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 讓教學更有效 精品試卷 | 小學科學學習任務單課程基本信息學科 科學 年級 三年級 學期 秋季課題 人的呼吸教科書 書 名:義務教育教科書科學三年級上冊 出版社:江蘇鳳凰教育出版社學生信息姓名 學校 班級 學號學習目標1.使學生了解人體呼吸器官的組成及各器官的作用,理解呼吸過程中氣體交換的原理。 2.通過動手實驗、觀察討論等探究活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以及科學思維和探究能力。 3. 引導學生關注呼吸健康,培養尊重事實的科學態度,同時增強環境保護意識。課前學習任務憋氣游戲:教師引導學生做一個憋氣游戲,讓學生閉緊嘴巴,捏住鼻子,看誰憋的時間長。游戲結束后,讓學生分享憋氣時的感受,引出呼吸的重要性。 感受呼吸:教師讓學生將食指放在鼻前,深呼吸,感受氣體的進出;再將雙手放在胸下方,深呼吸,感受胸部的起伏。引導學生思考:這些現象說明了什么?課上學習任務【學習任務一】認識呼吸器官 1.教師出示人體呼吸器官示意圖,逐一介紹鼻腔、咽、喉、氣管、支氣管、肺等器官的名稱和作用。 強調鼻腔的過濾、加溫、加濕作用,咽喉的溫濕度調節和清潔作用,氣管和支氣管的清除異物、調節溫濕度和防御功能,以及肺作為氣體交換的主要場所。 2.呼吸過程: 教師講解吸氣時,空氣經鼻腔、咽、喉、氣管、支氣管進入肺部,氧氣進入血液,同時血液中的二氧化碳進入肺部,再通過呼氣排出體外。強調呼氣時氣體通過原路返回體外。 【學習任務二】實驗活動 實驗一:比較吸進的氣體和呼出的氣體 實驗材料:兩個相同的塑料袋、澄清石灰水。 實驗步驟: 向一個塑料袋中裝入空氣,向另一個塑料袋中吹入呼出的氣體。 向兩個塑料袋中分別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搖晃后觀察現象。 實驗現象:裝空氣的塑料袋中石灰水無明顯變化,裝呼出氣體的塑料袋中石灰水變渾濁。 實驗結論:吸進的氣體和呼出的氣體成分不同,呼出的氣體中含有較多的二氧化碳2. 實驗二:火柴燃燒實驗 實驗材料:火柴、收集呼出氣體的瓶子。 實驗步驟: 在空氣中點燃火柴,觀察燃燒情況。 將火柴伸入裝有呼出氣體的瓶子中,觀察燃燒情況。 實驗現象:火柴在空氣中的燃燒時間較長,在呼出氣體的瓶子中燃燒時間較短且易熄滅。 實驗結論:呼出的氣體中氧氣含量較少,二氧化碳含量較多,不支持燃燒。推薦的學習資源《小學生科學啟蒙叢書:奇妙的呼吸》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2021年10月出版 《兒童時間百科全書:人體奧秘》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2022年5月出版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