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乙酸的說課稿今天我要進行說課的課題是《乙酸》,首先,我對本課題進行分析:一、說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節課選自新課標人教版必修2第七章第三節生活中兩種常見的有機物--乙酸和乙醇中乙酸的一節課。乙酸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調味品,貼進生活,學生對該物質比較熟悉。新教材必修2中把《乙酸》安排在乙醇之后,用食品中的有機物這條線索貫串這一知識點,著眼于知識與生活的聯系和學生能力的培養,體現的最大特點是探究性和趣味性。在此之前,學生己學習了含氧衍生物——乙醇,初步掌握了以官能團的特征學習物質性質的方法。作為羧酸的代表物乙酸,單獨列一節授課內容,掌握好它的結構和性質,對學生了解和掌握醇——醛——羧酸——酯等各類烴的衍生物之間的相互聯系和衍生關系,有著重要的作用。二、說教學目標根據本教材的結構和內容分析,結合高一年級學生的認知結構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通過對結構的觀察和探究,培養學生嚴謹細致的科學態度和質疑精神,通過對乙酸結構的學習,知道結構決定性質,根據乙酸的化學性質,認識到乙酸反應的原理。證據推理與模型認知:通過乙酸性質和分子結構,構建結構決定性質的基本思想,認識乙酸的結構決定了其不同于烴類的性質。科學探究與創新意識:從現象和結構出發,微觀上探究有機物的結構特點,從而加深對乙酸的認識。從乙酸的酸性、酯化反應等反應,認識到乙酸的化學性質,從而知道官能團在決定物質性質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科學精神與社會責任:激發學生透過現象探究本質的興趣,尊重科學,認真學習科學的學習方法;通過參與探究過程,培養自身嚴謹的科學態度和辯證分析能力。為化學的發展盡自己的一份力量。三、說教學的重、難點本著高一新課程標準,在吃透教材基礎上,我確定了以下的教學重點和難點教學重點:乙酸的組成和結構、乙酸的酸性和酯化反應。教學難點:乙酸分子的立體結構模型、酯化反應的概念、特點及本質。在教學中我主要通過紅燒魚的做法引入新課,設定疑問,教師通過實驗視頻論證乙酸的酸性,教師演示實驗了解酯化反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了解乙酸的化學性質;掌握這一重點知識。同時,通過乙酸分子結構模型展示及多媒體演示乙酸分子結構模型掌握乙酸的組成和結構;探究酯化過程中乙醇與乙酸反應的斷鍵方式,從取代反應和同位素的示蹤反應說明酯化反應的概念、特點及本質。從而把握重點知識突破難點知識。我再從教法和學法上談談自己的教學思路:四、說教法本節課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學方法:1、啟發式教學:設疑激趣,引入新課,講述糖醋魚的做法,讓學生感受化學源于生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主觀能動性。2、直觀演示法:通過展示食醋及乙酸的球棍模型,讓學生有一個感性認識,從而順其自然地得出乙酸的物理性質組成與結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3、活動探究法通過探討生活中的化學問題,水垢的除去,燒魚時既加酒又加醋,使學生感受化學就在我們生活中,從實驗入手,讓學生通過觀察、分析,掌握乙酸的重要性質,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了解化學與日常生活、生產的緊密聯系,感受化學的魅力和社會價值。4、分組交流討論法針對提出的問題,組織學生進行分組交流討論,促使學生在學習中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的精神。五、說學法在教學中應充分利用實驗、演示實物感知和多媒體輔助教學等手段,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給學生提供更多動口、動手、動腦的機會, 讓他們自己去觀察、討論、比較、分析、表達、交流、反思等,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培養其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勇于探索、創新的精神。