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1課 近代以來的城市化進程課程標準 了解近代以來城市化進程中人們居住條件和生活環境的改善及問題。知識點一 城市化的演進【基礎·精細梳理】1.西方城市化進程(1)原因:工業革命以來,工業生產逐漸向城市集中,鄉村人口向城市轉移。(2)影響①為經濟發展提供了勞動力與消費市場。②對城市的設施與服務提出更高的要求。(3)表現①1851年,英國成為當時世界上第一個城市人口超過總人口50%的國家。之后,工業革命的必然結果其他資本主義國家加快了城市化的步伐。②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發達國家城市化水平進一步提高,發展中國家城市化速度加快。2.中國城市化進程(1)背景①鴉片戰爭后,西方列強與清政府簽訂一系列不平等條約。②中國沿海城市上海、天津、廣州等成為通商口岸,逐漸發展起資本主義工商業。(2)進程①近代化性質的工商業城市陸續出現、發展、壯大,吸引了大量鄉村人口進城,開啟了近代中國城市化的進程。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城市化進入新階段。③1978年后,中國的城市化進程加快。 改革開放的推動作用④21世紀以來,中國城市化迅猛發展。2011年,中國城鎮人口超過總人口的一半。易錯辨析 (1)工業化推動了人類社會城市化的進程。(√)(2)近代中國城市化水平低,發展不均衡;改革開放以后,中國城市化進程快速發展。(√)(3)現代社會,城市化成為衡量國家現代化水平的重要標志。(√)情境釋疑 (1)在1786年,人們僅看到一個煙囪……十五年后,曼徹斯特約有五十個紗廠,大多數都擁有蒸汽機。那些趕忙建筑起來的、太小而不夠人口居住的工人棚屋綿延在紗廠的周圍。(摘自教材P63)這反映了英國在近代城市化進程中的什么現象?提示 工業革命推動了城市化發展;工人階級生活條件惡劣。(2)閱讀教材P64“學思之窗”:上圖反映了從1800年到2015年,城鎮人口占世界總人口比例的變化情況。結合所學,分析發生這種變化的原因。提示 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動;社會經濟的發展。【疑難·精準突破】視角1 英國的城市化進程史料 英國城市化發展進程曲線(1700—1959年)根據曲線圖,概括18世紀以來英國城市化進程中不同階段的發展特點。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推動英國城市化發展進程的主要經濟因素。提示 發展特點:18世紀上半期發展緩慢;18世紀中期到20世紀初(兩次工業革命期間)發展迅速;20世紀30年代達到較高水平,此后較為平穩發展。主要經濟因素:工農業生產的發展(或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兩次工業革命的進行(或工業化進程的推動);第三產業發展的推動。視角2 中國近代的城市化史料 中國近代意義上的城市應是1840年鴉片戰爭后才產生的。……隨著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和中國近代工商業的發展,中國傳統的封建城市開始向近代資本主義城市方向發展。1921年中國第一個市政廳——廣州市政廳成立,標志著中國城市化的開始。但是,中國城市化非常緩慢。……(到1949年)城市人口占全國人口的比重只有10.6%。——摘編自馬春輝《中國城市化問題論綱》根據史料及所學知識,分析近代中國城市化興起和進程緩慢的主要原因。提示 興起的原因:鴉片戰爭后,西方列強與清政府簽訂開埠通商的不平等條約,中國沿海城市上海、天津、廣州等成為通商口岸,資本主義工商業逐漸發展起來。進程緩慢的原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性質的制約;城市化起步晚;工農業生產水平低;傳統思想觀念的影響。視角3 中國現代的城市化史料 中國城市化水平變化表年份 城鎮人口/萬人 城市化率/% 新建城市/個 新建城鎮/個1979 18 495 18.96 216 2 3611986 26 366 24.52 327 10 7181995 35 174 29.04 640 17 532——摘編自葉劍平等《中國城鎮化發展戰略》中國城市化進程有何特點?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其背景。提示 特點:中國城市化進程不斷加速;城鎮發展速度比城市發展速度更快。