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2張PPT)第3章 廣袤浩瀚的宇宙第1節.認識地球1519年9月20日,麥哲倫船隊從西班牙南海岸港口出發,環繞地球航行一周,歷時1082天,成功返回出發地。出發時船隊由5艘船和260多名水手組成,回來時只剩下1艘船和18名水手。環球航行極其艱難。那么,船隊的環球航行具有什么意義?人們對地球形狀的認識又經歷了哪些過程?第1節.認識地球第1課時 地球的形狀、大小一、地球的形狀地球是人類的家園。地球的形狀是怎樣的?人類很早就在探索地球,并提出過種種看法。今天,我們知道地球是個球體,但人類對這個問題的認識卻經歷了漫長的歷程。古時候,由于人們活動范圍很小,認知能力非常有限,對地球形狀產生了很多不同的認識。古人往往憑經驗和直覺認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太陽繞著地球轉動,而地球是靜止不動的,地是平的,整個大地也是平的。既然地是平的,應該有天涯海角為什么我們在地面上總是走不到邊?為什么遠去船只的船身比桅桿先消失?許多現象促使人們逐漸對“地是平面”的認識產生了懷疑。公元前6世紀,古希臘數學家畢達哥拉斯首先提出了地球是球體的猜想。過了2個世紀,公元前4世紀古希臘科學家亞里士多德通過多次對月食的觀察,發現大地投射到月球上的影子總是弧形的,由此,他推測地球是個球體。這是人類通過觀察天象得出地球形狀的推論,是人類認識世界的——大飛躍。1519年,航海家麥哲倫率領船隊,經過長達3年的海上航行,完成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環繞地球航行一 周的壯舉,他們用自身實踐證實了地球是球體,結束了人們關于地“方”與地“圓”的爭論,在火類的科學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圖3.1-3 麥哲倫環球航行線路圖20世紀,人類發射人造地球衛星、載入航天器,從太空中拍到地球的照片,確證、地球是一個球體,照片上面有藍色的海和白色的云。蘇聯宇航員加加林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在太空目睹地球是個球體的人。他看到的地球是一個蔚藍色的美麗星球。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識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而不斷提高。1.你還能列舉驗證地球是個球體的現象和方法嗎?站得高看得遠。答:地平線為弧形。2.從人類認識地球形狀的過程中,你有什么啟示?答:人類對自然事物的認識是由淺入深的,是離不開人類的社會實踐活動的,是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而不斷發展。二、地球的大小為什么要介紹2個半徑的長度呢?你從中發現什么了嗎?為什么赤道會略鼓、兩極稍扁呢?因為地球繞地軸旋轉的緣故。地球是一個兩極稍扁、赤道會略鼓的球體。想一想: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球體。6378635740000赤道半徑: 千米兩極半徑: 千米地球赤道周長:約 千米赤道半徑比兩極半徑長21千米,可為何看起來很圓?答:赤道半徑與兩極半徑長僅差0.33%,因此,地球看上去是很圓的。測量地球的大小古希臘學者埃拉托色尼假定地球是一個球體,同一時間在地球的不同地方,太陽光與地面的夾角是不同的。那么,只要測出兩地的太陽光與地面的夾角的差和兩地之間的距離,就可以算出地球的周長。他聽人說,在埃及的塞尼城(今為阿斯旺),夏至這天正午的陽光可以直射到井底,表明太陽光正好直射在該處的地面。他又測出夏至日正午亞歷山大一根垂直桿的桿長和影長,可算出太陽光與桿之間的夾角,再測出塞尼城到亞歷山大的距離,這樣他就算出了地球的周長。如圖3.1-6所示,埃拉托色尼算出這個夾角等于圓的,所以地球50的周長應該等于兩座城市之間的距離乘50。他其出的地球周長的數值為25萬希臘里,約合4×104 km,與我們現在測得的數值非常接近。方法與技能科學記數法對于很大或很小的數;可以用科學記數法來呈現??茖W記數法是用一個大于等于1,小于10的數乘以10的指數來表示。例如:長度單位換算:1m=1000mm =1x103mm,1mm=1/1000m=1x10-3m地球的赤道周長約為:40000km=4x104km細胞的大小約為:0.000022m=2.2x10-5m1. 假如一個中學生的兩臂展長為1.5m,讓他們手牽手,需要多少中學生才能合抱地球?解:40000000 m ÷ 1.5 m /個≈ 26666667個答:需要26666667個中學生才能合抱地球。2.毛主席寫的《送瘟神》七律詩中的兩句:坐地日行八萬里, 巡天遙看一千河。有什么科學依據呢?答:地球赤道周長為四萬公里,合八萬里。由于地球自轉,我們跟著地球一起自轉了八萬里路。古代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識證明地球形狀的現象和方法現代人類對地球的形狀認識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球體。赤道周長:4萬千米地球的形狀地球的形狀和內部結構地球的大小天圓地方、渾天說等船帆、月食、環球航行等赤道半徑:6378千米兩極半徑:6357千米兩極方向的半徑比赤道半徑短21千米1.如果你乘船出海,你看到的港口燈塔會---( )A.從上到下依次從視野中消失 B.從下到上依次從視野中消失C.塔頂和塔基同時從視野中消失 D.一直在你視野中存在B2.關于地球形狀的說法正確的是---( )A.地球是個圓形B.地球是個兩極略鼓,赤道稍扁的球體C.地球是個方形D.地球是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球體D3.不能證明地球是個球體的現象是---( )A.太陽東升西落B.月全食形成過程C.地球衛星照片D.