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單元培優課(五)速檢速測:①紙幣 ②白銀貨幣化 ③人民幣 ④布雷頓森林體系 ⑤攤丁入畝重點1 中外貨幣的演進時間 表現中國 商至秦 商朝后期開始出現銅鑄幣,秦朝將貨幣統一為圓形方孔錢宋元 北宋出現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元朝發行紙幣“鈔”明清 ①明朝時銅錢、紙幣并行,明朝中期起,白銀逐漸成為基本支付手段 ②清朝完全承認白銀的法定貨幣地位,兼用銅錢民國時期 ①初以銀元作為法定貨幣,后國民黨政府又發行法幣、金圓券、銀圓券 ②1948年12月1日,中國人民銀行開始統一發行人民幣中華人民共和國 從最初發行到1999年10月1日,先后發行5套人民幣,形成較完整的貨幣體系世界 金本位制 19世紀上半葉逐漸形成,它以英鎊為中心,20世紀二三十年代的經濟大危機導致其崩潰布雷頓森林體系 ①建立:1944年,美國、英國等44個國家在布雷頓森林召開會議,確立了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體系,即布雷頓森林體系 ②瓦解:20世紀70年代初,美元出現危機,布雷頓森林體系瓦解【對點體驗1】 (2024·河南南陽六校高二期中)忽必烈即位后,發行以銀為本位的“中統鈔”。據《馬可·波羅行紀》記載:“各人皆樂用此幣,蓋大汗國中商人所至之處,用此紙幣以給費用,以購商物,以取其售物之售價,竟與純金無別。其量甚輕,致使值十金錢者,其重不逾金錢一枚。”這表明,元初( )A.紙幣使用推動商品經濟發展B.銅錢無法滿足商業貿易需要C.黃金白銀退出商品流通領域D.紙鈔濫印導致惡性通貨膨脹答案 A解析 根據材料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材料反映了元朝發行紙鈔,紙鈔的使用方便,促進了商品經濟的發展,故選A項;銅錢也可以滿足商業貿易需要,只是紙幣使用更方便,排除B項;材料中“十金錢”說明黃金白銀仍然存在于商品流通領域,排除C項;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元朝初期紙鈔并沒有濫印,排除D項。重點2 中國賦稅制度的演變時間 演變賦役制度 秦漢 賦稅含田賦、人頭稅和徭役隋唐 經歷由征收租調、征派力役到租庸調再到兩稅法的過程宋元 宋朝征收兩稅,后行募役法;元襲租庸調與兩稅法,另有“科差”明清 明朝后期實行一條鞭法,清朝實行“攤丁入畝”,徹底廢除人頭稅,國家對百姓的人身束縛進一步減弱關稅 西周 關稅最早出現鴉片戰爭后 中國開始喪失關稅自主權南京國民政府時期 1927年宣告關稅自主,自1928年起發起“改訂新約”運動,雖取得進展,但仍不能完全自主地制定稅率中華人民共和國 真正收回關稅自主權,并逐步完善關稅基本制度個人所得稅 民國時期 起步階段,1914年,北洋政府制定了所得稅條例,但沒有實施1936年 國民政府開始征收個人所得稅1980年 我國個人所得稅制度正式確立【對點體驗2】 (2024·河南省金科新未來高二聯考)蘇軾曾贊許兩稅法之立意“因地之廣狹瘠腴而制賦,因賦之多少而制役,其初蓋甚均也”,但又指出其結果是“有兼并之族而賦甚輕,有貧弱之家而不免于重役,以至于破敗流移而不知其所往,其賦存而其人亡者,天下皆是也”。這表明兩稅法( )A.執行過程中出現偏差B.導致通貨膨脹嚴重C.違背了歷史發展趨勢D.導致了唐朝的滅亡答案 A解析 據材料“贊許兩稅法之立意”“兼并之族而賦甚輕,有貧弱之家而不免于重役”可知,蘇軾認為兩稅法的立意是好的,體現了公平的原則,但結果卻是富家大族賦稅輕,貧困之家賦役重,最終賦存而人亡,這說明兩稅法在執行過程中出現了偏差,沒能真正給百姓帶來公平和實惠,故選A項。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