這樣既增加了學生的參與機會和參與意識,又同時教給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和思考問題的方法,讓學生產生一種成功感,從而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六、說教學過程在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注重突出重點,條理清晰,緊湊合理。各項活動的安排也注重互動、交流,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主動性。(一)導入新課由紅燒魚的做法展示,導入新課。以現實的生活現象激發起學生的求知欲望。(二)講授新課在講授新課的過程中,我突出教材的重點,明了地分析教材的難點。1、展示乙酸樣品,讓學生觀察其顏色、狀態,并聞其氣味。結合以前所學知識概括出乙酸的物理性質2、[展示] 乙酸分子的比例模型[投影]乙酸的球棍模型和比例模型獲知乙酸的三式(分子式、結構式、結構簡式)。強調:乙酸分組中的特殊基團是羧基(—COOH),乙酸的化學性質主要由羧基決定,引出教學的重點:乙酸的化學性質。[回顧探究] 通過以前的學習我們知道乙酸是一種有機弱酸。作為一種酸,它應該具有哪些性質?[教師演示實驗]得出乙酸具有酸的通性①能使石蕊等酸堿指示劑變色。②能和活潑金屬反應生成氫氣。③能和堿反應生成鹽和水。④能和堿性氧化物反應生成鹽和水。⑤能和部分鹽反應生成另一種酸和另一種鹽。[教師] 請寫出上述②③④⑤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加強學生的應用能力[展示] 學生所寫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給予鼓勵使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悅。證明乙酸具有酸性,且酸性比碳酸的酸性強。[設疑激趣]乙酸除了具有酸的通性外,還會有哪些其他的性質呢?【回憶引課】廚師燒魚時常加醋并加點酒,這樣魚的味道就變得無腥、香醇,特別鮮美。這是為什么呢?[實驗演示]按投影上的裝置(制乙酸乙酯的裝置)組裝好儀器,進行演示實驗。注意組裝順序,導管口不能伸入飽和碳酸鈉液面下。[教師]實驗過程中引導學生注意觀察:(培訓學生觀察能力)①裝有碳酸鈉的試管里有什么變化?②生成新物質的色、態、味怎樣?[思考]①為什么導管口不能伸入到碳酸鈉液面下?(防止溶液倒吸)②加藥品順序③加碎瓷片的作用④試管傾斜加熱的原因[現象] 碳酸鈉液面上有透明的油狀液體產生,并可聞到香味。[結論] 乙酸與乙醇在有濃硫酸、加熱的條件下,生成無色、透明、不溶于水的油狀液體。[討論] 1、濃H2SO4的作用?2、為何用飽和的Na2CO3溶液吸收乙酸乙酯?利用【信息提示】幫助學生解決問題因勢利導探究乙酸和乙醇發生酯化反應的脫水方式,對乙酸和乙醇發生酯化反應,可能的兩種脫水方式進行分析,結合科學測定獲得酯化反應的實質:酸脫羥基醇脫氫通過 [練習] 進一步鞏固酯化反應的原理。總之,根據教材的特點,學生的實際,以及教學設備的情況,我選擇了實物展示、實驗、多媒體的教學手段。這些教學手段的運用可以使抽象的知識具體化,枯燥的知識生動化,乏味的知識興趣化。(三)課堂小結,強化認識[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乙酸的分子組成、結構和性質,重點學習了乙酸的酸性和酯化反應,并了解其反應原理。(四)板書設計[板書]: 乙酸一、物理性質二、分子結構分子式:C2H4O2結構式:結構簡式 CH3COOH 或CH3-COOH三.化學性質(1)弱酸性CH3COOH CH3COO- + H+Na2CO3+2CH3COOH →2CH3COONa+H2O+CO2↑酸性:乙酸 > 碳酸(2)酯化反應:(取代反應、可逆反應)實質:酸脫羥基醇脫氫(五)布置作業針對高一年級學生素質的差異,我進行了分層訓練,這樣做既可以使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又可以使學有余力的學生有所提高,從而達到拔尖和“減負”的目的。本節課我根據高一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認知規律,采用直觀教學和活動探究的教學方法,以學法為重心,讓學生自主探究地學習,主動地參與到知識形成的整個思維過程,力求使學生在積極、愉快的課堂氛圍中提高自己的認識水平,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