背景: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發展和鄉鎮企業異軍突起,使城鎮迅速發展;城市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化和對外開放的擴大,為城市發展帶來活力。歷史解釋——中國近代城市化的特點及表現特點 表現被動性 伴隨著近代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化而出現,打上了列強侵略和外資掠奪的烙印曲折性 中國近代城市化始終在艱難中發展落后性 中國近代城市化始終處于低水平階段不平衡性 城市化主要發生在通商口岸、沿海沿江地區和交通樞紐、工貿中心和農副產品的集散地,部分區域發展較快不充分性 雖然有大量人口涌入城市,但是中國人口基數大、工業不發達,致使真正對城市發展有利的人口數量較少不穩定性 民族工業基礎薄弱,政局時有變動,社會動蕩,城市人口可能回流到農村知識點二 居住條件的改善和基礎設施的發展【基礎·精細梳理】1.居住條件的改善(1)建筑技術的革新①19世紀中后期,美國人發明電梯,使人們的生活更加便捷。②19世紀70年代,比利時首次使用鋼筋混凝土技術。③20世紀以來,集中供暖和制冷得到推廣,私人衛生間等快速普及。(2)生活服務的便捷、豐富①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城市中的社區蓬勃發展,功能日益廣泛,為市民的生活提 若干社會群體或社會組織聚集在某一個領域而形成的一個生活上相互關聯的大集體供了極大的便利。②倉儲式商場、超市、購物中心等紛紛出現,將商品銷售、金融服務、餐飲和一種集商品銷售與商品儲存于一體的零售形式娛樂休閑等功能整合到一起。③圖書館、博物館、影劇院、體育場館的數量增多,居民的文化娛樂生活更加多樣。2.基礎設施的發展(1)原因:城市經濟的發展、規模的擴大以及功能的增加,對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提出更高的要求。(2)表現A.西方水網 鋼鐵管道用于水網建設,自來水與排水系統逐漸普及到百姓家中照明 煤氣燈、電燈創造了新的城市夜生活方式通信 電報、電話的普及,便利了人們的通信聯系交通 ①19世紀中后期,地鐵、高架橋納入交通網絡 ②20世紀以來,電車、汽車、自行車普及 ③城市交通呈現多樣化、立體化趨勢B.近代中國表現 1864年,上海煤氣公司成立。此后,自來水、電力、公路、電報、電話等事業逐漸發展起來特點 ①主要集中在一些經濟相對發達的城市,尤其是通商口岸 ②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水平依然有限,且很不平衡C.現代中國原因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國家經濟飛速發展表現 ①自來水、天然氣等通到家家戶戶,污水、垃圾處理設施逐步標準化和環保化 ②城市道路四通八達,人們可以乘坐公共汽車、電車、地鐵等多種公共交通工具出行易錯辨析 (1)在城市化進程中,人們的居住條件不斷惡化。(×)(2)伴隨著城市化進程,城市的基礎設施不斷發展、完善。(√)(3)城市交通呈現多樣化、立體化趨勢,便利了人們的出行。(√)情境釋疑 巴黎……超過165公里的新街道——寬敞、筆直,并配有人行道、排水系統、照明設備和新種植的樹木,街旁點綴著紀念性的新教堂、市場和行政辦公樓。私人建筑、公寓住宅增加了六倍,其精致優雅前所未見……(摘自教材P67)材料反映了城市化從哪些方面改善了人們的生活條件?提示 道路交通設施的發展方便人們的出行;建筑技術和生活設施的改善改變了人們的居住環境;社區功能的完善及公共服務設施的發展為居住在城市的人們提供了便利。【疑難·精準突破】視角 居住條件的改善史料 19世紀50年代以后,倫敦出現了改善住房的團體。致力于為工人建造廉價住房,但收效甚微。從19世紀60年代開始,產生了由建筑商喬治·皮鮑迪和悉尼·沃特婁發起的“模范住宅”運動。由于在倫敦中心不可能人人自己有一幢房屋,而且工人也負擔不起,因而他們大約同時(1861—1862年)開始建造成排的雜院房屋。從1860年開始,英國政府共制定和實施了托雷斯法、克羅斯法。1890年,議會修改并通過了新的《工人階級住房法》,“授權地方政府占有土地,建造或者改造一些建筑以適合工人階級居住;公共工程借貸管理局被授權為此目的而墊款”。——摘編自吳鐵穩、張亞東《19世紀中葉至一戰前夕倫敦工人的住房狀況》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上述現象出現的原因,列舉民間和政府分別解決上述現象的措施。