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6課 現代科技進步與人類社會發展課程標準 1.認識人工智能技術等對人類勞作方式及生活方式的影響。2.理解生產方式的變革對人類社會發展所具有的革命性意義。知識點一 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基礎·精細梳理】1.含義: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發達國家在計算機與人工智能技術的引領下,航天、海洋、原子能、生物、新材料等方面的技術迅速發展。2.表現(1)計算機①目的:為滿足彈道計算的需求。②標志:1946年,美國軍方研制的世界上第一臺電子計算機“埃尼阿克”問世。③影響:開啟了電子計算機時代。 又被稱為“信息技術時代”(2)互聯網技術①產生:1969年,美國國防部建立起軍用網絡。②發展:計算機網絡不斷發展,演化為互聯網,20世紀90年代實現商業化,遍布全球。③影響:從科學計算、事務管理等方面逐步擴展,進入生產生活的各個領域,并走入家庭。(3)人工智能技術含義 是通過計算機模擬人的思維解決實際問題的技術出現 20世紀50年代機器模擬智能提上日程領域 涵蓋機器人制造、語音及圖像識別、自然語言處理等應用 計算機控制的機械手、機器人等自動化裝置表現 “無人倉庫”“無人碼頭”“無人車間”乃至“無人工廠”影響 廣泛地應用到各個領域,極大地改變了人們的生產生活(4)航天技術成就 ①1957年蘇聯發射世界上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 “斯普特尼克1號”,由蘇聯火箭專家 科羅廖夫利用導彈改制而成 ②俄羅斯、美國、法國、中國等國家已研發出多種類型的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大量航天器 ③在太空中建立了嚴密的地球測控網影響 對現代國防與經濟發展產生了巨大影響(5)海洋技術①20世紀60年代,美國深潛器首次潛入世界大洋中最深的馬里亞納海溝。②1997年,中國自主研發的無纜水下深潛機器人成功潛入水下6 000米處。③2020年,中國的“奮斗者號”載人潛水器在馬里亞納海溝成功坐底,創造了10 909米的中國載人深潛新紀錄,標志著中國在大深度載人深潛領域達到世界領先水平。(6)新材料技術:高分子材料、納米材料、生態環境材料、生物醫用材料等新材料被廣泛應用到生產生活中。易錯辨析 (1)1957年,美國成功發射世界上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2)二戰后,發達國家在計算機網絡技術、人工智能、航天技術、海洋技術、新材料技術等領域發展迅速。(√)(3)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航天技術、人工智能等尖端科技領域也取得了巨大成就。(√)情境釋疑 (1)英特爾公司副總裁肖恩·馬洛尼稱它是魔幻的第七大洲,在這里每個人只需敲幾下鍵盤就可以了解到世界上所有的知識。你知道肖恩·馬洛尼描述的“第七大洲”是什么嗎?提示 互聯網。(2)2020年6月23日,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第55顆北斗導航衛星,提前半年完成北斗全球系統星座部署。(摘自教材P30)這是我國在哪一領域取得的成就?世界上在這一領域最早取得的成就是什么?提示 航天領域。1957年蘇聯發射世界上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疑難·精準突破】視角 現代科技發展的特點史料 科技革命是技術革命的理論基礎。第三次技術革命的理論準備應追溯到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物理學革命。其主要內容包括:以電子計算機為代表的信息技術,以核能、太陽能技術為標志的新能源技術以及以半導體為代表的新材料技術等三大主要技術,還出現了綜合多種學科技術成就的航天技術、生物工程技術、激光與納米技術等。——摘編自徐藍《世界近現代史:1500—2007》根據史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新科技革命的特點。提示 涉及的領域較廣;科學與技術緊密結合;具有綜合性。歷史解釋——現代科技革命的新特點(1)智能化。隨著自動化和大數據等的發展,人工智能正迎來發展新高潮。從智能終端到智能網絡,從信息的智能化處理到智能制造、智能物流,新科技革命將創造更大的生產力。(2)分散化。