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5課 現代醫療衛生體系與社會生活課程標準 了解現代醫療衛生體系的建立、發展及其對社會生活的影響。知識點一 現代醫療衛生體系的建立【基礎·精細梳理】1.現代醫療衛生體系的內容及意義(1)內容:現代醫療衛生體系,包括基本醫療衛生體系、醫療服務體系、藥品供應體系與醫療保障體系等內容。(2)意義:對保障人類健康、提高生活質量具有重要意義。2.西方國家現代醫療衛生體系的建立(1)基本醫療衛生體系的建立:20世紀中期以來,許多西方國家建立了基本醫療衛生體系。各層級的醫院、專業公共衛生機構、基層醫療單位大量出現,公共衛生監督工作也取得很大進展,許多重大傳染病得到控制。(2)醫療服務體系日益完善,藥品供應得到了基本保障。城鄉居民都享有一定的醫療服務權利。(3)現代醫療保障制度得到推廣: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美國的醫療保障體系在社會保障體系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歐洲尤其是北歐國家宣布建成“福利國家”。這為 由政府提供公益事業和救濟保險等福利的國家民眾的醫療衛生事業帶來物質支持。3.中國現代醫療衛生體系的建立(1)基本醫療衛生體系逐漸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國家搭建起覆蓋全國的醫療網絡,出臺一系列相應的法律法規,大力推行計劃免疫,積極防治傳染病,把食品、飲用水、藥品的安全監督視為重要的工作。(2)醫療服務體系日益改進:我國醫療機構的服務職能不斷擴大。(3)藥品供應體系不斷完善:國家規范藥品收費標準,加大醫療扶貧力度,有效緩解了我國老少邊窮地區醫療資源匱乏的狀況。(4)推進醫療保障體系的建設:20世紀60年代,國家已經把城鎮工作人員納入公費醫療系統;改革開放后,建立了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和城鄉醫療救助制度。易錯辨析 (1)建立現代醫療衛生體系,對保障人類的健康起到關鍵作用。(√)(2)注射疫苗是現代醫學中預防傳染病的有效手段。(√)(3)計劃免疫是現代醫療衛生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情境釋疑 (1)閱讀教材P89“學思之窗”:兩首《送瘟神》表達了毛澤東怎樣的思想感情?提示 表達了毛澤東心系人民的偉大情懷,表達了他對人民健康事業的高度關注,對血吸蟲病防治工作的充分肯定。(2)《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規定:醫療機構承擔與醫療救治有關的傳染病防治工作和責任區域內的傳染病預防工作。城市社區和農村基層醫療機構在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的指導下,承擔城市社區、農村基層相應的傳染病防治工作。(摘自教材P89)這段材料說明了什么?提示 材料說明了我國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在傳染病防治工作中發揮有效作用,體現了國家對傳染病防治工作的重視。【疑難·精準突破】視角1 二戰后美國公共醫療保障制度的建立史料 20世紀60年代,由于市場化的美國醫療體制排斥弱勢群體的現象突出,覆蓋弱勢群體的政府公共醫療保險計劃最終確立,但隨著“滯脹”現象的到來,美國的醫改重點由提高覆蓋率轉向降低日益膨脹的政府支出。此后的里根、克林頓、奧巴馬醫改在這二者之間搖擺,但始終未能解決問題。——摘編自高芳英《美國醫療體制改革歷程探析》根據史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美國公共醫療保障制度步履維艱的原因。提示 給政府造成嚴重的財政負擔;經濟滯脹,發展不景氣;政治體制帶來了政策的不穩定性。視角2 現代中國農村醫療體制的變化史料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建立在農村集體所有制經濟基礎上的合作化醫療成為農村醫療體制化的顯著特點。截止到1956年,全國農村的集體保健醫療站發展到1萬個,從業醫務人員約10萬人。經過努力,我國農村長期“缺醫少藥”的情況得到初步改觀。——摘編自曹普《新中國農村合作醫療史》根據史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農村醫療體制的變化。提示 政府發揮了主導作用;體制覆蓋區域更廣;以集體經濟為基礎。視角3 新時期中國醫療制度的改革史料 1978年后,社會秩序和經濟建設逐步恢復,停滯的社會保障制度開始重建。1993年后,國家相繼頒布了一系列規范性政策文件,涉及社會救濟、養老改革、住房改革、最低生活保障、醫療保險改革等多個方面,極大推動了社會保障制度的發展。進入新世紀,我國進一步加強了對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城鄉最低生活保障、醫療救助以及失業、工傷等保障制度政策的完善,擴大了各項保險的覆蓋范圍。——摘編自朱磊《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保障制度改革的回顧與展望》根據史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新時期中國醫療制度改革的特點。提示 重視對老人等弱勢群體的保護;保障覆蓋面和受益人群范圍逐步擴大;政府注重利用法律法規保障民眾基本權益;隨著經濟社會發展而不斷完善提高。歷史解釋——現代醫療衛生體系的特點(1)機構完備,覆蓋面廣。20世紀中期以來,許多國家完善了各級醫療組織,構建了各級醫療網絡,方便患者就醫。(2)統籌規劃,措施多樣。在世界衛生組織的指導下,各國政府既注重治療,又規劃免疫,還加強了對食品、藥品的安全監督。(3)社會服務,規范管理。