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基本信息單元(或主 題)名稱 《簡易計時器》學科 科學 學段 中年級 年級 四年級相關 領域 工程設計與物化主要教材 小學科學;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湖北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年7月教學設計參與人員姓名 單位 聯系方式設計者教學背景分析一、教材分析 《簡易技術計時器》單元內容屬于工程設計領域,本課是時間與人類生活密切相關。本 課的科學實踐活動是認識“簡易計時器是怎樣計時的”,觀察水漏,探究水漏是如何計時的。可以讓學生通過觀看視頻或圖片等方式,認識水漏并激發探究水漏的興趣,了解水漏的 基本結構和計時原理。然后可以視情況,做探究水的滴漏的實驗活動,學習觀察記錄時間, 理解水漏是利用水的均衡滴漏來計時的。觀察沙漏,探究沙漏是如何計時的。引導學生仔細 觀察沙漏的基本結構,了解沙漏的計時原理。然后可以視情況,做一做探究沙的流動的實驗 活動,思考如何控制沙漏的計時。最后鼓勵有興趣的學生課后做一個可以計量一定時間的沙 漏,促進理解沙漏是利用沙的流動來計時的原理。觀察日晷,探究日晷是如何計時的。在前 一單元的學習中,學生已經觀察過在太陽光的照射下物體影子的變化規律,了解了古人利用太陽光影制造的一些測量儀器。在本環節,要引導學生詳細了解日晷的結構與功能,并通 過模擬計時,深入理解日晷是利用陽光下物體的影子有規律的變化來計時的原理。這些知識 和體驗將為后面一課設計和制作日晷的活動打下基礎。 本單元設計了2課,分別是《認識簡易計時器》《制作日晷》。 二、課標內容分析 《簡易計時器》單元屬于“工程設計”領域,涉及學科核心概念及學習內容如下。 12.技術、工程與社會 12.3科學、技術、工程相互影響與促進 13.工程設計與物化13.1工程的關鍵是設計學情分析四年級下學期的學生,具備一定的科學探究能力,能在教師引導下,初步掌握重組思維、 發散思維、突破定勢等創造性思維的基本方法,能基于具體事物外在特征展開想象。 主要引導學生了解時間與人類生活密切相關,自人類具有時間這一概念以來,人類就在 不斷地探索精確計量時間的方法。學生每天都要根據時間安排自己的學習和生活,但很少有 人去思考時間是什么學生都知道鐘表可以計時,但很少有人去思考計時工具背后隱藏的科學原理,本課基于學生的生活經驗與感受,引導學生觀察水漏、沙漏及日晷的結構、功能, 探究思考它們分別是如何計量時間的;在此基礎上,知道人類一直在探索精確計時的科學方法,知道人類發明的計時工具都有一定的科學原理。教學目標科學概念 1.初步理解時間概念,知道時間是指某一時刻或一個時間間隔。 2.知道時間可以通過一些有規律運動的物體或裝置來測量或計量。 3.初步認識日晷的結構與原理,知道時間測量的基本原理。 科學思維 1.對探究時間和計時工具表現出一定的興趣和好奇心。 2.認識事物是運動變化的,事物的運動變化是有一定規律的,事物運動變化的規律可以通過一定的工具來觀測。 探究實踐 1.能觀察日晷的結構,探究思考它們各組成部分的作用。 2.能觀測和記錄周期性運動物體的變化規律,對記錄結果與時間變化的關系作出解釋。 3.能設計、制作和改進簡易計時器日晷。 態度責任 1.知道計時工具準確性的提高要依靠設計、材料、技術等的改進。 2.初步體驗科學、技術與人類生活的密切聯系,認識到計時工具使人類生活更加精確、便利和快捷。 3.了解我國古人在計量時間和解釋自然現象方面所做的貢獻,樹立文化自信。 教學重點:認識簡易計時器。 教學難點:知道時間可以通過一些有規律運動的物體或裝置來測量,認識日晷的結構與計時原理。《認識簡易計時器》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環節一;提 出和聚焦問 題 一、提出和聚焦問題 1.