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9課 20世紀以來人類的經濟與生活 學案(含解析) 2024-2025學年高二歷史部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第二冊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9課 20世紀以來人類的經濟與生活 學案(含解析) 2024-2025學年高二歷史部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第二冊

資源簡介

第9課 20世紀以來人類的經濟與生活
課程標準 認識20世紀以來貿易、金融的變化對人類生活的影響。
知識點一 世界經濟的發展
【基礎·精細梳理】
1.20世紀初的世界經濟
(1)特點:壟斷資本主義繼續發展。
(2)結果:資本主義國家間政治經濟發展的不平衡與重新瓜分世界的斗爭,最終引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
2.第一次世界大戰后的世界經濟
(1)社會主義國家蘇俄(聯)
①背景:俄國建立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1922年蘇聯成立。
②措施:實行新經濟政策使社會經濟得到恢復;斯大林逐漸建立起高度集中的
 實質是利用市場和商品貨幣關系發展經濟
計劃經濟體制,集中力量發展重工業。蘇聯工業總產值于1937年躍居歐洲第一,世界第二。
(2)資本主義國家
①背景:1929—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爆發了空前嚴重的經濟危機。
企業破產,市場蕭條,生產銳減,失業人數激增
②應對:美國通過羅斯福新政扭轉危機;德國、意大利、日本走上法西斯道路,發動了第二次世界大戰。
3.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的世界經濟
(1)主要資本主義國家
①政府職能轉變:將政府宏觀調控與市場調節結合起來,實現了經濟的快速增長。
②現代科技進步:促進了新興產業的發展與傳統產業的升級,極大提高了生產效率。
③不足:沒有解決生產社會化和生產資料資本主義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隨著全
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發生的根源
球化的發展,經濟危機時有發生,并且波及范圍更大。
(2)蘇聯與東歐社會主義國家
①經濟狀況: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經濟發展進程中,指令性計劃和官僚化管理效
根據政府計劃調節經濟活動的經濟運行體制
率低下、運轉不靈等問題突出,隨后的改革也陷入困境。
②結果:1989年,東歐發生劇變;1991年,蘇聯解體。社會主義經濟面臨挑戰。
(3)中國
①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中國人民進行了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曲折探索,奠定了中國現代化的工業基礎。
②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實現了偉大的歷史轉折。此后,中國通過改革開放建立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成功開辟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經濟飛速發展。
(4)發展中國家
①背景:原先的殖民地與半殖民地國家紛紛獨立。
②措施:將經濟獨立作為首要目標,并通過發展國有經濟與制訂經濟計劃加速自身的工業化進程。
③結果:20世紀60年代至70年代前期,一些國家的經濟實現了高速發展,但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道路仍然充滿挑戰。
4.21世紀以來的世界經濟
(1)發展狀況: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各國相互聯系和依存日益加深;世界經濟的不穩定性、不確定性突出,增長動能不足,貧富分化日益嚴重。
(2)中國對策: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倡議推動“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打造國際合作新平臺,增添共同發展新動力。
易錯辨析 (1)20世紀以來,世界經濟在曲折中發展。政府宏觀調控與市場調節相結合,成為實現經濟快速增長的主要手段之一。(√)
(2)第二次世界大戰后,世界各國經濟政策的調整,徹底解決了資本主義生產社會化與生產資料私人占有之間的固有矛盾。(×)
(3)隨著全球化的發展,世界范圍內貧富分化加劇,經濟危機時有發生,并且波及范圍更大。(√)
情境釋疑 (1)閱讀教材P49“1910—1990年部分國家經濟數據表”:表格中所列國家在1950—1990年原油產量和鋼產量總體上的大幅提高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 二戰后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將政府宏觀調控與市場調節結合起來,推動了經濟的快速增長。
(2)閱讀教材P49“歷史縱橫”: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由泰國波及東南亞及東亞許多國家,打破了亞洲經濟快速發展的景象。這說明了什么?