大海中帆船在遠處逐漸消失的過程A4.課本有一個“鉛筆在籃球和木板的移動”的活動,這個活動證實了遠去的帆船其船身比桅桿先消失的原因是---( )A.船只的大小 B.船只運動所在的海面是個球面C.船離觀察者的距離 D.桅桿的長度B5.下列古詩中,能夠說明地球是一個球體的是---( )A.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B.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C.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D.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A“勝哥課程”版權聲明“勝哥課程”工作室的課件資料的版權屬于微信公眾號“勝哥課程”, 購買下載的課件僅限購買者本人使用,可以用于自己研究學習、課堂教學,但無傳播權,禁止傳播,如傳播造成的后果將負法律責任。只要購買使用“勝哥課程”則視作同意本聲明!微信公眾號“勝哥課程”2024 新版科學七上第 3 章第 1 節認識地球 11.小科通過微信公眾號“勝哥課程”中的科學視頻了解了人們對地球形狀的認識歷程。它經歷了“天圓地方”、“球體”、“橢球體”等階段。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科學是不斷發展的 B.人類對科學的認識在不斷提高C.地球的自身形狀在不斷變化 D.科學可以改變人的觀念2.下列古詩中,能夠說明地球是一個球體的是( )A.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B.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C.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D.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3.毛澤東在《七律二首·送瘟神》中寫道:“坐地日行八萬里, 巡天遙看一千河”。要真正日行八萬里,則應該坐在地球的( )A.赤道 B.北極 C.南極 D.北極圈4.關于地球形狀的說法正確的是---( )A.地球是個圓形 B.地球是個兩極略鼓,赤道稍扁的球體C.地球是個方形 D.地球是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球體5.不能證明地球是個球體的現象是---( )A.太陽東升西落 B.月全食形成過程C.地球衛星照片 D.大海中帆船在遠處逐漸消失的過程6.若一個人平均日行 50千米,則繞地球赤道一圈需要的天數是---( )A.80天 B.160天 C.800天 D.1600天7.土行孫想去拜訪住在地球另一端的朋友。他從家中鉆入地底,始終保持直線前進并穿越地心來到朋友家。土行孫“遁地”穿行的距離可能為---( )A.6357千米 B.6378千米 C.40000千米 D.12750千米8.下列各項用于研究地球形狀或內部結構,其中能作為證據的是--- ( )A.①用鉛筆在籃球上移動來研究地球的形狀B.②用人造衛星拍攝的地球照片來研究地球的形狀C.③繪制結構示意圖來研究地球的內部結構D.④用切開的熟雞蛋來研究地球的內部結構微信公眾號“勝哥課程” 1微信公眾號“勝哥課程”9.小科學習了《地球的形狀和內部結構》后這樣描述地球的形狀和大小,你認為有誤的是---( )A.地球表面積約 5.1 億平方千米 B.地球是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球體C.地球赤道周長約 4 萬千米 D.哥倫布環球航行首次證明地球是一個球體10.在海邊觀察遠處駛來的輪船,會出現圖中①至③所示的現象,這種現象反映的地理事實是---( )A.地球自西向東自轉 B.地球是個球體 C.地球繞太陽公轉 D.海平面上升11.觀察粉筆在水平板上和球面上遠去的現象圖,回答問題:(1)粉筆在水平板上由近及遠移動時,你看到的現象是________________ 。(2)粉筆在球面上由近及遠移動時,你看到的現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3)在大洋上航行的船離開岸邊遠去時,你觀察到的現象應與上述________(填“球面”或“水平板”)上的現象相似,說明大洋面是________。12.閱讀下面的材料,并回答問題。材料 麥哲倫船隊環球航行路線圖。(1)麥哲倫堅信大地是____形的,從地球上的一點出發,一直朝一個方向走,一定能重新回到出發點。(2)三年的環球航行中,麥哲倫船隊先后經過的大洋是________洋、________洋、________洋,最后又回到了最早出發的________洋。(3)你能夠從人類認識地球形狀的艱難歷程中感悟到什么?微信公眾號“勝哥課程” 2微信公眾號“勝哥課程”答案1.C 2.A 3.A 4.D 5.A 6.C 7.D 8. B 科學觀點不能憑空臆斷,更不能簡單下結論,而是需要不斷地觀察、思考、猜想、探索與實踐,需要積極探究多方考證,過程是曲折的但結果是科學的。9. D 10.B11. (1) 粉筆的長短不變(2)粉筆由下端開始變短(3) 球面 球面12. (1) 球(2 ) 大西 太平 印度 大西(3) 科學觀點不能憑空臆斷,更不能簡單下結論,而是需要不斷地觀察、思考、猜想、探索與實踐,需要積極探究多方考證,過程是曲折的但結果是科學的。微信公眾號“勝哥課程” 3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24新版科學七上第3章第1節認識地球1.pdf 2024新版科學七上第3章第1節認識地球1.pptx 從外空看地球.wmv 南極上空看麥哲倫環球航行1.mp4 地球是球體的證據:登高望遠音樂.wmv 遠去的帆船船身先消失.wmv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