖。
  
第14題答案
第14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實驗步驟如下,請完成相關(guān)內(nèi)容:
(1) 小明站在站臺上,相對于玻璃屏蔽門前后移動,直到觀察到小明
在玻璃屏蔽門后所成的 (選填“實”或“虛”)像落在
上。
15. 小明乘地鐵時站在地鐵站臺,他透過玻璃板制成的屏蔽門看到了車
道另一側(cè)豎直墻壁上的廣告牌,及自己在玻璃屏蔽門后面的像。小明根
據(jù)該現(xiàn)象設(shè)計了粗略測量玻璃屏蔽門到車道
另一側(cè)廣告牌之間距離d的實驗,如圖所示。
第15題
虛 
廣告
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 小明記錄下自己的位置,然后用尺量出
的距離。
第15題
標(biāo)記位置到玻璃屏蔽門
之間 
(3) 上述步驟中量出的距離就是玻璃屏蔽門到廣告牌之間的距離d,
得到此結(jié)論的物理依據(jù)是 。
像與物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共22張PPT)
本章整合提升(二)
第三章 光和眼睛
考點一 透鏡
1. 在太陽光底下可以點燃火柴的是( A )
A. 凸透鏡 B. 凹透鏡
C. 平面鏡 D. 凸面鏡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 如圖所示,一束光經(jīng)過一個透鏡后會聚于主光軸上的A點,取掉透鏡
后,光會聚于B點,則該透鏡的種類以及對光線起的作用分別是
( D )
A. 凸透鏡 會聚 B. 凹透鏡 會聚
C. 凸透鏡 發(fā)散 D. 凹透鏡 發(fā)散
第2題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3. 為測量某凸透鏡焦距,小芳先在紙上畫一個小于透鏡大小的圓環(huán),如
圖所示,將凸透鏡正對太陽光,在其下方距透鏡10cm處的白紙上的光斑
恰好與圓環(huán)重合,該現(xiàn)象表明凸透鏡對光有 作用;當(dāng)將該透鏡
靠近白紙垂直移動4cm時,此時白紙上的光斑再次與圓環(huán)重合,此過程
中光斑的大小 (選填“先變小后變大”或“先變大后
變小”),通過計算可以得到該凸透鏡的焦距為 cm。
第3題
會聚 
先變小后變大 
8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4. 如圖所示,完成圖中光路。
     
第4題 第4題答案
第4題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考點二 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
5. (2023·東營)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中,點燃的蠟燭、
凸透鏡及光屏處于如圖所示的位置時,在光屏上得到燭焰清晰的像。下
列說法正確的是( D )
A. 該凸透鏡的焦距是15cm
B. 圖中成像特點與投影儀的成像特點相同
C. 燃燒的蠟燭不斷變短,光屏上成的像會下移
D. 保持蠟燭與光屏位置不動,向左移動透鏡至合適位置,光屏上仍能得
到清晰的像
第5題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6. 將物體分別放在甲凸透鏡(f甲=10cm)、乙凸透鏡(f乙=5cm)前,
物距相同。通過兩個透鏡,在光屏上一個成縮小的像,一個成放大的
像,則( B )
A. 甲凸透鏡折光能力更強
B. 物距可能是18cm
C. 乙凸透鏡成放大的像
D. 物距可能是9cm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7. 小亮利用圖示裝置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所用凸透鏡的焦距為
8.0cm。
第7題
實驗前,小亮首先應(yīng)將蠟燭的焰心、凸透鏡的光心及光屏的中心調(diào)
到 ,然后將凸透鏡固定在光具座上40.0cm刻度線處,將點
燃的蠟燭放置在光具座上10.0cm刻度線處,移動光屏直至光屏上呈現(xiàn)出
燭焰 (選填“正立”或“倒立”)、 (選填“放大”
或“縮小”)的實像。
同一高度 
倒立 
縮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考點三 眼睛及視力矯正
8. 新疆天池的風(fēng)景在小寧同學(xué)的視網(wǎng)膜上成的像是( B )
A. 放大的實像 B. 縮小的實像