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各國政府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日益完善,各級機構的服務職能凸顯。我國各級衛生機構明確服務意識,擴大服務內容;同時政府規范藥品的收費,保障藥品供應,加大醫療扶貧的力度。(4)全民醫保,全面覆蓋。進入近代社會后,西方歐美國家開始形成醫療保障制度,醫療衛生基本得到物質保障。中國政府大力推行城鎮和農村的醫療保險和合作醫療制度,確保全民病有所醫。知識點二 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與社會生活【基礎·精細梳理】1.促進了人民健康狀況的改善(1)西方發達國家①基礎醫學突飛猛進,自然科學領域的新技術廣泛應用到臨床中,為治療一系列威脅人們健康的疑難雜癥奠定了基礎。②重視防疫工作,不少疫病得到了有效控制;孕產婦與初生嬰兒死亡率大大降低。③世界人口的平均預期壽命大幅增長。(2)現代中國①醫療技術發展迅速,在斷肢再植手術、人工合成牛胰島素、人造瓣膜、試管嬰兒等領域取得世界領先的成就。②人民健康狀況明顯改觀,人口的平均預期壽命達到世界中等發達國家水平。2.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1)第二次世界大戰后,許多國家和地區注重公共衛生建設,培養個人衛生習慣。(2)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黨和政府發動群眾,開展形式多樣的愛國衛生運動, 反映了中國衛生工作的鮮明特色有助于人民群眾養成文明衛生的生活方式。3.強化了全民的衛生意識(1)許多國家的公共衛生觀念日益深化,傳染病的預防、食品藥品與公共衛生的監管,以及衛生知識的宣傳取得巨大進步。(2)關注精神衛生,重視心理健康。①不少國家越來越注重精神衛生,大力普及精神醫學知識,提倡對精神障礙早發 又叫心理衛生,包括精神障礙的治療、預防和精神衛生知識的普及現、早治療。②普通人能夠重視心理健康,采取有效方式預防精神疾患,從而實現身心幸福。易錯辨析 (1)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我國的醫療衛生事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2)第二次世界大戰后,醫療衛生事業取得了巨大進展,人民健康狀況明顯改善。(√)(3)世界衛生組織是聯合國下屬的專門機構,只有主權國家才能參加。中國是世界衛生組織創始國之一。(√)情境釋疑 閱讀教材P91“思考點”:公共衛生觀念的養成,對健康中國戰略的實施有怎樣的意義?提示 公共衛生觀念的養成,一方面有利于促進全社會養成文明衛生的生活方式,構建綠色安全的健康環境;另一方面也幫助人們重視心理健康,采取有效方式預防精神疾患,實現身心健康。【疑難·精準突破】視角1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影響史料 2009年出臺的《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中提出,到2011年,基本醫療保障制度要全面覆蓋城鄉居民,有效減輕居民就醫費用負擔,切實緩解“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在新醫改思想的指導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簡稱新農合)取得了長足發展。2016年國家提出對新農合與城市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進行整合,推動形成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摘編自林淑周《新醫改以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發展的成效、存在的問題及政策建議》根據史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新農合”的推行對農村社會生活的影響。提示 減輕了農民的醫療費用負擔;促進了農民健康狀況的改善;有助于農民養成文明衛生的生活方式;強化了農民的衛生意識。視角2 健康中國戰略的實施史料 持續推進城鄉環境衛生整潔行動,完善城鄉環境衛生基礎設施和長效機制,統籌治理城鄉環境衛生問題。加大農村人居環境治理力度,全面加強農村垃圾治理,實施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大力推廣清潔能源。……實施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推動城鎮供水設施向農村延伸,進一步提高農村集中供水率、自來水普及率、水質達標率和供水保證率……加快無害化衛生廁所建設,力爭到2030年,全國農村居民基本都能用上無害化衛生廁所。——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2016年10月25日)據史料分析,加強城鄉環境衛生綜合整治的主要措施有哪些方面?提示 整頓城鄉環境,完善衛生基礎設施;實施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推動城鎮供水設施向農村延伸;推動農村地區無害化衛生廁所建設。1.家國情懷——現代醫療保障體系建立的意義(1)維護穩定: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是減少社會動蕩的“穩定器”。(2)促進公平: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一方面可以保障每個社會成員都享有平等的國民待遇,能夠獲得最基本的生存權和發展權;另一方面,社會保障通過籌集資金,對城鄉居民中低收入者給予生活所必需的幫助。(3)滿足需求:國家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就是保障城鄉居民在年老、失業、患病、工傷、生育時的基本生活和基本醫療需求,使無收入、低收入以及遭受各種意外災害的城鄉居民有生活來源,保障他們的基本生存需要,進而實現整個社會的穩定。