與以往工業革命凸顯集中化、批量化、規模化有所不同,新科技革命正帶來一股分散化的新趨勢。分布式能源、分布式制造、個性化定制、共享經濟等日益模糊著生產者與消費者、創造者與應用者的界限,并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個人體驗。(3)高速化。科技革命的重點之一在于交通手段的重大變革,電力和無線電的出現和廣泛應用使能量和信息傳輸實現了光速化,但現階段物質的移動速度仍然不高。為實現更廣泛的全球化,新科技革命將帶來更高速度的新交通、新物流。(4)生態化。綠色生態可持續將是新科技革命的重要主題。這不僅是因為地球環境不容繼續惡化,更是因為新興大國正在努力開辟新的工業化道路、新的發展模式,從而實現在和平環境中形成新的、更公平的世界權力結構。知識點二 現代科技進步的革命性意義【基礎·精細梳理】1.帶來了生產力的巨大飛躍,促使勞作方式由粗放型轉化為集約型 通過增加生產要素量的投入來擴大生產(1)大量的勞動力從生產線上退下來,人們越來越依靠技術革新來實現利潤增長。(2)以市場為導向、充分發揮技術優勢、有效調動員工積極性的現代企業管理制度逐步發展起來。2.人類文化生活出現了新的模式(1)20世紀90年代以來,計算機網絡、移動通信等技術迅猛發展,使人們可以輕松了解社會動態,與外界溝通更加方便。(2)各種應用程序的開發,促進了人們的通信交流,豐富了大眾的文化生活,推動了電子商務的發展。利用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和遠程通信技術,實現整個商務(買賣)過程的電子化、數字化和網絡化(3)全媒體不斷發展,能夠最大程度匯集各種渠道的信息,為人們認識世界提供了不同的視角。3.人類視野產生新的變化(1)交通和通信技術的進步使得地球成為“地球村”,網絡的普及促進了信息的交流,進而大大豐富了人類的知識,推動了社會的進步。(2)但是,現代科技應用不當,也會帶來負面影響。易錯辨析 (1)現代科技的一系列成果,阻礙了人類社會邁向現代化的步伐。(×)(2)現代科技進步推動了生產力的躍進,極大地改變了生產方式與社會生活。(√)(3)現代科技進步促進了社會的發展,但同時也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情境釋疑 (1)閱讀教材P33“思考點”:現代科技進步給你的日常生活帶來了哪些變化?提示 足不出戶與外界溝通,通過網絡解決生活中的一系列問題,如辦公信息化,勞動電腦化,教育手段電子化、網絡化等。(2)習近平在《在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開幕式上的講話》中指出:“互聯網讓世界變成了‘雞犬之聲相聞’的地球村,相隔萬里的人們不再‘老死不相往來’。”(摘自教材P33)這句話說明了什么問題?提示 科學技術促使經濟全球化和社會信息化發展,增進了世界各國人民的交往,不同國家和地區之間的聯系日益緊密,世界一天比一天更加開放。【疑難·精準突破】視角1 現代科技革命的影響史料 現在,以互聯網為代表的信息技術日新月異,引領了社會生產新變革,創造了人類生活新空間,拓展了國家治理新領域,極大提高了人類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互聯網讓世界變成了“雞犬之聲相聞”的地球村,相隔萬里的人們不再“老死不相往來”。可以說,世界因互聯網而更多彩,生活因互聯網而更豐富。——習近平《在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開幕式上的講話》(2015年12月16日)根據史料,概括現代科技革命的影響。提示 引領了社會生產新變革;創造了人類生活新空間;拓展了國家治理新領域;極大提高了人類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縮短了世界各地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方便了人們的交流。視角2 智能技術改變社會生活史料 智能化是一個興起不久的技術,但其在人們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卻極大地影響了人們的生活方式。智能手機的功能越來越多,甚至可以通過互聯網與所有聯網的智能終端相聯系,通過云端進行數據互換。目前可穿戴設備多已具備部分計算功能、可連接手機及各類終端的便攜式配件形式存在。無人駕駛代表了未來家庭用車的發展方向。無現金化社會離我們越來越近,智能化的網絡支付獲得了人們越來越多的信任和喜愛。智能化的建筑已經不再是概念上的幻想,它已經開始走進人們的生活。——摘編自顏嘉良《智能技術在生活中發展趨勢》根據史料,概括智能技術對人們生活產生的影響。