上節課我們了解簡單的計時器 水漏、沙漏,古代人還會用什么進行計時呢 2.今天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認識簡 單計時器。 板書課題 學生思考并回答問題。 了解學生的已有認知,導入新課。環節二:科 學實踐活動 二 、科學實踐活動 1.觀察日晷,了解日晷的計時原理 (1)播放有關日晷的視頻資料。 請大家認真觀看。 (2)談話:人類使用日晷的時間非 常久遠,它是利用陽光下物體的影 子在一天中不同時間的變化而測量 時間的儀器,被稱作太陽鐘。 提出以下問題,引導學生觀察日晷并思考: 日晷是由哪些結構組成的 你見過哪些不同類型的日晷 日晷的擺放有什么講究嗎 日晷是如何利用太陽光影的變化規 律計時的 (3)請大家閱讀教科書第58頁 中的小資料,日晷的結構組成、放 置方法及計時原理 (4)日晷的結構組成放置方法、計 時原理等方面的你是怎樣認識的 2.做模擬計時活動,探究日晷是 怎樣計時的。 (1)提出思考問題: 日晷晷面朝什么方向擺放,日晷才能計時 晷盤傾斜角度的改變會影響日晷計時嗎 (2) 教師小結。 日晷是一種古代的計時儀器,是根 學生觀看視頻。 說說日晷的使用方法 圍繞上述問題,學生交流、討論。 回答問題。 小組為單位觀察日晷模型 學生回答問題。 各小組派代表在全班交流 學生用手電筒模 擬太陽東升西落并照射日晷模型,觀測時間。學生做模擬計時活動,填寫活動記錄單。 通過觀察日晷模型以及閱讀資料,引導學生了解日晷的 結構組成,放置方法以及計時 原理。 通 過 模 擬 計時的體驗活動,使學生進一 步認識日晷必須坐南朝北擺放才能計時。這 一體驗活動將為后面一課設計與制作日晷并用自制日晷 實際測量時間的活動,進一步奠定知識和方法基礎。據被太陽照射到的物體投下的影子 位置來指示時間的。日晷有多種, 常見的赤道式日晷由晷針、晷盤和 底座組成,晷針垂直地過程穿過晷 盤中心,晷針與地平面的夾角等于當地的地理緯度。日晷坐南朝北擺 放。通過觀察晷面上晷針影子的位置來判斷時間。 3.對本課所學進行總結 (1)請同學們比較三種簡易計時器 的計時特點 (2)世界上最早的日晷誕生于六千 前的巴比倫王國。對計時工具發展的認識,促使學生進一步理解科學技術的發展與人類生活的密切聯 系。 各小組派代表在 全班交流展示模 擬計時活動的過 程、活動中的發現等。 學生比較 學生交流 通過比較、分析,認識計時上 的特點和局限性。 通過交流引導學生意識到時間與人們生活的密切相關。環節三:布 置課后任務 (三)布置課后任務 1.提出任務:課后搜集資料,了解其他類型的日晷。 思考下述問題:它們的結構是什么樣的 它們是怎樣計時的 2.課后搜集的資料,初步確定自 己打算制作哪種類型的日晷。 學生交流。 這一環節目的為下一節課制作日晷的活動進行鋪墊。環節四:交 流收獲,課堂小結 1.暢談學習收獲。 同學們,今天這節課我們有什么收獲呢 2.教師小結。 學生自由交流。 引導學生對本節課所學科學知識進行回顧整理,梳理 科學的學習方法,養成及時總結的良好的學習習慣。板書設計 認識簡易計時器結構組成 日晷 放置方法 坐南朝北 計時原理教學基本信息單元(或主 題)名稱 《簡易計時器》學科 科學 學段 中年級 年級 四年級相關 領域 工程設計與物化主要教材 小學科學;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湖北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年7月教學設計參與人員姓名 單位 聯系方式設計者教學背景分析一、教材分析 《簡易技術計時器》單元內容屬于工程設計領域,本課是時間與人類生活密切相關。本 課的科學實踐活動是認識“簡易計時器是怎樣計時的”,觀察水漏,探究水漏是如何計時的。 