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單元培優(yōu)課(四)速檢速測:①修筑長城 ②宣政院 ③絲綢之路 ④《威斯特伐利亞和約》 ⑤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重點1 中國的民族關系與對外關系民族關系 (1)秦漢時期:設有專門機構管理民族事務,北擊匈奴;漢朝還加強對河西走廊、西域等地區(qū)的控制 (2)隋唐至兩宋時期:隋唐設專門機構管理民族事務,并有效處理與邊疆地區(qū)民族的關系;宋朝與少數民族間的交往交流交融沒有中斷過(3)元明清時期:加強對西藏等邊疆地區(qū)的管理。元朝設宣政院管理西藏;明朝實行羈縻政策,敕封西藏宗教領袖;清朝設理藩院管理邊疆民族事務,還通過冊封、設辦事大臣等加強聯系 (4)當代中國:實行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對外關系 (1)秦漢時期:漢朝打通陸海兩個通道,可與中亞、西亞、日本、朝鮮等地進行聯系 (2)隋唐至兩宋時期:唐朝與日本聯系密切,宋朝航路可至阿拉伯、日本、朝鮮等地 (3)明清時期:1689年,中俄簽訂《尼布楚條約》;中國的“天朝上國”觀念沒有改變 (4)當代中國 ①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在三大外交方針的基礎上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求同存異”方針,并于20世紀60年代逐步沖破西方國家的封鎖 ②20世紀70年代:恢復在聯合國的一切合法權利,中日、中美建交 ③20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中蘇關系正常化,建立“10+1”領導人會議機制 ④中共十八大以來:堅持和平與發(fā)展道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就世界和平發(fā)展的諸多議題提出中國方案【對點體驗1】 (2024·廣東深圳高二期中)下表所示為貞觀之治時期唐太宗所采取的一些措施。這些措施反映了當時( )時間 措施貞觀四年(630年) 打敗東突厥,俘其首領頡利可汗,后追封為歸義王貞觀十四年(640年) 在新疆地區(qū)設立管轄西域的行政和軍事機構安西都護府貞觀十五年(641年) 把文成公主嫁給吐蕃首領松贊干布A.對外交往的主導性 B.社會治理的廣泛性C.專制集權的制度性 D.民族政策的靈活性答案 D解析 據材料“打敗東突厥”“設立管轄西域的……都護府”“把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干布”可知,貞觀時期,對于不同的少數民族,采取武力征服、設立機構、和親等不同的舉措,這體現了當時民族政策的靈活性,故選D項。重點2 近代西方民族國家與國際關系(1)民族國家產生:16—19世紀,西方國家從專制王權國家發(fā)展為民族國家。(2)國際法①奠基:1625年,荷蘭人格勞秀斯出版《戰(zhàn)爭與和平法》,奠定了國際法的基礎。②擴展:維也納體系建立后,國際法的應用范圍擴大。③破壞:兩次世界大戰(zhàn)嚴重地破壞了國際法。④重建: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國際法的范圍和作用有了進一步發(fā)展。(3)外交制度①建立:17世紀,歐洲國家為與他國保持長期穩(wěn)定關系,近代外交制度逐漸建立。②發(fā)展:維也納體系建立后,外交制度進一步發(fā)展。【對點體驗2】 (2024·黑龍江龍東五地市高二期中)法國國王路易十三和紅衣主教黎塞留于1635年成立的法蘭西學院,不遺余力地支持把古典經典翻譯成法語的譯介工作,資助原創(chuàng)性的法國文化事業(yè)。正如它的初建者之一的貝里松所說的,“用我們自己的語言講述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的英勇故事”。法蘭西學院的這一舉動( )A.直接導致法語成為官方語言B.有利于民族國家意識發(fā)展C.推動了人文主義思潮的興起D.根源于宗教改革運動發(fā)展答案 B解析 據材料“把古典經典翻譯成法語”“原創(chuàng)性的法國文化事業(yè)”“用我們自己的語言講述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的英勇故事”可知,資助原創(chuàng)性的法國文化事業(yè)和翻譯古典經典這一舉措確實為法國的文化和語言發(fā)展作出了貢獻,這有助于加強法國人的民族認同和民族國家意識,故選B項。重點3 國際聯盟與聯合國的異同國際聯盟 聯合國相同點 (1)都是世界大戰(zhàn)的產物 (2)都反映了戰(zhàn)后世界人民要求和平的共同愿望 (3)都是普遍性的國際組織 (4)都具有明顯的大國強權色彩,都曾為大國所控制或操縱 (5)宗旨都是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全不同點 建立基礎 帝國主義重新瓜分殖民地和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 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國際形勢 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后,戰(zhàn)勝國欲制裁戰(zhàn)敗國,帝國主義瓜分世界殖民地的矛盾尖銳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共產主義發(fā)展,社會主義陣營形成,廣大亞非拉發(fā)展中國家崛起,改變了國際力量對比組織方式 排除蘇俄(聯),被帝國主義大國操縱 具有廣泛性,容納社會主義國家和廣大亞非拉發(fā)展中國家【對點體驗3】 (2024·廣東深圳高二期中)聯合國“大國一致”原則的確立有著特殊的政治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即將結束時,就美國而言,建立起由其控制的、有限度的否決權正是它所希望的;對蘇聯來說,西方國家占絕大多數,一項廣泛的否決權是對抗英、美等國的有效武器;而在中小國家看來,各大國是不會接受沒有否決權的聯合國的。由此可見,聯合國的“大國一致”原則( )A.帶有較明顯的強權政治色彩B.表明世界各國的戰(zhàn)略目標一致C.是國際政治力量妥協的產物D.促進公正合理的國際秩序形成答案 C解析 據材料,聯合國“大國一致”原則的確立有著特殊的政治背景,美國、蘇聯和中小國家都有各自的訴求,據此判斷,聯合國“大國一致”原則是國際政治力量妥協的產物,故選C項。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