C. 放大的虛像 D. 縮小的虛像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9. (2023·衡陽衡南期末)小敏用薄膜充水后制成水透鏡模擬眼球中的
晶狀體,用光屏模擬視網(wǎng)膜,通過推拉注射器,調(diào)節(jié)水透鏡的凸起程
度,改變“晶狀體”的曲度。如圖所示,恰好能使像成在“視網(wǎng)膜”上
(未畫出),當(dāng)物體較近時,可以通過 (選填“推”或“拉”)
注射器使像成在“視網(wǎng)膜”上;注射器抽出水過多時,會造成“晶狀
體”的曲度過小,像落在“視網(wǎng)膜”的 (選填“前”或“后”)
方,造成 (選填“近視”或“遠(yuǎn)視”)眼。
推 
后 
遠(yuǎn)視 
第9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考點四 光學(xué)儀器
10. (2023·日照)某興趣小組開展“創(chuàng)新服務(wù)生活,科技改變未來”
的科技創(chuàng)新活動,模擬制作一款“智能”行駛玩具車。該玩具車?yán)密?br/>載傳感器(攝像頭、雷達(dá))采集生成道路特征數(shù)據(jù),完成“自動”駕
駛。作為傳感器之一的攝像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 )
A. 攝像頭的鏡頭是凹透鏡
B. 遇到障礙物時,要想生成更大的像,鏡頭應(yīng)該向前伸
C. 攝像頭成的像是正立的虛像
D. 成像時障礙物位于鏡頭的2倍焦距以內(nèi)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11. 如圖所示為用放大鏡觀察一只螞蟻的情形,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B )
A. 螞蟻的像是實像
B. 螞蟻的像是虛像
C. 物距大于1倍焦距
D. 放大鏡靠近螞蟻時,所成的像變大
第11題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12. 如圖所示為顯微鏡和望遠(yuǎn)鏡的原理示意圖,下面是關(guān)于它們的二次
成像的敘述:① 顯微鏡先成放大的實像,再成放大的虛像;② 顯微鏡
先成縮小的實像,再成放大的虛像;③ 望遠(yuǎn)鏡先成放大的實像,再成
放大的虛像;④ 望遠(yuǎn)鏡先成縮小的實像,再成放大的虛像。上述說法
正確的是( C )
  
第12題
C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13. 如圖所示,水平放置的長方形暗盒N內(nèi)有水平向右的平行光,P為暗
盒右側(cè)面上的一個圓孔,把一個外徑與暗盒圓孔P相同的光學(xué)器件嵌入
其中,發(fā)現(xiàn)在暗盒右側(cè)與暗盒側(cè)面平行的光屏M上呈現(xiàn)出一個比暗盒圓
孔P大的圓形光斑,則嵌入暗盒圓孔P的光學(xué)器件( C )
A. 一定是凹透鏡
B. 一定是凸透鏡
C. 可能是凸透鏡,也可能是凹透鏡
D. 可能是厚平板玻璃
第13題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14. 如圖所示是一個中間裹有一只蟲子的橢圓形的琥珀,對于我們看到
的蟲子的像,下列描述正確的是( B )
A. 放大的實像 B. 放大的虛像
C. 縮小的實像 D. 縮小的虛像
第14題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15. 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中,當(dāng)點燃的蠟燭、凸透鏡及光
屏處于如圖所示的位置時,在光屏上得到燭焰清晰的像(未畫出)。下
列說法正確的是( A )
A. 該凸透鏡的焦距范圍為7.5cm<f<15.0cm
B. 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實像
C. 透鏡不動,蠟燭向右移動,光屏向左移動,可再次得到清晰的像
D. 蠟燭和光屏不動,移動凸透鏡到適當(dāng)位置,光屏上可再次得到清晰縮
小的像
第15題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16. 某班同學(xué)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中,記錄并繪制了像到
凸透鏡的距離v跟物體到凸透鏡的距離u之間關(guān)系的圖像,如圖所示。下
列判斷不正確的是( D )
A. 該凸透鏡的焦距是8cm
B. 當(dāng)u=12cm時,在光屏上能得到一個放大的像
C. 當(dāng)u=20cm時成縮小的像,照相機就是根據(jù)這一原理
制成的