提示 經濟全球化趨勢下,世界各國的相互依賴性進一步加強,經濟危機波及范圍更大。
【疑難·精準突破】
視角1 蘇俄(聯)與美國經濟政策的異同
史料 通過建立“戰時共產主義”,使銀行和工業國有化,布爾什維克黨贏得了內戰,但許多農場變成了廢墟。1921年3月,俄國宣布實行新經濟政策,在重建農業和工業的嘗試中實行了某種有限的經濟自由。1933年上臺的羅斯福總統選擇了政府對經濟的強力干預,結束美國人最為珍視的自由競爭,為此許多新政法令被最高法院宣布違憲。但到1930年代末,羅斯福還是使總統職位成為了聯邦政府的權威中心。
——摘編自[美]約翰·巴克勒等《西方社會史》
根據史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蘇俄(聯)與美國經濟政策變化所體現的國家治理的異同。
提示 同:都采用國家干預和自由市場相結合的政策;都體現了實事求是的國家治理精神,或都突破了原有的觀念的束縛。
異:蘇俄(聯)由全面嚴格控制到實行部分經濟自由(國有經濟為主、自由經濟為輔),找到了符合國情的國家治理方式;美國由自由放任到實行部分國家干預(自由經濟為主、國家干預為輔),沖擊了原有國家治理體制,行政權擴張。
視角2 新時期我國經濟體制的調整
史料 在20世紀80年代初期的中國領導層看來,中國1977年全年的農業成就是不能滿足本國需要的,其失誤……在于農民缺乏努力工作和發揮積極性的動力。毛澤東及其同僚依靠組織方式上的變化,通過大規模的勞力動員,以實現農業奇跡;鄧小平及其同僚同樣依賴改變組織方式(盡管在類型上二者十分不同)來提高農業生產率。
——摘編自[美]R.麥克法夸爾、費正清編
《劍橋中華人民共和國史》
結合史料和所學知識,以后一種“組織方式”為開端,我國的經濟體制做出了怎樣的調整?取得了什么成就?
提示 調整:進行經濟體制改革;建立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成就:中國經濟飛速發展,2010年,中國經濟總量超越日本,成為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1.唯物史觀——評價蘇聯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
(1)積極性:當時蘇聯處在帝國主義國家包圍之中,面臨戰爭威脅,有必要通過行政手段高度集中地利用有限資源來加速發展急需的工業。
(2)局限性
①把計劃經濟同商品經濟對立起來,把計劃調節同市場調節對立起來,使企業失去了經營自主權,不利于生產力的發展。
②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和高度集權的政治體制相結合,使蘇聯的社會主義民主和法治建設受到阻礙,使社會主義建設中的重大失誤難以及時糾正。
③蘇聯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排斥市場經濟,片面發展重工業,導致國民經濟比例失衡,農業和輕工業長期落后,消費水平較低,影響了蘇聯的長期發展。
2.歷史解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影響
(1)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進程中的偉大創造,不僅破除了人們對于計劃經濟與市場經濟截然對立的傳統觀念,更實現了人們探索有利于世界性經濟發展方式、人類性文明進步躍遷的思維方式變革,為創建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體系奠定了堅實的思想基礎。
(2)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實踐,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上升為系統學說,充分證明了計劃經濟與市場經濟作為人類社會發展經濟的兩種有效手段是全人類的共享發展方式。
(3)社會主義與市場經濟的結合,體現了社會主義基本矛盾運動規律的客觀要求,形成了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相互促進和協同發展的總體趨勢。
(4)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形成與發展,開啟了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有效接軌的進程。市場力量與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緊密結合,使中國逐步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引擎。
知識點二 國際貿易與人類生活
【基礎·精細梳理】
1.國際貿易組織
(1)關貿總協定
①背景:由于戰爭與經濟危機,各國通過貿易封鎖與提高關稅保護本國貿易,國際貿易總量增速放緩。
②產生:1947年,在美國主導下,23個國家達成《關稅與貿易總協定》。
③宗旨:提高生活水平、保證充分就業、保證實際收入和有效需求的持續增長。
④作用:各締約國通過談判,削減關稅和其他貿易壁壘,取消國際貿易中的歧視待遇,促進了國際貿易的發展。
(2)世界貿易組織
有“經濟聯合國”之稱
①成立:1995年,在《關稅與貿易總協定》的基礎上,成立了世界貿易組織。
②宗旨:各成員力求擴大貨物和服務的生產與貿易,合理利用世界資源、保護環境,確保發展中國家尤其是最不發達國家在國際貿易中的份額和利益,建立更具有活力和永久性的多邊貿易體制。
③作用:直接降低了相關產品和服務的費用,刺激了有效需求,提高了生活水平;進一步擴大服務貿易,為人們的工作和生活提供了很大便利。
④中國加入世貿組織:2001年,中國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對經濟體制改革和現代化建設產生深刻影響,標志著中國對外開放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2.國際貿易形式變化
(1)原因
①商品貿易同國際投資、技術貿易、勞務承包等結合在一起,實現了更多樣的經濟合作方式。
②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改變了傳統的交易手段。
(2)表現:電子商務興起后,人們利用互聯網技術和通信技術進行商品、技術和服
以信息網絡技術為手段,以商品交換為中心
務交換。
(3)影響:突破了時空障礙,極大提高了商業效率,降低了相關成本,便利了人們的生活。
易錯辨析 (1)世界貿易組織成立后,服務貿易增長迅速,電子商務興起,改變了人們的生活。(√)
(2)電子商務極大便利了人們的生活,成為促進經濟發展的根本力量。(×)
(3)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發展,服務貿易對于經濟的推動作用越來越大,也為人們的工作和生活提供了很大便利。(√)
情境釋疑 (1)《關稅與貿易總協定》規定:切望達成互惠互利協議,導致大幅度地削減關稅和其他貿易障礙,取消國際貿易中的歧視待遇,以對上述目的作出貢獻……(摘自教材P51)這說明關貿總協定的追求是什么?