提示 智能手機功能增多;可穿戴設備廣泛運用;無人駕駛前景廣闊;智能化網絡支付成為潮流;智能化建筑成為現實。歷史解釋——現代科技革命的影響(1)推動社會生產力的迅速發展。特別是以信息技術為中心的技術革命,使社會生產力從傳統的機械化、工業化向自動化、智能化轉變,使人類繼“農業時代”“工業時代”之后,進入“信息時代”。(2)使社會經濟結構發生顯著變化。主要表現在第一、二產業的比例下降,第三產業的比例上升;勞動密集型產業的重要性開始下降,而高科技、知識型經濟不斷得到發展。(3)推動了社會結構的變化。發達國家中產階級人數日趨增多,白領階層不斷擴大,藍領階層的人數日益下降。工人階級的地位得到改善,階級矛盾趨向緩和。(4)使人們的消費結構和生活方式發生變化。人們的衣食住行和文化娛樂隨著科技的發展日益朝著多樣化方向發展,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更加豐富多彩。隨堂檢測題組? 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1.(2022·黑龍江哈爾濱高二期末)二戰后航天技術有了飛速發展:1957年蘇聯成功發射世界上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1961年蘇聯第一艘載人飛船飛入太空,1969年美國宇航員第一次登上月球,1970年中國“東方紅一號”人造地球衛星發射成功,1971年蘇聯發射了世界上第一個空間站。這表明( )A.航天技術是現代科技的中心B.中國航天科技水平遙遙領先C.航天技術領域國際競爭激烈D.發達國家才能發展航天技術答案 C解析 根據材料可知,二戰后,蘇聯、美國和中國等國在航天技術領域競爭激烈,推動了航天技術的飛速發展,C項正確;材料不能反映航天技術是現代科技的中心,排除A項;當時航天科技水平遙遙領先的是美蘇兩國,排除B項;中國不是發達國家,也發展了航天技術,排除D項。故選C項。2.(2022·福建廈門高二期末)俄羅斯總統普京認為,發展數字經濟,從規模上和對國家安全的影響上看,都是一項史無前例的工程。正如1920年有作家對列寧關于俄國國家電氣化計劃的言論表示懷疑,在他與列寧見面后改變了自己觀點并表示,無產階級領袖“看到了未來的世界”。對此解讀最合理的是( )A.冷戰日趨激烈B.信息科技關乎國家未來C.數字經濟受到各國重視D.國家未來在于技術創新答案 B解析 根據材料可知,正如1920年列寧認識到電氣化對國家未來的重要性一樣,普京也認識到數字經濟對國家未來的重要性,信息科技關乎國家未來,B項正確;材料強調數字經濟對國家未來的重要性,而沒有體現冷戰日趨激烈,排除A項;材料只體現俄國對數字經濟的重視,而沒有體現各國的重視,排除C項;材料沒有涉及技術創新,排除D項。故選B項。題組? 現代科技進步的革命性意義3.(2022·福建龍巖高二期末)2022年北京冬奧會使用了AI自動跟拍機器人、引導機器人、物流機器人、防疫機器人、炒菜機器人和送餐機器人等,盡顯“冬奧科技范兒”。這表明人工智能的發展( )A.改變了人類生產生活方式B.提高了抗擊疫情的能力C.豐富了運動員的比賽生活D.推動了餐飲工作智能化答案 A解析 根據材料信息可知,2022年的北京冬奧會中大量使用人工智能技術,從而使奧運會盡顯“冬奧科技范兒”,這表明人工智能的發展改變了人類生產生活方式,A項正確;材料沒有強調提高了抗擊疫情的能力,排除B項;材料沒有體現豐富了運動員的比賽生活,排除C項;材料沒有強調推動了餐飲工作智能化,排除D項。故選A項。4.(2022·江蘇淮安高二期末)2019年第六屆世界互聯網大會在浙江烏鎮舉辦。烏鎮——這座靜謐的江南小鎮再一次迎來它的高光時刻。會上,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機器學習、深度學習成為高頻詞匯。這折射出( )A.中國科技引領世界發展B.世界開始進入信息時代C.科技進步加速了全球化D.信息技術改變社會生活答案 D解析 依據材料“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機器學習、深度學習成為高頻詞匯”,可以看出高科技的發展給人類生活帶來了極大的影響,D項正確;“引領世界”表述錯誤,排除A項;第三次科技革命引領人類進入信息時代,排除B項;材料未涉及科技對全球化的影響,排除C項。故選D項。知識結構 答題要語1.現代科技的一系列成果加快了人類社會邁向現代化的步伐。 2.尖端科技的發展,成為衡量國家綜合實力的重要標志之一。 3.現代科技進步推動了生產力的躍進,極大地改變了生產方式與社會生活。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