D. 把物體從距離凸透鏡12cm處移動到24cm處的過程
中,為了能得到清晰的像,光屏應(yīng)該遠(yuǎn)離凸透鏡
第16題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17. 如圖,手機掃描二維碼,相當(dāng)于給二維碼拍了一張照片,手機攝像
頭相當(dāng)于凸透鏡,影像傳感器相當(dāng)于光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D )
A. 光經(jīng)過攝像頭成像利用的是光的反射
B. 物體上的二維碼是光源
C. 要使屏幕上二維碼的像變小,只需將二維碼靠近攝像頭
D. 影像傳感器上成的是倒立的實像
第17題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18. 下列關(guān)于透鏡應(yīng)用的說法,正確的是( C )
A. 凹透鏡可以矯正遠(yuǎn)視眼
B. 凸透鏡可以矯正近視眼
C
C. 顯微鏡的目鏡成正立、放大的
虛像
D. 望遠(yuǎn)鏡的目鏡成正立、放大的
實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19. 某同學(xué)用焦距為15cm的放大鏡去觀察郵票,郵票與放大鏡的距離應(yīng)
該 (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5cm,所成的像是正
立、放大的 像。若他想看到更大點的像,則應(yīng)該將放大鏡適
當(dāng) (選填“靠近”或“遠(yuǎn)離”)郵票。
20. 教室內(nèi)的投影儀,其鏡頭相當(dāng)于凸透鏡,使電腦上的文字在屏幕上
成像,投影儀形成的是文字 (選填“正立”或“倒立”)的
像。若想讓屏幕上的文字變大,則應(yīng)將鏡頭適當(dāng) (選填“靠
近”或“遠(yuǎn)離”)發(fā)光元件。
小于 
虛 
遠(yuǎn)離 
倒立 
靠近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1. 照相機是利用了 透鏡可成倒立、 的實像的原理來工
作的;小明在游玩途中,為父母拍照時發(fā)現(xiàn)武侯祠未完全進(jìn)入取景框,
為將父母和武侯祠都拍攝下來,他后退一段距離,并將照相機的鏡
頭 (選填“向前伸”或“向后縮”)一點。
22. 如圖所示,完成圖中的折射光路。
第22題答案
凸 
縮小 
向后縮 
第22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3. 如圖所示,作出物體AB的成像光路圖。
第23題答案
第23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共15張PPT)
3.7 眼睛與光學(xué)儀器
第1課時 眼睛及視力的矯正
第三章 光和眼睛
1. (2023·長春)在人的眼球中,晶狀體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當(dāng)于一個
( C )
A. 平面鏡 B. 玻璃磚
C. 凸透鏡 D. 凹透鏡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 如圖所示是我們看遠(yuǎn)處物體的示意圖,來自遠(yuǎn)處物體的光經(jīng)過眼睛晶
狀體后在視網(wǎng)膜上形成( C )
A. 正立、縮小的實像
B. 正立、縮小的虛像
C. 倒立、縮小的實像
D. 倒立、縮小的虛像
第2題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3. (2023·宜昌)小華用彈性膜充水制作了一個水凸透鏡,通過注射器
注水或抽水改變透鏡的厚度,如圖是她用其模擬眼睛看物體的實驗裝
置。模擬正常眼睛時,固定透鏡,將一個“F形”光源放在合適的位置
后,調(diào)節(jié)光屏得到清晰的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C )
A. 此時光源放在透鏡2倍焦距以內(nèi)
B. 此時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實像
C. 光源遠(yuǎn)離透鏡時,要將光屏靠近透鏡才能再次得到清晰的像
D. 模擬近視眼的成因時需要從透鏡向外抽水
第3題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4. (2022·淮安)如圖所示,不正確的學(xué)習(xí)姿勢會導(dǎo)致視力下降,看不
清遠(yuǎn)處的物體。矯正此視力缺陷需戴合適的 透鏡制成的眼鏡,健
康用眼的正確做法是
(寫一條即可)。
第4題