提示 降低關稅,減少貿易壁壘,實現貿易自由化,促進國際貿易發展。
(2)20世紀30年代,在資本主義世界中展開的關稅戰、傾銷戰激烈而殘酷。這種局面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得到了比較好的解決。這主要得益于什么?
提示 《關稅與貿易總協定》確立了國際自由貿易體制。
【疑難·精準突破】
視角1 《關稅與貿易總協定》的達成
史料 美國政治家和商界的重要人物希望建立符合他們利益的國際貿易體系,他們推動取消阻礙自由貿易的制約性貿易準則。推動無限制全球貿易的機器是《關稅與貿易總協定》,它是在1947年簽署的,《關稅與貿易總協定》帶著取消或者減少貿易壁壘的目的進行了一系列的協商。
——摘編自[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文明的傳承與交流》
根據史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達成《關稅與貿易總協定》的背景。
提示 經濟危機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教訓促使各國開始認識到國際貿易協調與合作的必要性;第二次世界大戰后世界經濟發展和經濟秩序穩定的需要;美國經濟實力的增強及國際斡旋。
視角2 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史料 中國是世界茶葉的發源地,也是世界最大的茶葉生產和貿易國。中國茶園面積居世界第一,2006年為145萬公頃;產量居世界第二,2006年突破100萬噸。2007年中國出口茶葉28.95萬噸,出口額為6.08億美元,居世界第三位。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中國面臨日益嚴峻的國際茶葉貿易形勢;一方面,目前中國茶葉出口貿易下降到世界第三位;另一方面,國外茶葉將更多地進入國內市場;再有,進口國實施越來越苛刻的技術壁壘,以及人民幣升值、生產成本大幅度提高等諸多不利因素。
——摘編自許詠梅《中國茶葉出口貿易
影響因素及其效應研究》
以中國茶葉貿易為例,論證“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既是機遇,又是挑戰”這一結論。
提示 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首先帶來積極的影響,主要表現為:有利于我們學習世界茶葉生產先進國家的技術和經驗;有利于為中國茶葉貿易提供更加廣闊的市場;從而促進中國茶葉經濟的發展,完善中國茶葉的國內市場機制等。同時,也會給我們帶來壓力和嚴峻的挑戰,主要表現為:使國內茶葉企業面臨更強的競爭,甚至是沖擊;面對日益苛刻的國外技術壁壘;人民幣升值不利于茶葉出口,失去價格優勢;生產成本提高等。綜上所述,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既是機遇,又是挑戰。
歷史解釋——世界貿易組織與關貿總協定的關系
(1)繼承性
①產生原因:世界貿易的新發展和關貿總協定的內在缺陷是世貿組織產生的主要原因。
②基本原則:世貿組織的主要原則如非歧視原則、關稅減讓原則、透明度原則和自由貿易原則等都是關貿總協定確立的。
③基本目標:世貿組織和關貿總協定都把推動貿易自由化作為自己的目標。
(2)發展性
①地位:關貿總協定是一個臨時的多邊貿易體制,而世貿組織是一個具有法人地位的國際組織。
②約束力:關貿總協定的協定、協議對成員不具有強制約束力,而世貿組織的協定、協議對成員具有強制約束力。
③執行力:關貿總協定對爭端解決沒有規定時間表,而世貿組織對爭端解決程序規定了明確的時間表,因而使其執行力和效率大大提高。
知識點三 國際金融與人類生活
【基礎·精細梳理】
1.國際金融貨幣體系——布雷頓森林體系
(1)建立: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在美國主導下建立。
(2)構成
機構 宗旨 主要業務活動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1945年成立) 重建國際貨幣制度,以維持匯率的穩定和國際收支的平衡,增強會員國維持經濟繁榮的信心 向會員國發放短期貸款,用于進行國際收支調整
國際復興開發銀行(即世界銀行) (1945年成立) 鼓勵對外投資,促進戰后經濟的復蘇與發展 向會員國發放中長期貸款,用于恢復和發展經濟
2.20世紀90年代以來國際金融的發展
(1)表現
①資本流動全球化、金融市場一體化和金融機構全球擴張成為經濟全球化進程中的主導趨勢。
②非銀行金融機構迅速發展,特別是證券市場的融資規模不斷擴大。
③不同金融機構的業務界限被打破,銀行、證券和保險三者的產品日益趨同并相互融合,大型金融集團和跨國金融企業不斷涌現。
(2)問題:現代國際金融具有一定的風險,金融風險一旦失控會導致大范圍金融波動,甚至引起全球性的金融危機。