(4)推動發展: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將有利于直接增加困難居民收入,解決城鄉居民的后顧之憂,增強人們對未來的預期和消費信心,擴大消費需求,刺激經濟增長。另外,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可以促進勞動力在全社會范圍內自由流動,使人力資源得到合理配置。(5)保證生產: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為城鄉居民提供與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保障項目和公共服務,從而使人們能夠分享經濟社會發展的成果,不斷提高物質和文化生活質量,保證勞動力的再生產。2.歷史解釋——中國現代醫療衛生體系的作用(1)中國現代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迫切需要,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作出了貢獻。(2)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致力于維護、保障和增進全體居民的健康,直接影響著人們的生命健康水平和生活質量,也將為改善全球健康作出更大貢獻,因此其發展至關重要。(3)中國現代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有助于人民群眾養成文明衛生的生活方式。(4)中國現代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強化了全民的衛生意識,使人們能夠強化公共衛生觀念、增強自身體質、注重精神衛生、重視心理健康,從而實現身心幸福。隨堂檢測題組? 現代醫療衛生體系的建立1.(2022·吉林高二期末)《“十四五”全民醫療保障規劃》中明確提出,常態化制度化實施國家組織藥品集中帶量采購,持續擴大國家組織高值醫用耗材集中帶量采購范圍。自2018年以來,國家組織藥品集中帶量采購已經超過了200多個品種,中選產品價格平均降幅也達到54%。這反映出( )A.我國基層醫療機構改革成效顯著B.政府努力健全醫療保障制度C.老少邊窮地區缺醫少藥狀況緩解D.醫療衛生機構服務意識增強答案 B解析 通過題干信息可知政府進行藥品集中帶量采購,降低了人民的就醫成本,是努力健全醫療保障制度的表現,B項正確;題干內容未體現基層醫療機構改革,排除A項;緩解了老少邊窮地區缺醫少藥的狀況屬于政府集中藥品采購,成本下降后產生的影響,排除C項;材料沒有體現醫療衛生機構服務意識增強,排除D項。故選B項。2.(2022·江蘇揚州高二期末)下圖反映了我國歷經70多年形成的基本醫療保障體系,從制度上覆蓋城鎮就業人口、城鎮非就業人口和農村人口。據此可知,我國( )A.醫療保險發展迅速B.醫療保障體系日臻完善C.防疫工作成效顯著D.醫療機構職能不斷擴大答案 B解析 從圖示的內容可得出,中國醫療保障體系較為完備,從城市到農村都建立了醫療保障體系,說明我國醫療保障體系日臻完善,B項正確;材料針對的不是保險業,排除A項;材料與防疫無關,排除C項;材料沒有體現職能,排除D項。故選B項。題組? 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與社會生活3.(2022·黑龍江哈爾濱高二期末)20世紀60年代,我國農村掀起了“兩管、五改”工作,“兩管”就是管水、管糞,“五改”就是改良飲水、廁所、畜圈、爐灶、環境。這項工作( )A.解決了農村公共衛生問題B.順應了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的需要C.利于強化農民的衛生意識D.體現了鄉村成為醫療工作的重點答案 C解析 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為強化農民的衛生意識,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改善人們的居住環境,20世紀60年代,我國農村掀起了“兩管、五改”工作,“兩管”就是管水、管糞,“五改”就是改良飲水、廁所、畜圈、爐灶、環境,C項正確;“解決了農村公共衛生問題”的說法過于絕對,排除A項;農村經濟體制改革開始于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排除B項;材料無法體現鄉村成為醫療工作的重點,排除D項。故選C項。4.(2022·山東德州高二期末)世界人口的平均預期壽命從1980年的62.8歲增長到2019年的72.6歲,中國人口的平均預期壽命從1949年的35歲增加到2019年的77.3歲,達到了世界中等發達國家水平。這主要得益于我國( )A.把防疫工作視為重中之重B.醫療衛生事業持續發展C.鄉村醫生業務水平的提高D.對食品藥品的嚴格監管答案 B解析 根據材料可知,我國人口的平均預期壽命從1949年的35歲增加到2019年的77.3歲,達到了世界中等發達國家水平。結合所學可知,新中國成立后,人民健康狀況的改善,平均預期壽命的增加,主要得益于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的持續發展,B項正確;“把防疫工作視為重中之重”“鄉村醫生業務水平的提高”和“對食品藥品的嚴格監管”均屬于醫療衛生體系不斷完善的表現,不能全面反映材料主旨,排除A、C、D項。故選B項。知識結構 答題要語1.注射疫苗是現代醫學中預防傳染病的有效手段。 2.建立現代醫療衛生體系,對保障人類的健康起到關鍵作用。 3.計劃免疫是現代醫療衛生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4.建立健全健康教育體系,提高全民健康素養,推動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