凹 
不要在光線太強或太暗的地方讀書寫字(合理即
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5. 如圖所示為小王看近處物體時,眼睛成像情況的示意圖,由圖可知小
王是 (選填“近視”或“遠(yuǎn)視”)眼,成因是眼睛的晶狀體變
薄,聚光能力變 (選填“強”或“弱”),應(yīng)戴 透鏡制成
的眼鏡進(jìn)行矯正。
第5題
遠(yuǎn)視 
弱 
凸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6. (2023·攀枝花)正常眼睛觀察近距離物體的明視距離約為25cm。小
剛看書時,把書本放在眼睛前15cm處,為了看清書上的文字,晶狀體將
會變厚,焦距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長此以
往,就可能會形成 (選填“近”或“遠(yuǎn)”)視眼。
變小 
近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7. 如圖所示,當(dāng)我們看遠(yuǎn)處物體時,遠(yuǎn)處物體的光線正好聚焦在視網(wǎng)膜
上。當(dāng)我們從看遠(yuǎn)處物體改為看近處物體時(一般不小于10cm),為了
使近處物體成像在視網(wǎng)膜上,晶狀體凸度和焦距的變化情況分別是
( A )
A. 晶狀體凸度變大,焦距變短
B. 晶狀體凸度變大,焦距變長
C. 晶狀體凸度變小,焦距變短
D. 晶狀體凸度變小,焦距變長
第7題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8. 隱形眼鏡是一種直接貼在眼睛角膜表面的超薄鏡片,可隨眼球的運動
而運動。目前使用的軟質(zhì)隱形眼鏡由甲基丙烯酸羥乙酯制成,中心厚度
只有0.06mm。如圖是某人觀察物體時,物體在眼球內(nèi)成像的示意圖,
則該人所患眼病及矯正時應(yīng)戴的這種隱形眼鏡的鏡片邊緣的厚度分別為
( D )
A. 近視眼,大于0.06mm
B. 近視眼,小于0.06mm
C. 遠(yuǎn)視眼,大于0.06mm
D. 遠(yuǎn)視眼,小于0.06mm
第8題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9. 如圖所示為小明戴上眼鏡前、后觀察到的遠(yuǎn)處帆船的情形,下列相關(guān)
說法正確的是( D )
第9題
D
A. 帆船通過眼睛的晶狀體在視網(wǎng)膜上成正立、縮小的虛像
B. 戴眼鏡前帆船模糊的原因是帆船成像在視網(wǎng)膜的后方
C. 小明的眼睛是遠(yuǎn)視眼
D. 小明應(yīng)戴合適度數(shù)的凹透鏡制成的眼鏡進(jìn)行矯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0. 如圖所示,現(xiàn)有一款集近視眼鏡和老花眼鏡功能于一身的眼鏡,鏡
片上分四個區(qū)域:A區(qū)域用于看清遠(yuǎn)處物體;B區(qū)域用于看清近處物體;
C區(qū)域用于看清中間距離的物體;D區(qū)域是度數(shù)變化區(qū)域。下列說法正
確的是( A )
A. A區(qū)域鏡片相當(dāng)于近視眼鏡
B. B區(qū)域鏡片是凹透鏡
C. C區(qū)域鏡片相當(dāng)于遠(yuǎn)視眼鏡
D. D區(qū)域鏡片厚度時刻在變化
第10題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1. 眼鏡的規(guī)格通常不用焦距來表示,而是用度來表示,其度數(shù)D等于焦
距f(以m作單位)的倒數(shù)的100倍,即D=。已知小明左眼鏡片的焦
距為0.25m,其度數(shù)應(yīng)為( D )
A. 100 B. 200 C. 300 D. 400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2. 同學(xué)們課間在走廊上眺望遠(yuǎn)方。此時晶狀體變 (選填“厚”
或“薄”),晶狀體的 發(fā)生變化,遠(yuǎn)處的景物在視網(wǎng)膜上成倒
立、 的實像。有些同學(xué)看不清遠(yuǎn)處的景物,可以戴 透鏡
制作的眼鏡矯正視力。
13. (2022·銅仁)據(jù)統(tǒng)計,我國約70%的中學(xué)生因用眼習(xí)慣不良,導(dǎo)
致不同程度的近視,近視眼成像的光路圖為圖 ,矯正近視眼
的光路圖為圖 。
薄 
焦距 
縮小 
凹 
(a) 
(c) 
        
第13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4. (2023·成都)6月6日是“全國愛眼日”。正常眼睛觀察物體最清