提示 原因:工業革命后,工廠數量迅速增加,農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措施:①民間:致力于建立廉價住房;建筑商發起“模范住宅”運動。②政府:立法規范房地產建設;擴大地方權力,支持地方房地產建設。歷史解釋——城市基礎設施的表現(1)生產基礎設施。包括服務于生產部門的供水、供電、道路和交通設施、倉儲設備、郵電通訊設施、排污、綠化等環境保護和災害防治設施。(2)社會基礎設施。指服務于居民的各種機構和設施,如商業和飲食服務業、金融保險機構、住宅和公用事業、公共交通、運輸和通訊機構、教育和保健機構、文化和體育設施等。(3)制度保障機構。如公安、政法和城市建設規劃與管理部門等。基礎設施水平隨經濟和技術的發展而不斷提高,種類逐漸增多,服務更加完善。知識點三 城市化進程中的問題【基礎·精細梳理】1.環境污染嚴重(1)大氣污染:城市集中了大量工廠,工業廢氣污染和后來的汽車尾氣污染,使問汽車從排氣管排出的廢氣題更加棘手。(2)水污染:生活與工業廢水對城市飲用水源造成嚴重污染。2.貧富分化嚴重(1)工業化、城市化帶來了巨大的社會財富,但財富聚集在少數資本家手中,工人階級生活貧困。(2)19世紀,城市中的工人生活條件惡劣,缺乏基本的生活設施和干凈水源。3.交通擁堵問題(1)隨著城市的發展,居住區與工作區逐漸分隔,人們越來越依賴汽車。(2)私人汽車的普及,使交通擁堵成為城市的普遍問題。4.其他問題:犯罪率上升,失業者增加等社會問題日益突出。易錯辨析 (1)在城市化進程中,出現了環境污染、交通擁堵等問題。(√)(2)工業化、城市化帶來了巨大的社會財富,但同時也使社會矛盾愈發加劇。(√)(3)發展中國家城市化起步較晚,發展緩慢,所以不存在發達國家城市化進程中的問題。(×)情境釋疑 在該城的某些部分……地下室的潮濕程度根本不宜于給人居住……使窮人最受苦的是通風不足。(摘自教材P66)這反映了什么社會問題?出現的原因是什么?提示 社會問題:英國城市工人住房條件惡劣,缺乏基本的生活設施。原因:工業化、城市化的發展帶來的社會財富,聚集在少數資本家手中,工人階級生活貧困,社會貧富分化嚴重。【疑難·精準突破】視角1 歐洲城市化進程中的問題史料 19世紀中期英國煤的消耗占全世界的三分之二,工業城市煤煙滾滾,煙霧彌漫。大批工人進入工廠工作,很多棉紡織廠內混合著令人窒息的熱蒸汽和煤氣毒臭,還有大量飛絮塵埃。……一般工人的住房條件更差,又污穢又缺少家具。這一時期歐洲各城市出現了資產階級居住區和工人居住區的區別,簡稱為“豪華的西區和貧困的東區”。——摘編自王斯德主編《世界通史》等根據史料,指出19世紀中期的歐洲出現了哪些嚴重的社會問題。提示 城市環境污染嚴重;工人工作環境和生活條件差;貧富差距很大。視角2 中國近代城市化存在的問題史料 近代中國的城市化有著一系列的局限,一方面,由于城市變革更多的屬于外力沖擊下的被動過程,缺乏足夠的內在動力和自主性,加上持續動蕩的社會環境,其始終徘徊于傳統與近代之間,只能說是“半截子”近代化;另一方面,近代中國城市化在地域空間上很不平衡。東部沿海地區與西部內陸地區,南方地區與北方地區,口岸地區與非口岸地區,在近代化形式和發展水平方面存在很大差異。更進一步講,中國近代的城市化某種程度上是一種外力強制的移植,必然與中國社會產生一系列的矛盾和沖突,從而走上一條扭曲的道路。——摘編自陳國燦《中國城市化道路的歷史透視和現實思考》根據史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近代中國城市化存在的不足及其原因。提示 不足:城市化介于傳統與現代之間,具有不徹底性;城市化在地域空間上分布不均衡;外力催生的城市化,與中國社會產生了一系列矛盾和沖突。原因:傳統農耕經濟長期占據主導地位;西方列強的侵略。歷史解釋——城市化進程中的問題(1)城市環境惡化:環境污染,包括空氣污染、水源污染等。(2)交通擁擠,居住條件差。(3)增加就業困難,失業人數增多。(4)城市化過程中還會帶來其他的社會問題,如貧困問題、內城衰落問題、人口老齡化問題、社會治安問題等。隨堂檢測題組? 城市化的演進1.(2022·浙江湖州高二期末)1801年到1851年,英國新增城市數量為119個,但同時也有40個城市消失了。這時期英國城市數量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A.國家建設新城 B.圈地運動C.城市環境惡劣 D.工業革命答案 D解析 據材料信息可知,1801—1851年英國新增城市119個,同時40個城市消失,結合所學工業革命的史實可知,工業革命推動工業城市產生,也使傳統城市衰落,故選D項;工業革命期間英國新增城市與工業革命推動城市化有關,并非國家建設新城的結果,排除A項;圈地運動發生于15—19世紀,排除B項;城市消失的原因是傳統從事工商業的城市在工業革命過程中逐漸衰落,與城市環境惡劣無關,排除C項。