3.中國在國際金融中的影響力
(1)2009年,中國政府開始推進人民幣的國際化。
(2)2010年,中國成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第三大成員,僅次于美國和日本。
(3)2015年,中國倡議成立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正式成立。
(4)2016年,人民幣成為主要的國際儲備貨幣之一。
4.科技與創新:計算機和通信技術的發展使電子金融與網絡金融日益普及。自動取款機、信用卡、互聯網金融與人們生產生活密不可分。
易錯辨析 (1)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建立的國際金融組織,對促進各國經濟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
(2)金融全球化、電子化,便利了人們的消費,也具有相當的風險。(√)
(3)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使電子金融與網絡金融日益普及。(×)
情境釋疑 閱讀教材P53“學思之窗”:分析中國發起成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的背景和目的。
提示 背景:經濟全球化和中國在世界經濟中地位的提升。
目的:解決亞洲經濟體發展過程中的資金問題,以推動亞洲地區經濟的發展,提高亞洲經濟體的抗風險能力。
【疑難·精準突破】
視角 國際金融體系對人類生活的影響
史料 從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到20世紀70年代初的30年中,這個世界一直是事實上的美元本位制。美元是核心的貨幣,大多數國際貿易和金融都以美元結算和支付,匯率的標定也是以美元為基準。在這一階段,世界經濟出現繁榮,工業國開始減少貿易壁壘,它們的貨幣可以自由兌換。歐洲和亞洲的經濟從廢墟中恢復,并以驚人的速度增長著。
——摘編自洪千帆、林忠凡《外匯知識與交易技巧》
根據史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這個世界一直是事實上的美元本位制”的原因,并分析其有何積極作用。
提示 原因:布雷頓森林體系規定美元與黃金掛鉤,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會員國貨幣與美元保持固定匯率。
作用:促進了貿易自由,有利于戰后世界貨幣體系的正常運轉,為世界經濟的恢復和發展創造了條件。
歷史解釋——網絡金融貿易對人們生活的影響
(1)各國經濟緊密聯系,牽一發而動全身,經濟全球化日趨強化,人類命運息息相關。
(2)國際分工降低了產品成本,從而降低了產品價格,使優質產品在世界范圍內更加普及。
(3)提高國民生活水平,人們可以享受來自世界各國的商品和服務,服務超越了國家界限。
(4)影響文化和價值觀,國際文化、教育等理念互相交流、影響和融合,出現文化的多元化發展趨向。
(5)網絡金融打破傳統金融的地域限制,使人們的生活發生巨大變化,交易不再受地域限制,加快了經濟全球化的進程。
隨堂檢測
題組? 世界經濟的發展
1.(2022·湖南懷化高二期末)二戰后,法國政府提出“莫內計劃”,法國計劃部門非常注意“協調”各方需求,其他資本主義國家相繼效法。這表明當時(  )
A.西方國家完善福利制度
B.西歐確立計劃經濟體制
C.西方推行人民資本主義
D.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盛行
答案 D
解析 法國政府提出的“莫內計劃”強調“計劃”,其他資本主義國家相繼效法,可見二戰后國家干預經濟的“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成為資本主義國家的普遍模式,故選D項;完善福利制度是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一種表現形式,排除A項;國家干預經濟不等于計劃經濟體制,排除B項;人民資本主義是資本主義企業經營模式的一種調整,反映了資本社會化的趨向,與題干不符,排除C項。
2.(2022·安徽定遠高二期末)《全球不平等》中寫道:“以收入為標準,研究了從1988至2008年的贏家和輸家。大贏家中既有全球最頂尖的那1%富豪,也包括在新經濟體的中產階級;而大輸家——那些得到很少甚至一無所獲的人,包括發達國家的貧民和中產工薪階級。全球化并不是造成此狀況的唯一原因,但無疑是原因之一。”這表明(  )
A.經濟全球化需要發展中國家參與
B.發達國家充當了全球化的領導者
C.經濟全球化進程中貧富分化加劇
D.發展中國家是全球化主要受益者
答案 C
解析 根據材料可知,在全球化過程中,大贏家和大輸家的差距擴大,意味著經濟全球化進程中貧富分化加劇,C項正確;A項與題干內容無關,排除;大輸家中包括發達國家的貧民和中產工薪階級,發達國家充當了全球化的領導者不合題意,B項錯誤;發達國家是經濟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排除D項。