晰而又不易疲勞的距離約為25cm,叫做明視距離。近視眼的明視距
離 (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正常眼的明視距離。
與近視眼不同,遠(yuǎn)視眼需要戴 透鏡矯正。
小于 
凸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5. (2023·遼源東豐期末)人眼看同一個物體,會出現(xiàn)“近大遠(yuǎn)小”
的現(xiàn)象,這和物體與人的眼睛所成視角的大小有關(guān),如圖所示。同一個
物體離人眼越遠(yuǎn)時,視角越 。當(dāng)人離不同大小的物體一樣遠(yuǎn)時,
視角也會不同,物體越大,則視角越 。(選填“大”或“小”)
第15題
小 
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共11張PPT)
小專題(二) 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靈活運用
第三章 光和眼睛
類型二 根據(jù)物距與像距的關(guān)系判斷像的性質(zhì)
2. 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中,將點燃的蠟燭放在距離凸透鏡
32cm處,在凸透鏡另一側(cè)距離凸透鏡50cm處的光屏上得到燭焰清晰的
像。對該像的描述,正確的是( B )
A. 正立、放大的虛像 B. 倒立、放大的實像
C. 倒立、縮小的實像 D. 倒立、等大的實像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類型三 根據(jù)光路的可逆性判斷像的性質(zhì)
3. 如圖所示,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時,光屏上正好呈現(xiàn)燭焰清晰的
像,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D )
A. 此時成倒立、放大的實像
B. 如果將蠟燭和光屏位置互換,那么光屏上仍能成清晰的像,且像的性
質(zhì)不變
C. 用黑布將凸透鏡遮住一半,燭焰不能在光屏上成完整的像
D. 保持蠟燭和光屏位置不變,向左移動凸透鏡至某位置時,光屏上可以
成清晰的像
第3題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類型四 根據(jù)像的性質(zhì)和位置判斷物體的位置和大小
4. 如圖所示,F(xiàn)為凸透鏡的兩個焦點,A'B'為物體AB的像,則物體AB在
( C )
A. Ⅰ區(qū)域,比A'B'大,箭頭方向向上
B. Ⅱ區(qū)域,比A'B'大,箭頭方向向下
C. Ⅲ區(qū)域,比A'B'大,箭頭方向向上
D. Ⅳ區(qū)域,比A'B'小,箭頭方向向下
第4題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類型五 根據(jù)像的性質(zhì)、物距和像距確定焦距的范圍
5. (2024·駐馬店一模)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中,當(dāng)燭
焰、透鏡及光屏處在如圖所示位置時,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個清晰的
像。由此判斷,他所用凸透鏡的焦距( B )
A. 一定小于8cm
B. 一定在8~10cm之間
C. 一定大于20cm
D. 一定在10~16cm之間
第5題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6. 同學(xué)做凸透鏡成像的實驗時,把物體放在離凸透鏡20cm處,光屏上得
到一個清晰的倒立、縮小的像。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D )
A. 如果把物體放在物距小于10cm處時,一定不能成實像
B. 如果把物體放在物距等于10cm處時,一定成放大的實像
C. 如果把物體放在物距大于10cm處時,一定成放大的實像
D. 如果改變物距,當(dāng)像距等于20cm時,一定成放大的實像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類型六 在物距一定時,根據(jù)像的性質(zhì)比較焦距的大小
7. 實驗室備有甲、乙、丙三個凸透鏡,三個實驗小組分別用這三個凸透
鏡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實驗時,當(dāng)蠟燭到透鏡的距離都為12cm時,
甲、乙、丙三個透鏡分別成縮小的實像、放大的虛像、放大的實像,則