可以讓學生通過觀看視頻或圖片等方式,認識水漏并激發探究水漏的興趣,了解水漏的基本 結構和計時原理。然后可以視情況,做探究水的滴漏的實驗活動,學習觀察記錄時間,理解 水漏是利用水的均衡滴漏來計時的。觀察沙漏,探究沙漏是如何計時的。引導學生仔細觀察 沙漏的基本結構,了解沙漏的計時原理。然后可以視情況,做一做探究沙的流動的實驗活動, 思考如何控制沙漏的計時。最后鼓勵有興趣的學生課后做一個可以計量一定時間的沙漏,促 進理解沙漏是利用沙的流動來計時的原理。觀察日晷,探究日晷是如何計時的。在前一單元 的學習中,學生已經觀察過在太陽光的照射下物體影子的變化規律,了解了古人利用太陽 光影制造的一些測量儀器。在本環節,要引導學生詳細了解日晷的結構與功能,并通過模擬 計時,深入理解日晷是利用陽光下物體的影子有規律的變化來計時的原理。這些知識和體驗 將為后面一課設計和制作日晷的活動打下基礎。 本單元設計了2課,分別是《認識簡易計時器》《制作日晷》。 二、課標內容分析 《簡易計時器》單元屬于“工程設計”領域,涉及學科核心概念及學習內容如下。 12.技術、工程與社會 12.3科學、技術、工程相互影響與促進 13.工程設計與物化13.1工程的關鍵是設計學情分析四年級下學期的學生,具備一定的科學探究能力,能在教師引導下,初步掌握重組思維、 發散思維、突破定勢等創造性思維的基本方法,能基于具體事物外在特征展開想象。主要引 導學生了解時間與人類生活密切相關,自人類具有時間這一概念以來,人類就在不斷地探索 精確計量時間的方法。學生每天都要根據時間安排自己的學習和生活,但很少有人去思考時 間是什么學生都知道鐘表可以計時,但很少有人去思考計時工具背后隱藏的科學原理,本 課基于學生的生活經驗與感受,引導學生觀察水漏、沙漏及日晷的結構、功能,探究思考 它們分別是如何計量時間的;在此基礎上,知道人類一直在探索精確計時的科學方法,知 道人類發明的計時工具都有一定的科學原理。教學目標● 科學觀念 1.初步理解時間概念,知道時間是指某一時刻或一個時間間隔。 2.知道時間可以通過一些有規律運動的物體或裝置來測量或計量。 3.初步認識水漏、沙漏的結構與原理,知道時間測量的基本原理。 科學思維 1.對探究時間和計時工具表現出一定的興趣和好奇心。 2.認識事物是運動變化的,事物的運動變化是有一定規律的,事物運動變化的規律可以 通過一定的工具來觀測。 探究實踐 1.能觀察水漏、沙漏的結構,探究思考它們各組成部分的作用。 2.能觀測和記錄周期性運動物體的變化規律,對記錄結果與時間變化的關系作出解釋。 3.能設計、制作和改進簡易計時器。 ●態度責任 1.知道計時工具準確性的提高要依靠設計、材料、技術等的改進。 2.初步體驗科學、技術與人類生活的密切聯系,認識到計時工具使人類生活更加精確、 便利和快捷。 3.了解我國古人在計量時間和解釋自然現象方面所做的貢獻,樹立文化自信。 教學重點:認識簡易計時器。 教學難點:知道時間可以通過一些有規律運動的物體或裝置來測量,認識水漏、沙漏的結 構與計時原理。《認識簡易計時器》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環節一:提 出和聚焦問 題 一、提出和聚焦問題 1.有哪些工具可以幫助你知道時間 2.請觀察太陽升落的變化圖,并且想一想,當沒有計時工具是如何知道過一天了 3.觀察月相的變化圖,沒有計時工具如何知道過了一個月 學生思考并回答問題。 圍繞上述問題, 由太陽、月亮、四季變化導入,由此提出探究的問題,激發學生對簡易計時器計時原理的認識基礎,引導學生對新課內容學習的興趣。4.觀察四季的變化圖,并且想一想,當沒有計時工具如何知道過一年了 5.我們怎么知道時間 你知道在 古代人們用哪些方法計時嗎 你還知道古人用過哪些計時工具 6.教師小結,在計時工具發明之 前,一柱香,一頓飯,一盞茶都是古人的計時方法。古人也發明了水漏、沙漏等,計時器的計時原理是什么 本課我們就要研究簡易計時器是 怎樣計時的。