題組? 國際貿易與人類生活
3.(2022·湖北智學聯盟高二測試)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及戰后,全球性的經濟蕭條和各國間激烈的貿易戰,促使各國努力建立比較穩定的國際經濟秩序,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關貿總協定先后成立。上述組織的成立(  )
A.打破了兩大陣營的對峙
B.消除了國際間貿易保護主義
C.推動了世界市場的形成
D.有利于國際間的協調與合作
答案 D
解析 材料表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關貿總協定先后成立”是為了防止“全球性的經濟蕭條和各國間激烈的貿易戰”,所以其建立有助于加強國際間經濟的協調和治理,盡可能減少二戰后的國際經濟問題,故選D項。
4.(2022·山西朔州高二期末)據統計,2019年我國網絡購物交易規模達10.63萬億元,同比增長16.5%;通過海關跨境電子商務管理平臺零售進出口商品總額達
1 862.1億元,增長了38.3%。這能夠表明(  )
①網絡購物成為主要消費模式 ②數字經濟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 ③中國的互聯網經濟領先世界 ④高新技術改變了人們的生活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答案 D
解析 材料表明網絡購物發展快,但據材料不能得出其成為主要消費模式,①錯誤;網絡購物和電子零售進出口的快速發展,說明②正確;③不能得出;網絡購物和電子商務是科技革命下的新興事物,改變了人們的生活,④正確。故本題選D項;排除A、B、C。
題組? 國際金融與人類生活
5.(2022·浙江嘉興高二期末)1997年,亞洲爆發了金融危機,給亞洲及世界經濟帶來了極大的沖擊與影響。十年之后,以美國的次貸危機為導火索引發的金融風暴惡化,演變為一場罕見的、沖擊力強大的、席卷全球的百年不遇的國際金融危機。上述金融危機(  )
A.打斷了經濟全球化的進程
B.反映了美國霸主地位的衰落
C.體現了現代國際金融的風險性
D.對中國經濟發展未產生影響
答案 C
解析 據“1997年,亞洲爆發了金融危機”“以美國的次貸危機為導火索引發的金融風暴惡化”可知,某個地區的金融危機爆發都會不同程度影響到全球,出現傳播范圍大、涉及面廣等連帶情況,體現了現代國際金融的風險性,故選C項。
6.(2022·浙江寧波高二期末)某國際多邊金融機構的成立是“考慮到在全球化背景下,區域合作在推動亞洲經濟體持續增長及經濟和社會發展方面具有重要意義”,將有助于“緩解亞洲經濟體面臨的融資瓶頸”。該機構是(  )
A.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
B.亞太經合組織
C.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D.世界貿易組織
答案 A
解析 根據材料“考慮到在全球化背景下,區域合作在推動亞洲經濟體持續增長及經濟和社會發展方面具有重要意義……將有助于‘緩解亞洲經濟體面臨的融資瓶頸’”,并結合所學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在經濟全球化和中國在世界中的地位提升的背景下,2015年,中國發起成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目的是解決亞洲經濟體發展過程中的資金問題,以推動亞洲地區經濟的發展,提高亞洲經濟體的抗風險能力,A項正確。
知識結構 答題要語
1.政府宏觀調控與市場經濟相結合,成為實現經濟快速增長的主要手段之一。 2.2001年中國正式加入世貿組織,標志著中國對外開放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3.資本流動全球化、金融市場一體化和金融機構全球擴張,成為經濟全球化進程中的主導趨勢。 4.電子商務極大便利了人們的生活,成為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集贤县| 通州市| 阿坝| 名山县| 铜陵市| 郴州市| 泰兴市| 射洪县| 大荔县| 临江市| 车致| 双牌县| 密山市| 布拖县| 舒兰市| 普宁市| 赤水市| 伊通| 宽甸| 岗巴县| 陇南市| 宝兴县| 东兴市| 长岛县| 汕尾市| 驻马店市| 望城县| 东港市| 尉犁县| 韶山市| 景东| 丹阳市| 兴业县| 周至县| 莱芜市| 沈丘县| 池州市| 林西县| 五常市| 尖扎县| 博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