這三個透鏡的焦距f甲、f乙、f丙的大小關(guān)系為( B )
A. f甲>f乙>f丙 B. f乙>f丙>f甲
C. f乙>f甲>f丙 D. f丙>f乙>f甲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類型七 在物距一定時,根據(jù)焦距的變化判斷像的性質(zhì)及像距的變化
8. (2022·赤峰)讓平行于主光軸的光分別射向凸透鏡A與B,情況如圖
甲所示,則A與B中對光的會聚作用較強的是 。如圖乙所示,燭焰
通過凸透鏡A恰好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果保持蠟燭的位置不動,
將凸透鏡A換成凸透鏡B,還想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那么應(yīng)該
向 移動光屏。
  

B 
左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類型八 凸透鏡成像的動態(tài)問題
9. 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時,將焦距為10cm的凸透鏡放置在光具座上
50cm刻度線處,如圖所示。在蠟燭從10cm刻度線處移至45cm刻度線處
的過程中,燭焰成像的變化情況是( C )
A. 先變大后變小 B. 先變小后變大
C. 先成實像后成虛像 D. 先成虛像后成實像
第9題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0. 將圖甲所示箭頭圖形從水杯后方緊貼水杯到逐漸遠(yuǎn)離水杯,透過水
杯看到箭頭的形狀如圖乙所示,其中不可能看到的是 ,其余圖形
按照透過水杯所看到圖形的先后順序排列為 。
甲 
   乙
第10題
④ 
③②⑤①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類型九 根據(jù)圖像判斷像的性質(zhì)
11. 如圖所示,線段AB為一凸透鏡成像的物距倒數(shù)和像距倒數(shù)的對應(yīng)
關(guān)系。下列推測正確的是( C )
A. 該凸透鏡的焦距等于5m
B. 物距為0.3m時,所成像為正立、放大的虛像
C. 物距從0.25m增至1m的過程中,所成像逐漸變小
D. 物距從0.1m增至0.8m的過程中,所成像為倒立、縮小的實像
第11題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共17張PPT)
3.4 光的折射規(guī)律
第1課時 光的折射現(xiàn)象及規(guī)律
第三章 光和眼睛
1. (2024·云南)我國古代的《墨經(jīng)》對光現(xiàn)象就有著記載。下列光現(xiàn)
象中,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C )
A. 小孔成像 B. 水中倒影
C. 筷子“折斷” D. 水杯影子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 (2023·自貢)一束光線由空氣斜射入水中,入射角為α,反射角為
β,折射角為γ,則( D )
A. α>β>γ B. α<β<γ
C. α=β<γ D. α=β>γ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3. (2023·北京)一束單色光從空氣斜射入水中的情境如圖所示。下列
說法正確的是( B )
A. BO是入射光,OA是反射光
B. AO是入射光,OC是折射光
C. ∠AOM是入射角,∠BON是反射角
D. 光若沿CO入射,則將沿OA和OB射出
第3題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4. (2024·常州模擬)如圖所示,一只水鳥站在水中覓食,圖中的黑影
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倒影是因光的 形成的像,且
倒影看起來要“暗”一些,是因為有一部分光在水面處發(fā)生了
而進(jìn)入水中。
第4題
直線傳播 
反射 
折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5. (2024·廣元劍閣二模)如圖所示,光在水和空氣的界面CD處同時
發(fā)生反射和折射,入射角為 °,界面CD上方的介質(zhì)是 。
第5題
30 
空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6. (2024·安徽二模)圖中,OA'是入射光線AO的折射光線,畫出入射
光線BO的折射光線OB'的大致位置。