(板書課題。) 學生交流、討論。 回答問題。 了解學生的已有認知,導入新課。環節二:科 學實踐活動 二、簡易計時器是怎樣計時的 1.觀察水漏,了解并探究水漏 的計時原理 (1)播放水漏的視頻資料。 (2)提出思考問題 水漏是如何計時的 水漏由哪幾部分構成 猜猜各部分的功能是什么 (3)觀察教科書上的圖片,閱讀 小資料認識水漏的基本結構,了解水 漏的計時原理。 (4)做水的滴漏實驗,探究影響 水漏計時的因素。 學生自制簡易水漏模型并做實 驗,如記錄并比較50毫升、100毫升、200毫升水緩慢流完所需要的時間,探究影響水漏計時的因素。 學生觀看視頻。 學生回答問題。 學生閱讀教材了解水漏計時原理 學生進行自制簡易水漏實驗,記錄并比較50毫升、100毫升、200毫升水緩慢流完所需要的時間。 本環節引導學生觀察水漏,了解水漏的 結構及各部分的作用,知道水漏是如何計時的 。(5)對水漏的計時原理進行小 結。 水漏是利用水均衡滴漏的原理制 成的計時工具。水漏有容器(漏壺)、 標尺(浮箭)等基本結構。水漏計時的準確度取決于水流的均勻程度,但容器中水量的多少影響著水滴漏的速度。因此,為了讓水以均勻的速度往下 流動,古人通過增加漏壺的數量來保持容器中的水量,提高計時的精確度。 2.觀察沙漏,了解并探究沙漏 的計時原理。 (1)出示沙漏實物模型,提出問題:沙漏是由哪些部分構成 沙漏是怎樣計時的 (2)仔細觀察沙漏,初步了解沙漏的計時原理。 3)教師進一步追問: 沙漏計時與什么因素有關 如何證明自己的想法 (4)引導學生在觀察的基礎上, 討論影響沙漏計時的因素。 (5)做沙的滴漏實驗,探究影響 沙漏計時的因素。 可以自制簡易沙漏模型,然后做 實驗,探究影響沙漏計時的因素。 (6)對沙漏的計時原理進行小結。 學生探究水漏工作的原理 觀察發現沙漏的每一部分。 學生觀察沙漏,探究計時原理。 學生猜測。 證明沙漏計時與什么有關。 學生自制簡易沙漏模型,不斷探究沙漏整理實驗記錄單 本活動指導學生自制簡易水漏模型,開 展探究水的滴漏的實驗活動,通過探究實驗使學生理解利用水的均衡滴漏來計時的原理。 本環節目的引導學生觀察沙漏,了解沙 漏的結構,知道沙漏如何計時的 。 通過觀察探究影響沙漏的因素。沙漏是利用沙的流動性制成的計 時工具。沙漏一般由兩個玻璃球、 一 個連接管道和支架等組成。沙漏計時 的時間長短與沙漏連接管道孔徑的大 小、沙粒的粗細沙量的多少等因素有 關。 學生探究沙漏工作原理 通 過 對 比 實驗,探究影響 沙漏計時的因素。激發學生的興趣。環節三:布 置課后任務 1.布置課后任務:利用身邊的材料,設計制作個能計時1分鐘的沙漏。 對于設計和制作沙漏的活動,要 提醒學生注意以下幾點: 一是選擇顆 粒較細的干沙; 二是測試沙漏的計時 時,要至少測試三次,然后根據測試 情況調整沙量或連接管道孔徑的大 小,直到能基本準確計時1分鐘; 三是最后要對自制的沙漏進行裝飾,讓它的外形更有特色。 學生交流。 引導學生在課后嘗試利用身邊的材料 設計制作一個1 分鐘的沙漏。并且進行展示。環節四:交 流收獲,課 堂小結 1.暢談學習收獲。 同學們,今天這節課我們有什么 收獲呢 2.教師小結。 學生自由交流。 引導學生對本節課所學科學知識進行回顧整理,梳理科學 的學習方法,養成及時總結的良好的學習習慣。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17課《認識簡易計時器》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部編版小學《科學》四年級下冊.docx 第17課《認識簡易計時器》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部編版小學《科學》四年級下冊.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