2.(2022·天津高二期末)下面顯示了1949—2009年中國城市化水平(%)的變化情況。這一變化反映了新中國成立以來( )A.城市化分布不均衡 B.城市化一直迅猛發展C.中國城市化的起步 D.改革開放加快城市化答案 D解析 從1949—2009年中國城市化水平變化的趨勢可得出,從1978年開始,我國的城市化進程發展迅猛,這主要得益于改革開放的推行,D項正確;材料沒有涉及空間分布,排除A項;城市化迅猛發展是在改革開放后,排除B項;C項說法錯誤,排除。故選D項。題組? 居住條件的改善和基礎設施的發展3.(2022·黑龍江大慶高二期末)電梯是現代人不可或缺的生活工具,其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紀50年代,當時美國人發明了電梯并在樓房中日益普及應用。這表明( )A.城市化成為衡量國家現代化水平的重要標志B.城市的發展使得市民居住條件得到改善C.科學技術的新進步使人們的生活更加便捷D.樓房建筑技術獲得了突飛猛進的成就答案 C解析 19世紀50年代,美國人發明了電梯并在樓房中日益普及應用,這表明科學技術的新進步使人們的生活更加便捷,C項正確;A、B兩項均與題干無直接關系,排除;僅通過題干信息無法判斷樓房建筑技術獲得了突飛猛進的成就,排除D項。故選C項。4.(2022·北京西城高二期末)1865年,上海南京路開始使用煤氣燈。有人記載煤氣燈照明的情形:“鐵管遍埋,銀花齊吐,當未設電燈時代,固足以傲不夜城也。”據此可知( )A.工業化推動城市基礎設施的完善B.第二次工業革命加快了城市化進程C.電燈創造了新的城市夜生活方式D.上海是中國最早實現城市化的地區答案 A解析 根據材料“1865年,上海南京路開始使用煤氣燈”“不夜城”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上海較早使用煤氣燈,成為“不夜城”,煤氣燈是第一次工業革命時發明的,A項正確;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此時第二次工業革命剛開始,排除B項;電燈還未出現在上海,排除C項;D項材料無從體現,排除。故選A項。題組? 城市化進程中的問題5.(2022·福建寧德高二期末)20世紀三四十年代,分布在住宅區附近的機器工廠,成為上海居民投訴最多的對象。留聲機、廣播等新器物的流行與集聚,也導致鄰里因噪音問題糾紛不斷。這表明上海( )A.政府管理職能相對欠缺 B.城市內部階級矛盾尖銳C.社會經濟秩序出現混亂 D.城市化的弊端日益顯現答案 D解析 結合材料及所學知識可知,20世紀三四十年代,工廠和住宅區不分,未針對機器、留聲機和廣播等新器物制定有效的降噪措施,鄰里糾紛和民眾投訴不斷等,表明近代上海城市化的弊端日益顯現,D項正確;材料所述與政府管理職能無關,排除A項;鄰里糾紛和市民投訴等不能說明階級矛盾尖銳,排除B項;材料不足以說明社會經濟秩序“混亂”,排除C項。故選D項。6.(2022·福建三明高二期末)1831—1839年英國農村地區的人口死亡率約為18.2%,而城市高達26.2%,尤其是新興的工業城市死亡率更高。1831—1841年間,伯明翰每千人的死亡率從14.6%上升到27.2%;曼徹斯特從30.2%上升到33.8%。這一現象反映的社會狀況( )A.源于城市化帶來的公共衛生危機B.由惡劣的手工工場工作環境導致C.提升了工業資產階級的政治地位D.為馬克思主義誕生提供理論基礎答案 A解析 根據材料“農村地區的人口死亡率約為18.2%,而城市高達26.2%,尤其是新興的工業城市死亡率更高”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工業革命后期,城市人口死亡率較高,工業城市死亡率更高,這一時期,隨著工業革命的推進,城市化進一步加快,帶來了公共衛生方面的問題,A項正確;手工工場已被工廠取代,時間不符,排除B項;材料中沒有提及資產階級的政治地位,排除C項;材料反映的是人口死亡率,沒有工人運動,排除D項。故選A項。知識結構 答題要語1.工業化推動了人類社會城市化進程。 2.城市化是衡量國家現代化水平的重要標志。 3.隨著城市化的發展,購物中心這一新的商業組織形式逐步推廣到世界各地。 4.在城市化進程中,人們的居住條件和生活環境不斷改善,但環境污染和交通擁堵等問題也日益加劇。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