第6題答案
第6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7. 如圖所示,一束激光AO由空氣斜射入玻璃磚,折射后從另一側(cè)面射
出,其出射點可能是圖中的( B )
A. M點 B. N點
C. P點 D. Q點
第7題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8. (2022·徐州)人在岸上透過池水看池塘底部,下列光路圖正確的是
( D )
A B
C D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9. 如圖所示為光在空氣和玻璃兩種介質(zhì)中傳播的情形,下列說法正確的
是( D )
A. 入射角等于30° B. 折射角等于50°
C. NN'是界面 D. MM'的右邊是玻璃
第9題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0. 如圖所示,游泳池中水面下方的光源S發(fā)出的一束光線經(jīng)水面反射后
在池底產(chǎn)生光斑P1,折射光線在天花板上產(chǎn)生光斑P2。若水面下降一小
段距離,則( D )
A. 反射角增大 B. 折射角增大
C. 光斑P1右移 D. 光斑P2右移
第10題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1. 一束光線射入玻璃磚,與上表面的夾角為60°,則反射角為 。
若使入射角的角度變化,則折射角的角度變化的大小與入射角的角度變
化的大小 (選填“相同”或“不相同”)。
12. 小明探究光的折射規(guī)律時,做了兩個實驗,如圖。對比甲、乙兩
圖,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
根據(jù)這兩幅圖,請你提出一個有探究價值的問題:

30° 
不相同 
在入射角相同時,不同介質(zhì)中的折射角不同 
影響折射角大小的
因素是什么(合理即可) 
第12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3. 將一平面鏡斜放在裝有水的水槽中,一束光線垂直射向水面,如圖
所示。請畫出這束光線在水中傳播最后射出水面的大致光路圖。
第13題 第13題答案
第13題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4. 小朱同學(xué)在“探究光的折射規(guī)律”實驗中,實驗裝置如圖所示。
(1) 實驗時,先讓光屏E、F位于同一平面內(nèi),一束激光貼著光屏E從
空氣斜射入水中,在光屏F上可以看到折射后的光束。小明將光屏F向后
折轉(zhuǎn)一定角度后,在光屏F上不能看到折射光,這說明折射光線、入射
光線和法線 。
第14題
在同一平面內(nèi)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 保持入射點O不變,多次改變?nèi)肷涔釧O與ON的夾角進(jìn)行實驗,他
測量記錄了如表所示的數(shù)據(jù)。分析這些數(shù)據(jù),得出折射角隨入射角的增
大而 。
入射角α 30° 45° 60°
折射角β 22° 32° 41°
增大 
第14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3) 小朱同學(xué)將光屏F調(diào)至與光屏E在同一平面內(nèi),然后在玻璃水槽底
部用另一支激光筆讓光貼著光屏F沿BO射向水面時,可看到折射光沿
OA方向射出。這說明在光的折射現(xiàn)象中,光路是 。
第14題
可逆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5. 如圖所示,一束紫光和一束紅光平行入射到一塊長方體玻璃磚上
(玻璃磚厚度不確定),它們之間的距離為d。請推測經(jīng)玻璃磚折射
后,紅光和紫光 (選填“是”或“不是”)平行的,它們之間的
距離 (選填“一定”或“可能”)會改變。
第15題
是 
一定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云安县| 南川市| 疏勒县| 平度市| 蒙城县| 平乡县| 日喀则市| 赤壁市| 宽城| 阳谷县| 六盘水市| 乾安县| 南陵县| 乌鲁木齐市| 玛纳斯县| 句容市| 荔浦县| 天水市| 兴山县| 婺源县| 祁阳县| 东兰县| 裕民县| 台中市| 宣化县| 扎鲁特旗| 四子王旗| 泽州县| 壶关县| 浦北县| 竹溪县| 白山市| 固原市| 黄梅县| 通辽市| 南漳县| 汽车| 丰县| 贵港市| 德昌县| 陵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